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2:1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第一篇: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执行作风行为规范“四要十不准”规

定的通知》学习的汇报

县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5日,道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机关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黔办发电【2011】65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认真执行作风行为规范“四要十不准”规定的通知》,副局长蔡茂要求,各部门要加强对“四要十不准”规定加强学习,宣传教育,要认真组织员工对本部门的工作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司也开展的“八项工作承诺”和“四要十不准”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坚决纠正机关作为中的不良现象,确保长期形成的机关顽症得以有效解决。对违反给予口头告诫、书面告诫、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免职、辞退等处理。构成违纪的,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同时对人事提拔年终评选,作为重要依据,对执行规定不力,屡禁不止或隐满不报、包庇袒护的部门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司法厅 贵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黔法治办„2008‟12号

关于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理

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

各市、州、地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转发†贵州省2006年—2010年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的通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精神,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司发通„2008‟70号)和•贵州省2008年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要点‣(黔法治办[2008]1号)安排,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于 2008年6月对全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贯彻“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检查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二、主要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工作。

(二)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了解真实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坚持协调配合。各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主动与部门沟通协调,发挥部门的积极性,互相配合,避免重复检查。

(四)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检查重点、检查方式。

三、检查内容

中期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省工作 2 规划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情况,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法律六进”活动开展情况,“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情况,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等。具体内容参见•贵州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指导标准‣。部门可不设分值,根据该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本部门实际进行自查和检查。

四、检查方式

检查采取听、看、查、问的方式。

(一)听取汇报:各地和各部门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

(二)看资料: “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资料,包括工作规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普法简报、信息以及各项规章制度、音像资料等;

(三)查访了解:深入基层单位实地查看,了解情况;

(四)提出问题:对有关问题进行提问。

五、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收到本通知后应及时结合实际,制定检查方案和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中期督导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地方和部门自查。各地、各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自查。自查工作要在6月上旬完成,并将自查报告于6月10日前报省依法治省办。

(三)组织检查。6月,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有关部门和地方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赴各市州地和部门进行检查或抽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认真抓紧抓好。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专题研究部署中期检查工作。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检查工作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注重实效,推动工作。要通过检查,真实全面了解“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认真督促改进。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单位负担,不影响基层的正常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制定宣传计划,组织媒体开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专栏,集中宣传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取得的突出成效,宣传各类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四)及时汇报,表彰先进。中期督导检查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要总结推广典型,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五)此次检查结果将作为整个“五五”普法依法治理 4 工作的评定依据之一。

附:贵州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导检查指导标准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 贵州省司法厅

贵州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七日

主题词:普法 检查 通知 抄送: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内司委、省政协社会法制委、王富玉、黄康生、崔亚东、姜延虎、相小青 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 2008年5月8日

共印60份

第三篇: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办发【2009】12号

各市委、市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5月9日

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业、工作、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百人计划”围绕我省发展战略目标,从2009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新创业。

第三条 实施“百人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

(二)使用为本。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事业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三)特事特办。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不同特点,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特别优秀和急需的可“因人设岗”、“一人一策”。

(四)统筹兼顾。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引进人才,既重视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也重视做好现有人才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 引才标准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高层次人才,是指经认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真才实学,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国(境)外引进人才每年在我省工作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国内引进人才不少于9个月,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近5年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际、国内重要科技奖励,掌握重要实验方法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专家、学者;

(二)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或熟悉相关领域业务和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和项目规划管理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良好经营业绩的管理人才;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承担过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或在相关产业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或工艺性难题,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省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四)我省急需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章 事业平台与生活待遇

第五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为其提供相应的事业平台与工作条件:(一)可担任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级以上的领导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可推荐担任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担任省重大专项负责人。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实施重大专项任务的需要,在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等方面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研究内容或技术路线进行调整;有权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包括用于人力成本投入;有权决定团队成员的聘任,所聘人员可采取协议工资制。

(三)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于在本省开展科学研究或生产经营活动。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优先办理。必要时,有关部门应以特别项目形式给予支持。

(四)用人单位应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保障。为引进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第六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作为特聘专家,享受为其提供相应的生活待遇:

(一)引进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在省外国专家局为其办理《外国专家证》后,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其外国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相关签证/居留许可手续。符合规定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对引进的尚未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外国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需多次临时出入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在受理申请5日内,为其办理2—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

(二)引进的具有中国国籍(国内)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出国、来陕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可选择在省内任一城市落户。公安机关要简化程序,予以优先办理。3 对于愿意放弃外国国籍而申请加入或恢复中国国籍的,公安机关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优先办理。

(三)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国内各项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等,缴费年限以实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年限为准。参保缴费办法、在国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办法等,与中国公民有相同权利。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基础上,为引进人才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四)引进人才单独来陕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为其租用100平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的租房补贴;引进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一同来陕工作的,用人单位要为其租用150平米左右的住房或提供相应的租房补贴。

(五)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5年内境内工资收入中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六)引进人才的配偶一同来陕并愿意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其工作;暂时无法安排的,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安置。

(七)引进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应与其能力、贡献挂钩,并随其贡献大小调整。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薪酬,由用人单位参照引进人才回国前的收入水平,一并考虑应为其支付的住房(租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配偶生活补贴等,协商确定合理薪酬。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的薪酬,由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协商确定。

(八)引进人才的子女可选择省内公办学校,或选择国际学校就读的,由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优先办理入、转学手续,合理收取费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入学考试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外国籍子女报考高等院校的,按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有关规定优先录取。

(九)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引进人才和进入省“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100万元和5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资助(视同政府 4 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可配套其他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四章 工作体制与程序

第七条 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金融办和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外国专家局、团省委、省科协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在省委组织部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作为工作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八条 工作小组负责审定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制定和落实特殊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项办负责“百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高等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科研机构(含国家和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牵头;省属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国资委牵头;省属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工作由省金融办牵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含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工业园)人才引进工作由省科技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科技成果产业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重大建设项目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省委组织部牵头。

各牵头组织单位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主要职责:组织制定本领域项目、学科、实验室等人才引进目录和人才引进计划;组织专家对推荐进入“百人计划”人选进行评审遴选,提出建议名单;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九条

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和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落实有关政策、建设人才信息库、实施跟踪计划、提供窗口服务等工作。

第十条

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包括提出人才需求、推荐拟引进人选、建设工作平台、安排岗位职务、落实配套政策等。

第十一条

专项办综合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汇总形成人才引进目录和工作计划,报工作小组审定后发布执行。

人才引进目录主要内容为,各领域今后5—10年的人才需求,用于引进人才的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及经费支持计划等。

工作计划根据人才引进目录制定。主要内容是,各领域每年的人才引进规模、提供的主要岗位和项目、事业平台建设意见等。

第十二条

推荐进入“百人计划”的人选,按下列程序审批:

(一)用人单位根据需求物色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并达成引进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人才引进申报书,报牵头组织单位。

(二)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三)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后,报工作小组审批。经工作小组批准的引进人才名单,由专项办通知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

(四)用人单位根据批复意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订工作合同,协助办理有关手续,落实相关政策和其他配套支持条件,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自荐或推荐的方式直接向专项办申报。通过自荐、其他渠道推荐,或需要以特殊方式引进的人才,由专项办商有关部门按程序个案处理。

第五章 条件保障与日常服务

第十四条

设立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款,用于高层次人才来陕创业、服务的资助和有关补贴。

第十五条

建立5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将其列入省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给予一定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

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者,直接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第十六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专门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落实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政策。

第十七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由专项办牵头,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发改委、财政、国资委、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八条

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人才引进提供支持。专项办协调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发改委、省金融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专局等单位,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共建共享机制。

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内外留学人员团体及留学人员的联系,及时推荐优秀人才。

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协会和省海外联谊会、省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为他们来陕工作、服务牵线搭桥。

第十九条

进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列入省委联系的专家范围。专项办为引进人才建立档案,制定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建立跟踪服务和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引进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相关信息,促进人才供需双方的沟通联系。每年底,由专项办组织对引进人才工作进行评估,总结人才引进工作,向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第二十条

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性质,实行弹性考核制度,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具体考核工作由牵头组织单位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并将考核情况报专项办备案。

第二十一条

建立后期评估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引进人才:

(一)可实施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二)给予本人工资10倍以内的特聘岗位津贴。

(三)省委、省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

引进人才因个人原因未履行合同,由牵头组织单位提出意见,经工作小组批准,取消其享受的相关待遇。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区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创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

省级有关部门、市(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标准的,经有关部门评审后,可纳入“百人计划”,享受相关待遇。

本省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相关待遇。

对在本办法实施前引进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和计划

生育“一票否决”制的规定

黔党发[2007]14号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是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未完成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有关资格予以否决的制度。

第三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范围: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及其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

第四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的适用内

容: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取消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评奖资格,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不得被授予个人荣誉称号、评先评奖、晋职、晋级和提拔。连续两年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对其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免职、责令辞职或降职,直至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一)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或者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低于责任目标值3个百分点以上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因违法行政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严重弄虚作假行为或者严重干扰考核评估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因措施不力、连续两年工作严重滞后、又没有切实改变被动局面的县(市、区、特区)。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通报批评”:

(一)不符合政策出生人口统计满报率高于5%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二)本级财政投入未达到责任目标,或在财政投入上弄虚作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连续两年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未达到责任目标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通报批评”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对其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第一把手、分管入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尚未达到“一票否决”的,予以“诫勉谈话”: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党政线或者人口计生线综合责任目标被认定为严重滞后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

被“诫勉谈话”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分别由省委、省政府、市(州、她)党委、政府(行署)对其第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限期改进工作。

第八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按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执行期限为一年,自作出否决决定之日算起。作出“一票否决”决定时,被“一票否决”的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已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要视其情况予以跟踪否决。

第九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和主要指标以当年各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签订的人口和计划生

育目标责任书为主要依据。

第十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由省入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经审核认定后的考核结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

第十一条 对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实施“一票否决”,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意见,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审核,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政领导班子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要作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要把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

第十三条 对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各级党委、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对党政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注意培养和使用。

第十四条 组织部门在考察各级党委、政府第一把手、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负责人时,已被“一票否决"的不能选拔任用;列为后备干部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

每对各级党委、政府进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在组织、人

事、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的审核结果,应当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被“一票否决”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本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六条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各地贯彻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促检查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审定,予以通报。

第十七条 组织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其提供的材料和数据负责。凡弄虚作假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十八条 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01年1月31日颁布的《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文件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文件贵州省人事 厅

黔人通〔 2007 〕116 号

有关离退休(职)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组织部、政府(行署)人事(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人民团体、各省属高等院校、各省属地厅级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意见的通知》(黔府发〔 2006 〕 45 号)及有关规定,从 2006 年 7 月 1 日起,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职)按以下处理意见执行。

一、退休(职)年龄和条件

(一)正常退休的年龄和条件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5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的应当退休。

2、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工作的人员,男年满 60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的应当退休。

3、事业单位中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达到以上规定的退休年龄,除另有任职年龄界限规定,或按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批准延长退休年龄或留任者外,应当退休。

4、事业单位中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或政协委员的干部,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执行,因工作需要按干部管理权限作出退休决定的除外。事业单位中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女干部,退休年龄按有关规定执行。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致残,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退休。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二)提前退休的年龄和条件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 30 年,或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且工作年限满 20 年,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要求提前退休的,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2、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期间的未聘人员,工作年限

满30年或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50 周岁,且工作年限满 20 年,本人要求提前退休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各事业单位正式实行聘用制度后,不再按本条规定执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男年满 50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工作年限满 10 年,因病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连续工龄满 10 年,现在或曾经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

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主管部门审核,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退休:

(l)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10 年的;

(2)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9 年的;

(3)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实际工作年限累计满 8 年

5、各级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符合以上提前退休年龄和条件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三)高级专家延聘

高级专家延聘仍按《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开展延聘部分高

级专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 2003 〕 23 号)有关规定执行。

(四)退职条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因病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本人要求退职的,可以办理退职手续。

二、基本离退休(职)费计发办法

2006 年 7 月 1 日后离退休(职)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职)费:

(一)离休人员

离休费按本人离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二)退休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 35 年的,按 90 %计发;工

作年限满 30 年不满 35 年的,按 85 %计发;工作年限满 20 年不满 30 年的,按 80 %计发;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按 70 %计发。

(三)退职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职后的退职生活费按本人退职前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不满 10 年的,按 50 %计发;工作年限满 10 年不满 20 年的,按 60 %计发;工作年限满 20 年以上的,按 70 %计发。

(四)因工伤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以下规定计发:伤残等级经同级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 4 级及以上的,在执行上述

(二)款计发比例的基础上,分别提高 10 % 或 5 %。其中:伤残等级为 1 至 2 级的,退休费计发比例不低于 90 % ;伤残等级为 3 至 4 级的,退休费计发比例不低于 80 %。

(五)中小学教师、护士退休后,提高的 10 %部分纳入计发退休费基数,按一定比例计发;按规定享受的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离休、退休后按全额发给。

三、其它问题

(一)《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子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 1978 〕 104 号)和我省规定的提高退休费比例政策继续执行,同时符合几项提高退休费比例条件的只能就高享受一项,且提高后的退休费比例不得超过 100 %。

(二)基本离退休(职)费外的其他部分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工作人员,如果本人自愿,也可以退休。退休费按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的 90 %发给,并享受原单位砂肺病人在离职休养期间的待遇。

(四)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周岁)的人员,都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再需要本人申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本单位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应事先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经任免机关批准,在其达到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通知本人,并在其达到退休年龄后的一个月内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

(五)本通知从 2006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人事厅

二 00 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下载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学习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