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

时间:2019-05-14 08: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

第一篇: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 农林经济与管理 学号: 2013516006 姓名: 李 支 东

教师: 程 钢

时间: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六日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摘 要: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如何把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逐步缩小安徽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整个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本文基于安徽省当前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找出适合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对策

一、安徽省农业概况

安徽省,简称“院”,位于我国东部,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安徽是农业大省,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1.3%。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辨等自然灾害发生。全省省耕地面积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二、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

(一)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通信宽带光缆及配套的营业服务网点已实现100%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提前完成基础通信"普遍服务”目标。数字广播和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播和电视农村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超过95%。

(二)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己初具规模。

形成了以“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安徽党员干部先锋在线网”、“安徽星火科技”四大门户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分布式的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信息平台,为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建立了一个立体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

①市、县科技、农业、气象等涉农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机构。②全省乡镇拥有省级认证的农村信息员5000多名,初步形成一支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③大部分乡村建有便民服务机构,成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基层的有力保障。④农村信息服务手段不断拓展,大大提高了安徽农网信息的覆盖面。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工程进展顺利。

建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为520个合作社建立了个性化专业信息平台,建立了合作社信息员队伍,进行专门培训,统一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统一釆集信息、注册会员已达1200多个,是全国最大的农业网站群,被评为2009年度第六届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五)农业物联网项目初步建成。

2011年11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农业物联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祸阳、黄山区等10个县为重点示范县,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工作。2012年,安徽省被列为全国农业物联网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首批13个试验示范县和50个示范点建设。

三、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政府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

国外农业信息的发展明确了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建设者和推动者。但是,从现阶段来看,由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周期长,且高成本,基层政府热衷于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项目建设,不愿意主动参与农业化信息建设。不能根据本地农村实际,使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由于意识不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未能提供稳定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由于农业信息化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良好的信息网络体系支撑,农业信息化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

(二)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匮乏

农业信息传播、普及的主要渠道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少,且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人才匮乏,难以提供高 质量的信息服务。表现在:(1)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2)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3)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希望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培训的同时,增加农资供应和协调产品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的迫切需求。

(三)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化程度低

农业信息采集的标准化程度不仅直接决定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而且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安徽省农业管理条块分割,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种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成性。同时,在数据库建没中指标设计不统一,特别是像农产品代码数据库、农业行业代码数据库等基础代码数据库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国家和省级以及省级政府部门之间,在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 发上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农业信息指标体系不健全,很多急需的指标没有被纳人采集范围,比如很多农产品市场信息指标还没有科学涉及和全面覆盖。另外,信息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采集方法不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等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四)农业信息传输渠道不畅

目前,时效性、交互性强的信息发布与传输渠道尚未在农村得到普及,造成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作为农业信息的重要产生源,还没有被农民有效利用,面临严重的信息匮乏局面。电视作为农村信息发布与传播最主要渠道,信息供给缺乏针对性和交互性,以农民的被动接受为主,使用功能相对单一。在农村、邻居、亲戚、朋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也是农民获取信息主要渠道。

四、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创新农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难度大,需要多方配合与支持。针对当前农业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成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县级以下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的领导与管理。各市、县建立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负责本地区工作的开展,上下呼应,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为农服务中的作用,务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2、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程,积极争取财政专项和计划基建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①各级财政要加大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创建信息共享机制。②建立市场参与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步由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参与为辅过渡到市场投入为主、政府主导为辅、社会广泛参与,实现投入多元化,建立多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③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对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通讯网络等费用,给予统一标准适当优惠,以带动农村网络用户的扩张,提高农村信息传播能力。

3、加强立法,规范监管

完善的农业信息立法和监管是农业信息化稳定发展的保障。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套完备的、有效的、稳定的、可信赖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信息市场,为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化的环境,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二)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建设

1、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服务站等单位涉农专家,建立全省农业专家信息库,依托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展专家信息服务;注重对现有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前培训,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农村经纪人、技术能人、专职信息员的信息知识,注重发挥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村级兼职信息员作用。

2、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机制

制定吸引高层次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进留学生和国外农业信息人才到安徽省工作,努力提高信息人员的待遇,通过实验室、试验基地管理运营机制的建设和改革,创造能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同时,设计一种能有效激发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励制度,稳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三)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加强农业信息标准化建设

1、建成统一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按照“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发挥优势”的建设原则,全省已有的省、市、县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共享各类涉农信息服务数据,以支撑平台上移,应用服务下延的方式,建成统一省级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挥涉农部门的人力、智力、信息资源优势,强化共享,减少投资,提高服务能力,通过手机、广播电视、语音电话、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实现“融合”惠民。把安徽农业信息网建成全省农业综合门户平台。

2、构建农业共享信息资源库

以国家67个农业数据中心为代表,包括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农村经济数据库、农业项目数据库等,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包括农业生产、农业标准、病虫草害、农产品市场、土壤、气象、水情、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农村能源、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党员远程教育等基础数据。发应用智能化的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技术,搜集涉农数据信息,整理分类后纳入省级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体系,供各部门共享和社会公众实时查询获取。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1、健全基础信息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应用

加强覆盖城乡的数据传输网络建设,降低使用资费,使其更加贴近农民实际。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3G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向全省乡(镇)村的延伸,实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和数字广播电视网络覆盖100%的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互联网延伸到农业经营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积极探索合作运营机制,整合广播电视媒体资源,利用电信传输通道,选择部分乡(镇)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和行政村开展基于业务融合的“三网融合”试点,为用户提供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多媒体信息服务。

2、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建设和总结

推广其他地区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经验,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应用水平,健全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合作社社务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真正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全面推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 优质农产品,实现合作社产品网上销售、原产地供货、专业市场配送(农超对接)的一体化服务功能;加强与信息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物联网,提升我省合作社生产、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推进我省合作社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五)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1、农业物联网建设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决策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构建农业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业从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规范化和网络化管理。①加强系统设计,切实做好规划,重点解决目前农业物联网发展项目零散、不成规模的问题;②加强高效、节能传感设备的研发,既要重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处理好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关系;③加强农业生产阈值数据资源的积累和农业知识模型的引进开发,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④加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培养,釆用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

2、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目前安徽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釆用自建平台或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近年来,安 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横向比较,在全国乃至中部地区并不领先。推进“电商村村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

3、教育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村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互联网、电视网和卫星网三网合一的省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加强教育电子政务、校务和教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在全省范围内分批建设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的国家考试数字化指挥、管理和监控平台。

浅析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1]邵国荷.关于推进安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1,7(4):1-4 [2]杨萍.农业信息化助推农业经济优质发展之对策研究一一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农业信息化的调研[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 403-404 [3]王成武.安微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40):237-239 [4]徐光翔,黄世祥.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应用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48-150 [5]王成武.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40):237-239 [6]姚美龙,周杨波.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安徽农业信息化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195-197 [7]王睿.浅谈安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乡镇经济,2005,(4):54-56 [8]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2-26 [9]徐丽敏.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2002,(10):15-17

第二篇:农业技术经济学简答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简答题

现代技术的概念已经延伸到三个方面:1技术的活动领域扩大了,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2在技术原理的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硬件,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技术进步的作用表现在: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1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2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3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和矛盾4技术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力汇总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主要特征:1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劳动的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经济效果的具体内容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收益性成果的评价;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代替稀缺性资源的考察3对投入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简述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之间的关系:存在普遍的一致性,但是同时存在着矛盾性,主要包括: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开始是递增状态,在生产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状态的规律。原因是: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

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2农作物、禽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该注意一下原则:选择农业生产中带有关键性的技术项目;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大的项目;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包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要经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农业技术经济指标具有下列作用: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去的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和经济条件;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做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止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比较系统的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便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总之,设置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对具体问题的评价,而且有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此外,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有特定意义的指标,以扩大评价的视野和分析的深度。在设置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比较分析法的原则和条件有:劳动对象的可比性,资源的可比性,技术功能的可比性,消耗费用的可比性,价格指标的可比性,时间的可比性,空间的可比性,特定因素的可比性。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有:1连环替代法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时,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客观经济现象并非如此,各个因素相互联系、制约、变动,因此,分析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假定性2如果各个分析因素排列的顺序改变了,虽然各个因素影响的总结任然等于分析对象,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的正反方向也不变,但是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将随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改变。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判断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按其重要行的次序进行排列和顺序代替,进行分析计算2连环代替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分析并不是十分精确的,同时分析时总是有一些因素是包括不全的,因此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重要参考,但是,还不能救次作出最终的判断,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才能得出更切合实际的结论。一般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表现在:首先,经济现象的复杂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比较简单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也就是包含的经济变量少、涉及的时间短的经济问题,就应该采用一般分析方法;其次,一般方法具有对数学知识要求不多,数据容易收集,用常规计算工具计算的特点,因此,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花费不大,省人力、省人力、省费用、省时间,这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水平的现状。综合评分发的特点是:1利用各个项目或方案的各指标值进行评价,抽象掉了各个指标的具体形态,使项目或方案间指标值此优彼劣、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情况,在统一指标这个唯一标准中统一起来2可以把各项指标的数值用一个指标反映,以便进行概括性或总体性评定,这对于方案优选很有必要3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体现了各项指标在项目或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较好的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技术、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经济效果的主要方向4不仅能够反映各项指标的优劣,而且可以综合地反映出各项目或方案的经济效果的优劣,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分,把各项指标值统一在加权评分中,使

人们易于选择适合适当当地生产、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优方案5综合评分法是把客观经济分析与主观判断结合起来。简述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1以生产弹性为1和0为转折点,将连续投入变动资源的整个生产函数划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函数三阶段的划分是确定生产资源投入量合理区间的重要依据。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一阶段,是生产弹性大于1时,即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高点为止。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提高,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因此,只要资源条件允许,就不应该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资源,否则,会是固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个阶段被称为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第二阶段:生产弹性大于0小于1时,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到总产量最高点之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因而引起平均产量逐渐降低,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资源投入增加的幅度即出现报酬递减,在这个阶段内,总产量按报酬递减形式继续增长,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在一定限度内,继续投入资源仍可以获得收益,资源投入量的最高点,既可以获致最大收益的点,就在这个阶段内,因此,称为第二阶段为生产的合理阶段。第三阶段,生产弹性小于0时,即在总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以后,也就是边际产量转为负值以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内,越增加资源投入越减产,这是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有: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生产函数表面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生产函数反映的一般是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函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农业生产函数通常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农业生产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均为正实数,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在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规模经济和比例报酬的区别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是产出水平改变,所有投入不需按比例发生变化,而比例经济与比例不经济是否发生,所观察的不仅是产出水平改变,每项投入都必须与其他投入以同一比例变化。技术商品寿命周期可划分为生长、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一阶段是生长阶段。由于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技术成果刚引入,技术商品厂家出于试制投产阶段,用于技术培训、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费较多,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少,因此,成本高,效益低。这是技术商品商业寿命的开始阶段。二阶段是成长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生产工人已经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销售量迅速增长,经济效益迅速提高。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技术商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生产不仅稳定,而且产量高,技术设备等都充分发挥了作用,市场销售量已经达到饱和,产品销售增长缓慢,为稳定销售,应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做好销售服务。第四阶段是经过成熟阶段之后的衰退阶段,原有的技术商品已经进入陈旧期,市场上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改进、更新产品,原技术商品进入寿终阶段,市场销售量不断减少,经济效益下降,最终被新技术商品所替代。农业技术商品的特征包括:交易的特殊性;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无性损耗突出;农业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是较长;农业技术商品生产和应用存在高风险。农业技术贸易的基本形式有:技术转让与引进,其具体形式有成套设备引进与转让,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经营;技术许可证贸易,其形式有专利许可证贸易,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商标许可证贸易,技术诀窍许可证贸易;技术咨询与服务。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主要有:研究开发成本;技术商品的法律状态和寿命周期;技术商品的成熟程度;市场的供求关系;技术转让的次数;技术利用的预期增殖费用;技术转让费用。农业技术贸易的特征有:农业技术商品交易的局限性;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低;地域的差异性;购买主体分散。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1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2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机制3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4推动农业科教成果的引进和输入,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相对的经济效益;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要决定与无形损耗;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冬天的经济效益;对科技成果所作的经济评价,常带有估测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表现在:1确定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方向;2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三环节之间的协调;3加强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条件:1科技成果主体2市场需求3产业政策4企业内部条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产业化项目的局限;技术可控性差;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相对较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标志有:实现产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必须是一种物质产品,该类产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可控性较强、新颖性、有使用价值、适于规模化生产、能在市场流通并有市场竞争力等特点;科技成果产业化应是多项同类成果的集合,其产品是多系列、多品种、多规格的,可促进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或形成新产业;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产品要具备“三化”,即生产技术规模化、产品规格标准化、同类产品品种系列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以科技产品为对象,是科技和经济全程结合的活动。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原则有:1整体效果最佳原则;2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4科学简明、适用原则。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综合性特征;地域性特征;适用性特征;战略性特征;公益性特征。农业技术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盘;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的行为准则;农业技术政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生产可行性评价技术先进性评价;经济合理性评价;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政策实施后果无害性评价。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有:整体性;时效性;规范性;动态性;区域性;可比性。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1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2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4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考虑因素:1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2农业发展的目标3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4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第三篇:农业技术经济学20题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解: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实际,运用经济学和技术科学的基本原则,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农业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相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是以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

2.是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

3.是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

4.是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

2、试分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含义极其提高途径

解:经济效果: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或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指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及贯彻时,劳动消耗同取得的劳动成果之间的价值量的比较。

提高途径:主要是增加产品生产和减少劳动消耗两个方面,五种途径。1.在劳动成果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消耗,才能提高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2.在劳动消耗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才能提高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3.在劳动成果量和劳动消耗量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只有在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时,才能提高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

4.在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消耗量减少的情况下,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5.在劳动成果量和劳动消耗量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只有在劳动成果的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时,才能提高经济效果。经济效果↑=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

3、简述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的关系

解: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按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的转化进程,技术效果可分为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

技术中间效果:无劳动产品

技术终极效果:技术应用进程的深化,有劳动产品

二者共同点:都是生产的自然结果,都不计量和评价技术的生产成果同劳动耗费与劳动占用之间的关系,只有自然属性。

在技术经济范畴,技术效果是经济效果实现的基础,经济效果是技术效果的最终体现。但是,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存在同步性和矛盾性。

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矛盾

因此,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必须求得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这是进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准则。

4、如何理解经济效果的基本概念

解: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1.经济活动过程中获取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的评价。

2.对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节省及替代稀缺资源程度的评价。

3.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注重投入和产出最佳经济比值的研究,以实现对有限资源要素的最优化利用的目标。

4.经济效果的概念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

解: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统一的原则

2.局部经济效果与整体经济效果统一的原则

3.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统一的原则

4.使用价值与价值统一的原则

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统一的原则

6、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程序

1.农业技术经济评价项目的选择

2.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农业技术经济项目评价选优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报告的撰写

7、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构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一般有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生态效果等三个方面的指标构成。

社会效果指标 :包括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标、国民收入指标、为社会完成特定目标的指标、收入分配指标

经济效果指标 :包括总产值和增长率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利润率指标、投资效果指标、生产要素占用或消耗生产率指标等

生态环境效果指标: 包括光能利用率指标、绿色植物覆盖率指标、土地复垦率指标、水土流失治理率指标等

8、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与特点

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指在特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它是用数学形式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图表、曲线或数学表达式。它以简化的形式再现农业生产过程,其目的在于确定在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合理的投入数量和比例,从而达到提高要素利用效率,获取最大产量或利润的目的。

1.农业生产画数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2.生产画数表明的投入一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3.农业生产画数反映的是既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一产出关系。

4.农业生产画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5.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

6.农业生产函数通常应该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以便使用边际分析方法。

9、农业生产结构概念及调整和优化的一般原则

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不同的产品品种之间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1.农业生产结构应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

2.农业生产结构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惊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

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农业生产结构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4.农业生产结构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的正确结合。

5.农业生产结构要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10、阐述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概念并说明实现了技术效率并不等于利润最大

化的原因

技术效率,就是在生产技术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

技术效率是全部经济效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经济上的有效,一个生产单元或称为决策单元必须首先在技术上是有效的。

利润最大化要求生产单元根据现有投入量生产最大的产量(即技术效率),根据每项投入的相对价格来进行恰当的投入配置(即投入的配置效率),根据产品的价格来生产适当的产品(即产出的配置效率)。

11、什么是技术创新?其基本类型包括哪些?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一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按照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划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

按照技术创新的内容分为: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生产设备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

按照技术来源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合作创新

按照技术生产要素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中性型

12、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有哪些?

1.创新周期较长,2.创新风险大,3.与土地利用紧密相,4.创新内容具有阶段性,5.创新成果的公共产品性质

13、农业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有哪些方面?

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政府,农业推广机构,农民,农业服务机构

14、简要说明技术创新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区别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一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农业技术创新:是指从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和新生产组织模式设想的产生,到普遍推广所引起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利用效率的提高,并表现为农产品产出量的增加与供应能力的增强、生产成本的降低或农业服务水平的改善,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复杂的创造过程。

15、农业技术选择的概念及其原则

特定的地区、企业或者农户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考虑内外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各种可能得到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技术的过程。

必须坚持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标准,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综合评价最优。必须坚持社会有益、资源节约。必须有益环境改善、生态平衡。

16、农业技术扩散的含义及其运行机制

农业技术扩散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农民如何一步步采用新技术,而是指农业技术被人们普

遍采用的过程,它是由众多的个人采用新技术决定的结果,通常指在较大的区域中群体农民对技术应用的行为总和,是总括意义上的技术运动。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运行的总过程遵循着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并由下列三个子过程构成:供给子过程、交流子过程、采用子过程。上半部分为信息运行扩散模式,这一模式中各环节的意义和功能为:

(1)信息源即信息来源。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从第八章农业技术选择与扩散事信息资料加工的机构都属之。传播者即指在传播中具有收集信息、传播发散信息的个人(如推广人员)和群体组合(如技术推广站)。

(2)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的外化和内储。在农业技术传播中,信息则主要是指农业科研成果及各种有用的农业信息。信息载体是信息内容的论述和表现形式。

(3)渠道或途径在农业技术扩散中依据是否需要中介过程可将其分为直接途径、中间途径以及两者结合途径。

(4)接受者是与传播者相对应的,是从传播媒介中获取信息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农业技术传播中,接受者主要是农民。

图8—4的下半部分为技术扩散总过程的三个子过程:

(1)供给子过程。技术扩散的供给者不仅是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也可能是其他地区、其他行业的。不过推广人员是农业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技术传授者,因此,为明确起见,可以把推广人员当作模型中的传播者。供给子过程又可分为若干步骤,技术成果产生后,首先从因地制宜的原则出发进行项目筛选,然后进行试验,包括小试和大试,再进行示范,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引起采用欲望,拉动新技术的需求。

(2)采用子过程。技术采用一般需要经过五个阶段,即直感、产生兴趣、估计、第一次试验、采用或放弃。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步骤可以没有或与其他步骤合并在一起。

(3)交流子过程。是在扩散过程中,交流子过程和采用子过程双方发生交流活动的过程,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新技术信息,技术供给方或采用方主动的技术信息扩散和吸收努力是技术扩散赖以实现的基本要素。

17、农业技术扩散的规律

大量关于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都表明新技术扩散过程可以用S型曲线来描述,也就是说已经采纳新技术的潜在使用者占所有潜在使用者的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呈现S型曲线变化,即开始时缓慢,然后进人快速增长期,随后当技术达到成熟时增长再次缓慢,这时大多数潜在的应用者都已经采纳了新技术。

18、农业技术扩散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农业技术扩散没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农业技术推广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行为,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扩大新技术的采用率。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除农业推广人员的有意识自觉行动外,还会受到政府或者新技术研制部门的指派和委托,他们共同推进农业生产和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

2.联系:农业技术推广能够加速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扩散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结果。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技术扩散中起着主导作用,先进的技术如果离开农业技术推广,则难以迅速扩散和普及。

19、农业技术市场的含义与构成狭义: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进行技术商品买卖的场所

广义:农业技术成果的流通领域或农业技术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它是指把农业科技成果纳入到整个经济活动和商品流通中,与其他商品一样进行交换和流通,最后将其转化、物化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广义的农业技术市场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科技成果的传

递、渗透、扩散、推广、应用的科技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易、流通、转移的组织方式。构成:

1.技术商品:农业技术市场的客体。技术市场活动的物质基础

2.卖方:农业技术商品的生产者。各类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

3.买方:农业技术商品的消费者。主要指农业生产企业

4.中介者:农业技术市场经营机构,包括常设性科技市场、技术商店、各种农业科技咨询公司、科技开发公司等

20、农业技术价格的构成1.基础费用。也叫技术开发费用,是技术价格中的主要部分,64%

2.技术服务费用。主要指技术输出方向技术输人方派遣技术服务人员所需要的费用。15%

3.项目设计费用。技术输出方在收到技术输入方的项目询价后,要根据技术输入方在询价书中提供的具体参数和技术要求,进行项目的设计。这项工作由技术的供应者和项目的承包商共同完成。5%

4.项目联络费用。项目联络费用是指在合同谈判、开箱检验、索赔处理等人员的往返旅差、食宿、工资等费用。7%

5.技术资料费用。技术资料费用是指技术输出方为输入方准备的技术说明书、操作维修手册、报价的有关解释资料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法律、条例和参考资料等所需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大约占技术价格的4%。

6.技术培训费。技术输出方为输入方的实习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所需的师资、行政管理、学习资料等费用。这部分费用约占技术价格的5%。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年级专业:09国金1 班

学号:0960403038

姓名:吴彬彬

指导老师:刘飞翔副教授

2010年06月 20日

石狮服装对石狮经济发展的分析

摘要:服装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石狮服装,石狮经济,服装城,发展问题

正文:提起福建石狮,人们就会想到服装。这里是我国“闽派”服装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散地之一,聚集着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达600多亿元,休闲服装销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使得石狮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保持福建省第2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2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石狮的发展令人惊诧,每一步的发展几乎都与服装有关。

石狮人从石狮实际出发,敢于拼搏,大胆试验,抢抓机遇,发展自己,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石狮试验、石狮速度、石狮效益,将昔日的农村集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贸工港口城市。这主要是由服装产业带动了一切发展,从而让石狮的经济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大跃进。

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就必须运用好试验区品牌,不断开拓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石狮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位并没有改变,试验区的历史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大胆试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继续推进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塑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新的路子,赢得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开创石狮发展前进的新局面。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石狮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

石狮发展的初期,在市场的带动下,服装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带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目前,石狮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

2.服装及其原材料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升级

与服装业的发展相应,石狮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城市。市场的发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服装市场,该服装城将是亚洲最大的,集产品展示、品牌孵化、商品交易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

2.2面料市场,服装原料交易市场比较发达,闻名全国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新兴的亚太纺织面料市场和南洋街布料商业街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

2.3辅料市场。辅料专业市场除供应以石狮为中心的服装加工产业带所需,也辐射到外地。

3.建立了服装城,使经济发展更加方便

石狮服装城拥有八大优势,这是其他服装批发市场无法比的。

1、优越的区位条件。

2、发达的产业基础。

3、成熟的商业网络。

4、有效的组织保障。

5、优惠的政策措施。

6、标志性商业建筑。

7、完备的配套。

8、服务巨大的升值潜力。

这些优势使得石狮对于服装城的发展更加快捷,从而也带动了石狮的经济发展。石狮服装城不仅仅是一个服装交易市场,他还具有其他功能并且扮演了多种角色。他不仅是商户和物流的协调人,是销售商与采购商的中介人,他也是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传递信息的纽带。石狮服装城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创造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的价值链体系。石狮服装城以产业基础、交易市场、物流市场、展览中心、信息中心为核心,整合入场经营的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从而不断聚集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和商品,使市场辐射面更为庞大。如今石狮服装城及其周边各专业市场辐射全国各大二级批发市场。

四、石狮产业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石狮服装产业群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取得了先行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比较灵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

五、竞争使得石狮的发展更进一步前进。

随着石狮服装业的发展,经侦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部分企业开始注重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带动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当时,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服装设计。石狮成立了“石

狮服装之恋研究学会”,专门研究设计具有侨乡特色的适销对路新产品。2,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当时,我国服装企业的设备还比较落后,但石狮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但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相比,则先进多了。3,强化质量管理。部分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开始从计划、选料、做工、检查每道工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形成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六、政府的大力作为,带动各界人士的努力

石狮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项目运作形式。在目前我国市场开发中,大部分能做大做强的都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在税费、车长、物流、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产业支撑,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等,使市场知名度迅速提高,这样就能够使市场从培育到成熟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将在同类市场中拥有更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收社会精英,促进市场融合,达到市场创新,创造多方共赢,使经济总体得到了发展。

七、商贸兴市,增强石狮经济发展的活力

人气旺、商气更旺,是石狮发展的希望。要大力加强特色市场建设,继续开拓国内外市场,营造浓厚商贸氛围,把石狮建设成为购物的“天堂”。建市场,开商行,抢商机。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加快建设各类专业特色市场,进一步凝聚人气,创造商机。坚持“政府主导、股份运作、分期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集中力量抓紧动工建设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

走出去,拓市场,占份额。要动员全市力量,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和对台特色,充实内涵,提高档次,扩大影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种适销对路的展销、展示活动,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开拓力度。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发展特许加盟、代理经营、连锁经营,形成“有城必有石狮店,有店必有石狮货”的局面。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力争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等主要支柱产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尽快出台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协助生产性企业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提高直接出口份额。继续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俄罗斯、中亚、中

东、非洲等市场,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提层次,拓领域,畅流通。要更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虚拟经营,大力引进外资商业,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我市商业经营与管理的层次。适时发展拍卖、典当、租赁业,拓展商贸新领域。大力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人才、技术、信息、中介等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海陆运输,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开辟物资流、客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通道,促进石狮商贸业的进一步繁荣。

总结:石狮传统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脏乱嘈杂、四处尘土飞扬的沿海集镇的石狮就以服装款式新颖、种类齐全而成为全国有名的服装市场。当时,全是石板路和尘土路,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城区”,竟然有十八条商品街,八千个商铺,许多商铺都是用木板和竹子临时搭盖成的。每天前来购买服装、小商品或慕名前来的国内外客商超过五万人。当时竟有“没到石狮不算到福建”的说法。福建石狮市是内地服装及纺织面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从面料到成衣上下游配套产品齐全的生产格局,年产服装7000多万件(套),产值约50亿元。石狮在八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批零中心,在高峰时期日进出石狮的商贩达3万人以上。近年石狮在服装批发方面的集散和辐射能力似乎有所减弱,但在面料批发方面仍相当活跃。

服装业一直是石狮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多年来,这一产业的产值超过石狮全市总量的半壁江山。石狮服装批发市场是全国主要的服装批发市场中心之一,与晋江有大量的全国知名服装品牌企业不同,石狮服装批发市场作为石狮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石狮服装批发价的价格体系。石狮的服装业让石狮的经济得以发展,让它在世界站有一席之地。

第五篇: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

《经济学》课程论文

1、××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模式的调查

2.关于居民户教育支出的调查报告。

3、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定价差异化的比较分析。

4、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问题研究

5、论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6、休闲消费问题研究

7、城市就业问题研究

8、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约束的思考

9、论企业清洁生产

10、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1、民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

12、论制度创新与企业发展

13.诚信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14.对小型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利弊分析

15.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方向浅析

16.如何保持珠三角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7.国内发达省区的新农村建设

18.农业的不断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19.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如何加快发展自己

20.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效率

21.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

22.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3.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分析

24.中小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

24.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改革途径

25.中小企业在振兴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的作用

26.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指导作用1

27.现代农民的消费行为分析

28.农业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29.农户兼业化分化问题研究

30.农产品品牌经营问题研究(可进行个案分析)

31.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32、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33、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学分析

34、广东省创业扶持体系研究

35、创业经济学研究动态

36、创新经济学研究动态

37、国外创业政策比较研究

38、技术创新的传导与扩散机制研究

39、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企业主体性研究

40、企业非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研究

41、创新型企业研究

42.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合理性分析

43.家族企业产权开放模式分析

44.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5.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

46.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47.珠海市海岛经济研究

48.珠海市旅游经济研究

49.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50、珠三角地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51、区域发展进程中的招商引资问题研究。

52、论发展珠三角地区特色农业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53、关于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54、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优势之比较。

255、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分析。

56、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7、关于我国电信行业资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58、我国铁路行业改革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59、关于我国电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60、关于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61、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2、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干预

63、浅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市场化问题

64、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

65、关于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探讨

66、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问题

67、企业名牌战略的分析

68.我国城镇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研究

69珠海商品房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70.城市商品房供求关系研究

71.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成本问题研究

72.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分析

73、市场营销相关问题研究

74、流通理论与流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75.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大发展的新思路研究

76.西方国家的企业兼并对我国的启示

77.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对策研究

78.民营化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9.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80.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81.住房货币化分配研究

82.商品住房价格分析

83.我国居民收入差异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3

84.能源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85.民工荒问题研究

86.中国农村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87.伪劣产品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88.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分析

89.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

90.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91.珠三角地区农地经营制度创新及对策;

92.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成因与对策研究;

93.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94.次贷危机和我国企业的对策;

95.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96.我国IT产业发展的对策

97.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98.珠三角地区民企的困境与出路;

99.如何促进广东省的产业与技术升级; 100.房地产市场对相关行业的影响研究;

下载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 超载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工商专业0501 王妙 05642093 0. 引言 超载运输是一种掠夺性使用公路的短期行为,它以牺牲国家和社会利益为代价获取私人经济利润......

    《 旅游经济学 》课程论文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美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厦门为例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 20日 成 绩: 指导教师 美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精选5篇)

    广西科技大学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班级********班 姓名*** 学号201401803049 二○一六年六月 我国现行产业系统中既有纺织业、采矿......

    设施农业技术论文

    2011年 湘西电大毕业论文赵欢欢展高效农业,打造湘西农业之路 ——浅谈湘西设施农业发展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经济学课程

    属于,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9章复习题目

    第九章 一、填空 1、农业科技成果分为、、三大类。 2、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 3、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4、某一项农业......

    发展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5篇材料]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论文的切入点要小,分析最好能透彻,从基本原理的阐述到现实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最后最好有自己的精到的见解,要一语中的的那种。 1.经济学论文选......

    《 旅游经济学 》课程论文(精选多篇)

    《旅游经济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网络“驴友”互助旅游浅析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18 成 绩: 指导教师 网络“驴友”互助旅游浅析 【摘要】: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