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师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特别对于善于模仿、可塑性大的中小学生来说,这种导向作用更大,影响更长远。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关键。然而,犹豫受社会各种思想的影响,学校师德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是好的,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是高的,他们能够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赢得了社会舆论的赞誉和学生家长的敬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社会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足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呈上升趋势,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热衷于利用第二职业挣钱,消极应付本职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不认真备课, 不钻研教材, 不更新知识,不研究教学法, ,上课内容空洞,照本宣科,教学信息量少,深度不够,没有把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动态及时补充到讲课内容中去,对教学敷衍了事。
2、为人师表意识淡薄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道德、人格乃至为人处事的要求比对一般人的要求要高,这一点对我们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光荣,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不注重自身修养,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表率作用,缺乏自尊自爱。不能用教师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影响教育学生。有的教师不遵守教学纪律,随意变更教学时间,课堂上信口开河,甚至随意接听手机。甚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极个别教师物欲膨胀,以“教”谋私,以“分”谋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维护教师队伍的群体形象。
3、缺乏上进心,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仍然抱着一种“学习----工作----退休”的旧的学习观念,从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再学习,不再去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本教材、一套讲稿用一辈子。例如,目前在我市推行的“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仍然没有积极参与,还是照着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我们教师也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4教书育人意识不足,重智育,轻德育。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有不少的教师却不能自觉地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积极贯穿和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了,就是完成任务,就是育人了。这些教师,平时这些教师平时只是教书上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一概置之不理,不热爱和尊重学生,从不与学生谈心,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毫不关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1、持之以恒,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也包括教师队伍整体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这个综合素质上去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也就上去了。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树立起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质量观,自觉地把师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可以抓一阵放松一阵,必须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按照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重在治本,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搞好。
2、要充分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
在调查中有69.7%的教师认为“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教师”是最有效的途径。事实上,领导不带头,要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做不到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3、制定规范制度,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师德建设,除了教师自身的自觉性和良好的素质外,明确师德的规范对于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都对师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本上形成了教师道德规范体系。我们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师的师德规范和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在完善制度、规范师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广大教师真正将制度规范融入道德理念。
4.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通过丰富校园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强化了师德理念,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崇高感和幸福感,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向心力和人格魅力。同时,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利益要求,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之中,通过细心、周到的工作,为教师创造“多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中,创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也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教师这一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当今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步出现了,教师价值观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彻底搞清问题根源,从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通过学习、培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关键词】师德
问题
对策
在当今社会,教师这一职业逐步从以前的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这不仅是当今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教师队伍发展的新趋势。以前,可能你只要能认识几个字,懂一点知识,并且愿意从事教育这一职业,你就有可能成为老师。可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这一现状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了。教师队伍,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受教育背景,也就要求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9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施行计划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教不廉,谋取私利,工作敷衍了事
在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潮中,有一部分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以前根本不会出现的事情:
(一)代课要钱,补课成风,利用晚上补课、双休日补课,更有甚者长期不上班,说是在招商,可是实际上却是在家招学生补课,取得金钱收益。这些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漠不关心,马虎应付,却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办班“创收”或第二职业上;
(二)变相传销,谋取私利。有一部分老师利用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从中获取私利为目的,向学生强行推销不必要的各种所谓的试题指南、参考书籍,以及各种粗制滥造的学习用品;向同事推销各种不必要生活用品。
(三)热心商业,惟利是图。有的老师或者其配偶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向学生推销自家经营的各种东西,以从中获取利润;
(四)攀龙附凤,相互利用。这种行为集中表现在热衷于结交有钱有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送礼送钱,我就给你子女提供各种方便和特殊照顾,而对于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学生则冷眼对待,不闻不问。使得班级风气充满铜臭味,严重毒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不安心工作,老想“跳槽”。这种人当老师只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一旦有更好地机会,会毫不犹豫的撒手而去,从没有一个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行为的实质是缺乏教学上的进取精神。这种人不肯学习,也许爱岗,但决不敬业。
二、对学生不够尊重,随意侮辱体罚
有的教师因为缺乏工作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犯错的学生不能正面引导,反而动不动就以各种方式随意侮辱学生。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比猪还笨”,“烂泥扶不上墙”;有的教师用大话威吓学生,说再犯错误就不让上课,就开除出校门;甚至还有教师仅仅因学生未能完成家庭作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晒、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甘堕落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于他人,没能适应现代社会“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自己逐步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大趋势相脱节。
四、专注个人得失,不善于团队合作
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在工作中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说在绩效工资、职称晋级等方面,就毫无集体观念,为了一己私利,不体谅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嫉妒他人的进步和表彰,对他人冷嘲热讽,拆台打击,造成办公室人际关系紧张,与他人不能很好地团结合作,给学校工作的展开造成不良影响。
(五)衣着不整洁,言行不文明
有的教师不拘生活小结,或衣冠不整,或穿着过于艳丽花哨;有的教师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洋溢着一些低俗的东西。
以上所述问题,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缺乏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应该采取的策略如下: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教师首先要从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具备哪些素质?从这个问题入手,不断学习,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理论,吸取其精华,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认真学习一般的道德理论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加强向优秀教师的学习。刻苦钻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虚心求教,认真向学科骨干看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优秀教师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了。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二、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实现自我提升
(一)学习理论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付诸教育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武装自己。
(三)认真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和高效益。
(四)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多听课,多动笔,不断给自己充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主动,积极的做好本分工作,发扬奉献精神。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可以培养人,也可以约束人。制度化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师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优秀教师人才培养。
(二)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具体的各项事务均由专人负责,力求做到责任明确,无死角、无漏洞、无空白。
学校挑选师德好,业务强,思想道德修养高的教师帮助个别易犯错误、脾气暴躁、性格内向、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主要从安全、师德等方面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向,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或不良思想趋向。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校长,并作及时处理。学校利用教师例会,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并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白: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不能做什么。
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地氛围,提高教师的师德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二)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它对学校的广大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作为一名当代的人民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个世道所赋予我们的使命,使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们首先要正视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问题后不解决。当前情况下,我们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意志,下大功夫整治这些问题,重塑新时代的师德,让人民教师恢复它原本应该具有的本色,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塑造更美的灵魂再接再厉!参考文献:
1.包苏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王斌.试论教师职业道德[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3.李冰,黄天娥.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5期.4.刘毅.浅谈师德的规范及培养[N].贵州政协报,2000年
5.隋延力,李晓东.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6.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91-93.7.许剑轶,赵晶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8.如文.关于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职业教育论文.9.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20):173.10.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4):87-91.
第三篇: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构建法制型政府,努力为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而打造共生平台,然而职业道德建设的弱效和滞后致使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升缓慢。
那么当前公民的社会道德和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有哪些缺失呢?
首先是信仰危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如同人的躯体没有灵魂。目前我国公民中一些人信金信钱,就是不相信勤劳致富。只求一味投机钻营,违法乱纪,依靠走捷径抓经济效益,昧着良心赚钱,不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建设。更缺乏基本的信仰常识、宗教常识。胡信、乱信、迷信,不能正确的信仰和崇拜。在一国一家乃至一个人,如果心中无主,没有精神寄托,没有主心骨,甚至没有大是大非的判断标准,更没有善恶、美丑的是非辨别观念,使信仰产生危机,那是相当危险的。人要有点精神,精神要有寄托,寄托就是信仰。大到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认识,小到对个人情感和社会集体的关心或漠视,这都是精神信仰的具体表现。有些人不能和周围的同事好好相处,缺乏亲爱和平和亲情,更缺乏关爱他人。还有的人道德丧失,一味追求对女性的玩弄,却没有丝毫的真情实爱,形同禽兽一般,如此冷酷,如此冷漠,岂不是信仰缺失、道德缺乏的表现?
其次,是标准失衡。本来,社会之道德,总有一定的标准,总有一定的是非,总有一定的界限,如同冰炭不能相容,水火不能共生,黑白不能互混。在美与丑、真与假、黑与白、对与错、善与恶之前,标准失衡,一味姑息,导致人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混乱,是非界限不清。一些人甚至一些干部在许多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坚持原则,不敢做出正义公平的判断。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以假乱真,徇私舞弊,不敢同邪恶做应有的斗争,一味求和谐,保稳定,忍退让,致使整个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底线滑坡。对一些应予以抵制的错误观念,违规行为熟视无睹,这可是危险之至。标准失衡是目前职业道德缺失的一大“顽疾”。
第三,是责任淡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需要人来管理,需要人来治理。因此,责任意识是第一,责任担当是首冲。只有和有责任的人来打交道,来共事,只有让有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人来管理社会,管理人,这样,这个社会才能有秩序。当前,社会职业道德滑坡,底线失控,其重要的一点,核心的一点就是责任缺失和淡薄。一句话,私心大于公心,公心被私心冲击的荡然无存。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管辖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不能尽职尽责,甚至渎职、失职,更有黑白颠倒,是非颠倒,昧着良心,让自己应有应付的责任失之流水,导致社会上无人管事,无人敢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以上只是当前公民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核心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枝叶问题,如教育不给力,家庭治理有差距,个人自觉修养不强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瓶颈,主要障碍。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和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引起高度的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深远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呢?如何建设一个高标准、高素质、高品位的公民职业道德呢?
笔者以为,如下三点必须做到:
第一,要加强理念教育。理念就是信仰,理念就是目标,理念更是精神动力。正确的理念,高远的目标,长效的规划,高尚的品质都是提交公民职业道德的关键。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高尚的精神,更没有前进的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外甥书》中说“志当存高远”。鲁迅也说,人的不满足是事业进步的滚滚车轮。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人才有奋斗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的新理念,新标准,教育人们树新风、爱岗位,乐敬业,爱助人,知晓真善美,明白是与非,这才是提高公民职业道德总体素质的第一步。
第二,要知书达礼。所谓知书,就是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基础技能,睁眼看世界,睁眼看社会,睁眼看文明。为提升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达礼,就是要懂得礼貌,懂得礼仪,懂得礼节,遵守社会的基本准则,为践行职业道德奠定基础。礼就是社会秩序,礼就是文明公约,礼就是道德法则,礼就是非界限。孔子云:“人无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礼者,社会秩序之母法也。尊老爱幼,孝亲善邻,都是礼的高度体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动”,这些古老的传统的光辉名言及思想都是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干部,知礼、识礼、尊礼更为重要。国家外交有礼仪,公务接待有礼仪,婚丧嫁娶有礼仪。人与人、家与家交往,更有礼仪。因此,只有知书——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达礼——遵守基本的社会准则,公民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推进,才能有效的实施。
第三,要敢于负责。负责就是主持公道、主持正义,确保公平,对己对私要不昧良心,向善尽心,不推诿,不逃避。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其位,谋其政”,执其则,践其行,正是敢于负责的表现。人是社会家庭的一员,社会家庭兴旺发达,就必须提倡人人都是主人,人人敢于负责的精神,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对社会负责,对个人负责,对整个的公民权利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只有让有正义、责任感、责任心、有才能的人来负责,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能够向好,向善发展。公平、正义、大同都能通过人的奋斗来实现。所以,敢于负责,敢于以负责的心负责的精神来治理社会,这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法则才能落得实、靠的稳、见得成效。如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同腐败作斗争,同消极懈怠作斗争才能取得彻底胜利。这样,公民的职业道德建设就一定能达到更好。
第四篇: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异军突起,各地民办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也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新兴生力军。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青年教师是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也关系着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关系着高等教育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的保障。本文旨在分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动民办高校持续发展分享一些原因分析、对策及重要措施。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是教师自觉地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转换为自己道德品质的道德活动。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及思想和工作作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民办高校大多数教师没有事业编制,与学校是临时聘用合同关系,这就使一些教师一定程度上放松和忽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不强、敬业精神不够,育人意识淡泊、学术风气不正、追求名利等等,不仅对所在学校和教师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用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那么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师德建设最为关键。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就必须时刻把师德建设,尤其是在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只有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有了大提高,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才能有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有充分保证。改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果应该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政府应主动营造民办高校职业意识及师德提升的周边环境;其次,民办高校应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再次,民办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应主动提高本身的综合素质和师德水平。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为人师表的意识淡薄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虽拥有年轻一代的热情,但缺乏专门化培养,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没有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一方面,民办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政府对其投入不到位,使得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无法获得事业编制,大大挫伤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调研发现,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重经济、轻工作;重自身、轻单位,视教书育人为临时性的工作,肤浅的将培养下一代作为获得工资收入的谋生手段之一,将自身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放在一些经济性、功利性的事情上面,将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第二职业”、“赚取外快”等方面,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势必决定了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时间略显不足。于是出现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减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前无准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科研水平停滞不前等现象。而一些没有“第二职业”的教师则安于现状,消极怠工,宁可浪费大把的光阴也不愿在提升自身教学、科研水平上花更多的功夫。进而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培养下一代的崇高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使得教师工作变成一种谋生手段。更有甚者,个别青年教师由于自身与公办教师相比的不公平待遇,致使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正确、不积极的东西,误导学生,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年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民办高校教师从教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学习、爱模仿、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有好奇心、可塑性大。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而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更要做好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必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态度上、生活上做到公平正义的表率,尊重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真正实现不仅教书更是育人。
(二)爱岗敬业精神衰退
作为教师,热爱自身本职工作,热爱教育是规范其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何一种职业,必然都有着它的使命,而身为教师,更是肩负着国家兴衰的重任,这就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对教育有正确的认识。然而,民办高校与生俱来的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取向使有些青年教师的道德观及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师道自尊发生变化,敬业精神逐渐衰退,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在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中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缺乏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感和自信心,缺少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历史使命感不强,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仅仅看成获取生活来源的方式,缺乏全心全意服务思想。民办高校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衰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工作投入不足,凭经验讲课,不去钻研新的教学内容;二是只传授课本知识,而忽略了育人;三是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
(三)存在一些道德缺失现象
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中,出现了一些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现象。比如一些青年教师不遵守学校教学规律,上课迟到、早退、任意换课;一些青年教师不遵守国家法律,课堂上散布违法观点;一些青年教师向学生索取钱财,克扣学生奖学金等。这些现象不仅伤害了其个人形象,也抹黑了整个教师群体。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也有民办高校自身政策的问题,当然作为青年教师自身方面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一)社会大环境对民办高校教师认同度低
在我国,大多数省份民办高校仍被定位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度远远不如公办院校,进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认同度。大多数人认为去民办高校就业没有前途,只是暂时进入民办高校就业,于是“争取早日考上公务员”、“找机会进行学历提升”、“评上高级职称转入公办院校”、“找机会到其他行业就业”等想法一直存在。因此,社会认同度低,使得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过客观念滋生,这种状况下,对其教师职业道德必然产生负面影响。
(二)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由于营利特性和招生压力,办学规模、学校排位等往往成为民办高校狭义的目标追求,并将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工作方面,加之教师人才引进的不易,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考评重量轻质,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助长急功近利 的浮躁学风,甚至导致学术腐败的产生。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民办高校给与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可能与公办院校相比,给教师所办理的五险一金大多数按最低收入缴纳,这使得青年教师对其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极其担扰。此外逢年过节,面对其他单位和公办院校职工的年终奖、过节费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只能感叹待遇不公。对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事业的起步阶段,大多数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非常大。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待遇低的现状,促使大多数青年教师时常抱着跳槽的想法。其次是发展潜力小。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短期内不具备高级职称,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得到职务提升和职称提升。再次是培训和激励机制欠缺。由于民办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实现扩大招生、如何实现规模增长、如何开展教学等方面,忽略了对教师的培训,这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也是不利的。
(三)青年教师自身自觉性不足
由于其目光的短视,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而总是把眼光和公办院校进行攀比,导致心理失衡,忽略了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三、民办高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当前民办高校社会保障机制与公办高校及类似事业单位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民办高校忠诚度很低。社会保障机制的差异性已成为民办高校师资长期持续性建设的拦路虎,解决民办高校待遇低、条件差的问题刻不容缓,只有真正解决教师的吃、穿、住、行等基本要求,其他相关问题才有希望突破困局。民办高校首先应逐步提升教师工资待遇,争取早日达到与公办院校相当的工资水平;其次是提升福利待遇,应按教师的实际工资标准为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再次是院系、教研室基层组织须发挥好引导、教育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生活的关注,对其困难有所关爱,帮其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最后是关注教师职业发展,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师德高尚的青年教师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使青年教师感受到在学校有发展前途。同时,民办高校的投资方、管理层也需要解放思想、加强学习,必须充分认识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民办 高校的教师要敢于用法律法规保障自身的正当利益,工会等组织也要发挥好作用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以此促进民办高校社会保障的改善。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工作体系和评估体系
师德建设不仅仅体现在思想上、形式上重视和在基本原则性要求上,而必须把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性要求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操作规程,形成规章制度,并且要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民办高校应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教师管理体系需要通过统一规划部署、统一实施行动,统筹安排合适的组织架构和实施人员将工作开展到实处。二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使师德教育常态化、正常化、标准化,采用随机抽取、选择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考核。同时,在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考核、奖励考核中,遵循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度,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给与评奖、职务晋升、奖金发放等。保证每一个方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从而有效推动师德建设,实现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要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通过学习加强对教师职业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的认识,加强政治学习、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稳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之中,在工作中感受乐趣,在工作中思想升华,稳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有国家层面的因素,也有民办高校投资方的因素,更有作为教师自身的因素。随着我国对民办高校立法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民办高校投资方能够彻底贯彻“反哺社会、公益办学”理念的建立,随着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辐射力和同化力,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境界。每一份职业都有其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都能给人们带来尊严和自豪感,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的教师,只有在全面履行教师职责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也才能从教师 职业中获取乐趣和价值,从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德性,培养立志乐道、甘于奉献职业情怀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
总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科学发展,民办高校和社会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群策群力,使我国民办高校能建立一支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高且健康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孟建辉.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华大学.2011.[2] 赵皓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与应对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9.[3] 程贵林.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6)[4] 夏忠.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吴明生.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7(2)[6] 李艳.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第五篇: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中心学校 付明智
当代教师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的职业道德遇到了新的冲击与挑战,以新的视角思考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对于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敬业献身与以人为本问题
我听了师德报告团几位老师的报告,心里不但没有感动,相反却充满了悲哀。这几位老师的年龄多在中年,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他们的家庭大多谈不上美满,上不能尽孝,下不能照料。试想,是不是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若珍宝的东西后,教师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呢?
反思: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是缺少理性的,因为它显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所谓的业绩为本。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只能鼓励低效率,鼓励“拼体力换质量”,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是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的老黄牛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现代的师德,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做一个现代的、既会工作又会生活的、个性丰满、身心健康的人。
二、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教育新人走上教育岗位,成为教育战线不可或缺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后劲。应该说,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好的,他们的工作热情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几乎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但不可否认,也有少数教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师德方面,对政治不感兴趣,厌倦政治理论学习,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工作方法不当,对学生滥施惩罚,“以罚代教”,穿着随意,不注重仪表,在学生面前言谈举止不注意教师形象等
反思:以上种种情况虽然是少数青年教师所为,却损害了青年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社会形象。国家教育部在《走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观念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些都说明,教师的人格,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今天,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教师要涵养性情,加强师德修养,充分发挥行为示范和道德示范作用,教师要重小事拘小礼,守小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典范,使学生见贤思齐。
三、教师教育中忽视的师德教育问题
近段时间,媒体不断报道某些学校某些老师身上师德严重缺失的现象,有猥亵、侮辱女学生的,有严重体罚学生“打耳光”、“脸上刺贼字”、“啃木头”的。这些现象的发生,给教师的形象抹了黑,那些缺德和犯罪的人被人们称为“禽兽老师”,他们的堕落固然有他们自己主观的原因,但与教师教育缺失——师德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反思:教师教育忽视师德教育,一是以为教师教育只是专业教育,在诸多报刊关于教师教育文章中多是谈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人们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忽略教师的道德品行素质,似乎教师教育只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与师德无关,这不能不是教师道德水平下降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媒体报道的“禽兽老师”中,有的一直被学校领导认为教学方法不古板,业务能力强,是青年老师的代表,有的平时不苟言笑,对学生管理很严,教学也抓得不错,是村民们公认的“教的不错”的好老师。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教育中忽视师德教育的问题,教师教育忽视道德教育;二是在认识上还有一劳永逸的意识,似乎只是教师的行程中即成为老师需要师德教育,而在教师发展中不需要师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认为提师德教育就是对教师不信任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德教育,让教师教育在关注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让教师教育在信任教师的同时对教师也能有一些限制。
四、师道尊严与教师心理障碍问题
在有些老师看来,教师对于学生仍然奉行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必然在管理上导致教师专制的“你讲我听”、学生接受得被动消极,这与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由于教师的专制,往往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师生间的敌视和冲突。随着教育的急剧变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近些年来,学校教师精神空虚,思想迷钝,特别是看到社会上一些大款阔少的潇洒生活方式,心理产生不平衡,导致思想境界长期荒芜,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长期有生不逢时念头的压抑,加之教师队伍竞争激烈,压力不断加大,来自外部的高要求与自身的力不重心的矛盾,导致有些教师形成心理障碍。于是他们看不到学生的闪光之处,用冷漠的眼光鄙视学生,把学生作为排泄自己心里愤懑的载体,有的发展到道德沦丧。
反思:新课程倡导一种学生参与、师生民主的对话文化,通过对话实现师生民主,张扬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德尊严”的架子,变维护权威为倾听、呵护和尊重学生,走下讲台,以平等的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在此基础上,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同等的关爱。教师应葆有“三种情怀”——对教育事业有感情,对教育对象有热情,对待工作和生活有激情。教师不能仅仅吧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要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去倾注感情,爱岗敬业,敬业奉献。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