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发行贷款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
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
一、资产负债率
1、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指标解释: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企业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占的比重,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和企业对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也越小。一般情况下,站在银行的角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但究竟保持多大的资产负债率,才能保证债权人的安全,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衡量标准参照农发行总行《CM2006系统评级授信模块》中相关行业标准。
二、营业净利率
1、计算公式: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2、指标解释: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它反映企业营业收入创造能净利润的能力。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但是它受行业特点影响较大,通常来说,越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营业净利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的企业,其营业净利率也较低。
从公式可以看出,只有当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时,营业净利率才会上升。在分析该比率时应注意,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的形成也并非都
由营业收入所产生,它还受到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净利润是否受到了大额的非常项目损益或大额的投资收益的影响,在分析报告中另加说明,金额不大可以或略不计。当然,利润应主要来自于营业收入,才具有可持续性。
三、销售货款回笼归行率
1、计算公式:销售货款回笼率=【报告期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票据–期末应收票据)-(期初预收账款–期末预收账款)】/(农发行贷款余额÷客户贷款总额)×100%。
2、指标解释:是反映企业销售货款实际回笼归行的衡量指标。也是农发行检验企业的配合及贷款第一还款来源保证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比率应达到90%以上。
四、贷款物质保证率
1、计算公式:贷款物质保证率=【(存货+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及预付账款+1年以内应收账款)–(借款人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余额+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农发行短期贷款余额×100%。
2、指标解释:是反映企业库存物资对农发行贷款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应不低于100%。
五、贷款本息按期收回率
1、计算公式:贷款本息按期收回率=实际收回贷款本息额/应收回贷款本息额×100%。
2、指标解释:该指标是企业按期归还银行贷款的数额与同期应归还银行贷款数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和企业的银行信誉。该指标应不低于100%。
六、贷款担保覆盖率
1、计算公式:贷款担保覆盖率=实际办理贷款担保额/应办理贷款担保额×100%。
2、指标解释:是衡量贷款第二还款来源保障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发生风险时清偿银行贷款的能力。因此无论哪种贷款担保形式,都必须是建立在合法有效的前提上。该指标原则上应达到100%。
第二篇:保险理赔指标公式及说明
理赔类指标
---BXLP0001 报案数量 number of report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通过电话,委托,上门等方式向保险人报案且业务系统已生成报案号的案件件数总和。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报案日期统计。
---BXLP0002 注销报案数量 number of cancelled report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报案但在立案前被注销的报案件数。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注销报案日期统计。
---BXLP0003 报案延迟 reported claim delay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报案的案件,从出险到报案的时间。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出险日期和报案日期统计。
---BXLP0004平均报案延迟 average reported claim delay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报案的案件,从出险到报案的平均时间。公式:报案延迟 / 报案数量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出险日期和报案日期统计。
---BXLP0005 报案注销率 cancelled reported rate 公式:注销报案数量/报案数量×100%
---BXLP0006 未立案数量 number of unregister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报案但未立案的案件件数。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报案日期统计。
---BXLP0007 立案数量 number of register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经保险人调查、查勘确认后,经过初审确定后应由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赔案案件数总和。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立案日期统计。
---BXLP0008 注销立案数量 number of cancelled register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立案但被注销的案件件数。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注销日期统计。
---BXLP0009 拒赔立案数量 number of reject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拒赔的案件件数总和。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拒赔日期统计。
---BXLP0010 及时立案数量 number of registered claims in time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报案以后72小时内立案的案件数量。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立案日期统计。
---BXLP0011 未及时立案数量 number of unregistered claims in time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报案以后72小时以外立案的案件数量。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立案日期统计。
---BXLP0012 立案延迟 registered claim delay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立案的案件,从报案到立案的时间。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报案日期和立案日期进行统计。
---BXLP0013平均立案延迟 average registered delay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立案的案件,从报案到立案的平均时间。公式:立案延迟 / 立案数量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报案日期和立案日期进行统计。
---BXLP0014 立案率 registered rate 公式:立案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100%
---BXLP0015 立案注销率 cancelled registered rate 公式:注销立案数量/立案数量×100%
---BXLP0016 及时立案率 registered in time rate 公式:及时立案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100%
---BXLP0017 查勘定损案件数量 number of loss assessment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间内,已查勘定损处理的案件件数。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定损日期统计。
---BXLP0018 查勘定损标准案件数量 number of standard loss assessment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间内,查勘定损案件数量经过标准案件转换系数转换后的案件数量。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定损日期统计。
---BXLP0019 定损金额 loss assessment amount 说明:指在统计期间内,案件定损金额。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定损日期统计。
---BXLP0020 核损金额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核损通过的案件损失金额。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损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1 已核数量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核赔通过的案件数量。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赔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2 已核赔款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核赔通过赔案的赔款,不含除施救费以外的理赔费用。
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赔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3 最新已核估损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核赔通过后的赔案在立案时的最新估损金额。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赔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4 最大已核估损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核赔通过后的赔案在立案时的最大估损金额。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赔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5 最小已核估损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核赔通过后的赔案在立案时的最小估损金额。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核赔通过日期统计。
---BXLP0026 已决数量 number of settled claim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结案的赔案数量。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结案日期统计。
---BXLP0027 已决赔款 settled loss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结案赔案的赔款,不含除施救费以外的理赔费用。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结案日期统计。
---BXLP0028 赔案处理时效 claim settlement time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经结案的赔案,从报案到结案的时间。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结案日期统计。
---BXLP0029平均赔案处理时效 average claim settlement time 说明:指在统计期内,已经结案的赔案,从报案到结案的平均时间。日期属性:按照案件的报案日期和结案日期统计。
---BXLP0030 未核数量
说明:已立案但尚未核赔通过的案件数量,不包含拒赔与注销的立案。日期属性:按照日历日期统计。
---BXLP0031 未核赔款
说明:已立案但尚未核赔通过的所有赔案的估损金额。不含IBNR。日期属性:按照日历日期统计。
---BXLP0032 未决数量 number of outstanding claims 说明:已立案但尚未结案的案件数量,不包含拒赔与注销的立案。日期属性:按照日历日期统计。
---BXLP0033 未决赔款 outstanding claim 说明:已立案但尚未结案的所有赔案的估损金额。不含IBNR。日期属性:按照日历日期统计。
---BXLP0034 案件核赔处理率
公式:(已核数量+注销立案数量+拒赔立案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100%
---BXLP0035 案件结案处理率
公式:(已决数量+注销立案数量+拒赔立案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100%
---BXLP0036 案均赔款(已决)average payment per claim(settled)
公式:已决赔款 / 已决数量
---BXLP0037 案均赔款(未决)average payment per claim(outstanding)
公式:未决赔款 / 未决数量
---BXLP0038 案均赔款(已决+未决)average payment per claim(settled and outstanding)
公式:(已决赔款 + 未决赔款)/(已决数量 + 未决数量)---BXLP0040 结案率 close rate 公式:已决数量/(已决数量+未决数量)×100%
---BXLP0041 出险率 loss occurred frequency one 公式:(报案数量 – 注销报案数量)/保单数量×100%
---BXLP0043 估损偏差率1 franchise warp rate of estimated loss 公式:(已决赔款最小已决估损)/ 已决赔款×100%---BXLP0049 定损偏差率1 franchise warp rate of loss assessment 公式:∑(核损金额-定损金额)/核损金额×100%
---BXLP0050 定损偏差率2 straight warp rate of loss assessment 公式:∑┃(核损金额-定损金额)┃/核损金额×100%
---BXLP0051 查勘定损处理时效
公式:∑(核损通过时间-调度时间)/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件数 备注:
---BXLP0052 查勘定损工作效率 公式:∑(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案件×标准案件转换系数)/(地域日标准工作件数×查勘定损员人数×统计区间天数)×100%
---BXLP0053 简易赔案合格率
公式:简易赔案合格件数/简易赔案数量×100%
---BXLP0054 简单赔付率 simple loss ratio 公式:已决赔款/保费收入×100%
---BXLP0055 满期保费 maturity premium 说明:统计期间内,保单的保险责任已经结束部分对应的保费。备注:此指标在日历分析中称为“已赚保费”
---BXLP0056 日历赔付率(再保前不含IBNR)公式:(已决赔款+未决赔款提转差)/(已赚保费)×100%
备注:未决赔款提转差是指统计期末未决赔款时点值与统计期初未决赔款时点值之差;已决赔款指统计期内发生的已决赔款;已赚保费指统计期内保费收入+统计期初转回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统计期末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BXLP0057 满期赔付率 maturity loss ratio 公式:(已决赔款+未决赔款)/满期保费×100%
备注:未决赔款指所选定的承保期内起保保单截止到统计时点的未决赔款时点值;已决赔款指所选定的承保期内起保保单从生效到统计时点总共发生的已决赔款;满期保费指所选定的承保期内起保保单从生效到统计时点总共产出的满期保费。
几项关键指标及定义
(一)及时立案率
及时立案率=及时立案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100%
(二)估损偏差率Ⅰ
估损偏差率Ⅰ=∑(已决赔款-最新已决估损)/∑已决赔款×100%
(三)估损偏差率Ⅱ
估损偏差率Ⅱ=∑(最大已决估损-最小已决估损)/∑已决赔款×100%
1.车损类估损偏差率Ⅱ
车损类估损偏差率Ⅱ=∑(车损类最大已决估损-车损类最小已决估损)/∑车损类已决赔款×100%
2.人伤类估损偏差率Ⅱ
人伤类估损偏差率Ⅱ=∑(人伤类最大已决估损-人伤类最小已决估损)/∑车损类已决赔款×100%
(四)定损偏差率Ⅰ
定损偏差率Ⅰ=∑(核损金额-定损金额)/∑核损金额×100%
(五)定损偏差率Ⅱ
定损偏差率Ⅱ=∑┃(核损金额-定损金额)┃/∑核损金额×100%
(六)结案率
结案率=结案数量/(历年已立未结案件数量+报案数量-注销报案数量-注销立案数量-拒赔立案数量)×100% 该指标既考虑新增案件,也考虑存量未决案件。
(七)简单赔付率(已决赔付率)
简单赔付率(已决赔付率)=(已决赔款-残余物资及追偿摊回款)/保费收入×100%
(八)满期赔付率
满期赔付率分为三类,用于不同性质的分析评测,如不特别说明则是指历年制满期赔付率。
1.历年制满期赔付率=(当期已决赔款-残余物资及追偿摊回款+期末未决赔款-期初未决赔款)/(当期有效保单的满期保费)×100%。
2.上保单满期赔付率=(上保单截至统计日的已决赔款+上保单截至统计日的未决赔款)/上保单截至统计日的满期保费×100% 3.当年保单满期赔付率=(当年保单截至统计日的已决赔款+当年保单截至统计日的未决赔款)/当年保单截至统计日的满期保费×100%
(九)报案延迟
报案延迟=∑(报案时间-出险时间)/报案数量
(十)立案时效
立案时效=∑(立案时间-报案时间)/立案数量
(十一)赔案处理时效
1.常规赔案处理时效=∑(常规赔案核赔通过时间-常规赔案报案时间)/常规赔案已决数量
常规赔案是指除简易赔案以外的所有赔案。
2.简易赔案处理时效=∑(简易赔案已决赔案的核赔通过时间-简易赔案已决赔案的报案时间)/简易赔案已决数量
3.案件处理时效=∑(赔案核赔通过时间-赔案报案时间)/赔案已决数量
案件处理时效是指包含常规赔案和简易赔案的所有案件的处理时效。
(十二)查勘定损处理时效
查勘定损处理时效=∑(核损通过时间-调度时间)/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件数
(十三)查勘定损工作效率
查勘定损工作效率=∑(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案件×标准案件转换系数)/(地域日标准工作件数×查勘定损员人数×统计区间天数)×100%
以上公式中所列∑(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案件×标准案件转换系数)即为∑核损通过的查勘定损标准案件数量。
(十四)简易赔案合格率
简易赔案合格率=∑简易赔案合格件数/简易赔案数量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一、资本充足状况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00%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三)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
1.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
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各项贷款指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2.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100%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其中,不良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相同;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四)正常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五)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对信用风险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准备。
信用风险资产定义与不良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是指依据信用风险资产的质量分类情况应提取准备的金额。其中,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
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应提准备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
(六)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单一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七)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八)不良信贷资产余额下降率
不良信贷资产下降率=(100%-不良信贷资产本期末实际余额)/不良信贷资产上期末实际余额×100%
不良信贷资产期末实际余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待处理抵债资产期末余额-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期末余额
三、盈利状况
(九)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十)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十一)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十二)风险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风险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加权风险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流动性风险
(十三)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十四)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
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十五)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具体内容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中“基础报表资产负债表附注G01附注V”
(十六)(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口径同不良贷款率中的各项贷款
各项存款包括各项存款包括活期存款、银行卡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结算保证金存款。
(十七)拆入资金比例
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各项存款×100%
拆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
各项存款同存贷款比例中的各项存款。
第四篇:村镇银行监管试评级定量指标公式(整理版)
村镇银行监管试评级定量指标公式
一、资本充足状况(50分)
资本充足率(权重20%)=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权重15%)=核心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杠杆率(权重15%)=核心资本净额/(表内总资产+表外业务-无条件可撤销的承诺)×100%
二、资产质量状况(50分)
不良贷款率(权重10%)=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权重8%)=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注:分子“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用的是“净额”的概念,即扣除保证金、质押的银 行存单和国债后的净额。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权重6%)=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表内外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注:“授信余额”指表内外授信已经使用及不可撤销的部分。
全部关联度(权重6%)=(Σ报告期关联方表内外授信-保证金-银行存单-国债)/期末资本净额×100%
拨备覆盖率(权重10%)=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100%
贷款拨备率(权重10%)=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三、盈利状况(50分)
调整资产利润率(权重15%)=(税后利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缺口)/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资本利润率(权重15%)=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成本收入比(权重10%)=营业费用/营业净收入×100%
风险资产利润率(权重10%)=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
注:
1、平均余额的计算用期初与报告期的算术平均值,即(Ao+An)/2;
2、折年系数=12/n
四、流动性状况(50分)
流动性覆盖率(暂不计分)=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100%
净稳定融资比例(暂不计分)=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流动性比例(权重30%)=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存贷款比例(权重10%)=各项贷款余额(不含贴现)/各项存款余额×100%
五、农村金融服务状况(50分)
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权重10%)=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之和/ 各项存款余额×100%
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农户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农户贷款增速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比较=涉农贷款增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农户贷款增速=(报告期农户贷款-基期农户贷款)/基期农户贷款×100%
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本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上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上各项贷款平均余额×100%
农户贷款户数和100万元(含)以下小企业贷款户数之和占贷款总户数比重=农户贷款户数和100万元(含)以下小企业贷款户数之和/贷款总户数×100%
户均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贷款总户数
第五篇:农发行绩效考评指标
经营行绩效考评指标
(一)贷款利息收入按2009年末贷款余额(2010年中间到期的,按合同约定的占用天数计算)、2009年末的贷款利率、收息率(商业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按98%、政策性贷款按实际拨补的补贴资金)计算,2010年如遇利率下调,则据实调整。存款利息支出按2009年实际存款平均余额计算。
(二)对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占贷净收益按10%折算;中央及省级粮油储备贷款净收益按20%折算,并在承贷行与代储行中按2:8的比例进行分享。贷款净收益是指贷款利息收入扣除资金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净收入。中央及省级粮油储备贷款和政策性财务挂账贷款利息收入统一按当年应计利息和利息收回率98%(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的或补拨以前欠息的,据实计算)测算;资金成本统一按贷款余额、实际天数和中长期系统内往来利率测算;营业税金及附加按贷款利息收入的5.5%测算。
(三)业务管理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支出,按2010年存量贷款平均余额、增量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分摊,应负担的企业所得税按税前存量业务利润和税前增量业务利润的比例分摊。
(四)考核利润=账面利润-当年应计提影子拨备增加额-中央和省级财政贴息的政策性财务挂账占贷净收益×90%-中央及省级粮油储备贷款净收益×80% ±应下拨的财政补贴资金在营 业部存储时间超过5天的利差收益-市分行组织同业存款净收益-不良信贷资产罚息-2个月内未落实批复条件而减少的贷款净收益-应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借调锻炼挂职干部刚性成本。
(五)应计提影子拨备是指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分别按2%、20%、40%、100%应计提的专项拨备。当年增加额等于年末应计提影子拨备减去年初应计提影子拨备,当年增加额为负数的,视同增加额为零。
(六)应下拨的财政补贴资金是指应下拨到市分行营业部以外的其他分支行的退耕还林资金以及财政补贴资金。对在营业部存储时间超过5天的利差(短期系统内借款利息支出与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收益,相应调整到相关行。
(七)不良信贷资产罚息指每月末次级、可疑、损失贷款余额比上月末增加的,按增加额的0.6‰计算的罚息。
(八)贷款批复后,原则上应在2个月内落实批复条件,否则自第三个月起至贷款批复条件落实之日止,该笔贷款应产生的净收益(收息率按100%计算,资金成本按对应期限的系统内借款利率计算)要进行扣除。
(九)某行应负担的企业所得税=当年利润×25%+上年纳税净调增额×25%+本年就地补缴所得税。本公式所指利润是指税前考核利润(亏损按零计算)。
(十)不良贷款年末余额在1000-5000万元的,扣减年终基本绩效奖金的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