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论文-中国和平外交
浅析中国和平外交的现状
摘要: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努力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一直在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和平、平等共事的国际形象,但是实际往往是事与愿违。从邻国的“大国威胁论”到欧美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施压,从一年前的钓鱼岛争端、伦敦奥运的不公平判决到最近菲律宾对台湾渔民开枪挑衅,都显示着中国的外交并非一帆风顺;现在的外交不是简单的军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更是经济战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那么,中国的外交又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平等外交、外交转型、经济发展
一、中国对外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就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据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再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我国外交政策也相应得到发展:邓小平在外交工作中强调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主张并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6-330页)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对外交往是以和平为主轴线,以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国际上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合作、爱好和平的形象,努力追求世界和平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2、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1)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爱好和平的品质
和平的外交政策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与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宽广胸怀和外交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30页)提高国际认知度,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2)有助于促进中国的发展
中国通过走“和平路线”,为自己树立了爱好和平的形象,争取到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为我国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中国人民有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的和平形象得到国际认可,为中国赢得许多国际“朋友”,创造好的条件使外国企业愿意到中国来招商投资,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同时也把中国拉入到国际贸易的行列中,带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二、中国面临的外交现状
虽然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努力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情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总是发生领土争端。去年,菲律宾海军欲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赶到的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发生对峙,致使中菲黄岩岛之争不断扩大。(《中菲黄岩岛之争》)近日,菲律宾又在与台湾的经济重叠海域开枪扫射台湾渔船,导致渔船的破损,一名船员的身亡。而菲方拒绝对台方赔偿道歉,仅仅是对遇难渔民的家属表示“同情”。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毫无疑问地激怒了中国,这使得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和平外交受到障碍,同时也使得中国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受阻。
但南海争端不仅仅只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冲突,在菲律宾之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挑起事端。南海争端事件的不断升级不单单显示的是菲方对南海资源的争夺,更是美国通过挑起是非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刺激美国军事经济发展的迂回战术,不仅如此,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治的干预来宣布自己对世界的控制权,通过战争来打击不受控制的国家,这样做有利于美国的霸权政治,并将发展中国家作为自己的工厂以及消费场所,带动其本身的发展。
从南海争端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海问题不仅仅是资源问题、领土问题、主权问题,它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政治打击和经济掠夺。
三、外交转型,共创世界和平
虽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迅速的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常常介入各国争端中,一方面为了是加强自己的霸权地位、获得世界国家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而资源的争夺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的发展。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中国的外交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之战,而是经济之战、发展之战。所以,中国外交转型也是中国走向和平外交的必经之路。
对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因为它不仅为中国树立爱好和平、平等交往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能给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会。
其次,我国应该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升级。中国一直作为其他国家的制造工厂,可见中国对于“制造”的技术已经不弱于其他国家,但中国在国际上却始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改“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提高经济制造水平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国的立法也需要更进,提供创新产业发展的平台、刺激创新产业的发展、保护个人产权等措施也有助于我国提高自身经济水平。
最后,我国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虽然中国在有些地方不如发达国家,有些资源不比周边邻国,但是并不代表中国不敌这些国家,只要国家政府肯下功夫在经济发展规划上、落实政策,而不是首先考虑个人业绩或者只说不做,那么中国必定得以迅速发展。而与各国之间真正的和平外交、平等外交将不远了。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菲黄岩岛之争》
《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浅谈南海之争》
《中国外交三十年: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
第二篇:毛概论文中国梦我的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名称:
中国梦 我的梦
年级专业:
自动化1003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提交时间: 2012—2013—2
中国梦 我的梦
摘要: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012年11月29日集体出现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我们共同的梦。
摘要:中国梦
实现
我之梦
奋斗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坚定的精神支柱
当今,“中国梦”是最震撼人心的华夏之声和高昂旋律,在中华大地上引起了空前的共振共鸣。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支柱就是——爱国。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爱国,就是把个人的全部情感深扎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甘愿为她付出、甘愿为她牺牲;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奉献给爱我养育我的这片沃土,为富强中国而奋斗、为美丽中国而拼搏。真正爱国,就要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把自己的荣辱和祖国的荣辱紧紧连在一起。爱国绝不只是那些豪言壮语,关键看实实在在的行动,大道其行、天下为公,顾全大局、国家至上,热爱团结、维护统一,是爱国;忠于事业、甘于奉献,勤勉敬业、踏实工作,遵纪守法、文明诚信,也是爱国精神生动具体的实践体现。爱国不分精英和草根,无关力大与力小,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关键看是不是矢志不移、是不是满怀真诚、是不是倾心付出。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这里,鲜明地规定了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就是要体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属性。在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实现伟大的梦想。它既是一个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兴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又是一个检验我们党是否真正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真正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标准。
鲜明地彰显了中国梦的奉献情怀。就是不仅要造福中国人民,也要有利于世界的文明进步。从孔子提出“天下为公”、“社会大同”思想,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口号;从毛泽东关于“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关于“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的雄心壮志,到今天总书记提出的要惠及世界的“中国梦”。一种“奉献于人类”的伟大情怀在这里一脉相延,一个伟大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心理在这里闪耀。中国梦,是世界和平梦、人类和谐梦。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思想观,寄托着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念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新贡献。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气度。
3、中国门的实现离不开正确的定位和方向
梦想是引领成功的风帆。当梦想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清晰思想和坚定信念,就会成为一种神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化作不可抗拒的变革社会的伟大力量,并创造出令世界景仰和称颂的人间奇迹。很显然,中国梦正是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就能够有力地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深刻阐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圆梦实践的行动指南。
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必须始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丰富内涵。中国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在于她绝非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而是包涵人的精神、道德提升在内的高远理想目标。她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也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完美融合。所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人民自觉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追求和实践中国梦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在更加自信、更加自觉,奋力自强中实现伟大的梦想。
4、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新一代的努力
国有梦,国人亦有梦
奋发图强,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国梦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必由之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不断涌现。面临前进路上的挑战和矛盾,封闭僵化不行、改旗易帜不通,唯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闯出新天地、求得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要改革就要有奋斗,就要敢为人先、敢闯新路,而不是等路探通了、桥架好了再过河;坚韧是成就事业的保证,唯有坚韧不拔的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要改革就要坚持,认定的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看清的事情要一以贯之地往下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因挫折而动摇、不因困难而放弃;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惟有实干才能踏进梦想之门,要改革就要埋头苦干,努力把蓝图付诸于实践,把梦想转化为现实,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再好的梦想也只能是幻想或空想。
5、把祖国梦当做自己的梦
梦是生命的动力,是幸福的基奠。国之梦,我之梦。此刻,梦已起航,心亦飞翔。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早上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成长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与发展。一群为梦而生,一群不屈不挠,一群龙的传人:们胸中流淌着沸腾千年的热血,从历史走来;他们踏着孔孟文化的浪潮,从历史走来;他们带着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走向世界;他们不屈于列强的铁蹄蹂躏,为民族求存之梦而拼搏;扎根贫瘠的土壤,在黑暗中执着探索,为实现民族崛起而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中国少年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中国梦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当下,认真学习,刻苦专研,保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因为21世纪的竞争就是科技与经济的竞争。作为新生的后备军,我们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我们当代大学生是当前主要受教育的对象,其未来关乎国运。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勇担使命、刻苦学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学生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勇敢面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抓住在校学习的黄金时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敏于创新,用青春和智慧驱散阻碍、笑对困难,为早日实现“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托起“中国梦”不断努力。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站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的土地上,为之激动,为之忧伤,为之悲愤,为之骄傲,也曾为之食不能安,夜不能寐,中国已与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我为中国伤心,为中国欢乐。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向者当效周生啊!”每当我读到这句话时都很感动,甚至眼泪都要落了下来,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称为世界精英,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区做贡献。中国梦的大门正气势磅礴地开启,但通向中国梦的道路注定会充满艰辛和坎坷曲折。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作支撑,走在圆梦道路上人人会更加坚定自信,步伐会更加铿锵有力。我们也坚信,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将成为中国人增强民族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展现中国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历史上又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参考文献:
[1] 吴书青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 于永军.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J],宁武新闻网,2013-4-12
第三篇:毛概论文选题
1、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5、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7、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8、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和再确立及其意义
9、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1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的探索和贡献
12、论毛泽东党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史上的地位
13、论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
1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9、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20、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2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22、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23、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
24、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5、论毛泽东的人民观
26、论毛泽东的人本思想
27、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28、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29、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
30、毛泽东经济思想述评
31、毛泽东军事思想要论
32、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3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
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36、读《新民主主义论》有感
37、读《论持久战》有感
38、读《论十大关系》有感
39、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7、关于XXX市(县、乡、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9、XXX市(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11、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2、XXX乡(镇)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3、关于XXX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4、关于XXX市(地区、县)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15、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与分析
16、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29、城乡居民防火意识调查与思考
30、关于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31、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32、XXX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33、XXX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34、关于XXX高校贫困生现状调查
35、关于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XXX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团体)状况调查与分析
37、XXX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与分析
39、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0、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41、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42、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43、大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4、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5、大学贫困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46、大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47、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调查与分析
48、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49、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50.大学生当挑粪工——谈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全球气候异常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电影《2012》引发的思考
2009年各省GDP含金量排名出炉的启示——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行业的贯彻与落实——基于火车票实名制的考察
低碳经济——科学发展观贯彻与落实的新领域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坚持引领“科学发展”
重庆扫黑除恶风暴引发的思考
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看“做大蛋糕”与“合理分配蛋糕”的辩证关系
房价上涨的脚步如何停下来——谈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富人吃菜、穷人吃肉”的现象谈政府与市场在商品价格上的博弈
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分好社会财富“蛋糕”谈起
从温家宝总理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谈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下的妇女维权
从房价上涨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从“两会”看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
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
论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
论邓小平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
论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试论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
试论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现实意义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
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
论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
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论邓小平对于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
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政策创新
浅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体系
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国两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刍议
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
加强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容和意义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个代表”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关于XXX市(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村)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关于XXX市(县、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XXX市(地区)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关于落后文化在农村的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XXX乡(镇)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地区、县)农村干部及群众法律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调查与分析
电视广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与研究
关于XXX市(县、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医疗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民工问题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市(县、乡)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分析
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火葬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消费结构调查报告
ⅩⅩⅩ市(地区、县)农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城乡居民防火意识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XXX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XXX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XXX高校贫困生现状与需求调查
关于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XXX高校学生社团(学生团体)状况调查与分析
XXX大学生勤工助学调查与分析
关于家长和学生对教育高消费看法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贫困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择业就业观念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篇:毛概论文选题参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论文选题
(供参考)
一、选题说明及写作要求:
选题方向不等同论文题目,具体题目自拟。选题后面括号里是提示,可以选取某一方面写作,当然也可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作。选题方向是参考,也可选择本课程范围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作时应多查阅相关论文,但要有自己见解。
建议:因为宏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你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理论功底,你会把握不住论题,无法很好分析。所以,建议可参考附件题目来确定选题,选题不要过大,最好限定一下、具体一些。比如,就一个大方面的某一个问题、某一个侧面展开分析,即“以小见大”,效果可能更好。并且建议最好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
要求:
1、论文的字数1000—1500字之间即可(当然你如果能够多写、多分析更好)。
2、不要照抄教材,不要象回答问题的写法。我们不是一般的作业和考试,所以,不要象回答简答题和问答题那样去原封不动的抄教材,而应该从多方面广泛的寻求你所确定的论题的理论与资料,并加以融会贯通和自我消化,最好能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有所收获,取得好的效果。最好围绕论题层层展开分析,把问题分析深,分析透。
3、课程论文必须围绕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有一定的见解。
4、关于抄袭问题。各位同学可以借鉴其它的理论分析文章,借用其中一定的观点和方法(参考文献要注明出处),但是,一定要加以消化,融入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绝对不可以完全照搬,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并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今天实行的大政方针,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以下题目仅为参考: 1.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2.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3.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5.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6.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8.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 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 12.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论析 13.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考察
14.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5.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16.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7.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
18.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19.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20.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性特征
2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2.“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3.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24.“三个代表”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6.科学发展观方面(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等)
27.经济发展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途径等,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意义、促进自主创新的途径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28.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与途径、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的途径)29.文化建设方面(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提高全民道德素养的途径)
30.和谐社会方面(和谐社会与民生问题、协调利益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特”在哪里? 32.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第五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安排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平共处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旧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新课导入: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总结出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不独立,不平等,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有哪此变化呢?又取得了哪此成就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用所学过的知识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本课的子目非常清晰共两个子目 首先是第一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对于这一子目的教学,我打算首先让学生阅读76页全部内容,完成多媒体上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展开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进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并填充表格,学生完成后,我将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降低探究难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是第二幕——万隆会议的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而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创造性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才把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这一幕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多媒体上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后展示出答案,随后对“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对没有学过世界历史的初二学生稍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段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影视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
4、小结:我采用的是线索性小结,将本课知识联系到一起,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
5、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