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8:4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构建法制型政府,努力为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而打造共生平台,然而职业道德建设的弱效和滞后致使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升缓慢。

那么当前公民的社会道德和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有哪些缺失呢?

首先是信仰危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如同人的躯体没有灵魂。目前我国公民中一些人信金信钱,就是不相信勤劳致富。只求一味投机钻营,违法乱纪,依靠走捷径抓经济效益,昧着良心赚钱,不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建设。更缺乏基本的信仰常识、宗教常识。胡信、乱信、迷信,不能正确的信仰和崇拜。在一国一家乃至一个人,如果心中无主,没有精神寄托,没有主心骨,甚至没有大是大非的判断标准,更没有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观念,使信仰产生危机,那是相当危险的。人要有点精神,精神要有寄托,寄托就是信仰。大到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认识,小到对个人情感和社会集体的关心或漠视,这都是精神信仰的具体表现。有些人不能和周围的同事好好相处,缺乏亲爱和平和亲情,更缺乏关爱他人。还有的人道德丧失,一味追求对女性的玩弄,却没有丝毫的真情实爱,形同禽兽一般,如此冷酷,如此冷漠,岂不是信仰缺失、道德缺乏的表现?

其次,是标准失衡。本来,社会之道德,总有一定的标准,总有一定的是非,总有一定的界限,如同冰炭不能相容,水火不能共生,黑白不能互混。在美与丑、真与假、黑与白、对与错、善与恶之前,标准失衡,一味姑息,导致人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混乱,是非界限不清。一些人甚至一些干部在许多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坚持原则,不敢做出正义公平的判断。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以假乱真,徇私舞弊,不敢同邪恶做应有的斗争,一味求和谐,保稳定,忍退让,致使整个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底线滑坡。对一些应予以抵制的错误观念,违规行为熟视无睹,这可是危险之至。标准失衡是目前职业道德缺失的一大“顽疾”。

第三,是责任淡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需要人来管理,需要人来治理。因此,责任意识是第一,责任担当是首冲。只有和有责任的人来打交道,来共事,只有让有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人来管理社会,管理人,这样,这个社会才能有秩序。当前,社会职业道德滑坡,底线失控,其重要的一点,核心的一点就是责任缺失和淡薄。一句话,私心大于公心,公心被私心冲击的荡然无存。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管辖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不能尽职尽责,甚至渎职、失职,更有黑白颠倒,是非颠倒,昧着良心,让自己应有应付的责任失之流水,导致社会上无人管事,无人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以上只是当前公民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核心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枝叶问题,如教育不给力,家庭治理有差距,个人自觉修养不强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瓶颈,主要障碍。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和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引起高度的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深远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呢?如何建设一个高标准、高素质、高品位的公民职业道德呢?

笔者以为,如下三点必须做到:

第一,要加强理念教育。理念就是信仰,理念就是目标,理念更是精神动力。正确的理念,高远的目标,长效的规划,高尚的品质都是提交公民职业道德的关键。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高尚的精神,更没有前进的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外甥书》中说“志当存高远”。鲁迅也说,人的不满足是事业进步的滚滚车轮。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人才有奋斗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的新理念,新标准,教育人们树新风、爱岗位,乐敬业,爱助人,知晓真善美,明白是与非,这才是提高公民职业道德总体素质的第一步。

第二,要知书达礼。所谓知书,就是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睁眼看世界,睁眼看社会,睁眼看文明。为提升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达礼,就是要懂得礼貌,懂得礼仪,懂得礼节,遵守社会的基本准则,为践行职业道德奠定基础。礼就是社会秩序,礼就是文明公约,礼就是道德法则,礼就是非界限。孔子云:“人无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礼者,社会秩序之母法也。尊老爱幼,孝亲善邻,都是礼的高度体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这些古老的传统的光辉名言及思想都是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干部,知礼、识礼、尊礼更为重要。国家外交有礼仪,公务接待有礼仪,婚丧嫁娶有礼仪。人与人、家与家交往,更有礼仪。因此,只有知书——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达礼——遵守基本的社会准则,公民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推进,才能有效的实施。

第三,要敢于负责。负责就是主持公道、主持正义,确保公平,对己对私要不昧良心,向善尽心,不推诿,不逃避。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其位,谋其政”,执其则,践其行,正是敢于负责的表现。人是社会家庭的一员,社会家庭兴旺发达,就必须提倡人人都是主人,人人敢于负责的精神,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对社会负责,对个人负责,对整个的公民权利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只有让有正义、责任感、责任心、有才能的人来负责,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能够向好,向善发展。公平、正义、大同都能通过人的奋斗来实现。所以,敢于负责,敢于以负责的心负责的精神来治理社会,这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法则才能落得实、靠的稳、见得成效。如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同腐败作斗争,同消极懈怠作斗争才能取得彻底胜利。这样,公民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一定能达到更好。

第二篇: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联审工资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入编(减员)通知单》制度、人员编制管理台帐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忽视和松懈的情况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动辄要为行政机构;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的多样性。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以“合署”、“挂牌”、“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如农业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乡镇企业局,经济贸易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企业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如果仅仅是挂牌、合署或挂靠倒未尝不可,问题是挂牌、挂靠之后,组织部门要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配备后,工作人员就显得不够,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失之于弱。虽然有“编制就是法”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软弱性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在领导班子调整时,超编配备领导干部;人事部门在机构撤并、调整时,由于人员分流难度较大,让超编人员暂时在岗。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乡镇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大量使用临时性人员。

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客观上,目前社会事务方面新的工作很多,一项工作的开展总得有一个机构来管理,造成机构增加(包括行政的挂牌机构和事业的实体机构)。由于目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或者由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机构撤并之后,人员分流有较大的难度;或者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适当补充一部分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员,造成有的单位人员超编配备。主观上,由于有的部门和少数领导机构编制观念不强,在人员配备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备上,不能严格执行核定的编制数,造成机构增加,人员超编。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机构编制是龙头,也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办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更大程度地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职能。

(一)严格维护“三定”方案的严肃性,建立和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完整的法律体系

严格执行“三定”方案,对于保持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定。

从事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员都知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有一句话叫做“编制就是法”。光从这句话来讲,编制就是法不错;但从这句话也反映出机构设置管理的法治性不强,而“编制就是法”这句话的落实也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经济社会各项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进展很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相对于其它各项工作,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展不大,或者说立法进程滞后,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它的行政行为更多是体现上级领导的意图,而非完整的法律意志。我们对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其中一条就是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上打下了人为因素的印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人们“往往把领导的讲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变”。如果领导人之间意见分歧,常常使机构编制部门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它部门的正常长期运作,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立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这为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立法进程,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指明了方向。

(二)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各个部门。机构编制是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财政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核定人员、工资和经费,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一体化管理的、相互配套制衡的刚性约束工作机制。加快电子化进程,财政局和编办可以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政预算等微机联网,建立数据库,实行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同步监测、动态管理。

(三)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机制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全面转变习惯于主要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问题,加强监督职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程序和手段。如可以结合年终统计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及年检,对各单位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形成强力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优势,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业务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二是建立群众公开监督制度。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力的监督。建立机构编制数据库,实行编制实名制和“阳光编制”,定编定岗到人,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如机构编制部门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机关事业单位的定编定岗定员情况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机构编制部门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等等,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营造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领导干部的编制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县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本地区、本单位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的直接责任。可以视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实绩考核目标;纪检、监察、编制、审计部门对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施同步监督,发现和接举报有违规操作行为的,及时、迅速地介入调查,一经查实,坚决处置到位;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离任时,编办对其任职期间内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发现有违反编制纪律的,实行追究制等等。

第三篇:当前员工思想状况、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员工思想状况、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

在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的新形势下,如何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战略转型同频共振,为顺利实施战略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对当前员工心态的调查分析,就如何加强和创新战略转型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企业转型期间员工的心态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转型期间员工的思想状况,我们采取问卷、走访谈心等方式,对分公司196名员工对于转型有什么样的思想压力和心态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面对实施战略转型这一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决策,员工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进取型心态。在调查的员工中,面对“你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转型的信息吗”的调查题,有65%的员工选择了“是”。他们绝大部分是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下的员工。对于这些年纪轻、学历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员工来说,面对转型这一新的机遇、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感到企业的战略转型必将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用武之地,他们希望能够在企业战略转型中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和跃跃欲试的进取心态,这是当前员工的思想主流。

二是危机型心态。在“你对企业转型过程中,自己能否适应转型的要求感到担忧吗”的调查中,有13%的员工选择“担忧”,有58%的员工选择“有点担忧”。面对业务和服务、网络与技术、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的三大举措,无论在管控部门,还是前端后端,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压力很大”。“在转型对于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的调查中,45%的员工选择“担心自己的技能跟不上企业转型的要求”;34%的员工害怕在转型后的职业生涯中缺少竞争优势。此外还有7%的年龄偏大员工“担心失去现有的工作”,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三是观望型心态。在“你对转型抱有什么样的态度”的调查中,有5%的员工认为“不管如何转型,我还是干一样的工作”。还有的认为,“转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走一步看一步吧”。这部分员工对转型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感到近几年薪酬制度改革,本地网流程重组这样大的改革风浪都已经过来了,转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表现在:心理上满足于“企业改革年年搞,人家快步我慢跑”的现状,工作上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奖金罢了”。

四是畏难型心态。“谈转型易,搞转型难”,这是有些年龄偏大和一些从事专业人员且技术一般的员工主要心理反应。他们一怕转型目标难实现;二怕转型举措难落实;三怕自身素质难适应;四怕工资待遇难保证,对企业战略转型缺乏信心。

二、转型时期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企业要实行战略转型,必然要打破过去许多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员工心理上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反应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员工心态的变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化压力为动力,变消极为积极,为企业战略转型开辟思想通道,这是摆在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认为,要做好企业战略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晓之以理,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就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企业员工既是企业实行战略转型的参与者,也是其直接得益者。因此,能否顺利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保证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键取决于员工,取决于企业战略转型举措能否给员工进行有效的“大脑预制”和心理暗示,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抓好企业战略转型的同时,必须首先狠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反复向员工讲清实施转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让员工明白,实行企业战略转型,是保持网通基业长青的唯一选择,它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保证员工的利益分配,从而使员工了解在企业转型中自己的利益与责任,增强员工投身企业转型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注意根据企业战略转型时期员工心理、思想和行为活动的特点,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化”,由依靠行政权力变为依靠道理说服力,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交流,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由“我说你听”变为通过改革发展的实践让员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增强员工投身企业转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施之以利,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务实化”。

企业战略转型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务实化”,必须注重过程,求真务实,关注实效,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体现在企业的决策中,落实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融入到为员工办实事好事的有形载体中。从本意上讲,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和经营业绩,引导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利益,在员工中所进行的宣传、灌输、引导、激励等思想政治性的实践活动。随着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这种变化合拍,才能奏出和谐的时代最强音。一方面,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靠合理的利益机制去激励人。应该看到,在硝烟弥漫的通信市场上,我们本地网的员工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坚持战斗在服务和支撑一线,为了打响网通品牌、完成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利益需求,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要坚持义利结合原则,形成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统一的引导机制。要千方百计为员工多办一些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多做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的工作,引导员工追求积极、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把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变为升华思想、增强主人意识的过程,从而使企业战略转型中思想政治工作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示之以范,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化”。

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化”,是指由直接地大张旗鼓地做工作,变为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做工作,更多地寓教于文、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一个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他们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事迹,反映着新事物的本质,展现着一种风采,昭示着一种精神,孕育着一种希望,代表着一种方向。因此,充分发挥典型潜在的激励鼓舞和示范引导作用,对广大员工来说,是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应该看到,无论是在对发展持观望、畏难型心态的员工,还是持危机心态的员工身上,都有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它是员工要求上进的思想动力,会激励员工在现实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先进,努力为企业实施战略转型建功立业。所以,发扬我们网通百年老店的传统文化优势,广泛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是完全符合这一客观实际的。这样做,一是

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层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可以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号召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可以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鞭策对企业战略转型持观望、畏难型心态的员工。与此同时,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企业战略转型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要将企业战略转型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干部绩效、评比先进等方面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化压力为动力,保证新的企业战略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动之以情,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化”。

要使企业战略转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情真意切,情理相融。有情才能取得员工的信赖,有情才能使员工真心实意地跟你转型,有情才能员工才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和帮助,思想政治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奋战在一线的员工是十分辛苦的。企业要为他们着想,主动关心和了解他们的疾苦,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工作生活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企业时刻关心员工,员工定会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来报答企业的关心。由此可见,凭借情感的力量,可以使企业战略转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创新途径、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员工实际

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灵活多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改革符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易于为广大干部职工所接受。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精神融到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全方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之中。

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细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网通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想在市场上求存图强,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加强精细管理。精细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通过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精细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在企业内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细管理工作的良好互动,极大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实践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若不从关心解决职工冷暖和实际需要出发,不认真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必然被群众所唾弃。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把握企业转型时期员工的思想脉搏,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思想教育与经济手段、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员工明白创新是我们唯一选择的理由和目标,企业战略转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起到增强共识、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作用。

第四篇: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机构编制是“龙头”,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成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如联审工资制度、《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入

编(减员)通知单》制度、人员编制管理台帐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影响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机构编制管理存在忽视和松懈的情况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无视“三定”方案的严肃性,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自觉地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做文章,而是只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总想在增设机构、增人增编、增职数、提升机构规格等方面打主意。大都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各种困难,要求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很少有单位提出精简机构、减少编制。要开展某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个机构,而且动辄要为行政机构;如果行政机构不能设置,就要求设立为财政补助的事业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

(二)机构设置的多样性。除了正式设立的机构以外,还以“合署”、“挂牌”、“挂靠”等形式设置机构。如农业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乡镇企业局,经济贸易局增挂牌子的机构有企业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等。如果仅仅是挂牌、合署或挂靠倒未尝不可,问题是挂牌、挂靠之后,组织部门要相应地配备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配备后,工作人员就显得不够,出现“官多兵少”和人手紧的现象,导致政事职责不分、政事人员混岗情况的产生,甚至直接导致人员超编。

(三)编制管理失之于弱。虽然有“编制就是法”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管理的软弱性随处可见。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军队转业干部可以超编安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部门在领导班子调整时,超编配备领导干部;人事部门在机构撤并、调整时,由于人员分流难度较大,让超编人员暂时在岗。有的部门由于人员结构(年龄、专业、职务等)的原因,缺少专业人员或年轻干部,在招考或调剂时,超编配备。更有甚者,一些部门、乡镇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视编制规定而不见,大量使用临时性人员。

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客观上,目前社会事务方面新的工作很多,一项工作的开展总得有一个机构来管理,造成机构增加(包括行政的挂牌机构和事业的实体机构)。由于目前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或者由于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机构撤并之后,人员分流有较大的难度;或者由于目前公务员队伍中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不得不适当补充一部分年纪轻、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员,造成有的单位人员超编配备。主观上,由于有的部门和少数领导机构编制观念不强,在人员配备特别是领导干部配备上,不能严格执行核定的编制数,造成机构增加,人员超编。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机构编制是龙头,也是个很敏感的工作,编办作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要通过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积极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控制、把关、协调、监督作用,加强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更大程度地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和职能。

(一)严格维护“三定”方案的严肃性,建立和形成机构编制管理完整的法律体系

严格执行“三定”方案,对于保持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坚决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调整和改变“三定”中关于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定。

从事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员都知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有一句话叫做“编制就是法”。光从这句话来讲,编制就是法不错;但从这句话也反映出机构设置管理的法治性不强,而“编制就是法”这句话的落实也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经济社会各项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进展很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相对于其它各项工作,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展不大,或者说立法进程滞后,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长期以来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它的行政行为更多是体现上级领导的意图,而非完整的法律意志。我们对前几次机构改革的反思,其中一条就是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机构编制管理上打下了人为因素的印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人们“往往把领导的讲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变”。如果领导人之间意见分歧,常常使机构编制部门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

第五篇: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人民网)

当前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陕西省略阳县纪委 李维刚

2013年10月15日10:02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作风建设的思想升华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和执政地位,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命,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通过系列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干部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改观,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干部作风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作风整体上是不断好转的。但是对照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学风不浓。少数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工作中不能按规定执行政策,在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方面做的不够好。一些干部对学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认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错,可以松口气了,缺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紧密。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表现为在贯彻落实上级

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不结合本村实际,甚至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去落实,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用硬办法落实基层工作。还有个别干部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党委、管委决策时,方法不当、措施不力,导致工作难以落实,甚至引起上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工作作风不实。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电话遥控指挥多,深入实际少,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也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疾苦充耳不闻,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工作人员故意刁难、推诿扯皮的现象屡禁不绝。

自身建设不够重视。少数基层干部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个别领导干部生活交友不慎,律己不严,纪律松懈,行为不端,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在八小时内外表现不一;极个别的干部,经不起诱惑,超越了红线,犯了错误甚至触犯了法律,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停于形式,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把点点滴滴的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对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或是为了进行某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需要,或是为了应付工作上的需要,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深入了解,对经济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流于一知半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

为民服务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党员干部个人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些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意义,对于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工作太多太忙,平时忙于事务,没有时间学习,偶尔坐下来,也是“走马观花”,沉不下心来钻研,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思想上忽视群众、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忽视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工作上淡漠群众。久而久之,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逐步淡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

监督管理缺乏操作性。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学习方法存在形式单

一、培训渠道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教育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考学制度落实得不够理想,造成党员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深学浅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没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基层干部管理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对策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抓住“四个环节”,全面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在内容上,当前主要是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还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等;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丰富多样;在措施上,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习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在效果上,要做到“精”和“用”。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示范引导,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廉勤兼优”党员干部和“廉内助”评选活动,使广大干部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自觉锤炼自己的作风。

突出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群众要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自身特点,到基层单位、到服务对象中去,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广泛听取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

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参加组织生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群众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

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建设。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聘请专家定期讲课与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保持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完善和实行谈话提醒制度、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联系通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在生活作风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下载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也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教师这一职业当然也不能例......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 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纪检监察是执行党纪政纪,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

    当前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部队管理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也就是武器装备管理。所以说,武器装备管理是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想政治工作在税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调到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一、......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党建要搞好,基层组织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按照安办[2007]12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于4月3日至4月15日,带领纪委及有关部门......

    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党建要搞好,基层组织是关键。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按照安办[2008]12号文件通知精神,我于4月3日至4月15日,带领纪委及有关部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