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00: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第一篇: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2008-12-01 20:44:06)标签:杂谈

分类:育儿经验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内容摘要]: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制定的规则,不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关 健 词]:规则 自由 环境 年龄特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呢?

一、建立规则的意义:

所谓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一)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规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适应社会,更好的成长。

(三)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四)规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自由与规则的协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宽松”。自由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宽松”是就环境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为儿童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放松地活动,尊重儿童并不等于放纵儿童,必要的规则是需要的。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时,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孩子,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是他们的亲密的伙伴,同家长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三、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获得教育和发展。教育不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应付所有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减轻对大人的依赖,能适当的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则意识时,应避免以说教为主的方法,避免简单、粗暴、训斥等方法,而应在了解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适合孩子的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地说是通过具体形象化,如榜样刺激、语言暗示等帮助幼儿把规则落实到行为上,同时还应注意规则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换。以免孩子面对不同的规则而无所适从。

(二)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实施

幼儿园常规教育有助于孩子从小建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长大后做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同时,常规的建立是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的培养要有持久性,不能可有可无,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来帮助孩子遵守规则。学会自我控制。如玩“娃娃家”时,可在门口贴几对小脚丫,孩子们在进区玩时,先看一看门口的小脚丫上是否已摆上了鞋子,如果没有了空脚丫,说明人已满,就应自觉地去别的活动区玩了。又如: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轻,是一个控制噪音,学习文明行为的常规,它使孩子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为健康文明的人。常规持以恒的培养,点点滴滴的渗透,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更重要的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三)根据年龄特点,逐步培养

中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理解能力慢慢成熟。幼儿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虽还属于“他律”阶段,不能把一切要求强加于幼儿的身上,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如在游戏活动中,懂得与环境、同伴的协调,学会不与他人和器具相撞,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礼貌待人,上下楼梯怎么走,喝水盥洗需要排队等待,这些都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这样既缩短了等待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孩子相互碰撞、摩擦的机会,降低了噪音。

(四)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发挥着教育潜能。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家园一致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并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将这种带强制性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使幼儿在执行规则时,不断获得快乐体验。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

第二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人类的行为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

幼儿期应该形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方面的稳固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这时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作息定时、独立进餐、安静就寝,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品德习惯,如文明礼貌、友爱同伴、诚实勇敢、爱集体、守纪律等,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双胞胎男孩,15 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人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时,该母亲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就抓,这就是我的秘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英国的洛克更是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我在咨询中接待过不少中小学生家长,他们所咨询的问题大多是有关如何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家长所咨询的问题看这些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自身健康。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反复思索过这句话,感到极有道理。因为,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但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养成不良习惯等长大了再想改掉就难了。

家长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应着重培养哪些习惯呢?我认为应该是以下三点: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那么又该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呢?方法如下:

1、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中曾报道过一名五岁儿童生活很有条理,自己的玩具柜、小书架、抽屉等都是自己主动整理,小小的年纪已初步养成了爱整洁、爱劳动和有条理的良好习惯,令人称赞。从报道中得知,自孩子两岁开始母亲就对他立下规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妈妈就将玩具没收。正是由于这位母亲注意立规矩并严格要求,孩子才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

2、方法对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对于幼小儿童应使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比如培养两三岁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去吧!”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称赞后,下次定会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的。

3、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当前,对家长说来最难做到的是严格要求,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不少家长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这在家庭教育上是常见的情况。例如,说好了不能随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直至“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养成了随便吃零食的坏习惯。也有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取得了成效,这是由于他们能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训练的结果。

4、教者要求一致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家中的其他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养孩子不随便吃零食的习惯,如果父母严格要求而爷爷奶奶放纵,那是不可能培养起好习惯的。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就说明还没有养成好习惯,也反映出家园在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要孩子有良好习惯,家长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是爱模仿的,首先是模仿父母亲和家人。要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就不能说脏话;要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处,家长更要做到生活上有条有理,东西不能乱扔乱放,如果家长没有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习惯的。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良好习惯方面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和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可让孩子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的年龄不同的儿童。让孩子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环境和场合的人怎样交往。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到别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方面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尽然如此重要,特别是大班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入小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孩子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如:有的孩子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可以给孩子们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让孩子明白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让他们知道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作业时不讲话,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幼儿养成更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躺着看书,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一要积极动脑想办法、二要勤学好问,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

什么事情等。

第三篇: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叶圣陶老人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洁;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假如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要害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害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轻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练习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第四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譬如走路,便是一种习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

人类的行为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累。举例来说: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纠正,那无异是一种间接的鼓励,后来他就会慢慢养成一种偷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当前社会规范和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有规律的、整洁卫生的;独立的、不妨碍他人的;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儿对社会生活有更好的适应行为。

根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确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矫正工作容易得多。幼儿期应该形成的良好习惯,主要包括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认知学习三方面的稳固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这时形成的行为习惯不论是好是坏,都有很大的惯性力量,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作息定时、独立进餐、安静就寝,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等,可以保护幼儿娇嫩的器官,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品德习惯,如文明礼貌、友爱同伴、诚实勇敢、爱集体、守纪律等,可以发展幼儿活泼的性格,适应集体生活,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良好的认知学习习惯,如观察敏锐、注意集中、勤思考、爱提问、坐姿和写姿正确,爱护玩具和图书等,可以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启迪思维与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一对双胞胎男孩,15 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人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时,该母亲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就抓,这就是我的秘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礼貌习惯好,思想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英国的洛克更是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郑煤集团米村煤矿时咏梅

邮编:452470

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要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想象、表达、操作、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幼儿,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着建设祖国、繁荣社会的重任。而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重视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尤为重要。幼儿因其好动、好玩、好奇,对周围事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常常带着为什么等问题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大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就成为我们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

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增强其感受力、悟性、创造性和适应性。在我们与幼儿的不断接触中,会经常发现幼儿的“创新”。他们可以把苹果画成三角形、方形;他们会把草画成黄色、红色;他们会把红太阳

打扮的五颜六色;他们会给汽车加上翅膀;他们会把楼房画的高过白云„„这都是出自孩子的想象和创新。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们异想天开,其实不然,现在方苹果已经问世了,这些是异想天开的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的表现。这些异想天开更需要得到保护、得到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给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对幼儿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保护幼儿初步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旺盛的创造欲。

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着导演和指挥官的角色,起着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作用,幼儿则担当着演员和士兵的角色,是被领、被控制地参与活动。而在创新意识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传统的输出知识的教育者,也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学习,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教师正在尝试角色转换,比如有的教师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做法,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与幼儿围

坐在一起,完全以语言教材中的角色身份出现,与幼儿一起讲讲、唱唱、跳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轻轻松松。从表面上看,这只是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为幼儿创造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实现。对幼儿集体活动而言,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幼儿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幼儿的独创性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归根到底,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平等、民主的交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幼儿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告知他人。然而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语言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和“创新”。此时,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错误”和“创新”,而是采用讽刺、嘲笑等不正确方式相待,幼儿的好奇心、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培养幼儿的创新思想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正确对待幼儿,给他们支持、鼓励及补充和修正的机会,相信他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有效的调整,不仅会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幼儿创新,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要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宽松的环境中直接自由的发挥想象,进行创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针对幼儿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如投放那些具有多种玩法的物品,给幼儿以充足的想象、创造空间,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一些瓶瓶罐罐、木片、彩纸、小棍、豆子、沙石等安全的废旧物品,幼儿就会从中创造出所需的婴儿瓶、小轿车、小哑铃„„,这些玩法看似简单,却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创造。

要适时组织小组讨论。在幼儿的活动中展开小组讨论,能为教师与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学习能力,并且能使幼儿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迪,取长补短,对所讨论问题不断深化认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是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友好的气氛,特别是要包容幼儿讨论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从而形成一个让幼儿愿意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氛围。

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组织各种活动,应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空间。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根据故事情节,适时停止讲述,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让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感和快乐。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力”。要培养这样的一代儿童,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性,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自主度”,创设一个能让幼儿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激发幼儿富有创意的思维,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下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可减少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对幼儿智能的发展及培养有高度文化的一代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培养幼儿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培养幼儿树立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老师真的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的舒适、漂亮,而孩子则像一个客人,老师经常抱怨孩子四体不勤、对班级之事漠不关心,做事没有创造性。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摘要]:“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

    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 牛馨月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对生活与学习中存在的各项规则规章制度有一个很好的接受能力,......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

    构建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小班规则意识的策略研究 《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行为......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的教案

    大班计算活动《快乐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

    大班 教育随笔: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大班教育随笔: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还记得在大班期初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们提到了幼儿的“任务意识”。不管是成人还是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靠的是坚持。......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科研论文:浅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