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座:女教师如何寻找职业幸福感(共)
专题讲座
女教师如何寻找职业幸福感
姓
名:刘
英
挂职单位:师宗县幼儿园
原 单 位: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完小
讲座时间:2010年11月25日
在教师这个职业群体中,有六成是女性。由于多重的社会角色、特殊的职业模式、原有的身心特点,女教师有理由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勇于撕破消极的自我标签,改变旧有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不断地提升生活质量,建立真正的安全感,才能真正拥有驾驭环境压力的能力,才能不断地超越机械、平庸的生活,使自己更具有活力与创造力,最终做一个自信而有魅力的知识女性,做一名幸福的女教师。
一个教师是否快乐和幸福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心灵的发展,更不用说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成就感和生存意义。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的幸福感不断流失。很多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从而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和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导致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阵容尤为庞大,在全社会宣扬致力打造健康快乐一代的春蚕精神和红烛精神的同时,是否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女教师?女教师的多重角色而导致了多重压力,也因世界的纷繁而无奈:为人师,为人属,为人庐,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多重角色,多方责任,多重压力。当今社会,节奏快,信息多,要求高,竞争强,压力大。种种心理困惑或问题:比如自卑、紧张、焦虑、抑郁、性格偏执、情绪起伏大、心理疲劳、年龄恐慌等等接踵而至。因此,挖掘女教师潜质,提升女教师品位,拓展女教师空间,展现女教师风采尤为重要。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夸梅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那么,教师是否是最幸福的人呢?有人认为,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
感。其实,教师幸福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综上所述,教师的幸福感属于一种职业幸福感,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其实质是持续性的愉悦。
二、导致女教师职业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
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的教师妇女们,当难以胜任这些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时就会出现内在冲突,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加上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不断改革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学校过高要求以及来自职称、家庭和健康等方面的压力使女教师逐渐产生各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影响她们的工作热情,导致她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身心倦怠,幸福感降低。
那么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学校教育方面问题,还有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更有社会环境因素产生作用的结果。
三、女教师寻找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社会、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各级教育行政人员、女职委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把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真正纳入搞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中来。真正做到想女教师所想,急女教师之所急,切实把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针对小学女教师存在的问题,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学校精神环境,形成活泼、团结、向上的温暖大集体;发展
女教师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变同事之间的“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建立成功激励机制,满足女教师的成就需要;多渠道帮助女教师自我提高,使她们尽快胜任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缓解职业竞争引起的巨大心理压力;尽量避免女教师超负荷劳动,为女教师的休闲和娱乐创造条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不人道,出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使教师置身其间有一种安全感。
(二)、女教师要寻找到职业幸福感,关键在于自我调整,应当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
1、拥有健康的身体。
大多数女教师把自己的业务看得很重,往往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女教师自身应转变观念,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我们应多关注一些有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预防保健知识。比如,女教师患有慢性咽者,要多喝水,处于生理周期时,要控制长时间用嗓,不要大声说话。女性40岁以后,是妇科疾病高发期,因此,每年的女性妇科检查必不可少。另外,作为教师,要关注自己的一些健康脆弱部位,如双腿、脊椎、神经、血管等,这些部位易产生病症,对自己的职业病要及时加以防范。远离疾病,只有身体健康了,精神才会感到轻松,心灵才会得到释放。
2、学会捕捉和享受来自于工作中的幸福。
把付出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那么就会把教师工作当作是自己终身的事业,而不仅是在找个饭碗;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一种负担;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酸甜苦辣当作是幸福的快乐而感受着,也就不会为委屈、劳累、不被人理解而烦恼。幸福是由
心态决定的,当我们心态平和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1)、要学会享受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师生命的重要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其课堂也必然彰显着生命活力,与学生一起欢乐着、痛苦着,感受着自己精辟的讲解,回味着学生精彩的阐述,也就少了些上课的焦虑与烦恼。
(2)、要学会享受学生。学生是教师的工作的直接对象,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教师的幸福感大多建立在学生的进步与真情回报上。要让学生真诚地感恩,教师必须先要感恩学生,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坚持到底的恒心,把每一个学生在心中当鲜花一样培育。当鲜花烂漫时,就是我们幸福的时刻。
(3)、学会享受研修的过程。研修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加油站,教育改革逐步深入,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学生的思想变化与时代同步,面对个性纷繁复杂的学生,面对不断变化的教材,我们不深入研究,又怎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变不惊呢?研修才能让教师更轻松地工作,在轻松中回味着成功,享受着幸福。应当承认,知识化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与大多数教师的实际素质之间是有不少距离的。女教师想要缩短两者间的距离,就必须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终身去完成“长期作业”,只有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命质量。并成为学生实践终身教育的榜样和表率,丰富了自己,才会逐步减轻自身的压力。
(4)、学会享受生活。幸福不光在工作中,生活中的幸福也是必不可少的。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不可缺的元素。不把自己定格在学校与
家这两点一线上,让自己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窄,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会让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3、形成良好的心态。
当压力过大时,保持理智,淡化功利,学会超脱。当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时,不要逃避,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当工作生活的环境的确给自己带来困扰,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时,调换工作环境,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更新观念,不断学习,随时了解社会前沿的发展动态,拓宽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从而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尽可能阻断自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4、实现心灵的自我成长,学会“自慰、坚持、稳定”,做到“自信、自立、自乐”,抛弃“自负、自卑、自闭”。
自慰 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我们感到工资不如别人高时,就跟下岗工人比;当我们评不上职称时,就跟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的人比;当你得不到提拔失意时,就跟古今中外不怀遇的才子比„„自慰,可帮助你摆脱烦恼,获得快乐。
坚持 面对曲折和不幸,人的生命里必须有一种硬度;面对困难与曲折,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能让自己身心健康、事业有成,看准了就信心百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稳定 情绪稳定是长寿三要素之一。对于大多数女教师来说,健康要素中最欠缺的恰恰是稳定情绪。她们的喜怒哀乐起伏是最大的,这可能就是女教师普遍早衰的重要原因。女教师必须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教师职业,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从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在与学生的真情交往中寻找乐趣。
自立 应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到达生命的巅峰。这就意味着离开家的庇护,离开对朋友的依赖,自己独自走自己的路。即使前方荆棘密布,那也是今天最真实的疼痛,不要逃避,勇敢地正视它、直面它、解决它。
自信 做最好的自己,要学会自我欣赏。给自己踊跃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可以”“我能够”;“只要你愿意,只要你乐意,只要你尽力,只要你自信,你就一定会做得更好!”自信的女人最美丽。
自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本生就是一种选择,快乐悲伤由你自己决定。快乐的你拥有无穷的魅力,每天起床告诉自己:我选择快乐,我快乐无比,我要微笑,把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是不会把生活当成炼狱的。
5、学会忙里“偷闲”。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忙”是为了更好的“闲”,那我们也得学会适时的“闲”。休闲活动可以使我们轻松、满足、愉快,可以调节情感,促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经验,而不去计较任何利害得失。因此,它是人生的润滑剂,足以滋润人生、平衡身心、创造新契机,“偷行浮生半日闲”,多好啊!休闲活动可以因人而异,例如:
(1)、阅读。一种是阅读清闲类的书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无形中在各类较轻松书籍中获得各类常识。另一种是阅读为达到未来目标所需要的专业书,这类书往往要倾注更多的心力,但吸收后的充实感常让人觉得愉快。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及书籍整理保存,必要时拿出来看看,给自己的精神打一针。
(2)、活动。可以是户外活动,包括旅行、郊游、野餐及参加各种运动队等。
(3)、丰富业余爱好。可以是技艺活动,如摄影、书法、插花、缝纫、学习乐器、雕刻、编织等。
(4)、要有浪漫的习惯。听音乐、唱歌、跳舞和旅游,这有助于开阔眼界,陶冶情趣。和朋友逛街买衣服,美容化妆,这有助于修炼个人魅力,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还要注意按时休息的习惯,这有助于保证我充沛和饱满的精力,给人意气风发的印象。
6、呵护家庭关系,打造人生避风港。
对于女性来讲,家才是最终的归宿,主动关心家庭成员,积极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尤其重要。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有一个贤慧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后面有一个开明的男人,而任何成功的男人和女人后面,应该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家庭面貌能在困难时给予你有力的帮助,减轻你在工作上的压力。女教师更是如此,和谐的家庭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益,还会给生活增添几多幸福,几多快乐。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们同时又是家庭幸福的轴心,我们要融入到平铺直叙的生活,恬然地守着自己的家,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亲人,我们要学会相夫教子,学会经营家庭,学会享受生活。
想幸福,先解放自己的心。教师的职业,让我们背负着家长的重望,社会的重托,学生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满腹怨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面对。幸福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把心中的法码向幸福这边偏移,自己的心感到幸福了,工作就幸福了,生活也就幸福了。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幸福的真谛在于,始终对生活心怀热爱。我们
要学会在世事的牵累和终日的忙碌中偷出空闲,珍爱自己,关注自己,呵护自己,滋养自己,填补自己,丰盈自己,让我们如花的笑靥,端庄的气度,幽幽地闪烁出柔媚的光华。我们要活出自己的品位,做个智慧的女人。淡薄、宁静,像皓月,像秋阳,超然物外,女教师在幸福与美丽之间旋转,把自己的日子装点得富有情趣、其乐无穷。有谁能说今生今世做女教师不幸福?
第二篇:女教师的幸福感
女教师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来自于一个人对需求获得满足后的感受,是人对特定外界环境感受的心理定位。教师的幸福感与教师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目标、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在当前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一个平凡的教师特别是女教师,要感受到幸福,就必须要具有职业的幸福感,对生活有追求,有应对各种压力的良好心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一、对教师职业无怨无悔。面对市场经济社会,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资与打工的农民相比较,很微薄,并且教书又辛苦,压力又大.许多教师选择教书,并非自己的最初愿望。无奈从事教育工作以后,有的教师想脱离教师队伍,却一时半会又脱离不开,或者只是想脱离,但却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另闯天下,于是终日在两难选择中消极地应付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伤害了学生只有一次的花蕾般的年华,伤害了自己所在学校的事业发展,使自己一直生活在彷徨痛苦中。与其这样痛苦,就不如下定决心,要么另谋高就,去做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要么抛除浮躁心理,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事业。既然一时半会脱离不开教师队伍,那就不如“干一行爱一行”,快乐地去干,享受“干”的快乐。一个教师只有快乐工作,才能领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丰厚含义。
二、学会给自己减压。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女老师对自己的要
求都很高,都期盼能在每一项的活动中争夺第一名,不管是优质课比赛,还是班级各项评比等等,追求完美是件好事,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也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但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随便的应付,如果这样的话,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地,这会让自己没有一点成就感。你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我想对待工作只要自己尽力去做,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不要太看重过程.三、善于体味幸福。幸福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满足。实现全方位的满足是不可能的。当前,一些教师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攀比后产生了心理失落:总是茫然地陷于“他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冲动之中,总是“自己已有的不喜欢,别人有的却羡慕”,使自己处于郁闷痛苦之中。所以,教师要以积极的达观和智慧,安然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确实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缺憾。但是,教师职业也有它独有的幸福和快乐。相对一掷千金的富豪、前呼后拥的权贵,教师是清贫的、寒酸的、无奈的。但教师职业的诸多优势又是许多人羡慕的;与掌声如潮的明星相比,教师的职业是寂寞的,但是,教师天天与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又是许多人的工作环境所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职业是辛苦的,但是教师能有将近3个月的带薪休假是其他职业所羡慕的.孔子被尊为圣人,徐特立在几十年后还能受到伟人毛泽东的由衷感谢与祝福,这是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无法享受的。当我们并不熟识的孩子在校门口向我们鞠躬问好时,难道不让我们觉得幸福吗?当犯错的学生在经过我们的教育后认识到错误而流下悔恨的泪水时,难道我们不觉得幸福吗?
四、正确地对待成功。当前,许多教师都极力追求“名师”的称号,追求各种荣誉,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师。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唯一的诉求就不恰当了。荣誉确实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肯定,但不是唯一的肯定方式,因为荣誉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每一个受到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都能得到,大部分教师还是捧月的星星。许多教师感觉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那些象征成功的荣誉。这其实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应该将价值观建立在教师特定的“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途径,不可能离不开课堂和学生,必然是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作家铁凝,为湖北贫困山区的一所穷困小学捐款。那所小学只有一名教师。他既是教师,也是父亲般的“家长”,还是为学生做饭的人。每天六点多种,要划一只巨大的木盆,将他的几名学生由湖对岸接到学校这一边来,晚上再送回去-----。铁凝对这位默默无闻教师说:“你和你的小学是一首诗-----”。这位带着一颗爱心快乐、幸福地工作,学生在他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教师,像那些拥有无数光环的明星教师一样,也拥有成功的人生。
善于感受生活是快乐和幸福生成的基础。一方面,有所为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乐。因此,教师要获得幸福,就要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有为”来获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门槛、转移需求的方向,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上,同样也能弥补缺憾,获得幸福。当一个教师对自己的需求目标有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对幸福的追求有了正确的途径,那么就会在现有客观条件下,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从而收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靠自己感觉到的,与心态非常有关。不管所处的环境如何,不论地位如何,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这是非常重要的,心态不同,感觉则不同。成功能使人喜悦,困难也是一种考验,挫折更是对我们的磨练,酸甜苦辣都是有营养的。
第三篇:学会自我调整寻找职业幸福感
学会自我调整
寻找职业幸福感
经常会听同事们抱怨:幼儿教师太难当了!一会听课,一会制作教具;一会是活动,一会又是环境布置,还有写不完的教育笔记……,幼儿教师似乎总也忙不完,一年到头的手忙脚乱,却似乎一丝一毫的成就感也无处可寻。而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因此,教师要想摆脱倦怠,应该学会自我调适,获得更多的主观支持。
一、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受到主观态度的影响和折射。乐观豁达的人常会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丧失信心和勇气,能够始终保持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二、提高耐压的心理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提升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
三、学会感动自己。
俗话说施比受快乐,能感动他人的是英雄,能感动自己的人是神。教师本身就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们要学会用崇高来感动自己,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插上翅膀。教师本来就是讲究激情的职业,就让激情点燃自己的人生,点燃人生的意义,点燃人生的追求、点燃人生的目标。对有追求、有目标的人来说,困难就不是困难,而是磨炼;挫折也不是挫折,而是动力。没有价值追求的人,再轻松也不一定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教师就要在自己的追求中,不断地进行创造,增强自己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并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中,尽享职业的幸福。
总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膨胀、氤氲起来。如果说幸福的萌动源于教师生命的一种体会, 那么幸福的生长则源于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教师的欢乐也难以有学生的欢乐, 缺失幸福的教师也难以有幸福的学生。对于用心体会幸福的教师来说, 教育不是心灵的荒芜, 而是精神的沐浴;不是机械的重复, 而是自由的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命的洗礼。愿每一个教师都能好好修炼自己,使自己真正过着幸福、健康、快乐的职业生活。
第四篇:教师讲座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盼盼中学王兴丽 讲座主要内容: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1、合理情绪理论
2、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3、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讲座过程: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的话题是: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这个话题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什么是心理健康?有太多太多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是:心理健康是指:“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层面来看,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幸福感?同样有很多很多的回答。
一、幸福感的多元化认知
幸福,什么是幸福?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被人们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去年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把提高该地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纲要。对于什么是幸福,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回答。
在今年的春晚中,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也多次出现和幸福相关的节目。这说明什么呢?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我们该思考自己的内心。我们过得到底好不好。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开学时,我问学生,假期你们过得幸福吗?结果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不幸福。为什么?因为假期太短了,作业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有一个较长的假期就是一种幸福。我问一些家长,什么是幸福?他们说,孩子学习好,考个好大学就是一种幸福。
从这两个层面理解,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于幸福的理解是有所差异的。一直以来,人类的幸福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富裕与成就感的获得上。人生在世,吃得好,穿的好就是幸福的,我在某一领域获得了成功就是幸福的。现在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条件差,吃不好,穿的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却年龄大了。不能吃了,也不能随便穿了,觉得很不幸福。关于幸福,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物质的富裕和成就感的获得上。生活中,人们对幸福有太多太多的解释,是非常主观化的一个概念。如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就发现了好几例。例如:电影《求求你,表扬我》,范伟扮演的杨红旗做好事了,到报社要求王志文扮演的记者古国歌能够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表扬了自己就会有人幸福。记者就问杨红旗,幸福是什么?杨红旗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从这个层面看,幸福是一种比较。会与人比较的人就幸福,不会与人比较的人过的不幸福。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又比如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让我们明白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成全,在于知足,在于责任,在于一个人为社会所能提供的奉献。
我觉得这部作品对于幸福的诠释是比较到位的,比较现实的。在故事中,以老实憨厚的傅吉祥的人生为模本,刻画了一个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拼搏历程。作品的故事并不复杂:热心诚恳、乐观执著的老大傅吉祥,本来在东北过着简单朴实的平凡生活。然而,几个自以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弟弟妹妹却认为老大过得不幸福,他们要帮老大到北京去寻找他们认为的“幸福”。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大傅吉祥丢下他喜爱的足疗事业,离开他喜爱的徒弟,开始了在大都市北京城的幸福探求。然而,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的二弟、官迷心窍的三弟、沦为房奴的老四,以及成为“股疯子”的小五的生活实况后,他感到的是一种茫然,一种远离幸福的无奈。于是,在对幸福的解释及追求幸福的方式上,傅吉祥开始了与弟弟妹妹的矛盾和碰撞。他用坚忍和善良,唤起了同胞兄弟姐妹的良知,他最终让他们明白:有车子、房子、票子未必就是幸福,嫁给一个富翁也未必是幸福,不被人小看也未必就是幸福。傅吉祥的人生哲学是“舍得”比“得到”更重要,因为舍得是福,知足是福。正是他的这种纯粹的幸福观,不仅感染了他的兄弟姐妹,也同样感染了千百万观众。
这部作品,看似平淡的叙述,看似有条不紊地在展示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史,但却举重若轻,它拷问的是当今整个社会的良知,追问的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人生价值。这个社会机会很多,遇到机会,好好把握机会;这个社会,诱惑也很多,遇到诱惑,我们只能好好把握自己。然而,当一些人把欲望当作幸福追求的时候,他们可能得到了财富、官位、美色,等等,但他们唯一没有得到的就是幸福。《老大的幸福》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透视的是这个时代的心灵。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老大傅吉祥这样的心态,就会少一些波折,多几分和谐。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种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幸福阳光的氛围。幸福还可以说是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当然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
如范伟去年演的电影《饭局也疯狂》中也有描写。在电影中范伟演一个成功学、风水学和国学的所谓“三栖”大师。每一次,他在做演讲时总会说“幸福是什么呢?幸福与贫富无关,和内心相连”。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是这句话却是有一定的道理。
又如冯巩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的片尾。张大民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公园去玩,孩子说自己好幸福,因为自己玩的很快乐。电影的最后,张大民说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很有哲理。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只要你好好活着,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电影最后的画面也很温暖,一家人,回家的背影。这种场景很幸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可能我们更多的人把幸福等同于物质上的富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收入的增长是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也就是说收入越高,幸福程度就越高。但是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准,如小康生活,不愁吃穿这样的问题时。那么收入的增长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收入的增长不一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作为教师,不知道我们是怎样认识幸福的。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我总是觉得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要幸福。我以前总习惯于和他人比较,和我的同学比较,和我的同事比较,我发现比来比去,我总是不如别人,搞得心情很不好。所以,现在我喜欢和自己比较,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我觉得我过的还可以,起码我今天不再过我上大学以前那样艰辛的生活,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过的还算是幸福了。虽然每天生活中都会有一些烦心事,家里、单位还有很多的责任要担当,但只要努力去做都是会有好结果的。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多种因素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性的快乐体验。无疑,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日益在流失。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我们立足于教师个体内部,尝试性的探究及分析影响幸福感的原因,寻求提高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及方法是有必要的。
(一)、从职业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何要当老师?也就是说我们做老师的初衷是什么?当老师是不是我们在学生时代时就一直存有的心中的一个梦想。可能大部分都不是这样,我反正不是这样,我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这条道路上的。很多人从事教师这份工作,注重的因素可能是,教师嘛,工作稳定,工资稳定,退休以后有保障。我看很多家长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劝说自己的孩子当老师,最大的出发点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从谋生的层面来考虑这份工作的选择,这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1.“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根源
请细读以下三段文字,看看你是比较认同A小姐、B小姐还是C小姐。
A小姐做这份工作主要是希望多赚些钱,如果她有钱就绝对不会做某前这份工作。A小姐的这份工作是生活必需的,像呼吸或睡眠一样重要。她常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好早一点下班,也非常期待周末和假期。假如A小姐的生命可以从新来过,她可能不会再做这样的工作。她不鼓励朋友或孩子进入这个领域,自己非常期待早日退休。
B小姐喜欢她的工作,但是并不想在五年后仍在做这份工作,她希望能够转到更好、薪水更高的工作上去。她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打算,有的时候,她觉得现在的工作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她知道必须做得足够好才有可能升职。B小姐非常期待升职,对她来说,升职等于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是她比同事优秀的表现。
C小姐的工作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她很高兴自己能干这一行,因为这份工作对她的自我认同很重要,在做自我介绍时她总是先说自己的职业。她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度假时也会带着。他的朋友大部分是从事同业工作的同事,她也加入了许多跟工作有关的组织跟社团。C小姐很喜欢她的工作,因为她认为这份工作会使世界更美好。她会鼓励朋友和孩子进入这个行业。假如她被迫停止工作,她会很难过,她不期待着退休。我们怎么看待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从A小姐、B小姐、C小姐三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的关系。
从学术意义上来说,工作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工作、职业及事业。
A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最低层次——工作。因为她仅仅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并不期待从中得到其他的东西,工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若这份工作没有薪水,或我很不满意工作带给我的回报,那我就肯定不干了。工作仅仅就是工作,不带有其他更多的意义。而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完成具体任务的工具。
B小姐的行为体现的是工作的中间层次——职业。她对工作有更深入的投入,她不仅通过金钱来显示自己的成就,也通过升迁来彰显自己的成功。每一次的升迁都带给他更多的特权和更大的权力,当然薪水也有所增加。B小姐这类人可能会从律师事务所的小律师升级为合伙人,从助理教授变成副教授,从经理升到副总裁,当升迁停止时,她开始去别的地方寻找满意和意义。
C小姐的行为体现是工作的最高层次或叫最高境界——事业。因为C小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这是一种事业导向。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值得自己无私奉献。工作本身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跟薪水和升迁关系不大。即使当薪水和升迁机会不多,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传统上,事业被认为是非常有地位的工作,如大法官、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事业,而任何事业也都可以变为工作。一位医生可以把行医看成是工作,行医仅仅是为了赚钱,只对赚钱有兴趣。一个把行医看成是事业的人一定比一个把行医看成是赚钱的工作的人技术水平肯定更高超,在做手术时更让人放心。而一位清洁工可以把他的工作看成是使世界更干净、更卫生的事业。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二道贩子,一个教书匠。毫无疑问,在这A、B、C三位小姐中,C小姐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其次是B,最后是A小姐。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如A小姐那样,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将“谋生手段”作为自己的职业观,意味着我们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认同和擅长的、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
在此教师职业观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缺失状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
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
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然而,“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失去了源泉。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
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故而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常便会受制于经验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2.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源于将职业观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工作视为自己毕生奉献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由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也根源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只认为职业具有经济功能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绝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今天看来,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保证“传道、授业、解惑”要有具体效果。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职业活动,指向人的心理世界,是人类社会具有极强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之一。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的心理和灵魂,职业实践方式以主体间交往为主,交往双方都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的职业实践是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情境中的。
教师职业以“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为特性。
“回归性”是指“教育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学生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种批判会像飞镖那样回归,责任还是归自己来负”; 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确定性”是指教师的见解与理论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从一种场合来看是圆满的实践,在另一种场合看却是全盘否定的;
如: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尊重父母,但是回到家里,孩子遇到父母的放纵溺爱。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学习雷锋,多做好人好事,但是回到生活中,却遭遇现实中嘲讽欺骗。“无边界性”是指教师的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扩张的性质,使教师的职域与责任无限制地扩大。
如:教师在学校里是老师,走出校门还是老师。无论你是否这样定位自己,但是这个社会这样定位我们。所以老师很累。老师很容易被道德、被一些过于严厉的规则所绑架。
因此,教师职业情境中充满着复杂性、混沌性、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职业规范较为模糊、难以明晰。这种既可被看成科学又可被视为艺术的职业行为方式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个体性和多元性,也使教师职业实践必然融通于教师的生活之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如学生学习英语,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刻都能利用英语。)此外,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的报酬形式实际上不仅通过物质回报一种途径,师生间在课业传授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和情感融通,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作出贡献等,都是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确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成才之后,因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感受到的职业乐趣和人生欢愉,这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享受到的幸福。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精神性质,才能真正发现包围自己的人生诗意。
有必要澄清,事实上,精神享受与物质回报同样是一种财富象征,二者都为人所需,因此只是财富类型不同,而无价值高低之分。那种认为精神享受高于物质回报的判断其实是一种误解,那种认为物质贫困理应放弃精神享受的态度更是对财富观的一种误读。生活财富的获得不仅包括谋生手段的物质回报,还包括职业幸福的精神享受,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可称其为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因此,作为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教师职业,其意义和价值的呈现和幸福感的获得更应体现和贯穿于习以为常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之中,否则教师将很难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的弥散体验。当然,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而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
除此之外,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活泼而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
作为“生活方式”的教师职业,将不再是为了获取物质的拥有、职位的提升以及他人的尊敬等外在奖励,而已升华为教师尊重和追逐内心的真正召唤、动机和兴趣,宣泄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激情而做的事业。事实上,教师职业幸福感得以持续获得的秘密正在于教师自觉激发出对于重复职业生活中人和事的不断创造,以此吸引和诱惑自己的生命平静之域。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重新激活也是依靠这种职业生活方式的持续“经营性”创新。
(二)、从自身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7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将这7个层次的需要归结为三大类型:一是“低级需要”,即生理需要,也就是物质需要;二是“中级需要”,即社会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3个层次;三是“高级需要”,也就是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个层次。
根据人的需要层次,幸福也可以相应地分为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曾经备受单位领导推崇的留住人才的三原则也说明了这一点。即: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教师的幸福在这三个层面都有体现。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次,是职业人,再次,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幸福也满足作为一般人的幸福和作为一种职业的幸福,而不只把其限定在教育活动中的幸福。教师的幸福要建立在一般社会人和职业幸福的基础上,而不能使教师的幸福脱离“现实的基础”而神圣化。根据教师幸福的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教师幸福的要素或结构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1.教师需要的满足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一定的物质保证,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前提。人自从出生,首要的就是生存,为了能够生存,就不得不为起码的物质生活而奋斗。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某地区曾发生教师全体罢课事件,为什么罢课?工资太低,物价太高,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有媒体就批评教师,没有无私奉献精神,误人子弟。好像老师可以不求任何回报,只求无私奉献。我觉得这对老师是不公正的。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很容易被道德所绑架。所以,当我们走出校门时,适当有一个角色转换压力可能会小一些。有些教师转换不过来,到了社会上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这个教育那个。尤其回到家里,仍以教师自居,教育老公,教育子女,所以教师的子女很容易得强迫症。为什么,压力大。因此,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甚至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如果连最起码的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教师需要,就谈不上教师能够认真教学了,就更谈不上教师能体验到幸福感了。
所以,应当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受,相信教育是一种幸福的职业。
幸福固然需要物质条件,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在肯定物质生活条件是幸福的基础时,也要充分看到精神生活在幸福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理智、有觉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即使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更在于它的精神幸福,这表现在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教育是崇高的职业,每个教师都应当追求人生的价值和精神上的幸福,这就需要在奉献中得以展现和获得,而决非金钱所能衡量的。
2、教师身心的健康状况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创造人生,享受生活的物质基础。对于生病的人来说,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不仅如此,精神的幸福也应该建立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惜牺牲身体健康,那只能是一种悲剧性幸福。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心理学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依赖人格特质,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不同的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外向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有关,与负性情感无关,因而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相关,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
此外,自尊心、控制源倾向、自我概念等都影响主观幸福感。那些自尊心强,自控能力高、自我内部协调性较好的人,普遍地感到更加幸福。
对于教师来说,从事教育事业的兴趣,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爱,都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独特人格特质。
3.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中,生活在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表征。社会幸福是实现精神幸福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满足尊重、归属、理解和爱的需要,才能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际间的隔膜与孤独,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亦不利于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圆满。心理学把人际的和谐作为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的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教师的人际和谐不仅是处理好教师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关系,包括教育过程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要得到社会的尊重,提高其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经济待遇不等于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并不是挽留优秀教师的好办法。为什么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跳槽”离开教师岗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物质待遇吗?恐怕不全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个以精神为业的人,他可以不计较收入,为学生、为事业而操劳,心甘情愿,但他最不能容忍社会和他人的不尊重。
所以,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成为最吸引优秀人才的职业,一定要尊重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4.教师的创造性影响幸福感的形成
幸福的教师是富有创造的教师。如李镇西、于永正、窦桂梅、任小艾等等。
人的目的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外在化、对象化、客观化的过程。
创造在本质上说在于改变世界,开拓某种可能的生活,所以,有意义的生活都是由创造而来的,也只有创造性行动,才能构成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生活的复制品。创造的生活反映着人的意志和自由,不仅这种新的生活使人生活得更幸福,而且创造的过程也充满了乐趣和享受,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享受的过程。没有创造的生活,尽管可以利用他人的创造成果,但始终是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重复别人的老路,咀嚼别人的生活,难以体现生命的意义。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难有创造性的。一轮又一轮,是重复性比较高的工作。
事实上,教师的劳动完全是创造性劳动,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在不断成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发展着学生新的精神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其幸福根源于其创造性。“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展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5.教师专业持续发展影响幸福感的形成。幸福的教师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事业追求。教师的事业追求,就是要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体的追求,持续地提升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过程。这样的教师生命不熄,超越不止,有着不懈的人生追求。人正是在追求中,通过超越和发展,体验着、收获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体验到满足感,因为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这种发展不仅包括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还有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获得专业发展。陶行知也这样说到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
(三)、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因素
1、应试教育、升学率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么多年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开展教育工作,实际上,我们都很明白,我们推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教师的力量十分微弱,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为什么?因为上级领导要求你这么做,学校需要这么做,学生家长也要求我们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负责。学生要考高中、考大学,这样才能有出路。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高考才是硬道理。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升学率?教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教师间要比较,学生间要竞争,学校里要考评;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教师的神经系统每学期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学生的成绩掉下来。再加上评职称、写论文、做教育科研等等等工作上的一些压力,这对教师的幸福感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减负,其实老师更需要减负。举例。
新浪教育频道曾做过教师压力状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弱化了教师学校教育的成效 在教育工作中,且不管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有多少消极的影响。单是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就会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今天,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00后,这些孩子在家庭里所能享受的物质条件已经是今非昔比。但是物质条件很优越是不是就代表在精神层面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很丰富呢?这就不一定了。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配合学校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可是依然有一部分家长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而且盲目袒护着孩子。不能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极大困扰着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影响了班级整体教学效果。这些情况极大影响了教师的幸福生活。举例:学生拿手机。学校不让学生拿手机,按理说这很好管理。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不就行了,但事实上,学校很难得到家长的真正配合。
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些时候,你给一些家长连道理都讲不通。物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例子。学生考试作弊,家长怎么说,我孩子不会做,他会做不就不作弊了。现在的一些家长,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是因为我孩子聪明,学习比较努力,学习不好不是因为我孩子笨,而是因为你们当老师的教的不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单是教师的事。
3、教学对象的变化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但是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今天的学生打不得、骂不得,处理学生的问题得有高超的艺术,得懂得学生的心理。教师处理学生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家长的质疑,甚至是上告、辱骂等等。或者是学生的自杀威胁等等。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举例小学生。我们学校学生逃跑乌鲁木齐例子。
有教师就说,教师这个工作今天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无道理。一个从教多年的特级教师说,今天的学生真是无规无惧,无法无天。
年内期末学业考试,我监考,一个学生冒名顶替,我问他身份证上的照片为什么和考编上的照片不一致,结果人家理都不理,直接对我说,你等着,出考场门的时候,用手狠狠把教室门砸了一拳。
一直以来,中国的媒体有一种刻板印象,在校园里学生才是弱势群体。在报道校园伤害事件时,矛头大多指向教师。教师怎么怎么伤害学生了,教师怎么怎么误人子弟了。没错,在校园伤害事件中,的确有不少教师恶意伤害了学生,但其实,今天教师被学生所伤害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这种伤害和家长素质过于低下有密切的关联。
4、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细则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若能做出公正、公平、公开的合理性的评价,势必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相反则压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踏实、勤奋、认真的人没有被评优选好,倒是华而不实、溜须拍马的人占据优势,这能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吗?或者评优选好每次都是那么几个人,其他人从来不会被关注。久而久之,他对于获取荣誉的欲望都没有了。他会有工作的动力吗。所以,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一定要清晰明确,让教师明白到底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对于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因素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在工作上做到问心无愧。
三、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领域常常将幸福的研究称之为“主观幸福感”,强调幸福感具有主观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判断什么是幸福,外在的标准只能是起到辅助或参考作用,更有甚者,某人眼里的玫瑰可能是他人眼里的毒草。
不过,主观幸福感也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例如,处于幸福状态的人总是表情愉悦,生活满意度较高。幸福感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让人心花怒放,觉得活着真好,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感受。下面,在心理学上有几种理论也许对我们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情绪理论(又称ABC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所以,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认识问题,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事实上,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有些条件那么好,他怎么就不幸福呢?其实,不是他的生活不幸福,而是他和自己周围的人比较,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幸福,进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导致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观点借鉴
积极心理学是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增进心理健康也有5个简单的日常行为。这些行为若能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那么这5种幸福的方法是什么呢?
1、经常与其他人联系
经常联系你周围的人——你的家庭、朋友、同事和还有邻居。把这些人当做你生活的基础,并且花时间维护发展和他们的联系。这些联系将支持并丰富你的日常生活。
2、坚持运动
让你的身体动一动,什么方式都行——去散散步或者跑一圈,去骑自行车,跳舞,打球,等等。运动可以让你自我感觉更好,还能给你带来生命的活力。那怎样运动呢?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机动性情况和身体情况的运动,而且要是一项你真正喜欢的运动。
3、留心你周围的环境
保持对你周围的世界以及自身感觉的好奇和探索。留心周围不经意的美丽,观察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捕捉那令人惊艳的一瞥。留心季节的更替。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你是走路去上班,吃饭,或者和朋友聊天。对自己体验的反思将会帮助你自己认识到什么事情才是真正对你重要的。
4、学无止境(保持不断的学习):(职称评定的改革)将自己的工作当做毕生的一份事业来做。活到老学到老。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或找回你过往的某一种兴趣,用内心的渴望来挑战你自己,你将享受到实现自我的乐趣——学会弹奏一种乐器,或者烹调你最喜欢吃的美食。参加一门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在工作中担任一种不同职责。学习新事物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同时能提高你的自信心。
5、付出(为你的邻里和社区做贡献):(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法,帮助人以体现自我的价值)
给朋友甚至陌生人帮一个忙。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微笑待人。把你的时间投入到社区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自省。剖析你的内心,看到你自己的幸福。投入到更广泛的社区工作是非常有价值,它可以帮助你和周围的人建立联系。现在是提升我们心理幸福感的时候了
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和无数的金钱致力于提高身体健康以及长寿水平。现在也许到了我们开始提升我们的心智资产和幸福感的时候了,要知道现在可是有超过16%的人口伴有精神障碍。虽然在过去的5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收入,长寿水平始终在增加,但是诸如抑郁,焦虑,自杀,药物滥用等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无论是相比于以往的任何时候。没有人希望在抑郁和焦虑中度过已经变得更长久的寿命。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更加幸福、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的人生。
(三)、心理减压方法例举
1、心存善良、自我接纳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莫言
这种大师的处事哲学和人生境界,我们不妨也学一学。十分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幸福感的提升。
2、童话减压
有报道称,某女白领空闲时喜欢读童话,被同事称为不老的“彼得·潘”。她觉得那些有趣的文字和情节能让自己忘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很“幼齿”的行为,但事实上,童话有它的奇妙之处。一个阶段以来,当我拿着电视遥控器,觉得哪个台的电视都一样,都不怎么好看时,总是习惯性的把频道放在少儿频道上。看看“熊出没”有时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有专家指出,从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在心理治疗中就派上用场了。不论孩子还是成人,在童话世界里都可以宣泄自己的不安、恐惧,将无意识的担忧、内疚和愿望以某种形式安全地释放出来,重新认识容易在喧嚣生活中被忽略的纯真。在这个意义上,童话阅读就是心理自助。
时至今日,记忆中那些童话人物的信念依然会感染着我们,赋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所以,不时回到童话世界里,暂时避开真实生活的窘迫,便可以从单纯的、理想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3、发发脾气减减压
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日前刊登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适当发泄愤怒情绪可使寿命延长两年。
据介绍,此项针对6000人的研究发现,擅于发泄愤怒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比更为“温和”的英国人平均寿命长将近两年。科学家认为,宣泄愤怒等消极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反,自我克制和压抑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压抑人群”患冠心病、癌症的几率更高,另外他们在隐藏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为避免危险,总是寻求自我克制的态度,导致心率和脉搏加快,出现压力和焦虑等其他症状。
说得通俗点儿,这就是减压和积压的利弊。想起早年一首流行歌《男人哭吧不是罪》。哭泣、吵闹都可以看作宣泄压力的有效手段,需要注意的只是度的问题。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发脾气你可以选择对你安全的人,安全的对象。也就是理解你的人,否则,只能对别人造成伤害。你爽快了,别人痛苦了。爱尔兰作家威廉.巴克莱在他的《花香满径》一书中说道:“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最后祝愿各位同行每天都处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中。
第五篇:从课堂革命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从课堂革命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滩歌学区黑池殿小学
王东海 2017年10月17日
从课堂革命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滩歌学区黑池殿小学
王东海
对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虽然理解不同,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生命发展。
高成就的教师表现出“乐教、爱教、愿教”的积极职业情感。对学校和学生充满信心,语言充满智慧和幽默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中勇于挑重担,勇于承担责任,精力充沛,乐观向上,情绪饱满,能创造性的教育学生。任何一所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必须重视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使他们具有更大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孩子和充满希望的家长,我们教师必须寻求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课堂革命。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我们要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欢乐,我们就少了许多的烦恼。我们教师必须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你就会真心的热爱每一个孩子。把一节课精彩的演绎,那你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在闪光。我们要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只唯生,不唯教,只唯学,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你也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而倍感自豪,产生心灵上的成就感。教师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人,不断发现学生,读懂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爱学生,教师爱的轻松,学生接受的愉快。学生对教师也产生了深深的爱,让爱真正回到师生之间。教师要笑着做教师,当孩子沉闷的时候,你能用有趣的话语,并微笑着让他兴奋起来。当他们不愿意学习时,你能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种动力,这就是你的魅力和幸福。
当你看到学生声情并茂的时候,你能不动情吗?当你看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天天都进步的时候,你能不感到高兴吗?当你的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你能说自己的价值没有实现吗?所以,我们到课堂中去寻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到课堂革命中去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每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我们职业生活的最基本部分。课堂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教师要善于去审视自己的课堂,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它是不可重 复的。只有是内在的需要转化为动力的时候,才能发挥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职业中的幸福感。
每个教师都应该为自己“加油”,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以正确的认识自我为前提,以自我控制、自我疏导、自我调整为手段,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师是幸福职业的崇高境界。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在这个场所我们用自己全部的激情、全部的灵感、全部的智慧、全部的心血跳出全新的舞步,从课堂中来享受我们的精彩人生。
课堂,便是师生之间一次次真诚的唔对,是智慧火花迸发。灵感涌现的一个个瞬间,是一幅生动、饱满的课堂生活剪影,我们平和而幸福地行走在课堂生活剪影当中,而感到很是温馨而舒坦,给别人、也给自己创造着幸福。
教师要善于师生交往、善待学生、从而享受学生对我们的善待。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激励孩子不断发展,同时我们也将享受每个孩子带个我们的幸福。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树,在课堂的天空中,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梦,我们教师要为他们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一片灿 烂的阳光,在每一个拔节的季节为他们的“生长”助力,从而长成参天大树。这时,你为你的劳动、付出带着一丝幸福的微笑。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满足了学生尊重的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才能正常发挥,学生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赖的课堂里,才能产生相互倾听的师生关系,这就是你在课堂上的幸福。
课堂的对话与倾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是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分享和德性的形成。课堂上的观点如同珍珠一样串联起来,你的教学才能渐入佳境,同时你也乐在其中。做为教师,你的幸福决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你去寻找、创造。
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的确,幸福来自我们心底,幸福来自我们的行动。理解教师幸福的真谛,愿幸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