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职场推荐十影视
公务员职场推荐十影视
(三)早就答应给筒子们推荐电影,但一动笔就犹豫。好像还没有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能让我感到能对公务员职场直接起作用,而移动硬盘里那些舍不得删的东东,虽然内容繁杂,却没有一部是描写现代公务员职场的。我是不是该给筒子们介绍那些单位发票和组织观看的主旋律电影呢,比如《第一书记》、《袁隆平》?(有的也挺真实感人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好的电影能直指心灵深处,引发共鸣思考,不仅作用于职业,更作用于人生。所以,还是推荐那些从我走上公务员岗位开始,遇到挫折、反复、困境时,泡杯淡茶,一人独处,细细观看,能够忘记纷扰忘记外在忘记时间的影片吧。
第一部:肖申克的救赎。
关键词:困境。
父母一辈常说他们这代人的苦,然后说我们是“泡在蜜罐里长大”,实际上,他很难理解我们的困境。父母们在40岁之前,基本由党和国家一手包办,造反串连、上山下乡、回家种田、招工进厂、吃大锅饭,苦虽然苦,但总是政府让干啥干啥,随大流,基本不用考虑前途命运,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
而我们则要学会独自面对社会和命运。大学毕业时,你的路在哪未来在哪天地在哪工作在哪,甚至,够你活命的那口饭在哪,都是未知数。政府不包分配,父母亲戚没有途径,手上没有钱也没有人脉资源,专业也不一定能对得上需求。别看你二十三四,其实你一无所有,对父母举债的农村子弟来说,说不定还是从负数开始。后悔也无路可退,前进?考公务员吗,你得面对几十上百比一的竞争压力、传说中的潜规则,还有你内心的恐惧。
这就是困境。我毕业的时候也一样。
然而,《肖申克的救赎》,一部坐牢和越狱的教科书,很大程度缓解了我的恐惧。我在备考公考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震撼,然后,反复看。的确,和andy相比,我们的困境算不了什么:没有比老婆被杀还冤枉入狱更坏的运气,没有比两次终身监禁更让人绝望的刑期,没有比肖申克监狱的高墙、犯人和狱卒更残酷的环境。也没有比用一把小石锤挖20年地道更简单的破解方法。靠的,就是动力和时间。
是的,面对困境,你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你的动力,你的时间。
帖子到今天,点击破了70万,楼盖快了2000层,每一回帖我都认真看了,其中,最欣赏还是第1180楼“418313607”筒靴的说法:“坛友们不要指望万兄给出点石成金的妙招,他的经历和文字已经够我们好好的揣摩和学习了,行动起来,还怕不会成功?”我赞同,万川是有些帮助,但你才是自己命运的救世主。《肖申克救赎》有一个情节:Andy虽然有地道,但他没有告诉好友Red,Red关了30年后获得假释,完全是因为他如止水的心态,释放与否,他都已完成心灵的救赎。是的,靠自己,才是唯一的救赎之道。
考上公务员是进步不是终点,人生总有困境,所以这部电影伴随了我很多年,作为教科书,其亮点很多,常看常新,总有启示。说个题外话,我有一个公务员朋友,非常优秀,同龄人中具有领袖气质的人物,家境优裕、为人大方、处世成熟、选择明智、运气超好。我们这帮穷孩子议论时,总认为他含着金钥匙出世。直到一天,我和他谈心,他谈到幼年苦难,谈到挫折和选择,谈到看《肖》片时的感动和泪水。当我们一起背诵那些经典对白的时候,我才明白,大家命运虽然各自独立,但心路却内在相通。
第二部:乾隆王朝
关键词:人治
在推荐的10部片子中,质量水平不算高的一部,而且是唯一的连续剧、古装戏和“中国制造”。即使在国产的电视剧中,它也排不到前面,《亮剑》《潜伏》更精彩,更别说美韩等国那些著名的剧集了。
但并这并不说明《乾隆王朝》是一部没有思考和深度的片子,相反,它非常贴近中国的职场实际,这就是我把它放在前面推荐的原因。
片名应该叫“和珅传”,编剧很大胆,塑造(还原?)了一个忠君、爱民、能干,清廉、勤奋、细致,有思路有才能,讲义气重感情,有气质有风度、具有开放思维,懂得经营理财的和珅形象。讲述他如何从边末小吏,走上朝廷第一重臣,最后又沦为王朝更替牺牲品的故事。他似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实际上没有。
导演一上来就直指制度漏洞和官风吏治问题,叙述地方官员欺上瞒下、贪污腐败、形象工程、巧立名目、与民争利、巧取豪夺等种种弊病,暗含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分歧矛盾。之后又就“领会和实现领导意图”、“如何向领导提建议意见”、“如何搞活地方经济”、“忠臣和能臣”、“财税工作(和珅一直负责户部)、”“就业和稳定”、“守成和改革”、“开放和封闭”等问题逐集讨论,说官场百态。全剧最大矛盾仍然集中在“要按照领导意图办事,还是按照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办事”这一点上。王朝是好王朝,百姓是好百姓,大臣是好大臣,领导也算是好领导,但悲剧仍然发生。失败就失败在人治的规则和潜规则上。
人治、事君如父、朝中有人好做官、一朝天子一朝臣,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公务员职场,人治是历史,法治是未来,我们在现实中寻找规则。而具有人治的传统,则是中国区别于西方的最大特点之一,运行规则、个人心态乃至社会文化都深受其影响。如果真的想理解现实,运用规则,就少不了察古知今。总体说来,这部电视剧案例典型、信息丰富、简单易懂、情节紧凑,我挺喜欢。当然,作为清装乾隆戏,它还是未能免俗地讲了皇帝和民女的浪漫爱情(还珠格格她妈的故事实在太多)。这个部分,不看也罢。
第三部:黑客帝国
关键词:勇气
只为一句台词。莫菲斯被抓,重兵看押,Neo强行救人。Trinity有点怕,说:“从来没有人这么做(No one has ever done anything like this)”。Neo说:“所以可以成功。(That's why it's going to work)”。
按照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但走新航线,则要战胜犹豫和恐惧。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走着别人设计好的路;等大学毕业才发现越走越窄,甚至无路可走,怎么办?自己闯!像我这样,80年代初出生,计划生育第一批,大学扩招第一批,考公务员也算头几批。注定了以后很多时候,还得做第一批。第一批就是,面对未来,没有先例,像邓公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做自己生命的探路者。
说两件有感受的事:
一是02年我们大学毕业。考公务员还不太为人所知,基本是在学校等着单位要人(学长们的工作貌似不错),或是考研,“考上研究生还怕找不到工作啊”被当作真理(当然,后来被证实确是自欺欺人)。
结果,国家了出公考通知,却没有多少人报。Why?怕!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北京官场错综复杂、黑不见底,有成绩也不会有高分,考上了也去不了(亲耳听到一个大学校长级别的老教授这么说)。最后,两百人的班只有七八个人报了名。剩下的等着看笑话,我也在内。结果,所有参考同学,全部进了面试!(当时真好考),大部分现在都在京城吃香喝辣(他们那批基本都已解决了住房,说句吃香喝辣不算过分)。其中有个老兄是我好友,既去考上海公务员又去考中直公务员,都考上了,由他选择,不亦悦乎。等这帮家伙喜气洋洋回宿舍打牌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论学习,他们不比我好,论家境,大部分都是贫下中农。但是他们有样比我强的东西,那就是勇气:在纷杂的舆论氛围中保持独立的信念;在他人还在犹豫彷徨恐惧找借口找理由的时候,开始行动;走了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还有个同学,更有意思。大学毕业先进企业,结果掉入陷阱。长期在出差非洲小国,语言不通,条件巨差,形同苦工,干了一年实在不堪,想退出。可是劳动合同上写着服务期五年,违约金8万,不交钱,扣档案。他家境本来就差,但好话说尽,人家也不松口。率先进入破产时代,比那些考研没考上、工作没找到的还惨,大老爷们天天唉声叹气,动不动以泪洗面,自称“黑奴”。
突然有一天,他找我,说想出一个办法。报本市公务员,专管企业的部门、专管企业的岗位。热门岗位竞争压力大,但顶不过他破釜沉舟死地后生,考上了。这时,他去企业交钱赎身,单位放人,却没敢收钱,高抬贵手,顺水人情。事后我们觉得好笑,这招绝是绝,但前无古人,敢于去做,扭转乾坤,靠的也是勇气啊。
以上是身边人,身边事,所以触动大。很多筒子在网上问我,某件事情该不该做,尤其是公务员是不是很黑,该不该考?要被黑怎么办?等等。对于没有太大风险和代价的事,我一般都会鼓励去做,有个美国大佬说过,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没有勇气不敢尝试比被黑更可怕。而且你慢慢也会知道,很多非常成功的领导,年轻时都曾有过过人之举。
第四部:当幸福来敲门
关键词:考试
这部电影好,针对性强,专治考试。前面我已经说了考试对年轻公务员的重要性。但你会发现,工作之后、恋爱之后、结婚之后、有孩之后。。。,考试还真不是那么好考的,比如我现在,特别怀念能够专心学习的大学时光。
现在的生活就一个特色:纷扰。树想静风在吹。算算日子,考试不远,刚想下班回家看会书,领导让你去吃饭,去不去?老婆(女朋友)让你陪逛街,去不去?书还没拿到手,娃在那哇哇哭,孩他妈要你帮忙喂奶换尿布,去不去?这些都是普通情境,还没算上突发状况:出长差、闹分手、玩失恋、自己或家人生病,等等。内忧外困,焦头烂额。
几年来,我参加的考试不少,能够安安静静备考的不多。唯一的经验就八个字:外界纷扰,内心安定。所以,我推荐这部电影。威尔史密斯老兄,小学文化、事业不顺、老婆离开、信用破产、不名一文,一个大男人带一4、5岁小孩,被房东扫地出门,每天到福利院排队等床铺,最惨的时候躲在公共厕所里欲哭无泪。这样的备考状态,居然坚韧不拔地坚持到底打翻身战。什么叫励志,这就是励志。等到哪天,考试迫在眉睫,你却无力准备,想要放弃的时候,先看这部电影再说。
第五部:阿甘正传
关键词:奔跑
从上帖推荐电影开始,不断有筒子找我论碟谈片,试问哪部频率最高?呵呵,恭喜你,答对了,《阿甘正传》。说实话,从上大二接触这部电影起,一般上每年看两遍,还不算失恋阶段,那时一天八遍。看一次笑自己一次,笑自己比傻子傻。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干啥吗?智商比阿甘高,成就没人家大,追求比阿甘多,却不如他通透、真实、轻松。
《阿甘正传》,伟大的哲学书。慢慢看,慢慢懂。哲学难,因为它反映生活;生活难,因为它永远有变化有辩证有意外有例外有相对有诱惑有妥协。理性有限,神马浮云。
单讲一个小例子:阿甘功成名就后,回到小镇,过富豪生活,无聊,于是开跑。穿越美国,一年一年,一遍一遍。途经名山大川,接触新人新事,还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当偶像上电视,不断被记者围着问:“你的目的是什么?”。他老兄哪有目的和目标,只有动力和召唤:知行合一,想跑就跑,为跑而跑,过程即结果。跑了,风起云涌,累了,回家睡觉。
都说人生像长跑,公务员职场也像长跑,咱们也讲了这么多技术要领,谁能像阿甘般跑得洒脱和精彩?所以,借着这部片子提醒自己一下:A、即使跑得再远,也别忘了出发的初衷;B、即使跑得再累,也别忘了看沿途的风景。
第六部《教父》
关键词:历史
一部老经典,家族和人的成长史。老美很推崇,因为他们历史短,文化沉淀不厚,需要沧桑的东西。我推荐这部片子,理由一样。
刚刚做公务员的时候,总找不到方向,为了在社会立足吧,铁饭碗也已经有了;为解放全人类吧,大家笑我“虚伪”和“老土”;为个人私利吧,内心又很难认同。后来有花了几天看这部老式的黑帮片(三部),明白了一点,人生需要经历,内心需要时间,成熟需要沉淀。
前几天单位组织看《建党伟业》,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陈独秀,有信念,热血。不过这些老杆子们也是命运各异:李大钊被北洋军阀绞杀;一大到五大的领导人陈独秀,最后被开除出党,郁郁而终;李大钊的得意门生张国焘,玩了分裂,未得善终;陈公博成为汉奸,被国民党执行死刑;陈独秀之后的瞿秋白领导党也不太得当,最后罗汉岭下,此地甚好,从容就义;六大的李立三,曾经弄过激进的“立三路线”那位,在苏联关押多年,回国后被林彪江青整死。
怎么样,沧桑吧?你能说的清吗,能想的清吗?我也不能。谁能想的到,《建党伟业》里面那个视军阀枪口如无物而发表演讲,以唤醒民智为己任的陈独秀,最后被开除出党?我真想不到。
我们太年轻,看不透生活,或许,今天智者是明天的愚人。所以,有空看看《Godfather》,静静的沉淀一下吧。
第七部:《三个傻瓜》
关键词:绑架
一直不太瞧得起印度影片,即使是得分高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预知死亡》,仍觉得有色彩没文化,且动不动就载歌载舞吓人一跳(当然所谓国内大导演商业片只会更矬,姜大爷除外)。直到看到这部三傻,才知道印度人非但有思想,而且有深度。片子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你要选择怎样的人生,走谁的路?是人云亦云、众望所归、成为社会庞大机器的细小齿轮、一眼到头,中规中矩完成人生,还是坚持理想信念,从自身特长、兴趣出发、挖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寻找变数和与众不同的路?
人生在世不容易,很少能不考虑生存、家人、钱这些现实因素。问一个问题。这里的筒子都是已经成为公务员或有志成为公务员的人,请将手放在左胸上(右位心的放在右胸),问自己:“我是因为自己喜欢、爱好、愿意,有理想、有兴趣,才选择考公务员、做公务员的吗,还是因为父母要求、亲友期盼或是迫于生存生济才走的这条路?”
当在现实前碰壁,放弃理想便成了唯一的选择。这部电影没有回避这一点,反而很好地诉说了其中的残酷,“Raju Rastogi”甚至从楼上跳下,自寻了断。理想和现实;生存和价值;通行证和墓志铭;痛苦的哲人和快乐的猪,这些是著名的选择,在大学我们曾为此争论,现实中果然如此。不光是碌碌的公务员会因此痛苦,那些呼啸江湖的大佬们也是如此。前些时候,万通六君子之一的王功权和mm私奔,什么私奔,无非是对现有生活的抗议罢了,混成他那样,饶是亿万富翁,最后还是和农民工一样,大吼一声:“老子不干了!”,然后该上街上街该堵门堵门。
再问一个问题:有多少公务员觉得自己的职业绑架了人生?看看天涯上的抱怨就知道了。官场规矩多,压抑。每个过来人都会告诉你“做公务员,就是磨”,何为磨,就是磨平你的个性、棱角,甚至磨平你的理想、兴趣、思想和快乐。还有很多人觉得公务员“虚伪、讨厌、无趣、势利、胆子小”,没人天生这样,只是把职场习惯带到了生活中而已。
我建议每个觉得被绑架的人,都看看这部三傻,正如古灵姑娘的说的,这部片子在启发我们“这些不突出的人如何做到不一样的过程”。如果眼睛只盯在“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的位次高低上,只盯在领导的意图和好恶上,只盯在人际关系和人情世故上,只盯在重复繁琐的事务上,是很难快乐的。怎样才能快乐,你得问问自己,问问自己的心。
第八部:《地球上的星星》
第九部:《放牛班的春天》
关键词:教育
开始这篇帖子的时候,我爱人还挺着大肚子,写到今天,小家伙已经九个月了,活蹦乱跳,力图下地。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顺利升级,更关键是心理上实现的转变。一年前,更注重工作事业,现在要更多的考虑家庭和孩子。
公务员是个稳定的职业,各位到了我这个时候,30左右,事业稳定,估计都得要孩子。生了他,还得养,更得教。针对教育,我觉得上面两部电影值得一看,教育影响人生,不单是为了孩子,我们自己也要反思,我走在了一条正确的路上吗,我的父母、老师是正确的吗?
此外,前面的电影我不敢保证,但这两部电影我觉得看完后,人很快乐,就像看《天使看美丽》一样,一种轻松的快乐。
想对宝宝说的是:无所谓你长大能否后出人头地,能否当官,能否有钱,只要做你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长处,快乐就好。
第十部:《网易公开课》
关键词:学习
若水同学的推荐,觉得相当不错,当时还作为一段时间的QQ签名,很多筒子问我,啥是网易公开课,其实没必要问我,问度娘好了。
就是哈佛耶鲁这些名校的一些课程视频,被翻译了,放在网上,各种知识都有,随便学。网易这方面做得很早,名声在外,所以叫网易公开课,其实各大网站都有。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当然要深入学习,但是听听这些世界顶级名校的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课也很不错。讲究的是心态开放,不要画地为牢,天天对着那些人那些文件。两点:一是凭兴趣。咱们这些做公务员的,学习不是任务,聊天吃饭打牌电视剧之余,喜欢什么看什么,当休息,且有收获。二是顶级。美国哈佛咱没机会上,哈尔滨佛学院以后抽空去看看,在网上听听这些一流教授的课,至少心里有了底,原来这个事,权威也就这个水平,下次见了大牌不怵。
在大学学习时,基本上老师上课照着读,我们考前死背,人家哈佛还是讲的好一点,从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是。看了法理--《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人家哈佛的老师是把道理讲通了,而且有问有答,互动特别好。学生也是各地都有,聪明伶俐的很,其中,不少黄种人,亚裔的,真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命这么好。
第二篇:年轻公务员职场推荐十本书(定稿)
年轻公务员职场推荐十本书
李源潮部长说过,做公务员,有活拼命干,没活多看书。论坛上有筒子提出推荐书,今天忙完会议,我就在想这个题目。按照李欣频在《人生十四堂创意课》中的说法,读书、电影和旅行一样,都是对未知的探索。公务员初期,我们将面临一个相对狭小和封闭的职场空间,不但要面对零碎、繁琐而重复的工作,甚至其他业余时间也可能被职业绑紧,动弹不得。这种时候,给心灵留一点自由和活泼尤为重要。实际上,很多人就失败在职场的初期,要么和职场针锋相对,一味认为自己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做公务员;要么个性被工作的枯燥同化,成熟到古板、木讷和无趣。
今天推荐的十本,都是我做公务之后反复看的书,个人觉得很有收获。补充一句,读书本身既个性又辩证,见仁见智。看法不同很正常,重要的是心情的愉悦和心路的成长。
1、《论语》(作者:孔子等)
春秋时期,一群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立志投身于公务员的伟大事业,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磨砺、探讨和思考。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务员职场指导书,很多道理孔子和他的学生已经想透了,这是一本义利兼顾、世界观方法论并存、合于天理人性又有实际操作性的伟大的书。
缺点:作为经典,时间久远,靠它吃饭的人太多,形成不少误读,特别是忽视了方法论和操作性。比如说言辞优美的于丹教授,就把这本书彻底弄成了道德范本和心灵鸡汤,她本人也已经成为我父亲这类中老年男士的偶像。对此,我不认同。这几年在出差中,我多次遇到各地政府请于丹讲课的情况,也多次让我一起听,但我都拒绝了,就是不愿看到人如此浅显的解释论语。补充一点题外的,目前于丹走学(穴?)的价码是10万元两小时,车(机)票、税费除外,且不合影、不签名。
言归正传,两点体会:a、理论和操作。可能有筒靴可能会对《论语》具有职场操作性表示怀疑,但实际上很简单。举个例子,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是年轻公务员在职场上“懂事”、“上道”的开端和标准。b、经典和辩证。读经典,要注重自己的思考,论语是经典,但也不是句句都得背。孔子对学生讲话就很灵活,因材施教,角度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区分;弟子们则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有急躁的有稳健的,有灵活的也有书呆子,语录中有讲的好的,也有不少我认为是错的。其中,我比较欣赏子贡,在几千年前的公务员培训班上,他显得灵活通达、性格全面,历史最后也证明了他的事业有成。
2、《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作者:Chris Matthews)
一本攻玉之作。书的作者是华盛顿政坛的老手,政治评论家和总统竞选班底成员。内容是他从入道以来,几十年来间的感受,总统、议长、议员们的起落沉浮和心得体会。真实、有效、全面。这本书给了我明确而具体的指导,如何沟通、联合、承诺、隐忍、交换、分配、竞争等等等等,参考性和借鉴性强。同时也让我明白,美国和中国虽然政权形式有异,但政治的显规则没有不同,甚至潜规则也一样。并非如那些所谓的“民主人士”说的,西方民主政体如何理想、规范、法治和阳光,我的结论是,政治规则无国界。
3、曾国藩系列
一位湖南农家子弟,如你如我,几十年的磨练,成长为国家栋梁,并且带动一群人,挡住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无论世人如何评判,但作为公务员,他无疑是成功的典范。这个人家境一般,智商平平,长相偏丑,运气也不是很顺,却依靠坚强、气度、努力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成就了宰辅和统帅的事业,撑起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帝国。N年后,他的湖南老乡,一个毛润芝的年轻人,说“天下人,吾独服曾文正也”;毛是公务员队伍的王者,能让他服气的,却只有曾一人。
曾国藩的书不是看不看的问题,而是看哪些的问题。和论语一样,靠他吃饭的人的太多太杂,书无法一一点评,推荐三种:一是唐浩明的小说,可读性强,虽有演义成分,仍可算客观;二是家书,真实记载了他为人处世的立场和思想的变化,不错;三是各类点评和励志书之类的杂书,虽然良莠不齐,也有感觉不错值得一读的。有一本我觉得是伪书,就是《冰鉴》,没读懂,没效果。
4、《彩局》(作者:阳剑)
一本官场小说,好。好就好在他讲了一个年轻人如何融入危机四伏的职场、运用规则、克服困难、实现进步,同时还能坚持理想和人格,手段百出,却能实实在在做事。作者阳剑是作协会员,文联主席,制度中人,职场描写真实可信。而且生于60年代,经历风雨,现在是公务员职场上中坚分子,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主人公“懂保守,明竞争,善投机,常理智”的职场哲学,高明而有趣,佩服。
说说缺点,这本书的问题就是内容繁杂,思维跳跃。一共三条线,一是写实派的职场;二是梦幻现实主义的彩票(作者声称职场哲学从彩票道理中悟出,故名彩局);三是琼瑶式感情,爱恨情仇。第一条线我pf,后面两条线实在一般。好在凤凰读书频道上有个简写版,专门讲职场这条线,虽有些不连贯,但仍可一看。
5、《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
我曾经和一位上财经济学博士聊QQ,她问我,“中国经济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说是市场调控方式的前行和后退,国有、民营经济的矛盾和对立,垄断行业的扩张和退缩。她给我打了对号,并说这个问题关系到到我国经济的动力和持续发展,前些天总理签发了新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的结论就来自于《激荡三十年》。
这本书是一部从78到08年的中国经济史。我有三个理由推荐这本书:不懂经济就不懂政治,不明白过去就难预见未来,不了解中国特色就无法通往世界。作者吴晓波我很喜欢,偶尔踩他的博客。还有其他两本可以作为补充阅读:一是《大败局》,分析民营经济的成败得失,角度新颖、客观公正;二是《跌荡一百年》,从曾国藩去世到邓小平南巡,气势宏大,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内容独到,且文笔细腻,富人文精神,不错。
上周推荐了5本,今天继续。对上次的5本,以古灵筒靴为代表的一些筒子们提出不好看的问题,实际上,这些书的确也不太好看。平时我喜欢各类杂书电视电影游戏--从张爱玲到王海鸰,从名人传记到《非诚勿扰》,从《特别关注》到《人民日报》。如果问我的最爱,我会说,最喜欢的书是,著名人文类杂志--《恋爱婚姻家庭》;最爱看的节目是江苏卫视亲
情栏目--《人间》(当然这是个笑话,对以上两样我印象深刻,看的我全身起鸡皮疙瘩,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
推荐的十本,只有一个角度,就是公务员职场角度。看这些书,也只有一个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将作者的智慧经验联系你的工作实际,融入内心,灵活运用,才会形成适合自己的职场胜经。
六、官场小说(作者:等等等)
官场小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书籍种类,这类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失真”。为了吸引眼球,其内容总是和反腐倡廉,人性碰撞、大额金钱、特殊艳遇以及两性关系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书的作者要么是专业写手,要么是公务员职场的边缘人或失意人,比如王晓方、王跃文,还有最近那个使劲爆料的“前副市长”等等。我觉得,他们自己尚未完全熟悉和真正融入规则,内心充满抵触,对深层次的东西经历不多,写出的东西看似深沉、独特,但实际上失之于浅、于偏。往往把一切过错归结于公务员职场的规则黑暗,而把自己(或理想人物)塑造的过于正面,最后产生了冲突,却无解决方案,使文字缺少指导意义。以王晓方为例,他的写作基础是十几年前的沈阳慕马大案,其当时年纪和我类似,职务也就是文字秘书,对内幕知晓本身就有限(如果知道内幕,他必然下水,那“双规”也就一定出不来),又离开了公务员圈子十多年,书是一本接一本的出,却让我觉得越来越浅显。
说了人家那么多坏话,也得说说好的一面,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也有自己的看法,对我们来说,兼听则明,如果有所筛选进行阅读,能够丰富经验、增长阅历,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下也能教会我们把握分寸,避免失误。推荐几本:一是诸兢的尹凡系列,虽然未能脱离“人治”规则的上升路径,但作者在江西省委组织部打拼多年(现在好像还在组织部,有没有江西的筒靴了解这个人的?),见多识广,所写的东西特别真实,仿佛一本官场案例集;二是像《领导生活》、《女同志》这样的小说,虽没有人性与规则的碰撞,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但也比较真实可信,人是普通人,事是职场事,读读会有一些心得。
七、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明朝》我就不多说了,那些人物和故事真是经典。提醒两点:
一、作者身份。当年明月也是公务员,他虽然写的是历史,但文字融入了他对官场的思考、理解和看法,我认为当年明月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务员和作家,立场和观点正确,思维和方法又非常灵活。这样的人写出的书才有读头。
二、古今同理。实际上古代和现在的文官制度以及规则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潜规则更是这样(不但我国如此,国外亦然),所以公务员需要的素质也都类似。当我们看到明朝那些可以作为榜样的官员,从“三杨”到于谦,从王守仁到徐阶,从海瑞到张居正,从杨涟到左光斗,会不会有所感动有所触动?我常常想,虽然公务员职业有时让人压抑而郁闷,但给人的平台何其之大,能做的事情又何其之多,确实具有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吸引力。
刚刚说到灵活,让我想起另一本书--《鹿鼎记》。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韦小宝融入了查老全部的人生智慧。如果不考虑生活作风问题(哈哈,七个老婆当时也不算是问题),他又是一个何其优秀的公务员呢?行事变通而灵活,完全没有书呆子的执泥和呆滞,虽然花样百出,谎话连篇,但谁又能指责其情义和大节呢?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而灵活才是公务员真正需要的素质。
八、雾满拦江系列
另一个天涯作家。雾满拦江我很喜欢,应该也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吧,最初也是公务员,后来下海,经验丰富。作品类型很多,这里只说他的职场系类,如《动物职场进化手册》、《像青蛙那样思考》等,有很多值得汲取的职场智慧。举一例:他提出要学会识别工作,要避开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什么是陷阱工作?就是那种没头没尾,别人做了一半,做不下去了,推过来让你做的工作,但接受的人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吃力不讨好,极有可能做不好倒霉挨批评,最后还要当替罪羊。作为年轻公务员,很容易被同事推给这样的工作,我在职场中也遇到多次。(这并不是说同事不好,只是趋利避害是大部分人的心理,损人利己的事情难免发生。)如果保持了对陷阱工作的敏感性,在别人推过来的时候,及时谋求对策,或合情合理的拒绝,或按部就班的推回去,或及时向领导汇报寻求支持等等。避开陷阱工作,也就避开了事情在你手上弄砸,减少了领导对你的误解和成见。这几本书我买的正版,但弄懂了几个道理,觉得还是很值。
九、《西方经济学》(曼昆著,梁小民译)
其实并不是专门推荐这本书,当然这本书写的非常好,深入浅出,经济学也是公务员必备知识。推荐这本书只是想说,在做公务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岗位的需要,加强自己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无须拘泥于一类或几类。前面古灵姑娘问我,你们法学的公务员平时都看什么书,我去过几个朋友家,一般来说,有理论类的书籍,基本都是依于个人兴趣或实际需要进行阅读的。我最近有看公共财政的书,有看城市地理和规划的书,也有看经济方面的书;我的几个朋友也有看法学的书或是国际政治的书。在大学,我们读书为了考试,为了分数和奖学金,只求背诵不求思考;现在,没有人逼我们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丰富自己和运用于工作。
十、叶檀博客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城市组织了一次领导干部招考,几个参加考试的朋友,考完后约我吃饭聊天,席间,大家聊考题,说考了城管卖摊位,考了城市拆迁,考了奶粉危机,考了地方融资平台冻结。最后的总结就是:应对考试,看书不如看电视,不如上网。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道理就在于,现在的考试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际,更加接近于时事,更加偏重于热点问题。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法学,今年跨专业参加经济学的博士考试,当然复习很辛苦,但自我觉得做的最正确且事半功倍的事是:笔试之前,把叶檀的博客从头到尾认真看了几遍。最后我经济学专业课笔试总数在九个竞争者中间排名第二,其他几个人都是在大学教经济学的老师,这个成绩我很满意。(最后英语未过而没上成,这两天也有看abc,如果哪位同学有学英语的高招,望不吝赐教!)
以上两个例子,我想说的是,读书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需要开放性。保持对时事热点的敏感,好的网站、论坛、博客要经常浏览,对他人思想和观点要不断的吸纳和融合,养成定时刷新自己的习惯,很好。
另外,说明一点。最近不少筒子在QQ上和我聊天或留言,问我问题,基本做到了全部答复。但其中不少问题是共性的。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我现在的一个想法是,在隐去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把这些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写下来,放在QQ空间里,供有类似问题的筒子们参考。难度有二,一是1071941460这个QQ号看样子很快就要满员;二是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更新太慢,唉,惭愧,sigh…….
第三篇:职场礼仪:公务员会议礼仪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会议,通常是指将特定范围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对某些专门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有时还需作出决定的一种社会活动的形式。在处理日常性行政事务时,各级政府部门往往召开各种会议。
不论是召集、组织会议,还是参加会议,为会议服务,基层公务员都有一些基本守则、规矩必须遵守。此类与会议相关的守则、规矩,就包括会议礼仪。会议礼仪的关键性内容有会务性工作、会场的排座、会风的端正等三项。
一、会务性工作
但凡正规的会议,均须进行缜密而细致的组织工作。具体而言,会议的组织工作,在其进行前、进行时与进行后又各有不同的要求。凡此种种,均可称为会务工作。负责会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在其具体工作之中,一定要遵守常规,讲究礼仪,细致严谨,作好准备。
(一)会议之前
在会议的种种组织工作中,以会前的组织工作最为关键。它在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不同的方面。
1.会议的筹备。举行任何会议,皆须先行确定其主题(包括会议名称)。这是会前有关领导集体已经确定了的。负责筹备会议的工作人员,则应围绕会议主题,将领导议定的会议的规模、时间、议程等组织落实。通常要组成专门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通知的拟发。按常规,举行正式会议均应提前向与会者下发会议通知。它是指由会议的主办单位发给所有与会单位或全体与会者的书面文件,同时还包括向有关单位或嘉宾发的邀请函件。基层公务员在这方面主要应做好两件事。
其一,拟好通知。会议通知一般应由标题、主题、会期、出席对象、报到时间、报到地点以及与会要求等七项要点组成。拟写通知时,应保证其完整而规范。
其二,及时送达。下发会议通知,应设法保证其及时送达,不得耽搁延误。
3.文件的起草。会议上所用的各种文件材料,一般应在会前准备妥当。需要认真准备的会议文件,主要有会议的议程、开幕词、闭幕词、主题报告、大会决议、典型材料、背景介绍等。有的文件应在与会者报到时就要下发。
4.常规性准备。负责会务工作时,往往有必要对一些会议所涉及的具体细节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其一,做好会场的布置。对于会议举行的场地要有所选择,对于会场的桌椅要根据需要作好安排,对于开会时所需的各种音响、照明、投影、摄像、摄影、录音、空调、通风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应提前进行调试检查。
其二,根据会议的规定,与外界搞好沟通。比如向有关新闻部门、公安保卫部门进行通报。
其三,会议用品的采办。有时,一些会议用品,如纸张、本册、笔具、文件夹、姓名卡、座位签以及饮料、声像用具,还需要补充、采购。
(二)会议期间
负责会议具体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一丝不苟地做好下列工作。
1.例行服务。会议举行期间,一般应安排专人在会场内外负责迎送、引导、陪同与会人员。对与会的贵宾以及老、弱、病、残、孕者,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往往还须进行重点照顾。对于与会者的正当要求,应有求必应。
2.会议签到。为掌握到会人数,严肃会议纪律,凡大型会议或重要会议,通常要求与会者在入场时签名报到。会议签到的通行方式有三:一是签名报到,二是交券报到,三是刷卡报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及时向会议的负责人进行通报。
3.餐饮安排。举行较长时间的会议,一般会为与会者安排会间的工作餐。与此同时,还应为与会者提供卫生可口的饮料。会上所提供的饮料,最好便于与会者自助饮用,不提倡为其频频斟茶续水。那样做往往既不卫生、安全,又有可能妨碍对方。如果必要,还应为外来的与会者在住宿、交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符合规定的方便条件。
4.现场记录。凡重要的会议,均应进行现场记录,其具体方式有笔记、打印、录入、录音、录像等。可单用某一种,也可交叉使用。
出席人数、时间地点、发言内容、讨论事项、临时动议、表决选举等基本内容要力求做到完整、准确、清晰。
5.编写简报。有些重要会议,往往在会议期间要编写会议简报。编写会议简报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简。快,是要求其讲究时效;准,是要求其准确无误;简,则是要求文字精炼。
(三)会议之后
会议结束,应做好必要的后续性工作,以便使之有始有终。后续性工作大致包括三项:
1.形成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会议决议、会议纪要等。一般要求尽快形成,会议一结束就要下发或公布。
2.处理材料。根据工作需要与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在会议结束后应对与其有关的一切图文、声像材料进行细致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整理会议的材料时,应遵守规定与惯例,应该汇总的材料,一定要认真汇总;应该存档的材料,要一律归档;应该回收的材料,一定要如数收回;应该销毁的材料,则一定要仔细销毁。
3.协助返程。大型会议结束后,其主办单位一般应为外来的与会者提供一切返程的便利。若有必要,应主动为对方联络、提供交通工具,或是替对方订购、确认返程的机票、船票、车票。当团队与会者或与会的特殊人士离开本地时,还可安排专人为其送行,并帮助其托运行李。
第四篇:职场十悟
[职场十悟]
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经常面对和正确把握的大问题,处理好了,则健康成长,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掉入人生的一个个陷阱,这其中有规律可循,总结十悟可思之用之。
第一、信仰、信念、信心是安身立命的压舱石
人无信仰没有精神,人无信念没有力量。信仰和信念好比人体身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对自己心中的信仰、信念,要像做大拜一样,虔诚、执着,让信仰信念成为自己始终不变的人生追求。信心源自内心的一种自信,信心十足的人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咬定目标、咬紧牙关,始终不分心、不走神,排除万难去赢得成功。
第二、能力、动力、定力是站稳走好的支撑点
能力是干事的基础,决定你能做什么;动力是干事的条件,决定你想做什么;定力是干事的保证,决定你敢或不敢做什么,三者具备则决定你做成什么。本领不强会被笑死,办法不多会被急死,劲头不足会被骂死,品行不正会被搞死。当下,最为可贵的是定力,能够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被忽悠、不被糊弄、不被捧杀和棒杀,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有能力没动力,能力打折扣;有能力有动力,而没有定力一切全白废。这三者好比三足可以鼎立,让人站得稳、干得好、走得远。
第三、能干、能处、能忍是进步前行的阶梯
一个人能干是一种素质,能相处善团结是一种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时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则是一种修炼。能干在于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中干、干中学,逐渐就会能干起来;能处在于能否宽容、包容和理解、信任。世界再大,大不过包容的心,宽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理解、信任人是一种境界,被理解被信任则是一种幸福;能忍在于能否看长远、想大局,站得高、看得远,唯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沉得住气、吃得了亏、受得了罪,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能干、能处、能忍好比三个大的阶梯、三道大的门坎,跨过去、迈过去了,便能顺利地往前走。
第四、想法、说法、办法是能力高低的三级跳
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可以说有两次飞跃,一次是把心里的想法变成说法,另一次是把口中的说法变成实际的办法。人人皆有想法,只不过成熟不成熟而已,然而要把想法说出来,而且说清楚、讲明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不至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则大不一样。能说得到人心坎上去,打动人、温暖人、感染人,让人信服、佩服那叫真本事、真智慧;如果说再能够把这些想法、说法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办法,付之于行、见之于效,那便是大本事、大智慧了。而每个人的能力高低就在于其中的差别,到底处于哪一级跳上。第五、事业、职业、副业是干好干坏的分水岭
如何对待工作?有人把它当事业,甚至生命,敬畏肩上的担子,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有的人把它只是作为一种职业,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稻粱谋,是谋生的手段和方式;更有甚者把它当作是副业,成了第二职业,打自己的小九九,忙自己的小生意,种自己的自留地。态度反映境界,态度决定状态。三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也决定了一个人到底干多干少、干好干坏。
第六、学识、见识、胆识是成大器者的法宝
有学识没见识,容易孤芳自赏、刚愎自用,会坐井观天,乃至夜郎自大。而胆识
就是胆略和气魄,有胆识便是有勇有谋,胆识是学识和见识的体现。什么是文化?三识俱佳、三识兼备就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就具备了创大业、成大器的法宝。第七、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人生航程的校正仪
做官做人做事关键在人生的价值取向,要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这样才会不折腾、不陶醉、不停步,才会真正拿到了人生价值的金钥匙。知足者乐,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进,处理好了三者的关系,就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走进人生大天地,就会找到准确的人生定位。
第八、眼力、魄力、毅力是实现梦想的翅膀
眼力,是一个人分析、观察、思考问题的眼光和视角。然而,看到了事物本质及其规律,还得有果敢的魄力和坚韧的毅力去努力,有了魄力就能牢牢捉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抢占制高点,机遇就像闪电,只有快速果断才能将它捕捉;有了毅力就能坚持、坚持、再坚持,就能走出人生的沼泽地,锲而不舍地一直向前走。第九、平和、平静、平淡是快乐幸福的主打歌
如何让平和、平静、平淡成为一种常态,需要沉淀和修炼。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对人平和、对名平静、对利平淡,始终保持着平和之状、平静之态和平淡之心,始终对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会心平气和、幸福快乐。
第十、自醒、自警、自省是健康平安的预警器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种自我敲打,好比自己在那照镜子、洗洗澡、正衣冠。三自是一种灵魂的考问、人性的考问,只有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才会不断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会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终走在正道上。
第五篇:初入职场十大忌
初入职场十大忌
【一览江苏人才网】
我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后,就大松心,美的不行,对亲友们电话、奔走相告,有的还清客吃饭,大醉一场。
我说你别以为找到工作就算完事了,工作还没开始呢,困难还在后头,说不定你会被一些看上去很简单,大学、家长都没教给你的简单的事情弄心烦,甚至抬不起头来,我告诉你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或是自己亲眼所见,初入职场的人刚开始工作后,还有以下十大忌:
忌给迟到、给没完成工作找借口
初入职场的人千万别迟到、早退、上班打接私人电话,尤其在迟到后还给自己找些路上堵车、表慢了、闹钟不响之类的借口,如果我是领导,遇上这种情况,我会认为你不但不遵守时间,还会耍滑头、撒谎。
有人说,我看其它同事们都迟到…是的,比你早来的老同事们他们迟不迟到、早不早退和你没关系,老同事们迟到、早退也许有别的原因,如领导让他去办个什么事,他晚来早走没规定会向你新来的汇报,你管好你自己就对了。
还有,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也千万不能找说太忙之类借口,要立刻承认错误,并表示下次不会再犯。
我很少给自己找借口,一旦我为我自己的迟到找了借口,我马上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找借口,打住!马上承认错误,向领导表示下次决不会有类似事情发生。
忌把自己不会说成忙
经常有这种情况,有些人对领导布置的任务不会做,不学也不问,到时候领导问询下来说太忙,还没来得及做,其实领导早知道那件工作只需要3、5分钟就可以完成,这种以忙为借口的推托,只能说明你不诚实,比不会不学不问还可怕,因为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品质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诚实的品质你还误了后面很多人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进度。
我做总编工作,遇到下属能干的事总是让他们先自己发挥,有一次我把视频宣传一个剧本交给下属锻炼着写,3天之后问他,他说太忙,没空写,我气不打一处来,我问他到底是不会还是忙,忙什么了?最后他红着脸说:怎么写?原来他是不会,早说呀,我会教他的,大耽误!如果领导交给我的工作我真的不会、不懂怎样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我会请教他人,领导知道后最多说我笨,但不会认为我不诚实。
我认为笨不笨是能力大小问题,而诚不诚实是品质问题。
忌说话不算半成品工作状态
有些人答应客户、领导、合作伙伴、同事要办的事答应痛快着呢,可结果呢?答应办的事总是一拖再拖,连回个邮件都是这样。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在一个活动上有人问我要名片,我给了他名中,他说他忘带或刚用完了名片,回头发一邮件给我,我开始当真,后来很少有人给我发这样的邮件,我视这个是半成品是表扬他,简直就是个职场骗子!
从此不与骗子交往,说实再的,我也没法和他交往,因为我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怎么交往。
再不有些人又以“忙”为借口,答应好好的事不办,如果所有的工作都是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就是个半成品职业人生。
我办事的流程是,头天晚上、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我都会把今天要办的、必办的事想个遍,有时做好笔记,从来不误事,哪怕是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回个邮件、洗个照片我都会把小事当令箭,给我当了8年的助理郭斌说我“从未马虎过一件事。”
其实,我是个马大哈,自己的东西总是丢,这两年丢了两块CK时装表、一个装有1万多元的、价值2000多元的钱包,可工作上我很少忘了哪怕是一点点小事。
我认为我丢自己的东西是性格问题,我忘了工作上的一件小事,则是人品、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问题。
忌嫌工作烦不认真干
有的人刚入职场时什么都认真,什么都稀奇,没过两天,新鲜劲一过,就开始嫌烦,觉得自己的工作都是重复性的工作,甚至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有一搭,无一搭。
那我问他什么样的工作不是伺候人的?不是伺候人的工作就是伺候机器的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不是重复性的工作?就是发明家、科学家不是每天在反复实验,反复验算吗?
有人说,每天工作如果是玩就好玩了,那旅行社的导游就是这样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流程、地点不是也在重复吗?
不只一次地有人问我,你当了10年工程师烦不烦?为什么你当了27年记者居然还有激情?我告诉他,我当了10年工程师,每天遇到、处理的问题不一样,我当了27年的记者也力求我的每次采访、写作的作品不同。
我从未烦过工作,只是有时苦于承担别人所造成了我的错误和延时,我从未觉得自己在伺候谁,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人在相互伺服。
忌没有创新意识
为什么有人总嫌工作烦,工作重复?就是因为在工作上没有创新意识,更没有去创新。我对待同样的工作,有不同的作法,对待不同客户的相同需求也有不同的作法,对待类似的客户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做法,即使对待同一客户,同一件事件的不同时间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做法,我力求我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都要有不同的做法,27年来,我告诉我自己每篇文章一定要比上一篇写的快、好、有锐度。
我从不守旧,即使采用很多成熟的经验,我也要给经验上加价值。
例如:过去新闻的定义是己经发生的事实,5年多以前,我主导、参于创造网上专业新闻直播,修改了过去的新闻定义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我还可以控制其在未来发生的新闻事实,提前宣传,创造了视频预热方法,在过去5年中(2007年7月18日我们做了首次虚实结合景视频直播)我生开出了一个“网站视频新闻宣传片”的新闻散文诗般的新闻体裁,是报道了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而这种新闻体裁至今在教科书上没有介绍和写作方法定义。
忌上班打私人电话购物交友聊天谈恋爱
有些人认为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购物、交友、聊天、娱乐等是占了公司的大便宜,心里好美。其实,如果你上班真有时间干这些,证明你没活干,离你被裁员、开除的时间不远了。
相反,你的工作很忙,忙到了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别烦,恭喜你,你己经受到重用了。
好多年以前,我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做记者的朋友找我诉苦说:
“我昨天和我们领导干了一架”
“为什么?”我问。
“因为他公开在会上说做专题的记者就不用跑新闻了,结果他让我跑新闻,还让我做专题,这不是要累死我呀,干嘛让我一人干俩人的活?”
我哈哈大笑说:
“那是领导认为你有能力,相信你一人能干俩人的活”
“呵?是这样,怪不得领导说我傻。”她没脾气了,但我看得出她沾沾自喜,因为她己领悟到是领导在重用她。
忌不会没活儿找活儿干
我认识一些刚入职的员工,除了领导布置的任务外,不知自己找活儿干,闲着上网打游戏、看电视剧、交友、购物心里挺美,实际上不会找活干的人也离被辞退不远了。
我这个人干活很快,通常比同行们快很多,发现自己这个特点时是在初中,我上厕所比同学快、吃饭比同学快,作业比同学快、考试交卷比同学快、下乡插秧比别人快、上大学看书比同学快、实验比同学快、记单词比同学快,当工程师时开始找故障比别人慢,后来也比别人
快、当记者记录比同行快、写稿发稿比同行快…但是有一点,我得用我省出来的时间的一半来给脑子清零(玩),另一半马上得自己找出新的工作目标尽快搞定。
我上学上厕所比同学快,厕所出来,冬天我就围操场跑一圈,前半截课就不冷了(冬天南方没暖气,教室很冷),夏天说不定能跑出校园买根冰棍吃。我作业比同学快,作完布置的作业我就会预习下面的课,把没讲的课的作业也乱做做,我考试交卷比别人快,快回宿舍把头发洗一遍,看书比别人快,我就能多看几本,写稿子比同行快,我就写书(写了三本书)…
其实我过去、现在的工作有60%以上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活儿,没有谁给我规定指标什么的,是我自己给自己规定,每周要出一篇有份量的评论,才不白活一生。
我这样想,如果通常一个人的职业生命中做800件事儿,但通过我的努力做了1600件,这不就不等于活两了辈子?人的职业青春是可以通过工作效率延长的,人的生命也是可以通过生命的效率来延长的。
忌无工作日记没有工作流程
很多人总以忘了为借口来解释、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那我问他你既然记性不好,爱忘记工作上的事,为什么不做工作笔记?
我有个很好的工作习惯,那就是有工作日记,提前把未来要做的事情粗记在工作日记的大格子中,在工作进行时用笔记本记上详细的纪要,每周五、或每周一再做一周的工作总结,前几年工作在纸媒体做记者、总编时,每周剪贴自己的作品,标注那篇文章被误了多长时间发表些地方被改过,每月还有写了多少篇文章、发表了多少字、见了多少客户的记录。
有时,每天要办的事情太多,临时在本子上还要将要办的事逐条列出来,办好一件,打勾做好记号。
13年前,我能够写出《穿越岁月》详细地记录、评论20世纪IT大事件,就得益于自己的这个好习惯。
还有,接着上一篇说过将大学学到的方法切换到工作中去的详细做法是,我将学编程学到的画流程图,切换到我画出了编辑流程、销售流程、会议项目执行流程、接待客户流程、销售项目等全用计算机编程流程图,并给新员工培训。
不仅如此,在生活上我也有流程。我10年前因买房欠贷款不再出门吃饭,开始自己做饭、炒菜,从此,我给做饭、炒菜也制定了一套流程,还有每周洗衣机清衣服的水之后擦桌子、每天给猫洗碗的清完水之后如果擦地等等也有流程(关于流程后面还会谈到)。
忌不开手机、不回短信、不回、抄送邮件
有些人由于充电、没电等各种理由让领导、工作相关的同事们接不通他们的电话,耽误工作。
大约在6年前,我让我给我认识一个人介绍工作,结果召工单位给他打电话,我不到他,原来是他没开手机,我问他为什么没开手机?他说没电池了,这件事告吹。
我说,你托我求人办事,你为什么不准备两块电池?你不开手机,自己给自己捣乱,谁敢雇用不常开机的人呵,办不成,活该!
还有的收到短信不回,连起码的职业礼节都不懂,我两年前对我新来的助理说,你必须回我每封短信,我们收发的短信数量必须是对等的。不然就像我对你说话,你不理我一样不尊重我。
从此,他每封短信必回。
还有人不回邮件,我的有些同事们特别不爱回邮件,有时我想学他们一样的对我,但我不行,好像是人家对我说话我不理似的,后来我对大家说,如果你们不回我邮件,我视同默认同意我所说的。
更多的是很多人该抄送的人不抄送,不仅以后的误会,还耽误大事。
忌越级汇报
我过去很爱犯越级汇报的错误,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当时我有自己的上级领导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又必须马上要解决问题,只有越级汇报。
例如:20年前我所在的单位要分房子,我排在比我晚来的人后面,我知道这事儿找主编没有用,我得找社长理论去,又如,我认为当时报道电视是重点的方向应该转移到计算机、信息化方面,主编们说了不算,我得找社长论道去…
但是,我的采访、发稿等日常工作之类的事从不越级汇报。
多年之后,我当了领导,对越级向我汇报的编辑很小心、注意,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是遇到了我当初的遇到的问题,一是倾听;二是不能伤了他们积极性,和他们一起商量、讨论、解决问题;三是如果我和他们说了些什么、决定了什么,一定要马上告诉他们的直接领导,以免造成直接领导们在管理上产生困难、被动和误会。
结束语
还有一大忌是:犯了错误不但不主动认错,对于领导的批评内容、态度说是伤了自己的自尊,把批评、承认错误等同于人格伤害,要辞职、甚至自杀,我为什么要单独说这事儿,因为这种现象对于90后们太普遍了,把犯过错误所受到的批评与伤自尊等同起来,不仅是逻辑上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几乎给自己的业务、职商进步和提升断了后路。
要工作就一定会犯错误,只有不工作的人才没有机会在职场上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首先自己要承认错误,接受领导、同事们的批评,才可能改正错误,如果只是心里承认,连口头上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决心去改正错误,怎么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犯得错
误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