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验式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华师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了解中美关系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重返联合国。
导行阶段过程中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重要标志,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风雨历程,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知道万隆会议概况; 4.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5.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一生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教学难点】
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为什么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畅言教育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吗”? 生:有。
师:“说说你们的理想”。几名学生回答各自的理想。
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青年,出示周恩来照片,他是谁?你知道他年少时的理想是什么吗?
他的理想抱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师: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地位如何? 生:屈辱、丧权辱国的、被动的
师: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环境如何?新中国的外交要和旧中国的外交一刀两断,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
自主阅读,整理信息 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师: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生:建国第一年,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你说我说,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材料(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结合教材,互相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教师板书给出要求,交流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引出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他的基本思想到底是什么?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答出来。要求学生能理解修改后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后总结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远影响: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3、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出席万隆会议
教师播放视频《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分19秒。请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者?
2、会议的性质及主题内容什么?
3、参加会议的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
4、中国代表团为万隆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教师给出讨论题目:你如何理解“求同存异”方针?为什么周恩来提出这一方针会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学生讨论后教师可总结:“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周恩来总理能提出这个方针,也说明了他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师运用材料法出示万隆会议周恩来发言稿部分精彩内容,给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几张照片,让学生感受这个伟大的外交家的人格魅力,周恩来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足够的灵活性,既有勇气又有智慧,善于以理服人,表现出一个外交家出色的才能和政治家的风度。
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升起,教师趁热打铁,将本课推向高潮。师:你知道周恩来还有哪些外交方面的小故事吗?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补充介绍“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爆炸事件,联合国为周恩来总理逝世降半旗的事,师生出现情感上的共鸣。“外交如同军事作战一样,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只有周恩来能代表伟大的中国,只有伟大的中国才能派出这样伟大的代表团”!
体验阶段: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提出问题】:①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用其他如“加入”之类的提法?
②“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③“假如你是1971年代表我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外交使节,你能看到什么?” ④探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谈感受。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和课文获取历史信息,归纳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感受当时中国人的扬眉吐气,通过讨论探究认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导行阶段:
四、中美建交
【提出问题】①用表格列出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事件和意义 ②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实现正常化?
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关于台湾问题是如何表述的? ④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何深远意义?
【展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材料“
3、横生枝节气歪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基本构思与框架,都是在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商定的,两人一共进行了5次会谈,而后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与中国副外长乔冠华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会谈,经过五天谈判,预定在上海发表的公报文本终于落实,但在距公报宣告24小时前,美国国务院专家对尼克松说公报不够圆满,要求进行修改,建议将“所有中国人”改为“中国人”,重要修改处,竟有15处之多,要求中国进行重新讨论,而后周恩来报告毛泽东,毛泽东做出指示: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最后基辛格与乔冠华又开了一次夜车,到了凌晨2时,最后的公报文本终于完成。
【学生活动】看视频观察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一个问题学生列出表格进行归纳。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历史原因。第三个问题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概括。第四歌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并归纳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图片后能结合课文用表格归纳出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事件,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第二个问题,培养学生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基于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认识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第三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外交谈判中妥协是必要的,但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是不能退让的,认识到中美关系的焦点是台湾问题。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第四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教师讲述】封面像一副不太规则的四格画: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正好是一个黑色“友”字。正如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时代开始了。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畅言教育
教学反思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这节课的朗读训练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时我不再是干巴巴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是让学生一边掌握图片历史的趣味性,达到识记知识的目的,一边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把讲解、提问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以及真实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第二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沙河中学 吴忠蓉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1)识图解图概括表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地外交态度,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比较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中国屈辱外交之别;(3)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教学难点】
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图片体验法、活动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画面:同学们,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这些条约中我们不难看出,旧中国的外交是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这种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外交情况,那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下面请看一副图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图)这幅图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做的宣告,齐读一遍,从这段文字中可看出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政策,首先与苏联为首的17个国家建交,下面一起来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图),你能从中分析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那些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对,大多数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是源于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冷战,世界上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当时的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同情与支持,美国却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我们倒向了社会主义一边,与大多数国家建交,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在外交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请看PPT,同学们,从图中你能看出不利的外交现象吗?学生答(能)谁来分析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美国跟中国是建交的还是对立的。学生答(对立的)教师:美国对中国实行冷战,在外交方面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中国实 2
行封锁,在东南沿海对中国实行封锁。对刚刚建立的中国,中国应不应该改变这种形式呢?学生答(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形式呢?(抽学生回答)教师: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的中国已经经不起战争,现在最渴望的是和平,让更多的亚洲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于是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播放PPT。教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抽学生回答)教师适当鼓励。和平共处原则由周恩来提出后有没有让其他国家接受?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三国总理的倡导下把它推向了国际社会,后来得到广大国家的认可。教师:现在有没有同学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讨论一分钟)学生问:。。。比如学生会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有什么作用?教师;大家问的问题很有分量,现在我们来看下课文,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这样如此成熟的外交政策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范获得了西方外交界的赞誉。也至出现了导入框中那一幕。那就是美国代表史密斯先生很钦佩周恩来总理,但是出于美国一些不公正的要求,史密斯先生只能用手摇了周恩来的胳膊几下,也示友好。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让更多的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日内瓦会议不久,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后,周恩来把新中国的外交推向了世界舞台。在这里我们反复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周恩来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把新中国的外交推向了世界舞台,那么为什么新中国的外交总是和周恩来连在一起呢?(要求从周恩来的外交
才能和身份方面来答)。教师点拨:周恩来聪慧、机智、总理和外交部长。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万隆会议。教师提问:
1、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呢?
2、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教师适当引导。特别是学生回答到中心议题时要提示,为什么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那是因为大多数亚非国家曾经遭受了殖民主义的侵略,经济方面得不到发展,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得到发展。在这个会议中,周恩来是如何把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了世界舞台我们暂且不说,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动脑筋部分,这是一位美国记者对周恩来作的评价。他作了何种评价?(抽学生回答)教师又问:这种评价高不高?(高)他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里我觉得说的不是很清楚,他是改变了会议的主题呢还是扭转了偏离会议主题?学生答(扭转)那么他是如何扭转的呢?请同学们一起看资料。材料 一:印尼总统苏加诺激情洋溢地致词:这是人类有史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让我们团结起来。与会各国都纷纷发言,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提出加强团结,发展经济的问题。材料二:随着会议的深入,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产生了分歧,这时就有少数几个别有用心的国家把讨论的主题转移到中国身上。材料三:
1、美国代表:中国要夺取世界的领导权,也对远东构成尖锐、迫切的威胁。
2、代表:共产主义是新形势的殖民主义,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
3、代表:你们中国在进行颠覆活动,你们代表团必须表明“和平共处”的诚意。
4、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理解和
尊重互相支持而不是排斥和对立。教师:从周恩来的发言中,我们明确感受到中国的诚意就是“求同存异”,那么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呢?(学生看材料,小组讨论)教师肯定并过渡:为何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提示:从影响方面来考虑作答)教师:可谁又想到在这外交取得成就的前夕。出现了让人敬佩和心惊胆战的一幕。看材料:材料一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策划下,准备阴谋暗害周恩来,破坏亚非会议。那时,中国的民航事业不太发达,中国准备包乘印度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取道香港到万隆。台湾特务用60万港币收买了香港航空公司的清洁工周驹,准备阴谋暗杀周恩来。周恩来等人获悉后改乘“空中霸王好”飞机离开昆明,安全抵达万隆的中国大使馆。材料二1955年3月12日,周恩来突发阑尾炎住进医院,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这无疑给中国带来很大问题,万一手术后需要休养就不能如期出行,党中央做了两手准备,实在不行就让陈毅代替周恩来出席,由于手术顺利,周恩来带病坚持,顺利出行了会议。教师简要总结周恩来的品质。周恩来总理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而且是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当中做到了三个一。(省略)练习解决。播PPT.总结课文
第三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反思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是我们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独立自主是不是不需要朋友?和平外交是不是意味软弱投降?
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我采用漫画和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与争辩。
让学生认识伟人,最好的方法是读伟人的事,学伟人的话。在伟人的言传身教中感悟。
需注意的是不要离题走远,注意把握度。
反思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九1班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法,启发诱导,使学生理解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过自学提纲,理解新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
第三,使学生自行理解本目的内涵。在学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这一子目时,采用的是合作、讨论的方法以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出示几个题目;如以”走进日内瓦会议“为题,召开”周恩来外交方法“故事会等,以座谈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以上问题的交流,学生较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在教九2班时却只能以预习导学为主,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部分,无法在扩展知识。
反思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重点的落实是比较有效的,而且线索也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到我们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这节课增强了历史课的时代感,以中国外交部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当天发表的声明和《反分裂国家法》等学生熟悉的材料加以引导,达到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也让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我国的外交原则。
在这节课中我设置情景,通过不同难度、层次和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外交的才能与智慧,感受周恩来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在最精彩的周恩来的讲话中我特意停了下来,让学生设计周恩来讲话的开头第一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点展现——归纳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周恩来的巧妙的讲话为中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存在问题:
对于感受周恩来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这节课的设计还不够,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众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提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应该多增加一点课外的故事、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新中国外交中,周恩来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这节课未能做到。所以,我想应该在下一课时设计一个活动,完成在这节课的课外作业。在活动中让学生有一个展示的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此外,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表,其中的小组评价中就有自我评价及对他人评价的部分。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表格是在课外完成的,而且,课堂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每一个小组都发言,所以这个表格在最后完成对他人的评价时可能有点难度。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评价没有达到有效的教学评价。
反思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值得今天注意: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和”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两个观点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分析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根据什么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应该是国家利益。这是从我国与他国的关系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即我们在与他国发展关系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的问题。后面一个问题主要是对待”国际问题“的态度,这里的”国际问题“主要是指他国的内政问题,或者他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与我国的关系问题。所以我们的态度是: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2、教材第161页有这样一个观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并进行了论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国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也消除了我国侵犯别国的社会根源。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苏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它却做出了侵犯他国利益的事情呢?它也建立了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呢?
3、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生的各种分歧,特别是经济贸易方面的分歧。
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磨擦有所增加。这种分歧既反映了我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反映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别。是统一中的对立和对立中的统一。没有共同利益,没有交流与合作,就不会产生这些分歧。但是交流与合作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因而在对待分歧的问题上只有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它,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处理分歧的过程就是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的过程。这同时也告诉我们,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损害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也不能因为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
4.在讲解一个>高考题答案时,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运用政治常识中有关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采取材料三中所列举的措施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避免了贸易磨擦的升级。
现在高考主观题得分很低,其难度的来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能明确问题的基本要求,即读不懂试题所设置的问题的本质要求,不知道要答什么,这是目前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上面所说的这个高考题,可以对”贸易磨擦“这个词作一个转化,即”贸易磨擦"说明了双方之间存在着分歧,也就是不同利益。既然存在着贸易行为,就说明双方有合作关系,有共同利益,但是又存在磨擦,又说明存在分歧,存在着利益的差别。那么上面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小的方面:
(1)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后,既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又维护了贸易国的共同利益。
(2)采取了上述措施以后,既维护了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又避免了贸易磨擦的升级。
而上述两个问题的前提是双方存在共同利益。有了这样的转化,原来的问题就变得直接和简单起来,学生回答起来也就明确了问题所存在的逻辑关系。
第四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课稿
第六中学
方保证
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社会的尊重。60年来,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精彩之路,展示着新中国外交家纵横捭阖的智慧。国家有限,外交无限,你说,我说,大家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新中国的外交。
说起新中国的外交,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旧中国的外交,大家请看大屏幕,周恩来总理对旧中国外交有一个评价,看完这段材料后,请这位同学给我们找一个词汇来形容一下旧中国的外交。
继续看大屏幕,这张图片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自此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任人欺凌”的时代,中华民族蒙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岁月,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诞生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将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坚持何种建交原则,世人翘首以待?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完成第一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就请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回答问题。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问:新中国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恩,同学们都很棒,第一关闯关成功。
请看大屏幕,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了新中国的建交原则,除此之外,还有大家不知道的外交故事,毛泽东主席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与外国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宣布废除旧中国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毛泽东主席为这两条起了非常生动的名字,叫做“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此,新中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面对世界。想不想知道新中国请的第一个“客人”是“谁”啊?要想知道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完成第二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请继续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回答问题。
问: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请来了多少个“客人”啊? 问:在这些客人中,毛主席请来的第一个客人是“谁”啊?
请看大屏幕,我给大家带来了60年前的一份礼物,这就是新中国发出的第一封国书。签署第一号国书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政务院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后,又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成友好同盟。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毛泽东主席访问莫斯科时的照片,请大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并讨论:“中苏结盟能带给中国哪些积极影响?为什么中国要与苏联结成同盟?”限时3分钟。
问:依据课文,中苏结盟带给中国哪些好的影响? 问:为什么要选择苏联而不是美国结成同盟呢?
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同学们都能回答的比较好,真的很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进行争霸,并在美苏的策划之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势不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封锁,新中国选择与苏联结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有力的保障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以个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
但不甘心失败的美帝国主义,借朝鲜内战之际乘机派兵侵略朝鲜,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
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奋起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打败了“美帝野心狼”,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姿态。但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强大军事实力使得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既敬佩、又担心,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自然段,完成第三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同学请再次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并回答问题。
问: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 问:周恩来总理是在接见哪个代表团时提出的这一原则? 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恩,这位同学回答的完全正确,非常棒,请坐。请看大屏幕,这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与尼赫鲁总理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照片,事实证明,周恩来总理以其高超的外交智慧打消了尼赫鲁的担心,随后同样也打消了缅甸总理吴努的担心,他们欣然与周恩来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新中国以和平共处的姿态走向了世界。
走向世界的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两次精彩的亮相,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范,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在之后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面对重重阻挠,才华横溢的周恩来总理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自然段,完成最后一次闯关练习,看看你们又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呢?限时5分钟。
问:万隆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地点是在哪里? 问:这次会议有什么样的特点? 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哪些问题?
问:在会议进程中,大多数代表的态度是什么?
问:那有没有与大多数代表不同的发言呢?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 问:当发生这一幕后,不同的人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问:周恩来总理又是如何应对的? 问:通过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会议的结果如何?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为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总理又一次以高超的外交技巧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誉,为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与国之间实现团结、和平与合作找到了方法,同时也使得新中国能够以求同存异的姿态融入世界。
第五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安排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平共处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旧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新课导入: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总结出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不独立,不平等,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有哪此变化呢?又取得了哪此成就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用所学过的知识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本课的子目非常清晰共两个子目 首先是第一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对于这一子目的教学,我打算首先让学生阅读76页全部内容,完成多媒体上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展开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进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并填充表格,学生完成后,我将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降低探究难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是第二幕——万隆会议的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而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创造性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才把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这一幕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多媒体上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后展示出答案,随后对“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对没有学过世界历史的初二学生稍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段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影视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
4、小结:我采用的是线索性小结,将本课知识联系到一起,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
5、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