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天地间,独自走百年,天地之间,漫漫无边,苍天之下,厚土之上,芸芸众生,人流熙攘,但只有一个你,每个人和你都不一样,你的容貌,你的心灵,你的性格,没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样,你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人,你是亘古未有的,而将来也不会再有。然而,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许多人在死去的时候,却成了别人的翻版!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对于独一无二的自己,我们该怎样活出自己无悔的人生?
卡耐基曾说:“每个人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它们可能造就你,也可能毁灭你,将深深地改变你的一生。这两个重大决定是什么?第一:你将如何谋生?第二:你将选择谁做你孩子的父亲或母亲?”罗素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铁匠锤打铁砧,铁砧也锤打铁匠;海蛤的壳在棕黑深遂的海洋里变成,人的心灵也受到生命历程的染色,只是所受的影响奥妙复杂,不易为人觉察而已。所以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的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所以,做好人生规划是成就未来的基本要求。“为什么总是找不到适合我的工作?”很多找不到工作或频繁跳槽者都有着这样的困惑。我们认为,职业规划是我们迈入社会的第一个规划,也是人生规划当中最核心的规划。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生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间接决定了生命内容的精彩抑或平淡。因此,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关乎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他会发现,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事业,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工作,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来自于工作。人们经常为周末度假而规划,为一次旅行而规划,为一顿早餐而规划。但是,却很少思考一下自己的一生该如何度过,为占据我们人生8万小时的职业生活而规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没有职业生规划,人生便没有了方向,因此,我们也就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职业生涯规划真的有用吗?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还有人专门写出《为什么职业规划是浪费时间》这样的文章(百度可搜)。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做美国总统。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经过思索,他拟定了一系列目标。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最好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前得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行动。某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三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似雕塑的体魄,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各种世界级的“健美先生”称号。
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十年时间,利用自身优势,刻意打造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2003年,年逾五十七岁的他,告老退出影坛,转而从政,成功竞选为加利福尼亚州第38任州长。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总统。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从奥地利的偏僻山村,到美利坚的领土,他成功了。从一个不会英语的瘦弱男孩,到拥有强壮身材的健美先生,再到征服世界影迷的好莱坞明星,他成功了。从好莱坞巨星到加州州长,他又成功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规划,行动有力,就能成功。
从这个职业规划案例可以看出:职业规划制定的越早、步骤越详细,越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这个目标多么艰难、自己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相差多远,只要自己有恒心、有切实可行细致的计划,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就一定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注】2011年1月3日,施瓦辛格卸任了任期达7年的加州州长。当任州长的7年间,他从未领过自己17.4万美元的年薪。他不加税,不削减教育开支和福利,持续治理改善环保,不拿一分钱工资,自己贴钱办公,宁愿卖政府的办公楼、监狱、公务车,不拆迁不卖地,不搞房地产开发。还到处为加州农产品做广告。虽然他在任期间,未能解决加州窘迫的财政状况,却将上任留下近400亿美元的财政欠款缩减为280亿。
“I will be back."是施瓦辛格的招牌台词,施瓦辛格还会继续精选总统吗?2008年12月21日,施瓦辛格接受美国“60分钟”电视节目专访。他毫无疑义地表露出自己的政治野心。“如果可以修改宪法,允许外国出生的美国公民参加总统竞选的话,我‘绝对’是想成为美国总统的。”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决不只是帮助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资质条件去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而更重要的是,帮助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
2)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激发员工前进的动力; 3)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增强职业竞争力;
4)通过科学的规划,将个人、事业与家庭生活和谐地联系起来,经营更美好人生。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呢?
帮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思想成为一种管理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中国开展得仍十分有限。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老板们认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的事,企业没必要去管这个“闲事”,就算管了也白管,员工也不念企业的好。许多企业的HR们最痛心的莫过于“留不住人”了,甚至有些HR抱怨:我们公司无论薪酬、福利,各方面的待遇,样样不比竞争对手的公司差,样样不比外企差,可员工怎么就是喜欢跳槽呢?
员工之所以在一家企业里工作,一般取决于以下五个因素:①公司前景与个人前景的吻合;②企业文化;③直接上级管理能力;④绩效考核公平性;⑤薪酬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前景与个人前景的吻合对员工的稳定十分重要。多项调查显示,员工个人发展因素成为继薪酬之后的最重要的离职原因。可以说,企业吸引人才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提供了足够合适的发展空间,即所谓“选择了一个企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我们知道,人才的流失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报酬问题,待遇偏低,人才难留,这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才能发挥问题,一个人才在某一岗位上,如果才能得不到发挥,专长得不到利用,也不会安心工作,迟早会溜号;三是社会角色问题,对于一个人才而言,尽管待遇较高,才能也得到了发挥,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务,心理也是不平衡的。因此人们对能力的大小有一个认同理念,往往认为职称和职务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力大小、贡献多少的体现。如果不能量其才,任其职,担任一定的角色,人才也难以留住。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在寻找和追求目标的漫长旅途中,优秀人才就是那群走在前列、健步如飞的旅行者,如果这时企业阻碍了他们的前行,他们必然会离开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企业能否留住优秀骨干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之有机会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同行业企业间的薪酬差距逐渐减小,人们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环境、人才培育机制、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因素在企业留人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职业生涯管理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满足人才需求,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的责任,而不是福利。企业
要发展,就不能只将员工看成是打工者,而应当看作是影响企业成败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兴趣、特长、理想等,根据员工的职业目标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使之看到他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通过个人发展愿望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结合实现企业发展,达到企业目标,创造出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真正做到留住优秀人才的“心”!
因此,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大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度和忠诚度,提高成员的稳定性。相对于人员更迭频繁的企业,一个成员相对稳定的企业能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效率更高;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对于企业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可以更深地了解员工的兴趣、愿望、理想,以使他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人,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有时间充分接触和沟通,使得员工产生上进心,从而为企业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3)由于了解了员工希望达到的目标,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对员工的培训,同时可以适时地引导员工进入组织的工作领域,从而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更好地统一起来; 4)能够使员工看到自己在组中的希望和目标,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
当企业为员工做出的职业规划和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高度吻合时,既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又符合员工内心的诉求,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人才的流失就会有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就会大幅度相应的下降,员工的求职成本和自身盲目充电培训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同时也减少了员工到处求职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才会改变企业埋怨难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员工抱怨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局面。
第二篇: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职业生命的精细化管理,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具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通道体系设计
系统化的职业通道设计旨在减小组织的刚性对人力资源的制约,释放员工的潜在能量,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愿景相统一。具体内容包括:
1、组织目标梳理:分析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预测组织规模与组织资源的变化,由此分析组织发展所能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机会、新增职位机会、职责扩展机会、价值提升机会、能力提升机会等。
2、岗位体系梳理:以现有岗位体系为基础,结合组织发展趋势,综合梳理组织未来的岗位体系,/考试大/收集/进行职系、职类的划分,为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提供框架。
3、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设计各类岗位、各个岗位在组织内的多种发展路径,明确每一个路径的实现条件与步骤,为每个岗位设计出多元化的发展通道。
(二)自我评估体系
为了帮助员工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选择各类自我测评工具,并编写成为统计表格,下发全员进行自测评。例如:职业满意度测验、职业锚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性格测验等。测评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示范,测评过程要统一开展、实时指导、全程封闭,测评结果要点对点反馈并作必要的解释,对外要严格保密。
(三)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认识组织环境及自我的前提下,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模板,组织员工完成设计书,引导员工确定自身职业目标。在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过程中,需组织自我战略分析引领练习、职业规划研讨小组等活动,使员工更准确、更客观地确定职业目标。
(四)开展员工评估,明确与职业目标的差距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依据职业目标岗位的胜任要求,/考试大/收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找到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和短板结构。
(五)依据自我差距,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员工编写《职业发展行动计划表》,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行动的内容、时间要求、检视方法等内容。《计划表》编制完成后,要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辅导、跟进、反馈、检视。
(六)构建匹配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将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培训、绩效评价、工作实践和开发性人际关系建立等有针对性的开发手段,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其进步.转贴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心
(3)在知识转移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样的机制? 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对员工进行培训、有计划的社会化活动、熟练人才的转移等。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考试大/收集/支持组织之间和个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的机制越多,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转移就越可能发生。
知识转移的两种机制是知识清晰化和知识编码化。知识清晰化包括会议或企业间的审查,而知识编码化包括契约、文件、审查过程或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过程的不同阶段。
(4)合作和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动力?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经常发生在战略联盟的背景下。传统认为,战略联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考试大/收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学习竞赛概念的挑战。认为自己处在学习竞赛中的企业比起那些不这么认为的企业来说,二者可能在知识转移和获得的过程中表现有所不同。相对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更加危险,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复制。
“合作”的问题并没有被广泛提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关注和管理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哪种类型的结构能够为知识转移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结构代表了一种鼓励或妨碍知识转移的情境。通常的结构形式是战略联盟和网络,包括研发的合并、特许、共同生产的协议、许可、合资等。这些关系的发展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数量和价值,知识转移是建立在交换的集中性和便利性基础上的。
由于网络中的关系和企业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不同,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层级结构影响企业间规则建立的方式以及知识的“清晰化”和“编码化”发生的地方。未来可以探讨不同形式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
(6)知识来源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是否阻碍知识转移?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知识经常嵌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文化的支持。/考试大/收集/但当它转移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时,它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从而失去有效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文化距离阻碍知识转移,尤其是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也有研究表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没有显著不同。
(7)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如何展开?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上分析,如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个体是组织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载体。能够转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其适应新的情境。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之间人际互动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结果。在网络层面上,企业相对于其他网络成员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影响它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和互动性。但我们不应只关注知识转移,对于管理实践而言,更需要关注知识的综合和向商业创新的转化。
第三篇:如何简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简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面试时候主考官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获得这个职位,你将如何开展工作?这就是你必须回答的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未来的路在哪?如何找到我满意的工作?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有潜移默化的在心里想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许这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意识。只要通过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明确了。
1、What you are?首先问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这样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
2、What you want?你想要什么?这是目标展望过程。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
3、What you can do?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最好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个人工作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判断你能够做什么。
4、What can support you?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以及人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5、What fit you most?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了。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6、What you can choose in the end?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就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了准备,当然比没有做准备的人机会更多。
第四篇: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视角
我们所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任何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肯定都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只是对于不同的人两者考虑的比重不同,其差异由生涯承诺和组织承诺这两个向度来平衡。生涯承诺(careercommitment)可定义为“某人指向其选定职业的态度”,或“某人在选定职业内的工作动机”,通常情况下,生涯承诺包括个人生涯目标的确立以及对这些目标的认同和投入。个人情愿投入精力并持续追求个人生涯目标可以被看作是高水平的生涯承诺。其核心是职业承诺,对所选定职业的“痴迷”。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commitment)是指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它由三部分组成:
一、对组织目标强烈的信念和接受;
二、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三、强烈的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生涯承诺与组织承诺二者相互作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情况可用图1表示。
组织承诺较高者,会更愿意在同一上组织内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而生涯承诺度较高者,则会把企业看作是一个阶段的跳板。通常,从阶段性的便于操作的角度来看,或者从企业的视角来处理的话,这里我们更愿意以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来谈,但不管怎么说,每个职业个体,都应该有一份基于个人生涯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谈基于组织发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基于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视角来谈的。这里向阳生涯着重从方法角度介绍一下第一种。
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与方法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可用下图来表示: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方向定位、设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生涯评估与反馈七个基本步骤。从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的大量职业规划咨询实践来看,我们认为,正确积极的生涯发展信念是职业生涯成功的根本;自我评估和机会评估是前提;职业方向定位是成功的关键,合适的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则是保障;生涯评估与反馈则促进我们的职业生涯永续发展!
1.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发展向上的信念,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人生志向,对期望人生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你的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3.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如组织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等。
4.职业方向定位。通过对自我评估及生涯机会评估,结合生涯发展愿望,我们可初步确立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如具体的行业/领域,职业,职位,希望发展的高度等。
5.设定发展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应走向何方。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目标的设定是在继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一般,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其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6.制定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后,行动变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你通过什么样的通道来实现?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幺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7.生涯评估与反馈。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要想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顺利落实,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
其次,职业规划方案必需切实可行。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一个学历不高又无专业特长的员工,却一心想进入管理层,在现代企业中显然不切实际。其次,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确定,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条件。例如,在一个论资排辈的企业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不宜把担当重要管理工作确定为自己的短期职业目标。
第三,个人职业计划目标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员工是借助于企业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的,其职业计划必须要在为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离开企业的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企业中立足。所以,员工在制定自己的计划时,要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
了解了以上内容后,我们就可依此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了。当然实际操作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职业信息太少,没法决策!”“怎样的行动方案才更适合我?”等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这很正常,真正能全部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中是很少的。当我们自己操作遇到困难时,明智的做法是寻求专业职业咨询机构的帮助。这样即省时又高效,最关键的是,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我们职业成功的几率。
JuniorCareerPlanner(JCP)初级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是国内首个标准化的职业成功训练体系。该认证旨在解决严峻的社会就业问题,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个人职业发展技能,强化就业及职场生存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才兴国战略。
第五篇: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员工职业生命的精细化管理,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确定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具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职业通道体系设计
系统化的职业通道设计旨在减小组织的刚性对人力资源的制约,释放员工的潜在能量,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愿景相统一。具体内容包括:
1、组织目标梳理:分析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并预测组织规模与组织资源的变化,由此分析组织发展所能带来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晋升机会、新增职位机会、职责扩展机会、价值提升机会、能力提升机会等。
2、岗位体系梳理:以现有岗位体系为基础,结合组织发展趋势,综合梳理组织未来的岗位体系,/考试大/收集/进行职系、职类的划分,为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提供框架。
3、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设计各类岗位、各个岗位在组织内的多种发展路径,明确每一个路径的实现条件与步骤,为每个岗位设计出多元化的发展通道。
(二)自我评估体系
为了帮助员工更客观、全面认识自己,选择各类自我测评工具,并编写成为统计表格,下发全员进行自测评。例如:职业满意度测验、职业锚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性格测验等。测评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示范,测评过程要统一开展、实时指导、全程封闭,测评结果要点对点反馈并作必要的解释,对外要严格保密。
(三)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确定职业目标
在充分认识组织环境及自我的前提下,编制《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模板,组织员工完成设计书,引导员工确定自身职业目标。在员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的过程中,需组织自我战略分析引领练习、职业规划研讨小组等活动,使员工更准确、更客观地确定职业目标。
(四)开展员工评估,明确与职业目标的差距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依据职业目标岗位的胜任要求,/考试大/收集/对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找到员工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和短板结构。
(五)依据自我差距,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员工编写《职业发展行动计划表》,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行动的内容、时间要求、检视方法等内容。《计划表》编制完成后,要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辅导、跟进、反馈、检视。
(六)构建匹配的职业发展支持体系
将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提供培训、绩效评价、工作实践和开发性人际关系建立等有针对性的开发手段,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激励其进步.转贴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中心
(3)在知识转移的哪个阶段使用什么样的机制?
知识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机制有很多种。例如,对员工进行培训、有计划的社会化活动、熟练人才的转移等。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考试大/收集/支持组织之间和个体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互动的机制越多,多种类型的知识的转移就越可能发生。知识转移的两种机制是知识清晰化和知识编码化。知识清晰化包括会议或企业间的审查,而知识编码化包括契约、文件、审查过程或决策支持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
移过程的不同阶段。
(4)合作和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动力?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经常发生在战略联盟的背景下。传统认为,战略联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考试大/收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学习竞赛概念的挑战。认为自己处在学习竞赛中的企业比起那些不这么认为的企业来说,二者可能在知识转移和获得的过程中表现有所不同。相对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的转移更加危险,因为后者更容易被复制。
“合作”的问题并没有被广泛提及,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在关注和管理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哪种类型的结构能够为知识转移提供更加有效的平台?
结构代表了一种鼓励或妨碍知识转移的情境。通常的结构形式是战略联盟和网络,包括研发的合并、特许、共同生产的协议、许可、合资等。这些关系的发展能够影响知识转移的数量和价值,知识转移是建立在交换的集中性和便利性基础上的。
由于网络中的关系和企业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不同,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层级结构影响企业间规则建立的方式以及知识的“清晰化”和“编码化”发生的地方。未来可以探讨不同形式的层级结构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的。
(6)知识来源企业和知识接受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是否阻碍知识转移?
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知识经常嵌入在企业内部,得到企业文化的支持。/考试大/收集/但当它转移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去时,它的意义就可能被扭曲,从而失去有效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文化距离阻碍知识转移,尤其是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也有研究表明,组织内的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没有显著不同。
(7)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如何展开?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可以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上分析,如个体层面和网络层面。个体是组织知识和组织学习的载体。能够转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使其适应新的情境。贡献企业和接受企业之间人际互动会影响知识转移的结果。在网络层面上,企业相对于其他网络成员的结构位置可能会影响它从网络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和互动性。但我们不应只关注知识转移,对于管理实践而言,更需要关注知识的综合和向商业创新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