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外交

时间:2019-05-13 07: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立自主的外交》。

第一篇:独立自主的外交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教学设计

鹿泉市铜冶镇第二中学苏俊卿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涉及到“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万隆精神”等重要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而,设计采用了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补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学生讨论探究,配上教师讲故事的生动演绎,使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提了起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也为后面第14课登上外交舞台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和外交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比较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新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知晓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再通过讲故事得方法道出万隆会议惊险与成功。是学生感受到新中国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讲述,使学生明确,其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得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对我国代表团参加万隆国际会议的生动讲述,使学生明确,我国在该会议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解法、比较法、故事穿插法

教学媒体:幻灯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带入:微电影播放近代史上典型的三次被侵略的战争及条约的签订图片,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屈辱、不平等、不独立、没有自主权)那么,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共同走进第七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共同了解建国初我国的外交风云。(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有了前面的历史教训,你认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会是什么?(平等、独立、自主)图片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毛泽东就向世界宣告词,引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怎样做才能体现新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权?毛泽东做了三个比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这三句比喻各有什么含义?学生从课本46页找出答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权,一边倒就是到向社会主义,为什么一边倒呢?结合当时国际形势图来讲出一边倒方针的背景,以大洋对岸的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因家却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我们只能一边倒。尽管如此,我们的新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重点介绍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建交情况。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建交、毛泽东出访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及意义。出示幻灯片

(教师过渡)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征,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确立,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刚开始由于形势所迫,只能实行“一边倒“方针,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准则。那么,和平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的提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7、48也相关内容,之后讲解)

让学生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提出的时间、任务(幻灯片出示答案)

学生探究周恩来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新中国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总结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PPT结合材料讲解

西藏问题是英国殖民者造成中印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它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而经过8年抗日、3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百废待兴,无力再打下去,新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为了给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特别是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和平共处项原则就是在1953年印度来访时针对西藏问题提出的。

别的国家接受了吗?

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举行会谈尼赫鲁、吴努分别表示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倡导把它作为中印、中缅两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中国成功处理好与邻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在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之下,被推广到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标志着中国的外交走向了成熟。

三万隆会议

(教师过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使中国成功处理好与邻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标志着中国的外交走向了成熟,他是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一大成就。但是新中国的领导们并不满足取得的这些成就,他们在观察、在思考,我们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吗?如果能的话,机会又在哪里呢?终于机会来了,这个机会就是一次会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

隆会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呢?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呢?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看书48、49页回答以上问题)

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万隆会议对于亚非新独立的国家来说是个冲满希望能够的会议,对于新中国来说还是个危机四伏的回忆,为是么呢?

教师采取讲故事的方法来描述万隆会议的惊险。

首先会议还没召开,中国代表团租用的航空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就被偷偷地安上了定时炸弹,在起飞后不久就在南中国海上空爆炸坠毁,机上八名中国代表团成员全部遇难。庆幸的是,周恩来因为有事临时改变路线正在昆明,才幸免遇难。中国代表团时来交朋友的、求发展的,可是却这样险象环生,我们该怎么办?周恩来并没有被吓倒,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在万隆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到达了万隆。

那会进行的如何呢?再会召开的前两天里,各国代表作出一般性发言,都是和平、发展这样的话题,比较友好,但是到会议中间时,伊拉克代表团发言时提出反对共产主义,他认为当时世界有三种势力破坏了世界的和平,其中一种就是共产主义,而且到他发言最后,通用眼睛只盯着周恩来说,我们一定要自卫到底,直到共产主义倒闭灭亡的强调。此时,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周恩来,周恩来双手交叉坐在那里,静静聆听,一言不发,其他代表团成员却焦虑万分,唯恐周恩来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会导致意外的发生,造成会场的混乱,要知道那些大国都在一边卡笑话呢!周恩来选择了沉默。没想到下午菲律宾代表团发言时说,我也反对共产主义,我们应该和美国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共产主义。此后,又有几个国家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攻击、批判…….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在议论周恩来

如果就当时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你会怎么办?

周恩来出于慎重考虑,把准备好的发言稿印成书面稿发给每一位与会者,他利用午间短暂的休息时间起草了一份补充发言稿。终于,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间到了。当时会场上座无虚席,包括苏联大使、美国大使、荷兰高级专员等许多国家外交官都来列席旁听。数以百计的记者也涌进会议厅,有的人甚至站在椅子上,大家都想看看周恩来是如何驳斥前面的人的。你猜,周恩来说什么?周总理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如果”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的发言时间是所有代表中发言时间最短暂的,他发言时,楼上楼下没有一点声音,当他发言结束后,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就连反对我们的菲律宾代表团都说,周恩来的这篇发言充满了和谐、真诚,充满了民主精神。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

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教师总结:“求同存异”的提出表达了周恩来渴求和平、发展维护民族独立的真诚,这也是与会国共同的愿望。周恩来高超的外交水平和人格魅力。

万隆会议意义:(1)求同存异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2)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后来人们把这种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成为“万隆精神”。万隆精神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迁移:想一想:“求同存异” 在你和同学交往中适用吗?举例子说明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彼此理解、互相尊重、宽容、谦虚的内涵。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两大阵营队里的情况下,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同苏联等一些国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同印度、缅甸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推广到世界,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中国50年代一大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国50年代又取得了一大外交成就,参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及时扭转了会议的方向,显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威力,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与我国建交创造了条件。周总理和他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万隆的活动,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丰碑。万隆会议作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中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件载入史册。中国的外交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

课堂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一、一边倒”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成熟)

三、万隆会议1955(求同存异)

课后反思:

本节课总体来说感觉还不错,比较满意。

比较好的地方有:导入部分,用的是类比法,类比过去外交,对比今天外交,更能体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部分内容处理的比较恰当,用问题为什么提出,提出后对新中国有什么好处,激发学生求知欲,探求问题的原因、本质,学生方面讨论的也比较充分,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万隆会议的惊险一幕幕,最后怎样化险为夷,促进会议成功,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启发学生与人交往的智慧。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分明,逻辑性强。

不足之处:把书比较随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的选取有点少,再让学生讨论周恩来为什么能扭转会议的航向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发散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员:

苏老师上历史课比较成熟,不像刚毕业的大学生,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可行比较成熟规范。而且胆大不怯场,上课比较有激情,讲课抑扬顿挫,课堂生动有趣。有亲和力,比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杨毅:

以微电影形式导入,学生通过对电影图片,总结旧中国外交的热点,从而导出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课堂基本线索清晰,体现了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比较得体,学生讨论到位,老师引导恰当。从和平共处向万隆会议的过度比较自然,体现了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

刘平:

目前中考材料题目较多,课堂应多采用一些材料,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面对当今的中考形势。

杜老师:

在拓展延伸——“求同存异”适合你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吗?为什么?问题设置的不好,改为说说你在和同学交往时求同存异的一些小事,怎样做到求同存异?,遇到和同学的不愉快事件该怎样解决?更能提升学生智慧,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王文兰:

我来里线索,总结、板书都过于简单,详细一些更好。板书无序,字迹太乱,应清楚整齐,重点突出。语言流畅,老师说话的速度要控制好。

张莉欣:

苏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有力,犹如一朵绽放的花朵。课堂逻辑性强,线索清晰明了,讲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就像讲评书一样,扣人心弦。

苏俊卿

总体来说还比较顺利,比较理想,把我这些天在国培教师培训中,学到的一些历史教学的方法、技能,运用到这节课中,与自己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比较满意这节课,但是,仍然与优秀历史教师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还学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教育水平。

第二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课稿

第六中学

方保证

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的成立,彻底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社会的尊重。60年来,新中国的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精彩之路,展示着新中国外交家纵横捭阖的智慧。国家有限,外交无限,你说,我说,大家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新中国的外交。

说起新中国的外交,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旧中国的外交,大家请看大屏幕,周恩来总理对旧中国外交有一个评价,看完这段材料后,请这位同学给我们找一个词汇来形容一下旧中国的外交。

继续看大屏幕,这张图片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自此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任人欺凌”的时代,中华民族蒙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岁月,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奋斗,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诞生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将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坚持何种建交原则,世人翘首以待?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完成第一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就请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回答问题。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问:新中国与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恩,同学们都很棒,第一关闯关成功。

请看大屏幕,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了新中国的建交原则,除此之外,还有大家不知道的外交故事,毛泽东主席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与外国建立的一切外交关系,宣布废除旧中国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毛泽东主席为这两条起了非常生动的名字,叫做“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此,新中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面对世界。想不想知道新中国请的第一个“客人”是“谁”啊?要想知道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完成第二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请继续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回答问题。

问:建国的第一年里新中国请来了多少个“客人”啊? 问:在这些客人中,毛主席请来的第一个客人是“谁”啊?

请看大屏幕,我给大家带来了60年前的一份礼物,这就是新中国发出的第一封国书。签署第一号国书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政务院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后,又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成友好同盟。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张毛泽东主席访问莫斯科时的照片,请大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并讨论:“中苏结盟能带给中国哪些积极影响?为什么中国要与苏联结成同盟?”限时3分钟。

问:依据课文,中苏结盟带给中国哪些好的影响? 问:为什么要选择苏联而不是美国结成同盟呢?

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同学们都能回答的比较好,真的很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进行争霸,并在美苏的策划之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势不两立,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封锁,新中国选择与苏联结盟,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有力的保障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安全,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以个相对较好的外部环境。

但不甘心失败的美帝国主义,借朝鲜内战之际乘机派兵侵略朝鲜,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

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奋起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打败了“美帝野心狼”,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姿态。但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强大军事实力使得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既敬佩、又担心,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自然段,完成第三关闯关练习,闯关成功的同学请再次以胜利的姿态举手并回答问题。

问: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候? 问:周恩来总理是在接见哪个代表团时提出的这一原则? 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恩,这位同学回答的完全正确,非常棒,请坐。请看大屏幕,这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与尼赫鲁总理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照片,事实证明,周恩来总理以其高超的外交智慧打消了尼赫鲁的担心,随后同样也打消了缅甸总理吴努的担心,他们欣然与周恩来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新中国以和平共处的姿态走向了世界。

走向世界的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两次精彩的亮相,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范,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在之后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面对重重阻挠,才华横溢的周恩来总理又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自然段,完成最后一次闯关练习,看看你们又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呢?限时5分钟。

问:万隆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地点是在哪里? 问:这次会议有什么样的特点? 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哪些问题?

问:在会议进程中,大多数代表的态度是什么?

问:那有没有与大多数代表不同的发言呢?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 问:当发生这一幕后,不同的人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 问:周恩来总理又是如何应对的? 问:通过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会议的结果如何?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为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周恩来总理又一次以高超的外交技巧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誉,为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与国之间实现团结、和平与合作找到了方法,同时也使得新中国能够以求同存异的姿态融入世界。

第三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安排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平共处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旧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新课导入: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总结出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不独立,不平等,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有哪此变化呢?又取得了哪此成就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用所学过的知识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本课的子目非常清晰共两个子目 首先是第一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对于这一子目的教学,我打算首先让学生阅读76页全部内容,完成多媒体上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展开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进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并填充表格,学生完成后,我将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降低探究难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是第二幕——万隆会议的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而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创造性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才把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这一幕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多媒体上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后展示出答案,随后对“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对没有学过世界历史的初二学生稍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段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影视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

4、小结:我采用的是线索性小结,将本课知识联系到一起,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

5、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获得以下基础知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独立、和平的外交思想和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的风范和贡献。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

通过对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和万隆会议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

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所以在教与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

1.本课共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转入“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导入新课教学。

2.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好四个问题:第一,新旧中国和平外交与屈辱外交之别,在于国家是否独立和社会制度本质上存在的差别。可以借助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资料①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利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的引文,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和平、自主。第二,建国初,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和国际主要力量的态度,及这种态度所反映出的国际矛盾。建议: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然后进行分析。

第二个子目要求达到的目的:①掌握有关万隆会议的基础知识;②进一步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思想核心;③理解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力而获得的;④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⑤“求同存异”方针所体现的思想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

三、学法指导

1.在两个子目的学习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会提取知识信息点,并进行整理。

2.在学习全课后,指导学生总结问题: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②5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事件;③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上的贡献。教给学生以“内容”“时间”“人物”等思路设想问题、组织问题的学习方法。

3.提供各类史料、影视资料和图片,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四、探究问题 【练一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提示:指导学生根据书或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回答。【活动与探究】

召开“周恩来外交业绩”故事会。

提示: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有关图书资料,采访老前辈获取资料等,以课外小组或编写故事集、制作“业绩”专栏等方式进行交流。

【自由阅读】 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提示:以“走进日内瓦会议”等为题,以座谈会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书中资料,或提供给学生有关日内瓦会议的资料,使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讨论,扩大知识面。

参考资料

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进行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 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 1950年5月9日 14.丹麦王国 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 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邦 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 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等八国也承认了中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毛泽东向斯大林建议:中苏应签订一项新的条约,以代替旧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表示同意。接着,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谈判。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两国外长互换三个照会,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失效,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已经独立的现实。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3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磋商”;“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自1950年4月11日生效。在缔约后的一段时间内,两国都履行条约规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过密切合作。但自6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重大变化,这个条约逐渐失去继续存在的实际意义。据此,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

中印、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中国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了北京会谈。会谈的第一天,周恩来在同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把新中国成立后所确立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概括为五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后来正式写入双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日内瓦会议期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两国,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举行了会谈。在6月28日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和29日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上述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五项原则的倡导,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简称“五项原则”。用于指导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原则现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被认为是处理社会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万隆会议

又称“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五国发起,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陈毅、章汉夫、叶季壮、黄镇为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亚非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国家自己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的会议。共有29个国家340名代表参加。周恩来在会上几次发言,指出: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认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会议所表达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各国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会议有力地推动和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日内瓦会议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参加会议除五大国和朝鲜双方外,还有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双方进行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就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5月8日开始,大会转向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中国、苏联、越南代表团始终坚持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美国代表团极力反对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5月初,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的重大胜利,为和平解决印支问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讨论老挝、柬埔寨问题遇到困难时,6月16日,周恩来提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四点建议,得到许多国家赞同和支持,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提供了基础。7月21日,法国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出自己军队的声明以及尊重三国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声明。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日内瓦会议阻止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

图画说明

毛泽东和斯大林 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本图是1949年12月3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斯大林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的照片。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为了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1954年6月25日至28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中印两国签订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协定提出了处理两国之间关系的五项原则。后来,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图是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期间拜访尼赫鲁总理时的照片。左二是周恩来,左三是尼赫鲁。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并在会内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会议的发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五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沙河中学 吴忠蓉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1)识图解图概括表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地外交态度,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2)比较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中国屈辱外交之别;(3)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教学难点】

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图片体验法、活动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画面:同学们,近代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这些条约中我们不难看出,旧中国的外交是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即所谓的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这种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外交情况,那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下面请看一副图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图)这幅图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做的宣告,齐读一遍,从这段文字中可看出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政策,首先与苏联为首的17个国家建交,下面一起来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图),你能从中分析出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那些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对,大多数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是源于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采取了冷战,世界上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当时的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同情与支持,美国却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我们倒向了社会主义一边,与大多数国家建交,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在外交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请看PPT,同学们,从图中你能看出不利的外交现象吗?学生答(能)谁来分析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美国跟中国是建交的还是对立的。学生答(对立的)教师:美国对中国实行冷战,在外交方面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中国实 2

行封锁,在东南沿海对中国实行封锁。对刚刚建立的中国,中国应不应该改变这种形式呢?学生答(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形式呢?(抽学生回答)教师: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的中国已经经不起战争,现在最渴望的是和平,让更多的亚洲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于是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播放PPT。教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抽学生回答)教师适当鼓励。和平共处原则由周恩来提出后有没有让其他国家接受?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三国总理的倡导下把它推向了国际社会,后来得到广大国家的认可。教师:现在有没有同学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讨论一分钟)学生问:。。。比如学生会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有什么作用?教师;大家问的问题很有分量,现在我们来看下课文,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这样如此成熟的外交政策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范获得了西方外交界的赞誉。也至出现了导入框中那一幕。那就是美国代表史密斯先生很钦佩周恩来总理,但是出于美国一些不公正的要求,史密斯先生只能用手摇了周恩来的胳膊几下,也示友好。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让更多的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日内瓦会议不久,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后,周恩来把新中国的外交推向了世界舞台。在这里我们反复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周恩来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局面,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把新中国的外交推向了世界舞台,那么为什么新中国的外交总是和周恩来连在一起呢?(要求从周恩来的外交

才能和身份方面来答)。教师点拨:周恩来聪慧、机智、总理和外交部长。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万隆会议。教师提问:

1、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呢?

2、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教师适当引导。特别是学生回答到中心议题时要提示,为什么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那是因为大多数亚非国家曾经遭受了殖民主义的侵略,经济方面得不到发展,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得到发展。在这个会议中,周恩来是如何把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推向了世界舞台我们暂且不说,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动脑筋部分,这是一位美国记者对周恩来作的评价。他作了何种评价?(抽学生回答)教师又问:这种评价高不高?(高)他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里我觉得说的不是很清楚,他是改变了会议的主题呢还是扭转了偏离会议主题?学生答(扭转)那么他是如何扭转的呢?请同学们一起看资料。材料 一:印尼总统苏加诺激情洋溢地致词:这是人类有史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以铲除。让我们团结起来。与会各国都纷纷发言,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提出加强团结,发展经济的问题。材料二:随着会议的深入,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产生了分歧,这时就有少数几个别有用心的国家把讨论的主题转移到中国身上。材料三:

1、美国代表:中国要夺取世界的领导权,也对远东构成尖锐、迫切的威胁。

2、代表:共产主义是新形势的殖民主义,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

3、代表:你们中国在进行颠覆活动,你们代表团必须表明“和平共处”的诚意。

4、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的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理解和

尊重互相支持而不是排斥和对立。教师:从周恩来的发言中,我们明确感受到中国的诚意就是“求同存异”,那么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呢?(学生看材料,小组讨论)教师肯定并过渡:为何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提示:从影响方面来考虑作答)教师:可谁又想到在这外交取得成就的前夕。出现了让人敬佩和心惊胆战的一幕。看材料:材料一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策划下,准备阴谋暗害周恩来,破坏亚非会议。那时,中国的民航事业不太发达,中国准备包乘印度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取道香港到万隆。台湾特务用60万港币收买了香港航空公司的清洁工周驹,准备阴谋暗杀周恩来。周恩来等人获悉后改乘“空中霸王好”飞机离开昆明,安全抵达万隆的中国大使馆。材料二1955年3月12日,周恩来突发阑尾炎住进医院,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这无疑给中国带来很大问题,万一手术后需要休养就不能如期出行,党中央做了两手准备,实在不行就让陈毅代替周恩来出席,由于手术顺利,周恩来带病坚持,顺利出行了会议。教师简要总结周恩来的品质。周恩来总理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而且是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他的一生当中做到了三个一。(省略)练习解决。播PPT.总结课文

下载独立自主的外交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立自主的外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案分析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案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及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知道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相关的情景体验,领......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1、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美苏对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 反思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反思对于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是我们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独立自主是不是不需要朋友?和平外交是不是......

    体验式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华师大)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

    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了解周恩来在新中......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全5篇)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一.学习目标: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2.周恩来堪称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杨冬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