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07: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政策管理部门素质及社会信誉的主要标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方式的快速转变,经济发展软环境成为区域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集中体现越来越突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产力。因此,面对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挑战,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已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

近年来,各地十分重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采取积极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办事态度得到进一步好转。如普遍建立了办证大厅,开通了软环境和招商引资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加大了对“三乱”现象的整治力度,及时解决了一批“中梗阻”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各地区软环境发展还很不平衡,影响软环境建设的障碍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对优化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开放意识仍然不够,重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没有认识到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在优化经济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的极其重要性。一些地方一味强调对外招商引资,却忽视本地发展软环境建设,出现只亲商招商不护商养商的怪现象。有的机关部门仅把企业纯粹作为管理对象,而不是把企业作为服务对象,认为服务就是管理,服务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执法,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同时,也有些干部对经济软环境的评估过于乐观,对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认识不足,或者对改善经济软环境显得信心不够。

(二)经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一是尚未完全理顺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该下放的职能没有下放,该转移的职能没有转移,该加强职能的没有加强,该管的事情没有管好,而不该管的事情却到处伸手、插手。如某企业要上一个新项目,到计委立项后,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一些部门片面地认为该项目经济效益不高,且会与其他经营造成竞争,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同意该项目的审批。本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私营业主投资办企业,生产经营是亏是盈,效益是好是坏,应该说是企业的事,与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关系,而不少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经济的微观管理上,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不少企业虽完成了转制工作,但仍存在“婆婆”多的现象。二是不少部门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职责不明确,行政效率低,尤其是人事管理体制问题突出。在目前的体制下,只要进了公务员队伍,就等于捧到了“铁饭碗”;只要坐到了重要岗位,就等于掌握了某种特权。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机制还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竞争力,绝大多数机关干部没有危机感和压力感,坐在办公室,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就过一天,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工作能力不强,个体素质差,长期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犯错误组织奈何不了我,每天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但要处理这部分公务员非常难,涉及到很多具体问题,而企事业单位中一些年轻的优秀人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很难进公务员队伍。此外,临时工和协管人员的用工机制也是导致类似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临时人员从事执法、协助执法和窗口服务等关键岗位工作,大多集中在城建、土地、银行、工商、税务、交通等与企业、工商户联系较多的部门。一些执法和服务部门在聘用临时或协管人员时把关不严,随意性较大,存在有关领导说了算现象,加之平时又疏于教育管理和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个别人员文化程度比偏低,无相应的专业知识,素质水平和工作作风差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群众反映强烈。这些部门为开支临时用工人员的工资费用,又设立一批收费项目,导致乱收费问题屡屡出现。三是政府的管理运行机制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审批环节多、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等这些计划经济的产物,长期没有得到彻底改革。尽管这些年来在各地推行了政务公开制度,但公开的内容和程度依然繁琐、复杂,群众看不懂,也记不住,有的连办事人员自己也搞不清楚,办事方法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某公司到有关部门办理一个仅几十万元的基建项目审批,经办人员上门跑了30多趟,费时近3个月才算基本办好有关手续。又如企业要上一个新项目,从征用土地到基建工程开工要办理20多道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乃至科室,要盖几十个公章,没有两三个月时间办不下来的,这与其他先进地区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篇:当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体

当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所谓经济发展软环境,指那些处于不可见状态,具有一定的人为特征且极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环境,具体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思想观念等。从中我们看到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范畴,涉及上层建筑的问题,关

键在于人,人的思想,人的思维方式,人的观念,人的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浙江有一年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是《一枝一叶一世界》。是啊,一沙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只有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有一件事。有位作家他和老伴去苏州,背着大包拎着小包排在站道上。车来了,人们鱼贯而上。这时,一位即将上车的当地人回头伸手挡住后面的乘客,对他和老伴说:“你们请,你们是客人。”他和老伴匆匆上车,对着车窗外大声说“谢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老先生到过许多城市,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流光溢彩的景点,不是独特风味的美食,而是那句“你们是客人”。事实上,每个城市的硬件大同小异,看过之后,随着时光的流失会逐渐淡忘。能使人铭刻在心的,惟有那里的软环境。我不由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个报道,有一

位韩国投资商应邀到某地考察投资环境。途经一个小县城,汽车开进一条狭窄的山路,突然发现对面开来一辆轿车。这辆轿车见是外地牌照的车便主动让路,退到几十米远的三岔路口,并热情为韩国商人指路。对此礼遇与热情,韩国商人感念于怀,最终选择了这个地方投资兴业。还有一位台商准备到山区投资办厂,可一直没有选到理想的合作伙伴,便到市场上采购了一些地方风味食品准备带回台湾。店主从交谈中得知他回家之前还要周转几个城市,就提醒他这些食品的保质期仅为一周。这位台商被店主诚恳的举止感动了,当即表示愿与他联合开发风味食品。读过流沙河的一篇文章,文中说:“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坐几分钟的公交车即可。”我信。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是从最细微处塑造起来的。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反而会起到关键作用。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个提醒,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事,却会让客商满意。吸引投资者的不仅仅是硬环境,还包括淳朴的民风、讲道德守信誉的市民。司机让路指路,店主真诚的提醒,的确是小事一桩,但在投资者眼里却是“以小见大”,看出的是这个地方的市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一个人有自己品质和风格,一个省份、一个城市也有她的品质和风格,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的品质和风格谁来塑造?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肩负着盘龙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任,时不我待,在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中,要树立服务的意识,改变以我工作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少一点“我”的主题思想,多一点“他”的参与和共建,少一点“我要你做,你得做”的官僚作风,多一点“听听基层需求和困难”的理解和宽容。多一点事前的谋略与策划,少一点事后指责与缺憾,把自己看做是基层的一员,基层是自己工作的大家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也才能改变我们现有的软环境建设。我

们都是这个社会普通的一份子,也许我们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但我们手牵手就能铺筑平坦的大道;也许我们只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砖头,但我们肩并肩就能构建牢固的大厦,也许我们很平凡,但我们相信,无数平凡的奉献必将铸就了一个个不平凡!

第三篇:关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强化环境带动措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强化环境带动”课题调研组认真组织调研,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一、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目标,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队伍素质、完善监督机制为重点,通过强化思想教育,着力解决问题,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解决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规高效行政,公平公正廉洁执法,努力营造务实创新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工作效能。积极做好与国务院、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衔接工作,按照进一步“减少、下放、简化”行政审批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完成了市、县两级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开展“行政服务提速增效创优”活动,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加强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和统一受理窗口建设,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和“统一受理、集中办理、联审联办” 的工作机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推行全程式网上审批。

2、强化行政效能督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阶段性重要工作等情况进行效能督查,努力促进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围绕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效能督查,深化“四乱两难”专项治理,改进机关服务效能,促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实,努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开展效能督查,保证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实施,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3、认真受理效能投诉,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和落实各级效能投诉中心的制度、机制,加大对各类投诉件的查办、督办、联办力度,确保投诉中心有效运作、取得实效。对反映行政效能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对影响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和事,坚持直查快办,跟踪督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认真督促整改,确保政令畅通。建立效能投诉情况分析制度,及时总结分析效能投诉情况和典型案例,对具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对部分重大和典型的投诉查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4、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效能办制定了机关科级及其以下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意见,组织开展轮岗交流工作,市直机关及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面完成了机关人员轮岗工作,县级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也稳步推进。组织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四个不让”服务行为准则专题活动,运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机关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加大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力度,整肃机关作风,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人员。

5、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透明型政府。深入开展“抓本级、带系统、促基层、求实效”主题活动,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公开程序上求“严”,严格公开程序,把好公开重要环节,实现内容全面公开,决策全程公开;公开内容上求“真”,坚持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关系民权、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政务公开主要内容;公开标准上求“高”,坚持公开的公正性、透明性、实效性,突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力求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确保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严格要求带基层,抓好本级公开,带动系统公开,促进基层公开。创新载体促转变,创新政务公开形式,以电子政务为抓手,以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或统一受理窗口为龙头,大力推行网上公开、听证公开、新闻发布公开等新载体,实现从分散公开向集中公开、从固定公开向动态公开、从单一形式公开向多种载体公开、从传统方式公开向现代电子政务公开的转变。强化政务公开制度保障作用,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制度。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随着软环境建设不断推进,我市各级各部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落实更加到位,机关服务效能得到增强,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据《2007—08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调查报告》,三明市投资环境总体满意度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全省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其中外商对我市投资软环境满意度指数提升幅度最为明显,对投资软环境中的生活环境、投资要素及投资条件和政务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数评价较高,对投资软环境期望满足指数也相对较高,政务环境满意度从全省第五位跃升到第一位。

二、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及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软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少数机关单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落实,管理不够严格。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在机关内部管理上比较松懈,纪律不严,作风涣散,考勤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有些机关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有的违反机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2、行政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虽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得到较好解决,但有些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

3、行政权力运行还不够规范。少数行政部门不能充分履行职能,正确履行职责,仍然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问题。个别公务人员不能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仍然存在“小吏大权”、“吃拿卡要”,或故意刁难群众,蛮横霸道,或不讲规则讲关系,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等不廉洁行为的问题。有的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该监督的不监督,不该监督的乱监督。

4、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但一些业主反映,有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有关部门对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监督不够到位,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风漂浮,仍然存在政令不畅和“中梗阻”现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5、软环境建设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对软环境建设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软环境建设作为软任务,导致软环境建设工作存在“死角”。有些部门在抓软环境建设工作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机制上的不完善,也有历史的遗留问题;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管理上的漏洞。一是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认识不够到位。对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必须长期坚持的认识不足,对本单位内部出现的影响投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抓整治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工作不到位。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政府职能转变进展较慢,部分单位职能错位。一些部门内部管理机制不顺,办文环节过于繁琐,办事怕承担责任,工作踢皮球。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公仆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职责和义务要求只挂在墙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中,工作上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而不是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和投资者缺乏应有的热情;思想观念、业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作中抱着一些旧的条条框框不放,办事效率低。三是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问题,导致职能部门行政执法行为的趋利倾向,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引发出一系列不规范行政行为。有的部门对存在问题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大局利益与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站在局部利益上,可放的权不放,可减的收费不减,罚款就高不就低。

三、加强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有限政府”的原则。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还给企业、市场及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2)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革行政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3)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和收费项目,都要将审批的条件、权限、程序和收费的依据、标准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4)坚持强化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专门监督机构、新闻舆论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对行政决策、执行环节的监督,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要在深化中推进,在创新中提高,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和谐社会”主题活动,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督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改进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反映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对影响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和事,坚持直查快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认真督促整改,确保政令畅通;创新效能督查方式,加大效能督查力度,突出效能督查重点,增强效能督查实效。重点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阶段性重要工作情况等进行效能督查,积极促进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服务体系,营造文明、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机关工作纪律、损害发展软环境的人和事。继续推进机关工作人员轮岗交流工作。

2、深入开展“四乱两难”专项整治。一要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组织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行政处罚清理自查,坚决取消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各类收费、罚款,坚决制止各种不合理摊派,纠正转移收费行为,查处收费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机制,规范各类税费征缴。二要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活动。认真执行国务院批准的《控制向企业经济检查的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的检查,每年原则上集中检查一次,不得超过二次。三要加强政策落实和行政效能专项检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保证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组织行政效能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发挥职能、履行职责、办事效率等情况,着力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四要加大对“四乱两难”问题的查处力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四乱两难”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四乱两难”问题,特别是政策不落实或机关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并认真抓好整改,确保“四乱两难”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推进规范行政权力工作。抓住清权确权、职权分解、流程再造、权力公开等关键环节,积极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督促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严格按照“三定”方案履行职责。按照“权力取得要有据、配置要科学、运行要公开、行使要依法、监督要到位”的要求,优化行政权力配置,规范行政权力运行,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清理行政权力,确保权力取得有据,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清理,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职权;编制职权目录和流程图,确保权力配置科学,按照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的原则,遵循“规范有序、提高效率、简明清晰、便民利民”和要求,绘制覆盖各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坚持依法行政基本要求,确保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规范行政处罚、审批、许可、征收等行为,拓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领域,切实解决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落实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强化对政令不畅通、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得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不及时,以及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责任追究。

4、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一要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认真做好与国务院、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衔接工作,对审批事项进行新一轮的清理和改革,凡是上级政府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保留;凡是周边设区市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必须取消。二要继续改革行政审批方式。要逐步推行审批要件表格化,将原来办事人提出的申请需用文字报告的,改成表格式申请。加快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建好网上办事大厅,积极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力争实现市、县(市、区)审批服务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和部门设立行政审批科试点,成建制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三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季度进行县(市、区)行政服务工作考评,坚持在市直部门开展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主题的项目服务竞赛。

5、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树立正确政绩观念,扎实推进绩效评估工作。认真总结三年来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研究探索绩效评估新途径,认真学习绩效评估先进经验,不断创新绩效评估方法,提高绩效评估工作水平,增强绩效评估实效。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目标,围绕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职责,制定和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以绩效为基础、以评估为手段、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发布政府信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一要认真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省上统一规定各设区市政府及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机构代码范围和编制要求,进一步落实相关内容,认真审核各级政府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要加强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结合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政务公开网站改版升级,逐步加大网上公开的信息量。三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八项配套制度。健全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对不认真实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违反公开规定的有关责任人,要实行行政问责。四要扎实做好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相关工作。运用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等公开形式,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推进决策事项公开,促进政务公开向决策层面拓展,及时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和措施向社会公开。认真落实政务公开的审议、评议、反馈、监督和依申请公开等制度,规范政务公开工作。

第四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

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4]《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5]《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第五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三)依法规范行政和司法行为。倾力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的法制环境。首先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找准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其次是公、检、法、司部门要切实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引进大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断制定、调整和完善更宽松、更开放、更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导向,对投资者一律实行平等待遇。

下载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影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