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大班幼儿责任心的重要性
论文:
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大二班 许 珈
内容摘要:《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不仅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观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关键词:责任意识 培养习惯
一、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怎样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这是每一位大班幼儿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意识是指在人在心理上责任意识是指在人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一般说来,责任意识强的人工作、学习的目标意识也较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对于即将入学的学前儿童来说,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可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将学习和自由玩耍分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显而易见,幼儿责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二、现状分析及原因根源
1、在幼儿园里会经常听到家长们说:“老师忘记了拿幼儿画册,是我不好,早上忘拿了!”“老师今天忘带您让带的东西了,一会我给送来。”而边上的孩子,一脸无辜和气愤的样子,久而久之,孩子们如果忘记什么了,总是怪大人:“是妈妈忘记拿了!”“是爸爸没有给我。”“东西是奶奶放的。”等等,孩子们还会因此向大人发脾气,甚至哭闹。
2、再来分析我们的家长,平时能积极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完成一些收集、观察等任务的,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做事情一贯是有始有终的,相反,还有一些家长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能拖就拖,应付了事,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相反之下他们的孩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碰到困难、偷懒,缺乏坚持性等等,由此可见,幼儿责任意识的强弱是受幼儿家庭环境影响的,家庭环境中家长的以身作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中,成人的宠爱是加倍的,许多孩子自己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
3、幼儿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幼儿责任感,做事有时间观念,这些品质是保证幼儿将来学习做事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责任意识能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培养做事的坚持性。责任意识强的幼儿,目标明确,碰到困难努力克服,做事有始有终,学习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家园互动,具体措施
1、多种形式增进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责任的意义
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家园联系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怎样让家长们有效地配合教育,理解幼儿园日常“责任”的教育意义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把本学期研究的具体目标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告知,分析幼儿平时在园的一些实例,然后我们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和任务。
2、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有效的教育方法,激发家长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自信心
如我们在每次主题活动中,会向幼儿提出一些需要准备的经验,收集的资料等,并在任务栏中告知家长这些任务的目的是什么等等,然后请家长配合,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效果告诉我们,活动中,由于及时的沟通,家长不仅了解了我们布置的任务目的是什么,许多家长还详细地告诉了我,他们是怎样鼓励孩子去完成
此项任务的。我们根据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不同的孩子和家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3、制定计划,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通常幼儿对任务的完成比较被动,都是由成人要求什么,自己做什么,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引导幼儿制定计划,规范自己的责任意识,能根据目标主动完成相关任务是幼儿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利用计划制定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对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于是我根据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一些情况,先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些小的计划,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计划的逐步完成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4、及时沟通,适时评价,逐步强化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日常工作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在家长面前表扬孩子在幼儿园进步了,什么地方很努力的时候,家长们通常很开心,而边上的孩子更开心,第二天的表现会更好。同样的道理,当家长在老师面前把孩子在家的糗事告诉老师,请老师做评判的时候,孩子总是恨不得钻到地洞里去,或者赶快逃走。由此可见,家园的及时沟通,适时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改正做事的反复性,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科学的世界观 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研究资料》
第二篇: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三门县中心幼儿园 陈荷叶
【摘要】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责任心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
目前,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都有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幼儿缺乏责任心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而认为应该父母帮他做。自己做错了事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上幼儿园忘了带东西,也怪爸爸妈妈忘记给他拿。专家们曾对135名4-5岁幼儿进行了一次情景测试,这些幼儿看见本班活动室门口掉落的图书、玩具,能主动捡起的仅有19人(占14%)!大多数幼儿视而不见,有的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绕过去,有的直接从上面踩过去,问这些孩子为什么不捡,回答是:“不是我掉的”“我不知道谁掉的”。
在我班,我也常常发现小朋友自己用的水杯放在哪里总也记不住;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也不知道帮助捡起来;答应老师的事不一会儿就忘到脑后;犯了错误不仅不承认还往别的幼儿身上推„„总之,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没有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其实这就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特别是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责任心就更加重要,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也只有从小培养 责任感,长大以后才能适应社会,才能照顾家庭,尽自己的义务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假如每个人都欠缺责任感,做事顾前不顾后,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探讨:
一、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并为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家长和教师要教育孩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也有小孩的责任。比如说:教好小朋友是教师的责任,种好地是农民的责任,保卫祖国、站岗放哨是解放军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 那么,我们小朋友有什么责任呢?孩子回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小朋友将玩具带到班上,学会收拾。每周五放学后,记得把玩具带回家,在路上保管好。如果轮到值日,应该牢牢记住给花草浇水、摆放桌椅,报菜谱„„如果这些小朋友们都做到了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从那以后,在图书角孩子们能把图书的大小分开,看完后能封面朝上整齐地放在书架上;在自然角中幼儿学会浇花、照顾小的动植物、整齐地摆放物品;(娃娃家是幼儿模仿成人劳动的最好地方,)在娃娃家幼儿学会整理餐桌、学会整齐的摆放物品等;在益知角、语言角等活动角中幼儿学会整理操作材料。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不要紧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做错了事没关系,对孩子行为的结果姑息迁就,而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看图书,大家都想把书放在自己的前面,大家拉着书角,就把书扯破了,老师就要要求幼儿把图书补好后再看。再如:在玩玩具之前,我们先和幼儿商量玩玩具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后的处罚办法。如: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扔要爱惜,不大声喧哗,不四处乱跑,玩好以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否则教师就要收走玩具。在幼儿意识到违反规则将会付出代价时,幼儿就会自觉的遵守规则,这种自觉会从头保持到结束,这种自觉也反映了幼儿的责任心,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护游戏规则。
二、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和幼儿园应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责任心的目的。
1、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给孩子自己一个小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不过,分配给劳动应当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点。比如分配给小班的幼儿把餐巾纸放进垃圾箱,自己取放毛巾,自己用小壶倒牛奶等;分配给中班的幼儿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取食物吃等;分配给大班的幼儿分碗筷,接待客人,整理玩具角等任务。还要教育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遇到困难也能想办法克服。孩子只有从自身做起,懂得什么是自己的责任,慢慢地才能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2、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
幼儿的责任感是从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当孩子顺利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后,他会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如果此时老师再表扬他,那么他就会在表扬中产生满足和愉快的感觉,进而培养起了责任情感,也巩固了责任行为。在幼儿园,孩子们特喜欢为老师做事,捡一个垃圾,拿一本图书都会让他们高兴个半天。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多分配一些任务给孩子,在他们顺利完成时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加以强化。老师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三、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明白角色的任务。
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模仿。每一种角色都有它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如扮演售货员的角色,就是为顾客服务,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了角色的任务后,不仅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同时,在认真感受、模仿、练习中,培养了他的一种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我让邵章楠小朋友当“医生”。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抱着娃娃等“医生”看病,“医生”也很认真给病人看病。玩了一会儿,图书角的小朋友大声喊:“邵章楠,快来看奥特曼„„”“医生”就跑去看书了,活动结束时我就抱着生病的娃娃问大家说“今天林想想的宝宝生病了,可是小医院里都没有医生啊”大家一听也觉得这个医生很不负责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邵章楠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缺乏责任心。他只是随着自己的兴趣做事,没有真正意识到医生该做些什么,医生对病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于是游戏评价时,我安排了一场“手受伤,鲜血流”的情景表演,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接着我们讨论“医生”的工作与作用,让幼儿明白监守岗位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对待任务必须认真负责,从而在认识上发生改变,在以后能把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师应为孩子做表率。
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教师与幼儿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老师处处都应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例如有一天很多小朋友小便后都没有冲水,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陈老师,厕所怎么那么臭?”我走过去一看,说:“那是因为便 后没冲水。”说完,我马上跑过去把每个便池冲了一遍,在场的小朋友似乎都心领神会。紧接着又有别的幼儿来小便,他们便大声说:“便后要冲水的!” 还有一次午餐后幼儿正在大型玩具旁玩儿,我忽然发现场地上的水泥板缝里有很多碎纸屑,虽然这个场地不是我们班的卫生区,但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不由自主地蹲下就捡。这时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问我干什么,我说地上有脏东西,我要把它们捡了。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四散开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他们回教室时,孩子们还在四处跑着找废纸。
基于这一点,我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并以身作则:热爱班集体、团结同事、尊重孩子、爱护公物等等。我在有目的地教育教学中,发现并珍爱孩子宝贵的责任意识的萌芽,循循善诱,培育这种高尚的品质其实,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应该让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老师做事总是丢三落
四、推卸责任、不守诺言,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的话不承担责任。因此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五、用文学作品感染幼儿。
给孩子讲解责任意识的故事。一个好故事有时会激励人的一生。尤其是结合孩子的个性,使用孩子的语言,根据孩子的实际,精炼、生动、感人的讲解,对孩子影响及其深远。比如《小猴摘桃》、《熊猫商店》等幼儿故事,让他们知道做事情要专心,要有责任心,不然的话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办不好。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呈现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幼儿形象,并讲明这个幼儿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有责任心的幼儿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如警察及时出警抓坏人,消防员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火灾现场,120急救车及时抢救病人等。
六、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1、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孩子的责任感是必须由教养者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引起家长重视达成家园同步。
2、出版家庭教育小报、黑板报专辑,让家长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给家长提供培养幼儿责任心的科学知识及经验。
3、充分利用家长园地,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责任心的表现,有了进步教师及时地表扬,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培养责任心的兴趣。
4、开展咨询活动,让家长把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疑惑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以便让家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5、在园内经常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在活动中来培 养幼儿的责任心。并且通过家长的来稿征文,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其他的家长,使他们共同提高。
6、通过发放各类有关培养幼儿责任心的资料,让家长进一步地了解,并且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但是,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成人“精心”培养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达到对幼儿责任意识培养的目的。有责任意识的人长大后必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字数:3758字 | 栏目:幼儿园论文 本文章由范文吧幼儿园论文栏目提供,共3758字,分2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 1 2 播种责任 放飞希望
——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内容摘要:责任心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早早将责任心播种在孩子的心田,讲究科学性,讲究艺术性,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和个性,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关键词:培养;激发;增强;幼儿;责任心
培根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之间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幼儿是社会的个体,也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顾、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义务和责任。然而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中,孩子们乱扔玩具,撒得到处都是,从不主动去收拾;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上美术课后,乱扔油画棒,第二次没有只好重新买;上幼儿园自己不背书包忘记带东西,却埋怨爷爷奶奶没有收拾;吃不完的饭菜,悄悄地倒掉„„。这些情形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缺乏责任心这一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责任心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早早将责任心播种在孩子的心田,讲究科学性,讲究艺术性,逐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言传身教,激发幼儿的责任心
教师是孩子社会行为习惯的楷模,幼儿与老师每天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责任心及行为习惯,以身教创造和谐的气氛,处处表现出责任心很强的样子,用强烈的责任心意识直接影响幼儿。如每次纸工课后,孩子们都不会主动将纸屑扔到垃圾筒里,随地乱丢。针对这一情况,那天我什么都没有说,而是自己弯腰捡地上、桌上的纸屑,有几个孩子看见了好奇地问我干什么,我说这些纸屑的家在垃圾筒,我送它们回家。而我们小朋友的家是咱们的中五班,如果班里到处是垃圾,没人会喜欢我们中五班的,话音刚落,正在游戏的孩子也到处捡废纸,直到我叫他们坐好时,孩子们还在四处角落里捡废纸。是啊,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在孩子眼中,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教师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心为典范,并在自己行动体验中逐步巩固,才能使责任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二、就地取材,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如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责任心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平时让幼儿学会自己叠被子、衣服、系鞋带、检查鞋子是否反穿、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我们把班里所有的区域进行了划分,使每组幼儿都有一个责任区。如有的负责管理自然角,有的负责检查床铺等等。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区域的不同的责任,责任区每周更换一次,并且每天下午对幼儿一天的责任区管理情况进行讲评。对责任心强,负责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 1
在“我最捧”栏里奖五角星,到星期五谁累计的五角星最多,谁就是本周的“责任小明星”,并获得一份小礼物。在此过程中,幼儿为了争得荣誉,就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并要尽心尽责,当责任区出现了什么问题,他就必须利用自由活动时间马上进行处理。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同时还实现了幼儿自己管理班级的目标,培养了幼儿的主人翁精神。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幼儿的责任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慢慢形成。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的责任心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行为的指导和训练。严格督促,随时总结经验,让幼儿游戏结束后认真收拾玩具,放回原处;户外活动结束时,记着把自己拿出去的玩具带回活动室; 美工活动结束后,收拾自己用过的桌子,将废物放入纸篓,将剪刀、固体胶、油画棒等物品收好,交给老师;能轻拿轻放桌椅;看到地上掉的玩具主动拾起来,看到玩具、学习用品损坏时主动告诉家长和老师。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批评和指正幼儿不好的习惯。长此以往,不仅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且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班里有一位小朋友翰锐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找别的小朋友讲话,拉前面女孩子的头发,不喜欢听老师的课,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在上语言课时特别注意他,一见他想与他人说话时,就请他回答问题或是讲故事给大家听,讲的好就给予一定的表扬,使他想说话欲望先得到满足,同时也指出他的不对之处:上课不是很认真。„„久而久之,他不仅特别喜欢讲故事,养成了上课认真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可以充当课余的小老师,极其负责的完成每件事,乐于助人,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四、游戏渗透,提高幼儿的责任心
在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学习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创设了“小小超市”、“公共汽车”、“娃娃家”等角色游戏,通过游戏幼儿的责任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如:在“小小超市”游戏中,担当营业员的幼儿要履行自己的责任,给顾客服务,感受到自己为别人服务的乐趣、情感。在“公共汽车”游戏中,担当售票员的幼儿要礼貌待客,认真卖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为老人、抱小孩的人让座。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的幼儿必须承担爱护孩子的责任,为“小孩”洗衣做饭,孩子在游戏中享受到“妈妈”的爱,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情感。如此双向反馈,会为幼儿下次再做出责任行为并且感觉很快乐,这样不仅激发幼儿承担责任的热情,也可增强承担责任的自信心、自豪感。
第四篇: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在,七岁看老”,这句话充分说明孩子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一生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诚实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培养出热爱学习、乐于钻研的热情,那将会帮助他顺利的登上人生的成功之巅。
首先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除非不做,一旦做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可半途而废,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面对,绝不可在困难面前退缩,要具备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学习看作人生的一种乐趣,能够主动地的去思考、去钻研、去讨论、去求索,能够使自己孜孜不倦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攀登与科学的高峰之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并且要培养他们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改掉磨磨蹭蹭、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此外,学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睛和书保持合适的距离,还要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作业要保
持干净、整洁,写完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写作时要专心致志,绝不允许边写边玩。从小培养孩子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课堂纪律的习惯。为孩子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能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作为家长还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乐于交往的性格,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活动,遇到困难不气馁。
作为孩子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幸福而成功的一生,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洁;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假如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要害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害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轻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练习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