第一篇:“生态文明”理念考验未来人居环境建设-建筑规划论文
“生态文明”理念考验未来人居环境建设-建筑建筑规划论
文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类更应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自然界。长期以来,人类视自己为自然界的主人,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或内在目的,认为自然界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类,因而导致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非常大,导致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
站在与时俱进的高视点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同时实现最少的废物排放,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自然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共处的生态系统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既包括经济、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也包括人们对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认识。
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上,主要表现是:建房规模急剧扩大与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有限的矛盾;追求豪华的建筑与浪费水土和建材等自然资源的矛盾;盲目的房地产建设与毁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矛盾;不合理的建设施工与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矛盾;住宅和小区选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矛盾;家居建筑设计结构与不合理的装修危害人体健康的矛盾,以及一些高楼建筑设计与建筑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矛盾等等。
应该说,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自然基础,而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后果又会表现在人与人的矛盾上。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尖锐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国的房地产管理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能够从人与人的关系上协调市场主体企业和国家、购房者的经济利益,大大减少当前存在的许多矛盾,从而容易实现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协调。
此外,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工业社会进入到现在的生态社会,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从过去的生态与经济不协调转变到两者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发展房地产业坚持了这一点,也就能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理顺国家、企业和购房者的经济利益,减少当前存在的许多矛盾。并且要看到,在“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两种关系中,后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协调又是前者“人与人的关系”实现协调的基础。由此,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出的方向,抓住根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同时促进实现“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种关系的和谐,就成为我国改进房地产市场管理和推动其协调运行的正确方向。
“人居环境生态化”指引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新趋势
当前随着世界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建立,在全球范围内,也已经出现了一个日益明显的“经济生态化”发展趋势。它的表现遍及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各种“生态产业”,例如“生态工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和进行各种“生态区域”建设,例如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户”;以及生活上的:吃“生态食品”、穿“生态服装”、住“生态住宅”、使用“绿色交通”等。
与此相一致,在人居建设和发展房地产领域,一个“人居环境生态化”的明显发展趋势也已经形成。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绿色住宅”(包括“生态住宅”和“健康住宅”)等建筑形式的出现。目前在我国各地,绿色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已经到处出现,并且正在向着广度和深度继续迅速发展。这一趋势明确地显示了我国和世界房地产的发展走向。它预示着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将向“绿色住宅”的方向倾斜;人民的购房意图和社会福祉将向“绿色住宅”的方向转化,同时发展“绿色住宅”也将是房地产企业的正常、稳定、持续的长远更大市场利益之所在。
国外经验可以给我们以某些借鉴。例如荷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的健康,由政府大力提倡,实行建设“环保屋”计划。屋顶铺草皮,四壁利用太阳能发电和供给热水,排水管用陶瓷替代塑胶,引雨水冲洗厕所,室内设置湿度、扬尘、化学品、放射性毒素等测量计,建筑材料使用循环再造物质,避免混凝土及乙烯烃等化学材料,符合环保和健康要求。1995年前后荷兰就已经在5个城市推行建设“环保屋”,之后荷兰人住“环保屋”就成为时尚。现在随着更先进科学技术的采用,造价会更低,“环保屋”就更迅速地风行起来。
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政策倾斜将对此提供保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已经使人们明确地看到,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我国的必然发展趋势。这些决定了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具体取向,也决定了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房地产政策必然要向“经济生态化”的方向倾斜。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某些不适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的非正常虚高经济收益将受到抑制,而符合这一需要的正常经济利益,加上国家采取经济手段所给予的经济利益,即持续更大的市场经济利益必将得到实现和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松霈
第二篇: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关于我市农村环境建设的调查 杨积峰刘汉林张晓丽
建设优美的农村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也是和谐奋进新宝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坚持以生态家园为抓手,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强力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建设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积极实施水利水源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195处,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到16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无电村”建设目标。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双通”道路建设,99%的乡镇通上了油路,93%的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广电网络覆盖101个乡镇、523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用户达30.7万户。
---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以清理“三堆”、治理“三乱”、美化“三口”为抓手,全市已建成生态示范县区4个、乡镇10个、村48个。新建五星级村47 个,四星级村225个。硬化村庄道路1364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近8万户,改厕6.8万座,建成无害化厕所占到总农户20%。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0个,农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32处,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环境建设得到有效改善。
---“绿色宝鸡”创建成效显著。营造市域“四沿”绿色林带7530公里,造林27.5万亩,植树5000多万株,初步形成了“主要公路水系林带化、重点城镇园林化、台塬坡面森林化、农田渠路林网化、村宅绿色家园化”的“绿色宝鸡”大框架。森林面积1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生态农业建设初具规模。建成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10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30多万亩,16项农产品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7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并获得原产地保护。
---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建成废气治理设施636套、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47套,工业废气、烟尘达标排放率提高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6.8%。实施“陈仓环保世纪行”、“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活动,综合整治渭河、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小韦河、石头河等流域水污染,依法淘汰了一批小造纸、小水泥生产企业,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0多起。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农村村庄街道道路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目前农村仍有117.12万人饮水不安全,以改厕为重点的庭院卫生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全市农村已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的2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达到“三有四无”标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简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没有破题。
(二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城乡缺乏互动性,整治城市环境有投入,农村缺投入;二是农村环境
整治“点与面”、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结合不紧密,前整后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村环境整治投入项目难以有效整合,向下投入资金分散。四是环保意识滞后。相当一些农民对“环境”概念仍局限于门前场地甚至是居家室内,“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析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1.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比较缺乏。以农村村内街道整治为例,不少设施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很多自然村的村内道路虽经整修,但质量不高,狭窄坎坷,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2.农村环境整治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环境整治往往采取“突击”的办。3.基层干部对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重视不够。
(三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市农业化肥年使用量71.08万吨,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147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残留量超标。农用地膜残留量平均每公顷37.8公斤,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全市畜禽粪便年产生量700多万吨,大多未经无污染处理和利用;年产秸秆168万多吨,综合利用率不到10%,一些秸秆还被随意焚烧,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空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方式和环境立法滞后。一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按规程使用农药肥料,加之施肥、施药器械不完备,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分散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人畜禽混居、畜粪便随处堆放,许多小型养殖场粪便污水未
经处理就外排,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环境“雪上加霜”。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严重不足,如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赔偿等,都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
(四新能源建设比较滞后。我市农村沼气资源十分丰富,理论产气量达4.3亿立方米,但有效利用率不到4%。生物质能源消耗占整个用能结构71.8%,以烧柴为主体的用能结构模式仍未有效改观。太阳能、风能推广利用没有破题。
(五工业垃圾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不容忽视。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特别是向城郊倾倒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地处乡村周边的工业企业缺乏治理设施,生产过程中排放烟粉尘、噪声、异味、污水,直接影响到农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各级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农村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使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统一起来。由市政府牵头,农业、环保和广电部门联合,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成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五个一”的办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建设投入。一是市、县区财力每年安排一点,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重点用于支持村内道路、卫生设施建设;二是有条件的村集体资金挤出一点, 支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动先富起来的村民和社会各界捐献一点,以支持公益事业;四是发动村民自愿承担一点,用于改厕、排水和门前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坚持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做法,节约一点资金投入。引导和支持农民承包农村环境建设工程,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村私营业主为改善环境做贡献。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建设中投入启动资金,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以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建筑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加快“四改”(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实现“五化”(街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巷亮化为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议将每年的四月和九月确定为农村环境建设整治月,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卫生评比活动。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四沿造绿、镇村披绿、庭院添绿”的要求,突出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发展,抓好村庄绿化美化,板块推进“三化一片林”生态家园工程,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四星村要率先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
(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要以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加紧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二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大监测,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三要延长农产
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堆放。积极推广 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四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 监管,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五)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一是应把农村新能源建设纳入农 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关部
门和社会力量参与 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二是结合农村实际,坚持因地 制宜,突出重点,着力发展户用沼气、养殖企业沼气工程和农村生活污 水净化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三是建设一批标准高,质量好,综合效益突出的生态循环型园区和示范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和 四星级村,要加快推广“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地下建设生活污水净 化沼气池、农民炊事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能源生态模式,不断提高 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环保、农林、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管理 工作向农村延伸。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各级新农村环境建设考 核量化标准,将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盖率、绿地率、地表水质量等 评价指标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三是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 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逐步形成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四是探索推行村民自治机制。对规模较大、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可借鉴 城市小区管理模式,组建专门管理队伍进行管理;对中等规模村庄、村 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可采用承包管理模式,村民交纳一定的环境 卫生管理费,集中委托管理;对村庄规模较小、村民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可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担起管理职责,采取 自愿投工为主、集体适当补助的办法,也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由 农户轮流值日。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业化运作。村级垃圾运输和保洁也可承包给有运输工具的村民。
第三篇:打造生态文明家园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模版]
打造生态文明家园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关于我市农村环境建设的调查
杨积峰 刘汉林 张晓丽
建设优美的农村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也是和谐奋进新宝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坚持以生态家园为抓手,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强力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一、建设成效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积极实施水利水源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195处,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达到16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8%。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无电村”建设目标。同时,不断加大农村“双通”道路建设,99%的乡镇通上了油路,93%的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广电网络覆盖101个乡镇、523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用户达30.7万户。
---农村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以清理“三堆”、治理“三乱”、美化“三口”为抓手,全市已建成生态示范县区4个、乡镇10个、村48个。新建五星级村47 个,四星级村225个。硬化村庄道路1364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近8万户,改厕6.8万座,建成无害化厕所占到总农户20%。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0个,农民文化休闲娱乐广场32处,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环境建设得到有效改善。---“绿色宝鸡”创建成效显著。营造市域“四沿”绿色林带7530公里,造林27.5万亩,植树5000多万株,初步形成了“主要公路水系林带化、重点城镇园林化、台塬坡面森林化、农田渠路林网化、村宅绿色家园化”的“绿色宝鸡”大框架。森林面积1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生态农业建设初具规模。建成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10个,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30多万亩,16项农产品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7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并获得原产地保护。
---农村工业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建成废气治理设施636套、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47套,工业废气、烟尘达标排放率提高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6.8%。实施“陈仓环保世纪行”、“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等活动,综合整治渭河、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小韦河、石头河等流域水污染,依法淘汰了一批小造纸、小水泥生产企业,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00多起。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农村村庄街道道路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目前农村仍有117.12万人饮水不安全,以改厕为重点的庭院卫生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全市农村已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的2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达到“三有四无”标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简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没有破题。
(二)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城乡缺乏互动性,整治城市环境有投入,农村缺投入;二是农村环境整治“点与面”、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结合不紧密,前整后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村环境整治投入项目难以有效整合,向下投入资金分散。四是环保意识滞后。相当一些农民对“环境”概念仍局限于门前场地甚至是居家室内,“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析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是:1.农村环境保护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比较缺乏。以农村村内街道整治为例,不少设施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很多自然村的村内道路虽经整修,但质量不高,狭窄坎坷,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2.农村环境整治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环境整治往往采取“突击”的办。3.基层干部对环境建设、管理和保护重视不够。
(三)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市农业化肥年使用量71.08万吨,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147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中的硝酸盐、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农用地膜残留量平均每公顷37.8公斤,阻碍作物根系对水肥的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全市畜禽粪便年产生量700多万吨,大多未经无污染处理和利用;年产秸秆168万多吨,综合利用率不到10%,一些秸秆还被随意焚烧,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空气。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生产方式和环境立法滞后。一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不按规程使用农药肥料,加之施肥、施药器械不完备,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分散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人畜禽混居、畜粪便随处堆放,许多小型养殖场粪便污水未经处理就外排,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环境“雪上加霜”。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严重不足,如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赔偿等,都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
(四)新能源建设比较滞后。我市农村沼气资源十分丰富,理论产气量达4.3亿立方米,但有效利用率不到4%。生物质能源消耗占整个用能结构71.8%,以烧柴为主体的用能结构模式仍未有效改观。太阳能、风能推广利用没有破题。
(五)工业垃圾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不容忽视。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特别是向城郊倾倒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地处乡村周边的工业企业缺乏治理设施,生产过程中排放烟粉尘、噪声、异味、污水,直接影响到农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各级要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把农村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使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统一起来。由市政府牵头,农业、环保和广电部门联合,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文化体育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成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五个一”的办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建设投入。一是市、县区财力每年安排一点,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重点用于支持村内道路、卫生设施建设;二是有条件的村集体资金挤出一点,支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动先富起来的村民和社会各界捐献一点,以支持公益事业;四是发动村民自愿承担一点,用于改厕、排水和门前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坚持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做法,节约一点资金投入。引导和支持农民承包农村环境建设工程,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村私营业主为改善环境做贡献。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村民、企业、村级经济组织等多元主体在农村环境建设中投入启动资金,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集中整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以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建筑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加快“四改”(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实现“五化”(街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巷亮化)为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议将每年的四月和九月确定为农村环境建设整治月,在农户中广泛开展文明卫生评比活动。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按照“四沿造绿、镇村披绿、庭院添绿”的要求,突出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发展,抓好村庄绿化美化,板块推进“三化一片林”生态家园工程,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四星村要率先建成生态家园示范村。
(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要以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加紧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二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大监测,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和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三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堆放。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四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管,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五)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一是应把农村新能源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二是结合农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发展户用沼气、养殖企业沼气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三是建设一批标准高,质量好,综合效益突出的生态循环型园区和示范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五星村和四星级村,要加快推广“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地下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农民炊事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能源生态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环保、农林、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管理工作向农村延伸。二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各级新农村环境建设考核量化标准,将垃圾集中收集率、林木覆盖率、绿地率、地表水质量等评价指标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三是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逐步形成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四是探索推行村民自治机制。对规模较大、集体经济较强的村,可借鉴城市小区管理模式,组建专门管理队伍进行管理;对中等规模村庄、村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可采用承包管理模式,村民交纳一定的环境卫生管理费,集中委托管理;对村庄规模较小、村民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可动员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担起管理职责,采取自愿投工为主、集体适当补助的办法,也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由农户轮流值日。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业化运作。村级垃圾运输和保洁也可承包给有运输工具的村民。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一位班主任的生态文明建设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
赵玉环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请看党的十八大: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些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就好像一只强心针,给广大人名注入了活力。
读着这些我激动万分,仿佛看到了祖国到处天蓝蓝、地绿绿,到处花香鸟语、莺歌燕舞。同时也感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兼班主任肩上的责任和大有可为。因为我可以比一名普通百姓做的更多。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回想这些年的做法我十分欣慰。
老百姓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意思是凡事从小时候开始教育效果最好。学生固然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必是首当其冲的。你给学生们灌输什么理念,学生总会受到影响的;你坚守什么,学生也总会耳濡目染的。所以,我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低碳意识,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践行。
树立一种意识,就等于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越早越好,越深刻越好。所以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做: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树立怎样的意识?现在怎样践行?长大了怎样践行?这三个方面步步递进、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一、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
这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只有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才会从心底触动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急迫性和严重性,学生才会从心底接受这种理念。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主要原因就是国家资源的有限甚至短缺与日益增多的需求之间的极大矛盾,所以要节约;触目惊心的资源破坏与环境生存、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要低碳环保。我的方法是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一个小组一个方面,分别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水土流失及危害,空气质量与危害,温室效应及其危害,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六个方面进行。大家汇总后展现给全班同学,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手抄报、课件等,可图文并茂,相互解说。目的是人人动手,人人了解,人人自危。虽然耗费了一定的时日,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教训,真是不弄不知道,一弄吓一跳,学生们感言说太可怕了。我把大家的资料整理如下:
1、水资源的短缺、破坏和浪费 .水资源的短缺:
水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地球虽有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是海洋,海水含盐量过高,不能被陆生生物利用。剩下3%的淡水面中又有2%以上集中在地球南北极,其余不足1%的淡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地下、大气以及生物体内,可见,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利用、污染和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4个。严重缺水城市中北方城市占71个,南方城市有43个。即便在多水的长江流域也有缺水城市59个,缺水县城155个。中国近90%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18城市极度缺水。
.水资源的破坏:目前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震惊国人的十大水污染事件。
.水资源的浪费: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水的宝贵,随意浪费水,随意往江河扔垃圾,排放污水。有很多孩子认为:自来水一开水笼头就有,自来水厂里多的是,没必要节约。他们没有意识到水从河里抽上来要经许多工序才能供我们使用,而且,河水被污染得越利害,花费的人力、物力就更大。每一滴水来之不易,不节制用水,不保护好环境,水就会越来越少,将来我们用的水就要比金子还宝贵。
2、电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电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电资源浪费现象。以北京市为例,今年夏天估计最高用电负荷将突破1000万千瓦,而电网供电能力只有830万千瓦,供电形势严峻。但是,有多少单位出现“长明灯”现象。
3、水土流失及危害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严重。
面积大,范围广。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强度大,侵蚀重。
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以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我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225个、海河71个、松辽河44个,分别占41.0%、34.9%、11.0%和6.8%。从省级行政区来看,水土流失严重县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97个;其次是山西省,84个;然后依次是陕西省63个,内蒙古自治区52个,甘肃省50个。
危害:导致土地退化,耕地毁坏,使人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发生的频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会;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削弱生态系统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我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空气质量与危害
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环保专家指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着下降。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室内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具等散发的有害气体: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氡、氨等。
危害:
二氧化硫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主要影响呼吸道,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产生气喘、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可吸入颗粒物,能随人体呼吸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二氧化氮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从而引起肺水肿。
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降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使机体各项代谢发生紊乱。
臭氧对呼吸系统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甲醛可引起人的嗅觉异常,并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时可出现流泪、流涕、咳嗽等症状,并发生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可导致持续头痛、无力、失眠等。造成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异常,甲醛还被确定为可疑致癌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对人体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导致皮肤过敏,使人产生头痛、咽喉痛、乏力等症状;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吸收或经皮肤吸收一定量会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对人体造血系统、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苯不仅能引起麻醉和刺激呼吸道,还能在体内神经组织及骨髓中蓄积,破坏造血功能,长期接触会造成严重后果。
5、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6、粮食资源及其浪费情况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浪费20亿吨食物,几乎占生产量的一半。生产食物需要耗用大量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浪费食物无疑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能源。因此,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环保。我国一年的粮食浪费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以上内容的整理让学生既懂得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懂得了人类主要生存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其被破坏的现状和极大的危害。从根本上懂得了为什么要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这种认识是根本性的、长久性的,也是刻骨铭心的,他们会发自内心的需要去做。所以如何实践就不会是一种空话。
二、树立怎样的意识
树立节约和环保低碳意识意识。大力宣扬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思想,倡导环保低碳的行为。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元钱的小事做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节能环保产品,做到人走水断流、下班关电源、剩饭剩菜不浪费,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拒绝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过度消费等。做到少开一天车、多植一棵树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影响和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环保行列,揭露和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在社区、在企业、在校园、在农村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树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树立节约环保刻不容缓的危机意识。树立节约环保关乎民族生存发展的忧患意识。树立节约环保为自己、为子孙的发展意识。树立人人为建立“美丽中国”尽一份力的责任意识。
三、如何践行
只有理念的倡导,没有行为的实践,理念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要把理念转化成一种有力的力量,就必须在如何践行上下功夫。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发动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或他人平时的浪费和不环保低碳的行为,然后分成几类进行整理如下: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不好吃就扔掉,剩饭剩菜随意倒掉;请客大讲面子,多点多要,大半剩下倒掉,尤其是婚宴和公款吃喝。②买各种零食吃; 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3、用的方面 ①随意丢弃、破坏物品,比如桌椅,买不适合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 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乱撕作业本,一张纸上随意写几个字就丢掉。无用的纸张随意丢掉 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5)买东西大量使用塑料袋又随意丢掉,一天使用十几个是常有的事。(6)废旧电池乱仍。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4)电视、电脑长时间使用,无效使用。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洗脸、洗澡时使用大量的水,不用时也不关水龙头,在公共浴池洗澡用水量是在自己家洗澡用水量的几倍;能第二次使用的水也任它流走。长流水经常出现在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随意开空调等。
二、大家讨论解决办法,畅所欲言,整理分类,有的放矢。
1、水: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洗澡时多用喷头淋浴,这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搓洗时应及时关水,不要将喷头的水自始至终地开着;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洗洁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及擦洗地板,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增加水的二次利用。
2、电脑:长时间不使用电脑,可以将电脑的主机和显示器关闭,短暂休息期间,尽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关机后,一定要将电源插头拔下,否则不仅浪费电而且会缩短电脑的寿命。在用电脑听音乐或看影碟时,最好使用耳机,以减少音箱的耗电量。
3、电视机: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过长。关上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头。
4、灯光:不用时随即熄掉;尽量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5、空调:夏天温度不要过低,冬天不要过高,能降低一度算一度。
6、电冰箱:冷藏室设在5℃,冷冻室设-6℃,冰箱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也最省电,购买时应挑选高能源效益的型号。
7、洗衣机: 装满一机衣物才洗衣;切勿使用过量洗洁剂; 特别是使用乾衣机前,先采用高速旋转脱水程序较为节电。
8、、拒塑:拒绝塑料袋、使用布袋子,也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方便筷。
9、不浪费粮食:吃多少,做多少,不随意丢弃;吃不完打包;不买过多的零食。
10、不买过多的衣物,不破坏物品,做到物尽其用;纸张两面使用,废弃纸张集中存放,回收利用。
以上是教导学生们的个人行为,要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在每一天。我们还探讨了班级节约行为,营造了一种人人环保节约的班级氛围:
1、开展了“环保节能口号”征集大赛,各班上报的口号简洁新颖,“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人人树立节约意识”,“个个争当绿色天使”,“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充分体现了同学们重视环保,提倡节约的决心。并且张贴这些学生创造的环保宣传语,各小组轮流。
2、设立环保角,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要求学生集中存放塑料瓶、废弃纸张。各组轮流管理。
3、纸张必须双面使用,且合理使用。
4、选派专人负责电扇和点灯的开关,防止无效浪费。灯开关处张贴了自制的写有“随手关灯,节约能源”字样的提示牌,提示同学们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意识
5、定期选择并嘉奖优秀环保员。
6、定期创办“我为环保做贡献”手抄报。
通过以上行为,学生树立了节约环保意识,形成了节约环保习惯。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成绩
论文题目: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侯培岩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2012级 姓名:孟哲 学号:120121316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20世纪以来人类为解决威胁自身持久健康发展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在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根源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概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内涵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次第渐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升华。在实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是人类发展的必要需求。基于我国所处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特殊国情,协调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一历史任务显得更加紧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 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生产、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积极发展生态文明,促使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附加值高的环境良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我国为促进生态平衡采取的措施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
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可持续发展战略
(1)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要调整需求结构,要把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把它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和管理的创新上来。
(2)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的各个系统都要推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3)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讲的是人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4)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际上很多不可持续问题的根本解决要靠科技的突破、科技的创新。(5)要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样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要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的责任制。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能做的更多的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做起,从保护做起,从响应国家的号召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去,为人类的美好明天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