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软环境(精选)
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提升经济发展软环境
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做到“能进则进,应进全进”。要本着“能进则进、应进全进”的原则,已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窗口的部门要把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放进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未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窗口、且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原则上都要进行政服务中心。不仅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注册登记等事项应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行,政府信息发布、新闻发布、文件查阅等所有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政务服务事项都可以纳入行政服务中心,从而实现政府从无限向有限、从权利到责任、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二)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管理机制。根据《行政许可法》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规定,将一个行政机关内部多项行政许可职能、集中归并一个内设处室承担,集中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并做到事项到位、授权到位。要努力杜绝“两头受理”和“体外循环”,推行首席代表制,增加即办件比例,增强窗口的办事能力;要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重点行政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对确实无法将其纳入中心的事项,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加强监督。
(三)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通过目标管理、网络建设、业务培训等手段,进一步规范中心工作,优化办
事流程。一是要加强并联审批、联合办公等方面的探索,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的建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实现县(市、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办事模式,逐步达到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的。三是市、县(市、区)、乡要形成上下业务联网,实施网络化指导管理。
(四)建立健全窗口责任体系。要研究出台窗口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作考核,深入推进窗口工作群众评议制度。建议将中心各进驻部门窗口工作情况纳入政府对各部门的年终考核内容。
(五)切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素质。严把窗口工作人员准入关,要把业务精通、综合素质好的在编业务骨干派到窗口工作。行政服务中心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完善星级考评、末位淘汰、责任追究等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第二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心得体会
当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好坏已经成为地区之间经济竞争、形象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焦点问题,谁在软环境建设上落后,谁就会在竞争中败北。这里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就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及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与市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关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三是存在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四是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不高,有关要求服务的一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六是一些行业存在不正之风;七是一些部门执法不规范;八是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表明,我市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三)依法规范行政和司法行为。倾力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的法制环境。首先是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找准服务经济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其次是公、检、法、司部门要切实做好企业周边环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投资商的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再次是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四是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引进大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要不断制定、调整和完善更宽松、更开放、更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狠抓政策落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兑现各项政策;明确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导向,对投资者一律实行平等待遇。
第三篇: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初探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软环境建设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的发展成也在环境,败也在环境。、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会形成优势明显的“洼地”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哪里环境不好,不仅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难以光顾,就是本地经商者也会纷纷“出逃”,各种资源也会大量流失,必然导致发展停滞。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客观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弊端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适应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一些领域或地方,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发展,除它本身先天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外,软环境建设的先进或滞后,直接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探究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就显得格外的迫在眉睫,加快制定和落实具体的政策和办法,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软环境的范畴
从概念上说,环境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主要属于硬环境的范畴,社会条件主要属于软环境的范畴。软环境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一切有利于调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因素。
二、当前经济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治乱减负的指示精神,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经济发展软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取得的成绩,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国经济软环境治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是工作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办法,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得不到落实,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得不到惩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损害了投资商利益。
三是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的为了部门利益不惜牺牲整体利益。
四是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特权思想严重。态度生冷横硬,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
五是不诚实、不守信。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度很低,招商时好话说尽,项目到手后不兑现承诺,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软环境建设的概念
从软环境的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到,软环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既深遂,又复杂。那么,相对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来说,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构成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软环境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公共职能,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整合地方资源和人力,全方位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如何抓好经济软环境建设
(一)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软环境,必须加强和提高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抓好软环境建设,是践行“和谐社会建设”重要思想的体现。
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抓好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把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引进来,把我们自己的企业和人才留住。因此,抓好软环境建设的目的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提升地方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需要。经济的竞争不仅是企业的竞争,也是政府间的竞争,是政府作风和工作效率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软环境的竞争。软环境的好坏,是检验地方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软环境好,就能把人才招来,就能把项目留住,反之,软环境不好,办事效率就不高,吃拿卡要成风,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抓好软环境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些公职人员手中拥有审批权、执收执罚权,而且这些权力在原有的体制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和以权谋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抓好软环境建设,正是营造一种廉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规范执法行为,让腐败行为,不公平的行为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软环境建设,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治本措施。
3.抓好软环境建设是推动和促进硬环境建设的需要。
强调软环境的重要,并不是说硬环境不重要。软硬环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把硬环境比作骨架,软环境就好比灵魂。离开骨架,灵魂就没有着落,没有灵魂,骨架也会失去生命。只有二者俱佳,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理解软环境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1.闭关锁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过去盛传外商进入中国国门,不仅怕高关税,更怕数不清的公章和扯皮;企业立项审批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修改报批文件资料多达数百万字;经办人员被踢皮球式地来回折腾等等。像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悲剧不能再在今天上演。
2.文明开放、服务周到的软环境就象“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的宗旨,把投资商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则,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的方法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零缺陷”服务。
(三)搞好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谁在治理环境上用力多,谁就会成为成功者。因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估价我们的发展环境状况,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经济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经济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从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
统一思想,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痛下决心,万众一心,加大措施力度,努力营造最佳的经济发展环境,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者兴业提供良好平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本地热土上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任务非常艰巨。目前,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积累已久,有的是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态度和积极的解决措施。要按照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的“四优”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1)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发展是地方政府的大局和共同的任务。各级各部门都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认真改进自身的工作,研究支持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当部门利益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以大局为重,使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只要有利于经济建设,该放权的放权,该变通的变通,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帮企业之所需,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2)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治理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整治“三乱”行为作为重点,动真的、干实的,确保尽快见到成效。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受理各种投诉案件,监督各级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永远不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若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3)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按制度办事,可以做到难点不难,热点不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努力做到通过建立一项制度,规范一方行为,狠刹一股歪风。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通过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行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软环境不宽松的问题。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实行领导挂帅,分工负责,集中治理。各级督查机构要发挥职能作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跟上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改进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治理。
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综合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努力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氛围,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经济环境治理的良好局面。
总之,软环境建设工作形形色色,涉及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软环境建设工作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聚集全社会力量,真正把政府职能工作做好、做到家,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构建开放文明的和谐社会环境,只有我们的大环境好了,才能共同迎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软环境建设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胡广鹏,《兰州学刊》2005(5)[2]《重拳整治窗口单位,优化发展软环境》陈仲文,《四川党的建设》2005(7)[3]《创建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软环境》陈兴发《现代企业》2005(5)[4]《经济软环境的监控机制研究》魏口《经济论坛》2005(8)[5]《优化发展软环境实现市域经济新跨越》罗海清《中国乡镇企业》
第四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最终版)
优化经济软环境 提高行政效能
张戈庄镇代表团
软环境建设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软环境也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抓好软环境建设,既促廉政,又促发展。谁的软环境建设得更好,谁就能形成更大的“洼地效应”,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就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根本途径。通过行政效能建设,创新体制,健全制度,严格监督,努力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而营造一个“如鱼得水”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政效能建设的涵义及作用
(一)行政效能建设的涵义
在剖析行政效能现状、提出对策措施之前,对行政效能及行政效能建设先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1、行政效能的涵义。行政效能也就是政府工作效能,是指行政机关在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中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行政效率是指实现管理目标上所获得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与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之比,是以数量来分析行政效能的手段;行政效果是指实施管理所产生的有效结果或成果,它是行政管理活动高效与低效、有效与无效的直接标志;行政效益是指实施管理所产生的客观价值,是衡量和评价行政效能最本质的因素,是社会和人民群众对行政效能测评的结果。我们认为,政府也是一家“企业”,我们从纳税人那儿
1获得收入,生产的是社会公共产品,也必须以最小的行政资源投入,最快的速度,来实现最佳的政府工作目标,获得社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
2、行政效能建设的涵义。行政效能建设就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建设的体现者,因而是效能建设的主体;企业和群众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其实质,就是各级行政机关的自我“革命”、自我建设和自我完善,以此来更好地履行服务管理职责,提高行政效能。
(二)行政效能建设的作用
1、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依法行政,创设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建设效能型政府,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府行为法定化。行政效能建设犹如勒紧野马的缰绳,可以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的决定、命令,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保障政令畅通;可以及时纠正各种不当行政行为,依法惩治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消极腐败现象,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对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创造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高效行政,降低经济发展的商务成本。通过行政效能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规范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各类办事环节和相关收费,构建一个反应敏捷、效率一流的政府服务体系,凸显一个
城市低廉的商务成本优势,从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有利于廉洁从政,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通过效能建设,可以及时地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办法,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减少不廉行为的发生。通过效能建设,可以推进政务公开,使行政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从而清除经济发展环境的污染源,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平台。
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办事环节多,效率不够高。
2、收费项目多,效果不够好。
3、随意处置多,效益不够佳。
(二)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行政效能不高、发展软环境不佳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1、服务理念普遍性缺失。服务观念显失,不能换位思考,这是行政机关效能不高的首要原因。有些部门的领导及部分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责任感淡漠,服务意识淡化,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过分强调部门利益和个人收入。
2、权力设置科学性缺少。一是没有充分放权。二是没有科学分权。三是没有有效制权。
3、运作存在体制性缺陷。一是在“人”的管理上,“庙”多“菩萨”也多。二是在“财”的管理上,收得多,才能用得多。
4、利益调整政策性缺位。一是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调整方面缺少政策。二是在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方面缺少政策。
5、监督追究实效性缺乏。目前监督的机构多,队伍庞大,但监督的合力没有形成,且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监督的实效没有真正体现,因此对行政权力的运用缺乏有效制约。另外,多数部门责任追究的意识淡薄,责任追究的办法缺少。
三、行政效能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理念层面来说,必须强化以下几种观念:
一要抓住一个核心,即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做到执政为民,掌权为民。
二要围绕一个轴心,即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做到简政放权,减少干预。
三要突出一个中心,即变“管制型”为“服务型”,做到转变作风,优化服务。
四要紧扣一个重心,即变“允许型”为“禁止型”,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就操作层面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改革拉动,创设体制机制性条件
一要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世贸组织规则相接轨的行政审批体制,深化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
二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进一步落实公务员管理制度。严格干部管理任用制度,减少委任制,扩大选任制,完善票决制。
三要逐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收支分离”。2、坚持制度推动,实现科学规范性运作
一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决策的绩效是最大的绩效,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完善决策规则,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凡是政府的决策都要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以避免决策的随意和不科学。
二要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实现公开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保证一切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操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探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注册登记、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办公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办事流程,现代化的工具、手段限制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手段限制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行政机关要科学配置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合理划分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
3、坚持人文促动,激发内生性动力和压力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畅通信息渠道,体现预警性。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强化广大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效能意识;继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办好“行风直播室”,多渠道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花大力气建好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健全各部门的投诉机制。
二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体现惩戒性。要在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以及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各种监督的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实施纪律检查和效能监察,哪里不落实就跟踪到哪里,哪里难推动就督查到哪里,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要提高福利待遇,完善绩效考核,体现激励性。建议明确牵头部门,抓紧调研测算,尽快实现工资外收入分配统一,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增加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收入预期和不廉腐败行为的成本预期,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愿以身试法。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从而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干部依法、高效、廉洁的利益格局。
第五篇:行政效能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征求意函
关于行政效能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
征求意见的函
各镇乡、市级相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我公司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提升行政效率,促进行政效能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全力服务我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工作,请对我公司行政效能建设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于月日前将《征求意见表》反馈我公司。
联系电话 :
附件:《征求意见表》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一日
行政效能暨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
征求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