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教育论文(丁峰)(写写帮推荐)
安全教育致幸致美
思南县大河坝小学教师 丁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重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杯中一滴酒、亲人十行泪”。一幅幅醒目的标语随处可见,可见全社会都在关注安全这一个大问题。作为站在讲台上的一名教师,面对一群似懂非懂的少年儿童,我深深的意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应该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有的家长却对发生在自己孩子身边的安全问题视而不见,将孩子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给了学校,推卸给了班主任。为此,我疾呼:安全教育致幸致美,全员动员,齐抓共管,扎好安全教育的堤防。
但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园丁,注重安全教育,守望安全当然是是责无旁贷的。我认为要搞好教育工作,必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安全工作的教育管理,更为重要。班级的安全工作,涉及学校的稳定秩序,影响到该班的和谐发展,触及到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班主任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到最显著的位置上来抓。我们要象抓教学质量那样抓好安全工作,我们要象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我们的学生。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一、首先,要做到警钟长鸣要、防患于未然。不管什么课,也不管教学任务如何紧张,要舍得用一两分钟时间做好课前安全教育。学生管制刀具收缴、课间安全注意事项、消防安全知识等,常念叨念叨,要天天讲,不厌其烦地讲,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学生会谨记于心的。谁也不愿接受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发生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但事与愿违,不幸的遭遇总牵动父母的心,让泪水奔涌,心也彷徨。假如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假如不乱穿马路,假如不耍“高超”的骑车杂技„„也许惨不忍睹的这些就不会发生。很多时候,只要班主任细心叮咛过,学生可能会把你的谆谆教导铭记在心,会主动把它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去自觉地遵守各种安全守则,结果自然会降低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如要与学生家长每期签订《安全责任书》。班上要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还要利用班会、早读时间,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二、其次,要班校结合、班融于校。
学校组织开展的安全教育,普及的安全知识,都是针对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的,要让每个学生都去积极参与。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因材施教,巧妙地运用教育设施,如生活生命与安全课、黑板报、橱窗、手抄报报、多媒体、广播、国旗下的演讲、学校课程等,形成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让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 护。教给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缺少的安全教育内容。同时,要专题教育和全面系列教育相结合,科学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和措施,使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必须根据学校安全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通过反复强调,将安全规则转化成行为习惯。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对班级安全管理,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班级办《安全专栏》,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教师都应当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以预防为主,强化防范措施,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对安全防火工作的宣传和防范,不到危险区去活动和玩耍,寝室内严禁玩火,点蜡烛,预防火灾事故。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腐蚀等药品要严格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禁止学生携带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消除火灾隐患,严防学生接触易爆易烧、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好学生如发生火灾,在报警的同时应速疏散到安全地带,禁止学生到森林地带野炊,严禁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教育好学生严格按管理制度用电、用水,不准学生随意触动电器。要做好防溺水工作。禁止学生擅自到深水中洗澡、游泳。要特别重视教育学生掌握溺水救护的基本技能。告诫学生非在校时间去游泳,必须要有监护人管带。教育好学生不买过期、变质食品。重视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工作,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应立即与其家庭联系,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传染病蔓延。教育学生注意校外交通安全,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倡步行上学,切实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便有效控制事态,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最终得到和平地、妥善地解决。教会学生自救方法,培养学生应急意识、自护意识和能力。
三、最后,要家、校、社会齐抓共管,营造一个全民重安全的社会环境。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安全管理意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全教育不光是学校的责任,作为家庭更有责任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让家长以身作则,在遵守安全规则方面,要给孩子们做榜样,对学校安全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如对于上学路途较远的孩子,家长应正确选择孩子上学乘坐的车辆,严守交通规则;零花钱方面争取家长与学校统一意见,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可减少学生购食不合卫生规范的摊点零食,减少进游戏厅的机会;将学校作息时间告知家长,让家长监督学生按时上学,放学及时回家,家长与学校老师应多联系,有学生未按时到校或及时回家的状况,家校双方及时取得联系,共同协作管理学生安全。学校每期应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各自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将安全系数提到最高。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不可避免地要与复杂的社会接触,小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仅仅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保护是不够的,保护健康成长,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望有关部门能规范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对对校外摊点的管理,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抓好治安工作,打击不法分子,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绿色环境。当然,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在安全问题上,仅靠社会、学校、家庭对中小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和技能,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地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只有这样,学校安全工作这个沉重的话题,才有可能变成一个轻松的话题,但永远不能放下这个话题。
第二篇:2011工作总结(丁峰)
今年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和关心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本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将2011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方面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公司里组织的学习,努力做到在思想上、认识上同公司价值观保持一致、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同时,自己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学习自己的业务知识。平时能够团结同志,具有一种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二、立足本职干好工作
(一)司机驾驶员方面:全年安全出车350余次,行驶25738公里,公务车共加油20368.3元(奥迪和商务),三台公务车维修费39861。在今年的工作中,安全地完成各项出车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一年里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能够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车子做到每日的三检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做到出车后登记制度、车辆保养维修需请求审批制度,耐心细致,按期保养车子,不让车子带病工作,保证了车子的性能,保持平衡稳定的良好状态,总能在车辆发生不良时及早发现,并在保修期内及时修复,减少损失。平时能够保持车辆整洁,卫生、干净,让公司领导和同事都有一种舒适感。
(二)IT网络维护员方面:全年完成了省公文传输系统的安装,协助办公室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及报废设备的处理、拟草无线上网卡的制度管理、对十余台电脑进行了升级,低值易耗品工作的接收、认真对低值易耗品进行了盘点,全年处理公司各类设备故障189余次,打印机耗材费用8092元。自已做为一名IT管理员保证了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约了维护资金,作为网络维护,不仅要具备网络技术,软件等多种前沿知识的储备,还要具备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象个消防员。为了维护好机器,保证网络畅通,让所有的机器都能正常工作,工作以来,我密切观察机器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机器整体进行软硬件系统检查。我还定期对维修记录进行总结,使自己对网络中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保证了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
三、进步的地方、做好的方面
来公司已经快2年了,个人觉得今年比去年有些进步,某些方面比去年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吃苦意识强,未叫苦叫累。充分做到领导或者同事随叫随到,今年累计行车25738公里,平均日行车97.4公里。
2、未发生安全事故,平时养成行车中不接电话,聚精会神的驾车,保证了领导及同事的顺利出行。
3、对外办事能力有所提高,考虑问题有所进步,大局意识有所提高。
4、业务知识水平能力有所提高,本人还兼顾了公司IT设备管理员的一个角色,各类电子设备出现的问题都能及时排除,保障了机器的正常运行。
四、存在的不足
全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身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有时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素质不够高,另一方面,就是工作量多、时间比较紧,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有时工作敏感性还不是很强。对领导交办的事不够敏感,有时工作没有提前量,上报情况不够及时。
三是考虑问题不够周密,思路不清晰,对下步工作考虑得不到位。
四、明年工作目标
回顾以往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其他先进同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全心全意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在确保行车安全、加强节约、注意防盗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热情服务、礼貌待人,文明行车。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工作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
丁峰 2011年12月22日
第三篇:丁丽平安全教育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乡镇南村小学
丁丽平
当一个人呱呱坠地之时,命运便赋予了他神圣的使命——珍惜健康,珍爱生命。可是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却对他们的安全问题逐渐忽视起来,将孩子安全教育的责任推卸给了学校,推卸给了班主任。踏上讲台,面对一群似懂非懂的少年儿童,我深深的意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该把安全教育摆在首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
一、联系实际,寓安全教育于教学中
在教学生字时,经常遇到字词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现象,这时,我便不失时机的把所学字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灭”字时,我在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把发生不同火灾需要的防范措施,正确的灭火方法、逃生、报警等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结合有关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抓住报道中关于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时,在室内的人应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或者躲藏在桌椅等器物底下,可以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等安全救护知识。我还搜集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然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许多自救的常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把握教材内涵,拓展外延,提高自救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我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水缸里有生命危险时,一同玩耍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趁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临危不惧,沉着果断才是救人或自救的关键。还有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先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咨询,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我又问:“如果小马掉进水里,它会怎么做?当你看到一个人掉进水里时,你知道怎么救吗?你理解‘救命稻草’的意思吗?”我适时告诉了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中救人的一些做法:救落水的人的时候,施救者切忌不能正面施救,因为落水者往往已经神志不清,而人的求生本能驱使他就是抓住一根稻草,也会死死不放,这就是‘救命稻草’的由来。施救者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哪怕一点点东西,也会紧抓不放,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但救不了人,还很有可能被落水者拖下水,造成更惨重的伤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侧面或背后靠近落水者,有必要时要把落水者用水呛昏迷,然后拽其头发或衣领将其拖上岸。除了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班主任的我认为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我很推崇班主任工作“五到场”——课间操到场,课余时间到场(班),集合到场,集会到场,升旗仪式到场,当然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只有这样,才能尽量消除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通过教学中渗透的安全教育知识,学生受益终生,记忆深刻。作为班主任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又尽量消除了安全隐患。总之一句话,“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意料之外,安全防范却在我们的预防之中。安全工作应该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我深信:只要学校管理人员心脑共用,眼耳同行,手脚齐动,时时处处讲安全,真真实实抓安全,一定能把我们南村小学建成稳定、和谐、平安的校园。
第四篇:丁云论文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构想 读浩瀚史书,知以史为镜,通晓事理;读文学名著,感清风拂面,蕴意深长;读流行歌词,似齿颊留香,感人肺腑;读新闻报道,明白驹过隙,世事多艰;读学生心语,如冰心玉壶,纯洁无暇……品读这些有字之书,墨香丰盈其间,废寝忘食,手不忍释,神魂牵挂。我们向往,热爱阅读,我们在阅读中追求天天进步。我们应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分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阅读而充满温生活将因读书而无限美好,人生将因阅读而盈满甜蜜,生命将因阅读而存于永恒。
一、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学性,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智力和纯粹的技能。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反应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单一化。但长期以来受高考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人们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和严肃的对待,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应试操作上,当下的语文训练是完全脱离生命体验和现实人生的应试技能训练,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和思考、体验和感悟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参与,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
二、传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的误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读是为了写”,不难看出这明显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在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严重,我们没有意识到阅读本身的重要性。阅读不但不能成为写作的附庸,反而有着比写作更为重要。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今天,不会阅读的人,不但无法胜任任何工作,恐怕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会产生障碍。
三、重新审视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的视角定位
应该说,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通过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2、课外阅读的角色定位
课外阅读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课外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课外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课外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这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课外阅读的空间定位
课外阅读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课外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课外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四课外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朱永新教授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可以驱除杂念,可以净化灵魂;可以鉴赏精美的语言,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勿庸置疑。学生如果远离经典名著,必然会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并且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能力;通过阅读,提高自身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加工能力;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经典,从中吸取文化精髓,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唤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阅读,使自己养成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下背景下要求的阅读可以理解成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强调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基于此,这样的阅读必须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当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
2识,形成能力。这样,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要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开始人生的烦闷,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
(二)、引导学生制定阅读书目,明确阅读量,科学规划,合理要求。
1、统筹安排,推荐阅读书目
书海浩瀚,书册无穷,名著如山,新作迭出,而人生有涯,高中生更是精力有限。所以必须对所读之书进行选择、做系统的规划。可以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名著作为突破口。其中包括初中10部,高中20部作品。在推荐上述作品的时候,可以注意与教材的配合。学习节选的可以介绍全文,如学习《边城》介绍完整的作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介绍《红楼梦》,学习《雷雨》介绍完整的《雷雨》,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介绍《巴黎圣母院》,学习短篇介绍集子的,如学《荷塘月色》介绍《朱自清散文》,学习《祝福》的介绍鲁迅的作品。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等等。一些期刊报纸也很值得推荐,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等。
此外,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各个时期的“阅读热点”,通过适当的指导,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电影《花季雨季》介绍小说《花季雨季》,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当然,在介绍书目时还得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意在相辅相承,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2、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做一个假设,只要学生坚持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就可以阅读教育部推荐的30本书。这样课外阅读的任务就落到了实处。其实,只要对只是对高中生已有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优化其中的阅读材料结构,提高其中的阅读效果。因此不会挤占他们正常的学习时间,成为新的课业负担。
此外,利用每周一课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课。从目前的教学时间及任务看,我们还是有条件开设少量的课外阅读课,对于课外阅读指导来说,也不需要太多的课时,少量就意味着足够。课外阅读课的使用可以及时的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通过讨论、演讲等语文活动的开展,也给学生提供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是一次表达自我的尝试也是一次相互学习和思维共享的活动。课外阅读课可以是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进行思想碰撞的一个平台。
(三)、结合多种阅读方法,有效指导,持之以恒。
1、、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如果从阅读时效来分类,阅读可以简单的分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能。精读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精读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在阅读中一丝不苟,逐字逐句,细嚼慢咽,精思熟悉。
各种阅读方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灵活运用。例如:看《红楼梦》若要看故事情节发展,可快速浏览,若要看人物塑造的手法,则可一一品味,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等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林黛玉进贾府》一回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另外粗读和精读是兼容并蓄的。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新闻报刊可大致浏览,粗读一番;散文名篇可仔细揣摩,精读品味;时尚读物可快速浏览,知其大意。一个好的读者,无不喜欢读书,这种人读书的速度由他所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2、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发展思维能力
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为了进一步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但首先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譬如高一阶段可以推荐一些故事情节较强、浅显易懂的作品,比如《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等,到高三阶段,就可以推荐《哈姆雷特》等哲理性、思辩性比较强的作品。
其次,阅读中又需要熟读深思,这是阅读过程的深化。苏轼说:“旧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若只读书不思考,那么即使学富五车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毫无用处;而凡是能读书又能思考的人,最终才会有所创造。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融入自己的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做点读书笔记是非常有用的。结合着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思想火花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逐渐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3、读审相连,读写结合,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中除了具有质疑的精神外,还需要学会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来加以审视。学生要突破作者的思想,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接受美学看,阅读的对象,即所谓“文本”,是不能和作品画等号的。作家完成的文本只是一堆印刷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许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当读者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充这些空白处时,文本才变成了作品。由此看来,文本就像是一块刚成型的毛坯,等待着读者用自己的情感去打磨上光,添色加彩。所谓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早已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一个,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哈姆雷特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书册进行直接对话,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阿Q正传》中看到今日精神胜利法的意义,从《项链》中悟出生活的偶然对人生的影响。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形成。这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教师要争取条件多举办一些读书交流会,抒发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在交流中才会擦出思想的火花,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鉴赏能力。
第五篇:丁华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选择
Promote Employment Financial Policy Choice
作
者 专
业 指导教师 分
院
丁
华 税
务 蒋琳
教授 财政与税收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完成人签名:
****年**月**日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选择
摘要: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而又紧迫。财政与税收作为重要调控工具,应在就业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就业难的原因,总结了我国目前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财税政策措施,并对如何利用财税政策促进就业提出了建议,以求更好地促进就业,创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就业;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Promote employment financial policy choice Abstract:Employment is a sever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 that China faces in the current and future, but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must be solved;Employment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political problem;Employment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is, the strategy of alcor life, and the people improve the basic premise and basic approaches.Our country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China, solv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task is arduous, difficult and urgent.Financial and taxation as important control tools, should be played a role in employ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expounds the reasons difficult employmen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promoting employm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 pertinently put forward the our country to promote employment measures, and how to make use of fiscal policy to promote job growth sugges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employment,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Keywords: Employment;Fiscal policy;Tax policy
I
目 次
摘要..................................................................................................................................................I 目
次.............................................................................................................................................II 1 引言..............................................................................................................................................1 2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现状...........................................................................................................1 3 我国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2 3.1 劳动力市场体制薄弱................................................................................................................2 3.2 就业体制滞后............................................................................................................................2 3.3 就业地区结构不平衡................................................................................................................2 3.4 劳动力素质差异性过大............................................................................................................2 4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分析...........................................................................................3 4.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及存在的问题........................................................................3 4.1.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3 4.1.2 现行促进就业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3 4.2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及存在的问题........................................................................4 4.2.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4 4.2.2 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4 5 解决就业问题所采取的财税政策措施.......................................................................................5 5.1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措施........................................................................................................5 5.2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措施........................................................................................................6 6 结束语...........................................................................................................................................7 参 考 文 献.....................................................................................................................................8
II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而又紧迫。当前,我国面临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升,经济发展不景气,高校毕业生众多,城镇新增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等问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已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与税收政策,但由于劳动供需矛盾与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就业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财政的宏观经济职能和税收的杠杆作用决定了财政与税收必然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探讨了财税政策如何促进就业。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在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应采取的措施。2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至9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下,2006-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在1100-1200万左右,2010年仅前三季度的城镇就业增幅就超过了①2003年全年的水平。然而,在就业促进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必然清醒地认识到,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尚未扭转,“十一五”时期,一些新情况的出现还可能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具体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远超过需求。城镇劳动力新增供给的年均规模在2400-2500万人之间,而年均劳动力新增需求1200万人左右,二者相较,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200-1300万②人。预计到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才会由此转负。此前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巨大,此后即便有所缓解,实现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是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三碰头”。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十二五”时期,每年将产生660-670万高校毕业生,比“十一五”时期增③加120-130万人。加之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差距太大,就业难度凸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城镇就业,但其就业的稳定性和正规性较差;农村留守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偏低,继续转移的难度空前加大。
④每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将达1000万人,按照现有的政策和工作力度推算,其中半数下岗失业人员能够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三是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 同时存在。一方面劳动者难以找到合意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符合岗位需要和职业技能要求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随着劳动者期望薪酬待遇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双双提高,这一矛盾呈现继续深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最关键的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不断变化,而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调整远远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结构性失业严重。主要表现在:首先,三次产业结构不平衡。从近10年我国从业人员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仍是就业的主体产业,但无论是绝对数还是所 ①②顾严.税收促进就业政策出台正逢时.中国财政,2011年第1期.201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③顾严.税收促进就业政策出台正逢时.中国财政,2011年第1期.④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农业已很难再吸收社会多余的劳动力,而且还将不断释放出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呈缓慢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是近年解决就业问题的生力军,绝对数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强烈的增长势头。但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远远低于国外的比重,导致我国就业弹性较低。其次,地区结构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
⑤区失业现象相对较少,不超过7%,中部地区最为严重,超过10%。再次,人力资源结构不平衡,整体效率低。我国拥有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剩余”劳动力闲置,无用武之地。加之,能满足市场质量要求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大量岗位空缺,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又严重过剩,难以形成较高的生产率。3 我国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劳动力市场体制薄弱
我国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较晚,且在计划经济时对劳动力进行管理的一些制度没有消除,加上缺乏有效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和传递机制,劳动力资源配置失当,每年上亿的农民工在城市间无序流动,寻找就业机会,与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程度。此外,我国劳动力中介市场作发育还很不成熟,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经济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演变成一种二元分割的格局。这种格局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弱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效率,更导致了某些特权、垄断、歧视、不公平等缺陷出现。加之,劳动力供需关系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难的形势。
3.2 就业体制滞后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就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就业。实行国家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新机制。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就业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实行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城乡就业体制,严重地阻碍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3.3 就业地区结构不平衡
我国就业地区结构不平衡。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失业现象相对较少,不超过7%,中部地区最为严重,超过10%。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隐形失业大量存在,而且存在高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和外流现象,部分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大量流动,加大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此外,由于中东西部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贫富不均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失衡,由此导致了多数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区域结构性失业。3.4 劳动力素质差异性过大
我国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最紧缺的劳动力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而这类型人才比例过低,能满足市场质量要求的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大量岗位空缺。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又严重过剩,难以形成较高的生产率,同时,大量需要转岗的人员由于无法胜任高技术生产,造成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局面。此外,在我国劳动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人口的比重还很大,人力资本含量高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质量普遍较低,知识劳动者的比例较小,因而远未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现代化的支柱力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发展的负担。⑤2009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4.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针对当前我国就业难的原因,我国从财政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一、实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规定了贷款的对象和条件、贷款程序和用途、贷款额度与期限、贷款利率与贴息以及贷款担保基等。
第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安排好各项就业扶助经费。支持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完善支农补贴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第三、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运用补助、贴息、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加强与社会资金的协调配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第四、社保补贴。即对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各类用人单位在为招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第五、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政府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招用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补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30%的,可享受高至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贷款贴息。4.1.2 现行促进就业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实行的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作用发挥不理想。由于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办理程序较为繁琐,下岗失业人员要办理小额贷款需经过所在地社区街道、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担保机构、经办银行等四家机构,而这四家机构之间缺少协调,造成了办理程序的相对繁琐,使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第二、促进就业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就业的财力保障不足。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过低,且法律制度约束力不强,并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导致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从而使再就业行为短期化,社会保障没有足够资金作为保证,而且保障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造成“三条保障线”与再就业政策衔接效果不佳,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第三、财政补助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下级依赖上级、地方依赖中央的倾向比较严重,培训补贴政策的效用难以充分发挥。由于受培训成本、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再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下岗失业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与再就业政策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险补贴,由于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不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使下岗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无法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不完善,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作用发挥得不够。
4.2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4.2.1 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作为税收经济杠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不断完善支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就业规模扩大和就业结构完善。
第一、实行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即对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其销项中予以全额抵扣。同时,下调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将原工、商业企业6%和4%的税率一律下调至3%并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工业企业由年应税销售额100万元以下下调至50万元以下,商业企业由180万元以下下调至80万元以下。
第二、实行扶持中小企业及先进服务业扩大就业的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曰至2010年12月31日免征营业税。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月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将继续实施上述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其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8%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
第三、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沿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的优惠方式。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从事个体经营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第四、为支持和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将毕业内的高校毕业生也纳入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4.2.2 现行促进就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已认识到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相应地先后出台了一大批促进就业的税收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在其制定和执行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税收政策在设置上仍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存在着适用范围狭窄、缺乏系统性及对影响就业的新问题关注不够等缺陷。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必须是符合规定的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对建筑、娱乐等行业不适用。这就造成新办的企业事实上可能享受不到优惠政策。
第二、税收政策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模式,强调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但是,税收政策倾向于促进经济发展,对增加就业关注不够。例如,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这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促使资本、技术不断替代劳动,引起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
第三、社会保障税收政策缺失,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解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的根本性措施。现行税制在社会保障方面没有设立适当的税种,对社会保障资金仅以收取社会保障费的方式筹集。但现行社会保障费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化程度低,企业负担过重,且保障费管理体制分散,缺乏完整的立法和统一的管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税收优惠政策时限有短期性。就业问题是长期的社会经济问题,具有浓重的历史及政策因素的背景。我国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并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业压力不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减轻或消失。近年来出台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数属于临时性、短期性的措施,一般以3年为一个周期,甚至也有1年期的减免,过渡性色彩较浓。虽然这些措施短期内对就业问题起了促进作用,但缺乏制度应有的长期有效性,没有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税收政策激励机制。解决就业问题所采取的财税政策措施 5.1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措施
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财政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办法,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结合个人信用制度建立、降低担保门槛,探索小额担保贷款的管理模式,拓宽小额贷款担保渠道。建立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社区,构筑妇联、总工会等群团组织信誉平台,发挥职业介绍和培训等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采取代运作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授信担保额度等多种形式,为下岗失业人员及组织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带头人提供贷款支持,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第二、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努力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制,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年初预算安排,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再就业资金,全力保障再就业工作;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所占的资金份额,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双重功能。
第三、强化就业再就业财政补助资金财务管理 强化就业再就业财政补助资金财务管理,规范资金支出程序,做好再就业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补贴与实效挂钩。在对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等支出进行合理测算的基础上,编制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预算;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严格就业再就业资金的拨付程序。以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发放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第四、财政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占GDP的比重相对国外较低,有时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被人挪用,所以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促进社会保障物质基础的质和量的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保障制度。财政支持也应由单纯保障基本生活向促进再就业转变,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构建制度环境,促进诚信就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信用体制建设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也只是社会诚信问题的一个缩影。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仅仅靠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就业的氛围,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就业和招聘行为。为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监督体系,加强对各类就业市场的监管,尽快建立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信用档案,将诚信行为与其自身利益相挂钩。然而完备的诚信就业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全社会要大力提倡“以诚取信”的道德规范,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5.2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措施
作为经济杠杆的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产生,对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完善税收政策,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
我国当前的失业体现为总量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大量待业人员与岗位空缺并存,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就业问题需要从长远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应采取不同的促进方式。但其共性都是需要增加投入,通过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提高就业素质与择业能力。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从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做好事前防范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劳动就业政策。
第二、降低宏观税负,促进经济增长
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路径是经济的增长,只有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经济增长中拓展就业空间,即以持续的经济增长稳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体现在税收政策的取向上,应正确认识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税收政策应从长期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税收政策机制。
第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税收的扶持力度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当前金融部门信贷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关键。为适应中小企业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及经营范围多样化和经营水平不同的特点,应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1)提高中小企业税收优惠门槛。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进程,允许企业对技术改造措施贷款用新增利润或新增流转税归还到期本息。
(2)减少缴税程序,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及时为小企业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购买等涉税事宜。
(3)减免科技开发税收。如对企业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允许按实际支出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对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技术援助费、研究开发费,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预提所得税。
第四、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形成,取决于社会保障功能与市场竞争标准的分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必然承担过重的社会职能,面临沉重的政策性负担,劳动力市场也得不到正常发育,这就要从制度上实行规范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即推行社会保障费改税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由税务部门按《税收征管法》征收社会保障税,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依法纳税,以改变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难、清理追缴欠费难的状况,有利于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征缴率,降低征收成本,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障税为主体,以多种筹资手段为辅助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结束语
就业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充分就业就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为国家财政提供充足的税源。然而,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数量众多、素质偏低,在劳动力市场机制十分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是很不现实的,政府对解决就业问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与税收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调节和促进就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积极发挥财政与税收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2] 董再平.税收和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税务研究,2008(2).[3] 刘长生.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环境突变及财税支持政策[J].税务研究,2009(5).[4] 顾严.税收促进就业政策出台正逢时[J].中国财政,2011(1).[5] 魏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9(5).[6]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7] 丛明.实施积极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J].中国财政,2008(3).[8] 田穗.高校大学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导科刊教,2010(10).[9] 陈长明.部分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1).[10] 王伯庆.《2009年中国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11] 曲顺兰.《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2).[12] 王明毅,胥宁,张建伟.当前税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学,2008(5).[13] 谢甜.税收调整对就业的影响[J].学科经济市场,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