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子兵法》与管理学
《孙子兵法》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而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及管理学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管理者在管理时应借鉴《孙子兵法》中: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 “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作为管理者,也应有对自己的要求,《孙子兵法》云: “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管理者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孙子兵法看起来比较玄妙,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第二篇:浅谈《孙子兵法》与管理学原理
浅谈《孙子兵法》与管理学原理
邵阳学院经管系09级会记班孙塞兰号
摘要:在现代越来越激励的竞争环境当中,要怎么样打好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开始注重研究有关现代管理学的相关事宜。越来越多的人从我国先人的军事巨作《孙子兵法》上获得了启示。今天,我将从四个方面浅谈《孙子兵法》与管理学原理的联系。一是权变管理、创新管理与《孙子兵法》。二是管理中的信息效益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三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自身修养与 孙子的为将之道。四管是理中的人本原理与“上下同欲者胜”。
关键字:《孙子兵法》,管理
正文:
在如今全球化浪潮澎湃汹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管理者开始注意研究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公司,人力物力财力,怎样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怎样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当中。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把眼光开始投到《孙子兵法》上来。《孙子兵法》对现代经营管理有着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现在各大企业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孙子兵法》的合理运用便成了获胜宝典。《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全书虽然只有 6000字,却处处充满了军事辩证法的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它深邃的秘义,不仅揭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还包含深刻的哲理。《孙子兵法》中论述的奇正之变、虚实之变、静动之变、分合之变、强弱之变,无不生动体现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其盛名久远,长期被尊为“兵学盛典”、“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1.一、权变管理、创新管理与《孙子兵法》
(一)权变管理与《孙子兵法》
管理的权变原理,是指在组织活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因人、事、时、地而权宜应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
权变管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翻开中外历史有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言论及保存下来的有关著作,都体现了这一权变思想。如《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固能而亦之不能,用而亦之不用,强而避之,怒而扰之······”这恰恰体现了权变思想。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当今市场瞬息万变,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则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深入调研。有了主动性才有自由权,才能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灵活性,才能对各种变化作出灵活的对策。只有深谙《孙子兵法》“诡变”之道,才能做到思想观念与技能的权变,管理体制的权变,领导方式的权变。
(二)创新管理与《孙子兵法》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不创新则灭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维持与创新。
作为管理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的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结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要创新就要从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考虑。
正如战国初期的著名商人白圭[2].《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记述,白圭精于“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商道,谷物成熟时收购粮食,出售丝、漆、蚕茧收成时买进帛、絮,再把粮食出手;平时经营能够“与用事童仆同苦乐”,把握商机时则“若猛兽鸷鸟之发”,白圭自己解释道:“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可见白圭应用《孙子兵法》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创新不正是这种在第一时间实践“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么?
二、管理中的信息效益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在《地形篇》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仍不穷。”孙子认为只要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和天时地利,取胜是可以预见的,否则是不可能的。现代市场风云变幻,状况与战场一样,并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而且竞争十分激烈复杂,若稍有不慎即可失败。因此,知己知彼成为行兵作战的基本原则,也应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的座右铭。从企业角度讲,一个管理者既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又要了解本企业的情况,还要了解消费者情况,了解市场,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从企业内部的管理讲,管理者既要了解本人的特点,又要了解被管理对象的特点,管理措施才能见效。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容量急剧扩大,信息变化速度加快,信息传输手段日趋复杂,传输速度更加迅速,管理者仅靠人的眼睛、大脑去捕捉信息是不可能适应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的。这要求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信息观念,树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效益的意识,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职信息人员,从机构设置、技术装备、管理地位等方面强化信息管理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任何决策力求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企业只有既能掌握自己综合实力、优势缺点,又能了解众商家情况与市场发展变化,才能运筹帷幄,取得胜利
此正所谓:先知敌情,制胜如神。用兵作战首先需要了解足够的敌情、我情,商业经营需要把握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竞争态势,解决“知”的难题。
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自身修养与 孙子的为将之道。
为将者,或称管理者、领导者,对管理的最终效果至关重要,它的管理才能、自身修养直接决定了管理活动的成败。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将者,必须具备较常人标准更高的条件。而在现代的日常管理中,领导行为更是与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而一个好的领导着又要具备哪些因素?
孙子说,“将者,智、仁、勇、严也”,必须五者俱备,才能力将。对企业管理者来讲,这五个要素也是必须具备的。所谓智,是指管理者要有管理才能,要足智多谋,有丰富的知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所谓信,就是企业管理者要讲信誉,管理者的信誉,是企业信誉的前提,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天下;得消费者心者,得市场,得效益。所谓仁,指管理者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在管理中坚持人本原则,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管理者有仁爱之心,才能在经营管理上处处替消费者着想,从而在根本上赢得上帝的认同感。所谓勇,指管理者要勇敢果断,才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抓住时机,做出决策。所谓严,指消费者要严明法令,赏罚分明,才能治
众,使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企业步调一致,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孙子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温而致战”,此皆非智者所为,否则必败。
总之,将管理与领导同时作用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互相补充,互相影响才是上策。
四、管理中的人本原理与“上下同欲者胜”。
管理的人性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竞争最终变现为人才的竞争。所以管理越来越重视对人的管理。特别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
孙子兵法中的许多精辟论述深刻地体现了这个思想。孙子认为“五事”、“七计”,以道为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又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所以说,“上下同欲者胜。”带兵如此,现代企业管理更需如此,因为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要素,在企业六大基本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有潜力、最有弹性的要素。人的积极性有了,管理的效率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管理的人本原理要求管理者要善于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规律,研究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诱导、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广大职工的个体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自觉地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企业上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立于不败之地。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五、结尾
总之,孙子的思想已经在现代经济战略上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它成就了许多商业人士,对他们造成了巨大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兵法经营学》,讲述如何将兵法理论运用于商战,其中特别强调以孙子兵法管理企业。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在1984年销售汽车830万辆,居世界首位。他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从2000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与的《孙子兵法》一书中了许多东西”,从而使他获得了一个“战略家的头脑”。
因此,鉴于《孙子兵法》的实际运用力以及它对我们经营管理的影响,我们更应该将《孙子兵法》合理运用,做到联系我们的现实,做出同我们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相适应的谋划和决策。
第三篇:孙子兵法之管理学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之管理学中的应用
为人垫砖;为人开 2009-10-25 12:06:19 阅读76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步入大学,我们第一次面对组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能担当大任,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便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就结合孙子兵法中的部分章节,来谈谈如何运作并管理一个社团。始计篇《孙子兵法》云:「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谓之「道」。在「将」方面,《孙子兵法》云:「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智者人附,信者人归,仁者爱人,勇者服人,严者明人,当组织领导拥有这些素养后,才能充分调动团队发展的潜力,才能实现「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
而栖。」
谋攻篇
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
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
军形篇
《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更所谓「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势篇《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讲的是正面阻击侧面奇胜的战争投巧。善出奇兵,破除陈规,想别人之所不想,出敌之所不意,这才是真正懂得兵法的军事家所具的才识。出奇也含有出新的意思,即锐意创新。一般而言,总是尽量树立「高,大,全」的形象,有时恰当地运用弱点暴露方法,也是一种十分巧妙的领导艺术。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言「能而示之不
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及强调「奇胜」的做法。
奇者新也,创新之方法是非常多的,因为创新的基石是要不拘一格,不循常道。所以《孙子兵法》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更言:「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既然不能「穷」之,那么就只能设法适应它,利用它。然而,人的思维创新能力一般是不能和事情的发展速度相匹敌的,所以,管理者必须一方面开动自己的创新思想,为组织以后的发展作出尽量全面的规划;而另一方面则必须具备超凡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变化迅速作出适合的方
案,正所谓「时异则备变矣。」
而情况的变化一般是很快的,仅在一瞬间出现,又在一瞬间消失,这一瞬间
也就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机因为万物发生变化之机,正是其内部功能紊乱之时,成功者正是那些善于抓住时机,大胆出击者。《孙子兵法》曰:「势如张弩,节如发机。」造势在于己,而时机则是万物变化之结果。
在管理中有一个「度」的概念,管理的范围,强度都必须有一个限量,不能无限制的扩展,更不能无限制的收缩,正所谓「过犹不及」,这正是因为「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这一循环转化的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管理者必须适当的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既不能过于越权行事,更不能过于软弱中庸,只有
做到不卑不亢,方能服人。
虚实篇
本篇开头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充分发挥主动性的观点,组织是由一级级的管理阶层所构成的,普通同学虽是工作的最直接出力者,但若想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兴趣,其关键乃在管理者阶层。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威严,这样才可能轻易地实施自己的管理措施,其主动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若管理者过于软弱,即使有相当的权力,他仍然无法随意地调动部属,对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与使用,那么团队的发展仅仅是空
中楼阁而已。
要能合理搭配,使用人才,必先知才,正所谓「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才学,能力是每个人内在素质的表现,并不是一望而知的,这就需要管理者深入基层,运用各种手段,熟悉身边人才的智慧与知识结构,并能善于收集各种资料,进而科学的理论分析,最后在实际工作中确定不同人才的不同
定位。
《 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一个战争中广为人知的作战方法,那就是战前模拟实习。所谓「策之而知得我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不足之处。」正是说明这一道理的,有了逼真的战前模拟,才会对未来的行动做出
一个完整而又细致的打算,才有可能做到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行军作战讲究集中己方兵力,分散敌人兵力,以实施避实击虚,也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而在管理中如何处理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用其长,避其短。也就是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充
分发挥人才的长处。
九地篇
《孙子兵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所爱」也就是不得不依赖的有利条件,是其全局的关键,如若夺取了敌军的必需条件,敌人也就被我方调动了。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们处理事务时,必须能抓住事情的关键环节,抓住同学们的心哩,若想如此,则必须对同学们有极其充分的认识。不但需要定时的对同学们进行状态调查,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善于与同学们真心交往,细致观察以致得以彻底充分地了解内部情况,真正做到「夺其所爱」,使「敌」「听」之。一个团队就如一艘远航的大船,船上的每一个人作为行「船」的一分子,都必须做到同心同志,互相团结帮助,只有这样,大船方可平波踏浪,安稳向前,此正所谓「同舟共济」。「夫吴人与越人相恶」,「当其同舟共济」时,亦能做到「相救如左右手」,何况一个组织的全体同学在共同的工作中,都是为一个目的而奋斗,自然更应该做到「同欲」,「齐勇若」。而社团的管理者们更应当努力营造这么一种相爱,相帮助的气氛,使全体同学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携手若使一人」,此时此刻,这个组织不是一个经营管理有术的精品团队吗?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虽看起来比较玄妙,却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
里也仅从一个方面来探讨,所言不当之处还望指点。
第四篇:孙子兵法与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与中华文化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1、蒋玉斌,孙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潇水,青铜时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4、戚文、周铁强等,孙子兵法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5、李小成,《孙子兵法》中的儒家思想,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6、许川川、张清湘,中国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主义与经世致用思想,《考试周刊》,2010年20期
7、张昌明,《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8c7a1f5f61fb7360b4c6504.html
第五篇:孙子兵法与大学生活
孙子兵法与大学生活
学生者,国之大事,荣辱之世,兴衰之道,全在于此。
昔者孙子尝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由此观之,吾辈当未雨而绸缪,即孙子所谓之: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也。
今统之以四篇,以孙子之谋指学生之路,方不为迷津也!
第一 学习篇
孙子曰:深则专,浅则散。今世所需之材,非所谓之全才。博而不精,实庸才也。无所不备而无所不寡,一击而溃矣,亦何能乎?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智士知成而后求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恢恢乎游刃有余耳!
然即专攻而言,则必有巧,莽而习之,不论高山细石皆以举国之众以清之,则徒劳而无功。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之则能战之,少则能逃至,不若则能避之。此即谓:显则观之,易则读之,常则习之,难则分而攻之,困则逃之,艰则避之。苟杀士知三分之一,费分秒于所不能胜之上,而城不拔题不
破者,此攻之灾也。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糜军。不知题之不可以破而钻之,是谓愚也,徒费精力。俗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岂蛮力可为?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善读书者,考不补考,修不重修,百战而不殆者,实非有过人之材,则知己知彼是也。课堂之上,善察于师之颜,闻乎师之语,辩乎师之形。归而庙算之,这考试之题几尽知矣,是以胜乃不殆!
第二 交友篇
孙子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善哉此言!夫友者,我之辅也。故择友必周也,如若不然,则内隙四起,平定不暇,安得自立于天下耶?
夫交友者,实交心也,若观者尽管其表,这不知虚实,为虚实所惑,则必乱神,然后则祸致矣!故必探其所知。贤士雅人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是以用昔所谓间者也,然亦有所不同。
乡间者,则从其友人乡党之言行处事而知其材,所谓物以类
聚也。
内间者,则从其qq,博客而知其所谈吐品性,此深入之也。
但有所可以交者,则必诚心实意,免算计之机,去刺隐之事。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则必有所报,诚此事不可多得,亦无碍积德之事,德之所在,天下望之。与人同忧,同好,同喜,同乐,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则友至矣!
所得于孙子者,唯六字而已: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交友者必记之。
第三 恋爱篇
今者,恋爱之于学生,亦如菜之于人也,无之非为不可,有之则食益香甜。而今未闻有食而无菜者。
恋爱之道,归乎五法,实乃孙子之道也: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度者,国之实力也。必先知己之分寸才德,量力而行,方不致于失,而蒙羞于众。量者,国之财物也。若今日餐于馆,明日餐于野,而后日包囊已空,亦不得不众人之尘,行浮华之事,但得一知己,嚼菜根而健谈吐,席于地而怀天下,是谓胜矣!数者,今可谓胜人之处之数。倘身无一技之长,而空有其人则无望于恋爱矣,宜先修其身,格物致知为是!称者,实为秤矣,权衡也。所恋之人与自己相差无几,方可保证天平动而不倒,趣而不乏,不至于陷。胜者,把握也。若人之高,非子所能攀者,彼之才非子所能及者,则多思无益,不如早去之。
至于吸引彼之言谈,无非为野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而已。凡约会,先处战地而待彼者逸,后处战地而待彼者劳。凡送礼者,则必得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则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知之者其胜矣!
第四 择业篇
孙子曰: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是言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择业则薪为上矣,大若足以支日用之费供养之资,则可以周旋而择其所能投自之所好者。
今不知世之所需,而独从己之所好恶,娱己则可,成就则难。是以必先知所市,然后而得市。合己之所好与众人之所需则为上矣!
兵胜贵不胜久,故智者之所以出师而胜者,何必暂择某所小憩而为所谓长远计?斯亦徒费钱粮也!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而国不用,虽有智者不能善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