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

时间:2019-05-14 08: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

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

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

行测答题技巧:

一、“语句排序”题考察能力

此类题目的展示形式是给出6个句子,然后对这6个句子进行排序。这样的一种考察形式意在考察考生分析材料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需要考生对于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写作顺序进行把握。

二、“语句排序”题解题技巧

此类题目最忌讳的做题方式,是按部就班地对所给的句子进行次序排定,这样的方式在公务员考试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是非常不明智的,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因此解决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性词语来结合选项进行排除,以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快速做出题目。语段中的某些词语往往是理清句子含意和先后次序的重要标志词。这些标志词包括关联词语、指示性代词,也包括表时序、次序、总括和举例解释等过渡性词语。

1、关联词语

关联词常成对出现,有固定搭配习惯,据此可确定含有成对关联词的句子的顺序。

若单独使用关联词,也可通过句子的意思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句子。

2、指代词

指代词一般跟在其指代的对象之后,因此据指代词可以确定其前句的内容。当然这个地方需要考生注意的一点是:首句一般不含指代词,否则会造成指代不明。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结合选项进行排除,排除掉那些明显不符合的选项。

3、重复词

重复词即两句话中都出现的词语。如果两句话都含有某一个主题词,证明这两句话谈论的是同一个话题,说明两句话的联系非常紧密,应该排在一起。

4、顺序词

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进行,因此会包括很多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比如:时间顺序词、空间顺序词(常遵循由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由远及近等)、事物发展顺序词等。

三、“语句排序”题的做题顺序

对于排序题,我们除了掌握一些标志性的词语,还需要遵循特定的做题顺序以便于快速做题。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1、对一些特征明显的选项可据选项进行排除:如首尾句是否合适、选项中的已确定排序等,从而缩小正确选项的范围。

2、一般情况下需利用关键词合并同类项,并结合选项进行排除,最终确定一个答案。

3、顺序拍出来之后,进行语感顺读,最终确定答案。

例题:

①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②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油一片

③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④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⑤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

⑥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①②⑥③④ B.⑥③②④⑤①

C.②⑥③④⑤① D.⑥⑤①③②④

解析:做这个题目在没有特殊选项的情况之下,我们需要通过寻找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来确定两句话或三句话的排序,来排除选项。如:观察材料可以发现:②中有关联词“虽然”,④中有关联词“但是”,因此②④排在一起,可以排除选项AC。继续观察题干可以发现,②中说的是“绿油油”,④说的是“残荷”,①说的是残荷也消逝地无影无踪。因此这三个的顺序一定是②在前,④①在其后。所以可以确定答案为B。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寓言故事类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寓言故事类题如何作答呢?中公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寓言故事类题。

首先从这类题型的特点出发,寓言故事类需要各位考生得出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我们从文段给出的小故事里得到的启示,所以,寓言故事类正确答案往往是一个寓意深刻的道理。

【例题】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划,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以一贯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解析】在题干中,我们发现文段中有两种相同的行为,即“学生救了苏格拉底”,后面,“苏格拉底要求学生救坏人”为什么会产生两种相同的行为呢,在于这是应该始终坚持的“做人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如果考生带着目的去寻找其中蕴含的原因,那么正确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呼之欲出,非常容易操作。

第三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多次稀释溶液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多次稀释溶液题

行测答题技巧:

在国考行测科目的数量关系部分,浓度问题“出场率”较高,考生需引起高度重视,一般类型的题目采用方程法、十字交叉法能较快得出答案。然而,溶度问题中的溶液多次稀释问题难度较大,综合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采用传统方法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因此,为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快速解决这一类问题,专家为广大考生总结了两类溶液多次稀释问题的两个重要公式,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

溶液多次稀释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

(1)原有浓度为 溶液质量为M克,每次倒出N克的溶液,再添水加满,重复操作n次;

(2)原有浓度为 溶液质量为M克,每次倒入N克的清水,再倒出N克的溶液,重复操作n次。

例题1: 从装满1000克浓度为50%的酒精瓶中倒出200克酒精,再倒入蒸馏水将瓶加满。这样反复三次后,瓶中的酒精浓度是多少?

A.22.5% B.24.4% C.25.6% D.27.5% 解析:此题答案为C。依题意,每次操作后溶质变为原来的(1000-200)÷1000=0.8,由于溶液质量不变,则每次操作后浓度也变为原来的0.8,故反复三次后浓度变为50%×0.8×0.8×0.8=25.6%。

例题2: 杯中原有浓度为18%的盐水溶液100ml,重复以下操作2次:加入100ml水,充分配合后,倒出100ml溶液。问杯中盐水溶液的浓度变成了多少?(假设盐水溶液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A.9% B.7.5% C.4.5% D.3.6%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例题3: 杯里全是水,倒出 装入纯酒精,又倒出 装入纯酒精,再倒出 装入纯酒精,问现在酒精浓度是多少?

A.50% B.60% C.70% D.80%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先看“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答题技巧:先看“答案”

语句排序作为公考的必考题在每一次的公考里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选拔方式,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比较“犀利”。能够阅读完整一段话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一定的言语基础之上能够理解和掌握语段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解和掌握语段所要描述的对象是通过哪种叙述形式展现出来。它既考查语句间的连贯,又考查对多个语言单位的排列组合,做题时必须找到体现语句顺序的那根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排序。考生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出最准确的答案,从而为公考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呢?中公教育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从形式快速“锁定”目标

纵观历年真题可以看到,所给选项的首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句的比例通常为2:

2、2:1:1,而正确选项往往在占比较高的选项里面。如果考生能够在选项的首句进行排除,将为我们做题赢得大量的时间。因此,拿到语句排序的题目先观察选项,从首句进行排除。

例题(2010—国考)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农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更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⑥②④①⑤③ D.⑤③②④⑥①

中公解析:答案为D项。观察选项,选项的首句为⑥、⑤两句,通过这两句即可排除两个选项,从而确定出要选的两项。第⑤句“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更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为一个总说性的语句,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末。第⑥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

中公教育

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句子中出现了指示代词“这”即可确定这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不能作为首句,所要指代的内容在前文一定有所描述。因此排除A、C两项,把第⑤句作为首句既可以提高做题的效率也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文段所要描述的主题和内容,为后文的排序提供一定依据。

二、从内容确定战果

通过首句排除两个选项之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里面进行推敲。根据上一道题目,在B、D选项里面不同的是②③、①⑥之间的顺序。第①句“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证据所要证明的是第⑥句所提到的时间,所以⑥应该在①的前面。从而确定选项为D。

三、巧用修辞巧致胜

上题中第②句“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农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句末提到“动物”,而第④句句首也提到了“动物”,在修辞上叫做顶真结构,利用这个修辞手法也可以快速的确定正确选项为D。

总之,语句排序题在做题时先从总体把握,看选项,排除选项,对中间的语句进行排序需要从一些关键的信息点入手。运用以上技巧为做题赢得宝贵的时间。

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巧解“双程”问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巧解“双程”问题

在各类型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往往都被考生所放弃,普遍认为是最难的一种题型;但数学题目才是真正能够拉开考生之间分数差距的。大家之所以没有入门,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学会解题方法及思想,不能够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广大考生能够重视这部分题目,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有的放矢。

在这部分题型中,行程和工程问题最令人头疼,也是最麻烦的。要想巧解这两种题型,需要考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即:比例法。所谓的比例法,就是利用比例关系,以及份数的思想处理实际问题,通过求出每一份的量,进而确定答案的一种方法。其中,要想使用好这种方法,前提就是要确定比例关系,也就是通过正反比,把我们需要的比例先找到。

只要有三个量之间,存在乘积等式,即:两个量的乘积等于第三个量,那么一定能找出正反比关系。例如行程问题基本公式:S=V·t,这就属于三个量乘积等式关系,那么所谓的正反比关系就是:当某一个量固定的前提下,另外两个量之间是正比还是反比。此时,若路程固定,则速度与时间是反比关系,即:规定的距离内,若速度加快了,时间一定会提前;若速度一定,时间与路程是正比关系,即:匀速运动,要想走得更远,时间就会花得多一些;若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是正比关系,即:规定时间内,要想走得更远,一定得提高速度。同样,在工程问题中,根据基本公式:W=p·t,工程总量、效率和时间也存在正反比关系,其结论同行程问题相同。因此,在行程与工程问题中,考生们一定要善于应用正反比,通过比例法进行解题。

例1:某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如果车速为54 公里/小时,正好准点到达;如果将车速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20 分钟赶到;如果将车速提高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多少分钟赶到? A.30 B.40 C.50 D.60

中公教育

例2:王明抄写一份报告,如果每分钟抄写30 个字,则用若干小时可以抄完。当抄完2/5时,将工作效率提高40%,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完成。问这份报告共有多少字? A.6025 字 B.7200 字 C.7250 字 D.5250 字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下载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巧解语句表达排序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