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子兵法课论文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
《孙子兵法》论文
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
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
摘 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诸多计策均在诸葛亮之谋略运用中有所体现。本文选取四个诸葛亮之传奇事件,从中分析其谋略运用的高明之处。关键词:诸葛亮;谋略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7.23——234.8.28),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成都有武侯祠,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之谋略浅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谋略才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要谈论诸葛亮的谋略,就要首先弄清谋略的定义和特征。谋略是竞争对抗的产物,中国古代把谋略称为“方”、“术”、“道”、“法”等。国外称东方权谋是“以巧制胜的科学”。谋略本质属性是诡道、巧诈,是在竞争过程中的巧妙而系统的策划。对于诸葛亮之谋略运用,笔者选取四个传奇事件,从中简要分析其谋略运用:
2.1 诸葛亮谋略运用之一:反客为主,统揽全局,联吴抗曹 三十六计里的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在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43岁的诸葛亮便承担起治理蜀国恢复汉室的重大使命。然而刘禅继位后不久便传出少数名族首领起兵反攻的消息。此时东方的孙权,虽显出友好的慰问,但是与其说孙权想与蜀中复归和好,倒不如说是前来探询蜀中情势的。与此同时,北方的曹操,在刘备去世的讯息传来之后表示出强烈的敌对态度,举国欢腾庆祝,并且曹丕硬是向诸葛发动政治喊话,要诸葛亮放聪明点,审时度势,顺从天命人心,纳士归降,作为魏国的藩属。而诸葛亮依旧不动声色,心里知道此时只有连吴才是最好的,诸葛亮最担心的就是孙权的态度了,因其变数太大。诸葛亮此时处在客的位置上,那么他又是怎么反客为主的呢?由于邓芝的进言,诸葛亮要求邓芝到东吴进行谈判,邓芝不愧是诸葛
亮相中的人选,在到东吴没有得到消息之后主动向孙权表示意思,且把孙权给说服,孙权下令与曹操果断断绝关系,与蜀汉重修旧好,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又一次得到实现。
2.2 诸葛亮谋略运用之二: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在三十六计中用于军事方面的解说,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而诸葛亮可谓把此计谋演绎的栩栩如生。有人说诸葛亮是神而不是人,因为其在死后仍能巧用计谋骗过司马懿。诸葛亮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成功,并且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当然是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这个人本来就多疑,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2.3 诸葛亮谋略运用之三: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巧妙解危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是武术格斗之战术术语。俞大猷《剑经》:“问曰:如何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曰:明破此,则得其至妙之决矣。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他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起,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据此,俞大猷所谓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主要是避其实而击其虚,在彼虚实之间找到恰当的进攻机会。当曹操在许昌杀了马腾后,忽有人报告说:“刘备调练兵马,收拾器械,将欲取川。”曹当时惊了,说:“如果刘备收了川,那么羽翼就丰厚了,这该如何是好啊?”话刚说完,就有一人献计策说:“现在刘备、孙权结为唇齿,若刘备欲取西川,丞相可命上将提兵,会合淝之众,径取江南,则孙权必求救于刘备;备意在西川,必无心救权;权无救则力乏兵衰,江东之地,必为丞相所得。若得江东,则荆州一鼓可平也;荆州即平,然后徐图西川;天下定矣。”曹操对此计策感到十分满意,即时起大兵三十万,径下江南,令合淝张辽准备粮草,以为供给。然而此时孙权也得到此消息,召众将商议,一人说:“差人往子敬处,子敬有恩于刘备,刘备必定会听他的,而且刘备是东吴之婿,也不会拒绝,若刘备来相助就会没事。”孙权采纳了计策,刘备知孙权之意,问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将孙全书信一看说:不必动江南之兵和荆州之兵,曹操就不敢冒犯江南。”回信中孙权一方感到十分惊诧,乃问,诸葛亮说:“曹操所担心的,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其儿子马超,统领着西凉之兵,必定恨死曹操了。主公可作一书往马超,使马超兴兵入关,那么曹操又怎么敢对江南有妄想呢?”刘备大喜,即作书。在魏蜀吴之间,力量最强的是魏国,为了保持三国对峙下去,诸葛亮的策略一贯是吴蜀联盟,共同抗曹。尽管吴蜀之间因为荆州和周瑜发生了一点不和,但是双方都能抛弃前嫌,以各自利益为重联合 4
抗曹,这也是吴蜀能生存下去的根本原因。诸葛亮利用曹操四周力量对曹操的牵制,使曹军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收到兵不动而利可全的效果。兵法上讲究“借势”,诸葛亮对此运用地炉火纯青,自然流畅。这是一种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之后的智谋。
2.4 诸葛亮谋略运用之四:虚则实之——空城计
在兵战中,“虚则实之”是指已方在处于不利形势时,要故意伪装成实力雄厚的样子,威慑对手,使其不敢贸然进攻,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略,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是诸葛亮在首次伐魏失街亭后,司马懿占领街亭召集众将商议开始算计诸葛亮。此时,诸葛亮分兵已经定下来了,先引了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然而忽然间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率军十五万径直往西城蜂拥而来,而此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就只有一班文官所引的五千军,早就分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面容失色。此时的诸葛亮面不改色,登城望之,果然发现那边尘土飞舞,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了。诸葛亮很淡定的传令下去,使所有的的旌旗都降下来,各军都守着城铺,一旦有高声大语的或是妄行出入的都以斩除来惩罚;此时大门四开,每一门都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很自如的打扫着街道。诸葛亮自己就披着鹤氅,戴着纶巾,身边二小童拿着琴,在城楼上坐着,诸葛亮焚香而操琴;等到司马懿前军哨到达城下时,见此模样不敢进军,报到给司马懿,刚开始司马懿不信,等亲自去看了之后感到非常疑惑,认为诸葛亮城门大开必有埋伏,于是退军而去。由此看来,诸葛亮的空城计将三十六计里的计策演绎得活灵活现,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必趋,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避实而击虚,以虚而令之敢为实也,实在是千古美谈啊。
总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诸多计策均在诸葛亮的很多谋略里有所体现。诸葛亮百战奇谋,对客观事物进行缜密观察,对天、地、人等要素进行透彻研究,对战争规律、治国之道、人间万物的各种内在关系有着辩证的认识和理解。而在今天大潮迭起的工商社会、风云变幻的事业之中,面临异军突起的纷呈世界,谁又深谙诸葛孔明是怎么巧妙地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运用于百战之中呢?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积极推动《孙子兵法》与其他竞争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借鉴先哲们留下的丰富智慧为今天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注意研究“兵战”与“商战”的共同点和差异,研究正确运用兵法理论于社会其他领域的方法!参考网页: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14.htm?func=retitle 参考书籍:
《诸葛亮智圣人生》(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二篇: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人物简介
二、谋略运用
1、诸葛亮巧计抢新麦
2、官渡之战
三、人物评价
1、诸葛亮
2、曹操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
摘要:《孙子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智慧的研究,并且广泛应用在现代商战之中,实践证明:奇效无比。三国时期诸葛亮和曹操就是孙子兵法的有力践行者。让我们共同领略孙子兵法的魅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诸葛亮、曹操、谋略运用
第一章:人物简介
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孙子略解》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躬耕南阳,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谥曰忠武侯。
第二章:谋略运用
1、诸葛亮巧计抢新麦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率10万大军四出祁山攻伐魏国,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诸葛亮兵至祁山,见魏军早有防备,便留下王平、张嶷等人守卫祁山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魏延等将领直奔上邽。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又闻有一支蜀军径往上邽而去,不由恍然大悟,急忙引军去救上邽。
诸葛亮赶到上邽,把费曜打得大败而逃。诸葛亮乘机命令三万精兵,把陇上的新麦一割而光,运到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心中不甘,便偷袭卤城,企图夺回新麦,擒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早有防备,他让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各带2000人马埋伏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等魏兵抵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诸葛亮又大开城门,从城内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得以突出重围。
诸葛亮四出岐山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但因采用了“重地则掠”的策略,避免了断粮的危险,并且平安地退回到了本土。孙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也足也,”“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诸葛亮深悟其义,就地取材,以战养战,避实击虚,不求力战,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假诸葛吓坏了真司马,让人好不痛快。
2、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2月,袁绍率军围攻白马,拉开了官渡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随后他带军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赶往白马。曹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乌巢。此时许攸弃袁绍投曹操,献计奇袭乌巢。曹操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曹操之所以能取胜,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一、用人方面,唯才是用,不是唯亲,这也便于自己严明自己的队伍,做到主有其道,将有其能,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如此之师,岂有不胜之理;
二、乘敌之懈,捣敌之虚,攻势凌厉。解白马之围,奇袭乌巢,这些都充分体现曹操出其无意攻其不备的“孙子兵法思想”;
三、善于奇、正并用,出奇无穷。官渡之战的决断关键时刻,敌方谋士许攸来投,献计烧毁袁绍乌巢存粮,他大胆相信许攸之谋,决不让战机从手中失去。如烧乌巢时,亲自带领骑兵,打着袁绍旗号,又冒充蒋奇去增援乌巢,声称防止曹操劫粮,真是奇中出奇,神出鬼没。当然曹操的出奇、果断、大胆,是建立在“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基础上的,如火烧乌巢决策时,他留许攸于帐中,以策知许攸是否有诈。所以说,曹操的出奇、果断、大胆是建立在多算的基础上的。第三章、人物评价
诸葛亮: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为一代名相,他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诚然,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不足。
1、用人失误:马谡自幼熟读兵法,为诸葛亮所器重,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曹操: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挞伐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曹操唯才是用,对之要求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至于曹操的缺点,疑心太重,因为怀疑华佗给他治头痛时留一手,他杀了华佗。因为疑心,他还杀了吕伯奢一家,还发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样的感慨,这点让人觉得他很不光明磊落。但作为军事家,他是成功的。第四章:小结
“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孙子兵法不但千古不衰,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商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之诀窍,就在于孙子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全胜的法则,先知的原则,先胜的原则,主动的原则,机动的原则。在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激烈的未来商战中,我们应巧妙运用孙子兵法,理论联系实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熟知五事——道、天、地、将、法,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巧用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力击对手;在和他人的竞争之中,多算而立于不败之地,以求致人而不致于人;形势结合,虚实并用,团结身边之人,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借彼之力,成吾之谋,岂不痛哉。
第五章、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子兵法》
百度百科“诸葛亮”,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 百度百科“曹操”,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htm
第三篇:孙子兵法与谋略论文
孙子兵法与谋略艺术论文
从《孙子兵法》的将帅修养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
《孙子兵法》,一部传世之作,它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在当今社会,重温这一部兵书,得到的不只有战争制胜之法,也有素质提高之招,尤其是其中对于将帅修养的论述,对于如何提高我们当代大学生素质有极大启发。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说的是将士们应当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
智,智慧,为五者之首,拥有了智慧,才能使后四者处在理性的基础上。孙子尚智谋,在《孙子兵法》中,处处闪烁智慧的光芒。“兵者,诡道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等语句篇章中,多扬其谋略,用其智慧。可见,在孙子心目中,一个将士最基本最重要的修养就是智。即使在如今看来,也不得不说,孙子的重智是无可非议的。列·托尔斯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无论是岳飞、郭子仪、诸葛亮这些古代的名将,还是刘伯承、陈毅、彭德怀这些近现代的元帅,亦或是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这些世界知名领军者,都不例外地拥有过人的智慧,足以支撑他们运用恰当的计谋,统帅军队,指引军队的作战方向,取得战争的胜利。
延伸至今日,运用到当代大学生身上,“智”可以理解为智慧,更可理解为广纳知识,深入研学。这其中,有一层天赋智商,更有一层求知求真的含义。将帅的这种“智”的修养,在大学生身上当体现为一种机敏善学。而要达到这样的智,诚如爱迪生的著名等式,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开发运用。俗话说,大脑和铁一样,不用就会生锈。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汲取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书,多思考,多沉淀知识,才会有外人所见到的精明强干、见多识广,也才能够做到明辨是非,才可能拥有其他良好的有益于个人发展、有益于奉献社会的高素质。
智之后,即为信。信,即诚信、信誉。古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将者,一言调三军,更需一诺千金,方可服众,在军中建立起威信。古有韩信,落魄时承诺给饭的漂母以报答,显赫后信守诺言,赠其以千金,足见其信誉,也可理解众军对其的信服。一个将士,倘若不能有“信”的修养,就会换来手下士兵的质疑甚至背叛。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此“不正”之中,不守信必占其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毁信誉于一旦,真遇到用兵之时无一人受召;商鞅城门立木,守信分金,变法立行。此二人虽不为将,却与将一样需要下属的忠诚信赖和配合帮助。信之一字,使二人立见高下。
同样的,无须怀疑,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许多国家都设有诚信记录,有些大学留学生在国外自以为无人注意地逃车票,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整个国家。巴尔扎克说,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必须注意诚信一项,因为当代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各个角落,成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主力军,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荣誉。而今社会,经济占中头,商业战悄无声息地进行。这其中,大学生们将要担当的角色,就类似于古战中的将领,不仅要在合作、统帅的人中立信,而且要展诚信于普通民众,即顾客。都说顾客是上帝,那么,谁能在上帝跟前撒谎而不被识破呢?因此,大学生们若不具备“信”之素质,恐怕面试一关就够呛,更遑论步入社会,成其事业。
拥有智、信还不够,一个将领若是残忍地伤害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又如何能够使百姓拥护,而军若要胜,必需民心。因此,仁之一字可谓将成的一大助力。众所周知,当年共产党军队的将领,将“仁”贯彻得很成功,军民一家。淮海一战,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五百多万人民群众带着八十多万太平车和独轮车,七十多万头黄牛毛驴,加上担架扁担、棉衣食物,奔向战场,支援解放军,最终取得胜利。可见,有仁心的将领,无疑比别的将领多一份胜算。
时至今日,仁心,仍为中华民族所崇尚。当代大学生拥有过人的见识与年轻人的锐气,若是无仁的修养,残忍冷情,不仅无法奉献社会,更可能成为一颗隐藏的炸弹,一不小心,行差步错,就可能危害社会。关于这类事情的例子近几年并不鲜见,造成了民众对大学生素质的严重质疑。要拥有“仁”,需要从小处培养,于大处体现。不踩草坪,不残害小动物,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将“仁”化为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习惯。要像大将一样,有一份胸襟,一种大气,既善其身,兼济天下,融汇一份中华沉淀累积的仁之大义。
做到仁,并不是说软弱无为,任人欺侮,有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为将者,当能担起保家卫国,驱逐敌军的责任,当有一份横刀立马,独挡来敌的勇气。如今,越来越少的人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好像“勇”与“傻”成了一个意思,小偷在街上行窃无人敢喊;路边有人抢包无人敢追;更有家长,远程电话,告诫大学生孩子,别多管闲事。是什么磨灭了我们的勇气?当代大学生是下一任接班人,若无这“勇”,如何抵御外侮?如何能面对强权政治?如何能保这五千年文明继续流传?屈膝为奴?马首是瞻?如何撑得起这泱泱大国?肩可挑,力可扛有何用,只有具备敢于面对强敌不屈服,不停抗争的勇气,只有拥有将是那般三军一动我为先,身先士卒的勇气,方显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硬气,方有足以配得上华夏五千年的素质。
“五德”之末,严。虽为末者,绝不可失。军令如山,为将者,治军须严,严于律己,亦严于治下。军中之事,不容出错,即使是将领自身,违令,亦须受罚。如此,才能使军队行之有效,准确执行军令。昔日孙子,亲显治军之严,即使所练军者为宠妃,违令者,就算惹怒君王也照样处斩,严令之下,少刻即训练出一只女子军。到如今,军队之中,不可谓不严。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初入大学的一场军训,就是“严”的一种体现。在那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严,亦不可少。大学生大多成人,需要对自己负责,在无人监督下,更需对自己严格,严格对待学业,严格遵守规章,严格规范自己的品行。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个尺度,规范自己。
除此“五德”,孙子又言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即拼命、贪生、冒进、重名与过分仁慈。此五者,为将之缺点,与所求“五德”中智、勇、严相对,更提醒我们“德”之重。再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之言,要求为将者能够不汲汲于名利,不因畏罪而推卸责任,启示今日大学生拥有以大局为重,国家利益至上的素质,不可只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
如此,不难发现,《孙子兵法》对将领的修养要求,对于当今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不可忽略的引导作用。智、信、仁、勇、严,胸怀天下,积极进取,这些素质,便是我们需要提高的方面。读一卷旷世兵书,也是一种提高素质的方法。
第四篇: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论文
“避实击虚”在市场竞争中的运用
关键字:孙子兵法 避实击虚 市场竞争 竞争者 攻击
摘要:“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提出的重要策略原则之一。《虚实篇》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所谓“实”,是指企业有钱、有势、有人才、有技术。有名牌、有专利、有经验、有市场。所谓“虚”,是指企业无钱、无势、无人才。无技术、无名牌、无专利、无经验、无市场。在企业竞争中,必须避其实而击其虚。就是不要试图通过攻击大公司来从他们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相反,应该一次一个地攻击较弱的对手,这样,就可以通过获得新的顾客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包围主要的对手,但又不与这些大公司发生直接冲突。
孙子曰:“夫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正是孙子战略思想的精髓所在。所谓“实”,是指企业有钱、有势、有人才、有技术。有名牌、有专利、有经验、有市场。所谓“虚”,是指企业无钱、无势、无人才。无技术、无名牌、无专利、无经验、无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家大可将“避实击虚”应用于市场策略之中。
首先,我先举个例子:从1990年开始,凯马特(Kmart)花了三年的时间设立了153家新的折扣商店,并对原有的800家商店进行了翻新,这是它斥资30亿美元要与前景看好的沃尔玛(Wal-Mart)进行较量的战略。当时,沃尔玛正从乡村地区向凯马特所在的市区扩张。作为回应,凯马特的CEO发起了针对沃尔玛的直接进攻,降低了数千种商品的价格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弥补其他商品的降价损失,凯马特开始增加能够带来较高利润的服装的销售。五年之后,这个付出巨大代价的直接进攻战略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执行该战略的最初三年里,凯马特的新店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由167美元下降到了141美元。凯马特所购进的服装要么积压在库,要么以清仓价甩卖。同时,由于沃尔玛为了竞争也将价格降到了同样水平,凯马特也未能用低价格将顾客从沃尔玛吸引过来。沃尔玛的一位经理这样说:“这非常简单,在廉价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过我们。”
这种直接的以硬碰硬的竞争倾向并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文化,还来自于一种危险的简单推理,这种思路极具诱惑力,而且一直误导着人们。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如何才能成功呢?必须避其实而击其虚。一种途径就是攻击竞争对手价值链上最弱的部分。
如果所处的市场由几家大公司和许多小公司组成,而公司是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有一种方法可以取得成功。那就是,不要试图通过攻击其他几家大公司来从他们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相反,应该一次一个地攻击较弱的对手,这样,就可以通过获得新的顾客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包围主要的对手,但又不与这些大公司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沃尔玛对付西尔斯(Sears)、凯马特和其他一些大零售商的方法。这是“避实击虚”的原则。正如上面所叙述的,使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并不需要耗费多少资源。在竞争中,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哪个虚弱之处是可以最有效地实施进攻的。这需要在其所选择的虚弱之处的易攻击性和竞争对手因你的攻击所受到的损害之间进行权衡。显然,最好的“击虚”之处应该不仅是竞争对手极其容易受到攻击之处,而且如果攻击成功的话,会对对手造成重大损害之处。这个弱点就应该是你重点突破的地方。这也显示“击虚”的原则
总结起来,就是攻击竞争对手的弱处比攻击对方的优势能更有效力、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攻其劣势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而攻其优势只会浪费自己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缩短取得胜利的过程,而攻其优势只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长。攻其劣势可以增加自己胜利的价值,而攻其优势只会丧失这种价值。
但在集中力量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之前,战略制定者必须等待良机,需要时间来进行准备,在现有的市场细分下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储备。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然而,要记住,自己的公司并不能仅仅通过保住自己的顾客而成长。它必须通过进攻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作为一个战略家,不仅需要确定竞争对手的劣势以及攻击之处之所在,而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以个人顽强的毅力来避免进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避实击虚”这部分,只是《孙子兵法》的一小部分,它运用到实际上非常实用;《孙子兵法》这本书称得上是经营真艺术,人生大智慧,是走向成功的向导,实现理想的津梁!
第五篇: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论文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计网1034班 46号 马思远
孙子曰:“夫兵形像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避实击虚”,正是孙子战略思想的精髓所在。所谓“实”,是指企业有钱、有势、有人才、有技术。有名牌、有专利、有经验、有市场。所谓“虚”,是指企业无钱、无势、无人才。无技术、无名牌、无专利、无经验、无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家大可将“避实击虚”应用于市场策略之中。首先,我先举个例子:从1990年开始,凯马特(Kmart)花了三年的时间设立了153家新的折扣商店,并对原有的800家商店进行了翻新,这是它斥资30亿美元要与前景看好的沃尔玛(Wal-Mart)进行较量的战略。当时,沃尔玛正从乡村地区向凯马特所在的市区扩张。作为回应,凯马特的CEO发起了针对沃尔玛的直接进攻,降低了数千种商品的价格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弥补其他商品的降价损失,凯马特开始增加能够带来较高利润的服装的销售。五年之后,这个付出巨大代价的直接进攻战略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执行该战略的最初三年里,凯马特的新店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由167美元下降到了141美元。凯马特所购进的服装要么积压在库,要么以清仓价甩卖。同时,由于沃尔玛为了竞争也将价格降到了同样水平,凯马特也未能用低价格将顾客从沃尔玛吸引过来。沃尔玛的一位经理这样说:“这非常简单,在廉价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过我们。”
这种直接的以硬碰硬的竞争倾向并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文化,还来自于一种危险的简单推理,这种思路极具诱惑力,而且一直误导着人们。
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如何才能成功呢?必须避其实而击其虚。一种途径就是攻击竞争对手价值链上最弱的部分。
如果所处的市场由几家大公司和许多小公司组成,而公司是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有一种方法可以取得成功。那就是,不要试图通过攻击其他几家大公司来从他们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相反,应该一次一个地攻击较弱的对手,这样,就可以通过获得新的顾客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来包围主要的对手,但又不与这些大公司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沃尔玛对付西尔斯(Sears)、凯马特和其他一些大零售商的方法。这是“避实击虚”的原则。
正如上面所叙述的,使用“避实击虚”的原则并不需要耗费多少资源。在竞争中,战略制定者必须确定哪个虚弱之处是可以最有效地实施进攻的。这需要在其所选择的虚弱之处的易攻击性和竞争对手因你的攻击所受到的损害之间进行权衡。显然,最好的“击虚”之处应该不仅是竞争对手极其容易受到攻击之处,而且如果攻击成功的话,会对对手造成重大损害之处。这个弱点就应该是你重点突破的地方。这也显示“击虚”的原则
总结起来,就是攻击竞争对手的弱处比攻击对方的优势能更有效力、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攻其劣势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而攻其优势只会浪费自己的资源。攻其劣势可以缩短取得胜利的过程,而攻其优势只会使这个过程变得更长。攻其劣势可以增加自己胜利的价值,而攻其优势只会丧失这种价值。
但在集中力量向竞争对手发起进攻之前,战略制定者必须等待良机,需要时间来进行准备,在现有的市场细分下巩固自己的地位,建立自己的储备。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然而,要记住,自己的公司并不能仅仅通过保住自己的顾客而成长。它必须通过进攻来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作为一个战略家,不仅需要确定竞争对手的劣势以及攻击之处之所在,而且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以个人顽强的毅力来避免进攻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避实击虚”这部分,只是《孙子兵法》的一小部分,它运用到实际上非常实用;《孙子兵法》这本书称得上是
经营真艺术,人生大智慧,是走向成功的向导,实现理想的津梁!
地球物种自产生以来就在努力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当生存空间的争夺在人与人之间展开时,就演绎成了人类相互之间的杀伐或排挤,人类历史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当今商品市场白热化的竞争都是人们争夺生存空间的具体形式。
正因为这种同一性的存在,促成了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军事理论向商品竞争领域转移,人类智慧在当今时代更多地凸现于商品竞争过程之中。
《孙子兵法》(世称《孙子》)是中华古代军事理论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世界军事文化的瑰宝,虽然成书至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之久,但其对战争原理的精辟论述却一直为历代兵家奉如圭臬。在唐代《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本,成为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古典作品。在国际性的《孙子兵法》研讨会中,许多港台、欧美研究人士都把《孙子兵法》基本理论引入经济活动,国内的相当一部分经济著述也沿引了许多《孙子兵法》的精华。
由于《孙子兵法》贯穿着战争胜负的基本原理,其治军要点、胜负原理等诸多方面与现代商品市场竞争规律颇多相通之处,同时《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系统、完整的军事论著,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系统地学习、了解、掌握《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和胜负原理,对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路大有裨益。一 “ 五 事 ”
《孙子》在开篇(《始计篇》)中指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官道、曲直、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这段话用白话文讲,就是说我们必须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去比较和谋划才能求得对真实情况的准确掌握,“道”是是否建立了符合民众意愿的开明的政治制度,使民众能与之生死与共;“天”即“天时”(原文指狭义的气候环境和时令季节),“地”即“地利”,“将”是将领是否具备了足智多谋、信义为先、爱护部属、敢打敢拼、治军严明的全面素质,“法”是法令法规、责任界限和管理制度。这五个方面的情况,作为指挥员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五方面的对比情况,才有把握去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孙子》提出的这五个方面后世兵家称之为“五事”,对我们现在商品竞争企业来讲,从五个方面来判断自身面临的形势非常重要:一是我们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员工是否能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二是国际国内的经济大环境或者说是经济大气候对我们的影响;三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四是我们所拥有的人才结构是否有能力保证我们的健康发展;五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机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只有准确周密地分析清楚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找准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才能真正找到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方略。二 “ 七 计 ”
《孙子·始计篇》在提出“五事”之后接道:“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似乎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七个设问后世兵家称为“七计”,“七计”是在“五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比“五事”更加具体,孙子认为他只要用这“七计”去对照作战双方,谁胜谁负就一目了然。
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七计”中两组关联的设问:“兵众孰强”和“士卒孰练”,“法令孰行”和“赏罚孰明”!
《孙子》的这两组设问非常鲜明地告诉我们:“兵众孰强”和“士卒孰练”是治军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步骤,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战争胜利的一个要件,但“士卒”常练不懈是取胜的另一个要件,过去的强兵,没有有效地训练和管理,现在有可能退化成散兵、疲兵,这个含义对我们今天商品市场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快的现实状况尤其重要。
同样,“法令孰行”和“赏罚孰明”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法令孰行”是执行法令法规的问题,而“赏罚孰明”则是制订法令法规的问题,前者是执行层,后者是管理层,不管哪个层面出了问题,都必然会影响到队伍的战斗力。
我们的企业家们如果也能随时检查自己的“七计”,相信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三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作战篇》认为:国家一旦决定用兵,就必须计算到车辆辎重,武器盔甲,后勤补给等战事消耗,“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之指出:“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长期征战会导致国家财力不够),进而提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由此得出结论:“故兵贵胜,不贵久。”
我们的商品竞争企业,为了追求更多更快的发展空间,大肆招聘销售“精英”进入市场,“日费千金”大多当作小菜一碟,而且长期“转战全国”,广告、促销铺天盖地,现在相当一批商品竞争企业的内部矛盾就集中体现为产销之间认识上的矛盾,生产层会为销售上每开支一笔,需要生产多少产品(并且卖掉)而思想很不平衡,但按孙子的思想,这笔帐恰恰应该由销售上来算,算清了才能真正“尽知用兵之害”(销售费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才能尽知“日费千金”之后到底获取了多大利益。
另一方面,商品市场的胜负观念比战争胜负更为复杂,战争大多体现为两极拼争,而商品市场基本上是多元角逐;战场上的敌人泾渭分明,而竞争中的对手则扑朔迷离。本来商品营销的最佳效果应当是消费者主动消费而不是长期处于强力推销状态,但由于担心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种种压力,或者是希望取得更大的成功,盲目用兵在商品竞争企业大有人在,冒进者只幻想获取“用兵之利”而忽略了“用兵之害”,保守者怯于“用兵之害”而坐失“用兵之利”。
商业竞争活动比战争形态普遍得多,是否决定“用兵”的理论分析更为复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用兵”的目的,选择准
“用兵”的时机,在这个基础上,“兵贵胜(达到目的),不贵久(无谓消耗)”依然是商业经营活动的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四 善 战 者 之 战
《孙子·形篇》指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段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等待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自己,而是否可能战胜敌人的根本因素取决于敌方(敌人的错失)。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就是说胜利可以预计规划,但不要超越客观实际去强求。
商品竞争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作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的,不仅需要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拥有自身优势,还要随时了解自己经营领域的诸多信息,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总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要开拓一片新的市场,或是要进军新的领域,那就得看市场机会是否允许我们开拓发展!这种机会并不是随时都有的,他属于外部条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在这种外部条件尚未具备,机会没有来临时,再“善战”的“营销精英”冲将上去也是白搭。这就是《孙子》“胜可知而不可为的本旨”。
《孙子·形篇》进而写道:“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就是说所谓“立于不败之地”是守势策略,而要战胜敌人则必须采用进攻手段。真正的“善战者”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而不放过任何取得胜利的机会。
商品竞争企业非常难以决策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期采用“守势”(巩固稳定型)策略,什么时期采用“攻势”(进攻发展型)策略,采用后者时是需要外部条件的,这就是市场机会,“不失敌之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不放过任何市场机会,这是一种很高的要求,实际上,市场机会随时都可能产生,能抓住的只能是那些勤奋用功的人,那些求真务实的人,那些思路开阔的人,这大概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善战者”吧。
五 “奇兵”与“正兵”
《孙子·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意思是说:治理大部队能象治理少数人一样有条不紊,是编制管理得当;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和指挥小范围作战一样得心应手,是旌旗鲜明,号令严肃;大军作战,要使其遇见什么样的敌人都不会失败,是奇正结合合理;一旦发起进攻,就象用石头去砸鸡蛋一样轻松,是虚实布置精巧。
现代商品竞争企业规模经营特点越来越突出,编制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原亚细亚和三株口服液等都是因为编制、管理等没有跟上规模经营的需要而最终出局。科学的编制,严肃的纪律,有效的管理等就是孙子所说的“正兵”,而战术的具体变化则谓之“奇兵”,战斗力的强弱是“正兵”与“奇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要充分体现“奇兵”的威力,则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正集中优势力量轻松夺取目标阵地。不难明白:孙子所强调的“奇正”中,“正兵”是战斗力的基础,“奇兵”是指挥员在实战中的智慧运用。孙子认为:“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他举例说:“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闻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然后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要从无穷无尽的战术变化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术手段,就在于指挥员平时的积累是否充分和思路是否开阔了。
六 “虚”与“实”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驱敌者劳。”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商品市场的争夺中,有两个非常难把握的重要概念:一个是哪里是“战地”(目标市场),另一个是谁才是主要的“敌人”(竞争对手)。
如何选择目标市场?怎样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孙子说:“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用兵之法,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篇》)就是说如同一个人早上精神爽朗,中午开始困倦,晚上精力衰竭一样,我们要准确判断敌人什么时候是他锐气正旺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他松懈迨惰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他精力衰竭的时候,在他锐气正旺的时候避开他,在他松懈迨惰和精力衰竭的时候在给以致命一击。特别告诫“勿邀猎猎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同上)这一段话对我们选择目标市场和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应该是很有启迪的。
无论多么强大的队伍,其战胜攻取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重点地实施防御和进攻。《孙子·虚实篇》指出:“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虚”(隐藏锋芒,掩盖势力),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实”(集中力量,抢占市场),确实我们每一个实业界人士必须研究的课题。
七 “知胜有五”
《孙子·谋攻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确保必胜的法则必须做到五个方面:能清楚地认识能不能去打这一仗的能够胜利(认识到是不能打的仗也是一种胜利);明白自己的战斗力,能有效把握作战规模,善于有效运用手中的各种作战力量的能够胜利;上下齐心、团结一致的能够取得胜利;做好了充分准备去袭击毫无准备的敌手能够胜利;军事指挥员有充分的能力而不受主子制约的能够胜利。
作为现代商品竞争企业,“盲目”现象非常严重:在项目投资方面、在开拓市场方面、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可谓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就是对“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研究太少,所谓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以致于当前有人提出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还应当进行“不可行性研究”,可谓用心良苦,也可以说是对形式主义化的可行性研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把孙子
作为“知胜”的首要条件的内容当着儿戏,其结果必然招致灭顶之灾。
我们还需要明白,孙子提出的“知胜”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他割裂开来,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孙子对这段话的最后总结就是他的那句千古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不妨常常对照孙子提出的这些方面认真想想,我作到了吗?
八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孙子·地形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从,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导不明,士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
孙子将必败的情况归纳为“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本来是势均力敌的情况,由于指挥部署不当,被迫在遭遇战中以寡敌众,称为“走”形;兵强将弱,指挥不灵,称为“弛”形;将强兵弱,孤掌难鸣,称为“陷”形;有相当指挥权的将领心怀怨气不服从调遣,遭遇敌军时赌气自行出战,主将不知道他的种种行动,称为“崩”形;临敌主将懦弱无能,号令不严肃,指挥不明确,部队无所适从,行军布阵杂乱无章,称为“乱”形;主将不能准确判断敌情,盲目出击强大的敌人,又找不到有效的攻击点,称为“北”形。只要出现这六种情形,就走上了遭致失败的道路。而出现这六种情形, “非天之灾,将之过也。”是不能找借口推卸责任的。
对照我们现在的商品竞争企业,遭至失败的总是没有逃出孙子的这六种取败之形,尤其容易犯在“走”、“弛”、“乱”、“北”这四种形态上:盲目认为自己的产品可以在某市场一争高下,缺乏对竞争对手的充分了解,结果形成以卵击石的局面;项目指挥员没有具备必要的让下属拥戴的水平,不能贯彻有效的部署措施,结果各自为战,无法产生强大的攻击力,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负责人缺少主见,朝令夕改,枝节横生,令下属无所适从,最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空耗去许多人、财、物力,元气大
伤;主观上盲目乐观,企图打开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对目标市场不作具体深入的分析研究,盲目倾其资财杀入市场,结果处在竞争对手的重重围困之中,招来灭顶之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九 结语
《孙子》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被誉为“兵法的鼻祖”,其指导思想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孙子》认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用间篇》)我们千万不要误解了《孙子》“先知”二字的含义,书中解释道:“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上)首先否定了取于鬼神的做法,也否定了比照类似事物和主观上的机械类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无疑,这些理论是符合客观实在的,也是科学精练的。
海湾战争时期,有报道说美军排以上军官每人都持有一本《孙子兵法》;历届孙子兵法研讨会上,西方学者不时抛出令人刮目相看的研究成果。《孙子》已经成为人类古典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思想光芒不仅没有随历史的推移而减弱,反而在当今人类思想大解放、科技大进步的年代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我们没有理由辜负。《孙子》是华夏子孙永远的骄傲,同时,《孙子》也永远是一把开启我们智慧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