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第一篇: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2)认识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了解其用途。2.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

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这部分采用观察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

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 重点进行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仪,显微镜,写有 “b”字的玻片,印有“b”的透明纸,印有“b”的不透明纸,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叶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瓶,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用显微投影仪将准备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师:这是构成我们人体的一种细胞。在16世纪以前没有人能观察到那么微观的世界,细菌、病毒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直到有一天一项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显微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使用这神奇的光学显微镜。学生观看显微投影以及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显微镜的作用;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32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16页自学显微镜的拿取与安放。1分钟 找学生代表上台演示,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其拿法有无不妥之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补充。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拿取方法: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轻轻将其置于桌面,并调整显微镜与个人的最适观察距离。要求其他学生正确地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安放在试验台上。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 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然后两人一组相互提问检查。3分钟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说名称,找学生代表到讲台给大家指出。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构造并举例讲解(1)区别目镜和物镜,学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把镜箱中的镜盒取出,打开观察其中的目镜与物镜并对其进行区分。多媒体出示: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18页巩固提高第2题。

10x 12.5x 4x 16x 40x 5x(1)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该选择哪组镜头?让学生直接回答。

(2)那一组物镜和目镜搭配使用可使视野最亮?教师讲解: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大,通过的光线多 ;高倍物镜视野范围小,通过的光线少。拓展1:

师: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亮度如何变化?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如何变化?细胞数目如何变化?(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思考)

拓展2: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该题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是什么关系?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长度又是什么关系?(2)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讲解凹面比平面反射光线能力强。(多媒体出示光线进入眼睛的动画)(3)识别粗细焦螺旋。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强调缓缓转动。(4)不同光圈的使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拓展: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二)使用显微镜 过渡:掌握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使用它。为了能观察到物象,必须有充足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进入人眼才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对光。1.对光

(让学生对照课本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1自己 动手探索)教师将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给学生做示范,并对不同的组进行检查与指导。在学生操作完之后对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1)在使用显微镜时,没有出现明亮的视野,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观察到明亮视野后,一位同学兴奋的将显微镜推给另一位同学却观察不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对光要领:(1)升 调粗焦镜筒升(2)低 低倍物镜对光孔(3)大 较大光圈对光孔(4)反 反光镜转动把明找 左眼右眼一起睁,视野明亮镜莫动。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转动转换器的 时候不能用手扳物镜,而是应该用手指握住转换器的边缘进行转动。2.安放装片

(让学生对照课本16页第一、二自然段文字与图片1.1-12 自己动手操作)

教师强调:将写在玻片上的字母“b”对准通光孔的中心。3.观 察

(1)让学生结合课本图1.1-13阅读课本16页三、四、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镜筒先如何变化,眼睛要注视哪里?为什么? ②镜筒之后如何变化,眼睛注视哪里?

③当发现物像时,转动什么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写有 “b”字的玻片。

(3)教师检查 学生的观察结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玻片上的“b”在视野中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4)要求学生将玻片向左移动,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视野中的字母向哪移动?为什么?

(5)教师让学生把玻片取下,分别 换上印有“上”的透明纸,印有“上”的不透明纸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师:大家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所以在观察叶片的细胞时,必须要做切片,切取薄薄的一片做成临时切片来观察,下节课我们再具体学习。4.整理和存放

教师要对学生做示范:先将镜筒上升取下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之后教师对每组进行检查,合格后要求学生把显微镜放回箱中。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

学生把显微镜从箱中正确取出。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之后相互提问。

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查找有无错误。

学生得出:(眼睛观察的是目镜,上边无螺纹;对准所观察物体的是物镜,上边有螺纹。)

第1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物镜10x目镜5x和 物镜4x目镜12.5x这两组。第2题在教师讲解下学生会得出答案:物镜4x目镜5x这组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低倍镜下视野亮,观察的细胞数量多但小;高倍镜下视野暗,观察的细胞数量少但大。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学生观察动画

一步步说出光线通过的结构: 反光镜-光圈

-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环境光线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玻片上是“b”但在视野中观察是“q”

生:玻片向右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成的是倒像,所以方向相反。学生分组练习使用显微镜。

生:透明的纸能看到物象,不透明的看不到了。

学生按教师要求整理显微镜,并将其放入箱中。

使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意识。收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

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拓展发现题中题,进一步充实学生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实践体会粗细焦螺旋的功能。

讲练结合,并将所学反光镜与光圈知识进行整和,考察学生系统的思维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 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对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东西放手让学生去做,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行。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到答案,有一定的成就感,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乐趣。通过练习强化所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实验,必须教育其养成规范实验的习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做铺垫。整理和存放是必不可少的。

(三)其他常用研究工具

过渡: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在探究中同样具有一定作用呢?

教师展示其它使用工具,要求学生将自己认识的指出,并上台该大家介绍。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能判断出学生已学会了什么,哪些不会使用,因此教师可以演示并组织学生训练。

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 1.滴管要竖直,不要接触试管壁。

2.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器具,酒精灯用完要及时盖上灯帽将火熄灭,并再次拿起进行检查。学生代表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小学已使用过一些工具,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介绍一部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达标检测(6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第6、10题。(选择题)b类:《新课程助学丛书•生物助学》11页当堂达标11题。(填空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性,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完成目标。课堂小结(3分钟)

做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多媒体课件展示显微镜操作歌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调细准,清晰见;十退整理,镜入箱。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强化知识的识记。实验整理

(1分钟)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台,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检查显微镜是否放好。最后安排小组长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学生进行整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 念,具体表现为:

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篇:生物学自我研究

生物学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

原子和分子面向: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結構生物學。

细胞面向: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

多细胞面向: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组织学。

宏观面向:生态学、演化生物學。

生物学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完成。由此,為了解讀大量的基因資訊,促成了基因组學。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開創出蛋白質组學。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糧食、環境生態等問題。其眾多的資訊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

[编辑] 结构

主条目: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

[编辑] 生理

主条目:生理学和解剖学

[编辑] 演化

主条目:演化生物学、演化、自然选择和现代综合理论

[编辑] 分類與命名

主条目:分类学

分類:生物學對物種的分類,由上而下有 8 個層級。任一物種同時在這 8 個層級有其位置和名稱。

它們是域(Domain)、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

命名:所有的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一個學名,全球認可共通,不因地區或國家而不同。雙名法是學名的命名方法,英文為 Bionomial Nomenclature。它給每個物種訂立兩個文字,前字是該物種的屬(genus)名,後字才是它的種名。除了前字須首字母大寫,其餘字母都要小寫。前字一般使用拉丁文,但後字就不一定。中國近來發現的恐龍,學名的第二個字是用中文的。

有些物種因為環境隔絕或發生突變,必須再往下細分出亞種(subspecies)。為了方便區別,近來科學界給亞種設計一套 三名法,英文為 Trinomial Nomenclature。但這套學名不太常見,未受舉世認可。

[编辑] 环境

主条目: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地理学

[编辑] 研究方法

生物学家对于生命现象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常这两种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观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状来描述生物的状况。通常是先对其外形及行为进行观察和描述,再把生物体解剖借助光学仪器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观察是多种多样的,有个体的观察也有群体的观察;有静态的观察也有动态的观察;有相同种类的观察也有不同种类的对比观察。

实验是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来观测生物的变化和反应,以探究生命内在的因果关系,是认识生命活动的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17世纪前后生物学中出现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学实验,如英国生理学家W.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实验,J.B.van黑尔蒙特关于柳树生长的实验等。到了19世纪,物理学、化学比较成熟了,生物学实验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而首先是生理学,然后是细菌学和生物化学相继成为明确的实验性的学科。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

系统的方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最早建立的是系统心理学,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细胞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艾根提出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的超循环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及系统医药学、系统生物工程概念发表。随着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发展,高通量生物技术、生物计算软件设计的应用,带来系统生物学新的时期,国际、国内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建立而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第三篇:生物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小池塘 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1.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 2.“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3.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入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P.154~155,讨论:(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关于小池塘大世界的生物学教案

试讲人:刘伟

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第四篇:《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判断是否省力。

【教具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

【学具准备】

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往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的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出示实物);镊子的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什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什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有些工具是费力的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来一把杆秤,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秤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详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秤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根提绳分别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五篇: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学案

年级初 二科目生物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教学时间【复习引入】生物有哪些多样性呢?

【学习目标】使学生说出生物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描述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课堂导学】

一、课堂自学

1.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的过程,主要运用了。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能杀灭细菌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和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如、、和等,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常是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而通常是不可能缺少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

三、课堂记忆 1.记忆课堂自学部分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B.观察并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做出假设→得出结论C.观察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得出结论→设计并完成实验

D.观察并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

()2.用实验法研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进行实验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发现问题B.观察的结果C.提出的假设D.得出的结论()3.发现青霉素能杀死多种细菌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弗莱明C.钱恩D.弗洛里

()4.对比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除了研究的实验因素之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应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不完全相同D.不做要求

二、实验题

一位科学家在一块地上喷洒杀虫剂,而在附近的另一块地则未经任何处理。接着,她在两块地上各设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然后,她从每块样地中都取1立方米的泥土,并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和数据回答问题:

喷洒过杀虫剂的土地未经处理的土地

样地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 样地 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

A730F901B254G620

C319H811D428I576

E451J704

(1)设计和实施这个实验前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可以作出什么假设?

(3)对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

(4)根据实验结果 得出的结论:

三、学习拓展

1.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时,有的同学认为菊花的开放都是受温度的影响,也有的同学认为是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下载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 常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案

    《第一节 常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多种研究方法; (2)能够简要的说出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过程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

    高中生物学教案

    高中生物学教案 作者: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李娟平授课内容: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授课班级:5、6班教师:李娟平授课日期:2015年5月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 一、学习......

    初中生物学教案

    生物科学杨艳梅 200907010076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内容多......

    职高生物学教案 (精选)

    绪 论 【考试内容及要求】1、掌握生物学的七个基本特征2、掌握生物学研究对象3、了解生物学的发展方向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 也就是说具有共同......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说课稿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说课稿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

    使用工具教案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

    使用工具教案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

    绘图工具教案(模版)

    绘图工具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绘图工具。 2、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 3、掌握几种常用属性面板的使用方法。 4、了解自由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5、学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