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贵州省委历届领导人名录
中共贵州省委历届领导人名录(1949.11——2008.6)
初建的中共贵州省委
(1949.11—1956.6)
194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批复二野前委的报告,同意苏振华任省委书记,徐运北任省委第一副书记,陈曾固任省委第二副书记。
1949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批复中央西南局的报告,同意中共贵州省委组成人员。
书 记 苏振华
副书记 徐运北 陈曾固
常务委员 杨 勇 赵健民 周 林 王辉球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批复中央西南局的报告,同意苏振华等7人为省委常委。
书 记 苏振华
第一副书记 陈曾固
第二副书记 周 林
第三副书记 申云浦 常务委员 王辉球 徐健生 吴 实
1954年5月,苏振华调离,同年12月,陈曾固调离,中共中央批准周林任省委书记,以后,省委领导成员作了部分调整。
书 记 周 林
副书记 申云浦 谢鑫鹤 常 颂
常务委员 吴 实 徐健生 王贵德 赵欲樵 陈璞如
中共贵州省第一届委员会
(1956.6—1960.4)
第一书记 周 林
书记处书记 苗春亭 常 颂 吴 肃 李景膺 张海峰
常务委员 钟赤兵 吴 实 徐健生 王贵德 陈璞如 赵欲樵
伍嘉谟 田维扬 戴晓东
中共贵州省第二届委员会
(1960.4—1966.5)
第一书记 周 林
书记处书记 苗春亭 吴 肃 张海峰 李景膺
书记处候补书记 陈璞如 徐健生 赵欲樵
常务委员 吴 实 田维扬 王贵德 伍嘉谟 戴晓东 汪小川
何仁仲 张玉环
1964年11月,在贵州“四清”运动中,中共中央批复改组中共贵州省委。
代理第一书记 李大章
代理第二书记 钱 瑛(女)
代理第三书记 陈 刚
第三书记 贾启允
书记处书记 周 林 苗春亭 吴 肃 李景膺 粱国斌 李 立
杨万选 程宏毅
书记处候补书记 陈璞如 徐健生 赵欲樵
常务委员 吴 实 田维扬 王贵德 戴晓东 汪小川 张玉环
张健民 张一樵
1965年5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西南局对中共贵州省委领导班子作了调整。
第一书记 贾启允
书记处书记 李 立 吴 肃 程宏毅 苗春亭 陈璞如 徐健生
张一樵 张健民
书记处候补书记 陈璞如
常务委员 吴 实 戴晓东 汪小川 张玉环 张一樵 张健民 何光宇 石新安 陈行庚 金 风 李庭桂
中共贵州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核心小组
196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贵州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核心小组。
组 长 李再含
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
1969年10月,中共中央批复,省革委领导核心小组改称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
组 长 李再含
代理组长 蓝亦农
副 组 长 张荣森
中共贵州省第三届委员会
(1971.5—1976.10)
第一书记 蓝亦农(1973.9离任)鲁瑞林(1973.9任职)
第二书记 李葆华
书 记 张荣森 吴向必(苗)
副 书 记 贾庭三 李 立 何光宇
常务委员 马扶增 石新安 刘兴胜 陈行庚 李庭桂 张 明 张 琦 张玉环 张健民 韩 风 傅爱农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中央对中共贵州省第三届委员会领导成员作了重要调整。
第一书记 鲁瑞林(1977.2离任)马 力(1977.2任职)
第二书记 李葆华
书 记 吴向必(苗)张荣森 贾庭三
副 书 记 贾庭三 李 立 何光宇 苏 钢 苗春亭 徐健生
常务委员 张玉环 张健民 张 琦 张 明 傅爱农 陈行庚 刘兴胜 李庭桂 宋树功 王朝文(苗)
中共贵州省第四届委员会
(1978.3—1983.8)
第一书记 马 力(1979.9逝世)池必卿(1979.9任职)
第二书记 贾庭三(1978.5离任)池必卿(1978.5任职)
书 记 苏 钢 吴向必(苗)王朝文(苗)
副 书 记 苗春亭 徐健生 李庭桂 陈行庚 吴 实
常务委员 张 忠 刘兴胜 张玉环 傅爱农 宋树功 段志中 李志奇 徐挹江 吴 肃 金 风 贺 明
1982年12月,中共中央对贵州省委领导班予作了重要调整。
第一书记 池必卿
书 记 朱厚泽 苏 钢 王朝文(苗)
常务委员 张玉环 宋树功 徐挹江 李冀峰 乔学珩 赵泽莽
中共贵州省第五届委员会
(1983.8—1988.8)
第一书记 池必卿(1985.3离任)
书 记 朱厚泽 苏 钢 王朝文(苗)
常务委员 张玉环 宋树功 李冀峰 乔学珩 焦 斌 胡克惠(女)龚贤永
1985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批复,省委不设第一书记,原第一书记改为书记,原书记改为副书记。同时,对省委领导成员进行部分调整。
书 记 朱厚泽(1985.7离任)胡锦涛(1985.7任职)
副 书 记 王朝文(苗)刘正威 丁廷模 龙志毅(彝)
常委 乔学珩 焦 斌 胡克惠(女)龚贤永 张树魁
中共贵州省第六届委员会
(1988.8——1993.11)
书 记 胡锦涛(1988.12离任)刘正威(1988.12任职)刘方仁(1993.6中共中央任命)
副 书 记 王朝文(苗)丁廷模 龙志毅(彝)梁明德 王思齐
常委 张树魁 胡克惠(女)康虎振 朱 启 刘汉桢 袁荣贵
中共贵州省第七届委员会
(1993.11—1998.8)
书 记 刘方仁
副 书 记 陈士能 吴亦侠 王思齐 王广宪 王寿亭
常委 胡克惠(女)朱 启 袁荣贵 李万禄 夏国华 黄 瑶(布依)胡贤生(苗)步智信
王三运 喻忠桂(苗)刘也强 庹文升 王正福(苗)
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1998.8—2002.4)
书 记 刘方仁 钱运录(2001.1中共中央任命)
副书记 吴亦侠 王广宪 王寿亭 王三运
黄瑶(布依族)石秀诗(2001年1月任)
常委 夏国华
喻忠桂(苗族)刘也强 庹文升
王正福(苗族)姜延虎 张 健
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2002.4--2007.4)书记 钱运录
副书记 石秀诗、孙淦、黄瑶、曹洪兴
常委 刘也强
庹文升 王正福(苗族)姜延虎 张健 谌宏昌 王晓东
龙超云(女,侗族)段敦厚
中共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2007.4—)
书 记 石宗源
副书记 林树森 王富玉
常委 王正福 王晓东 龙超云 李 军 张少农 张群山 黄康生 崔亚东 邱型柏 谌贻琴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历届领导
省五届(1980年1月──1983年4月)
主
任 徐健生
副 主 任 吴 肃 戴晓东 田君亮 张 量 罗登义 罗 英 叶谷霖 龙贤昭(侗族)曾宪辉 白 林(女,回族)耿万青 侯国祥 孟子明
秘 书 长 叶谷霖(兼)
省六届(1983年4月──1988年1月)
主
任 吴 实(1985年5月辞职)
张玉环(1985年5月选出)
副 主 任 吴 肃(1985年5月辞职)夏页文(1985年5月选出)罗登义 曾宪辉(1985年5月辞职)叶谷霖(1985年5月辞职)白 林(女,回族)侯国祥(1985年5月辞职)任 应 吴通明(苗族)冉砚农 王秉(布依族)王振江 钱允中 梁旺贵(侗族)周衍松(1985年5月选出)涂光炽(1987年5月选出)
秘 书 长 吴 肃(兼,1983年9月辞职)
李岱山(1983年9月选出)
省七届(1988年1月──1993年1月)
主
任 张玉环
副 主 任 罗登义 周衍松 王振江 梁旺贵(侗族)涂光炽(1989年11月辞职)罗尚才(布依族)乔学珩 李冀峰 王耀伦(苗族)陈远武(1991年3月选出)禄文斌(彝族,1992年3月选出)秘 书 长 王振江(兼)
省八届(1993年1月──1998年1月)主
任 刘正威(1993年7月辞职)
王朝文(苗族,1994年1月选出)
副 主 任 刘玉林(1996年2月辞职)梁明德(1994年1月选出)王安泽(布依族)梁旺贵(侗族,1996年2月辞职)王耀伦(苗族)陈远武 禄文斌(彝族)李仁山(苗族)欧阳自远 李 玲(女,1994年1月选出)王淑森(1996年2月选出)杨守岳(1996年2月选出)张世德(1996年2月选出)秘 书 长 王林普
省九届(1998年1月──2003年1月)
主
任 刘方仁
副 主 任 胡贤生(苗族)龚贤永 李万禄 步智信 欧阳自远(2001年1月辞职)张世德 王淑森 杨谨华 杨序顺(侗族)刘思培 司徒桂美(女)徐敬原(2001年1月选出)秘 书 长 王林普(2001年1月辞职)
窦德银(2001年1月选出)
省十届(2003年1月──2008年1月)
主
任 钱运录(2006年1月6日辞职)
石宗源(2006年1月21日选出)
副 主 任 龚贤永 步智信(2007年1月25日辞职)杨序顺(侗族)刘思培(2007年1月25日辞职)司徒桂美(女)徐敬原 杨光林(苗族)(2007年1月25日辞职)庹文升(2006年1月21日 选出)姜延虎(2006年1月21日 选出)顾庆金(2005年1月25日选出)黄康生(布依族)(2007年5月25日辞职)林明达(回族)(2007年1月27日选出)许正维(2007年1月27日选出)秘 书 长 窦德银
第十一届(2008年1月──)
主
任 石宗源
副 主 任 肖永安 唐世礼 林明达 许正维 傅传耀 顾 久
秘 书 长 周忠良
第二篇: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名录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名录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任最高领导人
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姓名 上任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 1922年7月中共二大 1925年1月中共四大 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 1927年7月 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 1927年7月 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 1927年8月八七会议 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 1928年7月中共六大 1931年6月 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1930.9--1931.1 实际主持工
作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到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后实权则由国际派陈绍禹(王明)等人掌握。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后遭处决。
陈绍禹 1931年6月 1931年9月 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 1931年9月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 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 1976年10月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
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89年5月19日
江泽民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
胡锦涛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胡锦涛(2003年3月15日至今)
人大委员长
刘少奇,第一届
朱德,第二、三、四届
叶剑英,第五届
彭真,第六届
万里,第七届
乔石,第八届
李鹏,第九届
吴邦国,第十届
国务院总理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9月,当时称为“政务院”总理,之后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第二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
第三届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1965年1月至1975年1月)第四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8日)代总理:华国锋(1976年2月4日至1976年4月7日)
总理:华国锋(1976年4月7日至1978年3月)
第五届国务院总理:华国锋(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10日)总理:赵紫阳(1980年9月10日至1983年6月)
第六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1983年6月至1987年11月24日)代总理:李鹏(1987年11月24日至1988年4月9日)
第七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88年4月9日—1993年3月)第八届国务院总理:李鹏(1993年3月—1998年3月17日)
第九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8年3月17日—2003年3月16日)第十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3月16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9年—1954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54年—1976年)
华国锋(1976年—1981年)
邓小平(1981年—1989年)
江泽民(1989年—2004年9月19日)
胡锦涛(2004年9月19日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1983年—1990年)
江泽民(1990年—2005年3月8日)
胡锦涛(2005年至今)
第三篇: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司法厅 贵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黔法治办„2008‟12号
关于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
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
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转发†贵州省2006年—2010年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的通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司发通„2008‟70号)和•贵州省2008年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要点‣(黔法治办[2008]1号)安排,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 2008年6月对全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贯彻“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检查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了解真实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协调配合。各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主动与部门沟通协调,发挥部门的积极性,互相配合,避免重复检查。
(四)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检查重点、检查方式。
三、检查内容
中期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 2 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情况,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情况,“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情况,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具体内容参见•贵州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指导标准‣。部门可不设分值,根据该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自查和检查。
四、检查方式
检查采取听、看、查、问的方式。
(一)听取汇报:各地和各部门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
(二)看资料: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资料,包括工作规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普法简报、信息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音像资料等;
(三)查访了解:深入基层单位实地查看,了解情况;
(四)提出问题:对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五、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结合实际,制定检查方案和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中期督导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地方和部门自查。各地、各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自查。自查工作要在6月上旬完成,并将自查报告于6月10日前报省依法治省办。
(三)组织检查。6月,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有关部门和地方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赴各市州地和部门进行检查或抽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认真抓紧抓好。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专题研究部署中期检查工作。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检查工作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注重实效,推动工作。要通过检查,真实全面了解“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认真督促改进。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单位负担,不影响基层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媒体开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专栏,集中宣传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取得的突出成效,宣传各类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及时汇报,表彰先进。中期督导检查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总结推广典型,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此次检查结果将作为整个“五五”普法依法治理 4 工作的评定依据之一。
附:贵州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指导标准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司法厅
贵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七日
主题词:普法 检查 通知 抄送: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内司委、省政协社会法制委、王富玉、黄康生、崔亚东、姜延虎、相小青 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 2008年5月8日
共印60份
第四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和计划
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规定
黔党发[2007]14号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是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未完成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有关资格予以否决的制度。
第三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范围: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及其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
第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内
容: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奖资格,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不得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晋职、晋级和提拔。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对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一)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或者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责任目标值3个百分点以上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或者严重干扰考核评估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因措施不力、连续两年工作严重滞后、又没有切实改变被动局面的县(市、区、特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符合政策出生人口统计满报率高于5%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本级财政投入未达到责任目标,或在财政投入上弄虚作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连续两年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通报批评”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其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第一把手、分管入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诫勉谈话”: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党政线或者人口计生线综合责任目标被认定为严重滞后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诫勉谈话”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市(州、她)党委、政府(行署)对其第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改进工作。
第八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按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执行期限为一年,自作出否决决定之日算起。作出“一票否决”决定时,被“一票否决”的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已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要视其情况予以跟踪否决。
第九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和主要指标以当年各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目标责任书为主要依据。
第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由省入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经审核认定后的考核结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第十一条 对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实施“一票否决”,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审核,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要作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要把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
第十三条 对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各级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
第十四条 组织部门在考察各级党委、政府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时,已被“一票否决"的不能选拔任用;列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每对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在组织、人
事、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的审核结果,应当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被“一票否决”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本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六条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地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促检查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审定,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和数据负责。凡弄虚作假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八条 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01年1月31日颁布的《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文件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文件贵州省人事 厅
黔人通〔 2007 〕116 号
有关离退休(职)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组织部、政府(行署)人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人民团体、各省属高等院校、各省属地厅级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意见的通知》(黔府发〔 2006 〕 45 号)及有关规定,从 2006 年 7 月 1 日起,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职)按以下处理意见执行。
一、退休(职)年龄和条件
(一)正常退休的年龄和条件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5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的应当退休。
2、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工作的人员,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的应当退休。
3、事业单位中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达到以上规定的退休年龄,除另有任职年龄界限规定,或按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批准延长退休年龄或留任者外,应当退休。
4、事业单位中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或政协委员的干部,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执行,因工作需要按干部管理权限作出退休决定的除外。事业单位中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女干部,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执行。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致残,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退休。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二)提前退休的年龄和条件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 30 年,或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且工作年限满 20 年,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要求提前退休的,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2、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期间的未聘人员,工作年限
满30年或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且工作年限满 20 年,本人要求提前退休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各事业单位正式实行聘用制度后,不再按本条规定执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男年满 50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因病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连续工龄满 10 年,现在或曾经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
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退休:
(l)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10 年的;
(2)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9 年的;
(3)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8 年
5、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符合以上提前退休年龄和条件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高级专家延聘
高级专家延聘仍按《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开展延聘部分高
级专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 2003 〕 23 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退职条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因病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本人要求退职的,可以办理退职手续。
二、基本离退休(职)费计发办法
2006 年 7 月 1 日后离退休(职)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职)费:
(一)离休人员
离休费按本人离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二)退休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 35 年的,按 90 %计发;工
作年限满 30 年不满 35 年的,按 85 %计发;工作年限满 20 年不满 30 年的,按 80 %计发;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按 70 %计发。
(三)退职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不满 10 年的,按 50 %计发;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按 60 %计发;工作年限满 20 年以上的,按 70 %计发。
(四)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以下规定计发:伤残等级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 4 级及以上的,在执行上述
(二)款计发比例的基础上,分别提高 10 % 或 5 %。其中:伤残等级为 1 至 2 级的,退休费计发比例不低于 90 % ;伤残等级为 3 至 4 级的,退休费计发比例不低于 80 %。
(五)中小学教师、护士退休后,提高的 10 %部分纳入计发退休费基数,按一定比例计发;按规定享受的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离休、退休后按全额发给。
三、其它问题
(一)《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子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 1978 〕 104 号)和我省规定的提高退休费比例政策继续执行,同时符合几项提高退休费比例条件的只能就高享受一项,且提高后的退休费比例不得超过 100 %。
(二)基本离退休(职)费外的其他部分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工作人员,如果本人自愿,也可以退休。退休费按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的 90 %发给,并享受原单位砂肺病人在离职休养期间的待遇。
(四)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周岁)的人员,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再需要本人申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应事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批准,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一个月内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
(五)本通知从 2006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人事厅
二 00 七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