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8: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篇: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物理学院301班 王栋 学号:***

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不过六十年,第一代核电站于上世纪50年至60年初建成,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核电站。在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对核电的依赖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中国目前已经有三座投入使用的核电站。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与探索太空的历史大致相当,核工业同航天工业一样,属于少数国家能够掌握的先进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被一个国家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核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今天,本应理所当然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较短,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质疑,加之一些政治因素和社会对待核问题的态度,核能的发展应该用机遇和挑战并存来形容。

核电站的安全性受到广泛质疑,是因为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核电站事故。比较大的比如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因为操作员的误判,错误地通过泄水阀排水,导致堆芯回路失水,堆芯融化。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核事故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存在缺陷,反应堆不受控而爆炸,导致了核泄漏。由于反应堆没有安全壳的保护,核泄漏没有得到控制,受影响的范围很大。最近一起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就是去年日本311地震时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地震切断了整个福岛县的电力供应,反应堆无法停堆,海啸又淹没了核电站的应急发电机组,备用电池只能维持冷却系统8个小时的正常工作,在反应堆不可控的情况下,有没有冷却系统,堆芯温度上升,最终导致堆芯熔化。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氢气爆炸导致安全壳破裂,甚至难以确定是否融化的堆芯已经穿透安全壳侵入海水。事实核燃料确实发生了泄露,虽然多地甚至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都报告了检测出受福岛事故污染的案例,但这次事故对公众的影响程度至今还未可知。福岛事故再一次把核电安全问题推到世界公众面前。

事实上,任何一项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产生到成熟,没有哪个是绝对完善的,绝对安全的,这是技术一般的发展规律。而且,技术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核电技术当然也不例外。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核电站的检测通道开始采用多通道不同手段的检测,这保证了想三里岛事故中的误判和错误操作情况不会在发生。假使三里岛事故之后,政府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并且其它国家不再有兴趣发展核电技术,可以想象,时至今日,人类赖以获得能源的煤炭、石油资源将基本消耗殆尽,在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技术仍然有局限性的今天,这种严峻的能源危机要远比一次切尔诺贝利事件严重的多。因为担心未知的核“灾难”而拒绝发展核电技术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应该看到的是,核电站设计和物理学院301班 王栋 学号:***

建造中所考虑到得安全性问题远多于其它领域,设计者所考虑到的“最坏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想象。即便是遇到了“最坏的情况”,比如堆芯熔化,也可以保证将放射性核燃料封闭在安全壳中。需要注意的是,福岛核电站属于第二代核电站,属于安全性较弱的沸水堆,其本身设计的安全运转寿命已过,已经出现了一些老化、腐蚀的迹象。戏剧性的是恰恰在日本地震前不久,福岛核电站报告称将退役时间延后20年。不幸的是,一个月后,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和海啸,本应“寿终正寝”的核电站终于没有逃过一劫。

应该看到的是,核电站的事故发生率要远远小于其他现有技术,如果说核电站不安全,那实在是有失公允。而且人类认识核能的历史已经有近一百年,物理学中有关核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而且不仅仅是核电站,其它众多核技术比如核磁共振、辐射加工、放射性核素技术等也都早已经应用到实践当中,并不会导致公众所担心的“核危机”甚至是“核灾难”。所以公众并不应该去指责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或许他们更应该谴责的是政府的不作为或者是官员的腐败问题,甚至是恐怖主义。

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宣布关闭日本岛内所有投入运行的核电站,于是日本时隔42年之后又重新进入了“无核”状态。这里面更深层的原因不在此深究,自从那个“无核之夏”以后,日本将会错过第四代核电站的发展时期。或许20年后,当执政者重新回顾福岛事故之时,会感到惋惜。

核电站的安全性是应该的到肯定的,和平利用核能也是一个大国责任的体现。切尔诺贝利事件至今仍不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但这并不是让我们谈“核”色变,停止利用核能,而是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地利用这种巨大潜能的能源。尊重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第二篇:核电站的安全

核电站的安全

■ 张 靖

------------------

《中国科技纵横》2005年第2期

工业科技期刊-专题

60多年前,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能分裂,同时放出2-3个中子和大量的能。放出的能量比化学反应中放出的大得多,这就是核裂变能。裂变反应是由中子引起的,而反应结果又产生了新的中子。如果能用新的中子引起新的核裂变,裂变反应就能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同时不断产生能量。人们找到了实现这种产生连续反应的条件,这种反应就叫链式裂变反应。铀-235原子核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是同量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的270万倍。

于是,人们利用核反应来获取能源。核能专家普遍认为,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在一些发达国家,核电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以前,我国还要筹建27个核电站。但对于普通大众,核物质的强放射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等,仍令人有些“谈核色变”。

核电站会不会污染环境?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如何?另外,核废物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核电站越多,产生的核废物也越多。核废物的放射性分高、中,低三个水平,核电产生的低中放废物已有完善的处理、处置技术,但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处理不好就会遗祸万年。

本专题针对核电站的安全和核废物的处置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核电站并非恐怖怪物

核电就是利用核燃料(例如铀—235和钚—239)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发电的。通常,一个核电站分为核岛和常规岛两部分。不是说这两部分要建在两个岛屿上。核岛是指核电站里反应堆所在的区域,而常规岛就是与普通的电厂一样的相应发电设备,只不过推动发动机的热量来自核裂变反应罢了。

核电站建在哪儿

选择核电站的厂址需要评估的项目很多,要从安全性、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来考虑。既要考虑核电站对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环境对核电站的影响。核电站一般都建在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地区。

核电站的选址要考虑地震、暴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因素。对于地震,厂址首先应远离活动断层和地震强度偏高的地区。对于暴风,厂房结构须能够抗御一定强度的台风和龙卷风以及大风吹起的抛射物的袭击。厂址还须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清华大学核安全研究室主任曲静原教授说:“如果当地龙卷风很强,还一定要把核电站建在那里,建筑物就得设计得非常坚固,这样标准就高,造价也就高;如果要建在洪水水位比较高的地区,还要想办法加高地基,这也会增加成本。”

另外,核电站要尽量建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油罐、炸药库或军用设施的地方。如果附近有这些设施,就要计算各种可能爆炸起火的设施与核电站之间的安全距离,核电站所在的位置必须大于这个距离。还要评估其他类型爆炸的影响,评估的范围甚至包括交通路线上如公路、铁路上运输的物品爆炸或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核电站运行的时候要排放大量的废热,所以热排放也是选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就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核电站都建在海边的原因之一”,曲静原教授说,“这种载带热量的水的量很大,例如在大亚湾核电站,每秒钟就有近百立方米的热水(也叫温排水)直接排放到海洋里。这些温排水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但据目前的监测,还不会影响到海洋生物。”

最怕堆芯熔化

为了防止反应堆堆芯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的外泄,在工程上从内到外设置了三重实体屏障。“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周围的环境是核电安全的核心任务”,曲静原教授说,“核电站中的放射性裂变产物产生于反应堆堆芯。只有在堆芯发生严重损坏或熔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所以,堆芯熔化是最为严重的反应堆事故。”

压水堆核电站的堆芯始终淹没在冷却水里。因为水可以带走热量。如果管道破裂,冷却水流失,不能及时带走反应堆中的热量,堆芯就可能熔化,放射性物质可能泄漏出来。所以,工程师们在设计反应堆的时候,十分重视设计能够及时补水的安全系统,通过水的循环把热量带走。

即使堆芯熔化也不一定就导致核泄漏事故。曲教授说:“核电站采取的是纵深防御原则,堆芯熔化也不一定会把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到外界环境里,因为还有其他的保护屏障。一道防护屏障被突破了,还有一道防护屏障,这道又破了,还有下一道。当然,如果所有的防护屏障都失效了,就得启动应急措施了,例如迅速撤离电站周围的居民。”

反应堆的设计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保证在发生这些意外的时候,反应堆能够借助于自身的安全系统,保持安全状态。“其实,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概率很小”,曲教授说,“首先,核电站的运行人员部经过了严格的岗位培训与资格考核,即使已经取得了运行执照,也要定期再培训。在安全设计上,即使运行人员出现了错误操作,安全保护系统会自动阻止事故的发生,如应急堆芯冷却系统,会在发生失水事故时,自动注水,保护燃料元件的包壳,不让它受到损伤或熔化。还有安全壳中的喷淋系统,如果高温高压的放射性气体进入安全壳,并超过了它的设计压力,它就可能破裂。这时,喷淋系统就可以喷洒含有化学物质的冷却水,降低安全壳中的温度和压力,并使安全壳中的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沉积在安全壳中。另外,为了保证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系统釆用冗余的原则进行设计,例如,核电站设计釆用多列安全注水系统,在发生管道破裂的情况下,只需其中的一列运行正常即可保证补水成功,从而防止堆芯受到损坏。”

事故没那么容易发生

既然沾到一个“核”字,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呢?曲教授告诉我:“核电站发生核爆炸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核电站有可能发生的爆炸,是氢气和蒸汽等气体的混合物的爆炸。所谓的核爆炸指的是像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是需要特定条件的,一定体积内核材料的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制作原子弹所用的燃料中铀—235的含量非常高,在90%以上,而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仅含有3%左右的铀-235。有个比喻非常好,如果把原子弹比作是白酒,用火柴就可以点燃的话,那么核电站所用的核燃料就是啤酒,酒精含量很低,是点不着的。而且,原子弹的爆炸是以一套精密复杂的系统引爆的,这种苛刻的条件,在核电站是不存在的。”

那么,像20世纪80年代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今天的乌克兰境内)那样的恶性核泄漏事故,会不会发生在现在的核电站呢?曲教授认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可以说是一个特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初并不是用来发电的,而是用来生产军工产品的,比如原子弹的核材料,后来经过改造后才用来发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运行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他为了试验在停电条件下,发电机转子靠自身的转动惯性能继续供电多长时间,切断了所有安全控制系统,致使安全保护系统不能启动。二是反应堆安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反应堆发

生剧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爆炸,整个堆芯和大部分反应堆建筑被摧毁。更糟糕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最外面的安全壳,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外界环境中。事故发生后,有人做过研究,认为如果有安全壳的话,核泄漏不会那么严重。值得指出的是,在事故污染地区的居民中,目前还没有发现直接由于辐射照射而死亡的情况,但事故导致的心理反应,例如,头痛、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广泛存在,这种反应主要产生于对核辐射的恐惧,而不是实际受到了辐射。

对于可能发生的军事打击或恐怖袭击,曲教授认为:“核电站在战争中受到军事打击或受到恐怖袭击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破坏,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辐射后果,现在还在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核电站的安全设计使这些攻击造成的辐射影响可能不像人们最初想像的那样糟糕。”

日常核辐射量不大

对于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和附近的居民来说,即使不发生核泄漏,长期工作或生活在核反应堆周围,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核辐射会不会日积月累,危害他们的健康?曲教授说,根据目前的研究和监测,还没有发现核电站产生的辐射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证据。对于低剂量的辐射积累,不可能得到确定的数据去预计它会产生多大的危害,只能根据高剂量辐射造成健康危害的有关数据对低剂量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外推估计。比如,日本长崎和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中,有很多人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照射。长期以来对这些人群进行的跟踪研究获得了宝贵的数据。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对低剂量下的健康危害进行推算。

核电站有严格的规定,员工五年平均受到核辐射的值不超过20毫希,但个别年份里可以达到50毫希。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就要离开相关岗位。曲教授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进入核电站:“进入核电站时,要在胸前的口袋里插上剂量笔,随时显示受到的辐射值。而在辐射较高的地方,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

核电站还有一项常规的工作:定期从环境介质中取样,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检测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高低。原在秦山核电站工作的核电专家郑本文说:“作为监测环境的手段之一,秦山核电站经常买羊,测量羊身上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从秦山核电站建成开始,核电站环境应急处就在核反应堆周围50公里范围内,对空气、水、土壤、农副产品进行检测。在离核反应堆3公里范围内还有36个布点的实时自动检测系统,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环境数据变化。”

2、高放废物如何处置

放射性废物足指那些在裂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长寿命的裂变元素,它们的放射性需要数万年才能衰减到对人类无害的程度。同时,它们含有毒性大的核素,例如10毫克钚可使一人致死。人们究竟将如何处置高放废物?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采访了中国高放废物处理处置项目负责人王驹。

“不仅核电站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放废物,报废的核反应堆堆芯里也含有高放废物。另外,核军工业也产生高放废物。”王驹说。

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核电站每年产生150吨高放废物,预计到2010年高放废物的积存量将达到1000吨。现在所有的高放射性核废料只能暂存在核电站特设的水池中。如果不能及时建成核废料处置库,中国核工业将面临高放废物无处存放的境地。

其他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例如,美国原计划在1998年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但由于技术难度过高,尽管美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研究,最终还是不得不将建成时间推迟至2010年。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美国40多个核电站储存核废料的水池爆满,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并使核电站业主状告美国能源部。

奇想纷呈的各种方案

如何处置高放废物呢?科学家们曾经提出过许多设想。

有人提出把高放废物发射到太空去。但是这样做的风险太大,火箭在发射过程中一旦失事,整个地球都可能被污染,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人提出把核废料放在南、北两极的冰山下面。但是国际法明文禁止往南极的冰山扔废物;北极周围的国家也强烈反对把高放废物放到北极。而且前往两极的海上运输的风险也很大。

有人建议,把高放废物抛入深海,让它陷入海床,或者通过海上钻井平台在海床上打孔,把高放废物放人深海的海床之下。海洋的确有很大的优势,它有稀释作用,万一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能够被海水稀释。但海洋是世界共有的,已经有国际公约规定不允许往海洋里扔废物。有的国家不产生高放废物,所以他们也强烈反对。

有人提出深井注射,找一个圈闭的地方,在地面上打一个深孔,把高放废液直接注射进去。过去苏联已经尝试过这种方法,但问题是不确定性太高,无法确定液体废物被注射下去后会流向哪里。所以这种方法已经被废弃不用。

还有人设想了一种“岩石熔融”处置方法,通过打一系列足够深的钻孔,把废物放到其中,通过废物本身的热量让它和岩石成为一体,从而永久固定。但在工程上来说,没有什么可行性。

所以,目前看来,惟一在工程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预测的,就只有深地质处置了。

深埋地下的处置库

所谓深地质处置,简单地说就是深层填埋。地质处置库是一个矿山式的地下工程,距地表500-1000米深。为了保障核素不会向外迁移,必须设置层层屏障。首先将高放废液进行玻璃固化,再将玻璃固化体装入金属罐。在处置库中这些废物罐周围充填缓冲材料。同时还要找到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做处置库的外壳。

处置库的主要功能就是永久地隔离高放废物。“处置库由多重屏障组成,能有效地阻挡高放废物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确保安全。首先是工程屏障,已经变成玻璃固化体的高放废物,被放在废物罐中,外面还有很厚的外包装,40-50厘米厚,用钛钢、不锈钢或铜制成。这些屏障都可以屏蔽射线,阻挡高放废物泄漏。最外面的-层缓冲材料,一遇到水就膨胀,阻挡外面的水进入和里面的核物质流出来。经过精心选择的位于稳定地质体中的花岗岩或粘土岩是处置库的天然屏障。”王驹说。

需要指出的是,迟早地下水都会渗透进处置库,这只是时间问题。“大约2000—3000年后,缓冲材料可能会失效。地下水进入,把废物罐腐蚀掉,才能接触到废物体。废物体是一个玻璃体,它要溶解也很漫长。水进人得很慢,腐蚀很慢,溶解出来,迁移回到生物圈的速度也很慢。每一道屏障都起到延缓放射物质回到人类生活圈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拖延,高放废物的危害也会逐步下降。”王驹认为地下水是处置库的主要威胁之一,但各种设施可以有效拖延时间。

一般来说,处置库都是直接在花岗岩挖出的,基本不用支护,只需在裂缝处做处理。放人高放废物罐后要把巷道堵好,并在地表设立标志,警告人

们不要在这个区域打钻。填埋以后还要进行监护,在填埋场的外围,地下水有可能经过的地方打一些钻孔,看水中有没有放射性核素泄漏出来。

“如果处置的是玻璃固化体,将来不太可能回取利用了。如果说埋在这个地方不安全了,要把它换个地方埋,那就有可能需要回取,这对工程的要求就更高了。”王驹认为目前的高放废物处置研究对于将来回取的问题还没能力做仔细的考虑。

建库要先做详尽的研究

由于核废料的高度危险性,一旦处置库选址不当,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核废料处置库选址必须非常慎重,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经济发展布局,人口分布、交通设施、候选地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处置库都建在经济落后、人烟相对稀少的地区。

王驹说:“建库的技术准备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很多过程都弄不清楚,还有很多科学难题有待解决。如何选择符合条件的场址,如何选择工程屏障,如何设计、建造和运行处置库,如何关闭处置库,如何在1万年至百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评价处置系统的安全性能,如何建立计算机仿真系统来预测处置库行为等一系列研究,都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工作开始于1985年,现在还处在选址阶段,最终的建库地点尚未确定下来。甘肃省西北地区的北山是最佳的候选地方之一,但还要等待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那个地方人烟稀少,方圆1-2万平方公里只有十几户牧民,属于戈壁荒漠,没什么植被,地壳稳定,没有火山,没有活动断裂,降雨量每年只有70-80毫米,但蒸发量特别大,所以地下水很少。那里交通也比较方便,国道、铁路都离得不远。”王驹说。

选择场址之后,需要建立地下实验室,验证各种技术,完成场址的评价,然后才能建设处置库。只有在地下实验室做的实验,才能与将来深埋地下的真实情况一样,包括地下的温度、压力,水流和地壳应力等情况。我国的地下实验室还在规划阶段,大概2015年能够确定地下实验室的位置,2025年建好地下实验室。

废物处置库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工程难题。处置库的寿命至少要达到1万年,很多裂变元素的放射强度才会变得比较低。但这样的要求是目前任何工程都达不到的。人类文明才不过5000年左右的历史,而人的活动能力有发展越来越快的趋势,对于1万年的工程,有太多的事情现在很难说。

现在能想到的对地下处置库的最主要威胁是地下水的腐蚀作用,但是岩层断裂、地震等因素也都在考虑之列,这些是计算机仿真系统要做的工作。等这些研究工作都完成,处置库本身的建设大约需要5-10年,所以,我国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将是2040年的事了。

(本文资料由曲静原、王驹提供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宣传部供图 责编 张婧 赖丽薇)

第三篇: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关键词:中药安全性 事件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 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 “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 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 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 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 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 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 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 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 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 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

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 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 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 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 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 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 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004年初,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由于 含有千里光,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 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 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 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 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 由千里光属(植物)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品在 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

2006年6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鱼 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 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 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 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 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艾塞克斯的一个批发 商和萨里的一家药店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 时,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英国政府 随后便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对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 “空前严厉的阶段”。同时,国内也提出了含汞、砷如牛黄解毒丸(片)等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

我国中药安全性现状分析

我国自20世纪初即开始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进行研究,有 关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中 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有明显增多的迹象。据统计,自1915-1994年间110种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中毒和不良反应的报道 中,累计病例6 061个。按时间划分,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有 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2 217例,1991~ 1994年的4年中就有3 273例,呈急剧攀升趋势 J。国家药品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36 852份,其中 就有10%为中药不良反应。同时,随着中药在世界应用的日益 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截至2004年5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共收到有关中草药的可疑不良反应 报告就达11 716份 】

现 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心、肝、肾 等脏器的损伤,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

3.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缺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 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 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 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 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 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 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不仅普通民众没有安全使用中药的意识,代表国家水平的 《中国药典》,对中 中药不良反应不仅可在使用单味中药时发生,还可发生在 复方中药煎剂及中成药等各种剂型中。随着中成药的广泛使 用。其已成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而中药注射剂又在 其中占绝对多数。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 告进行分析,发现注射剂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 81例,占20.66%;内服中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 0.51% 】。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1999【。

中药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特点可分为与药物剂量有关型、与 药物剂量无关型、与中药配伍有关型、药物依赖型等,临床表现 涉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血液等多个系统。中药不良反应中 以过敏反应数量最多,约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4%,其临床表

药药物的警戒表述也是少之又少。据统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 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的达329种,占58.33%;有药物警 戒表述的235种中,也只是简单地提到“禁用”、“忌用”、“慎用” 或“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或“某病慎用”之类;即便是药物警戒 表述最详细的清开灵注射液,其内容也不及香港产的中药(如 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其注意事项有11条)内容丰富。象。其次,一些国内中药企业由于担心如果在药物说明书上标注药物不良反应或警戒性语言,会使患者将 之与不合格药品或假冒伪劣药品挂钩,从而影响药品的销售,因此在说明书上不注明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这也可能 给人们造成“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解。年间发生的1 291例次 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也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 55.62% 这种过于简单的表述,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或“中药无毒”的印 此外,目前社会上对中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和矿物质也存在 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把它们当作是污染物来检测。事实上,如 最近“英国中药事件”中提到的复方芦荟胶囊中的汞是由于添 加了具有镇静、安神、解毒作用的朱砂而产生的,并非污染物; 而把重金属用于疾病的治疗也不是中医的专利,用于治疗癌症 的西药顺铂就是一种重金属。另一方面,把检测到的汞等重金 属都确定为有毒成分。有研究发现对一些含朱砂的中成药制剂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动物粪便中检测到的总汞,折合成硫化汞 后,占给药量的98.5%,而在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则未检测到 汞,说明硫化汞在胃肠道内未发生吸附,基本上全部被排出体 外。朱砂中的主要成分硫化汞(《中国药典》规定朱砂中硫化汞 不得少于96%)实际上是不被机体所吸收的无效、无毒成分,而其中具有毒性和生物活性的成分——可溶于酸的汞只占非 常小的比例。此外,研究还发现,重金属单用与在复方中使用的结 果是不一样的。在复方的状态下,重金属可以和其它药物形成 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可以进一步降低被机体吸收的重金属的毒 性 】。英国有关方面以检测到复方芦荟胶囊中汞含量严重超 标,便断定该中药制剂存在严重安全性问题,进而下令封杀数 种有关中药,此举正是由于其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缺乏的表现,也是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误解。

3.2 中药品种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现有药 物基源8 000多种,其中一些中药的基源有数种甚至10多种,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 不可避免的。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 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 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 慎,容易发生中毒。而在“马兜铃酸事件”中,国外就有减肥中 心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作为木通科的木通、将马兜铃科的广防 己当作防己科的粉防己来使用,结果出现了由马兜铃酸引起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2004年在英国发生的“千

里光事件”,人 们对其主角千里光的属性也存在争议: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在全 球约有1 500多种,我国约有160余种,其中作为药用的品种在 我国《全国中草药?[编》(1996年第2版)中收载了17种,《中国 药典》中收载了1种(1977年版);由于该事件报道中仅指出 中毒源为千里光属,并未指出具体的品种,因此这些中毒品种 是否与我国的某些千里光属中草药为相同品种尚不清楚,值得 进一步研究。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 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3 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 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 毒性,提高药效。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 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如川乌、草乌所含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 毒性较强,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中毒反应;而川 乌、草乌经炮制后其乌头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 胺,并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原来的1/2 000。又如朱砂,按照规定应用水飞法炮制,如采用球磨法加工,极易 发生中毒。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 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 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中成药是由古籍中的经典方或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 验方经提取、纯化、成型等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从理论 上讲,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 的特色和优势,即: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 证加减。然而,由经典方和经验方在开发成中成药的过程中,不 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产业化 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难以随证加减。此外,在新药研 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 原因 】:第一,现在的中医临床多用古代的小方、精方加几味使 用或者几个方剂复合使用,遇上病机复杂的疾病,药味势必多 多益善,因此很可能导致功能近似的药被选用。所以,为了控制 中成药的剂量,研发人员务必简化原方。第二,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优化制备工艺和控制质量都难免会造 成原方药味的加减,但组方确定的全过程却少有与原方进行药 效及安全性对比的探讨。这种中成药在组方、研发过程与原处 方产生了不少偏差,而这种偏差势必对中成药的安全性带来影 响。

3.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是 证用是药”。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 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 现象。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 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或疗程 延长等。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中,国外就有人把龙胆泻肝丸作 为减肥药物长期使用的报道。又如中药新剂型—— 中药注射剂 在临床上还普遍存在”中药西用”等不辨证使用和受“经济利益 驱使”滥用现象 】。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 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中药也是药品,而非保健品、食品,长期应用某种中药,也容易 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 物,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但用药时问过长即会蓄积中毒。另 外,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 一个诱因。从前文分析可知,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 反应的主要“元凶”,2006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就是例证。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目前,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 式,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但有一些不合理的 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但仍旧比较混乱,这也是造成中 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1)中药经营人员素 质低,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2)不法商贩为谋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3)有毒中药管理不严,因中药属天 然药物,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 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特别是农村;(4)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 留量可能增加,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5)社会上的一些 “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 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对策

4.1 加大中药安全-眭知识宣传

针对目前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甚至是片面认识,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 性问题;并积极与国外进行中药安全性有关信息的交流与合 作,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使安全有效的中药能在国外得到认同,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 导。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 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教育群众 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 反应的并存。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 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 现。

4.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 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 3.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 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就连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对其收载的365种药 物都根据药效和毒性分列出上、中、下三品 lo近年来,我国国 家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 报》公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组织实施了“双黄连注射剂的安全性 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和“马兜铃酸的安全性文献 评价”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药安全性的评 价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较多,科学评 述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缺少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不 良反应研究,没有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未 能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等作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与中药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 药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 称。因此,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基础研究迫在眉睫。首先,应加强 中药材种植、炮制(制剂)的研究,从源头上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从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说来,应加快推进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步伐,建立中药材种植 的GAP基地,同时规范中药炮制(制剂)工艺,提高炮制(制剂)水平。其次,应加强中药有毒成分、毒性机制的研究,对一些剧 毒中草药不仅要测出单次给药的毒性剂量,还要了解长期连续 给药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要利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方法对 有毒中药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关系、急 性中毒的剂量、慢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和靶器官、中毒机制和解 救的方法,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监护和药物的毒性防治提供依 据。最后,应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中西药 合用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所发生的药动学变化,提 供更多的资料给临床,从而减少中西药合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4.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伍,随证加减,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和用量,要“中病即止”。对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西医医师和国外医师,应加强对其中 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减 少其滥用中药行为的发生。另外,由于目前对中西药配伍的研 究尚不完善,一些中西药联用常可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 副作用,所以在没有明确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情 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联用。

4.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个深 层次的原因。目前中药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单一指标成 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 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 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 提高。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供质量控制的化学对照 品、标准品数量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 产品的检测、分析。现有中药复方成药大多组方药物过多、用量 大、工艺粗糙、剂型落后、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不稳定、标准水平低,不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也使得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 无法和西药抗衡。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 及到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 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因此,应在前期研究的基 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既 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 量标准评价方法学体系,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确保临床用 药的安全性、有效性【1。

4.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针对目前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中药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投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 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 配

中药材流通环节是中药到达患者身上使用的重要环节,如 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以后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性隐患。因此,应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从以 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对中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业 务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2)加大对不法商贩、“黑”诊 所和“游医”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中药流通和使 用环境;(3)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农药、重 金属等指标超标的药材流入市场;(4)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对一些有毒中药,应该像西药一样,规定何种级别的中医师可 以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 的用药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结语

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 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因此,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马兜铃酸事件”到“英国 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频繁被曝光,似乎可能会给中医药 事业造成很大打击。但细想一下,这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可使我 们重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清醒认识到中医药自身的不足,进 而“对症治疗”、“改善其身”,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 品。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药安全 性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得到解决,使中药这朵中华文明园里 的奇葩发出其应有的光芒,泽福全人类。

第四篇:核电站岗位

中广核工作岗位

运行操作类

运行操作”岗位主要负责机组正常运行和大修期间主控室的控制界面的监督、控制操作,及电站设备和系统的就地操作,确保机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运行人员需要熟悉整个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生产流程,具备系统和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运行操作类岗位需要自动控制、电气、反应堆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热能动力等各方面专业人才。

技术支持类

技术支持类岗位的工作范围涉及到核电站的设备管理、燃料管理、防腐、性能试验、工程改造、技术改进、合同采购、文档服务等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为机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文件服务、商务服务和物资供应等支持性工作。技术支持类岗位需要机械、仪器仪表、电气、电子、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土建、防腐、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图书信息、法律、档案等各方面专业的人才。

生产准备类

核电站的生产准备工作范围涉及到电站的工程建设、安装、调试、移交和试运行等诸多阶段。所从事的工作包括工程设计审查、运行和维修经验反馈、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支持、电站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监造、数字化仪控系统控制界面的设计、生产准备计划管理、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编写、执照申请、备品备件管理等工作。

生产准备类岗位需要机械、仪器仪表、电气、电子、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土建、工程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各方面专业的人才。

维修类

全面负责公司营运电站的设备、系统日常维修及换料大修,保证公司营运电站的设备、系统和厂房处于良好的状态,为电站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条件。维修类包括的工作内容包括电站大修的组织、管理及优化工作、日常维修组织与协调工作以及维修技术管理;电站所有机械设备和系统、电气设备和系统、仪控设备和系统、电梯、行车、空调等的日常维修和大修工作;核燃料装卸、废物管理、核清洁及工具管理等工作。

维修类岗位需要机械、仪器仪表、电气、电子、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反应堆工程、热能动力等各类专业人才。设计管理类

主要负责全厂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的设计管理和审查;以项目为基础的设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执照申请及技术支持、设计质量监督、技术方案选择的评价、设计进度控制、设计接口控制、设计变更控制、设计文件控制等;承担部分设计工作;设备采购(技术方面),包括采购方案策划和确定、承包商技术资格审查、合同文件技术部分的编制、技术部分的评标、采购进度与质量控制等;设备制造和监造活动的监督、协调和有效性评价以及对各项目提高业务和资源支持。工作类别主要包括技术协调、总体及执照申请、核岛设计、常规岛及BOP设计、电气设计、仪控设计、土建设计、设备监造等。施工管理类

一方面承担项目现场的施工管理职责;另一方面,承担公司集约化施工管理的责任,统筹公司在施工管理、技术控制和施工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工作,包括向各异地项目提供施工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等。工作类别主要包括物资管理、土建施工、施工支持、核岛安装、常规岛及BOP安装、电仪安装等。监造等。

调试类

主要承担核电站正式运营之前电站设备和系统及机组的调试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检验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和施工安装质量,验证核电站各个部件,系统和机组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证电站各种构筑物,设备,系统及整个机组在所有工况下能否安全运行;对设备,系统的性能参数与运行指标进行验证和调试,暴露并消除潜在的系统设计和设备制造隐患和缺陷,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同时提高机组的可用率。其核心业务是调试管理和调试技术、项目的调试策划和准备。目前主要承担中广核集团在建核电项目的调试工作。工作类别主要包括:核岛调试、常规岛及BOP调试、DCS调试、电气调试、技术管理等。计划经营类

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新项目的项目总体策划与开发;新项目开发阶段的现场管理;组织工程委托合同的编制、谈判、签订、变更和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建立和维护各项目的工程计划和进度的管理体系、风险和经验反馈体系、报告体系、项目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并实施总体控制,同时根据公司政策和各项目的需求,对各项目提供业务和资源支持;并归口管理各异地项目协调办公室的工作。工作类别主要包括:经营策划与项目管理、工程计划、科技管理等。质量保证类

主要负责建立和维护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核电工程建设质量保证活动。具体包括工程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内外审核、管理评审;参与合同采购中的资格评审、合同文件编写、评标、合同签订等活动;对供应商、承包商实施质保监督、监查;负责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推进。

工作类别主要包括: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与维护;施工活动质量保证专业工作;设计和设备采购活动质量保证专业工作。

合同与采购类 主要负责供应合同,服务合同和施工合同的签订和核电设备的采购以及相关的一些法律保险事务。具体包括:采购合同的行政和商务控制,包括法律及保险事务、建和护公司通用的和项目专用的采购合同商务控制程序和规范、规则体系,建立和维护通用的和项目专用的合同外发接口程序和工作规则,组织承包商资格评审,维护合格承包商清单(和禁入承包商清单),组织招投标活动和合同谈判,发布生效合同,合同执行过程的商务跟踪和监督,合同支付、变更、索赔、奖励、处罚的控制;项目的合同采购的策划,包括潜在承包商的数量和业绩评估、采购物项或服务项目的组合方式、承包方的组织形式、风险管理等;公司(包括各项目和分公司)合同采购专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对各项目的合同采购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支持和监督并对各个项目工作进行业务和资源支持。设计类

组织本工程的设计工作,贯彻工程审批文件和各级审定的设计原则,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进度、投资、质量和信息、文件、资料管理。抓好设计策划、设计接口、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评审、设计更改的设计控制。组织专业设计方案的研究,协调专业间的分工与衔接,指导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研发类

研发类主要以提高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目标,搭建核电共用技术平台,解决核电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的应用问题,为中广核多项目、多基地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提高中广核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从事以下六大板块的工作::以堆芯设计、燃料管理、安全分析、源项计算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为核心的反应堆工程与核燃料技术研究;以设备监造、材料留样、工艺评定、设备鉴定、金属材料性能评估、设备运行状态评估(含腐蚀管理、安全评定、可靠性管理、在役检查等)、强度评估、寿命评估与老化管理等为核心的核电站设备质量与可靠性技术研究;以电站工程改造、运行评估、经验反馈、根本原因分析、运行与维修优化、热能动力技术等为核心的提高核电站绩效运行技术研究;核电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营相结合的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核电站模拟机(仿真技术)技术研究,先进核能技术与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研究。

操作员是指在现场工作的运行人员,操纵员是在主控室工作的运行人员

第五篇:论核能的安全性问题

论核能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即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不仅单位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地球蕴藏的铀矿和钍矿资源相当于有机燃料的几十倍。如果进一步实现控核聚变,并在海水中提取氚加以利用,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矛盾。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简要回顾核电的发展,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关键词:能源 核电 安全

一、核能的概述

能源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保障,需求正在急剧增加。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而且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这些因素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寻找洁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在过去的100年中,人类对能源的研究和使用已从化石燃料的单一化结构,发展到以化石能源为主,核能和水能互补的多元格局。核能,是核裂变能的简称,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质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目前已经实现商用化。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另一种核能形式是目前尚未实现商用化的聚变能。

二、世界核电的发展概况

世界核电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核电运行机组共有440多台,其发电量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6%。在发达国家,核电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核电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能源。中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发展历史,建立了从地质勘察、采矿到元件加工、后处理等相当完整 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已建成多种类型的核反应堆并有多年 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队伍。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中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和运行自己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中国自己研究设计建造的。

第一代核电站

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shipping port 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第二代核电站

上世界60年代后期,在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千瓦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上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大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习惯上称之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第三代核电站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业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即(EUR)文(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进一步明确了预防与缓解严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对第三代核电机组要求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建造。第四代核电站

2000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的倡议下,美国、英国、瑞士、南非、日本、法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和阿根廷等十个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联合组成了“第四代国际核能论坛”(GIF),于2001年7月签署了合约,约定共同合作研究开发第四代核能技术。根据设想,第四代核能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更加优越,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备固有的防止核扩散的能力。高温气冷堆,熔盐堆,钠冷快堆就是具有第四代特点的反应堆。

第一代核电站为原型堆,其目的在于验证核电设计技术和商业开发前景;第二代核电站为技术成熟的商业堆,目前在运的核电站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代核电站;第三代核电站为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电站,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第二代有所提高,属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第四代核电站强化了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处在原型堆技术研发阶段。

中国大陆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

三、核能的优点与缺点

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1.核能具有的优点:

1.1 利用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2 利用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

1.3 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1.4 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

1.5 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1.6 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然而,核能是把双刃剑,在其巨大的优势下,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劣势。2.核能具有的缺点:

2.1 为核裂变链式反应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得以进行。

2.2 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2.3 链式反应必须能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失去控制的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福岛核电站等等)

2.4 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2.5 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要能从反应堆中安全取出。

2.6 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必须设法避免它们对核电站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伤害。

2.7 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2.8 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2.9 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2.10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宽度小于人的头发的微型装置,用于从生化传感器到医学植入体的各种用途。但这方面存在着一个障碍:目前还没人能拿出一

[6]种与这么小的微型机械装置相匹配的能源。

纵观核能的优缺点,核能的安全性问题很重要,公众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公众的置疑,源于核事故的出现。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事件作为核能安全的导火线,让人们意识到核能利用潜在的危险性和污染性,也正是从此开始,核能的清洁特性开始被忽视,核能不安全、污染严重等一系列核能威胁论成了主流。

四、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和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因为测试未经俄罗斯核建设委员会批准,设定工作顺序的方法错误,物资和工程设备的管理不当,紧急反应物资和设备不足,对其他装置发生的事故保密,测试计划不周,理者对测试的技术理解有差,改正措施不当,违反规定,缺乏安全训练,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紧急情况处置不当。装置未经授权——不应进行测试,反应堆的设计使得当输出功率低于20%时不稳定,大型活性区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因为管线复杂,因此为每个通道提供紧急冷却比较困难。自建设开始未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更新,缺乏工程安全设备以避免操作工失误,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当。提供的紧急情况应对资料不充分,为准备测试员工已工作了24小时,负责试验的工程师对核反堆知之甚少;程序的质量低。

福岛核电站是60年代设计、1971年建成的老式核电站,由于缺乏外部厚实安全壳,只有内部钢安全壳。让其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防护措施仍存在一定问题。福岛核电处于地震带上,而选址、备用电源等设计欠缺妥善的考虑。而此前福岛核电站对发生的多起小事故隐瞒和忽视,使得安全隐患未能的到妥善处理。这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日本政府以及东京电力公司在事故发生之初以及过程中的处理手法值得质疑。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水位14日晚出现下降,一时间燃料棒几乎完全露出,其原因竟然是在向反应堆堆芯灌注冷却水时,负责水泵的工作人员到别处巡逻,没有注意到水泵燃料耗尽。这样低级的失误,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日本当局在事故最初对事故的严重程度没有足够认识,一名日本官员在事故刚发生时甚至说,核电站泄漏的放射线剂量仅相当于人们在医院利用医学器械进行放射线身体检查时承受的剂量。这根本就是荒谬。这是造成事故持续恶化的的主要原因。

五、中国核能发展的趋势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干净、无污染,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已刻不容缓。中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到2050年,根据不同部门的估算,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方案:高方案为3.6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0%),中方案为2.4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低方案为1.2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中国核电发展民用工业规划,准备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是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万千瓦。

从核电发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具体地说就是,近期发展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远期发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六、结束语

核电确实是一种安全性能好的能源,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后,并且正确的选择好核反应堆的堆型,就可以做到核电站发生事故的几率为四乘以十的负六次方每堆每年,即100核电站运行2500年,才有可能发生一次堆芯熔化的事故。自然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这一几率,但它是以增加核电站建造费为代价的。在有安全壳的情况,即使发生堆芯熔化,也能将放射性物质阻止在安全壳内,不让它扩散到外界环境中。因此核电站安全确实是有保证的,核电确实是一种安全能源。

下载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港口与航道安全性问题

    港口与航道的那些安全事儿 “港口”、“航道”这两个词汇,通俗言之,前者不过是运输枢纽之一而已,后者不过是交通枢纽之一罢了。然而,固守的常识,却让我们忽略了“港口”与“航道......

    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实验9 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前沿实验心得 开课老师:孔宪京、徐斌学生: 班级: 学号: 今天我跟随徐斌老师,进行了利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学习。受益匪浅,感受很深。......

    财政资金安全性问题的调研报告

    财政资金的安全始终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湖北潜江案发生后,社会各界反映强烈,财政部党组非常重视,及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决......

    对于大学生安全性问题而言(5篇可选)

    对于大学生安全性问题而言,在当今社会,应从以人为本出发,从基本的素质、道德规范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发,因为这是一个针对性的群体,一个特殊的群体,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不是......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

    桥梁结构涉及的安全性问题笔者一直在从事桥梁施工的安全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桥梁使用安全性、耐久性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原因涉及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方面面。本文仅......

    51信用卡管家的安全性问题

    关于51信用卡管家的安全性问题现在看到百度上有用户,抑或是竞争对手,恶意诋毁51信用卡管家,质疑51信用卡管家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知悉并资深使用51信用卡管家的用户,不得不向大......

    Android安全性问题总结(精选多篇)

    Android开发安全性注意事项: 本地数据库加密机制 本地SharedPreferences保存信息要加密 统一日志输出开关控制(开发测试日志输出打开,版本正式上线日志输入关闭) 正式包需要混......

    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合集5篇)

    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安全性问题 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无所不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大到国家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