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投资学论文――孟庆洋概要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名:孟庆洋 班级:国经 0826班 学号:20601082622 从我国近两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应处在较高 的水平上。但实际上,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 2009年底, 我国 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1.3万家,分布在全球 177个国家和 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 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 2457.5亿美元,虽 有所增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 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 制定中 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近年来, 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境外投资政策与 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一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 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将企业海外投 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 “走出去” 的国家性 法律, 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 经营的发展, 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 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无法可依,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资委等众多部门,由此造成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周期长问题, 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而且,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协定更注重为“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忽略了为 “ 走出去 ” 的企 业争取平等待遇。截至 2009年 5月,我国已签订了 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促进企业 海外投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 面对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 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 争端解决机制规定有待加强。比如, 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 为减少贸 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二尚未建立对外投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宜企业“走出去” 的工作机制,在促进“走出 去” 战略的融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 远不能适应企业走出去的要求, 也没有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合力。
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中介机构的有力支持
目前,我们国家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准远未达到提供我国对外投资服务的要求:不 仅数量少, 业务范围有限, 而且在运营模式、业务规范、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 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企业大型的对外投资项目几乎全部聘请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担任财 务顾问, 而聘请外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泄密风险及立场不一致等问题。因此, 我国企业对外 投资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助。
2.企业对外投资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对国外投资的监管重点、标准及程序,熟悉 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理念。既需要懂得中国企业管理经验, 还要熟悉国外语言和商业模
式;既要善于利用国外技术人才, 也要尽快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 接投掷中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 充分的引用, 特别是在境外加工贸易的信贷资金和金融保障支持方面, 申办难度相较大, 境 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享受的商业银行信贷和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三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
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 国家这个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宏观系统不完备。第二个是管理创新不足。协调 力度仍需加大, 从中央到地方, 对于对外投资都在遵循一个原则, 也就是说以风险防范作为 第一位,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外投资发展。在立项审批方面, 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审批, 贸易和非贸易性的关税也不同。项目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 更影响了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积极 性, 甚至本身有积极性的企业, 为了提高效益, 绕过了管理部门, 出现了实有对外投资企业 远远大于现有统计数字的现象。
(四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 我国企业在 “ 走出去 ” 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确、对投资国政府 政策、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在信 贷、外汇、税收、保险、投资情报服务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尚未 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 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 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 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 强大压力。
1.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政府职能转变比较慢,服务意识,特别是为企业服 务的意识不强,没有建立专门提供国内国外商情信息的官方的或者半官方的机构,这样使 用内有优势的产品或项目无法得到投资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走出去” 的盲目性。
2.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在外汇管理上, 出于保障我们国家经济安全, 尤 其是金融安全的考虑,目前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是从严控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实行统一监管, 相对来说, 自行创汇还有很多问题。从客观上虽然有利于防范金融 风险, 但也使许多有好项目而缺乏外汇资金的企业, 没有办法按照需求发展, 对国际市场的 竞争只是一种隔岸观火的状态。
二、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经验
1.区位选择不当。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9年底, 中国的 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 17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非洲地 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 90%和 81.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较为集中, 根据商务部统计 数据,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 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 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 其中,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 30.2%、21.9%。我国 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相比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所占份 额极小。这种过于集中的区域投资结构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 局面,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普遍规模小、自己不足。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过 2000亿美元,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高度集中的地 区,对发达国家、地区的投资存量占 7.4%;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占到存量份额的 90%左右;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中央企业和单位占 80.2%,地方企业占 19.8%。但
是,从总体规模看,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仅占全球存量的 1.3%,中国企业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长期实 战中不断的历练和成长。
(二企业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企业投资决策盲目, 经营亏损严 重等 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缺乏“知己知彼”的战略分析,没有对外投 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明确目标, 更由于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盲目投资, 直接影响了跨国经营 的成功率。麦肯锡 200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的 20年中,中国企业有 67%的 对外直接投资是不成功的。商务部统计也显示, 目前我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 1/3处于 盈利和持平状态。如 TCL 集团与阿尔卡特建立的移动电话合资企业因为亏损,在合作 9个 月之后于 2005年 5月宣告解散。
(三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
1.跨国经营人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技术人才,是企业占领国际 市场的有力武器。目前科技企业“走出去”普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
根据麦肯锡公司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 75000名中高 级人才。而由于受企业规模、资金和研发平台所限,通过聘请、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世界 最优秀的研发机构合作等途径充分利用国际研发人才并培养自身研发队伍的机会受到一定 限制。此外,我国现行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由于受国内人事制度、用人机制、社会保障、配 套服务等方面内在缺陷的制约, 致使海外高端人选择回国时面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子女 教育等方面的诸多不适应,从而使我国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困难。
2.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还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 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 2001公布 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 评价体系和资料显示:世界技术成就指数最高的是芬 兰, 其指数为 0.744。美国和瑞典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 技术成就指数分别为
0.733和 0.703。技术成就指数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还有日本、韩国、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 坡。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 0.299, 排在第 45位, 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中国与处于同一类 的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除了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巴西, 在各方面都低于巴西;与印度相比, 中国各项指标都优于印度。但是, 中国与第一类国家的 差距巨大, 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鸿沟, 在新技术传播方面也明显不足, 在人类技能 培养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整体技术成就水平的提高。
3.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信息不灵。对于技术寻求型境外直接投资, 其直接目的就是利 用技术外溢效应,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以此获取并长期保持企业技术优势。而目前中 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尚未建立, 国内为之服务和支持的信息也不 够, 与国外相比, 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国际信息收集和处理、和反馈功能都很弱。根据商务部 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 94%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其中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 75.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的区位选择多数并非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 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全球领先的 地区中几乎都未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也是跨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和制约。
中国企业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大局观,还要制定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这要求从政府部门到企业,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共识, 并达成某种默契, 根据以往的经 验教训及时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 从而尽可能提高中国企业对外投 资的成功率。
一、以对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一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优势
《 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底,中国的 1.3万多家境外企 业共分布在全球 17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 90%和 81.4%。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大部分流向了 亚洲,占投资总量的 88.1%,其中约 3/4的投资流入香港地
区。加上占总额近20%的拉丁美 洲, 对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 78.2%, 并且有了较好的投资 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现状,从投资区位上看,除继续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基础优势外, 还应积极扩大对拉美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的投资。从投资产业看,有两个方面: 1.是加快制造业, 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目前,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 电、电子、机械部门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当一部分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 已经
相当适应国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具备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条件。
2.加快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大多有丰厚的资源,尤其是拉美、非洲 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条件加强合作开发有利于扩大当地市 场,缓解国内资源约束。
(二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力度
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相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 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他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 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 这些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 有一定 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 这类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设备、航天 航空、生物工程等行业, 由于这些技术与外国先进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 加强对发达国家(或 地区 投资, 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 迅速向母国扩散, 有利于加 速中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 已具有较为丰富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应积极 向发达国家投资。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都应是领先者。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 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佣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 从而为获得 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状态,这 不仅与全球投资的产业走向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存在较大差 距。许多产业的潜能并没有在海外投资中得到释放。为此, 在保持现有投资产业的基础上应 加大制造业、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 以现代制造 业、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海外投资产业体系。因此, 在制造业中, 应加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 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 通过向发达地区投资加快获得核心技术能力。在服务业中, 应加 强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 这类产业不仅能够获得丰厚 利润,而且为制造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支撑。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经营当地化是海外经营成功的规律和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大、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 东道国的环境制约, 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型企业“走出去” 过程中需要 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 中国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全球化战略, 主要表现有四方面的内容:(一要学会本土化经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跨国公司当地化经营的一个 重要理念就是实施“全球公民”战略,如 IBM、SONY、飞利浦等全球公司都在极力淡化本 公司的民族身份。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多习惯于“独往独来”,这势必会造成与东道 国的隔阂,不利于跨国经营。
(二 树立当地服务意识。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的服务,他们把 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结为一体, 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 也使跨国企 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
(三 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 托罗拉等企业在我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 90%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则几乎是 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人员全盘“移师海外”,这种 “ 国内员工海外经营 ” 的模式必将难以为继。(四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我国“走出 去” 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企业成功经营所起的关键作用,积极在跨文 化沟通培训上投资,重视跨文化沟通策略的研究,积极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目前,培育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 重要战略。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型跨国企业。因 此,加快创建和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对于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 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植。国外经验证明,在发展跨国公司初期,国家实施产业 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日本许多跨国公司在初期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目前我国企业非常相 似,而日本政府用产业政策这双“有形的手”扶植它们度过了 “ 襁褓 ” 时代,成为世界品牌的 跨国公司。韩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当。
(二产业政策要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只有扶优扶强,才能加快大企业的迅速成 长,形成一定数量的世界级企业,并利用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及中国对外投资 政策的鼓励,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势头会日益强劲。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
近10年来,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研发中海外子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在海外设 立研究开发中心, 目的是把母公司的技术通过海外的研发机构更好地向外扩散, 并根据当地 市场条件、运用当地科技人员,对技术进行二次滚动的 N 次开发,子公司的技术开发成果 可以提供母公司和全球其他子公司共享。
(二 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转化为规模经济。技术创新需要依 赖于一个规模的市场, 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全球子公司的生产补偿少则几亿美元, 多则几十亿 美元的开发费用, 由此也导致跨国公司技术成果内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外部转让的比重越 来越小。
(三跨国公司在投资某种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 同时也建 立了新的国际标准体系,这种首先获得的标准体系会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极大的 竞争优势。
因此,应借鉴跨国公司经验调整技术战略。主要表现为,由逐步进入市场到大幅度转 让技术。中国对外投资的技术投入和其进入市场同步进行。应采取十分谨慎的策略, 先设立 企业(小规模的,向海外投资企业适当转让生产应用技术,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 产品的生产, 相应加大技术投入, 并不断地投入动态技术, 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 市场占有 了相当份额后, 开始设立研发中心, 从事既满足市场也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 由单纯的技术 转让向研究开发经营战略转变。此外, 应注重对技术的控制性。越是高新技术产业越是要对 企业控股,愈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愈是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
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合资方式,用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成本,这是 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如此, 中国企业初期的海外投资也是如此。随着 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 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会增加, 成为主要 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 对外投资总额的 34%。2010年上半年公布了 14宗资源行业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 最大一宗
海外并购交易是中石化以 47 亿美元的价格自 ConocoPhilips 购买了加拿大 Syncrude 公司 9% 的股份;另外一宗大额海外并购交易是中投公司再次投资加拿大 PennWest Energy 公司,累 计投资额达 12 亿美元。这反映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 跨国并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系 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强有力的对外投资促进政策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保证。世界各国为了鼓励企业“走 出去”都实施了不同的促进政策。如,设立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加强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 持等。英国不仅设立了各种
行业协会,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沟通信息,搭建桥梁,政府还成立 了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专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保险。正是这种完备的促进体 系使企业的海外投资有了强大的后盾。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十分欠缺。为此,首先要加强 海外投资的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尤其是对鼓励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 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如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国内零部件采购带动了国内企业出口,应该给予 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二是建立政府、民间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通 过不同渠道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三是逐步改革政府投资审批制度,降低门槛,鼓励各 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去”。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以企业主导,扩大对外投资越来越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往往容易 形成“一哄而上”,“定指标,下计划层层考核”,使本应市场推动的事情成为由政府主导 的一场运动,这是中国建国以来无数教训的总结。因此,要做到科学理性投资。由于政府大 力倡导,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会充满热情,同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在中国,跨国公司“拿银 子当金子卖”,而中国企业“拿金子当银子卖”,甚至“拿着金子换来一堆费铜烂铁”的也 教训不少。因此,只有冷静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才能减少风险和损失。此外,应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建设,制订涉及对外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制订配套的管 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走出去“和 引进来 引进来”相结合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 和”引进来 相结合 借势借力,走出去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 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 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 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 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 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总之,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
与否,既与企业 自身的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有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6
第二篇:国际投资学 07750概要
国际投资学 07750 4.18 下午
一、填空
1.20世纪70年代维农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将产品周期重新定义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成熟的寡占和(老化的寡占三个阶段。
2.按照偿还的资金来源不同,地方政府债券可分为普通债券和(收益债券。3.按照贷款用途不同,国际银行贷款分为普通银行贷款和(项目贷款。4.按照发行主体不同,国际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5.按照股东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风险不同,国际股票可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6.按照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划分标准,跨国公司分为工业性跨国公司、商业性跨国公司和(服务性跨国公司。
7.被称为美国“全国证券协会自动报价系统”的是(纳斯达克。8.不属于公司债券的是(金融债券。
9.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10.对冲基金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风险,因而也称为(避险基金。11.对区位优势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政治因素。12.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跨国公司。
13.公司债券包括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信托债券。14.股票指数期货与商品期货主要不同在于(交割方式不同。
15.关于并购方式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获取并购企业的资金。16.关于地方政府债券,描述不正确的是(信用风险大于国债。
17.关于股票指数,描述不正确的是(同一股票市场可以有多个股票指数。18.关于国际银行贷款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手续较繁琐。19.关于国家风险,描述不正确的是(可以预测与防范。20.关于跨国公司定价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行业价格优势。21.关于投机股,描述不正确的是(当前能支付较高收益。
22.关于银团贷款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资金用不受限制。
23.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与债券、股票之间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流动性不同。24.关于政府债券,描述不正确的是(收益较高。25.国际合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2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定有效控制权的合理标志为,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达到(25%。
27.国际技术转移形式的决定因素包括技术的性质、经济效益和(国际经营环境。
28.国际投资中最严重的政治风险是(国有化风险。29.国际债券发行条件包括发行额、偿还年限和(利率。30.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的出现。
31.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项(资本转移。
32.国际资本的流动包括国际商品资本流动、国际货币资本流动和(国际生产资本流动。
33.国际资本流动的初级形式是(国际商品资本流动。34.国际资本流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生产资本流动。35.衡量和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是(股票指数。36.基金管理人也称为(基金公司。
37.计算利息的指数不与通货膨胀率相联系,而与某一特定商品价格挂钩,这种债券又称为(商品相关债券。
38.具备稳定盈利记录,能定期分派股利的大公司发行的,并被公认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普通股,称为(蓝筹股。
39.跨国公司的内部一体化包括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财务一体化和(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体化。
40.目前采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包括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运输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公用事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和(综合股票平均价格指数。
4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债券市场是(欧洲债券市场。42.目前最主要的存托凭证是(美国存托凭证。43.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是(美国股票市场。44.市场购买力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
45.收益随着经济周期波动的公司发行所的普通股,称为(周期股。46.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是(维农。
47.首先提出国际生产的综合理论的是(邓宁。48.首先提出垄断优势论的是(海默。
49.所有企业制定价格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50.所有权优势又称竞争优势,包括对有价值资产的独占和(拥有有效的行政管理能力。
51.下列发展阶段中,不属于我国利用外资经历阶段的是(发展成熟阶段。52.下列公司类型中,不属于避税地公司的是(证券公司。53.下列公司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合资企业的是(合伙公司。
54.下列关于低转移价格实施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子公司所在国实行资金管制。
55.下列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叙述不正确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投资国家的国际收支的正效应大于发达国家。
56.下列关于股份公司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离。
57.下列关于可转换债券内容,描述错误的是(不可以被发行公司提前赎回。58.下列关于跨国公司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内部实行分级管理模式。59.下列关于普通股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波动范围较小,不存在暴涨暴跌。60.下列关于外国政府贷款,叙述不正确的是(可由各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自行批准。
61.下列关于形式中,价格歧视程度最大的是(关税。
62.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公司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不能分离。
63.下列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交易程序较繁琐。64.下列国际投资风险中,属于不可抗拒的风险是(国家风险。65.下列外国债券中,属于在美国发行的是(扬基债券。66.下列外国债券中,属于在葡萄牙发行的是(航行者债券。67.下列外国债券中,属于在日本发行的是(武士债券。
68.下列因素中,属于对东道国国际收支有利是(进口替代产品可以使东道国减少进口。
69.下列营销战略中,属于寡占型国际营销战略的是(产品深度开发策略。70.下列直接投资特点中,不属于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的是(要求对生产要素的垄断。
71.下列属于双边援助性质的优惠贷款的是(政府贷款。
72.下列转移形式中,不属于国际技术转移形式的是(境外直接投资。73.下列资本流动形式中,不属于国际资本的流动的是(国际要素资本流动。74.下面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国际收支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发达投资国的国际收支的正效应大于发展中投资国。
75.香港的创业板市场成立于(1999年11月25日。
76.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式发行,到期按面值兑换,不再另付利息的债券是(零息债券。
77.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外投资者以外汇进行买卖的股票是(B股。78.以下不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是(产品发展阶段。
79.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是(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80.以下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中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的是(交通运输。81.以下不属于国际债券发行条件的是(债券年限。82.以下不属于证券投资收益表现形态的是(风险收益。
83.以下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属于动态方法的是(道氏评估法。84.以下条件中,不属于国际投资环境的是(金融环境。85.银团贷款也称(辛迪加贷款。
86.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引起企业会计报表中的外汇项目金额发生变动,从而产生帐面上的损失或收益,属于(转换风险。
87.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88.在东道国收购和合并现有的企业,即跨国并购,被称为(褐地投资。89.在冷热环境评估法中,以下属于“冷”因素的是(地理及文化差距。90.在冷热环境评估法中,以下属于“热”因素的是(市场机会。
91.在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发行,以非亚洲国家货币计价的债券是(龙债券。92.证券投资基金1868年创始于(英国。
93.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94.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中国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
95.证券投资收益表现形态包括固定收益、半固定收益和(不确定收益。96.政府债券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97.著名的对冲基金有乔治·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和朱利安·罗伯特森领导的(老虎基金。
98.转移价格按定价水平可分为高转移价格和(低转移价格。
99.转移价格作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实施主要目不包括(利润最大化。
100.最先提出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之间替代关系的是(蒙代尔。
101.按贷款的来源不同,国际信贷可分为(政府贷款、混合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102.避税地公司主要类型有(持股公司、投资公司、金融公司。
103.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104.根据发行基金受益凭证数额是否固定、是否可赎回,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
105.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国际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106.公司债券主要包括(信用债券、抵押债券、担保信托债券、设备信托证。107.国际独资企业主要包括哪几种组织形式(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避税地公司。
108.国际债券的创新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循环浮动利率债券、利率互换债券、货币互换债券、龙债券、转换期权债券。
109.国际债券的发行条件主要包括(发行额、偿还年限、利率、发行价格。
110.国际证券的信用评级过程中,国际评信机构主要考虑的是(债券发行人的偿债能力、投资风险、发行人的资信。
111.跨国公司的定价目标是(利润最大化、预定的投资利润、市场占有率的维持或扩大、竞争的应对和防止。
112.下列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叙述正确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垂直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正效应最大、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大于替代性、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
113.以下属于避税地国家和地区的是(巴哈马、中国香港、巴拿马。114.影响区位优势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
115.证券投资的收益具有哪几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固定收益、半固定收益、不确定收益。
多选
1.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有(融资期限长流动性相对较差风险大收益高 2.投资主体包括(投资所有主体投资经营主体
3.广义的国际投资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借贷部分国际援助 4.按照资本来源及用途不同,国际投资可以分为(公共投资私人投资
5.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投资特征(国际资本流动的范围和规模扩大国际投资区域流向发生变化国际投资产业流向集中,服务行业成
为主导行业跨国并购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6.国际生产折中论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优势才能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7.美国经济学家史提夫·罗斯于1976年和1977年分别发表了(《资本资产的套价理论》《风险、收益和套价》两篇论文,建立了资本资产套价理论。
8.跨国公司的标准包括(结构标准营业实际标准行为标准
10.21世纪后,跨国公司发展的新战略取向集中表现为(资产组合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国际化资本跨国运动多极化跨国投资方式多样化
11.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参与方式主要包括(股权参与非股权参与 12.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包括(职能一体化战略地域一体化战略
13.社会力理论中,实现新的运行机制,跨国公司在实现多元化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三种力量,包括(环境力声誉力和谐力
14.根据《1992年世界投资报告》总结,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对东道国产生的技术进步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流动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技术联系效应
15.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包括(股权控制实体性转移性多样性 16.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式有(创建投资并购投资
17.国际独资经营企业的类型包括(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国外避税地公司 18.国际合资经营企业的类型包括(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19.现代企业兼并可分为(CD20.AB21.ABCD22.ABC23.ABCD24.ABCD吸收兼并创立兼并
20.从并购行为的结果来看,跨国经营企业的并购可以分为(部分并购全部并购 21.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因素有(利息率差异汇率变化风险性偿债能力
22.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际间接投资主要以(国际银行贷款证券交易政府贷款等传统筹资方式进行。
23.债券的基本特征包括(偿还性流通性安全性收益性
24.国际债券的发行方式包括(公募发行私募发行直接发行间接发行 25.国际债券依据发行所用货币与地点不同,可分为(外国债券欧洲债券 26.当代国际债券投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金融证券化证券市场多样化证券市场国际化证券市场自由化
27.股票价格包括(面值市值净值内在价值
28.国际投资法的法规体系包括(资本输入国法制资本输出国法制双边条约多边条约
29.发展中国家给予投资优惠的方式主要有(自动给予逐项给予协议给予 30.海外投资保证制度一般包括(政府保证保险范围、标的与当事人损失补偿代位权
31.传统的双边投资协定类型包括(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投资保护协定促进与保护投资协定
32.美国有关期货期权交易的法规包括(《谷物期货法》《商品交易所法》《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期货交易法》
33.国际投资基金法规可分为三类(关于基金借款能力的规则关于基金投资风险的规则关于基金券扩大发行的规则
34.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从法律上对国际期货和期权投资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政府专设管理机构制定期货期权交易法规行业自律管理
35.国际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客观性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
36.投资环境三维空间理论认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应当是三维的,包括(有高能高效的政府组织有高素质与高质量的经济实体有高质量的社会组织,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37.风险的一般特征表现为(相对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
38.国际投资风险分类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经营风险信用风险 39.国际投资中的风险规避方法主要有(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 40.跨国投资者经营中遇到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 41.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风险规避的类别为(完全规避风险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转移自留风险
42.财务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包括(筹资风险规避投资风险规避资金回收风险规避收益分配风险规避
43.经营风险规避方式包括(改变产品或生产流程改变生产经营地点放弃对风险较大国家或项目的投资和贷款计划
44.巴塞尔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选择权风险
45.最常见的国际融资媒介机构是(投资银行投资公司金融公司
46.具体的国际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短期融资与中长期融资债权融资与权益融资
47.项目融资的优点主要有(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项目所需贷款实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优化资产结构信用结构多元化,风险分散实现风险隔离和共担
48.项目融资的资金构成分为(股本资金准股本资金债务资金
49.金融工具创新表现在(信用创新风险转移创新增加流动创新股权创造型创新 50.金融衍生品的种类,根据产品形态划分,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
51.离岸金融市场的类型,从业务范围看,有(混合型分离型避税型渗漏型 52.离岸金融市场的类型,从市场形成的动力看,有(自然渐成型政府推动型 53.中国吸收外国的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作开发方式
54.目前,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重点包括(金融服务业商业零售业运输及国际货运代理业商务服务业
55.外商投资对这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包括(提高综合国力提高技术,改变产业结构推动改革开放提高环保意识
56.中国对外投资的逐步兴起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外投资主体多样化对外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拓展境外加工业务促进了对外投资发展
57.中国利用外资的起步发展阶段的特点有(BCD58.ABD59.ABCD60.ABCD总量少、作用明显开放地区成为吸收外资的主要区域和优势地带港澳台是外资的主要来源
58.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积极探索了很多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包括(举办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允许外商举办投资性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BOT投资方式
59.离岸金融市场的类型,从市场功能上看,有(世界中心筹资中心供资中心簿记中心等
60.从1989年世界银行发行第一笔美元全球债券以来,全球债券市场先后出现了(加元澳元日元欧元等货币
二、名词
1.公司债券:公司为筹措营运资本而发行的债券。2.股票指数:衡量和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3.股票指数期货: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指数为商品的期货。
4.国际股票:世界各大公司按照规定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流通的股票。5.国际合作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按东道国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以合同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在生产、销售、服务、资源开发、工程建设或科学研究等广泛领域进行合作。
6.国际间接投资:在金融领域进行的,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的投资活动。7.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国际货币资本和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是投资者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将国内。
8.国际债券:各种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企事业法人按照一定程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外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9.褐地投资:在东道国收购和合并现有的企业,即跨国并购,被称为褐地投资。10.可转换优先股:在规定的时间内,优先股股东可以按一定的转换比率将优先股换成普通股。
11.绿地投资: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新的企业,即创建,被称为绿地投资。
12.内部化优势:由于某些产品或技术通过外部市场转移时会提高交易成本,所以跨国企业倾向于到国外投资,并在母子公司或各子公司之间进行中间产品的转移。
13.普通股:在优先股要求权得到满足之后才参与公司利润和资产分配的股票。14.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定数额权利金之后,就拥有了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相关商品合约的权利。
15.区位优势:跨国企业在选择子公司地点、国别时,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生产要素优势。
16.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其它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
三、简述
1.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目标。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弥补建设资金不足;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扩大国内就业;进入国际市场。
2.国际合作企业的特征。盈利分成不按投资比例;权利义务合同确定;企业受所在国法律保护;可以组成合作经营企业;合同期满,企业资产归东道国所有。
3.国际合作企业与国际合资企业的区别。性质不同;组织形式不同;投资收益不同;投资回收方式不同。
4.国际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利率;汇率;风险;偿债能力。
5.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投资的特点。信贷资金使用自由;资金供应充分;条件苛刻、利率高、期限短。
6.国际投资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国际商品资本的流动;国际商品资本的积累引致国际货币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际生产资本的流动。
7.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两者都反映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两者彼此关联,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到对外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影响外资的进入;同样,当一国的对外投资或吸引外资的数量发生变化时,也会通过外汇的供求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区别:两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资本流动问题上,国际金融侧重于研究资本流入和流出对本币汇率产生的影响,而国际投资侧重于研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策略以及投资与收益的分析。
8.国际证券投资的特点。期限可长可短;较大的投资性;可供选择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多;较高的风险性。
9.国际直接投资的目标。开拓海外市场;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技术与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收入,回避风险;寻求国际合作。
10.合资企业的特征。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合资者;共同投资,按持股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亏损;共同管理企业;自主经营。
11.跨国公司的特征。具有全球化战略目标;生产经营规模大;内部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对外直接投资。
12.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的主要包括。生产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财务一体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体化。
13.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特点。目标是确立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强调确立全球型经营方式;投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视非股权安排下的国际合作。
14.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区别。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以全球规划为目标,企业战略局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着眼于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企业战略局部会超出一个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协调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企业协调工作比较简单。15.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的效应。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6.形成融资证券化趋势的主要原因。债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银行贷款存在诸多弊端;金融创新促进了证券化的发展;证券筹资比商业银行贷款具有较小的成本;新技术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17.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规模经营,降低成本;组合投资,收益高,风险小;专家经营;投资灵活;流动性强;安全性高。
18.“垄断优势论”及其贡献与影响。基本观点: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垄断优势的根源;拥有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实施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贡献与影响:解释了美国企业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原因,为西方学者进一步论述跨国公司的各种垄断优势奠定了基础。
19.并购方式的优缺点。优点: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迅速扩大产品种类;利用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分销渠道;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商标;资金融通便利;廉价购买资产;获取企业特有资产。缺点:价值评估困难;失败率高;规模和区位难以符合要求;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束缚。
20.国际企业形式选择的决定因素。企业经营商品的垄断或优势程度;母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母公司获得控制权的方法;当地合伙人的适宜性;法律规定;成本和收益。
21.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
22.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国际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投资改善了世界经济福利。
23.国际投资环境的内容。基础设施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经济政策;社会和文化条件。
24.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问题:企业规模小;分散化经营;总体整合能力差;经营效益低;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限制过严。对策建议:组建专门执行机构;调整相关财税政策;放宽外汇管制;完善监管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全球化观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企业联盟;完善人才管理;早就企业品牌。
25.我国外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问题: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地区投资结构不合理;转移价格行为严重;市场垄断行为加强;经常侵犯中方职工权益;偷、漏、欠、避税现象严重。对策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第三产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力度;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外资企业纳税的监管。
26.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特点。目标是建立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强调确立全球性经营方式,投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视非股份安排下的国际合作。
27.出现资本主义证券化的原因。20世纪80 年代的债务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银行贷款诸多弊端,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促进了证券化的发展,通货证券筹资比商业银行贷款具有较小成本,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
第三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外国投资对我过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当地国的经济影响情况下,针对我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于引进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效应 影响分析
自我国引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增加技术创新以来,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本文将通过针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研究,分析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产生的经济效应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施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明确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点和缺点,加快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一综述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文献,大多集中于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利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加大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部分。另外,随着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的加大,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其他经济效应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国际技术溢出传导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劳务输出,信息交流等,其中以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为传导渠道的技术外溢称为物化型技术外溢。
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不同学者因为出发角度的不同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其得出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
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的就业效应具有二重性,包括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其中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和A.M.Stout提出了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的“两缺口”理论。
综上所述,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主要集中于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这三个方面。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将对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逐个进行整理和分析,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1,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总体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利用经济内生增长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增长。2,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在对我国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也应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出。其对我国的就业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数量,就业产业和就业区位三个反面的内容。3,对通货膨胀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在对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数量,就业产业以及就业区位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随着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深入而不断增加。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不仅仅是一般的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更是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其资本效应与外溢效应,以保持中国经济以一定速度稳定增长。-第二,全面评价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既包括以劳动者为载体的软技术、也包括以实物资本为载体的硬技术。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人力资本而实现了软技术的外溢效应,但并没有通过影响R&D资本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途径。R&D资本的增加是实现一国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中国R&D投入占GDP的0.64%,而美国为2.45%,日本为3%。2000年中国上升为1%,达896亿元人民币,但总量上均匀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日本的1/39,美国的1/52。因此,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渠道来实现中国R&D资本的增加,进而提高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对外商投资设立R&D机构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同时,国内企业可与外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从而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硬技术外溢效应
综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中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对就业情况的影响,也会因为外商投资产业不同,区位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其对我国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在引进外商投资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较快。但是,对于引进外商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之后。在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有选择的吸引外资,不要盲目引进。
2,适当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当地投资收益最大化。
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好宏观政策的长处利用管理好外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
[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ィ?2]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精确量化[M].世界经济,第12期.2002-[4]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5]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第四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要: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为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利用更好的资源、追逐更加高额的利润,展开了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但同时应该指出,面对大型跨国企业的挑战,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将对其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始于1979年:当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同日本东京九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了“经合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中国对外开放以来第一家海外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始。起初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承包工程、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后来逐步发展到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农林渔业、运输交通、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等行业。总的来说,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领域有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外直接投资。
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和备案设立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10 675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亿美元。其中,2006年对外投资高达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但作为对比,截至2006年中国累计合同外资为14 794亿美元,是中国对外投资的20多倍。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占全球的1.3%,而当年中国吸收外资占全球的5.3%。除规模小、项目少之外,国内企业总体实力不足,跨国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企业经营存在短期行为,境外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中介机构服务、行业组织自律和协调功能不完善;对外经济合作法制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有待加强,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
一.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1.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
对外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且透明的政策,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要简化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的管理程序,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尽快出台新的法规,调整现行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改变审查方式,为国内优势企业的境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创造便利条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很不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突出表现在大多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权还不落实、不到位;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受到自身的限制;现有经济体制制约着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而部分没有实力的公司却通过非法途径“溜出去”,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中国企业形象的损坏。2.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对外总额中贸易企业占20%,非贸易企业占80%,其中的50%为资源开发型企业,其余的30%为非贸易企业,从事工农业、金融保险和零售业及旅游等生产活动。这种比例极其不合理。3.企业整体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如果将直接投资作为跨国公司活动的指标,它近年来的增长率比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国际贸易额的增长更快,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力也不断上升。据贸发会议的统计,2003年,全球约6.1万家跨国公司,占据着全球生产的40%、贸易的65%、技术交易的80%、跨国直接投资的90%和高新技术研发的95%以上。许多跨国公司的规模日益膨胀,如世界500强首位的沃尔玛,年营业收入超过3 511亿美元,相当于整个中国GDP的13.6%,印度GDP的45%,比很多小国家的GDP还要高,确实是“富可敌国”。2006年,全球跨国并购额高达8 805亿美元,增长23%,说明企业国际化经营仍处于高速膨胀期,未来的跨国公司规模将更加庞大,实力更加雄厚,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联合国贸发组织于2007年10月在上海发布的《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报告称,中国的一些公司已经迅速成长为FDI的全球性参与者。报告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尤其是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正在迅速成长为全球性参与者。另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 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其中采矿业占61.9%。事实上,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已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为主,已经拓展到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工程承包、农业对外经济合作和研究开发等国家鼓励的重点领域。对外投资形式也逐步发展到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对外投资总体上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增幅较大,但与吸引外商投资相比,总体规模还很小。从全球来看,发展中国家平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一般是3∶1,而中国约是11∶1,远远低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时间短,“走出去”投资、开拓国际市场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也处于不均衡和失调的状态。
4.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不相称。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此外,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1.1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11,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1:0.13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5.走出去布局不均衡呈现无序和随机性
企业布局不尽合理。中国海外企业大多集中在港澳、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欧洲等地区或国家,约占境外投资企业总数的一半,在美、加、澳三国的投资额占中国对外投资额的40%左右。在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虽在近几年有所增长,但从整体上看还偏少,影响中国海外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而同一地区过多的企业,出现争客户、自相压价、封锁消息,不仅损害了自身利益,还造成了对中国商品反倾销案的增加。
对企业跨国经营缺乏宏观调控。从宏观角度讲,目前中国对跨国经营缺乏一个权威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这常使投资企业因接到不同政令而无所适从。此外,由于国家在总体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因此,对外投资的发展呈现出无序性和随机性,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处于不均衡或失调的状态。
6.品牌影响力小没有整体优势
中国企业在技术上还缺乏优势,虽然中国企业的技术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说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还较大。表现在:(1)中国企业还是从发达国家技术引进为主,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出为辅,且输出的是一些手工艺技术或消化吸收的引进技术。(2)许多高新技术,在中国企业中还是从无到有,而在发达国家企业中却已是从好到精。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和保护,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和高额要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企业凭借掌握的高新技术实力进行跨国经营。(3)品牌战略力度不足。单个企业的个体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缺少经过全面系统地精心策划、整体推介,提升中国产品的整体形象的国际知名品牌。(4)功能单一,没有整体优势。许多海外企业只有生产或推销功能,没有市场拓展功能、产品开发功能、融资功能和信息功能。由于功能单一,许多海外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回旋的余地非常小,顶不住市场风浪,有些海外企业连生产、推销的单一功能也日益萎缩。另外,单打一式的、各行其是的海外企业较多,而大型的综合商社式的海外企业较少,难以发挥整体优势。显而易见,这种状态不可能实现国内生产要素和国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虽然个别企业在短时期内有盈利,但本质上看,不符合国际化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求企业要更坚守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在创新、创意、个性化、高增值上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催生出一批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企业。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有实力与国际品牌匹敌,实现在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中的跃升,真正叫响世界。
7.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8.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海外企业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人员选派体系、缺乏有效的培训、缺乏持续有效的绩效评估。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层次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中国现有的跨国经营企业的管理多数是国内企业管理模式在国外的翻版,其管理仍采用国内企业的现行体制。
9.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但是,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仍有较大差距。这首先表现在中国企业更多地关注自身短期经济效益,对社会公众利益关注较少,因此在跨国经营当中,势必在当地引起一些矛盾和冲突。比如,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国建筑承包商与当地社区的冲突事件近年接连发生,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西方跨国公司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拥有良好的品牌和长期的竞争优势。再次,目前推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认证均来自西方国家,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西方价值观的烙印,成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壁垒。为此,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经营绩效和竞争优势,必须从战略上重视东道国的公共利益,将企业社会责任置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中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1.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
一个优秀的合作伙伴对于我国尚不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具体合作伙伴时一定要客观评价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已确定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另外,不能一味追求比自己具有明显优势的合作伙伴,一个实力相当,业务互补的伙伴更显得重要。总之,合作伙伴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2.加快培育跨国公司提高整体实力是基础
加速中国跨国公司的建设,授予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资金、资产、资源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投资权、海外融资权等;其次,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经营自主权的下放,积极推动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整体利益的跨国经营;第三,要鼓励大型企业走集成商的道路,联合一批具有资产经营能力、实业投资能力、产品梯度转移能力、工程承包及项目承接能力的实力企业,将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本集成起来,组建几个综合实力雄厚、品牌优势明显的“走出去”的国际集成商,以大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等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3.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是核心
“走出去”企业对银行全球化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拓展是中国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要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满足“走出去”企业境外融资、资金结算便利、境内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等需求,以及规避投资风险、理财增值和有效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金融工具等。要鼓励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加强合作,积极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开拓离岸业务,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出口应收账款的质押贷款、海外资产抵押贷款等形式多样的融资贷款服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辐射国际市场的优势,争取监管部门考虑综合的金融创新业务试点促进新形势下的“走出去”发展的国家战略,形成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4.注重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
中国大型企业对外国直接投资应以经营为主,出资形式也要多样化。因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销售管理经验不足,精通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也不多,采用独资形式,不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也不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争取投资所在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而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经验,销售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但是,采用合资方式,不利于保护技术秘密,因此,对于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采用独资或购并的经营方式。
5.树立跨国投资的战略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根本
当前,人才匮乏是中国扩大跨国经营规模,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跨国经营不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财务人才、技术人才、广告人才,更需要有战略头脑,懂现代企业管理、懂国际营销的一批跨国经理阶层。中国的多数海外投资企业,是从自己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有不少管理人员不具备跨国经营应具有的素质,缺乏国际经贸知识,不懂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跨国公司境外投资普遍采用人员本地化战略,公司把少量管理人员派往东道国,多数雇用当地人来管理和经营。而这些派出的少量管理人员则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跨国人才的培养。
6.树立“全球”管理意识。面对国际上经营战略创新加速的状况,中国企业家应该清醒认识到,一方面,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的“抢滩”与挑战;另一方面,又要让自己的企业突破自身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经营者自己首先应该具有全球意识,善于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善于从大处着眼,放眼远大目标,不能目光短浅。二是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尝试新的经验,不能墨守成规。三是要融入他国文化,视差异化为一种资源,不犯文化上的错误。四是要精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不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就企业决策者的领导能力而言,还要引导自己的企业和员工树立全球化经营的思想,在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突出促成组织向全球化方向变革,创造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环境,激励员工追求卓越的能力。
总结:
总之,由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尚属年轻,在向海外投资扩张和开发海外市场中,需要在实践和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成功的经验和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同时,要从中国国情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创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管理模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国企业国家化经营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也没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必须从国庆和实际出发,借鉴、洗手,最后创新发展出适合本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乔宁,王要武,胡乔迁.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全球价值链策略选择[J].企业管理,2008,(1).[2] 王洛林.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经济发展研究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 课题组.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经验汇编[G],2007:12.转贴 [4]丁洋.公司内贸易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国际贸易问题。2000.4 [5]郭昕炜。战略联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思路。国际贸易探索。2000.6 [6]韦明。企业的品牌全球化战略。企业管理。2003.5
第五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价值投资
(1)股神巴菲特 在投资界,巴菲特可是人人皆知的名字。人们往往喜欢把巴菲特与股神联系在一起,因为在1965~2006年的42年间,他掌管的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伯克希尔公司远远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在业界让人望尘莫及。
巴菲特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他曾经成功投资过许多美国国际性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沃尔玛公司、强生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雀巢公司、耐克公司等。
他的投资生涯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最经典的我认为是投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拥有500个饮料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41.9%,远远超过主要竞争对手。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将永久持有可口可乐股票。目前持有的4亿股,是他所持全部股票的20%。巴菲特无疑是成功的,可口可乐给了他巨额的回报。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可以说,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2)中国股市 所谓的中国式股市,大概可以这么说:以下跌为核心,以暴涨暴跌为特色,以圈钱为己任。权,审,跌,圈,散,是中国股市的五字真经。权力就像一只巨大的章鱼,从上市发行到退市重组,触手无处不在。和其他成熟市场股市IPO注册制不同,中国股市实行审核制。股市下跌在中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例如,在2007年中国股市走出一波大牛市,一举成为世界股市冠军;在2008年,A股暴跌,跌幅达到惊人的70%以上。在中国股市,圈钱现象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精心包装自己,一旦上市后,业绩很快就会变脸。而且很多公司业绩造假,欺骗股民。中国股民大部分是散户,有数据显示,中国股民八成以上都是散户,这些散户中大部分人的资金少于50万元。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仅仅在2009年因为政府迅速推出的4万元救市计划出现短暂反弹,中国股市在接下来的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都处于熊市状态,股市成交处于日益萎缩状态,股市的人气也越来越低迷。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中国股民都先后立场而去。特别是在2012年,中国上证指数击穿2000点,创出新低1849.65点,在这一年里,股民怨声达到顶峰。但是中国股市并没有出现牛市,在2013年,股市只是出现短暂的反弹,随即再次进入下行通道,多次击穿2000点。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中国有735万股民离场。中国股市近年来人气陷入低谷。
(3)巴菲特与中国股市
据资料显示,巴菲特投资中国股市只有两次,一次是投资中国石油,另一次是投资比亚迪,而且都是港股,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内地股市不对外开放。数据表明,2002年至2003年间,巴菲特投资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1.3%股份。而自2007年7月开始,巴菲特连续七次减持中石油H股,并在11月5日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的前一个月将所持的23.4亿股中石油H股全部清空,收获40亿美元,获利近七倍。2008年,比亚迪汽车 成为被巴菲特“金手指”点中的公司,巴菲特最终以2.3亿美元获得比亚迪 10%的股份,并成为比亚迪第二大股东。按照当时的购买价,巴菲特购买比亚迪的股价为8港元每股,此后比亚迪股价一路飙高,在2010年让巴菲特账面浮盈超10倍。
巴菲特少有两次投资中国股市都获利丰厚。
(4)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
中国的大量股民都像巴菲特一样,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论,很多人购买了巴菲特的自传,向巴菲特学习,期望从中学到投资方法。
但是很快,反对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的声音出来了。很多人开始认为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他们的观点是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股市的上涨或者下跌,牛市或者熊市,很大取决于中国的股市政策。
我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对的,但是结论是错误的。诚然,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味道很重的地方,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股市,因为股市里的很多事情都是由部门说了算,从公司的上市到公司的退市,几乎每个地方都看到了政府有形的手在干预市场。
中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其选取了市值增长率为统计指标,统计了2001年5月—2010年5月十年期间50家市值增长最快的公司,发现除部分依赖于内生的成长性外,大部分公司皆依赖外延式的资产注入。其研究指出,在统计时间内,A股市值增长最快的50家个股中,借壳/资产重组类占70%,而在2008年5月-2010年5月期间,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0%。这意味着,有着真正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标的仍然稀缺。然而,这些数据并不仅仅依靠偶然性。如果有研究过A股,我们很快会发现,那些上涨的比较快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由于资产重组的利好消息,特别是ST公司,昨天还是人人抛弃的丑小鸭,明天由于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向公司注入优秀的资产,变成了凤凰。这样的现象在A股市场上屡屡上演着。
正是这些原因,很多股民对巴菲特理论适用于中国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他们从一开始信奉长期价值投资理论到后来开始质疑。
其实,一直以来,中国投资大众对巴菲特的误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要是杰出企业,就可以不管价位随时买进并长期投资;二是长期持有,“死了也不卖”。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的真正核心就是“安全边际”,也就是买入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巴菲特确实说过要长期持有,但并不没有说无论什么股票、什么价位都要长期持有。巴菲特除了对控股收购的企业和极少数伟大企业的股票没有退出策略、宣布永久持有外,其余大多数股票在股价高估,或是出现更好机会,或是企业基本面恶化时,或是买进当初就判断错误时都会卖掉。即使他曾宣布永久持有的迪斯尼股票,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彻底退出。可见,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是买入优秀的并且是价值被明显低估的公司,长期持有或者在适当时候卖掉,而不仅仅是长期持有一间优秀的公司股票。
(5)真的不适用吗?
要分析长期价值投资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股市,我们以中国在2005-2007年的牛市来分析。
过去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全部A股(非ST)的整体市盈率在18.20左右,当时价格低于10元的股票遍地都是,其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也是俯拾皆是。按照巴菲特的“安全边际”投资理念,在2005年时入市购买一些优秀并且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并长期持有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卖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当时由于上证指数击穿2000点,大部分股民对市场失去信心,敢进入股市的人寥寥无几,人们谈股色变。
在2005-2007年,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上证指数从998.23点一路高歌,涨到最高的6124.04点,涨幅高达500%多,深证成指从2590.53点涨到19600.00点,涨幅高达600%多,两市期间虽有过回调,但是没有阻挡牛市的步伐。中国股市在2007年成为全球涨幅最大的市场。
我在网上找到这期间涨幅比较靠前的股票,这些资料是由网友或者股民统计出来的。
股票代码沪深A股股票最大涨幅
600150中国船舶4884.437%
600739辽宁成大3464.841%
600497驰宏锌锗3206.005%
000568泸州老窖2975.041%
600109国金证券2816.625%
000718苏宁环球2759.223%
600550天威保变2731.384%
600331宏达股份2671.890%
002024苏宁电器2621.475%
000623吉林敖东2512.698%
600517置信电气2330.041%
600456宝钛股份2229.124%
000887中鼎股份2223.372%
600489中金黄金2175.520%
000878云南铜业2129.050%
600030中信证券2053.583%
600629棱光实业2037.922%
600519贵州茅台1962.162%
600685广船国际1918.645%
000527美的电器1893.701%
在这些表现优异的股票中,有不少股票是由于资产重组、整体上市或者借壳上市等利好消息出现暴涨,如中国船舶、国金证券、苏宁环球,这类股票我们很难捕捉,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依据确定哪间公司未来是否会重组或者借壳。
不过,除了上面说的股票之外,我们依然可以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解释。安全边际理论表明,应该购买那些优秀的并且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2005年时就是我们应该购买股票的最佳时间,因为股市里有很多优秀的、内在价值在熊市背景下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在上面列举的股票中,泸州老窖、苏宁电器、中信证券、美的电器等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都是优秀的,我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这些公司的身影,它们在同行业内有很强的竞争力,公
司有优秀的资产。在20005年熊市的时候,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大都位于10元以下,但是它们的业绩却有很好的表现,特别在2006、2007年时,上面列举的公司的净利润大都翻了几番,例如中信证券2006年实现净利润24.34亿,同比增长493%,2007年实现净利润123.88亿,同比增长408%;驰宏锌锗2006年实现净利润10.37亿,同比增长700%,2007年实现净利润13.10亿,同比增长26%.。优秀的上市公司在牛市里都表现得比其他的股票好。
当然,说到2007年的牛市,很多投资者会想到当年很多没有价值的股票的股价翻了十倍。比如,ST棱光、ST仁和、ST巨力和**ST金泰,在牛市的大背景下,连年亏损的ST 股被疯狂的股民炒作,有的十几个交易日连续涨停,再如,杭萧钢构,在短短几个交易月内就翻了将近十倍。
但是,这些现象并不能否定价值投资理论。这些股票只是在短期内被失去理性的投资者疯狂炒作而已,在2007年牛市见顶后,它们的真实价值就回归了。
诚然,A股市场的投资者不够理性,业绩差的股票经常会遭到炒作,但是,这么多年来,又有哪几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能超过云南白药、伊利股份、双汇发展呢?
当我们惦记着葡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要苹果呢?
(6)未来在何方?
我们注意到,自从2009年中国股市出现短暂的反弹外,直至现在仍然处于熊市状态。以2012年11月的数据,上证A股整体市盈率10.47倍,沪深300整体市盈率仅有9.89倍,全部A股(非ST)整体市盈率处于11.56倍的水平。中国最近进行一轮新的股市改革,基本上可以认为股市已经触底,很多具有投资价值并且其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蓝筹股无人问津,但是巴菲特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难道现在不是出手的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