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生物学教学论文: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发育生物学是融合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机理。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科,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同时,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生态模式合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发育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木科专业动物系列必修的专业课,我院从2007年起正式将发育生物学课程列入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木科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效果令人鼓舞.笔者结合自己在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亲身体会,就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1、加强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发育生物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总结还在不断进行,系统性还不够成熟完备,缺乏一个普遍公认的学科框架结构和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各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教学特色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选用与之相应的所选用的教材,讲述的重点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时,教学内容主要以注重基木知识、基木原理及对特定发育过程注重代表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合理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动物发育生物学和植物发育生物学两部分由于动物发育生物学比植物发育生物学在发展上更为成熟,研究上更加深入,许多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均可作为植物相关研究的借鉴,因此动物发育生物学作为我校发育生物学讲授的主体内容动物个体发育可划分为胚前期、胚胎期和胚后期3个阶段,其基木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卵裂、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器官形成、出生或孵化、生长、变态、衰老和死亡研究发育机制的模式动物有小鼠、线虫、斑马鱼、果蝇、爪蟾、鸡、等课程既可按照动物发育顺序讲述,又可按照动物生殖方式和胚胎发育类型,从低等到高等逐个叙述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两大发育机制包括:细胞分化的机制以及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图式形成机制发育生物学主要讲授的就是在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基础上,以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核心,以DNA为模板利用一维信息调节控制三维形态结构的构建,细胞和组织自我构建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过程以及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发展学生通过对基木内容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动物个体发育过程的木质一。对于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木科生,发育生物学课程安排在人四上半学期讲授,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关键已不再是基础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如何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再去理解发育问题课程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在不偏离发育问题这个主线的前提下,要更侧重新知识,新科技,新技术,尤其是重大理论的新突破的介绍及讨论发育生物学的知识翻新速度非常快,新热点、新信息层出不穷,应该及时将这些新动态有选择的补充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当代发育生物学的巨大成就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内容既包括动物发育的进化机制、性别决定机制,也包括基因组和蛋白组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分子信号转导的研究这些内容都是在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的前提下,对发育知识的延伸,对发育理论的深化这些内容一方面在更深层次上揭不生命木质问题,一方面将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发育生物学的热点内容,应该按照专业和学生层次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的讲授。
2、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加有关生产实践的内容,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基础.例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动物性细胞的分离、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发育及调控机理;利用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及转基因动物进行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动物和人类发育的分子机制,阐明发育木质,探讨动物和人类的疾病的治病机理.治病机理的讲授不应拘泥于现有的教材,要在基木理论的基础之上,把现今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同学们如发育机制的进化、动物发育的环境调控、同源发育途径、皮肤干细胞、器官移植、癌基因机理等等治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等等还可以指导同学们运用植物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发育,传粉和受精作用,胚胎发育的问题,探讨植物生殖的机理和植物生殖器官发育的规律,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一。
3、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发育生物学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传统的发育生物学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主,教师主要通过板书和挂图、模型等教学道具来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整体不够理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调动不起来,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网络中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生动的图片,影片,动Ilq和FLASH等)为学生理解复杂的分子发育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学生对许多复杂的慨念和问题的理解得到了易化,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图片、动画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深奥的发育原理或发育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力求简单明了了。例如:在讲授各类动物各阶段发育之前可以放一段发育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发育的过程;在讲授细胞运动时可以加入一些关于细胞运动的动画和FLASH,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运动的方式.但是,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表达的知识量过大,画面切换较快,造成大多数学生消化不了庞大的知识量、对后续的知识理解困难,久而久之就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吸收两者的优点,避免各自的不足,对学生的反应多加注意,一日_发觉学生出现疑虑,要放慢放映速度,增加讲解,适度用板书强调重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要使板!i和多媒体达到“静”和“动”相结合。
4、教学形式和考试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在发育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的重点和难点讲清、讲透,层次清晰,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提倡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采用启发式教学或者互动式教学在前一节课时留下预习问题;讲授前,提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有关木章节内容的几个问题,使之带着求知欲去听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讲授完成后,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加深理解的过程课堂上,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模式把学生随机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设置一个负责人,教师布置与小组数目相对应的英文文献,要求小组进行解读,由负责人组织该组学生进行讨论,指定某成员制作课件,少十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讲解小组的体会和领悟到的知识,而其他的同学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起引导作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集中在几节课中进行,也可在日常授课中选择适当的时间来进行某一个小组通过这种方法使大家对文献中的新知识点达成共同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加深了对发育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营造了畅所欲言的学习讨论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考试只是一个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手段,所以发育生物学考试应该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我校的发育生物学考试成绩有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各占30%和70%.平时成绩根据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期末考试所考查的内容要多一点开放式的题目,这样既能考查学生掌握基木知识的程度,又能考察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思考的能力,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总之,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相互渗透而形成的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随着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完善,生物技术专业的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除了增加自己的学科知识外,还希望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去考虑构建更为科学的、更为系统化的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体系。
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卫.发育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17.[2]戴忠民.浅谈提高发育生物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39-140.[3]彭勇波,赵霞.生物技术专业发育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23.[4]张根华.发育生物学课程现状与教学内容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2(12):111-112.[5]张文静,顾延生,王红梅,等.“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95-98
本文来自学术堂论文网(http://)
第二篇: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模式生物蛙、海胆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蛙、海胆)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二
模式生物鲫鱼、鸡胚胎发育各阶段切片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模式生物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受精、桑椹胚、囊胚、原肠时期、神经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香柏油、显微镜 2.实验材料
模式生物切片、装片(鲫鱼、鸡)
四、实验步骤
观察模式生物发育各时期的胚胎形状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形态学变化。
实验三
两栖类变态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两栖类动物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在多种动物中,胚胎发育经历一个幼虫期,幼虫具有与成体非常不同的特点,在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其中有一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得到改造,有些新生出来,从而结束幼虫期,建成成体结构,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何尔夫列他溶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2.实验材料
蛙的蝌蚪
四、实验步骤
人工饲养青蛙,观察其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五、实验作业
记录蛙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附] 蛙的饲养方法
卵和蝌蚪的培养最好用洁净的自来水,并加上稀释5-6倍的何尔夫列他液(氧化钠0.35g,氯化钾0.005g,二氯化钙0.01g,碳酸氢钠0.02g,蒸馏水100mL),这样可以增加胚胎和蝌蚪发育所必需的钠、钙、钾离子。培养水要多而清洁,否则会因缺氧而致死。
蝌蚪主要吃植物性饲料,如水藻等。煮过的菠菜和莴苣是最适宜的食物,但投喂时不宜煮得太熟,并注意除去纤维。初次投食量要小,以后可不断增加。每天定时定量投喂,不宜过多,以防残渣腐败,造成水体污染。若用缸、盆培养,或水体较小,一般3-5d换一次水较好。当蝌蚪发育成带有短尾的幼体开始用肺呼吸时,若用池塘培养,水中必须放些水草,或小木条,以供其登陆用。若为缸、盆培养,水里可放一些泡沫塑料。
成体主要吃昆虫之类的动物性食物,以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为最多,其次为双翅目、脉翅目、半翅目等昆虫。有时也食蛛形动物、蚯蚓,甚至也以谷粒、鱼苗或蝌蚪及小蛙为食。
实验四
鸟类胚胎发育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鸟类胚胎发育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鸟类胚胎发育是典型的体外发育,利用人工孵化的家禽,可以方便观察其发育过程。鸡胚胎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成蛋阶段和成雏阶段。(1)胚胎在卵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即母体内的发育,也即是成蛋阶段的发育。这个阶段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当胚胎发育到原肠期时,已分化形成上胚层和下胚层,从外观上看形如一个圆盘状体即为胚盘,当卵排出体外,因温度下降,胚胎生长发育随即停止。(2)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
卵排出体外后,保存在18℃以下的环境中,胚胎发育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当人孵后,胚胎即开始发育。胚胎在孵化过程中发育的时期称孵化期。鸡的孵化期为21天。
种蛋人孵后,胚胎在原肠期形成的同时,上胚层像个碟状圆盘,在其末端,细胞不断地向中线集中,形成一条细胞带,称原条。原条细胞通过原沟的底部逐渐转人上胚层与下胚层之间,并分别向两侧扩展,这些迁移至上下胚层之间的细胞称为中胚层。原条细胞也逐渐转人上胚层与内胚层之间,并分别向前伸展,伸展的结构称为头突,后发育成脊索。脊索是胚胎期的纵轴支持器官,最终为脊柱所代替,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由外、中、内三个胚层逐渐形成各种腺体、器官、骨骼、肌肉、皮肤、羽毛和喙,最后形成新的机体—雏鸡。
三、试剂与材料
鸡的种蛋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比较种蛋(受精)与非种蛋(未受精)内部结构的差异。2.观看教学片,熟悉鸡的胚胎发育过程。2.人工孵化种蛋,记录鸡的孵化进程及特征。
五、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鸡孵化进程中的特征变化。
[附]
1.鸡胚发育进程及特征
1胚龄:蛋黄表面有一颗颜色稍深,四周稍亮的圆点,俗称“鱼眼珠”或白光珠。2胚龄:可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其形状很象樱桃形,故俗称为为“樱桃珠”。3胚龄:卵黄囊血管的形状象静止的蚊子,俗称“蚊虫珠”。卵黄颜色稍深的下部似月牙状,俗称“月牙”。
4胚龄:蛋转动时,卵黄不易跟随着转动,俗称为“钉壳”。5胚龄: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谷称“起珠”、“单珠”、“起眼”(若为5天整,还可见到些羊水)。
6胚龄:胚胎形似“电话筒”,一端是头部,另一端为弯增大的躯干部,俗称“双珠”。可以看到羊毛。
7胚龄:白茫茫的羊水增多,胚胎活动尚不强,胚胎在羊水中不易看清,似沉在羊水中,俗称“沉”。正面已布满扩大的卵黄和血管。
8胚龄:胚胎较易看到,象在羊水中浮游一样,俗称“浮”。从背面看,卵黄已扩大到背面,蛋转动时二边卵黄不易晃动,俗称为“边口发硬”。9胚龄:蛋转动时,二边卵黄容易晃动,背面尿囊血管迅速伸展越出卵黄,故俗称为“发边”。10胚龄:尿囊血管继续伸展,在蛋的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了血管,俗称为“合拢”、“长足”。
11胚龄:血管开始加粗,血管颜色开始加深,解剖背部出现绒毛,腺胃明显可辨。12胚龄:血管加粗、颜色逐渐加深。解剖身躯覆盖绒毛。
13胚龄:主要观察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的增长而逐日缩小。头部和身体大部分覆盖绒毛,跖、趾出现角质鳞片原基。
14胚龄:小头发亮的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逐日缩小,蛋内黑影部分随着胚龄增长而加大,胚胎全身覆盖绒毛,头向气室,胚胎开始改变横着的位置,逐渐与蛋长轴平行。
15胚龄:蛋内黑影部分增大。解剖观察,翅已完全成形,跖、趾的鳞片开始形成,眼脸闭合。体内外的器官大体上部形成了。
16胚龄:黑影继续燕大,解剖冠和肉髯明显,绝大部分蛋自己进入羊膜腔。17胚龄:以小头对准光源,再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封门”。躯干增大,脚、翅、颈变大、眼、头日益显小,两腿紧抢头部。喙向气室。
18胚龄:气室向一方倾斜,这是胚胎转身的缘故,俗称为“斜口”、“转身”。解剖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
19胚龄:喙进气室,开始呼吸,颈、翅突入气室,头埋右翼下,两腿弯曲朝头部,呈抢头姿势,以便于破壳时挣扎。雏胚开始啄壳,可闻雏鸣叫。照蛋时,可见气室有翅膀、喙、颈部的黑影闪动,俗称“闪毛”。
20胚龄:起初是胚胎喙部穿破壳膜,伸入气室内,称为“起嘴”;接着开始啄壳,称“见嘌”、“啄壳”。
20.5-21胚龄:出壳。2.鸡的人工孵化
鸡属鸟类,鸟类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不同,受精卵(种蛋)排出母体后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条件继续发育。第1-4天为内部器官发育阶段;5-14天为外部器官形成阶段;15-19天为胚胎生长阶段;20-21天为出壳阶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通风换气与翻蛋等外界条件将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并使孵化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1)温度:
温度是孵化过程的首要条件,发育中的鸡胚对温度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保证鸡胚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所以正确地掌握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在1-18天中孵化的最适温度是37.5°C-38.6°C;19-21天则应稍低于此温度是36.1°C-37.5°C。如果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增加。温度过低则会延长种蛋的孵化时间,同时胚胎发育迟缓并带来死亡。(2)湿度:
水是温度的良导体,空气中的湿度对鸡胚胎发育有很大作用。一般要求1-18天相对湿度40%-60%;19-21天相对湿度65%-75%。若湿度过高会妨碍蛋内水分蒸发,使胚胎发育所产生的大量代谢水不能及时排出,严重时可导致胚胎畸形。若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阻碍代谢废物的排出及所需氧气的摄入。易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胚蛋中的胚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热能交换,同时调节机内的温度。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和水分。孵化初期,胚胎需要少量氧气可通过酶的作用从蛋黄中获得,而后利用气室的空气,再后则利用尿囊循环与蛋壳上的气孔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19天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随着胚龄的增加,胚胎的气体交换量也不断增加。因此除胚胎发育初期外,胚胎的气体交换都是由通风换气解决。
通风换气还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通风良好时,空气能充分流通还能与外界不断的进行热能交换。温度、相对湿度都可保证。(4)翻蛋:
翻蛋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防止胚胎、蛋黄、蛋白与蛋壳之间粘连。胚蛋放置位置必须适当,在1-18天进行定时翻蛋,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
种蛋孵化到18天时,将种蛋移到出雏盘上叫落盘。这时胚胎发育完成,在20-21天时开始出壳。出壳时胚胎已经完全长成雏鸡。这时雏鸡的头位于气室中(即鸡蛋的大头部分),健壮的雏鸡先把蛋壳啄开一个小孔,然后慢慢的将小孔向两侧扩大,直至破壳到一半以上时,雏鸡的头便可脱壳而出,而后身体也逐渐自行挣脱出来。
1胚龄
2胚龄
3胚龄
4胚龄
5胚龄
6胚龄
7胚龄
8胚龄
9胚龄
10胚龄
11胚龄
12胚龄
13胚龄
14胚龄
15胚龄
16胚龄
17胚龄
18胚龄
19胚龄
20胚龄
20.5胚龄
替补实验
实验五
精子形态观察及体外获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哺乳类精子的形态结构。2.了解精子体外获能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的精子离开精巢后并没有受精能力,必须要经过成熟和获能才能使卵子受精。精子在附睾中成熟。成熟过程中,在附睾中多种物质的作用下,精子质膜的脂类、糖蛋白、唾液酸、吸收抗原、表面ATP酶等许多成分发生变化,负电荷增加,与凝集素的结合力也发生改变。精子射出后,经阴道和子宫到达输卵管,在壶腹部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张明觉、Austin 1951年发现兔子和大白鼠直接排出的精子不能使卵受精,必须在生殖道中停留一段时间后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一现象称为精子的获能。后来研究发现,精子在体外也能完成获能,卵泡液、输卵管分泌物、血清、房水等多种液体都可使精子获能,pH、Ca2+浓度等环境条件对获能也有影响。精子在获能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呼吸明显加强,运动形态和速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由直线前进变为曲线运动。
体外获能一般分为两步:一是精子的洗涤,经1次或多次离心后除去杂质、死精子、低活力精子、冻精保护液及稀释液等;二是精子的获能处理,主要是使用高离子强度液(His)、钙离子载体、肝素等,以促进钙离子进入精子顶体并刺激精子内部pH升高,从而诱发精子获能。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IVF液(NaCl 5.803g/L,KCl 0.201g/L,NaHCO3 2.106g/L,CaCl2·2H2O 0.264g/L,丙酮酸钠0.055g/L,60%乳酸钠3.5mL,葡萄糖1.000g/L,青霉素G钾或钠盐0.063g/L,硫酸链霉素0.050g/L,酚红0.010g/L,Na2HPO4·12H2O 0.056g/L,MgCl2·6H2O 0.102g/L),牛血清白蛋白(BSA)2.实验材料
雄性小鼠
四、实验步骤
1.断颈处死雄性小鼠。
2.打开腹腔,剪取附睾尾(尽可能除去脂肪),将每个附睾尾放入已在37℃、5%CO2培养箱预平衡2h的2ml IVF液(加30mg/ml BSA)中。3.将附睾尾剪成几段,用镊子轻轻挤压之,使精子挤入培养液中,去掉附睾尾。4.吸打均匀后,1800 r/min离心5min,弃上清,以2ml IVF液重悬。5.将精子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5h,使之获能。6.镜检,观察获能精子的运动。
五、实验作业
观察比较精子在获能前后运动形态和速度的变化。
实验六
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MS培养基、无菌水,升汞、酒精、次氯酸 2.实验材料
银杏枝叶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母液配制 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 类。2.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3.培养基的灭菌
(二)取材、消毒与接种(1)先将剪下的枝条清洗干净,选择新鲜的花柄、嫩梢和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放在自来水下冲洗12h,以冲洗掉大的土壤颗粒。
(2)将清洗干净的外植体移入无菌操作台进行消毒,先用75%酒精表面消毒30S,再用0.1%新洁尔灭处理15min。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3)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消毒过的培养皿上,在无菌条件下切成0.4~0.5 cm长的小段单芽,用无菌滤纸吸干水,立即接种到加有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三个芽,并用封口膜封好。(三)外植体的培养
接种后的外植体放入用75%酒精消毒后的干净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7℃,光照周期为光照12h/d+黑暗12h/d,培养基的pH值为5.8,进行培养与愈伤组织的诱导。
全部接种工作都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 所以要特别认真、仔细、以防杂菌污染。
(四)两周后观察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进行生根生芽诱导
五、实验作业
1.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在培养中的生长情况。
2.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物有无污染,分析原因?
3.以MS为例,试说明MS培养基中各成分各有何作用。
实验七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2,4-D、萘乙酸对无籽果实形成的诱导作用。2.了解乙烯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二、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萘乙酸(NAA)等,在适当的浓度下能诱导无籽果实形成。适当浓度的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
三、试剂与材料 1.实验试剂
20mg/L2,4-D(用少许1 mmol/L NaOH溶解2,4-D,再用蒸馏水定容),500mg/L NAA(用热水或少量95%乙醇溶解NAA,再用蒸馏水定容),40%乙烯利 2.实验材料
盆栽番茄、辣椒幼苗,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
四、实验步骤
1.无籽果实的诱导形成(1)2,4-D诱导无籽果实
在番茄开花授粉前用2-3滴20mg/L 2,4-D溶液涂在花上,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观察果实内籽粒的有无。(2)NAA诱导无籽果实
在辣椒开花初期,用2-3滴500mg/L NAA溶液滴在花朵上(或喷花),以水处理作对照。果实成熟时,检查是否有籽。2.乙烯利对果实的催熟作用
将采收后的香蕉(或大蕉、柿子、芒果等)用500mg/L乙烯利溶液浸泡5s,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取出果实分别放在箩筐或纸箱内,室温保存。5-10d之内,观察结果。比较果皮的颜色和果实的成熟度
五、注意事项
1.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材料的时期一定要把握好。
2.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激素浓度,筛选出激素的最适作用浓度。
六、实验作业
拍照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对照)并进行分析。
第三篇:20100323 发育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最终版)
发育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王玉凤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英文发表在国际高级期刊上,因此发育生物学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实施发育生物学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主要采取了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翻译、讨论、辩论、学生演讲等)、改革考试方式等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发育生物学;双语教学
The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for bilingual teaching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Wang Yu-F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astest-developing subjects in life science.The new research results were published mainly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 English.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taugh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ilingual in Chinese universities.We introduced here some approaches that were taken in bilingual class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results, including aboratively choosing the contents, taking new teaching modes(for example, translation, debate, student’s presentation), transforming the traditional test mode to mainly examin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etc.There are still a few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due to some inconsiderate policies in universities.We also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so as to further advanc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Keywords: Developmental bi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发育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在胚胎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发育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诱导及细胞分化等,而且还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如性别决定、异常发育(如肥胖和癌症)、干细胞与再生等。发育生物学研究发展迅猛,几乎每天都有大量有关发育生物学的新成果出现在各种期刊或专著里,传统的理论不断被新的研究成果所突破,除了Gene and Development、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Biology等知名期刊专门刊登发育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外,Nature、Cell等一流杂志也均设有“发育生物学”的主题或子刊。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国内发育生物学的教学研究则显得滞后得多。早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随着美国科学家对发育生物学的提出,国外一些名牌大学的生物学专业就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教材建设项目,动物学湖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作者简介:王玉凤(1969—),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与发育生物学。Tel:027-67867021;E-mail:yfengw@mail.ccnu.edu.cn 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发育生物学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在大学之前就开设这门课。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即成立了发育生物学部(系),对各层次学生开展发育生物学教学。2003年,在本领域的著名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开辟了一个专辑,专门介绍了各个国家发育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来自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土耳其、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厄瓜多尔、德国等国的诸多从事发育生物学教学的专家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的一些思考。在新加坡,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优先学习的课程。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Harwood教授提出了主动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改革路线图。
[4]麻萨诸塞州的Adams提出如何在实验课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尝试。由于发育生物学还涉及到环境和社会伦理问题,一些学者还建议把发育生物学与社会问题的内容纳入课程范畴[5][2]
[3][1]。由此可以看出,国外的一些学者早就重视发育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他们不仅在思考着课程的内容,而且也注重在该课程学习中采用探究式学习和批评性思考等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且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都是以英语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很难在第一时间体现在我们的中文教材中,以外文翻译成的中文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发展。为此在国家教育部的精神指示下,我们于2005年开始进行了《发育生物学》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实践,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精选课程内容
目前国内还没有自编的《发育生物学》双语教材供本科生使用。作者自1998年以来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反馈意见,参考了Gilbert编著的《Developmental biology》[6]、Wolpert等编著的《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7]、Slack编著的《Essential Developmental Biology》(影印版)[8]以及张红卫主编的《发育生物学》[9]、桂建芳和易梅生主编的《发育生物学》[10]等中、外文教材为基础,按照生命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教学,以Twyman编著的《Instant Notes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影印版)[11]为主要参考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含细胞分化和胚胎诱导)、胚后发育(性别分化、变态等)、发育异常与疾病、衰老与死亡、干细胞与再生等。此外,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的发育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在以部分模式生物为例讨论发育过程时,也经常结合人的发育来介绍。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专业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能力培养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基本看懂发育生物学的英文教材或文献,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
要想上好双语课,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以主要参考教材为主,预先提出下次课要讲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提前了解课堂中会遇到的一些单词及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我们会提前从原版教材(如
[6]Gilbert编著的《Developmental biology》,这本书虽然很好,但价格昂贵,因此无法提倡学生购买)中将相关内容复印给学生,同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考部分中文材料,了解相关知识。对于一部分内容(如生殖细胞的发生、性别决定与分化的遗传机制等),考虑到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主要采取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并用英语写出学习总结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后再进行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查漏补缺,点出学生忽视或没有抓住的重要内容,再进行补充。对于新接触到的内容(如细胞分化、体轴的决 2 定等)则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再由学生尝试回答,回答不清楚的重要内容再做详细分析。
2.2多用动画或视频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发育生物学中有许多涉及发育过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仅使用平面图片,学生有时候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动画或视频录像,使具体过程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在购买《Developmental biology》原版教材时,配有一张光盘,里面有许多模式生物发育的真实动态过程。在http://www.xiexiebang.com/、Developmental Biology Online等网站以及一些文献中也有许多动画或视频可以下载使用。许多视频都配有英文的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边看边听,再让学生用中文总结,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先用中文解释,再用英文总结。当然这就要求老师要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制作出生动的、精美的课件。2.3 采取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发育生物学的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有些抽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不时改变教学方式,如采用课堂讨论、翻译英文摘要或英文文章、辩论赛、学生自己做课件讲课等形式,既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对一些热点内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比如,在“关于细胞核的全能性与可塑性”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辩论赛,辩题是“成年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否)具有发育为一个正常个体的能力”,一般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平均分为正、反方,每一方任命一个组长,由组长再选5个主要辩论队员,其中1位在辩论结束时要进行总结性发言。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准备,还要在辩论结束时评选出最佳辩手,有奖励加分(加分都是象征性的)。一般这个任务在前一次课下课前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搜寻证据,再进行辩论时大家都胸有成竹了。当然老师最后也要进行总结性发言。关于“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部分的内容教学,采取让学生分组自己搜索资料、自己制作英文课件并由一人主讲的方式进行,最后根据课件制作的质量、讲课质量及内容的充实和新颖性(由课件最后所附的参考文献来评定)评选出最佳小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规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至少要提出三个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多少在学期中和/或学期末安排时间集中讨论这些问题。通过这些形式,学生感到非常有趣,课堂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探索精神也增强了。特别是部分准备考研或出国的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文献检索、英文阅读、团队合作、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2.4 结合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安排部分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尽管本课程没有安排实验课,但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我们在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本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和成果,安排了部分实践操作和观察环节。比如我们安排学生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果蝇胚胎,让学生制作果蝇胚胎的表皮(cuticles),观察果蝇胚胎体节发育的过程和特征。利用原位杂交显色的鱼类胚胎,让学生观察鱼类胚胎发育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特征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也具体感知了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思路。
3.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改革考试形式
大学期间,学生的能力培养很重要。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追踪学科前沿等方面的能力。为此,我们改革考试方式,不以期末考试最终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变课堂考试为注重考察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批判性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除了考察学生对发育生物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外,也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试卷以英文出题,鼓励学生以英 3 文作答(用全英文作答,可以加5分),只要内容答对了,即使英语语法有点错误也不扣分,当然也可以用中文作答。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只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余70%则主要看其平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了发扬民主,我们还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综合反映学生平时的表现。
4.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双语教学无论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老师来说,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如果老师不做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不经常阅读英文文献,很难做到生动形象地将一些新成果带给学生,甚至很多新的英文词汇自己也不了解其含义。这就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每一次的教学内容,如果要想课堂生动活泼,更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课堂讨论的过程等。目前,多数高校教师都有很重的科研工作压力,很多现实的考评对科研工作都有明确的硬性指标,而对教学方面的考评指标相对比较软,从而导致老师不太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工作上。为此,各高校乃至教育部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教师重视教学,愿意在教学上付出时间和精力。
对于学生来说,一些学生刚开始接触双语教学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在开始时,老师要以鼓励为主,一方面要向学生说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一些复杂深奥的图片可以先用中文解释,再用英文总结。开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难度不太大的任务,使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建立起自信心,再逐渐增加难度。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会感觉双语教学太大的压力。
[12]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和热门学科之一,对该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对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都大有裨益。虽然目前双语教学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但相信在各级教育部门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些困难都会被慢慢克服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orland S, Crawford K, Brand V.Setting the stage: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 pre-college classrooms.Int J Dev Biol, 2003, 47:85-91.[2]Lim Tit-Meng.Learning developmental biology has priority in the life sciences curriculum in Singapore.Int J Dev Biol, 2003, 47: 117-121.[3] Harwood, WS.Course enhancement: a road map for devising active-learning and inquiry-based science courses.Int J Dev Biol, 2003, 47: 213-221.[4] Adams, DS.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a developmental biology course at an American liberal arts college.Int J Dev Biol, 2003, 47: 145-151.[5]Gilbert, SF, Fausto-Sterling, A.Educating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anging the syllabus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Int J Dev Biol, 2003, 47: 237-244.[6]Gilbert SF.Developmental Biology(8th ed.).Sinauer Associates Sunderland, MA.2006.[7] Wolpert L.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8]Slack J.Essential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基础)(影印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张红卫.发育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桂建芳,易梅生.发育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Twyman RM.Instant Notes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育生物学)(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李静,白素兰.发育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探讨.遗传,2009,31(12): 1273―1277.4
第四篇:生物学自我研究
生物学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
原子和分子面向: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結構生物學。
细胞面向: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
多细胞面向: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组织学。
宏观面向:生态学、演化生物學。
生物学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完成。由此,為了解讀大量的基因資訊,促成了基因组學。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開創出蛋白質组學。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糧食、環境生態等問題。其眾多的資訊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
[编辑] 结构
主条目: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
[编辑] 生理
主条目:生理学和解剖学
[编辑] 演化
主条目:演化生物学、演化、自然选择和现代综合理论
[编辑] 分類與命名
主条目:分类学
分類:生物學對物種的分類,由上而下有 8 個層級。任一物種同時在這 8 個層級有其位置和名稱。
它們是域(Domain)、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
命名:所有的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一個學名,全球認可共通,不因地區或國家而不同。雙名法是學名的命名方法,英文為 Bionomial Nomenclature。它給每個物種訂立兩個文字,前字是該物種的屬(genus)名,後字才是它的種名。除了前字須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都要小寫。前字一般使用拉丁文,但後字就不一定。中國近來發現的恐龍,學名的第二個字是用中文的。
有些物種因為環境隔絕或發生突變,必須再往下細分出亞種(subspecies)。為了方便區別,近來科學界給亞種設計一套 三名法,英文為 Trinomial Nomenclature。但這套學名不太常見,未受舉世認可。
[编辑] 环境
主条目: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
[编辑] 研究方法
生物学家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观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状来描述生物的状况。通常是先对其外形及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再把生物体解剖借助光学仪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观察是多种多样的,有个体的观察也有群体的观察;有静态的观察也有动态的观察;有相同种类的观察也有不同种类的对比观察。
实验是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来观测生物的变化和反应,以探究生命内在的因果关系,是认识生命活动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W.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J.B.van黑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
系统的方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最早建立的是系统心理学,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发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第五篇: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09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10级 杨鹏
一、生物区别教学及形式
答:生物区别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形式,全体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教学汁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的同时,根据主客观的需要与要求、有部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别学习有关课程的加深加广的内容,其中包括实践和到校外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就是区别教学。
形式:
1、课外小组活动(校外、校内、社团、研究性学习、小项目);
2、选修课
二、评价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等作用。
1、反馈——调节功能
2、动机功能
3、巩固功能
4、区分—监督功能
三、板书作用
答: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图文并茂。
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3、教学板书的简洁性表现为词语精炼,提纲挈领。
4、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上的多样性。
5、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为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
板书是教师教授的提纲,也是学生听课和复习的线条。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内容和重点,了解知识的知识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其作用表现为:
1、优化理解教学内容
2、强化信息记忆
3、增加教学趣味
四、事实、概括、应用的关系
举例说明:学习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教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块已经凝固的新鲜猪血,表面和用刀剖开之后内部颜色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血块表面呈鲜红色,内部呈暗红色,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血块表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颜色鲜红;血块内部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由感性到理性,掌握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技能
答:
一、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包括:有领导的认识过程、间接的认识过程、个体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六、程序教学法及其发展
答:程序教学法也称程序学习,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如下几个原则:小步子原则、减少线索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速度原则、验证学习原则。
其理论基础:刺激—反应理论(S—R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 反射。
七、引起动机的方法
答: 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建立學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學生現有的動力
3、引發淺在的學習動機
4、提供良好的示範作用,以身作則。
5、創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6、利用活動或輔助工具來引起興趣,例如遊戲、影片、繪本。
7、引導發問。
8、學生的接納態度。
9、老師的態度。
10、家長的鼓勵。
11、老師的教學創意
12、家長的鼓勵和讚美。
八、科学探究过程环节、您的看法
答:其一般过程包括:
1、确认和表述问题
2、根据问题提出假说
3、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4、根据证据而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必要,对假设进行修改
5、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中
科学探究的题目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时事所强调的科学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科学探究题目的又一选择。有些题目开始时对学生似乎意义不大,但通过积极参与、不断接触,以及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其意义也就越来越大了。
根据现有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以多种不同方式(如系统的观察、测量及有变量操作的实验等)加以检验,包括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搜集、记录、分析和解读数据,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评价和逻辑性思考等,并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
九、生物教师必备的条件
答:
1、对生物学课程性质、地位及其价值有深刻的理解
2、对学生的了解
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6、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有终身学习的愿望
十、生物学的教学目的
答:
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3、能力培养
4、自我安排的卫生保健能力
5、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
十一、科学过程技能
答:科学过程技能是由一系列技能构成,它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技能,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过程技能的训练,科学过程技能是生物学课程标准能力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力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生物学的研究能力。在SAPA课程中共列出了13项科学过程技能,其中8项基本过程技能是:观察、分类、测量、推理、交流、使用数字、预测、运用时空关系。
5项综合过程技能是:对照实验、下操作定义、形成假设、解释数据和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