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资料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一、深圳的城市基本数据
深圳,广东省辖市。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下辖6个行政区和4个新区,全市全市面积1996.85k㎡
深圳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万人,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14万辆,近5年年均增长率约16%,每公里道路机动车约500辆,车辆密度全国第一。
二、深圳的交通拥堵状况
1、高峰拥堵时长55分钟
随着近年来深圳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时长不断上升,交通拥堵区域不断扩大。据监测,深圳市中心城区晚高峰拥堵时长从2012年的38分钟上升至2014年的55分钟。原特区内形成了“三横六纵”拥堵带,晚高峰南海大道车速下降至10公里/小时,皇岗路北行车速下降至15公里/小时,文锦路北行车速下降至14公里/小时,爱国路北行车速下降至9公里/小时,福龙车速下降至14公里/小时,深南路西行车速下降至10公里/小时。同时,原特区外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也持续加剧,梅林、布吉、南头等关口瓶颈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
2、PM2.5排放比率达41%停车位缺口达3/2 不断增长的机动车和日益频繁的交通拥堵对大气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据测算,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深圳PM2.5本地排放源的41%,已形成主要大气污染源,成为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持续增加的尾气排放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
第1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市民生活质量。随着机动车总量的快速攀升,停车位缺口不断加大。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停车位总计约104万个,相比314万的机动车总量,缺口达三分之二。
3、高峰时段平均时速仅28.6公里
同时随着深圳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提升,全市路网高峰时段车辆平均时速仅为28.6公里,根据交通调查统计,在梅观公路彩田立交北侧断面,最高小时流量达8220标准小车/小时,按每车道计算超过设计流量1800 标准小车/小时的14%,路段车流呈超饱和状态,导致滞留车辆较多,排队较长。
三、深圳交通拥堵原因
1、机动车快速增长引发拥堵
深圳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车辆使用率居高不下,交通量持续攀升,成为中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城市。车辆的快速增加与有限的道路空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城市发展不协调引发拥堵
深圳有一种典型的交通拥堵,就是进出原二线关的拥堵,特别是梅林关、布吉关。根据交通调查统计,在梅观公路彩田立交北侧断面,最高小时流量达8220标准小车/小时,按每车道计算超过设计流量1800 标准小车/小时14%,路段车流呈超饱和状态,导致滞留车辆较多,排队较长。
3、快速路结合部的拥堵
快速路与市政道路结合部也是最容易发生拥堵的地方,在深圳,诸如新洲路、皇岗路以及桂庙路等,都存在此类现象。晚高峰时段,桂庙路南山至前海路段西
第2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行经常发生拥堵,高峰期西行排队车辆常倒灌至上游路口,影响到相关路口其它方向车流的正常通行。
4、匝道通行能力不足造成拥堵
道路(立交)设计决定了道路(立交)投入使用后的通行能力,在常发性交通拥堵中,一部分是由于道路设计时未能充分预测未来交通的发展,在道路投入使用后,道路交通需求即快速超过了道路设计通行能力造成局部拥堵。
5、车流量不均匀造成的拥堵
由于连接段主要是以立交的形式,通过匝道实现互联互通,因此匝道的通行能力影响着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当大量车流快速到达时,匝道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分流,同时有些路段中间出现从6车道变为4车道,从4车道变为3车道等现象,当车流达到一定需求的时候,变道的地方往往也就是拥堵发生的地方。
6、掉头不合理道路改造引发的拥堵
由于掉头口的不合理设置,影响了路段通行能力,同时伴随着经常施工的轨道建设、新建道路以及道路修缮等,经常会对路面交通造成影响。再加上没有规范的施工管理,都对于城市交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拥堵。
7、公交站不合理设置造成的拥堵
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于集中,主干道缺乏公交港湾,加上众多线路设在同一站点,公交车经常同时占用2条至3条车道;另外部分公交站点设置离路口过近,导致公交车进站后到路口进行左转时,需要连续穿过多条车道,与社会车辆交织严重,降低路口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第3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四、深圳采取的治堵方案
1、汽车摇号竞价公交提速先行
精心组织小汽车增量指标摇号和竞价,实施公交提速,借鉴电子商务模式,为市民提供“线上购买,线下兑现”的定制包车服务。完善轨道二期重要站点接驳设施建设,并启动轨道三期7、9、11号线站点接驳设施建设。
2、建设中心区慢行路网
启动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改善新秀片区、大浪南片区等6个重点片区慢行网络和华为杨美基地,新建翠竹路水贝二路等10处人行过街天桥。持续新增、优化公交线路60条以上,开行高峰线15条以上,并完善一体化公交接驳体系。在原特区内1.2万个泊位停车收费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原特区外2.54万个路边停车泊位建设。
3、增加轨道建设拥堵路段改造
增加二期轨道运力并加快三期轨道6条线及延长线建设,改造提升侨香路-香梅路、西乡大道-前进路等46个拥堵道路节点,并挖掘沿河南路、梅坂大道等23条拥堵道路潜能,进一步推进原特区外2.54万个路边停车泊位建设。新建50块综合信息发布屏、101块交通诱导屏,并建设大鹏交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新增60套高清摄像头和1200套公交专用道电子警察。
五、对深圳的治堵方案分析
1、只能缓解拥堵无法根治拥堵问题
虽然深圳近年来出台的了许多的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如城市道路建设、车辆限行限购,管理机制强化,提升公交质量,扩大城市规模等,虽然这些方案对深
第4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圳市的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但是都不能彻底解决深圳的交通拥堵问题,因为深圳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道路资源与城市汽车使用的供需关系严重不平衡所导致的,而这些方案基本上对这一状况不能带来太大的改善,只要深圳的城市道路资源与城市汽车使用的供需关系不能调整到平衡状态,那么深圳的交通拥堵基本就不可能得到太大的改善。
2、实施难度大有些无法落实
如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方案,由于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人口密度和每天的车流量非常庞大,城市经济活动非常频繁,并且很多地域的道路和建筑已经形成一个稳定的格局,一旦进行重建和改造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一些甚至根本没有重建和改造的空间(如历史遗迹,国家政务部门的道路与建筑等)。还有深圳的公交系统,每天的出行量非常大,乘坐的人数非常多,这就使服务质量的提升非常困难,同时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晚点非常频繁,这些问题都不是政府部门下达一个方案就能够解决的。
3、期较长效果不可量化有负面影响
目前深圳出台的很多方案,大部分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实施过程,尤其是城市道路的建设与改造,公交系统的优化和城市规模的扩建,一朝一夕很难见到效果,对于深圳当前这种急需解决的交通拥堵状况,这些方案短期内很难对其有所改善。并且由于深圳的车多路杂,大部分方案很难预测出后期的效果,有一些甚至带来负面影响。如车量的限行限购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道路的改造加速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公交的加大投入和城市管理的强化耗费庞大的财政资源等。如此情况下,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使城市发展状况越来越差。
4、人力财力消耗大城市负担重
首先对深圳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以及城市规模扩展,这都需要非常庞大的第5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资金支持,会给当地的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并且现在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存在很多坏帐,而城市公交的建设与优化又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同样需要非常庞大的建设资金,而且这些项目一旦开始施工后中途停滞的话则会对城市的交通和运转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些方案的实施还需投入很庞大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城市交通管理机制的强化。不仅需要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而且这些人力资源还需要永久性的占用。并且支付给这些人的工作报酬也同样会加大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5、方案不够完善治堵难度大
虽然深圳之前也提出过利用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方式来治理深圳的交通拥堵,但是目前也只是出台了这样一个方案,并没有正式实施该方案。很明显目前深圳的领导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收费方案。而城市收费治堵的方案其价格敏感系数非常的高,如果不能精准把控的话要么就达不到治堵效果,要么就会导致城市道路利用率不足。所以对于此次深圳即将采取的交通拥堵费的方式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其能否落实和产生结果目前很难预知。
六、我公司方案对深圳交通的改善
1、调节供需平衡改善拥堵状况
我公司方案对于深圳的交通拥堵,主要的解决特点就是能够使他们的城市道路资源与汽车使用量的供需关系达到或趋近于一个均衡点。这也是深圳之前的治理方案做不到的地方。
以伦墩在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以后收费区的交通拥堵缓解率20%来计算的话,深圳的高峰拥堵时长约的55分钟。改善之后高峰拥堵时长可以降低为55-55/20%=44分钟,高峰时段车辆平均时速28.6公里,改善之后高峰时段平均时速可以提升为28.6+28.6/20%=34.32公里,最高小时流量8220标准小车/小时,第6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改善之后最高小时流量可降低为8220-8200/20%=6560标准小车/小时。
2、增加财政收入加快道路建设与改造
我公司的方案不仅可以解决交通拥堵,还可以带来很大一笔财政收入,我们以每车道标准设计流量1800 标准小车/小时计算,假设道路平均价格为1元/车次,假定有100条车道收费的话,那么一个小时的拥堵收费额就是1800/1/100=18万元,一年的拥堵收费额就是18万/365=6570万。不管是深圳,全国所有的城市道路建设的费用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补贴,很多城市都是因为城建资金不足而导致很多城市建设与道路改造都只能停留在计划阶段,城市建设的优化率与城市的发展拉越远,很多道路改造无法落实。使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但有了我公司这一方案带来的巨大财政收入,对于这一状况就能带来极大的改善。
3、为公交系统输血提升公交效率和质量
一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对于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像深圳这种对公交需求量非常大的城市,并且在深圳的人口结构中,务工人员占主要成分,这类人群对于公交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深圳近年来也在大力进行城市公交,轻轨的建设,然而大部分的城市公交系统都存在许多坏帐,直接导致公交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差,更是导致城市的公交建设工程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很多方案迟迟不能落实。
我公司的拥堵治理方案,在减少汽车对城市道路占用量和提升汽车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会加大公交系统对城市交通的分摊力度,这就要求城市的公交系统要有更好的通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虽然公交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公司方案带来的巨大财政收入不仅完全可以解决公交服务质量提升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新的公交系统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且我公司的方案
第7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可以大提升城市道路通行率,城市道路通顺了,公交的行驶效率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对于深圳公交系统的很多站台,因为道路不通公交车晚时晚点和不同班次车辆在站点堆积的情况能带来很大的改善。
4、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一个城市的汽车使用量越大,城市的交通就越拥堵,对该城市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雾霾污染以及车辆在做无效功的时候的能源损耗就越严重,同时因为堵车造成人们的时间损耗又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指数,还会出现因为堵车对紧急车辆(救护车、消防车等)的时间耽误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深圳近年来出台的拥堵治理方案,大多数无法减少城市汽车使用量,甚至有些方反而会提升城市汽车的使用量,因此对于环境污染,能源损耗,城市道路和汽车使用率等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善,而我公司的方案对于此类问题能有很大的改善,以伦墩在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以后收费区的交通拥堵缓解率20%来计算,深圳的高峰拥堵时长约的55分钟,改善之后可节省11分钟的拥堵时长,以深圳改善之后最高小时流量6560标准小车/小时来计算,假每辆车一个人的话,一天可节省人们一共约72160分钟的时间,一年可节省人们一共约438973个小时的时间。深圳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深圳PM2.5本地排放源的41%,改善之后可降低为41%/20%=32.8%。同时我公司方案建立的快速通道可以为紧急车辆提供宝贵时间,所能挽回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量化交通数据提供智能化管理方案。
传统的城市管理,大多数只是依靠人力资源的投入,基本上无法获取实时精准的交通数据,对于每个路段交通状况很难精准的预知,这就使得城市管理效率非常低下,虽然深圳近年来也开始大力开展智能化城市管理,如道路的智能监控,车辆智能诱导等,但是同样无法获取精准的城市交通数据,改善的效果也非常低下。
第8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我公司的方案由于是依靠城市大数据整理系统,因此可以很精准的获取到城市的每一条道路和车辆的数据,并且还可以对每一台车辆时行实时监控,在任何时间对城市的交通状况都可以一目了然,这就非常有利于对于城市道路监管,并且我公司的方案本身就有智能化的无人管理系统和紧急事件处理系统,这对于深圳这种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频率高,城市结构复杂的创新型城市来说是一个不二选择。
七、该方案对深圳治堵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深圳领导人的治堵策略
对于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方式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深圳市领导人对于这一方面早已经有过考虑,并且还对此做专业的市场调研,同时也出台过相应收费治堵方案,但最终却因为没有一个成熟完善的收费系统和实施方案而没有落实。而我公司的方案正好就是这一个样合理完善的城市拥堵收费治理方案,这对于深圳市的领导人来说,是他们最大的需求点。
2、符合深圳市的城市发展格局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和创新城市的领头羊,许多高新技术和创新企业都是诞生于此,而我公司的方案就是这种拥有高新技术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方案,可以说完全符合深圳的城市发展需求,如果该方案能在深圳落地和实施,可以说在全国都能起到一个带动和牵头的作用。
3、深圳的现状需要该方案的改变
深圳的交通拥堵状况现在已经不容乐观,并且截止目前深圳领导人所实施的方案中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案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面对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恶化,深圳领导人甚至已经用出车辆限行限购的这种因噎废食的方式,但交通拥堵
第9页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深圳市场分析
问题依然无法根治,因此我公司这种智能化的拥堵治理方案对于深圳目前的交通拥堵状况来说就尤为重要,这也是对于深圳目前的交通拥堵状况惟一有效且可以彻底根治的拥堵治理方案。
4、在深圳的可操作性非常强
深圳是一个快节奏,对工作效率要求非常高的城市,因为深圳的很多企业都是高薪技术企业,因深圳本身又是中国经济特区,所以时间效率对深圳的大部分市民来说有很高的价值成本,所以如果可以付出适当的金钱来换取这部分时间,他很多人都会有意向掏这个腰包,并且以深圳的经济现状大部分人都拥有这个经济支付实力。同时深圳的城市交通现状对我们公司的这种交通智能化管理方案是非常稀缺的,以深圳的城市发展方向,就算现在不采用的方案,后期也必然会采用我公司这种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而这种方案落地越早,深圳市的城市发展就能越早的得到优化。
第10页
第二篇:2021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2021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__年,__县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___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责任,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有序推进,现将__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___领导,细化目标任务
__月底按照从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快速完善城市路网、继续完善停车设施、强化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推进治堵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县治堵办拟订了__县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干事清单”。__月__日,__县城市治堵领导小组召开__年第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扬霄雁,城市治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__治堵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县治堵办拟订的“干事清单”进行了讨论。最终明确,今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干事清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治堵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将“拆、改、建、引、整、控”相结合;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治堵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畅通、绿色、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城区网路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松线__城区段改建工程顺利推进,__-__月共完成投资___万元,路基工程___%;桥涵工程___%;完成路面工程___%;交安设施完成___%。目前共有三个标段已完工,与城市外环道路形成了有效衔接,方便了过境车辆绕行,缓解了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城区道路中,解放南街改造工程,全长___米,__月底完成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__站通站道路,全长___米,已于__月份开工建设,截止__月份已完成投资___万元,路基、雨污管道工程已完工,路面完成___%,预计__月底主体工程完工。拥堵点改造方面,上松线与文兴路交叉口改造已于__月份完成。秦余路与法金线交叉口改造已于__月完成。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__-__月累计完成客运量___万人次,其中公交IC卡刷卡量___万人次,票价优惠让利群众___.___万元,较__年同期优惠金额增加了___%。__月__日开通下徐宅至安地郑宅公交车,__月__日__客运西站至金华高铁站城际公交正式开通,完成302公交线路优化;计划月新开通城区至新火车站公交线路,并根据新火车站客流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公交线路;上半年完成了___辆公共自行车新增任务,目前我县实有公共自行车___辆,__-__月累计租用量___万人次。三是“停车难”矛盾逐步缓解。
年初计划在壶山广场、滨水公园停车场共建设停车位___个,其中壶山广场___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同时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货运车辆停车场建设,目前建设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批准,下步交通、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农业农机等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城区货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三、加强路面管控,规划通行秩序
一是确定武川路为城区治堵重点道路,大力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
由公安局交警大队___,集中开展交通“十大陋习”整治活动,坚持每日开展整治,通过现场执法与运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科技装备相结合,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二是优化城区道路交通___。
__月底完成了武阳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保障了行人过街安全,提升了路口通行能力。重新设定大型货车城区限行范围,__月份完成主城区货运车限行外扩范围的标志标牌___,__月大型货车新的城区限行范围政策开始执行。三是加强智能科技项目建设。
维护好现有___处信号灯和电子警察,___套测速仪、___个测速点,___个交通监控视频球机,___个智能卡口,___个高空探头(还有___个拟建)的正常运行工作。今年温泉中路和解放中街绿波带运行以来情况良好,__月相继完成了武阳路、莹乡路绿波建设,通行效率有效提升。四、加强宣传教育,创新管理机制
开展各类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户外LED显示屏、今日__、微博、武川论坛、___公众号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更多吸收交管志愿者参加文明劝导,不断扩大宣传面、壮大宣传队伍。二是通过开展骑行等活动倡导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引导机动车主选择绿色出行。三是继续开展驾校学员、社会矫正对象、巾帼志愿者组成交通安全劝导员队伍上路劝导工作。四是积极谋划勤务机制改革新出路,实施扁平化指挥系统改造,开展动中处警新处警模式,由交通指挥中心用___就近指令城区中队路面警力前往处置轻微物损交通事故,有效提升快处快撤能力,完善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目前该处警模式有条不紊的运行中,在快速处警上显现了较大优势。
五、存在主要问题
1.历史原因造成先天不足。从城区规划、建设看,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加之近年来车辆猛增,造成供需严重失调,矛盾日益凸显。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停车场建设的发展速度,车辆无处停放,大量挤占车行道和人行道,给交通秩序的维护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2.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自觉性还不是很高,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文明意识,随意性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和交通秩序,造成堵乱现象的存在。
六、下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线网布局,增加财政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公交覆盖面。
2.按照“长远结合,突出重点,征迁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建设城市外围快速路网建设,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建议结合城市改造,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有计划地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改善城区道路微循环。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播和谐交通理念。通过交通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三篇:2019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2019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2019年,xx县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责任,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有序推进,现将2019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
3月底按照从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快速完善城市路网、继续完善停车设施、强化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推进治堵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县治堵办拟订了xx县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干事清单”。4月10日,xx县城市治堵领导小组召开2019年第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扬霄雁,城市治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2018治堵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县治堵办拟订的“干事清单”进行了讨论。最终明确,今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干事清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治堵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将“拆、改、建、引、整、控”相结合;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治堵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畅通、绿色、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城区网路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松线xx城区段改建工程顺利推进,1-10月共完成投资13435.6万元,路基工程80%;桥涵工程82%;完成路面工程35%;交安设施完成20%。目前共有三个标段已完工,与城市外环道路形成了有效衔接,方便了过境车辆绕行,缓解了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城区道路中,解放南街改造工程,全长500米,9月底完成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xx站通站道路,全长1073米,已于6月份开工建设,截止10月份已完成投资5842万元,路基、雨污管道工程已完工,路面完成40%,预计11月底主体工程完工。拥堵点改造方面,上松线与文兴路交叉口改造已于6月份完成。秦余路与法金线交叉口改造已于10月完成。
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10月累计完成客运量1366万人次,其中公交IC卡刷卡量515.3万人次,票价优惠让利群众1517.53万元,较2018年同期优惠金额增加了99.4%。2月15日开通下徐宅至安地郑宅公交车,10月28日xx客运西站至金华高铁站城际公交正式开通,完成302公交线路优化;计划12月新开通城区至新火车站公交线路,并根据新火车站客流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公交线路;上半年完成了500辆公共自行车新增任务,目前我县实有公共自行车1000辆,1-10月累计租用量53.02万人次。
三是“停车难”矛盾逐步缓解。年初计划在壶山广场、滨水公园停车场共建设停车位1211个,其中壶山广场100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同时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货运车辆停车场建设,目前建设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批准,下步交通、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农业农机等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城区货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
三、加强路面管控,规划通行秩序
一是确定武川路为城区治堵重点道路,大力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由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集中开展交通“十大陋习”整治活动,坚持每日开展整治,通过现场执法与运用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科技装备相结合,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二是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组织。5月底完成了武阳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保障了行人过街安全,提升了路口通行能力。重新设定大型货车城区限行范围,9月份完成主城区货运车限行外扩范围的标志标牌安装,10月大型货车新的城区限行范围政策开始执行。
三是加强智能科技项目建设。维护好现有 59处信号灯和电子警察,9套测速仪、49个测速点,98个交通监控视频球机,10个智能卡口,4个高空探头(还有4个拟建)的正常运行工作。今年温泉中路和解放中街绿波带运行以来情况良好,5月相继完成了武阳路、莹乡路绿波建设,通行效率有效提升。
四、加强宣传教育,创新管理机制
开展各类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好户外LED显示屏、今日xx、微博、武川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更多吸收交管志愿者参加文明劝导,不断扩大宣传面、壮大宣传队伍。二是通过开展骑行等活动倡导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引导机动车主选择绿色出行。三是继续开展驾校学员、社会矫正对象、巾帼志愿者组成交通安全劝导员队伍上路劝导工作。四是积极谋划勤务机制改革新出路,实施扁平化指挥系统改造,开展动中处警新处警模式,由交通指挥中心用GPS定位就近指令城区中队路面警力前往处置轻微物损交通事故,有效提升快处快撤能力,完善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目前该处警模式有条不紊的运行中,在快速处警上显现了较大优势。
五、存在主要问题
1.历史原因造成先天不足。从城区规划、建设看,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加之近年来车辆猛增,造成供需严重失调,矛盾日益凸显。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停车场建设的发展速度,车辆无处停放,大量挤占车行道和人行道,给交通秩序的维护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2.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自觉性还不是很高,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文明意识,随意性违反城市管理规定和交通秩序,造成堵乱现象的存在。
六、下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线网布局,增加财政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公交覆盖面。
2.按照“长远结合,突出重点,征迁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建设城市外围快速路网建设,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建议结合城市改造,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有计划地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改善城区道路微循环。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播和谐交通理念。通过交通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第四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比较与借鉴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比较与借鉴
2014年03月12日 11:04 来源:中国行政管理网 作者:赵 蕾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35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策绩效与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295)阶段性成果。
[摘要]交通拥堵治理正在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证明有效的治理对策主要涉及三个层次:通过行政干预,直接限制车辆的购买和使用;通过拥挤收费,用价格机制引导车辆和道路的理性使用;通过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智能交通系统和城市科学布局等外延支撑性对策,为上述限制性和收费性方案提供现实保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适宜将限制性方案做为治理交通拥堵的切入点,收费性方案则应等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后再予推行,而二者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与共同前提是城市交通外延支撑体系的基本完善。
[关键词]交通拥堵;行政限制;拥挤收费;外廷支撑系统
[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5-0082-04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日益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其危害不言自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先出现交通拥堵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主要应对方法是不断的新建道路,但却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这生动的验证了交通经济学中的“唐斯定律”(该定律认为新的道路供给会诱发新的交通需求)。因此近年来,西方交通需求管理理念(Travel Demand Management, TDM)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简单来说,TDM就是在现有道路面积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公众理性使用相对稀缺的道路资源,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从目前看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TDM所采取的系列治理方案主要涉及三个层次,即行政限制性政策、拥挤收费性政策和外延支撑性政策。
一、行政限制性政策
发达国家和地区治理交通拥堵所采取的限制性对策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通过行政干预手段直接抑制机动车消费;二是以高额纳税提高机动车购买的成本,间接抑制其增长;三是通过行政干预对既有各类车辆的使用进行限制。
(一)直接限制机动车消费
这一方案的首创者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1990年新加坡开始推行“拥车证(COE)”制度来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具体做法是通过每月举行的公开竞标方式,打算购买机动车者必须先竞买“车辆拥有权”才能购车。COE价格由政府每月投放的数量与申请者的数量共同决定。此外,COE期限为私家车10年,出租车7年,期满后车主必须根据当时的价格再次购买COE。
(二)提高机动车购买成本
这一限制性政策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样被广泛应用,籍此来调控机动车的保有量。例如在法国和荷兰,购买车辆的消费税大约为车辆本身价值的30%~50%;在丹麦,购买私家车所需缴纳的各种税款甚至相当于车辆本身价值的2~3倍,并根据车辆体积和排量等参数的增加而提高;在新加坡,购车者除了必须竞买COE之外,还要额外支付高达车辆价值2.5倍的消费税。
在同样人口密集的香港,从1982年即开始征收高额车辆登记税。2011年,为了进一步抑制私家车保量的增长,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香港特区政府再次调高私家车首次登记税。
根据香港运输署记载的数据,该项举措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香港私家车保有量不升反降,直到1990年才恢复到1981年的数量,之后增长亦十分缓慢。
(三)对既有车辆的使用限制
在新加坡有一种“周末车制度”,以此对不同类型车辆的使用时间进行区别化对待。具体来说,在新加坡,汽车牌照分为普通牌照和红色牌照(Off-Peak Car Scheme),周末车制度即针对后者进行限制:购买红色牌照的车辆可以享受一系列税费的优惠,但只能在工作日19时至隔天7时之间以及周末和公共假日使用,其它时间则需要额外付费。在墨西哥、雅典和圣保罗等城市,则实行了每周对特定车牌尾号的车辆进行轮流限制的方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对公务用车的限制也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对策之一。例如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公务车辆一直被严格控制,而在芬兰,政府部门中有权使用公务车的人则更少,而且只有总统、总理、内务部长、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享有配备固定车辆和司机的待遇。在其首都赫尔辛基,则只有市长一人享受专车待遇。同样,在德国,只有联邦级领导人、国务秘书和各部部长拥有公务专车,而司局长级的官员只能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政府公务(甚至包括接待来访外国元首)中常常大量依靠租赁用车。
二、拥挤收费性政策
拥挤收费的理念在于,道路在很多城市是一种相对稀缺的公共资源,通过价格机制可以将拥挤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而实现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拥挤收费方案主要有三种:一是对特定时段进入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拥挤费;二是在拥挤区域收取高额的停车费用;三是对车辆的正常使用定期或定程额外收取费用。
(一)拥挤区域/时段收费
这是迄今为止被证明最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治理对策,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此处仅介绍这一方案推行较早且取得显著成效的新加坡和伦敦的做法。
1.新加坡
做为世界上最早推行该项方案的国家,新加坡拥挤收费政策的发展经历了2个阶段:
(1)区域通行证阶段。从1975年开始,新加坡开始将最拥堵的中心商业区(约7.25km2)划定为收费区域,推行区域通行证(ALS)系统:早晚高峰(后扩展为全天)进入上述区域的车辆,必须出示事先购买的区域通行证,收费对象不包括公营公交车辆和特种车辆。
(2)电子收费阶段。1998年,新加坡实施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RP)替代了ALS系统。ERP系统通过在车辆上安装车载读卡器实现自动扣费,费用根据车型和时段介于0.4~2新元之间。数据表明,推行ERP后,新加坡收费区域的交通流量下降了20%~40%,车辆平均行驶时速提高近30%。
2.伦敦
伦敦于2003年开始对中心区实行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经过不断调整,目前方案的基本内容为:
(1)收费时间为工作日早7点至晚18点,公共假期除外;
(2)收费区域最初为伦敦中心区占地约21km2的内环以内,2007年后扩展到西部居住区。
(3)收费对象为上述时段进入收费区域的私人汽车和货运车辆,不包括公交车、出租车、一些特种车辆以及环保汽车等;另外对收费区内和少数周边地区的居民和公司车辆减免90%的通行费。
(4)收费金额为8英镑/车次·天;
(5)缴费方式比较灵活,既可在零售店、加油站等直接购买,也可通过银行或互联网等支付;既可按日交纳,也可按周、月、年交纳;既可事先交纳,也可在当日22点之前交纳。收费同样采用电子自动识别技术,运行效率较高;
根据伦敦市交通局(TFL)之后提交的评估报告,推行该政策后收费区域内小汽车流量降低了31%,平均车速提高21%,公共巴士速度更是提高了70%。
(二)高额停车收费
是很多城市采用的“以静制动”的治堵策略。在香港,车辆与停车位比率不到3∶1,中心区的比率则更低,停车费用一般为30~100港币/小时,中环附近的固定泊位年租金通常高达几十万港币。同样在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即使是拥有车位的居民,每月仍需支付300~400美元管理费,而非固定的泊位,费用大约每小时20美元。
高昂的停车费用也是东京缓解交通拥堵的一大法宝:中心区的停车费通常为150~400日元/15分钟(约合人民币40~100元/小时)。如果是固定的泊位,月租金高达2~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2800元)。东京大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会给员工补贴大量公共交通费用,但都不会准备内部车位。需要强调的是,东京高昂的停车费并非源于车位紧张,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就已经开始推行上述方案,当时日本的小汽车年增长率不到5%,而停车位的年增长率远远高过小汽车,高达15.4%,其城市发展规划的预见性可见一斑。
(三)车辆使用收费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对车辆的正常使用征收高额税费。
三、外延支撑性政策
前述交通拥堵治理方案的理念在于,通过限制或收费,实现交通需求的科学分流和道路资源的理性使用,而大量国际经验证明,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基于一系列外延性政策的支撑,如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以及科学的城市规划布局等。
(一)高质量的公交服务体系
日本东京是最典型的以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为主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各种公共交通十分发达,而且换乘便利、准确高效,工作日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80%~90%。因此尽管这里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圈)之一,交通拥堵问题却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和控制。
香港特区政府的策略是全方位发展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以此降低香港市民对私家车的需求和依赖。香港地铁是世界上运行效率最高和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按照特区政府规划,2016年轨道交通(不包括轻轨)总长度将达到555.7km,这意味着可以将全港约70%的人口以及80%的就业岗位纳入到轨道交通车站1km的范围之内。[1]此外,香港公交系统已基本实现“无缝换乘”,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89%,跻身世界最高水平。
同样受到广泛肯定和关注的是公交优先系统(BRT)。将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从几近绝望的交通拥堵中解救出来的,正是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BRT系统;而在韩国首尔,交通通畅归功于独特的、设置在若干主干道中央的公交专用通道,这使得首尔的公交车辆速度至少提高18%,乘客数量增加15%~38%;美国芝加哥后来效仿首尔,在主干道中央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和停靠点,同样取得了显著效果。[2]
此外不少城市还推行了公交低价策略。例如在斯德哥尔摩、日本大阪等很多城市都推出了低价车票或高额公共交通补贴等,以此引导和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二)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
美国是建设现代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S)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覆盖的领域已经包括: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车辆控制安全系统和电子收费系统等。这一系列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美国的交通拥堵降低20%,车祸发生率降低50%~80%,延误损失减少10%~25%,油料消耗减少30%,尾气排放减少26%。[3]
在日本和香港等地,通过ITS系统,巴士司机可以随时获知各主要路段的路况信息,市民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有关公共交通的实时信息,而主要路口的信号灯也可以根据交通路况迅速进行监控和调整,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延误。而在新加坡,尽管全岛路面上几乎看不到交通警察,但却道路通畅、反应迅速,车辆的平均行使速度甚至高于香港、纽约和伦敦,这同样归功于覆盖全岛的智能化交通指挥系统。
(三)科学的城市规划与布局
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理设计城市道路系统同样是影响交通状况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摆脱传统的单中心城市规划模式的弊端,不少国家采用了多中心模式,一方面严格限制在中心区生成新的商业中心等,同时通过疏解就业岗位、开发新的一体化功能区等方式,将交通流进行分散和化解。例如东京、莫斯科和巴黎等城市所采取的环线加放射状的多核心城市交通布局,就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拥堵。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政府纷纷推行所谓“公交村落”的规划建设模式,即在地铁(城铁)车站周围,规划新建起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生活区,这样可以有效的将市民从中心城区拥挤的车流中解脱出来,这种“公交村落”被很多国家认为是21世纪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新趋势。
香港特区政府则不断致力于道路系统的科学设计。在香港,主次干道一般不设“慢车道”,只设快车道和人行道;主干道一般为双向4~6车道,次干道一般为单向行驶道,这种设计理论上能够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运行速度,减少路口交通事故;此外,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流和车流的分离,在香港的主要街道上,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会一座人行立交桥或地下通道,有的人行立交桥或地下通道甚至可以跨越几个街区,这种立体化交通布局无疑会对缓解交通拥堵产生很大积极作用。
四、政策借鉴的适用性研究
尽管上述一系列治理方案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一定适用于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在很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借鉴过程中必须采取谨慎态度,通盘考量,否则势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现实的切入点:限制机动车消费和使用
从既有的治理经验来看,交通拥堵问题产生之初,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心理接受程度等制约,比较适宜以限制性对策作为切入点。事实上,我国已经有城市开始尝试这一方案,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1994年开始,上海推行高价竞拍车牌的举措来抑制机动车增长。目前上海车牌已经突破7万元,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家用小汽车的价格。尽管此举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间接导致大量本地居民申领外地牌照,但在抑制汽车保有量方面仍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外,由于外地牌照的车辆在高峰时段不能使用若干城市高架路,因此相对缓解了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问题。
在奥运期间,北京采取了临时交通限制措施,如机动车分单双号上路,全天禁止近30万辆黄标车上路,本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公务用车停驶70%,增加高峰时段公共交通运营能力等,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之后北京全面启动工作日机动车尾号限行政策,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很快就被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消耗一空而且有观点认为,限号政策间接促使很多人购买第二辆车。2010年底,北京开始通过摇号方式对机动车总量进行配给和控制,成为国内首个发布汽车限购令的城市。
2012年,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广州开始对中小型客车进行配额管理;深圳开始推行全市公务车和黄标车按尾号每周强制停驶一天。
相对而言,行政限制性政策便于执行和监管,对实施条件和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同时见效速度较快,比较易于获得舆论支持,并有助于普及道路资源稀缺和有偿使用的理念,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以其做为治理交通拥堵的切入点。但需要强调的是,一要注意处理好因限制方案而导致的外地车牌管理问题,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政策效果,反而会造成额外的财政损失;二是注意该方案对本地汽车市场的影响;三是推行该项政策的前提应是前述外延支撑系统的完善。
(二)未来的核心方案:交通拥挤收费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不可能单凭限制性政策持续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状况达到一定程度时,拥挤收费势必成为治理拥堵的核心方案。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已有诸如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计划实施区域/时段拥挤收费或大幅提高燃油税和中心区停车费,但迄今为止,我国仍未有任何一个城市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拥挤收费方案,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推行交通拥挤收费方案的条件。
首先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而言,前述外延支撑系统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无法承担因拥挤收费而产生的大量公共交通的需求,这一点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论证;其次,交通拥堵从根本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问题,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我国而言,交通拥堵并不单纯是道路供给不足和机动车保有量猛增之间的矛盾问题,而是由诸如相关的制度建设、人均GDP水平、公民的观念和素质、公共资源的分布、政府执政意识和行政传统等各种复杂的因素共同导致的。
纵观拥挤收费的成功样本,无不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国家各项制度相对完善,电子化办公十分普遍,因此很多公共事务不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反复奔走,公务车的使用也受到严苛的限制;公民素质和人均GDP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具备良好的交通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拥有小汽车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同时城市公共资源不会过于集中,公共交通系统和ITS系统十分发达。这些因素都为交通拥挤收费提供了政策实施的合理性和政策效果的现实保障。
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借鉴和推行交通拥挤收费方案时,应反复调研、谨慎论证,充分考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条件,同时大力推动公交服务体系、ITS系统和城市规划布局的完善,不断为政策实施积累现实保障。交通拥挤收费原本是为了体现道路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但若忽视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反而会导致新的不公平。
(三)必备的前提条件:外延支撑系统的完善
1.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和运营能力尚有待提升。在我国拥堵最为严重的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由于公共交通效率低、候车时间长、换乘不方便、价格偏高、舒适性差等原因,公交出行率仅为25%左右;BRT系统虽然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只有广州等少数城市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BRT系统,执行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这些因素势必会间接强化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如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任何治理方案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2.我国只有极少数城市初步建成了ITS系统。如前所述,绝大部分实施拥挤收费的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ITS系统,各种动态信息系统、导航系统、电子扫描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等全面普及、反应十分快捷迅速。而在我国,除北京、上海近年来积极打造智能交通城市,在ITS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外,大部分城市都不具备上述条件,而且交通信息系统设计不科学、反应迟缓、技术落后等现象仍普遍存在,这种现实基础显然不适宜推行交通拥挤收费方案。
3.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规划布局与道路设计不科学的现象。以上海为例,作为我国一直以来对汽车消费限制最严格的城市,截至2012年,上海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60万,这一数字远低于人口同样密集的东京和首尔,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上海的拥堵现象随处可见且日益严重,某些路段和高架路的拥堵甚至已成为常态;而在东京和首尔的中心区,除上下班高峰和周末等特定时间外会出现轻度拥堵,其它时间道路十分畅通快捷。进一步而言,虽然近十余年来上海的道路面积已经增加了一倍多,但交通状况却始终没有好转。除了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之外,在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设计上也能找到诸多诱因。而东京的城市规划是50年前就已基本确定并一直以来严格履行,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鲜有大的调整和矛盾产生。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如果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路网设计,交通拥堵势必愈演愈烈。
无论是行政限制性方案,还是拥挤收费性对策,其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公众对于交通资源的理性使用,将交通压力科学合理的分散到各种交通工具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效实施上述方案的基础是,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外延体系,只有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运营能力和网络布局,才能真正减少人们对于私家车、公务车等低承载量交通工具的依赖和需求,实现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从而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香港运输署.铁路发展策略 2000[R].香港:香港运输署,2000.Transport Department of Hong Kong.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00.Hong Kong: Transport Department of Hong Kong, 2000.[2]朱向军.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需要综合治理[J].现代城市,2011(1).Zhu Xiangjun.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Modern City, 2011(1).[3]刘治彦.城市“治堵”国际经验借鉴[J].人民论坛,2011(1).Liu Zhiyan.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People’s Tribune, 2011(1).(作者: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上海200444)
Management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Countermeasures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Research Zhao Lei
[Abstract]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is a core subject of world urban development.At present, the effective measur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mainly involve three contents: restrict vehicle purchase and use directly through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guide people to use vehicle and road rationally through the congestion pricing mechanism;and provide realistic guarantee for the above schemes through promoting the external support.Due to various restrictions,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take restriction schem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carry out congestion pricing schemes till the conditions to be ripe.Above all, to promote the external support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premise.[Key words]traffic congestion,administrative resfriction,congestion pricing,external support
[Author]Zhao Lei is Lecturer at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
第五篇:关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关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33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办理 提 案 人:民建中央 主 题 词:城市,交通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近年来,许多城市交通拥堵愈演愈烈,交通拥堵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几何级数增长,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和总体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有:
一是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私人汽车增长迅猛,私车增长势头逐呈无序状态。2002年到2010年的8年间,私人载客小汽车增长了30.5%,且机动车保有量分布集中,大中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全国2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能源消耗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公交运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有待改善。一方面城市道路规划实现率低,公交基础设施历史欠帐太多;另一方面,道路通行路权、信号优先权、停车管理等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公交优先”的战略难以落地。
三是公交优先法规体系不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律法规是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保障公共交通发展的法律法规。导致公共交通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无法可依,政策不稳定,随意性强。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目前,多个城市已经实行“一城一交”的综合管理模式或者城乡道路运输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即由交通运输部门对道路和水路运输、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实行行业统一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仍然由公安交警负责。上述管理体制下,相关管理部门都管理城市交通的某些方面,缺少一个权威的政策机构对城市交通进行系统性管理,并负责对各部门的管理进行协调。
为此,建议:
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并制定相关的配套规章和政策。《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可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和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并在财政投入、财税扶持、资金安排、路权优先、信号优先、用地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坚持以政府供给为主,逐步建立起其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交服务体系。
二、实施全国城市公交畅通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内容应包括: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优化方案(快速通道和公交专用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标志标线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指挥中心方案,全覆盖小汽车停车场规划和收费(含路边停车和小区停车管理),安全应急和以及违章罚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在评价方面,结合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水平评价,收集、分析和公布全国城市公交畅行指数和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以指导全国各类城市公交畅通工程的实施和提高城市交通整体管理水平。
三、深化城市交通和公安交警体制改革。借鉴国外将城市交通管理权集中和交通执法权分离的交通管理体制经验,开展整合交通和公安交管试点。近期推进公安和交通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和发挥各部门的信息化手段和行政资源,广泛采集和分析交通信息,优化调度、快速事故处理和投诉响应,保障交通畅通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鼓励绿色出行,实施自行车复兴计划。积极采取措施鼓励自行车出行。简化自行车购置使用相关手续,应用信息技术采取自行车身份证制度加强对自行车管理,对自行车生产、销售和购置实行费用减免甚至补贴制度,取消对自行车出行的限制政策。改善自行车出行条件,建设统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停车场点系统。打通大型住区的自行车通道,完善居民区周边自行车交通网络,改善自行车交通条件。
五、适当采取经济手段抑制小汽车过度使用。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