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精)
2011年农牧局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通化县农业局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中,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以争创“三满意”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扎实做好技术、信息、执法等服务工作,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年初,我局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软环境工作部署会议,认真研究制定了《软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我局把软环境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了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
二、加强学习,营造软环境建设良好氛围。
农业局各部门精心组织,明确了“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好农业各项工作发展,实现高效、优质、快捷地服务三农”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一是加强班子成员责任意识教育。为充分发挥班子的表率带动作用,我们坚持加强学习,自觉找差距,看不足。结合实际建立了局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勤政廉政建设等制度,强化责任意识,身体力行。二是加强政治纪律教育。认真学习宣传乡(局级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十不准”、社会生活“十严禁”暂行规定和机关干部文明行为“八不准”规定,使党员干部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
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三是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种子法》、《吉林省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四是加强服务意识教育。通过主题教育,对系统内干部职工进行集中教育整顿,切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知农、爱农、为农、护农”的为民服务意识。针对市场上存在出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进行坑农害农的问题,执法人员“把每个服务对象当作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待,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
就。通过学习教育,使全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农业发展上来,进而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为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政务公开制度。对局内科室和基层单位承担的工作全部公开。特别对种子、农药、化肥管理、植物检疫、农机监理等涉及的行政许可审批内容进行重点公开,通过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下发传单、制作公示板、设置电视专栏的形式向农民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行政执法的认识。今年,我局农业综合执法和农机监理工作行政审批职能纳入政府行政审批大厅,在大厅内悬挂公示板,实行一条龙式便民服务。今年, 结合3.15,共举办现场培训、咨询活动6次,参加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共 6个,发放的资料近2.4万份,推介了一批农药、肥料、种子等优质农资,接待咨询群众2000人次,整个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公开承诺制度。对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监理站重点岗位及负责人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加强了植物检疫职能,制作了公示牌,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信访工作制度。在涉农信访工作中,对前来咨询、投诉的群众进行详细登记,并按程序搞好现场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让农民满意。同时,主动下访,定期深入乡镇、村屯和农户家中了解掌握农资购销使用情况,对农民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以解决,赢得了群众认可。特别是今年针对农民反映“伊单159”玉米品种出现问题,我局及时协调省市种子管理机构,聘请专家对农民反映的地块进行现场鉴定,并给出具田间鉴定报告,同时及时为农民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共接待农民上访39起。
四、选准载体,以抓队伍建设促进服务水平提高。
我们以深入开展“三满意”活动为主题,以争做“农业科技传播人、农业信息服务牵线人、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人、农垦企业职工贴心人、服务龙头企业热心人、农民致富引路人”的“六种人”活动为载体,着力组建“三支”队伍,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组建技术服务队伍,传播农业实用新技术。年初,我
们抽调技术骨干,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为农民实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今年,印发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资料4.8万份,推广了农区统一灭鼠、测土配方施肥、优质水稻标准化栽培等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业技术含量。开展绿证和阳光工程培训,“绿证”培训1000人,阳光工程培训2600人。
二是组建信息服务队伍,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农业信息专家服务团队和信息员队伍,通过“通化县农网”和《农村致富信息导报》及农村经纪人等平台免费为农民发布种植预测、农产品供求等信息,实施了集电视、电脑、电话于一体的农业信息“三电合一”项目,建立了智能语音查询系统,解决了信息不畅、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按照省农委要求,在全县16个乡镇农业站设立“12582”《零公里信息》服务站点,同时在160个行政村中选择了141个有责任心、能够密切联系周围农民、有信息服务热情,熟悉本村情况的村级小卖店(超市等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零公里信息》服务站点,及时对信息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快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县设立了15个农产品信息采集点,每周对23种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采集,并及时上报省级部门,为领导决策、调控农业生产、调节农产品市场等提供科学依据。组织编印了指导我县农业生产的《农业信息简报》5期,印发500多份。
三是组建农业综合执法服务队伍,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在执法服务过程中,我们由常规检查向主动循环式监督检查转变,实现从单一农资市场管理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执法监督延伸。举办了农资经营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142人,对全县142家农资经营单位开展了农药经营资格审核和种子备案工作,加强执法工作宣传,共下发传单2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500多人,展示农资产品1000多公斤。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全年检查90余次,出动人员360人次,共检查经营单位140家,整顿市场15个,查获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7起,结案率100%,查封不合格种子2000余斤,审核制种田1810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4万余元。加大全县农药市场监管力度。目前我县农药市场未发现禁用农药产品,建立高毒农药经销台帐,实现了高毒农药经营和可追溯化管理。农机监理站以热心待人、细心办事、真心服务,以民为本、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三心四民”为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找准执法与服务的结合点,工作重心下沉,走村串户开展农机监理工作,目前,共开展上门服务30余次,清理黑车40台,非驾30人。新车落籍15台,有力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第二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
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4]《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5]《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第三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三)依法规范行政和司法行为。倾力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的法制环境。首先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找准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其次是公、检、法、司部门要切实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引进大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断制定、调整和完善更宽松、更开放、更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导向,对投资者一律实行平等待遇。
第四篇:关于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促进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最近,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别召开了企业、部门、乡镇等有关人员和人大代表参加的6个座谈会,走访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等有关单位。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4月15日全市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在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快软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市政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责任制,把优化软环境建设的成效作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会议精神和《决定》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形成了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共识,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市政府及其部门都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措施来抓。去年,市政府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成立了较为规范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驻了27个部门,派驻了72名工作人员,把412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统一办理。截止调查时,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23655件,办结22985件,办结率达976%,按期办结率100%。审批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程序,简化了办理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三是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在调查中,企业和基层群众普遍反映,治理软环境工作虽然开展得时间不长,但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改观,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服务。如市经贸局立足自身实际,深化体制创新,将原来的科室全部取消,成立了经济运行局、综合评价中心、投融资中心,把工作重心由原来的微观管理改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由行政指挥变经济指导,实现了部门职能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拓展了服务范围,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四是行政执法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各级各部门按照《决定》要求,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市政府组织法制局、财政局、物价局等部门,对全市的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充分发挥经济软环境投诉中心和行政效能投诉监察中心的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三乱”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的规定》,建立了软环境建设联系点制度,在电台开设了“行风在线”直播栏目,在全社会开展了评选软环境建设十佳部门、十佳个人、组织新闻媒体明查暗访等活动,拓宽了监督渠道,加大了对破坏软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到调查时,共受理涉及行政效能和软环境方面的投诉218件,处结率达到100%,投诉满意率达98%以上。
二、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离市委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部门不能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软环境建设、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个别领导对软环境建设认识上有差距,抓的不紧,措施不力;部分公务人员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行政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存在态度冷、横、硬,“吃拿卡要报”现象。个别单位收费标准随意性强,重罚款收费、轻管理服务。有的部门执法不规范,存在多头执法现象,如某加油站开业当天,有一部门就来了三拨人检查,让企业难以应付。
3、“三乱”现象时有发生。①硬性搭车收费。有的部门在业户办理有关证照、年审时,不按照自愿原则,硬性要求业户加入协会并收取会员费及其他费用。②乱摊派问题仍然存在。如个别单位上门硬性摊派本行业的报刊和杂志。③有的中介组织借助部门行政职能收取费用,甚至只收费不服务。
4、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偏紧,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人才市场发育滞后,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城市管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秩序还不理想,仍存在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良行为。如某外来投资公司山上种植的板栗被山下村民哄抢,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农村经济林木、矿产资源拍卖过程中,有时被痞子团伙控制。如某镇一陶土矿,第一次以120余万元拍卖成功,中标人被痞子恐吓后放弃承包权,第二次拍卖时无人敢与痞子竞标,最后痞子以标底价22万元中标,群众反映强烈。
三、几点建议
为实现市委提出的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年内重进“百强”建设现代
第五篇: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意见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05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纪委第八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健康、有序、宽松的发展软环境,为各类经济主体和创业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
一、基本原则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有限政府”的原则。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还给企业、市场及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革行政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三)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和收费 1
项目,都要将审批的条件、权限、程序和收费的依据、标准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坚持强化监督的原则。充分发挥专门监督机构、新闻舆论和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对行政决策、执行环节的监督,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工作任务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是: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认真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着重抓好“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和“AB”岗等制度的落实,切实解决“办事难”的问题。(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及有关行政、服务部门)
2、切实加强“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服务机制建设。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增强行政服务中心及其他统一受理窗口的服务功能,理顺工作关系,优化行政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委编办及有关窗口单位)
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工作,逐步实现通过电子网络开展交费、办证、咨询、投诉等服务,为人民群众和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有关行政
许可机关)
4、全面推行公开办事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完善公开机制,健全公开监督保障制度,提高公开工作质量。重点是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市级政务公开工作,在水、电、气、公交、通信、邮政等公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务公开办、效能办)
(二)营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清理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出发,认真清理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性措施,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完善的要尽快完善。(责任单位:市法制办)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审批方式,加强后续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控机制,防止行政审批中的不正之风。(责任单位:市委编办、法制办、行政服务中心)
3、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重点抓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
4、健全督查保障机制。加大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解决“政策落实难”和“中梗阻”问题。(责任单位: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效能办)
(三)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
1、依法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杜绝行政行为的随意性、无序性,保证合法性。(责任单位:各级行政、执法部门)
2、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严肃查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办)
3、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根据《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审批“原则不收费”制度,对现行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再清理、再精简,并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纠正和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责任单位:市物价局、财政局、纠风办)
(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
1、进一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以整治食品安全、非法采血和单采血浆,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农资、房地产、汽车、建材、通信产品及服务、价格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发计委、药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及相关监督管理职能部门)。
2、严厉打击违法经营犯罪行为。打击骗税、骗汇、走私
及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犯罪活动。(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口岸办、外管局)
3、整合规范“四项制度”有形市场。认真抓好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四个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统一服务平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地为群众和企业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府办、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贸委、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国投公司)
4、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和“共铸诚信”活动,促进各类经济主体和投资者依法诚信经营。(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工商局、人行)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软环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部门、科室,落实软环境建设与专项整治责任制;有关责任单位要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效能办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软环境建设和专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保证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一是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员和新闻单位对软环境建设情况和专项整治工
作进行视察和监督。二是开展明查暗访,对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查纠。三是在12月底前组织社会各界,采取无计名投票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评选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
3、组织专项整治。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制约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四难三乱一多”等问题,今年要把“落实政策难”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重中之重来抓。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将制定“政策落实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专项整治,力求在解决部门“中梗阻”问题上取得突破和实效,保证政令畅通,促进政策落实。
4、严肃责任追究。认真办理群众投诉,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效能告诫的暂行规定》进行查处,并选择典型案例予以通报或曝光。对于监督、查处不力的,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三明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五年四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