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

时间:2019-05-14 08: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

第一篇: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

第一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第二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邓中夏

第三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

第四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第五届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

第六届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 英、蔡和森、王 明(陈绍禹)、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毛泽东

第七届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任弼时、陈云

第八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 德、陈云、邓小平、林彪、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

第九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 彪、周恩来、康生、陈伯达

第十届 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 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邓小平、华国锋

第十一届 政治局常委

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陈 云、胡耀邦、赵紫阳

第十二届 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赵紫阳

第十三届 政治局常委

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江泽民、李瑞环、宋平

第十四届 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第十五届 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第十六届 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2007年逝世)、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第十七届 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共二大

1922年7 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 625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

1923年 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毛泽东任秘书,罗章龙为会计。其余4名中委分派: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湖北、朱少连驻湖南。中央局下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门,毛泽东负责组织,蔡和森、罗章龙、瞿秋白负责宣传,向警予负责妇女工作。

中共四大

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共五大 9 2 7 年4 月2 7 日至5 月9 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陈延年、周恩来4 人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4 人(后又增补李维汉)为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包括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7名正式委员和关向应、李立

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7 名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共8人组成。向忠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20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常委的分工。周恩来任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和森任宣传部长,杨殷任军事部长,苏兆征任工委书记,李立三任农委书记,张金保任妇委书记。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陈毅、贺龙、徐向前、高岗、张闻天、彭真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八 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全国政协主席

朱 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 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增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主要任职:

陶 铸: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顾问

康 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李富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九 大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毛泽东:中央军委主席 林 彪: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

康 生: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十 大

197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沈阳军区司令员;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

董必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批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十一大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八大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 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委主任,全国政协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陈 云: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 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乔 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十四大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李 鹏:国务院总理

乔 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

十五大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泽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李 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十六大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政治局常委的任职情况:

胡锦涛,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吴邦国,全国人大委员长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贾庆林,全国政协主席

曾庆红,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黄菊,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吴官正,中央纪委书记、李长春,中央精神文明委主任、罗干,中央政法委书记。

第二篇: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合影——永远珍藏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届政治局常委

第三篇: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

中共历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政治局常委

一大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二大

党的领导机构是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三大

选举出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王荷波、朱少连、谭平山、项英、罗章龙;

候补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徐梅坤、邓培、李汉俊、张连光。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

四大

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共9 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

候补执行委员5 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五人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五大(1927.4.27-5.9,武汉)中央委员:

陈独秀 谭平山 张国焘 李维汉 翟秋白 蔡和森 李立三 邓中夏 苏兆征 罗亦农 贺 昌 彭述之 项 英 向忠发 陈乔年 顾顺章 夏 曦 易礼容 陈延年 彭 湃周恩来 赵世炎 刘 少奇 任弼时 恽代英 杨之华 罗 珠 罗章龙 李涤生 张太雷 杨其珊 彭公达

候补委员:

郭 亮 毛泽东 黄平吴雨铭 袁达时 陆 沉 李震瀛 刘伯庄 毛科文 薛 六 陈潭秋)林育南 庄文恭 王亚璋

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李立三 谭平山 张国焘 蔡和森 翟秋白 苏兆征 周恩来 李维汉

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总书记)蔡和森 张国焘

1927.7.12: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张国焘(负责人)周恩来 李维汉 李立三 张太雷 翟秋白(7月21日补入)

1927.8.7: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 常委:苏兆征 翟秋白 李维汉

委员:苏兆征 向忠发 翟秋白 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 湃 任弼时

候补委员:周恩来 邓中夏 毛泽东 彭公达 李立三 张太雷 张国焘

六大(1928.6.18-1928.7.11,莫斯科)

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主席:向忠发

政治局常委:向忠发 苏兆征 项 英 周恩来 蔡和森(1928.11撤消,后补入李立三)

政治局委员: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蔡和森

政治局候补委员:李立三(1928.11.20补入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关向应 杨 殷 罗登贤 卢福坦 彭 湃 徐锡根

1930.9.24-28六届三中全会组成“中央行动委员会”(上海)主席团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徐锡根 顾顺章 袁炳辉 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瞿秋白 项 英 张国焘 关向应 李立三 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维汉 徐锡根 卢福坦 罗登贤 温裕成 毛泽东 顾顺章  委 员:温裕成 李维汉 陈 郁 徐炳根 陆文治 贺 昌 邓 发 候补委员:袁炳辉 陈 云 林育英 王克全 朱 德 黄平恽代英 陈潭秋

1930.10.3政治局二次会议(上海)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徐锡根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上海)总书记(新设立): 向忠发

(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沈泽民1931年4月为洛甫)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张国焘 王 明(2月补入)政治局委员:

向忠发 周恩来 项 英 张国焘 卢福坦 徐锡根 任弼时 陈 郁 王 明 蔡和森(2月恢复)

政治局候补委员:

关向应 罗登贤 毛泽东 温裕成 顾顺章 刘少奇 王克全 补选中央委员会:

委 员:刘少奇 韩连会 陈绍禹 沈先定 徐畏三 黄更生 候补委员:王尽仁 夏 曦 沈泽民 曾炳春

1931年6月:因王克全分裂,顾顺章叛变,温裕成贪污被撤职,向忠发叛变。党中央由王明代 理总书记

政治局常委:

卢福坦 王 明 周恩来 刘少奇 洛甫

1931年9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秦邦宪(博古)张闻天 卢福坦 李竹声 康 生 陈 云(秦邦宪 张闻天 卢福坦为常委)

负责人: 秦邦宪(秘书长:柯庆施 组织部长:康生 宣传部长:洛甫)

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江西瑞金)书记处书记(新设立):

秦邦宪(博古)张闻天 周恩来 项 英 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博古)张闻天 周恩来 王稼祥 项 英 王 明 陈 云 康 生 任弼时 张国焘 朱德 毛泽东 顾作霖

政治局候补委员:

刘少奇 朱德 关向应 邓发 凯丰

1935年1月15日-17日遵义会议:补选毛泽东为常委 1935.2.5 张闻天替换秦邦宪(即博古)总负责中央工作 1936.10总书记:张闻天

书记处书记: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委员: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博古 朱德 任弼时 张国焘 刘少奇 王稼祥 凯丰 邓发

1937.12.9-14: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增补王明 康生 陈云为书记处书记。中央决定集体领导

1943.43.20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兼党校校长,有最后决定权)

书记处书记:毛泽东 刘少奇 任弼时 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延安杨家岭)主席团成员: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周恩来 主席团主席:毛泽东

主席团行使职权书记处、政治局职权,书记处、政治局停止活动。党在四大以前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从五大开始设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大不设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的核心领导机构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选举产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人,时人称之为“五大书记”。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书记处仍为五大书记(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选举),但排名顺序稍有变动,为毛、刘、周、朱、任。1950年6月,七届五中全会决定由陈云代 理生病的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任弼时病逝后,陈云正式成为中央书记处第五位书记。七大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44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祖涵(林伯渠)林彪 董必武 陈云 徐向前 关向应 陈潭秋 高岗 李富春 饶漱石 李立三 罗荣桓 康生 彭真 王若飞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刘伯承 郑位三 张闻天 蔡畅 邓小平陆定一 曾山 叶剑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枫 腾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薄一波 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

候补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33名

廖承志 王稼祥 陈伯达 黄克诚 王首道 黎玉 邓颖超 陈少敏 刘晓 谭政 程子华 刘长胜 粟裕 王震 宋任穷 张际春 乌兰夫 李葆华 王维舟 万毅 古大存 曾镜冰 陈郁 马明芳 吕正操 罗瑞卿 刘子厚 张宗逊 陈赓 王从吾习仲勋 肖劲光 刘谰涛

三中全会(1950.6.6-9)撤消刘子久、黎玉候补中央委员资格 陈云代 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10月27日正式担任书记处书记)四中全会(1954.2.6-10)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五中全会(1955.4.4)补选林彪、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开除高岗的党籍。

七中全会(1956.8.22)递补候补中央委员:王首道、邓颖超(女)、陈少敏(女)为正式中央委员。八 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可以看出,八大的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

当时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军政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作为党的第五位副主席,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在邓小平之前。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人员和排位都没有变动。当时中央办公厅内部习惯称呼毛、刘、周、朱、陈、林、邓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调整了中央领导成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只留林彪1人,对刘、周、朱、陈的副主席职务不再提及;政治局常委增加了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4人;新的排序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新的常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身为“副统帅”的林彪地位急剧上升,从原来的第六位一下升到第二位;二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国家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大幅度下降,分别从原来的第二、第四位降为第八、第九位;三是常委人数增至两位数,达到11人。这是中共党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最多的一次。

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其他主要任职为:

陶铸——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1966年12月停职);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宣部顾问; 康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6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刘、邓、陶均被打倒,朱、陈、李也“靠边站”,实际只剩下毛、林、周、陈(伯达)、康5人。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九 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0人,候补中央委员109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林彪;

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本届政治局常委没有新增委员,所当选的5人均为八届十一中全会常委;毛泽东是中央主席,林彪是副主席,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二位。林彪“副统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后三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周恩来当时是党内第三号人物。

政治局常委的其他职务: 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林彪——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 陈伯达——中共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康生——中共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十 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24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5人,候补中央委员124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

政治局常委由9人组成,按姓氏笔画为: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

这届政治局常委令人瞩目之处颇多:一是王洪文政治地位的迅速飚升,由九届中央委员一下升至中央副主席,在党内排第三;二是党的副主席增至5人,为建国后历届之最(八届一中全会为4人,八届五中全会增补为5人);三是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当选副主席,在人民解放军总部领导中前所未有;四是常委增至9人,远多于八届一中全会的6人和九届一中全会的5人;五是德高望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董必武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入选常委(尽管朱、董属“照顾”性质)。

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任职: 王洪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叶剑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主持),国防部部长;

李德生——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总政治部主任; 朱 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张春桥——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二中全会,增选“文革”初期被打倒、1973年3月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关于辞去所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请求。这样,政治局常委一增一减,仍为9人。

1975年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逝世。

197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惊人地集中于这一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病逝。4月5日发生“天安门广场事件”。4月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国务院总理)为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元帅辞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窃居党政军要职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被解除一切职务。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军委主席。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的只剩叶剑英一人。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追认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0名。选举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 政治局委员23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政治局常委的其他主要任职:

华国锋——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 叶剑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邓小平——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 李先念——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汪东兴——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华国锋以其在粉碎“四人帮”中的作用和当时的特殊背景,继续当选中央主席;叶、邓、李三员老将在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坐镇中枢,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汪东兴是九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政治局委员,本届政治局常委,一届升一格,也不算意外。本届政治局常委全部由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常委组成,前三位分别担任军委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充分表明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地位的重要性。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八大政治局常委陈云时隔十余年后重进政治局常委,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增加政治局常委人数,选举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批准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和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的辞职请求。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六中全会,改选和增选中央主要领导成员;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主席,赵.紫阳为中央副主席,华国锋为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政治局常委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组成,新的排名顺序为: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胡耀邦上升至第一位,华国锋则降至第七;邓小平虽然排名仍是第三,但他身居军委主席要职,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选举了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10人,中央候补委员138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

政治局常委: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不设主席、副主席,党的最高领导人改为总书记;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延续,华国锋不再担任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保留中央委员资格。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

叶剑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邓小平——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

李先念——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陈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5年9月16日至24日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年事已高的叶剑英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选举产生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5人,中央候补委员110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

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赵紫阳——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李鹏——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 姚依林——国务院副总理。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赵紫阳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的职务;选举江 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增选江 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免去胡启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

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江 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选举产生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89人,中央候补委员130人; 政治局委员20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 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 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

常委中的前四位是十三届四中全会政治局常委成员,排名顺序不变;新当选的常委中,朱基是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胡锦涛是十三届中央委员,刘华清则是十四届新当选的中央委员。但刘是老红军,1955年即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本届常委中资历最老。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 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

乔石——中央党校校长(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李瑞环——(1993年3月在政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 刘华清——中央军委副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3人,中央候补委员151人; 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2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 泽民;

政治局常委:江 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

常委中前五位均为上一届常委成员,朱镕基与李瑞环的排名对调;新当选的尉健行、李岚清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政治局常委的主要任职:

江 泽民——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李鹏——国务院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李瑞环——全国政协主席;

胡锦涛——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副主席);

尉健行——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六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选举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98人,中央候补委员158人;政治局委员22人,政治局候补委员1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这次代表大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走向。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政治局常委中只有胡锦涛是上一届政治局常委成员;曾庆红为上一届政治局候补委员,其余7人均为上一届政治局委员。

另外,江 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分别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选举产生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04人,中央候补委员167人;

政治局委员25人(按姓氏笔划顺序):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

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第四篇:中共历届领导人

中共历届领导人

目录

第一届(1921.7-1922.7)...............................................................................................................2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2 第二届(1922.7-1923.6)...............................................................................................................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三届(1923.6-1925.1)...............................................................................................................2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2 第四届(1925.1-1927.4)...............................................................................................................2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2 第五届(1927.4-1928.6)...............................................................................................................3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3 第六届(1928.6-1945.4)...............................................................................................................3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3 第七届(1945.4-195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4 第八届(1956.9-1969.4)..............................................................................................................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4 第九届(1969.4-1973.8)...............................................................................................................4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4 第十届(1973.8-1977.8)...............................................................................................................5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5 第十一届(1977.8-1982.9)...........................................................................................................5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5 胡耀邦(1981.6-1982.9).......................................................................................................5 第十二届(1982.9-1987.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6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6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6 江泽民(1989.6-1992.10).....................................................................................................6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7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7 第十六届(2002.10-2007.10).......................................................................................................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8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8 第十八届(2012.11-)............................................................................................................8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8

第一届(1921.7-1922.7)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第二届(1922.7-1923.6)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邓中夏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

第三届(1923.6-1925.1)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1923年9月谭平山代表中央驻粤工作,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候补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

第四届(1925.1-1927.4)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

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彭述之 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李大钊 蔡和森 张国焘 项 英

瞿秋白 彭述之 谭平山 李维汉 候补委员:邓 培 王荷波 罗章龙 张太雷 朱锦堂

第五届(1927.4-1928.6)

中央总书记 陈独秀

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

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独秀 蔡和森 李维汉 瞿秋白 张国焘 谭平山

李立三 周恩来 候补:苏兆征 张太雷

注:1927年八七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瞿秋白 李维汉 苏兆征

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向忠发 瞿秋白 罗亦农顾顺章

王荷波 李维汉 彭湃 任弼时 候补:邓中夏 周恩来 毛泽东 彭公达 张太雷 张国焘 李立三

第六届(1928.6-1945.4)

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向忠发

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 周恩来 苏兆征 项 英 蔡和森 候补:李

立三 杨殷徐锡根(六届四中全会增补王明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此后,由陈绍禹(王明)代理总书记。不久,由于陈绍禹到苏联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上海组成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有秦邦宪、张闻天、卢福坦、主要负责人为秦邦宪(博古)。六届五中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中央领导工作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中央书记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中央政治局委员 苏兆征 项英 周恩来 向忠发 瞿秋白 蔡和森 张

国焘 候补:关向应 李立三 罗登贤 彭湃 杨殷 卢福坦 徐锡根

第七届(1945.4-1956.9)

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毛泽东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 陈云 康生

高岗(55年开除党籍)彭真 董必武 林伯渠 张闻天 彭德怀林彪 邓小平

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 陈云(1950年10

月27日任弼时逝世后中央决定由陈云代理任弼时的书记工作)

第八届(1956.9-1969.4)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刘少奇 周恩来 朱 德 陈云(1956年9月中共八

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1956年9月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林彪(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选举)

注: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第九届(1969.4-1973.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林彪(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发动武

装政变失败。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永远开除林彪、陈伯达的党籍以及对黄

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的处理的决定)

中央政治局常委 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

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林彪 叶群 叶剑英 刘伯承 江青 朱德 许

世友 陈伯达 陈锡联 李先念 李作鹏 吴法宪 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 候补:纪登奎 李雪峰 李德生 汪东兴

第十届(1973.8-1977.8)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第一副主席华国锋(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 王洪文 康生 叶剑英 李德生(1973年8

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邓小平(1975年1月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毛泽东 王洪文 叶剑英 朱德 李德生 张春桥

周恩来 康生 董必武邓小平

第十一届(1977.8-1982.9)

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8-1981.6)

胡耀邦(1981.6-1982.9)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1977年8月中共十

一届一中全会选举)陈 云(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赵紫阳 华国锋(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

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十一届五中全会

增选胡耀邦、赵紫阳为政治局常委,并重新设立中央书记处。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胡耀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任中央委员会副

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即: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

第十二届(1982.9-198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9-1987.1)

代理总书记赵紫阳(1987.1-1987.10)(十二届七中全会确

认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的请求和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耀邦 叶剑英 邓小平赵紫阳 李先念 陈云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 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壮族)乌兰夫(蒙古族)

方毅 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 李先念 李德生 尚昆 杨得志 余秋里 宋任穷 张廷发陈云赵紫阳 胡乔木 胡耀邦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真 廖承志

1985年9月24日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 中央政治局委员万里、习仲勋、方毅、邓小平、田纪云、乔石、李鹏、李先念、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

第十三届(1987.10-199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11-1989.6)

江泽民(1989.6-1992.10)

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年11月—1989年6月)赵紫阳 李鹏 乔

石 胡启立 姚依林(1989年6月—1992年10月)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姚依林 宋平李瑞环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万里 田纪云 乔石 江泽民 李鹏 李铁映

李瑞环 李锡铭 杨汝岱 胡耀邦(1987年11月—1989年4月)姚依林 秦基伟 杨尚昆 吴学谦 宋平赵紫阳(1987年11月—1989年6月)

胡启立(1987年11月—1989年6月)候补:丁关

第十四届(1992.10-199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 江泽民 李鹏 乔石李瑞环朱镕基 刘华清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刘

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温家宝 王汉斌

第十五届(1997.10-2002.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

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 李 鹏 朱镕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江泽民

李 鹏 李长春 李岚清李铁映 李瑞环 吴邦国 吴官正 迟浩田 张万年 罗 干 胡锦涛姜春云 贾庆林 钱其琛 黄 菊 尉健行 温家宝 谢 非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曾庆红 吴仪(女)第十六届(2002.10-2007.10)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长春、吴仪、吴邦国、吴官正、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罗干、***、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郭伯雄、黄菊、曹刚川、曾庆红、曾培炎、温家宝 候补: 王刚

第十七届(2007.10-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回族)、刘淇、刘云山、刘延东(女)、李长春、李克强、李源潮、吴邦国、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胡锦涛、俞正声、贺国强、贾庆林、徐才厚、郭伯雄、温家宝、***(2012年4月10日撤职)

第十八届(2012.11-)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委员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

第五篇:中共历届党代会

历届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上海→南湖)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上海)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通过了9个决议案。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广州)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

一、讨论党纲草案;

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心思想是,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文件还规定了要保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上海)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关于工农联盟,《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强调了农民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武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原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全体党员期望这次大会能正确判断当前局势,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陈独秀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苏联 莫斯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延安 杨家岭)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为加强党的领导,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区别于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党的七大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北京)

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

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华国锋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11.3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华国锋主席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从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三中全会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1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

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

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继续发展这种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党的十三大。

报告共分7个部分:(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根据这个理论,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改。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精辟的理论阐释。据此,报告分别提出了发展经济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的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诸方面的基本方针。此外,报告还规定了6个方面的长远性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我国南方,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分为4部分:(1)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2)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3)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4)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

14.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

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该报告共分10部分:

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

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6.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四、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五、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六、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七、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八、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九、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16.4《关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6.5 十一五规划 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16.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北京)

17.2《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7.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7.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下载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历届 政治局常委 以及具体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历届大会

    一大 1921年 上 海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 1922年 上 海 1、 中共......

    中共历届党代会(推荐五篇)

    1921年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总结(范文)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总结 中共一大( 1921.07 上海→南湖)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

    中共历届重要会议及议题

    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正确革命方针。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独立自主解决......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名单(五篇模版)

     第一届中共中央局(1921年8月) 正式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候补委员: 李大钊、周佛海。第二届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1922年7......

    综合基础知识——历届中共会议

    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23日-8月初 →地点:上海 →人物: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 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东)、周佛海......

    中共历届党代会简明内容

    中共历届党代会简明内容 1921.7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出席大会代表共 13 人, 代 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

    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历届情况介绍

    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历届情况介绍河南省学生联合会成立于己于1950年12月,是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共青团组织受党的委托指导学联的工作。省学联的办事机构初设在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