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民营企业做安全管理
如何在民营企业做安全管理
几位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同行进行了一次沟通,恰巧的是他们都是来至民营企业,有的在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做安全经理,有的是在产值刚刚过亿的企业做车间安全员,身份虽不尽相同,但都同是一个行业总有相似的处境,现将我们的一些讨论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
民营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这个问题是我们安全从业人员需要着重看待的问题,我们要从老板的角度去看,不能干着工作、拿着薪水还一直嚷嚷着老板对安全不重视,不舍得投入,消极的工作。如何正确的看待企业是否重视安全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看这个公司的安全管理发展历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创业时期一定是从大胆蛮干开始的,很多的生产开车和技改技革都是在各项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展的,随着企业的逐步做大,老板逐渐意识到公司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企业挣钱的基础之上。当接二连三的出现了一系列事故,发现用钱也很难摆平事情的时候,安全管理才真正的开始进入公司,但大部分从创业期走来的中层管理干部却依然认为工作进度和生产质量才是第一。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老板一步步经营发展起来的,老板对自己公司的看重远远比我们作为安全人看的更重。有人说公司就像老板的孩子,其实准确来讲公司就好比是老板的生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自己的工厂毁灭在一场大的工艺事故和设备事故中,也就是说老板对安全是重视的。
做不到安全管理前移就别怪不重视你
那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老板的重视呢?为什么现场在进行技改技革和抢修的时候,安全员很难因为安全条件达不到的原因去制止工作进程呢?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只有企业发展才有安全,即使科学管理的外企,安全部门也一定是一个支持部门,产供销才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安全一定是为了产供销的主价值链更健康发展才行。所以这也就要求安全管理的前移,也就是在作业前将风险辨识到位,措施执行到位,只要开始工作就一定是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八点开始抢修,那么在这之前的工作是需要安全人去强制把控的,千万不要将“现在安全条件不具备不能作业”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条件为什么不具备?是因为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缺陷)。这一点需要我们安全人真正的认识并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去。
话语权不够,因为技术能力不强
大多数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安全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不够,这个问题我们要全面的去看待。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从管控角度上包括行为、设备、工艺、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当然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四个维度。话语权不够是因为安全人不是一个技术管理型的人才,所谓技术管理型就要求安全人要懂的自己属地的工艺和设备,而不仅仅是只抓行为安全管理。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在企业内受尊重的安全人一定是从车间主任这个职位出来的。没有哪个车间主任愿意自己的车间发生事故,无论是从企业的绩效管理角度还是个人的未来升职,这都决定了他必须重视安全,但实际上为什么不听安全人的呢?是因为我们有的安全人只能提出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要佩戴防护眼镜、吊车下不能站人、受限空间要做气体分析等。当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提出了:我们是否在工艺和设备的管理上比自己的车间主任强?如果只做行为管理,那就别怪对你不重视。车间主任一定需要一个得力的帮手,而不是一个处处挑毛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安全人。
有一项工作安全人普遍没有做好
对于安全管理来说老板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安全人应该认真思考。老板不是要宏观上说的今年重伤以上事故为零,这只是一个安全目标。随着发展的一步步壮大,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老板越来越难了解到真实的基层声音,我们知道大多数的报告都是被粉饰过的。老板最需要了解到的是真实的安全管理现状。这也就需要安全人具备较强的总结分析能力,比如针对过去一年内公司发生的事故事件统计和分析,哪里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某类型作业事故多发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提出下部的改善思路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比如针对技改技革用具体的案例写明已发生事故的现状和潜在的巨大风险,然后提出具体的变更管理优化思路和资源需求(比如需要进行一次怎样的培训,如何梳理优化现有制度,定下责任人和完成节点)。这里一定要记得:老板要的原因分析一定不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中层管理干部对安全不重视”这些看上去有道理,实际上无用的话。安全人要将基层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并拿出现阶段公司可以执行的计划,绝不是泛泛而谈。
第二篇:浅谈共产党员在民营企业
浅谈共产党员在民营企业 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的一个经济实体,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民营企业属非国有独资企业,是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民营企业中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那么,在实际工作和具体工作中,民营企业的党员到底该发挥哪些作用,其地位和作用又该如何表现呢?笔者认为:
一、要转换思想,更新观念,在民营企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章》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每名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宗旨。在民营企业中工作的党员一般有三个来源所组成:一是国家和政府机关中的退休、离休党员公务员,离职后受聘于民营企业,寻求一份快乐和自慰感;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退休、下岗职工党员,到民营企业另谋一份职业,补贴工资收入;三是民营企业原有的内部职工和大学生,后发展接纳为中共党员。据考证,在民营企业中工作的党员,绝大多数都受过党组织的多年培养教育或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思想素质,是民营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到民营企业工作后,只要他们转换思想,更新观念,理解和弄清民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关系;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民营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党的宗旨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就一定会脚踏实地在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生产中起到骨干带头作用,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民营企业的新主人。
二、要牢记宗旨,保持本色,在民营企业员工中起引领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是党的一贯宗旨。建党90年来,无论形势和任务怎么变化,无论面对多大的艰难险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以人为本,是坚持党的宗旨的重中体现。到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普遍认为不同于国有企业,由于民营企业老板讲求的是生产效益最大化,许多员工存在着“被雇佣”、“被剥削”的思想和临时性、务实性、不求上进性观念,一切“向钱看”,“为金钱”而生存。工作中情绪波动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要求民营企业员工中的党员骨干要发挥引领作用,帮助非党员工正确处理老板意志与员工思想,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用工与求职的关系,扎实履行民营企业员工的职责。与此同时,党员在发挥引领作用中,一要做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要做到在贯彻执行老板工作要求上强化力度、不打折扣;三要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向前。以体现党员身先士卒的本色和其先进性。
三、要践行义务,摆正位置,为民营企业法人起助手作用
党员八项义务中的第五条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做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据调查,民营企业中的党员大都工作在企业的领导和中干岗位,即使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也都担负一定的责任。仅以辽源显顺琵琶学校为例,企业12名党员中,就有7名工作在中层以上领导岗位,是老板非常信任和得力的一支助手力量。这些党员所处的岗位都是企业的核心部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法人周显顺虽然是国内文化界著名人士和民主党派人士,但是他把党员看成是自己工作的挚友和助手,是企业发展的支柱和骨干,对他们提出的工作建议和好的思路,从来都是认真听取,认真采纳,使之减少失误,保证企业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
党员在政治上是先进组织的一份子,在民营企业中,又是一名普通员工,服从民营企业法人领导,即是自己工作的选择,也是党员义务、形象的要求。只有摆正位置,有效发挥自己在生产中的先行作用,起到为企业法人代表当好助手的作用,才能得到法人的高度信任,在民营企业中树立起党的旗帜和形象。
四、要赢得地位,当好代表,在维护民企员工利益中起纽带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每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其先进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民营企业中的共产党员,虽然同样是企业中的一名员工,但是 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所在,加上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靠作为赢得了地位,很快会得到企业法人的信任,成为企业法人的得力助手、成为普通员工的贴心人和代言人。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往往会把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思想上的波动,利益分配中的不满诉说给党员和党的组织。为了有效化解矛盾,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党员应该在民企法人与员工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沟通桥梁,积极发挥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执行民企运营规则,尊重民企法人意志、决策的基础上,适时代表员工的利益向民企法人提出积极、稳妥的合理化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共同寻求有效的解决之路,即维护民企法人形象、决策,又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时刻保持党员队伍的纯结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摆在民营企业党员面前的新课题。只要站在对党的事业有力,对国家建设有利,对民营企业发展有利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对待自己,就一定会靠作为赢得地位,在民营企业中站稳脚根,当好主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篇: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
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
摘要: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起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薪酬在组织中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它与组织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关键词:薪酬管理优化
引言
薪酬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回报,而不仅仅局限在以货币、实物支付的报酬上。突破传统的薪金支付方式
任何薪酬福利的设定,不论是财务报酬还是非财务报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都必须有其对应的激励理论作支持。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未满足的需要产生他们工作的动机,也是激励他们工作的因素。人的需求以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出现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在设计薪酬奖励时,要针对不同员工的需求,加入需要重视的激励成分,如应多些金钱还是多些挑战来提升效应。联系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选择的薪酬战略要与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相结合,在企业成长阶段,经营战略以投资促进企业成长。为了与这个经营战略保持一致,薪酬战略应该具有较强的激励性,着重将高额报酬与中高程度奖励相结合。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经营战略基本上以保持利润和保护市场为目标,与此相应薪酬战略应以奖励市场开拓和新技术开发及管理技巧为主。要做到这一点,须以平均水平的报酬与中等的奖励相结合。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恰当的经营战略则应收获利润并转移目标,转向新的投资点,与此对应的薪酬战略是实行中等水平的基本工资标准的福利水平,同时采用适当的刺激与鼓励措施与成本控制相联系,避免提供过高薪酬。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民营企业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有: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使民营企业真正变大变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关注,老板与员工之间有一个共同道德观、价值观。重视程序公平
良好的薪酬制度必须具有公平性,即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是指同一行业或同一地区或同等规模的不同企业中类似职务的奖酬应当基本相同,因为对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相似,他们的各自贡献便应相似。内部公平性则指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所获奖酬应正比于各自的贡献。为了保证企业奖酬制度的公平性,企业经理人应注意:奖酬制度要有明确一致的原则作指导,并有统一的、可以说明的规范和依据。但是很多民企经营者只注重结果的公平,而忽视对薪酬界定程序公平的关注。同时也要有民主性和透明性。企业也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并引导员工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到机会均等上来。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理论的要求下,薪酬体系设计要注意以下三点: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要设法满足员工的要求;积极主动的提高改善员工利益;在创造中激发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必须牢牢把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总原则,以物
质激励为核心,注意精神激励,实行有效激励。薪酬设计科学化
首先明确薪调查对象,用科学方法收集并统计数据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解决对外竞争力问题。其次,建立科学的职位评价系统,解决对内公平性问题。科学的职位评价需要考虑职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工作强度、工作责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综合评价这些因素确定工资级别,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同时,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除传统管理通道外,另设几条技术通道。更新薪酬计量方法
8.1 薪点制。企业可依下列因素确定每位员工的薪点:职务、职称、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特定工作岗位工作年限、特出贡献、责任与强度等。
8.2 年薪制,这里的年薪制是以工作的年限作为主要依据的薪酬计量方法,也就是说员工的薪酬应随其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或其某一工作岗服务年限的增加而自动加薪。
8.3 分红制,它可以分为以企业中的管理层或核心管理层为对象和以企业全体员工为对象的分红制两种。尽管它不是一种完全的薪酬计量方法,但对民企来说,有时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语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制度还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虽然在市场经济建立以后,薪酬管理的内容、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改进,但受传统薪酬管理的影响,我国在薪酬管理上仍遇到大量问题。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对薪酬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要加大对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力度,引进西方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理论方法,为我国企业的薪酬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四篇: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11-04-21 14:57:09来源:论文格式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我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企业确定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却很少将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较多考虑的是薪酬管理的三大目标,而没有把薪酬体系的设计提高到战略高度。在企业内部人们对于公平度问题的关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结果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是否产生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二是程序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过程乃至于薪酬框架构建过程是否合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对策
1.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薪酬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我国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对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企业确定其战略目标的同时,却很少将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多数企业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较多考虑的是薪酬管理的三大目标,而没有把薪酬体系的设计提高到战略高度。
1.2员工薪酬的评定缺乏公平性
在企业内部人们对于公平度问题的关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结果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是否产生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二是程序的公平度,即企业的薪酬框架运作过程乃至于薪酬框架构建过程是否合理。而我国民营企业对这两个方面都较为欠缺。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科学完善的薪酬标准和薪酬体系,员工的薪酬通常是由企业主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凭经验与应聘人员谈判来确定,随意性较大,很难保持前后的一致性,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为混乱。企业内部薪酬标准的不规范,使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感往往是非常强烈的,这就会导致对员工的积极性的挫伤,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辞职的现象。
1.3忽视了薪酬体系中“内在薪酬”的作用
广义的薪酬可以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内在薪酬的具体形式有:(1)参与决策的权利;(2较有兴趣的工作;(3)个人发展的机会;(4)多元化的活动等。论文发表。外在薪酬与组织的货币、实物等方面的支出直接相关。前者是员工从工作本身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需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当员工在企业得到的内在薪酬较低时,客观上要求以相对较高的外在薪酬做出补偿。这暗示着当企业外在薪酬的竞争力较差时,企业可在内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民营企业主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
1.4为避免员工之间的薪酬攀比采用模糊薪酬
模糊薪酬的秘密做法一方面固然可以避免企业内部成员互相攀比、消除某种程度的不公平感以及高薪酬与低薪酬两者之间的对立,但也可能造成企业内员工对老板的猜忌,使员工有模糊心理和身处局外的感觉,还可能造成老板凭主观好恶分配报酬的暗箱行为,这样就弱化了薪酬的激励作用。薪酬制度极为模糊严重违反了企业薪酬制度的透明原则,造成企业内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的摩擦,极大地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摩擦性耗费。而与此相反,比较公开的薪酬制度能发出一种积极的信息,表明这个制度是很公平的,这个组织对人是信任的,企业鼓励员工去努力工作。
1.5员工的薪酬晋升渠道不畅
在传统薪酬结构下,薪酬的增长是和职位的晋升相联系的。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这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诱导企业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而非为企业所做的贡献上。
2.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民营企业对薪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至今仍停留在过去的物质资本时代,认为物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未认识到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企业增值的源泉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竞争是现代竞争的核心,我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把人才作为战略问题加以重视,否则很快就会在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2 民营企业制度上的缺陷是其薪酬管理存在误区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由老板一人或其家庭出资创办的,形成了家族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不重视企业的制度建设,缺乏对企业决策层的有效约束机制,导致领导人的独断专行。
2.3.民营企业的领导人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
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之所以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规范之处,与领导人的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有的领导人意识到实施科学的薪酬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性,但也因为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感到力不从心。
3.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
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它在关注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有些企业将产品开发部门定位为其展战略瓶颈部门,并特别为该部门高素质人力资源吸纳、滞留、潜质提升设置了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论文发表。这是薪酬设计战略导向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
3.2转变观念,将薪酬管理提升到“人力资本运营”的战略高度
观念的转变是企业变革的前提,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就必须先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企业第一资本的观念。现代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所表现出的资源竞争、市场份额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与科技竞争。薪酬管理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考虑人力资本的增值效应,强调劳资双方之间的利润分享,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3.3加强执行程序公平性原则
公平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着眼于分配的结果性公平,即个人可见的报酬的数量和分配的公平。论文发表。但后来人们研究发现,这种公平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公平理论着重强调报酬分配结果而忽略了决定这些结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程序性公平的概念,认为报酬的结果和程序性因素交互作用可能导致人们的不公平感。结果公平与程序公平相比,结果公平比程序公平对员工的满意感有更大的影响,但程序公平更容易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对上司的信任和流动意图。对于公司的薪酬制定,更多地考虑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比如公平与否,就是直接决定薪酬制度效果的关键。薪酬程序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内容、员工公平感受、激励行为和企业绩效能否形成一个良性传递过程。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必须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以此来作为整个薪酬体系架构的“灵魂”所在。
3.4加强薪酬体系中“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
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内在薪酬”的存在,认识到“内在薪酬”的作用,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
包括:组织修炼,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情感关注,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老板对员工的情感关注还是相当重要的。
3.5设置多通道的薪酬晋升机制
可设计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员工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向员工传递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以此来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竟争力。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理清企业产权关系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重新安排民营企业员工的现金计划薪酬,朝着以多通道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目标发展。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把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效益相结合,以此形成拉力。在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民营企业实施人力资本运营战略。逐步稀释企业资本存量,以效率促发展求公平,解开民营企业的产权“死结”,实现企业家和经理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本战略性激励机制和高度凝聚力的整合管理系统,乃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第五篇: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范文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漏洞”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的缺失往往影响人力资源各个制度有机结合,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各个制度的功能,甚至发生矛盾,从而大大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有些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往往难以摒弃“重物质,轻人力”的观念,认为员工的高付出劳动都能通过即时高薪酬补偿,认识不到人力资本的增值潜力,忽视人力资本长期投入,薪酬制度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漏洞”
1.没有形成合理的薪酬制度
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未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的缺失往往影响人力资源各个制度有机结合,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各个制度的功能,甚至发生矛盾,从而大大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甚至有些企业老板仅凭谈判情况与以往经验定夺员工的薪资标准,缺少科学性,致使企业员工薪酬标准不统一,在进行薪酬决策时,主观因素作用大,没有科学依据。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尚没有认识到要建立薪酬制度的必要性。第二,企业缺乏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大部分是由非专业人员进行,其结果是力不从心。
2.薪酬要素比例失衡
企业薪酬一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福利、津贴等部分组成。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往往对福利这一薪酬要素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员工在薪酬方面会有不同需求,薪酬要素结构不合理往往影响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的灵活性,无法形成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效果。甚至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进行自助福利的设计,致使激励效果很差。有些企业绩效工资比例过低,而固定工资比例过高,影响了薪酬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3.薪酬分配政策不合理
由于缺乏竞争的环境,同时受企业规模的限制,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酬水平从整体上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再加上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对薪酬加以控制,致使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政策不合理,在进行薪酬分配时,企业不依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程度,而仅仅以员工所处级别及工作内容作为分配标准,致使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缺乏竞争力,很难招收或留住优秀人才。
4.缺乏有效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
虽然绩效工资制是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形式,但实际上员工的工资没有真正同员工的绩效结合。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无法对员工的工作贡献科学准确地衡量,薪酬与绩效不相匹配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下降,大大减弱薪酬的激励功能。另外,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缺乏长期激励机制,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往往难以摒弃“重物质,轻人力”的观念,认为员工的高付出劳动都能通过即时高薪酬补偿,认识不到人力资本的增值潜力,忽视人力资本长期投入,薪酬制度缺乏长期激励机制。
5.薪酬分配缺乏公平性
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全面、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企业老板在员工应聘时或与之谈判后,凭经验及个人喜好决定员工的薪酬,主观随意性较大,致使企业内部员工工资标准不规范。民营企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的不规范现象,造成企业内部同工不同酬或者同酬不同工的问题,这使职工心里感到不公平,使员工没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