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蒲公英》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首先说教材
这是一个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但又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启示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这篇课文和后面出现的《三袋麦子》《哪吒闹海》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故事专题。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童话和神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形象,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特别喜欢读故事,对新奇有趣的童话故事更是情有独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读过《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童话故事,对这种文体比较熟悉。文中讲到的蒲公英是一种常见植物。对于生活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加上学生已经读过《植物妈妈有办法》等儿歌,对蒲公英,特别是传播种子的方式有所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绒球、降落、嘱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的想象,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读好对话,复述故事。难点是,领会选择决定结局的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呢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熟读课文,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猜谜激趣、导入新课——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猜谜激趣、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注意听:小小绒球轻又轻,风儿一吹满天飞,变成一群小伞兵,落在泥中把根生。是什么,一起喊出它的名字——蒲公英。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你对蒲公英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借此了解学情,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 “降落伞、湖泊、数不尽”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先讲绒球随风飘荡)出发——(然后将太阳公公亲切)嘱咐——(和种子的不同)选择——(最后讲)结局”(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突出重点、精读感悟。曾听到过有人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重点语段(即嘱咐和选择这两部分),引导学生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版块
一、图文对照,联系生活,读懂嘱咐。首先,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思考:太阳公公讲到了哪些地方?从表面看,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板书:沙漠——金光闪闪;湖泊——银花朵朵;泥土——黑黝黝)出示沙漠、湖泊、泥土的图片,感受不同的景象。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看上去,多美呀!能去吗?(不能)为什么?结合图片,说说原因。(沙漠干旱,寸草不生,不能去。生根需要土壤,湖泊不能去。)只能去哪里?(黑黝黝的土地)。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转换成生动的画面,学生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这里采用的就是图文对照,举象造境的办法。太阳公公的态度很明确。(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很生硬,没有亲和力,我会引导学生关注前面的提示语——亲切地嘱咐。什么是嘱咐?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场景?学生会联系生活经验,上学的时候,妈妈嘱咐我:“上课要专心听讲。”过马路的时候,老师会嘱咐我:“要注意安全!”想一想,他们在嘱咐我们的时候会用怎样的语气。带上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
版块
二、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心理。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种子说的话。认真地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组交流以后,进行班级汇报。这一环节具有较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进行指导。
预设
1、体会自以为是的心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读懂了第一颗种子的话,他一点也没把泥土放在眼里。为什么?因为这里有个反问句——这黑黑的泥土有什么意思,就是没意思,瞧不起泥土的意思。说得好!齐读这个反问句。学生还可能会进行补充,这颗种子一心想当富翁,贪图富贵。这可能吗?不可能。在他看来呢?引导学生抓住“一定有数不尽的宝宝”“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体会自以为是的心理。
预设
2、体会得意的心理。学生可能会说,我们知道另一颗种子心里很得意,因为提示语告诉我们了。学生还会补充,他也非常自信。因为他说,一定会给我带来快乐!(我会鼓励学生,抓住提示语和关键词是体会心理的好办法。)
预设
3、体会坚决的态度。学生可能会说,我们读懂了小降落伞一起说得话,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为什么?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他们一定会按照太阳公公说得去做。(真会读书,标点符号也是有生命的,也是表达感情的工具。)
版块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的人物心情。(这样做的原因是,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内化语言和情感,获得角色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版块
四、反思结局,领悟道理。这篇文章寓人生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希望通过学习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帮助。所以最后的反思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这些种子的结局一样吗?不一样。落在泥土里的种子,怎样了?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的意思。落在沙漠和湖泊了的种子呢?早死了。让学生采用接读的方式,在前后对比中读出悲喜两重天的感受。读出有悲、有喜的反差。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局。假如那两颗种子知道了这个结局,他心里会怎么想,它会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引导学生转换角色,领悟道理。
第四步,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复述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尤其是课文中的叠词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波光粼粼。(目的是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遵循读写结合、以读带写的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实现情感和能力的迁移。)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8.蒲公英
金光闪闪
沙漠
干死 银花朵朵
湖泊
渴死
黑黝黝
土地
茁壮成长
说课人:xxx 2017/10/8
第二篇:蒲公英说课稿
《蒲公英》说课稿
流均镇中心小学 黄爱林
一、说教材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细读、精读、综合训练”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2、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虽然已经知道课前要预习,但缺乏目标性、计划性。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提高预习实效,我事先为学生设计了预习卡内容:
1、我读了()遍课文,已经把课文读得流利了;
2、我已经找出了本课的生字,并在课文中标上了音节,并把它们记住了。
3、我已经找出了含有生字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或工具书已经理解的是()这几个词语,还不理解的是();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我知道本文主要的主要内容是()。对于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打上小“?”。
(二)教学流程 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顾预习中的收获和疑惑。
2、检查预习:第一步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并交流。第二步检查读课文。第三步初步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细读
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理清文章的脉络。读第一小节时结合挂图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从而引导读第一自然段。读第二小节时引导的问题是: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 也不要 只有„„才„„等词。读第三小节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再问绝大部分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它们是怎样想的呢?而读第四小节则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精读
这一环节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读第一小节时采用图文对照的办法,首先读读课文,利用实物和课文插图理解“花托”,“洁白”,“绒球”,“降落伞”,“随风飘荡”等词语,然后利用课件演示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成熟的蒲公英种子脱离母亲的怀抱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向广阔天地的愉快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第二、三小节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第二小节中抓住“嘱咐”这个词,先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生活中谁嘱咐过你,从而把握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种子的语气。指导读太阳公公的话时先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以及“黑黝黝的泥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从而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第三小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黑黑的泥巴”、“金光闪闪”、“波光粼粼的湖面”、“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好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
精读第四小节时,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联系上文太阳公公的嘱咐,联系蒲公英种子面对太阳公公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结局。指导朗读时抓住“早已干死”、“早已淹死”、“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等词语和生动的课件展示,引导学生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记住太阳公公嘱咐并作出正确选择“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的种子的幸运和快乐。
综合训练
实践延伸:想一想,蒲公英的种子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假如你是去过一次沙漠和湖泊的小种子,你会怎样劝告不愿落在泥土里,而要落在别处的种子呢?创设情境:如高高的楼房顶上、有趣的儿童游乐场里、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等。
第三篇:《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蒲公英的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将我们带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主题。《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捆扰,可晚会感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说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三、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蒲公英、当椰子树伯伯、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读、感悟读、评价读、体验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的梦》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环境,明白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的梦》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略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蒲公英的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将我们带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主题。《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捆扰,渴望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这篇科学童话通过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新的文本学习中。根据已有的学习积累,四年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在默读中边度边思考,个性化的朗读中体会和表现自己对文本、对作者的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读中感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教法概括如下:设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的方式参与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
出示词语,认读“做梦、烦恼、饮料、遭遇、污染、体操、迫不及待、愁眉苦脸”等。由于上节课学习了字词,检查的目的是看同学们是否扫清字词障碍。在理解“愁眉苦脸”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演示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而理解“迫不及待”、“震耳欲聋”,我却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并告诉学生理解词语有三种方法:1查字词典2联系生活实际3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运用。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积累和后续学习的应用。
2、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蒲公英做了怎样的梦?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这一问题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读书,学生会找出课文最后一段,接着我就出示这段课文。让学生读读、想想,她梦见了什么?画面美吗?在这样的美景中蒲公英心情怎样?(板书:做美梦——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把蒲公英的美梦读一下。
《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指出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品词赏句,眼观、口读、脑想、体验蒲公英梦境的美,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正是上述理念的体验。
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让学生默读1---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够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
并想想她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开花后——痛苦)
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明白了蒲公英不快乐的原因。假如你就是那朵蒲公英,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呢?这一环节采用指名读、评价读、男女分读、引读的方式。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指导,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故事读完了,可蒲公英那愁眉苦脸的样子总在眼前闪现,那深沉的叹息声总在耳边回响。那被黑烟呛、罐子砸的悲惨遭遇真令人同情啊!难怪她会做这样的美梦。也难怪它在开花前是那么地担心(板书:开花前——担心)文字背后是蒲公英伤心的哭泣,是对地球人深请的呼唤啊!有梦就有希望,梦在希望就在,让我们一同帮助这朵可怜的蒲公英早日美梦成真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尾引导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便是文章的主题所在,通过交流,突破了难点。
4、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很多,我让学生积累下来,为以后习作打下基础。另外,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以“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她惊喜地发现”为开头,续写故事,让学生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在想象中,祝福蒲公英美梦成真,祝福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
第四篇:《蒲公英的梦》说课稿
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蒲公
英的梦[1]
2011年10月19日来源:网络综合培训课程发布课程加入收藏
初中起点 免高考 五年制大专wm.gz-ltjx.com
广州 初中起点:中技 中高职连读五年制大专 QQ:800018782 或020-
父母必看:21天改变孩子一生babygenius.com.cn
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 0-18岁孩子父母必看,百万家长共同见证效
百度推广
【网络综合-小学四年级】
一、说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将我们带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主题。《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捆扰,可晚会感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说设计理念
阅读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母。它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生活。感悟语言形象,领悟文章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必须通过感情朗读,在读中悟语,读中悟情。《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运用课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蒲公英、当椰子树伯伯、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读、感悟读、评价读、体验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的梦》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环境,明白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的梦》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略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一、激趣导入
二、感悟梦境
1、找描写美梦的段落。
2、读中感悟梦的美,体会蒲公英梦中的快乐。
三、研读梦因
1、默读找出实现中蒲公英的不快乐。
2、抓关键词句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体会蒲公英的的不快乐。
3、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转换、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不快乐来自于环境污染,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拓展升华
1、看身边的环境。污染展示,渴望美梦。
2、说身边的环境。呼唤美境,表示决心。
3、感身边的环境。感悟美境,升华情感。
五、展开思维,续写美梦
假如蒲公英的生活环境一夜之间改变了请同学们大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了,他惊喜的发现……
六、作业超市
1、搜集环境宣传的广告语
2、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继续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试写一份倡议书。
第五篇:蒲公英的梦第二课时说课稿
蒲公英的梦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
《蒲公英的梦》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这组课文中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将我们带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主题。《蒲公英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蒲公英开花了,但是她深受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的捆扰,渴望生活在清洁美丽的环境中,在梦中她的愿望实现了。这篇科学童话通过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同时,还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新的文本学习中。根据已有的学习积累,四年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在默读中边度边思考,个性化的朗读中体会和表现自己对文本、对作者的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读中感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教法概括如下:设境激趣法品读探究法
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的方式参与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
出示词语,认读“做梦、烦恼、饮料、遭遇、污染、体操、迫不及待、愁眉苦脸”等。由于上节课学习了字词,检查的目的是看同学们是否扫清字词障碍。在理解“愁眉苦脸”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演示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而理解“迫不及待”、“震耳欲聋”,我却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并告诉学生理解词语有三种方法:1查字词典2联系生活实际3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运用。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有利于积累和后续学习的应用。
2、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蒲公英做了怎样的梦?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她的梦?这一问题的提出,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读书,学生会找出课文最后一段,接着我就出示这段课文。让学生读读、想想,她梦见了什么?画面美吗?在这样的美景中蒲公英心情怎样?(板书:做美梦——快乐)谁能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把蒲公英的美梦读一下。
《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指出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让学生品词赏句,眼观、口读、脑想、体验蒲公英梦境的美,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正是上述理念的体验。
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让学生默读1---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够体现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并想想她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开花后——痛苦)
学生通过自读、交流,明白了蒲公英不快乐的原因。假如你就是那朵蒲公英,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呢?这一环节采用指名读、评价读、男女分读、引读的方式。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指导,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3、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同学们,故事读完了,可蒲公英那愁眉苦脸的样子总在眼前闪现,那深沉的叹息声总在耳边回响。那被黑烟呛、罐子砸的悲惨遭遇真令人同情啊!难怪她会做这样的美梦。也难怪它在开花前是那么地担心(板书:开花前——担心)文字背后是蒲公英伤心的哭泣,是对地球人深请的呼唤啊!有梦就有希望,梦在希望就在,让我们一同帮助这朵可怜的蒲公英早日美梦成真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尾引导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便是文章的主题所在,通过交流,突破了难点。
4、课外延伸,能力迁移
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很多,我让学生积累下来,为以后习作打下基础。另外,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以“第二天,蒲公英从梦中醒来,她惊喜地发现„„”为开头,续写故事,让学生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在想象中,祝福蒲公英美梦成真,祝福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