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黔府发[2010]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对产业振兴、发展的推进作用,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我省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和规范市场的技术支撑,是增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运用标准化手段,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以形成竞争优势的意识亟待加强;标准化总体水平还不高,重点领域标准化优势地位尚未显现,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还不明显;地方标准缺失老化现象严重;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着力创新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全面加强一、二、三产业标准化工作,加快完善特色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且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大力推动标准的实施,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标准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化总体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到2015年,我省标准化工作主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1.初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2.地方标准总数达到800项,初步建立完善我省地方标准体系;
3.在白酒、烟草、特色食品、有色、化工和机械电子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争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达到100项,力争在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有所突破;
4.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推进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力争达到100个,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100家;
5.建立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建立和完善省级标准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建立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战略规划和计划,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全省标准化战略规划和计划。
(二)加强标准研制工作。开展我省重点优势产品执行标准水平研究,加快重点、优势产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初步建立体现我省特色、符合我省实际的标准体系,推动重点优势领域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我省产品标准水平和竞争力。
(三)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围绕我省优势蔬菜产业带和规模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烤烟和油菜生产,以及马铃薯、辣椒、茶叶、油茶、核桃、漆树、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标准的制定,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试点工作,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四)加强工业标准化工作。推进工业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贯彻实施,在做好对现有工业企业标准的摸底和梳理工作的基础上,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发展动态,加快修订和补充制定适合我省工业发展的工业产品标准。加强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化工、有色、电子信息、特色食品、制药等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标准化工作。
(五)加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综合我省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围绕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涵盖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各环节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机构、住房保障、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地方工程建设项目标准体系,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
(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旅游、商贸服务、餐饮和宾馆、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物业管理等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服务地方标准制定,开展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推进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提升服务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围绕煤炭、电力、磷化工、冶金有色、建筑、建材、废渣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加强节能减排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强化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减排标准的执行力度,有效推进标准的实施。积极探索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活动,推动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八)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化组织和活动。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动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企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
(九)推进标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标准数据库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我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及时收集有关国家白酒、磷化工等重点优势产品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探索加快培育发展标准化技术服务机构,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检测检验等机构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为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利用现有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组织。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扶持推进力度,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省人民政府建立由分管质量技术监督的副省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贵州省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各市(州、地)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组织和协调落实本地区的标准化工作。
(二)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质监部门要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部门要落实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项目的支持和奖励措施;农业、林业、经济和信息化、卫生、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旅游、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做好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三)保障标准化工作经费。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标准化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标准化建设所需经费给予必要补助。各有关部门要安排一定的标准化工作经费,支持开展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必要的标准化专项经费,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标准研制的补助经费。
(四)建立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推进机制。促进技术标准研制体系与科技研发体系形成有机整体,探索建立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良性循环、互动促进的模式,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通过标准实现资本化和产业化,突出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实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化推进、应用推广的统筹协调,保证标准的质量,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来提升产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标准化人才资源开发,完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省内高校开设标准化课程,开展标准化继续教育,提高标准化工作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培养一批掌握国际标准化规则、熟悉专业技术、能够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专业人才。
(六)强化标准的实施。加强对重要标准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充分利用市场准入、质量监管和认证认可等手段,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做到强制性标准必须实施,违反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通过标准信息收集、发布、标准宣贯培训、执行标准登记、标准化试点和示范区建设等,建立标准实施与反馈机制,探索和深化标准实施的新模式。
(七)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积极组织“世界标准日”、“科技周”、“质量月”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标准化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五月四日
第二篇:贵州省核准工作意见[推荐]
贵州省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工作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现就各类企业在我省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核准提出如下暂行工作意见:
一、按照国发[2004]20号文件要求,我省原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的有关规定停止执行,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实行报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
二、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机关为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向上级核准机关提出是否同意建设的意见或转报上级核准机关核准。
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为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经贸委;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为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和市(州、地)经贸委(局)。
企业投资项目中需核准的项目,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由省、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办理;属于技术改造项目的,由省、市(州、地)经贸委(局)办理。
三、对国家重大和限制发展产业项目中属核准的项目,应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核准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实行备案。
项目申请报告应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其中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应具备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
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规划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关项目申请报告时应送以下文件:
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属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应符合矿区总体规划(储量1亿吨以上),提交矿井开采方案批文、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矿井安全预评价报告、矿区范围划定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文、招标投标方案、矿井供水供电手续、银行贷款承诺函。
——属火电项目的,应提交电厂技术方案审查意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工程流域规划的审批意见、取水许可预审申请批文及从公共安全角度对水源工程的技术审查意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的意见、招投标方案、银行贷款承诺函。
——属水电项目的,应提交取得水能资源开发权的有关材料、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流域开发规划的审批意见、取水许可预申请批文及从公共安全角度对工程的技术审查意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移民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淹没及工程永久占地移民安置规划审查意见及地方人民政府承诺函、招标投标方案、银行贷款承诺函。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提交卫生行政许可部门审核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介报告;在自然疫源地兴建大型项目的,应提交卫生部门的相关评价报告。
项目申报单位应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四、对属于国家淘汰类产业项目,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得进行核准,不向上级核准机关提出同意建设的意见,不转报项目申请报告和备案。
五、企业投资建设属于核准的项目,应向相应的项目核准机关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隶属单位投资建设的项目,应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可直接向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报告,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需附上省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属技术改造性质的,需附上省经贸委意见。应由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于技术改造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经贸委(局)提交申请报告。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应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可直接向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需附上省发展改革委的意见;属技术改造性质的。需附上省经贸委意见。应由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改造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经贸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省属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由省发展改革委初审并提出意见后,向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报关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改造性质的,由省经贸委初审并提出意见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联合向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报关项目申请报告,应由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改造性质的,直接向省、市(州、地)经贸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重大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或省经贸委报省政府同意或备案后核准。其他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由省发展改革委初审并提出意见后,各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报关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改造性质的,由省经贸委初审并提出意见后,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联合向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报关项目申请报告。应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由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初审并提出意见后,向省发展改革委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改造性质的,由市(州、地)经贸委(局)初审并提出意见后,向省经贸委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属基本建设性质的,直接向市(州、地)发展改革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属技术发行性质的,直接向市(州、地)经贸委(局)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国务院核准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向国务院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六、项目核准机关在受理核准申请后,如有必要,应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接受委托的咨询机构应在项目核准机构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咨询机构在进行评估时,可要求项目申报单位就关问题进行说明。
七、项目核准机关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如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应在收到项目核准机关征求意见函后7个工作日内,向项目核准机关提出书面审核意见,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
八、对项目申报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报告,属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后,同意建设的,应尽快转报项目申请报告或提出同意建设的意见;不同意建设的,不予转报项目申请报告或提出不同意建设意见,并应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说明不予转报申请报告或不同意建设的理由。属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对同意核准或转报项目核准文件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核准文件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同时抄送相关部门和下级项目核准机关;对不同意核准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的项目,应及时通知项目申报单位并说明不予核准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的理由。
九、项目核准机关应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对属于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作出是否转报项目申请报告的决定;对属于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作出是否同意建设的意见;对属于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作出是否核准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的决定。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是否同意建设或转报项目申请报告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十、省、市(州、地)项目核准机关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合理;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用地的公众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十一、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级项目核准机关的项目核准文件,为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城市规划、安全生产、设备进口和减免税确认等相关手续。各有关部门在受理项目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申请后,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应在20个工作日内输完毕,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十二、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2年,自发布之日起计算。项目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单位应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原项目核准机关应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项目在核准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向原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十三、已经核准的项目,如需要对项目核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项目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项目核准机关报告。属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原项目核准机关应根据项目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输核准手续。
十四、对应报项目核准机关核准而未申报的项目,或者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的项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质量监督、证券监管、外汇管理、安全生产监管、水资源管理、海关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十五、项目核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得变相增减核准事项,不得拖延核准时间。项目核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未达到犯罪条件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项目核准机关要会同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银行监管、安全生产等部门,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管。对于应报政府核准而未申报的项目、虽然申报但未经核准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未按项目核准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相应的项目核准机关应立即责令其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十七、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企业单位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贵州省2004年本)》内的项目,按照以上意见进行核准。
十八、省、市(州、地)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尽快对企业已收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进行清理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紧办理。属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范围内的,凡已批准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再批复开工报告;已批复项目建议书或上报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按照项目核准的有关要求办理;已上报项目建议书并达到有关要求的,按照项目核准的有关要求办理;已上报项目建议书,但还完善有关手续的,由项目单位补充完善有关手续后,按照项目核准的有关要求办理。
十九、属省级权限范围内核准的项目,批准规划视同立项,可据此直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二十、本《暂行工作意见》所指企业投资项目不包括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办法另行制定。
二十一、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继续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具体审批办法由省另行制定。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制省也将另行制定实施意见。
第三篇:质量标准化工作意见
河南神火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文件
豫神兴字[2012]14号
泉店煤矿2012年安全质量标准化
工作意见
公司各单位:
为夯实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根据煤业公司质量标准化规划目标,以创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大质量标准化方面的投入,完善安全工程与安全装备,提高矿井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我矿2012年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现对我矿2012年质量标准化工作特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为稳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实现动态达标,建设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争创“五优”矿井,根据煤业公司《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及创建五优矿井的通知》及《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和地面厂(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理念,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以开掘巷道质量标准化为重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以点带面,全面实现动态达标,严格标准,精细管理,突出重点,量化考核,重奖重罚,从而实现矿井全方位达标。
二、工作理念
2012年我矿质量标准化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两个原则,做到三个并重,落实四个到位,实现五个转变,即:
“一个重点”: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重点; “两个原则”:即坚持“安全、整洁、实用、效益”原则,坚持“全面部署、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
“三个并重”:即做到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工作质量标准化并重,资金投入与规范行为并重,井下安全质量标准化与井上安全质量标准化并重;
“四个到位”:即制度落实到位、细化管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考核到位。
“五个转变”: 即实现点线面达标向全方位达标转变、阶段性达标向持久性达标转变、结果达标向全过程达标转变、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工程装备型向管理措施型的转变。
三、工作目标
1、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争创“五优矿井”。
2、综采工作面至少要有1个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开掘工作面至少要有3个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皮带、硐室要全部达到并保持公司精品工程标准,其它各头、面、线要全面达标,其他专业达标标准不能低于公司标准化要求。主要硐室达标升级,地面所有生产设施标准化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3、实现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4、进一步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筑牢安全防线。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矿成立2012年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
组 长:杨 锤 赵复申
副组长:刘清华 郭国化 冯英博 段现军 王 凯 成 员:王建合 崔 忠 程 磊 刘 超 胡红雨
丁世忠 刘文胜 鹿志梁 夏向阳 蒋笃亮 赵文官 尹站稳
各专业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
1、采掘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郭国化 副组长:尹站稳 成 员:张 辉 王二飞
2、机电、运输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冯英博 副组长:崔 忠 成 员:窦红魁 张松波 曹品伟
3、通风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段现军 副组长:程 磊 成 员:杨亚杰 孙德才
4、调度和井下文明生产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郭国化 副组长:刘 超
成 员:韩良杰 王 飞 曹超伟
5、地测防治水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段现军 副组长:王建合
成 员:陈彦召 丁建军 郏慧慧
6、爆破专业质量标准化小组: 组 长:冯英博 副组长:蒋笃亮 成 员:魏绍庆
安检科达标办全体人员负责矿井达标日常管理、监督、落实、考核工作。
五、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目标责任制
基层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全质量标准化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爆破、安全管理各专业成立以本专业副矿长为组长的安全质量达标领导小组,各专业科室科长主管本专业安全质量达标工作。各基层单位也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本单位具体的质量达标规划、目标及实施措施,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质量达标和文明生产具体负责人。
业务职能科室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进行考评,做到“谁检查、谁考评、谁负责”,现场评分,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层层落实,认真抓好分管业务范围内的质量达标和文明生产工作,加快我矿创建“五优”矿井的步伐。
(二)广泛宣传、更新观念,大力推进“五优”矿井创建
大力宣传“五优”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把“五优”标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高产高效、科技贡献、文明建设)的实质贯彻到每个干部职工中去,落实到行动上。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橱窗、条幅等媒体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效益工程、形象工程”的新思想。宣传报导矿质量达标方面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典型。采取开展质量标准化知识竞赛、安全质量演讲比赛、质量达标争先创优现场表彰会等多种活动,有效地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
(三)加强学习,规范开展“两述一检”活动 各基层单位要参照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操作要领手册》有关内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掌握精髓,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把手指口述岗位描述转变为职工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使职工懂标准、用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做到工作质量标准化。
(四)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动态达标机制
加大日常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检查力度。坚持安全检查与质量达标检查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监督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安全质量检查网络化,覆盖率达到100%。对工程质量低劣或严重滑坡,文明生产差的单位要立即进行停产整顿,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给予处罚,实现矿井动态达标。
(五)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职工是主体,关键在现场,重点在生产环节。各单位要把安全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现场、区队和班组,建立安全质量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全面规范班组安全质量作业行为,做到“具体操作程序化、现场管理规范化、班组考核精细化”,使每道工序都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全面提高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六)加大投入,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矿达标将按照吨煤5元提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费用。对达标费用的使用,要遵循“轻重缓急”和“规范审批程序、专款专用”的原则,优先用于制约安全生产的系统达标和改善职工作业条件,着力为职工创造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达标办公室每月初下达达标计划。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目标计划落实,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七)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系列活动 达标办公室将根据达标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系列内的“达标对抗赛”、达标观摩活动。“对抗赛”以月度为单位,月度达标成绩作为 “对抗赛”考核的依据。达标办公室将对获胜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安检科达标办公室适时组织已挂牌的精品工程头、面、线的质量达标现场会。组织开展科队联创精品工程活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各专业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挂钩,全矿质量标准化与达标办公室挂钩。
实行达标精品工程挂牌命名表彰制度。精品工程的基本条件如下:
1、全面完成当月矿下达的生产任务和达标任务(机运系列影响时间不超标);
2、当月无轻伤或三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3、当月“三违”数不超矿考核指标;
4、按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评办法》(试行)评价得分在96分以上(含96分)。
凡经公司验收认定的达标精品工程(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等,对区队奖励10000元,对区队负责人及达标负责人各奖励1000元;对在公司检查中表现较差的单位及负责人给予罚款、降职、撤职处分。
六、各专业达标目标
1、采煤专业:综采工作面必须保持省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做到:“一完善”、“两达到”、“两实现”、“两建成”、“三加强”。
“一完善”:完善采面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两达到”:采面上、下隅角瓦斯治理达到规范化;“两述一检”工作达到规范化。
“两实现”:新采面投产一个月内实现质量达标规划;采煤工作面实现动态质量达标。
“两建成”:创建:二1—14050工作面和二3—11070工作面精品工程示范面。
“三加强”:加强采面上下出口及两巷动压区支护;加强油脂管理及液压系统管理;加强综采设备管理,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标准。
2、开掘专业:把开掘巷道的达标作为达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隐蔽工程质量。做到:“一达到”、“两改善”、“两杜绝”、“三消灭、四校准”。“一达到”:全年质量达标验收达到一级定量标准化要求。
“两改善”:改善文明生产、巷道外观,改善机电设备、皮带管理。
“两杜绝”:杜绝尾巴工程,杜绝未经验收的工程投入使用。
“三消灭、四校准”:消灭不合格工程,消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消灭失效锚杆、锚索;“四校准”:施工期间校准巷道中腰线准,校准皮带与巷道中腰线关系,校准水沟与巷道中腰线关系,校准轨道与巷道中腰线关系。
3、机电运输专业:以安全生产为目的,加强日常检查杜绝失爆现象,从完善电器保护、电缆防护、设备维护等薄弱环节入手,矿井机电运输保持省一级标准,做到“一杜绝”、“一保持”、“三提高”、“三消灭”、“五完善”。
“一杜绝”:杜绝电器失爆现象发生;
“一保持”:中央变电所、东翼强力皮带、西翼强力皮带、地面35KW变电站、主、副井车房、压风机房、通风机房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或创新,达到并保持精品工程;
“三提高”:提高机电运输系统装备水平、提高机电精细管理水平、提高机电队伍业务素质;
“三消灭”:消灭“五漏”现象、消灭机电设备带病运转、消灭各类保护不起作用; “五完善”:完善大型设备保护装置、完善皮带保护装置、完善斜巷跑车防护装置、完善井下大巷照明及风水管吊挂、完善井上下供电系统保护装置。
4、通风专业: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防治瓦斯为中心,以监测监控为保障,狠抓瓦斯治理和综合防尘,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做到:
(1)通风系统实现:优化通风系统;提高通风设施质量。
(2)瓦斯管理实现杜绝瓦斯超限事故发生。(3)综合防尘实现提高全矿职工综合防尘意识,提高捕尘、降尘效果;优化矿井供水防尘管路系统。
(4)巷修工作实现降低巷道失修率,一般巷道失修率降低到7%以下,严重巷道失修率降低到2.5%以下,提高巷修质量,提高巷修机械化水平。
5、地测防治水专业:要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及时准确地搞好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做到杜绝地质事故,杜绝误贯通事故,杜绝突水事故。
6、调度专业:要严格按程序化调度指挥,确保信息畅通,杜绝调度失误,改善调度环境;完善调度装备。
7、爆破专业:完善2012爆破材料管理规定,并行文下发;细化爆破材料的领取、发放、退库等手续,做到手续齐全,有据可查,严格规范作业程序。
8、安全管理:实现无工亡;无重伤;轻伤率不超标;无二级及以上非人身伤亡事故;无损失5000元以上交通、火灾事故;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七、奖罚考核
1、每月9、19、29日上午组织由各科室及区队达标人员参加的月度达标检查,检查后对检查情况及时上网公布。无故不参加会议者及验收过程中不认真、走过场或降低标准的,一经发现,通报批评,取消月度达标兑现,罚款100元。
2、继续执行采掘区队达标结构工资制度(以达标办公室月底考核结果为依据)。坚持工程质量评定现场确认制度,每次达标检查结果要现场告知区队负责人,并由区队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针对采掘头面现场地质条件较好,无特殊地段的头(面)达标,当班达标分数低于80分时,视为现场不达标单位,采掘头面地质条件复杂或遇上特殊条件的头(面)达标,当班达标分数低于70分时,视为现场不达标单位,对于现场不达标单位安检员要立即进行停头(面)处理。并对区队队长、书记每人罚款300元,出现停头(面)后,立即停产整顿,区队提出验收申请后,由安检科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复验,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月度达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达标计划的,区队结构工资下浮20%,对达标计划完成较好的单位结构工资上浮20%(采掘系列结构工资由生产科负责考核,机电系列结构工资由机电科考核)。
3、掘队达标单项工程、机运通达标按工作量经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于次月初3号之前上交达标办,由达标办统一核算。
4、达标材料由相关业务科室把关,达标办审核,企管科核实发放。区队首先根据月度达标计划申报审批所需的达标材料,相关科室要安排专人负责达标材料审批,然后由达标办进行审核,最后由企管科负责审批购置。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材料浪费的,对责任单位同比扣减工资,并对队长、书记及主要责任人各罚款500元。经审批后的达标材料费用由月度达标费用支付,单独考核,若有挪用、浪费现象的,按材料原价10倍罚款。
5、每月标准化考核评为系列第一名的采、掘、机运系列奖单位5000元、4000元、3000元,评为系列最后一名的同等处罚;若第一名的区队达标成绩低于标准分,则不予奖励。凡是出现安全事故、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单位不能参与月度评先。各单位可以自行申请创建亮点工程,通过验收后给予单位3000-5000元的奖励;以上奖罚主职、技术主管各占10%,亮点工程要做到验收一个,巩固一个,凡出现下滑的按奖励标准给予对等处罚。科室包队人员对所承包的专业不负责任,在达标工作中出现问题多不反映,对施工单位不督促整改,达标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科室进行通报,并按情况给予单位领导300-500元的罚款;如果季度达标工作优异,效果显著,根据业绩给予领导组成员及包队人员一定的奖励,不达标单位对科室包队人员进行处罚。
6、达标办公室将根据达标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系列内的“达标对抗赛”、达标观摩活动。“对抗赛”以月度为单位,月度达标成绩作为 “对抗赛”考核的依据。达标办公室将对获胜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安检科达标办公室适时组织已挂牌的精品工程头、面、线的质量达标现场会。组织开展科队联创精品工程活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各专业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挂钩,全矿质量标准化与达标办公室挂钩。
7、对于月度达到矿“精品工程”的综采和掘进工作面另给予6000元奖励,轨道运输线:500米以下的另给予500元奖励、500米~1000米的另给予1000元奖励、1000米以上的另给予2000元奖励,皮带线:采掘工作面的另给予500元~1000元奖励、服务于采区或矿井的另给予1000元~2000元奖励,机电峒室另给予300~500元奖励;通风、地测防治水和生产调度在公司季度检查达到95分以上时另给予1000元奖励;低于90分(不含90分)的给予对等罚款。
8、对达到“精品工程”条件的,达到一个奖励一个,区队要巩固和保持建设成果。矿达标办公室不定期组织抽查,对做到动态保持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区队给予区队正职及技术员、包队人员每人每月100元~500元奖励。对“精品工程”创建成绩显著的业务科室、区队,给于另行嘉奖。
9、对不合格工程不予结算,下月整改合格后,仅结算工程工资的80%,队长、书记只发生活费,副队长、班长工资扣减20%,下月该工程仍不合格者,该工程不再结算,队长、书记降职处理。
10、若省局和公司季度达标验收时,“精品工程”创建成绩显著,对达标领导组及办公室成员进行特别嘉奖。
11、月度达标任务完成后各单位要进行保持,对不能动态保持的单位(特殊情况因外力作用如矿压等造成的除外),每发现一次对区队负责人通报批评并罚款500元,情节严重的从严、从重处理。
12、达标检查人员要对照《河南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表格进行检查,现场计算出得分。检查表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字后送达标办公室,达标办公室根据各专业考核结果按专业得分比值计算出达标综合得分。达标办公室同时把区队存在的问题公布上网,并限期整改。在达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否则罚款1000元/条,罚单位正职100元/条,罚承包人100元,情节严重者重罚(由区域责任人监督验收,并将结果在规定整改期限完成前反馈到达标办公室)。达标检查人员要做好对各科室达标资料的检查,达标检查时下午对资料进行检查。各检查组除评出达标成绩外,对所检查区域存在的问题要附在检查表后。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对达标检查不负责任,徇私舞弊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13、加大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监督考核力度。一个月内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含三次)文明生产的同类问题,对责任单位罚款3000元,队长、书记分别罚款300元。对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质量检查中,因文明生产问题被停产一次,对当班副队长、班长、安检员各罚款500元,对队长、书记及主要责任人分别罚款1000元。
14、达标计划每月30日前下发,次月3日前达标办公室下发上月度考核结果,月度达标工程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对因人为因素造成没有完成当月计划或工程质量低劣的,对主要责任人罚款500元,连续两个月未完成计划或质量低劣的给予负责人降职、撤职处分。
15、半年和年底,评选达标功臣若干名。
16、实现工作目标,给予达标组成员适当奖励。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1988]67号 【发布日期】1988-10-29 【生效日期】1988-10-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
(黔府(1988)67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贵州省推进科研
设计单位与生产企业联合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
现将《贵州省推进科研设计单位与生产企业联合的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一九八八年??月二十九日
(此件发至县级单位)
贵州省推进科研设计单位与生产
企业联合的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推动科研、设计单位与生产企业联合,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应把提高自身的技术开发和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立足点,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企业已有的技术开发机构,应从科技力量、资金、物资等方面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切实发挥作用。
企业办科研机构实行厂长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可以承包经营、独立核算。
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和稳定科技队伍,进一步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搞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企业的科研机构和物价,应以本企业的技术进步为中心任务,在完成本企业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面向社会承接各种有偿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收取合理报酬。
二、生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应加强中间试验基地,中间试验所得收入,暂免征所得税;生产的中试产品,符合新产品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减免税;其它中试产品纳税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减免产品税、增值税和所得税。
三、鼓励和支持生产企业、企业集团、独立科研和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推行经济技术承包责任制。
(一)(一)联合形式有下列几种:
1.科研、设计单位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
2.科研、设计单位承包、租赁、领办或兼并企业。
3.企业承包、租赁、领办或兼并科研单位。
4.科研、设计单位与企业联合办厂、办所。
5.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研究所为基础,带动一些小型企业组成企业集团。
6.科研机构或科技人员联合组建面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群体的技术开发部或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7.联合组建开发研究、设计、施工、生产“一条龙”服务的技术承包公司。
8.以产品或项目为纽带,进行专项科研生产联合。
9.其它形式的联合。
(二)(二)科研、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之间的联合,必须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协商,自主决定联合的方式和内容,有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三)科研生产联合组织的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由联合各方以投入的智力、财力、人力情况商定,并订立合同共同遵守。
四、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可以申请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星火计划、中试推广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各级科技、经济管理部门在安排上述计划项目时,对科研生产联合组织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安排。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共同开发的项目完成后,经下达项目的部门审核同意,允许从节余经费中(扣除应买而未买的设备款)提取55%作为对直接参加项目人员的奖励,其奖励不计入单位奖金总额。
各级经委、科委面向社会招标的科研项目和新产品试制任务,对科研生产联合组织投标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
五、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可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经银行审批后,优先发放贷款。
科研生产联合组织承担上质量、上品种的项目,所用贷款,在规定时间内用折旧费和新增生产能力的利润偿还贷款有困难的,可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经银行、信贷部门批准,可延期偿还。
六、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开发新产品,凡列入地、州(市)以上科委、经委试制计划或鉴定认可的,按照有关规定,经省税务部门批准,从试制品销售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减免产品税、增值税。
科研生产联合组织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出口等所得收入,按税收管理权限经税务部门批准,暂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实现的利润,实行先分后税的办法,在能源、交通设施以及“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分得的利润,在五年内减半征收所得税;以分得的利润再投入上述行业和地区的,暂免征所得税。
七、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开发、生产出口产品,符合条件的,经外贸部门批准,可优先给予外贸经营权。
八、独立科研和设计单位进入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经省经委、省外协办和省科委审核后,可享受以下的待遇:
(一)(一)在企业或企业集团内保持相对独立性,实行独立核算,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其原有名称、地位、待遇不变。
(二)(二)继续承担国家或部门委托的科研设计任务和行业技术管理任务,在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和企业技术开发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面向社会承担科研设计和各种技术服务。
(三)(三)继续享受原税收待遇。
(四)(四)为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行研究开发,所需经费应逐步依靠企业或企业集团,从销售额中提取。原有科研事业费的独立科研单位,进入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后,其科研事业费按照国发〔1987〕8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五)(五)进入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的独立科研、设计单位和原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其工资、奖金标准、福利待遇,可按企业标准执行,也可按事业单位标准执行,原则上就高不就低,但只能执行一种标准。
经同级科委、经委、外协、财政审核认定的、以科研生产联合为基础的科研先导型企业或联合若干小型企业成为科研生产型企业集团的科研单位,其优惠待遇,可参照本条规定办理。
九、新组建企业集团,如不吸收独立科研单位参加或没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不予批准。
十、科研、设计单位以及科研生产联合组织,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工商、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
十一、在省内大专院校及省外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与我省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各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按本规定执行。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所属科研机构与地方企业联合,经省外协办、省经委、省科委、省国防科工办和省财政厅批准,享受本规定有关优惠待遇。
十二、本规定由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2005年工作意见(镇人民政府)
2005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省、市丘区经济工作会精神,克服困难,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示范,强力推进全镇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05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全市丘区经济工作发展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三个转变”为抓手,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思路 强力实施“调优结构、创新机制、开放带动、城镇拉动”战略,在产业结构上,做到“调优种植业,做大畜牧业,做强工商业,扩大劳务业,提升服务业”。突出“工业立镇、科技强镇、增收富民、确保稳定”四项重点。继续坚持“农业抓调整,农村抓新村,城市抓扩张,产业抓融入,发展抓民营,财税抓增收,管理抓联动,文化抓品味,教育抓素质,党建抓班子”。把体制、观念、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把加强“六通三化”作为战略重点,用与时俱进的要求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强力推进太和的新跨越。
三、奋斗目标(含10件实事)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2.03亿元,年均增长12%,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4.31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5674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50元。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2005年,我们将首力实施好十大工程
1、切实抓好农民、居民素质教育工程;
2、切实抓好4个村小康示范建设和启动2个扶贫村工程;
3、切实抓好800口“红层找水”和1000口沼气池建设工程;
4、切实抓好20公里通村道社水泥路建设工程;
5、切实抓好1000户小区安置建设工程;
6、切实抓好4万头优质肉猪和百万只小家禽饲养工程;
7、切实抓好新建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工程;
8、切实抓好城管创卫、创建文明社区工程;
9、切实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程;
10、切实抓好低保、农保、社保、农民工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等社会保障工程。
四、主要任务及措施(一)以“六通三化”为手段,精心打造绵渝路现代农业示范带,促进全面小康建设大力实施“六通战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路通,在王爷庙、佛南村、磨咀、大堰等村实施水泥路硬化20公里。二是水通,努力争取省上立项,实施武安水库及自流渠整治;实施红层找水工程,打人畜饮用水井800口。三是电通,巩固农网改造成果,农户以电代柴达20%以上,继续实施城网改造,确保电力畅通。四气通,新建沼气池1000口,开通武安集镇天然气。五光纤电视通,狠抓光纤电视安装入户,力争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等。六电话通,新增加电话(含座机、小灵通、手机)1000部,确保信息畅通。同时,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紫云办事处建立速生杨基地,加强涪江沿岸森林资源保护,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狠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立足镇情,遵循传统和习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气优势,坚持高起点谋划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规模专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优势,继续实施6000亩无公害蔬菜;改造原有3500亩果园,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管护,提升果农的效益;同时,通过引进名优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实施2000亩观光农业、1000亩花卉、4万头优质生猪以及定单优质粮油六大基地,逐步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档次和效益。积极发展农业大户,实现生产规模化。坚持镇、处、委党委成员联系大户制度,帮助解决1~2件具体问题,并建立健全对大户的考核体系。在巩固原有大户的基础上,今年力争新发展各类大户1110户,其中县级大户10户,镇处(委)级大户10户,村级大户1000户。要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到具有经营能力的大户手中,通过大户的能人带动,推动我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使农民在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本过程中实现增值和增收。同时,要大力发展一批 狠抓支部带协会,实现生产组织化。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我镇现有的蔬菜、水果、生猪、花卉、肉牛、水产、蚕桑以及“农家乐”和小家禽孵抱等优势产业和专业村社,在巩固好现有的专业协会的同时,努力发展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村应通过观念、体制和环境的创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镇、村区域,突破城乡分割,促进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现有优势,哪里有协会,就依托那里的协会,就支持那里的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广新村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全面推进以“五改两建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新村建设。在凉帽山、佛南、黄磉浩等城区或者城郊村,依托城市扩张和拆迁,实施“城区型”新村建设,在王爷庙、太空等坝地村和武安香樟村,实施“街村型”新村建设,在磨嘴等山地村,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全镇新建农房均由政府负责提供设计图纸,严格按新村建设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继续实施风貌工程,加大农房改造包装力度,逐步把农业行政村建设成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加快推进武安集镇建设,建成县级卫星小集镇,实现农村城镇化。培育壮大劳务产业,促进农民生活小康化。要树立劳务开发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快、最便捷的第一大来源的思想,树立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观念,要把劳务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务来抓。通过抓引导,旗帜宣明地宣传“外出务工不仅能挣钱,而且能带回新观念、新技术和现代文明”,营造劳务开发氛围;加强镇、处、委、村、社区劳务开发组织机构建设,开展劳动力普查,随时跟踪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年龄、学历、技术等情况,建立劳务开发信息网络;开展外出人员调查摸底,同劳务输出中界机构和用工企业加强联系,积极开拓劳务市场;扎实开展劳务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外出劳务工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输出者的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渠道和劳务收入,树立优良的劳务形象,打造劳务品牌;创新思路抓服务,继续开展好帮户助耕、法律援助,解决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继续提升和扩大全面小康示范点建设,推动全镇奔小康在绵渝路和县道公路沿线集中打造全面小康示范带,坚持分类指导,抓点连线,以线促面的原则。通过抓先进村、示范村,带动全镇工作,抓贫困村、落后村,促进平衡发展。按照以特色农业为支撑,以“六通工程”为基础,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进行总体规划、重点突破、上下联动、梯次推进,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集中领导、财力、物力,重点培植特色产业带动型、基础建设带动型、新村建设带动型、人力开发带动型、农业大户带动型、科技致富带动型等全面小康示范点,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在继续抓好磨嘴村11社、王爷庙1社两个示范点的提升基础上,抓好两个村示范的扩面,启动佛南村的全面小康示范建设。各处、委应该重点抓好一个小康示范社,各村重点抓好10—15户示范户,推动全镇全面小康建设。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镇域经济民营化 充分肯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富民强镇、推进太和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努力营造适应民营经济投资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尽可能为其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努力推出和打造太和镇“旅游休闲的胜地、投资兴业的宝地、商贾云集的福地”的招商引资、开放和开发牌。继续实行镇党委成员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国民待遇和有关的发展政策。通过抓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自然人投资,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等措施,扩张民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四)高举社区建设大旗,全面启动文明社区建设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要高举社区建设这面大旗,紧紧抓住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这两个重点,努力开启政府自上而下和社区自下而上两个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四个结合,全方位抓好以“我为社区办实事”为主的为民工程、以壮大和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主的富民工程、以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为主的爱民工程、以促进再就业为主的安民工程、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主的乐民工程等五个工程。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把我县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要把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社区两大目标合二为一,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通过教育引导社区居民,争当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等不同层面的创建活动,由点到面,连成一片,滚动发展,加快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促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推动文明社区同创共建,真正实现“使身心更健康,让生活更快乐”的“康乐社区”的内涵。不断研究社区工作的新方法,千方百计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让社区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温暖的家。
(五)加强城市管理,积极开展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 要积极开展文明卫生县城的创建活动,以街道、社区为阵地建立起城市管理良性机制,继续加强市民的文明教育、健康教育,增强文明、卫生意识,提高市民维护城镇卫生、秩序的自觉性。要继续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和“共驻共建”责任制,要充分调动机关单位和居民参与意识,拓展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巩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成果,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活动。通过创建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基层。认真抓好镇市容监督大队的管理,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严格工作业绩的考核。(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加强教育事业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中小学布局的结构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学硬件装备水平,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打造川中教育名镇。健全卫生保障 加快与全面小康相适应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年内启动新型农村合作保健医疗制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预防保健。继续实施“卫生扶贫”项目,逐步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城乡居民自我保健意识、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繁荣先进文化 优先发展群众体育,深入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场镇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保障 继续做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低保管理体系,建立退管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加快建立农村大病统筹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因病返贫问题。抓好五保供养,确保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确保广大人民不因灾返贫。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继续推行政务、财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坚持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切实做好“双拥”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争创“三个一流”,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学习内容,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理论学习方法,努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活动,深入开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思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三村建设”活动载体,深化“三级联创”、“先锋工程”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展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希望全镇各办事处、工委、各部门、村、社区要以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进一步更新思想,创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进,真抓实干搞落实,为太和镇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