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子兵法对战争与政治思想的探究
孙子兵法对战争与政治思想的探究
班级:软件1213 学号:201221122029 姓名:宋林晨
论文摘要: 《孙子兵法》有云:“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上述之说即以遇敌为依据,因敌而制策,即以敌人为依据而制定战胜对手的战略战术。在遇敌之前不使用传统的战术,其实是从经验与观察的方面,推断出敌人可能制定的战略战术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而制胜”,是《孙子兵法》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因敌;制胜;策略;兵家;政治家;
“因敌而制胜”,不管是对于军事战争与还是生产生活来说,都是一种可以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打击对手的重要的问题。所以在古代军事战争或官场暗斗之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到这点,放至今日“因敌而制胜”这个问题也是现代军事家与政治家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战争层面来考虑一场作战便是一场博弈,短兵相接之时局势便早已进入中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战斗之前的准备可以直接影响着对抗斗争的最终效果。那么,对于“因敌而制胜”这一战术方法的运用来说,“因敌”这个要素便显得更加中要。因为,就战术方法来说,两个军队之间的对抗如果不进行布置的对碰,是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看点的。
正文:一.因敌而制胜
以“因敌”为原则,因敌而制胜,是战争作战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为谋者战争作战的高层境界。
因敌,即是以敌人为依据;因敌而制胜,即以敌人为依据而制定战胜对手的战略战术。其中所谓的“因敌”,其实即是已经将敌人的层面提升到了比我方更加重要的层次之上;“因敌”即是思考的结果,其实已经渐渐地从经验的层面,日趋向彰显治策的方向发展。必须承认,由于用兵作战的经验性质,单就此两者相联系的现实思路而言,这个所谓的“因敌”,可能离真正的制胜方面,似乎还有不小的距离。但是,我们毕竟无法否认,这个逐渐彰显的“因敌”,确实已经引领着古代军事家们与政治家们走在了一条制胜的道路上。
避实而击虚、示形而误敌、正合而奇胜等,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如何使这些战术思想得到完美的落实呢?这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教条化的预先设定。有预设、有条件,无论是避实而击虚、示形而误敌,还是正合而奇胜等,充其量只能是初学者的思想方式,而真正伟大的军事家,必然是一种完全无我的随机应变。因敌而制胜的思想原则,“因敌”的真正落实,是可用而不可言的。
古代兵家对“因”都有自己的说法。孙子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者,谓之神。”而《吴子》则说,“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其权,则不劳而功举。”另外《三略》说,“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太白阴经》语,“故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间谍不能窥,智略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形不因神,不能为变化;神不因敌,不能为智谋。故水因地而制形,兵因敌而制胜也。”
因敌即是无我,用“无我”来阐释“因敌”,是就主体方面而言的。客观地讲,《孙子兵法》并未解释“因敌”的深层原因,但是,其对“因敌”的重视,已明示了对人的潜能的自信,也暗含了对人之超验心的较为模糊的向往。这就为兵与政等文化形态的高层次会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此正是中国传统哲学各个流派都很重视的。
相对来说,政治家对“因敌”的重视丝毫不弱于古代兵法家。虽然他们与兵法家所处的情况大相径庭,甚至与兵法家说法截然相反,但是,他们在实际的斗争之中,对“因敌”的思想原则的贯彻执行,则往往是领先于理论的。政治家们非常清楚,绝不能凭主观想象而预设一个固定的想法,相比于兵法家,政治家们的环境其实更加艰难他们之间的谋斗的数量比于兵法家显得更加多,必须“因情而施技,因敌而制胜。”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很容易领略到他们对保护自己打击他人的深思熟虑。
因敌而制胜,必然是所有对抗斗争的最高境界。古代兵法家所言“因敌”之能力,基本上是在反复的军事斗争中磨练出来的。这样一种依赖于实践的思维模式,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但是与兵法家不同,政治家们的环境本便是思想上的斗争,兵法家除一人之外还有手下之兵众。正是因此,古代兵家之关于“因敌”的论述,常常被一些政治家们学习,但是确实更为谨慎小心的使用。这是一种典型的经验思维。
兵家作战与政治博弈中所特别重视的“因敌”,决不是一个单凭知识性的知道或者单凭对其重要性的了解就能够掌握的。客观地讲,“因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所谓的“因敌”,乃是“人形而我无形”,乃是“使敌备己而我无备”。虽然,由于“因敌”仍然是一种主客之分模式下的思维模式,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因敌”的智慧直接等同于“智的直觉”,但是,这种“因敌”的智慧,毕竟已是抛弃了诸多畏惧、成见、算计、执著等人为设计之后的人的潜能的爆发。在智慧的层面上,这种“因敌”的智慧,乃是中国古人所特别看重的大智大勇。
从实践的角度看,是中国哲学对心的认识,为兵家与政治家之“因敌而制胜”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然而,从理论的角度看,兵家与政治家在实践中对“因敌而制胜”之智慧的发现,更是中国古人对人的潜能的确信,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
因敌,乃是一种高深的思想境界,是实施所有的对抗实战之战略战术的重要前提,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它毕竟还不能等同于具体的作战方法。下面我们论述的避实而击虚、示形而误敌、正合而奇胜,即是在“因敌”的前提下所实施的具体的战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虚实第六》。见:欧阳轼主编:《武经七书》,第24-25页,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2]《吴子兵法·论将第四》。见:欧阳轼主编:《武经七书》,第80页,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3]《三略·上略》。见:欧阳轼主编:《武经七书》,第205页,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4]《太白阴经·兵形篇第二十》。见:[唐]李筌著,张文才、王陇译注:《太白阴经全解》,第109页,长沙,岳簏书社,2002年版。
第二篇:战争与材料
中化新网讯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伪装与仿真工程系教授吕绪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直到现在的核武器、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各类材料尤其是先进材料起了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在某种程度上是钢铁之战。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够发动战争,就因为有了年产800万吨钢铁的资本。进入21世纪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无不是当代高科技以及新材料的大展示。
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均配备了新型头盔。这种头盔有6~8层泡沫材料衬垫防震系统,带在头上几分钟后,头盔里的衬垫就会变得松软,最后将完全适合士兵的头形,增强了头盔的防撞击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各国一直把材料、能源和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进入当今时代,高科技材料更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量。
在军事领域,高性能纤维是火箭、导弹、战斗机、作战装甲、海军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的重要基础材料。如战略导弹飞行中温度极高,只有碳/碳复合材料才能满足需要。战略导弹的弹头重量每减1千克,射程便可大大增加。所以,各国都高度重视高科技材料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如碳纤维、芳纶和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都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很多的强度和模量,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及难燃性和突出的化学稳定性。
芳纶纤维是当今极为重要的国防军工材料。它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重量轻、耐酸耐碱等优异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且绝缘性能良好,抗老化,有很长的使用周期。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目前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防弹衣均采用了芳纶材质。芳纶防弹衣和头盔的轻型化,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战斗力和防护能力。目前,对位芳纶是全球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高科技纤维。可喜的是,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工程化技术,标志我们已有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并为产业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总参某部博士生导师厉新光:近年随着对纳米材料的开发,其特殊性能很快就引起了军事上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纳米技术尚不成熟,但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军事潜力,极大地刺激着人们寻求纳米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相继制定了军用纳米技术开发计划。美国开发纳米技术的经费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国防部系统;日本也认识到纳米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长远潜力,建成了第一个分子装配器;欧洲有关纳米技术的一项军事研究计划已在法国一个实验室开始起步。
采用纳米技术,可使现有雷达在体积缩小的同时,其信息获取能力却极大提高;能够把超高分辨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安放在卫星上,进行高精度对地侦察。纳米技术还可以使武器表面变得更灵巧。利用纳米材料作武器的蒙皮,可以察觉细微的外界刺激。用纳米材料制造潜艇的蒙皮,可以灵敏地感觉水流、水温、水压等极细微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节约能源;能根据水波的变化提前察觉来袭的敌方鱼雷,使潜艇及时规避。用纳米材料做军用机器人的“皮肤”,可以使之具有比真人的皮肤还要灵敏的触感,从而能更有效地完成军事任务。
中国化学会某会员:目前战机对雷达隐身的主要方法是机体材料和涂料。根据能掌握的权威资料,中国在军用航空复合材料的技术和应用上,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例如,国产歼-11BS多通途双座重型战斗轰炸机,其机体就大量应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新型复合材料。其中,两个高大的垂尾有近五分之四的体积使用了复合材料,而全动平尾则全是复合材料。同时还在主翼、边条、进气口和尾翼以及前缘机动襟翼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不导电材料。在一种战斗机上如此大比例的使用复合材料,这在目前已知的国产战斗机中是极其罕见的。同时喷涂有国产新型雷达吸波涂料。这证明中国在战斗机大规模复合材料运用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从歼-11BS身上,我们可以在某方面管窥到歼-20的部分技术。
歼-20机身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很可能会达到40%~50%。这其中主要是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其他部分主要是钛合金和传统铝合金。复合材料主要是做机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皮肉”,而金属材料则充当“骨架”。从目前的高清照片看,歼-20的外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多余的突起物。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机体外表工艺非常好,铆钉等都处理得非常好,而且吸波材料涂层很厚,覆盖了铆钉等物件。二是运用了大面积复合材料外蒙皮一体化整体成型、组装技术。就是首先依照骨架外形,用复合材料制造一整张大面积整体蒙皮,然后整体一次性覆盖、安装在骨架上。其优点就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表面接缝等,可以极大地提高隐身能力。但该技术难度非常高,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二
今天的战斗场所已经从露天战场转为城市战争,需要装甲来防护更致命的弹药,抵抗多发子弹的打击。从狙击手射击到劣质简易爆炸设备的危险已经在传统的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装甲领域促进了装甲系统的快速发展。材料一定是优化了重量、弹道防御能力和成本的活动目标。
纤维化学领域的创新同时影响了软、硬装甲的发展,尽管每种装甲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是不同的。软装甲通常是柔软、坚固和轻质的,具有高弹性模量,可以在尽可能大的装甲面积上分散冲击能量。硬装甲通常是坚硬且更厚的,可能含有以层压或纤维形式与钢或陶瓷复合的聚合物复合材料。
软、硬复合材料装甲在单一产品中的应用实例是一种坚固柔软的防弹背心,它带有一个或多个硬板形式的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较大的复合材料板用作军用盾牌、车辆装甲和基础设施的爆炸防护。芳纶纤维
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生命防护小组的全球技术经理Bruce Burkholder表示,现在的Kevlar 对位芳纶纤维至少比31年前所测试的防弹背心中的纤维坚固50%。聚对苯甲酰胺中的高定向长链具有牢固的链间化学键,使得Kevlar的强度比钢高5倍。
他补充说,Kevlar Comfort XLT是杜邦最新的以Kevlar为基础的弹道产品,与全芳纶防弹背心相比,它将防弹背心的重量减少了25%,同时也减少了背面的层压层数且降低了变形的可能。
Burkholder说,Kevlar Comfort XLT通过将纤维和织物结合接近了单向结构的性能,因此可以在经纬两个方向充分利用纤维强度。这就使所有纱线交叉点分担的载荷达到了最大,同时又以更轻的重量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弹道性能。
Burkholder所描述的“近来全世界对更高水平的安全防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Kevlar经过了几次扩产,自2000年以来,已达9300万欧元(12000万美元)之多。他说:“杜邦正与美国国防部紧密合作,以满足市场对Kevlar防弹衣、头盔和车辆上层装甲的巨大需求。”
杜邦2006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报告显示,其安全和防护部门的税前运营收入较2005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0%,达24200万欧元(3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Kevlar装甲产品。
在今天的战争地区,最知名的一种车辆是坚固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HMMWV或Humvee)。这种2.4吨多用途卡车制造商AM General公司的公共关系总监Craig MacNab确定,杜邦Kevlar和钢质装甲正被用于这种自1985年开始大量生产的轻型装甲Humvee。继第一辆型号为M1114的 “上部装甲的”Humvee推出之后,该公司已经生产出M1116、M1151、M1152和M1165几种型号。这些车使用了多种材料,包括增强复合材料。
荷兰Arhem市的Teijin Twaron公司向全球供应Twaron对位芳纶纤维和纱,通过几次扩产,也已经在弹道制品和安全产品市场取得了发展。Teijin报导说,与全钢材装甲相比,商业化车辆装甲中Twaron复合材料和钢材的复合所导致的重量减轻,只将车辆的最高速度降低了5 km/h。该公司新一代的Twaron纤维Twaron CT含有50%以上的微丝,使得防弹背心具有了较高的弹性模量,而且重量比以前的Twaron纤维低23%。在德国军用头盔中,Twaron CT比钢质头盔的弹道性能提高了100%。
美国装甲兵的Interceptor防弹背心目前是最先进的多功能个人装甲。杜邦的Kevlar、Teijin的Twaron和DSM的Dyneema纤维都已被选定用于其增强型侧面防弹插板(ESBI)载体以及轻型武器防护插板(SAPI)和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ESAPI)组件中。Spectra纤维
霍尼韦尔(Honeywell)国际公司的特殊材料集团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Colonial Heights,该公司使用凝胶自旋拉丝工艺生产Spectr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并在弹道复合材料中使用Spectra防护板(SpectraShield)技术。Spectra比钢坚固10倍,比大多数芳纶纤维轻,在软硬装甲中都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用Spectra纤维增强的是标准Spectra Shield、Spectra Shield Plus和Spectra Shield II材料;用芳纶纤维增强的是Gold Flex和Gold Shield材料。
Spectra Shield产品适用于Humvee装甲、美国海军的Sea Knight直升机、防弹背心、增强型轻型武器防护插板和增强型侧面防弹插片板和美国马萨诸塞州Pittsfield市Protech公司装甲控股子公司(Amor Holdings)的防爆织物。占霍尼韦尔整个公司销售额15%的特殊材料部门今年计划增加93600万欧元(12亿美元)的销售额,部门收益将近42800万欧元(55000万美元)。
过去十年,只有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德克萨斯装甲公司(Texas Armoring)一直对私人车辆(从豪华轿车到SUV)进行装甲。该公司CEO Trent Kimball指出了大量增强纤维在公司装甲产品中的应用,包括Spectra和Spectra Shield、DSM的Dyneema、玻璃纤维和硬化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已经从重量方面促进了整个装甲行业的进步。用复合材料装甲的车辆减少了磨损和破环,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两到三年。”
Kimball估计,一辆全复合材料车辆装甲系统的重量大约为136千克(300磅),而一个复合材料/钢系统的全部重量为680千克(1500磅)。
Dyneema纤维
另一种先进的高模量、高性能聚乙烯(HPPE)是来自DSM的Dyneema纤维,该纤维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的Greenville市和荷兰的Heeren市生产。
去年12月,DSM进行了四年之内的第五次扩产,将全球产能翻倍。Dyneema系列最新的弹道材料包括硬装甲用HB25和HB26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它们可以比其它传统编织物更快、更有效地沿着纤维传输冲击能量。使用HB26制备装甲的制造商将处理时间减少了一半,加快了生产速度。丹麦装甲兵测试了车辆装甲中的HB26复合材料,发现它们是有效的 ;HB25复合材料在中型战术车辆驾驶室装甲中应用效果良好。
DSM还复合了Dyneema HPPE纤维和钢丝材料用于防弹背心的刺伤防护,该防弹衣符合英国HG1A/KR1标准。英国国防部将很快把Dyneema单向纤维混合在新型Osprey防弹衣的陶瓷板背面。DSM还创造了一种Dyneema HPPE纤维和Dyneema单向纤维带制成的混合层压片材,该材料可以抵抗弹药、刀子和针状物的攻击。
DSM Dyneema LLC生命防护(美国)公司高级副总裁Jan Grimberg告诉《增强塑料》,弹道市场开发轻质材料是必然的。他说:“Dyneema HPPE中的碳-碳键创造了世界上最坚固的轻质纤维——与钢材相比表面密度最高可降低75%。现在我们仅仅使用了Dyneema纤维强度的20%,因此它在弹道产品中还有着巨大的潜力。”
军事终端用户对HB26的认可来自于对它的期望。Grimberg说:“我们期待DSM公司在年底前公布更多关于HPPE纤维的创新,降低硬装甲的重量,提高其强度。”
该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的财政报告表明,高性能材料部门的运营收益(包括Dyneema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
最近,加利福尼亚州Del Mar市装甲制造商Homeland Security国际集团和美国维吉尼亚州Dulles市的Protective Enterprises公司都成功制成了混合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SAPI板。
将Dyneema和Spectra纤维混合在SAPI板中,复合材料部件重量平均可降低到1.5千克,而其它复合材料板则为2.6千克。位于以色列Herzliya市的Rabintex 工业公司使用几种芳纶纤维增强材料生产Knightex弹道板。该公司报导说,一块5毫米厚的复合材料防弹背心SAPI板重量仅为4.2 kg/m2。
玻璃纤维
尽管玻璃纤维被认为是最重的弹道增强纤维,但其仍然在复合材料装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乔治亚州Aiken市的AGY公司是全球唯一的S-2(商标)玻璃纤维生产商。其新业务发展经理David Fecko认为,他们的纤维平衡了拉伸强度、压缩性能、硬度和疲劳性能,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既具有弹道性能,也具有结构性能。
该公司的HJ1硬装甲板材使用S-2玻纤增强的酚醛树脂基织物制成,用于Humvee M1114和CAV-100 European维和车辆的装甲。AGY公司现在拥有23个HJ1系统的许可证。
科罗拉多州Montrose市Polystrand公司的ThermoBallistic-H装甲板使用公司牌号为X-Ply的E和S玻纤/聚丙烯混合片材。这种复合材料板材由0/90°层压板与打击面的E玻纤和背面的S玻纤制成。
Polystrand公司总裁Ed Pipel说:“玻璃纤维可能比芳纶纤维和碳纤维更重,但它更便宜,应用也更广泛。”他指出,X-Ply不需要特殊的储藏条件,保存期没有限制,层压板形式比其它弹道学复合材料成本更低。另外,与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弹道板材相比,Polystrand材料可以将挤压时间缩短40%~60%,去除了除气过程,并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新型玻璃纤维和纳米防护材料
复合材料装甲的新型增强纤维正快速发展着。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Richmond市的杜邦先进纤维系统公司和Magellan系统国际公司发现了一种适用于M5的弹道纤维,这是一种复杂的聚亚苯基纤维化学品,Magella将其描述为“一种坚硬的棒状聚合物,具有双向氢键,可以产生三维蜂窝网络结构”。
弹道市场的另一种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是增强聚丙烯基材的高度抗拉伸的聚丙烯带纱,这是美国南卡莱罗纳州Spartanburg市美立肯纤维公司模压织物技术(MFT)的一部分。该公司已经实现了车辆装甲的商业化,而且正在开发用于头盔和个人装甲的MFT技术。
美立肯公司的一名利润增长战略专家Todd Kleman说:“热塑性材料逐渐在装甲市场赢得一席之地。这一市场的买家是不愿承担风险的,因此任何新材料都要通过严格的测试才能被鉴定为合格。”
Delaware大学复合材料中心和美国军事研究实验室武器材料研究会的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进展,制成了剪切稠化液体(STF):一种独特的“液体装甲”。STF在正常条件下处于一种类似液体的弹性状态,但在冲击作用下会变硬,以便在几毫秒之内阻止穿透。Armor控股公司是今年唯一取得STF技术许可的公司。
香港科技大学的纳米技术研发是关于复合材料形式的多壁碳纤维管增强UHMWPE薄膜的研究。研究发现,仅仅增加1%的纳米管,就可以大大提高薄膜强度和模量。这种混合作用似乎还可以减少纺纱纤维中纳米管形成的结所导致的UHMWPE纤维损失。高平教授说,装甲制造商对这项研究显示了相当大的兴趣,该大学和DSM公司正在商讨进行合作的可能。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New Bern市Lifetek Armor公司目前正在其产品中使用聚合物增强复合材料,公司总裁Terry Nelson认为电子武器可能是下一代的战争威胁。他说:“纳米材料可以为这种武器提供装甲解决方案。”
可以确定,在战火下的生死对决中,未来的装甲材料将包括增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对于各种危险环境中的生命保护来讲是很重要的。
第三篇: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应用
摘要:《孙子兵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中的指导地位毋庸置疑,被历代军事大家视为瑰宝。同样,在信息化战争中,《孙子兵法》也意义巨大。情报战与其中的“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殊途同归;心理战与其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异曲同工;作战时间短与其中的“兵贵胜,不贵久”如出一辙。此外,《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思想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思想不谋而合。关键词:战争思想、孙子兵法、信息化战争
Abstract: During the two thousand years cold war, it`s certain that Master Sun's Art of W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be treasured by lots of militarists.In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information war, i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telligence war,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short time of war convey the same mean as Master Sun's Art of War.In addition, lots of Strategic thinking in it can be applied in modern information war.Key words: Strategic thinking, Master Sun's Art of War, Information war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战争已从冷兵器战争进入机械化战争,现在又在迈向信息化战争。2500年前著名的《孙子兵法》,在如今高科技化的战争中是否还具有其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军事思想的层面上,论述《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体现与生命力。
一、情报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情报也是信息的一种形式,并且尤为重要。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每个国家均有间谍的渗透,预警机、侦察机、雷达和卫星等的监控。各国也不惜斥巨资建立情报机关,如英国的军情六处(MI6)、美国的(CIA)和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等情报机构。从中,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信息化战争中,情报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孙子兵法》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情报这个概念,但是其中的许多战略思想充分表现了情报的重要性。《孙子兵法·军争篇》提出“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这里通过列举三个不能,来说明在战时,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中“诡道”的思想影响尤为深远,意思是尽量隐瞒、伪装己方的军事态势。的确,在信息化战争中,一旦暴露自己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敌方的精确打击,暴露就等于死亡。
二、心理战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科学。心理战可以起到提升己方士气,威慑敌方,甚至摧毁敌方士兵心理防线的作用,可以收获巨大的战果。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将心理战演绎的淋漓尽致。1991年1月19日,战争打响两天后,美军利用海湾之声电台,每天18个小时的播音,许多电台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心理专家,他们精通当地的语言,进行了连续40多天的播音煽动,甚至联合BBC广播公司制造如萨达姆身亡等虚假信息,同时美军还通过飞机空投传单,食品,企图击溃伊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心理战收到了巨大的战果,约有1200名士兵逃离军队,第五军被迫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可以说心理战是另一个战场。
在《孙子兵法》中有关于心理战精辟的论述,“上兵伐谋”(谋攻篇)的思想是关于心理战最早的论述,孙子第一次将心理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的是威慑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威慑,来时敌方丧失作战的勇气,达到不占而全胜的目的。“三军可夺气,将军课夺心”就是说要打击敌方士兵的信心,动摇敌方将领的决心,夺取战斗的胜利。
三、速战速决
纵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战争耗时均十分短,马岛战争历时74天,海湾战争历时42天,伊拉克战争历时27天,短的作战时间往往是战争的发起者取得胜利。而在机械化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如列宁格勒保卫战、凡尔登战役等历时较长,往往是以战争发起国的失败而告终。此外,战争的开销十分高昂,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每天的交军费开支平均3亿美元。故缩短战争历时,速战速决也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许多高科技的武器使得缩短战争历时成为可能。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道:“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意思是说应当尽量减少作战时间,每一场战争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作战时间很长,会导致国力衰竭,士兵产生厌战心理,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后果。其实如果一场战争旷日持久,那么参战双方的人员伤亡,国力损失均会很大,这样在战场取得的胜利恐怕就不能算做是胜利吧!孙子强调应集中优势力量给与敌方以迅速的、猛烈的进攻,速战速决,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思想高度统一。
四、慎战
随着战争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军事高科技武器的杀伤性不断增加。虽然武器的精确打击性能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战争中,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的平民无辜死亡。此外,发动一场信息化战争对国家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故信息化战争是惨烈的,发动信息化战争更需要慎重。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子提出了他的战争观: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只有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可以考虑战争。这与发动信息化战争的慎重不谋而合,同时也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
五、结论
冷兵器时代提出的《孙子兵法》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军事思想的层面上十分值得后人研究,在信息化战争中指导意义。由此可见,虽历经千年,《孙子兵法》谋略思想的普遍价值仍然具有活力与生机。参考文献:
1、李明 周员勋
信息化战争与《孙子兵法》 2008
2、张琳琳 信息化战争中的东方军事谋略 2005
3、谢春明 由《孙子兵法》浅谈信息化战争 2011
4、网络资源 百度百科等
第四篇:对孙子兵法的看法
浅谈对《孙子兵法》的认识
《孙子兵法》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孙子在战略思想上“重知”、“崇变”、“尚谋”,在战术思想上提出了把我战争运动规律的一系列矛盾范畴,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进退、胜败、虚实等。《孙子兵法》在阐述对兵理的阐述上极具特色,其特点是“舍事而言理,词约而义丰”,后世兵书皆受其影响形成以哲理谈兵的传统。
在对战争问题的看待上孙子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也是《孙子兵法》一书立论的基点。他首先点出了兵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出了“慎战”,“备战”为核心内涵的“安国全军之道”思想。他对战争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坚决反对在战争问题上轻举妄动,穷兵黩武。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同时他要求加强战备,立足于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认为唯有“慎战”与“备战”并重,才可以“安国全军”,在当时日趋激烈的争霸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孙子兵法》也高度重视政治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注意民心向背为题,将“道”,也就是政治列为读取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认为克敌制胜的仙居条件,乃是“主道孰明”。所有这些,都证明《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战略上,《孙子兵法》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提倡“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将其视为用兵作战最为理想的境界。为此,《孙子兵法》主张在战略谋划上做到胜敌一筹,这就要强调“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系统全面考察战争的主客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五事、七计理论。在力量对比上争取占有强大的优势,在战争准备上,做到周密细致,无懈可击,在实行方式上,重视“伐谋”与“伐交”,在作战行动上,强调主动进攻,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提倡“兵贵胜不贵久”。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丰富精邃。它主张明法审令,恩威兼施,刑赏并用,爱护士卒,善待俘虏,重视对将帅领导队伍的建设,提倡将帅应拥有战场激动指挥权限;重视坚强对士卒的训练和管理,主张统一号令,令行禁止。其核心原则就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指的是用政治寻到,物质鼓励,精神奖励来教育部队;通过严格的纪律来约束部队,双管齐下,以确保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孙子兵法》的核心部分,孙子的辩证思想涉及军事领域中的诸多矛盾,如众寡、强弱、攻守、进退、奇正、虚实、动静、迂直、勇怯、治乱和胜负等一系列矛盾。分析事物矛盾强调“两点论”,孙子认为“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无论攻守、强弱、劳逸、虚实等战争中的这类因素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利害关联,可以转化的。所以孙子肯定的说:“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种触及矛盾变化的朴素思想,对于以弱胜强,以小敌大的军队,无疑是一件锐利的思想武器。战争是运动的,战争中的矛盾现象是发展变化的。事物都可以向正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反的方面转化。在《行军篇》中孙子阐明战争是把双刃剑,无论结果孰胜孰败,战争的过程都需要耗费双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战争毕竟不是买卖,没有双赢。一方胜利就会有另一方失败。战胜者可以用战败者的资源来弥补自己战争中的损耗,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也会变得更加强大。而战败者不仅消耗大量资源,还会损失各方面的利益变得更加衰弱。因此,孙子在战略上主张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胜利,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质是以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战争劳民伤财,会带来人员伤亡,因此,从道德的角度来讲战争不可有;然而,战争又是当时社会改革的催化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战争能实现统治者和国家的实际利益的需求,当时战争又是必然会存在的东西。他在道德与巩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他立足于功利主义的立场,突出功利大小对从事军事活动的制约作用,战争的发动与终止都以功利为出发点,“兵以诈立,以利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但是,另一方面,《孙子兵法》中包含着道德与仁义的因素。孙子主张“上兵伐谋”,提倡“伐谋”“伐交”,对“伐兵”持保留态度,强调“主不可以怒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坚决反对大量人员伤亡,资源严重损耗的“攻城”,这种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战争效果的的做法,反映了孙子重视仁义与道德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孙子在突出功利的同时不忘道德,即凡是有规则,道德有底线,做任何事在求利的同时又要讲道义,道义与功利两者不可偏废。
《孙子兵法》特别重视“常”这个一般原则。孙子认为这些经验都是在战争中经受过实践考验的,必须给与肯定并遵守。在《孙子兵法》中就提出了很多战争经验,如“绝水必远水”,“高陵勿向”,“围师必阙”。但是孙子认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即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变”。用兵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随机应变,通权达变,不拘一格。高明的将领既尊重前人的经验,遵循一般的军事规则,同时又不墨守成规,善于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辩证的看待“常”于“变”,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孙子兵法》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内容丰富,超出了战争这一范畴,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具有一般的哲学意义。它提示的战争规律可以看出,需用辩证的思想去观察战争。如今,《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被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去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五篇:孙子兵法与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与中华文化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1、蒋玉斌,孙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潇水,青铜时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4、戚文、周铁强等,孙子兵法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5、李小成,《孙子兵法》中的儒家思想,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6、许川川、张清湘,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考试周刊》,2010年20期
7、张昌明,《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8c7a1f5f61fb7360b4c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