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四
一、填空题
1.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积极适应)、(主动发展)”。2.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在(美国)成立。
3.主体性原则指(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4.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5.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最为重要)”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是指导、实施、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基本依据。
7.精神分析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动力说)的观点来看待人的本质。8.教师适应不良的思想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另一方面,来自(指导自己生活行为的准则和信条)。9.家长在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倾向有:依赖心理、应付心理、(合作心理)、目标心理。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D)。A.情绪情感的良好调控 B.正确的自我意识 C.远大理想的确立 D.未来发展的潜力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C)。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3.2002年,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所下发的文件是(C)。
A.《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4.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5.(B)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A.校园的物质文化 B.校园的精神文化 C.校园的文化活动 D.校园的舆论环境
6.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C)。A.理解 B.尊重 C.共情 D.真诚
7.神经症:(C)。
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 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8.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9.(A)是制约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瓶颈。A.全面渗透的观念问题
B.教师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C.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D.校内各部门的配合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健康的理论依据一般有(BCDE)。A.精神病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医学标准 D.年龄阶段标准 E.社会学标准
2.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认识上存在那些误区(ACE)。A.德育化 B.智育化 C.医学化 D.活动化 E.学科化
3.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ABCD)。A.示范法 B.自我提问法 C.直接指导法 D.自我调控法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到三种因素的制约(ACD)。A.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B.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现状 C.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BDE)。A.访谈法 B.观察法 C.Q分类法 D.问卷法 E.测验法
四、判断题 1.既然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那么某个方面的心理偏差就会破坏整体的完好,就说明这个人必定是不健康的。错
2.学习辅导的核心是让学生愿学。错
3.现实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是教师适应不良的根源。错
4.家长和家庭在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目标和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各级的辅导或治疗。错
5.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教育、引导和辅导。其中辅导是指给学生予心理辅导。错
五、名词解释
1.素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 3.课堂心理氛围 4.教师内心环境
5.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
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素质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即品德、智力、身体、心理品质以及审美能力等的整合。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就是要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种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级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
4.教师内心环境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它是指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所依托的内部心理状态,包括教师与生俱来的气质特点以及主要来自后天逐步形成起来的心理过程、个性特征、教育职业心理素质等等。
5.研究性家校联系模式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亲子关系状况以及教养方式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逐步创建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共同研究有效的教育方式。
六、简答题
1.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2.生涯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活动单元设计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4.怎样培养正确的压力观?
5.作为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应包括哪些内容?
六、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一类教育活动。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由专业性人员来进行。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正常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
2.答:
生涯辅导的内容包括:
(1)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的辅导。
(2)了解自我状况和澄清个人价值观的辅导。
(3)升学和就业的辅导、开发自我潜能的辅导。
3.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活动单元设计通常包括下列步骤:
(1)确定活动名称。
(2)确定单元的活动目标。
(3)确定活动的对象。
(4)确定活动的时间。
(5)活动程序的安排 和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 的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
4.答:
(1)要培养压力不可避免观。认识到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在人生的历程中遭遇压力、挫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要培养压力辩证观。压力对人具有消极的作用,但也有很多积极的方面。
(3)要培养压力可控观。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控制压力的。
5.答: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2)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和品德心理。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七、论述题
1.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哪些?怎样实现这些目标? 2.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七、论述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
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 :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终极目标。
一、基础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教育者应对于有轻度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地采取措施,使其在量变的时候就得以消除。对于已经患有较为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则应给予积极治疗,或与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合作,以便使之早日康复。要注意的一点是许多教育者可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发现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积极治疗,而未曾顾及其他大部分的学生。这样即使治好了一批,新的一批可能又产生了。所以倒不如把精力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给学生以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掌握有关防治与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学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控自己,化解负向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去除不健康的心理症状,改善行为。
二、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生理素质主要靠先天遗传和后天生长发育而获得;科学文化素质牵涉到学生智育的培养;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靠的是学校德育工作;心理素质主要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而获得。学校素质教育包括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智、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学生的素质。
三、终极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最高目标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者不能认为学生只要能遵守纪律不要出问题就好了,或者是孩子哪里出了问题就“补”哪里,而很少去发现、开发学生存在的潜能。事实上,教育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发现学生闪光点,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在教育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跟着我们的指示去做,而很少去发现学生潜在的特长,去鼓励他们把这些特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学校可以从已有的教育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方法,如进行思维训练、创造性培养等,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挥出他们从未发挥出的心理潜能。同时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清并发展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自己发展自己。
2.答案要点:
1.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别大。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研究到实践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从全国范围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快于农村,沿海快于内地,有些地区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有些地方刚刚起步,有的甚至几近空白。即使是在一个地区,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各校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2.理论研究不尽人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定型。目前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对于诸如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手段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无统一的看法。学校的教育实践得不到应有的理论指导,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既未看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必然联系,也没有弄清二者的区别,实践中常把二者割裂或等同起来。
3.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譬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心理测量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但心理测量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使用者的资格有一定的要求。目前科学的评估技术应用不足,出现的某些量表缺乏科学依据,测试结果又大相径庭,测试缺乏信度与效度,仅凭这样的测试结果来断定学生心理显然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有的学校由未曾受过任何相关培训的学科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停留于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
4.形式多样,但缺乏规范。这是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形成有效的运行系统,融入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去进行运转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物,也不是临时性任务,而是一项有明确目标和内容的专门教育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有专人管理,具有专业教师、专门课程,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注重其专业化和规范化。
第二篇: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一
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传统的健康观经历了从神赋说、失衡说到 生物观 的一个演变过程。2.心理卫生又可称为 精神卫生。3.从教育效应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分为:基础目标、基本目标、终极目标。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 具体化,它最直接地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本 途径。只有“全面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全员性 策略。
6.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要求。7.目前对人的心理问题的处理大致有医学模式和 教育模式 两种模式。
8.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 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9.家长和家庭在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发展性目标和任务、防治性目标和任务。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学生的自然情况、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二、单项选择题
1.小明一向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可是刚上初一时,一次因为迟到挨了班主任的批评,第二天表现出对学校的恐惧,赖在家里不肯上学你认为小明的问题属于(A)。A.暂时的心理状态
B.青春期心理特点
C.个人的人格特质
D.社会适应不良
2.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体现的一种功能是(C)。
A.全面性
B.集体性
C.大教育
D.建设性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
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4.情绪辅导,又称(B)。
A.情感教学
B.情感教育
C.情绪教育
D.情感训练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
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6.下列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的是(D)。
A.全面渗透
B.学科渗透
C.校园文化渗透
D.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7.根据所含医学模式因素从多到少排列,以下正确的是(D)。
A.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
B.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D.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8.(C)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
B.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C.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D.理论研究滞后
9.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B)。
A.学生个人情况
B.学生学习成绩
C.学生的既往史
D.学生的自我评定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ABCD)。
A.学习活动
B.人际交往活动
C.家庭活动
D.社会适应
E.与自我有关的活动
2.对于个人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从哪两个因素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AD)。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心理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三个中心是(BDE)。
A.以教师指导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心理发展为中心
D.以全体学生参与活动为中心
E.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4.以下属于行为治疗技术的有(ACE)。
A.系统脱敏
B.自由联想
C.自我管理
D.“以人为中心”疗法
E.厌恶疗法
5.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有:(ABCD)。
A.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
B.教师角色期望的严格性
C.教师角色的易混性
D.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E.教师角色的无生涯性
四、判断题1.想象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错
2.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错
3.学科教学的过程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对
4.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错
5.行为主义咨询者主张直接关注来访者存在的问题和症状,抛弃了精神分析学派所说的无意识,从而消除了咨询过程的神秘化色彩。对
五、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2.发展性原则 3.学习策略 4.心理咨询 5.心理挫折
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心理健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使自己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三个标志:一是平衡,二是有序,三是和谐。
2.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3.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4.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进行信息交流,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问题与障碍,增进心理健康,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过程。
5.心理挫折是指 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 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虚、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的心理状态。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
六、简答题
1.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哪些?
3.简要说明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5.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有哪些意义?
六、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生理异常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氛围、家长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素质等因素。
(3)学校因素。如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环境等。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5)个人心理因素。指个人独特的心理素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
(6)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答:
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
3.答:
(1)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再次,“全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现了“ 全面渗透 ”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运作情况也决定了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4.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综合性,也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2)活动性原则:要以活动为中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感悟中健康成长。
(3)主体性原则: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针对性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和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5)开放性原则:师生的自我开放,学习时间和空间、活动方式、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评价的开放。
(6)过程性原则,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5.答:
(1)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的决策依据。
(2)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5)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七、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
2.分析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答案要点:
当前中小学生的烦恼相对集中于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意识和行为问题等方面。
(1)学习困难是指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第一种表现是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比如口吃。第二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可能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或未曾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出现该表现。学习困难的第三种表现是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够及时补缺补漏。最后一种表现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比如受家长或社会的影响,忽视甚至漠视学习的重要性。
(2)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既包括与成人的人际冲突,也包括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能是家庭内部的冲突,也可能是学校中的人际问题。无论哪一种关系处理得不好都会引起冲突。比如亲子关系不和谐易造成学生情绪不稳定,师生关系紧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自我意识偏颇。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过低评价,学生会表现出无理由的自卑,孤独;过高评价则表现得自负,自我中心。
(4)行为障碍。①不良动作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习惯,咬指甲,吐舌头。或表现出不合年龄的行为。②退缩性行为。指厌学、退学、欺骗、倦怠等。比如因为学习上的失败而导致厌学乃至辍学。③攻击性行为。比如因交友不当或家庭教养不当,有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④特殊行为问题。如因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有的学生崇拜明星,盲目追求虚荣。
2.答案要点: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其一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观念上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真刀真枪”地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起码的保障条件;其二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途径,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系统化运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理论研究滞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一直是实践探索先于理论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尚未明晰,已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
(3)实践中教学规范的缺失 :有德育化、学科化的倾向;教材建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不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这也导致一些教学规范问题的出现。
(4)师资问题仍然突出:教师心理学基础的薄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教法的惯性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教学问题,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
(5)缺乏系统化运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前实际运作来看,课程本身的系统化运作及课程的“大系统”都不够理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专门的学科形式出现:领导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有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在提高自己认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和课程观。
(2)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要倡导并努力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调节机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制度管理;要加强教材建设。
(3)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工作:解决师资问题是关键。首先,要优化师资队伍;其次,要加强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工作。
(4)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运作;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成效,学校就必须将其纳入“大教育系统”进行系统化运作。
第三篇: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二
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二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心理素质包括 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2.人的素质包括生物素质和 社会素质 两个方面。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倒“U”型 曲线关系。
5.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一要科学,二要 合理。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提供了“ 空间 ”。
7.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可分为 障碍性心理咨询,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8.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是:角色责任的弥散性、角色期望的严格性、角色的易混性、角色的多重性。9.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作为主要实施者的家长,应坚持的原则有:全面发展的原则、权威与尊重并重的原则、科学性和疏导性原则、预防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10.非智力测验一般包括:个性测定、性格测定、气质测定、兴趣测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2.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A)。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3.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C)。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
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C.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D.认知、情感、意志、记忆
4.社交辅导,又称(A)。
A.人际交往教育
B.交往培训
C.人际关系学
D.社交教育
5.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7.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B)。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8.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C)。
A.无生涯性
B.强示范性
C.合作性
D.时空相对无限性
9.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D)。
A.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C.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D.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0.已知有一项关于学生的注意、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心理测验,则这项测验属于:(A.智力测验
B.个性测验
C.气质测验
D.性格测验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ABD)。
A.生理因素
B.家庭因素
C.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2.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是(ABCD)。
A.普遍化
B.现代化
C.规范化
D.功能齐全化
E.本土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有:(ACE)。
A.开发学生的智能
B.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A)。
D.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E.使学生改善学习品质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C)。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咨询者通常采用哪两种技术进行具体的咨询与治疗操作(BC)。
A.质问
B.教导+98
C.驳斥
D.释疑
四、判断题
1. 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素质的高低。错
2. 智力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活动本位的课程。错教师角色的认同,指对自己的行为很满意。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对
五、名词解释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活动性原则 3.校园的精神文化 4.心理辅导
5.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一类教育活动。
2.活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3.校园的精神文化,其较为典型的形态要素是校园的心理环境、校园的制度文化和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等。校园的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办学思想、优良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的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等既具有一定强制性与约束力又具有某种习惯化性质的组织式约定;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以外开展的各种诸如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宣传等方面的活动。
4.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有关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5.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应专门就机构设置、经费来源、人力配置、办公设施、机构工作关系、保密工作制度、业务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有关问题,以相应的文件方式做出规定,下发有关职能部门、各有关业务处、室及班主任遵照执行。
六、简答题
1.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哪些意义?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贯彻实施针对性原则?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4.简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
5.在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校方面来说,应坚持的原则有哪些?
六、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意义:
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③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2.答:
贯彻针对性原则要做到:
①了解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思想差异、心理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②对不同学生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③做好个案资料准备,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
3.答: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二要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次级目标”、或称为“副目标”、“辅目标”。
其二,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
其三,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客观针对性。
其四,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
4.答: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和联系在于:
(1)三者都认为学习者可通过学习来改变其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所以三者都强调咨访双方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三者之间在目的、手段、对象等方面各有差异:心理辅导主要面对心理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心理咨询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正常学生为对象;心理治疗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心理机能失调及心理上有障碍的疾患学生为对象。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心理咨询干预的重点是发展,心理治疗干预的重点是矫治。
5.答:
在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从学校方面来说,应坚持的原则有:
(1)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尽可能地给家长提供辅导和帮助,但不是包办、替代和决定。
(2)在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多考虑家庭成员的情感和行为,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在指导家长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七、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
2.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七、论述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了先决条件。一个保持健康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能顺利地接受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有以下三点:
(1)从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维持心理平衡,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才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政治思想道德规范。
(2)从内容上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需要、动机、价值观会影响他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对事物的取舍以及他的行为方式。
(3)从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通过感情沟通,以咨询、测试、行为矫正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能,来观察、诊断、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提高针对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智育的发展。
首先,它虽然无法改变人已有的遗传素质,但却能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摆脱困境,重建信心,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挖掘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体育的心理保健作用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机能的影响作用两个方面。
其一,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是“磨炼意志和形成良好的品德”。恰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对个体心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使人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使人保持乐观的情绪等等。
其二,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体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美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和条件。比如,一个偏激、乖戾的人就无法客观地看待现实中的美与丑,也不可能感爱到生活中真正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础。2.答案要点: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所谓“硬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才能发挥这种“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校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
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
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所谓“软环境”,就是校园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的“动态文化”。校园“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比“静态文化”来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学校管理者必须理顺管理思路,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师生行为有章可循。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第四篇: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三
福师12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我国古代医学博大精深,影响甚广,就在于它以“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 ”为理论基础。2.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 南京 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4. 学习策略 的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现了“ 全面渗透 ”的重要性。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 综合性 的课程体系。
7.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集体咨询与辅导,报栏咨询与辅导。
8.一般把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 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不良型。9.对于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三个: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有: “软件”评估内容 ; “硬件”评估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C)。
A.完善状态
B.完整状态
C.健全状态
D.完美状态
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精神教育之理想归纳为三个字(B)。
A.才、智、德
B.真、善、美
C.真、智、德
D.知、情、意
3.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B)。
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4.性心理辅导的目标是(D)。
A.性健康教育
B.性道德
C.性意志训练
D.增进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5.在多数情况下,(C)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
A.权威型
B.人际关系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6.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B)。
A.显性课程
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隐性课程
D.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7.以下属于会谈中正确的非言语行为的是(A)。
A.微笑示意
B.始终直视对方
C.语调平平
D.面对面而坐
8.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
B.职业倦怠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C.职业倦怠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D.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出的反应有:过于自信、高估自己、骄傲自满
9.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哪一项?(B)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10.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又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的是(C)。
A.适应性心理咨询
B.障碍性心理咨询
C.发展性心理咨询
D.适应性心理咨询
三、多项选择题
1.除了学习困难外,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还包括哪几个方面(BCD)。
A.职业厌倦
B.人际关系障碍
C.行为障碍
D.自我意识偏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ABC)。
A.预防心理疾病
B.提高心理素质
C.消除心理疾患
D.进行职业辅导
3.发展性学习辅导实际上是解决学生(ACD)等问题。
A.能不能学
B.想不想学
C.爱不爱学
D.会不会学
4.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包括(ABD)。
A.了解自己的职业或专业兴趣
B.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C.了解自己的职业要求
D.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
5.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DE)。
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中立性策略 E.客观性策略
四、判断题
1.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学习。错 2.心理疾病是指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度心理障碍。错
3.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设计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错 4.教师角色的认同,指对自己的行为很满意。错
5.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对
五、名词解释
1.考试焦虑 2.情绪辅导
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教师心理健康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指学生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2.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等性质。
4.所谓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指通过改变来访者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消除来访者恶劣的情绪,达到帮助来访者确立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的一种咨询理论和方法。它是目前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
六、简答题
1.简析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业务工作有哪几个方面?
六、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从达到的功能来看,三者处于一个连续上的不同区段。心理治疗侧重学生心理疾病的消除和情感活动等的重建;心理咨询主要重在预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调整技能的获得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2)从采用的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结构性的方法,具有预先设定的程序;心理咨询中的团体咨询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而个体咨询和心理治疗就不太明显,我们称为非结构。
(3)从时间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终身性的一种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总有或长或短的时间限制。
2.答:
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
(1)发展性学习辅导的内容:一是学习动机辅导,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学习的真正意义、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积极归因;二是学习策略辅导,主要包括认知策略、支持性的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
(2)特殊学习问题辅导:例如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厌学症等。
3.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独立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的综合。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综合。第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的综合。
4.答: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
(2)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3)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业务工作有哪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务处,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2)心理健康档案的开发、管理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3)心理咨询接待,可根据来访人员数量、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学生规模等确定每周值班次数、每班教师数量、日晚班时间(含全天候)。
(4)与各班主任共同建立“问题学生”预警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5)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以及相关学术讲座和报告,纳入学校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与晋升专业职务挂钩,并获得相应的科研补贴或奖金。
七、论述题
1.以一节课为例(课题自拟),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如何运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2.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七、论述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
“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如下:
(1)引入情境──产生体验──讨论交流──讲解知识
引入切合主题的情境,让学生 在深刻的情绪体验中 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讲解有关心理学知识。
(2)创设情境──观察参与──产生体验──提高认识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有关的情境中通过表演、观摩等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提高认识。
(3)设置讨论情境──改善认识
在学生根据情境进行独立的表演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与全班学生交流。
(4)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调整自我
其一,要教给学生一些小窍门,比如行为训练包括呼吸调节训练、语言暗示放松训练等;其二,要鼓励学生联系自我,探讨自己在现实和未来生活中已经和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境,以及可以采取的方法。
(5)总结升华
教师最后要与学生共同对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一些知识。
(上述是“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结合自拟的课题进行作答。)
2.答案要点:
一、形成教师个体自助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压力观(要认识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压力的激励作用、压力可以靠人为的力量进行控制)。
(二)改善自我观念(对自己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对自己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三)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教师正确对待心理挫折的方法有:自我克制、情绪合理释放、升华、代偿、精神转移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四)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看到事物不利方面时,应该看到它有利的方面。这样教师容易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并对之做出积极的反应)。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充实内心环境。
二、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这点可以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层面
1.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
(1)教育环境优化(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给教师以足够的地位;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2)心理环境优化(学校领导者,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
(1)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
(2)正确合理地实行改革,保障教师的职业安全感。
(3)端正办学思想,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
3.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1)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2)学校领导要建立家、校沟通的交流机制。
第五篇:福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题
单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C)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问答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就全国而言,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压力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各种媒体宣传力度也在加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让更多的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指导思想
以国、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品牌为目标,立足校情生情,全员全程参与,全面深入推进,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等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年内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校特色项目。
三、具体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工作务实、成效明显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并通过全员参与,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
3、面向全体师生,面向家长、社会,全面深入推进,形成广泛影响,增强吸引力和知名度,尽快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特色、内外认同的品牌形象。
四、具体原则
1、科学性原则。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
2、针对性原则。要针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施教育活动。
3、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五、推进措施
1、全员参与,全面培训
平均每年派送教师参加心理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每年邀请一位心理学专家来校为全体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资源首先对班主任进行系列化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有培训计划,有培训材料;有学习心得,有效果检测)继续做实做好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
2、开展专题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在各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如果说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主导性”功能,则各科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是副渠道,能发挥“濡染性”功能。学科渗透是指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又提高学生学科学习成绩。各学科可以针对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通过其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目前可重点做好下列工作: ①教材的处理与挖掘
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师要转换其社会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一条心理健康教育线索,并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观、教学效益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②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是学科教学的中心。即如何从提高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学生要适应教学,但忽视学生心理发展与主观需求;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
③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
良性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在课堂管理上,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注意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④学习困难生的个别教育。
由于个别差异的普遍存在,加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弊端,班级里总有些学习困难生。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强化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3、办好心理社团,丰富活动内容
充分发挥 “心理社团”的作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调动成员积极性,可以尝试搞以“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节,举行心理健康知识展及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电影专场、心理拓展、团体辅导、感恩教育、国学教育、亲子活动及家长讲座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全体师生学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构建网络,跟踪咨询。
心理咨询不只是心理教师的事,加之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教师数量本来就少,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的形势下,应提倡每个老师都要学做心理咨询师,并创造条件让每个老师都能成为业余心理咨询“专家”。作为心理专业教师,要做好对一般教师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培训,并及时搜集整理他们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心理咨询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更要主动出击,能主动地到学生中间走一走,访一访,了解一下学生心理上的疙瘩。走到学生中间去,一边调查了解,一边接受学生咨询。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看似繁琐实则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零距离的贴近学生,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摸准学生的脉搏;只有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才能“说”到学生心里去,才能让学生“信其道”;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改变被动应付的局面。不少咨询需跟踪进行才能奏效。
5、走进家庭,面向社会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中任何一个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问题或某种不良心理症状都与家庭交往方式、家庭结构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家庭对子女的期望要恰如其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帮助孩子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根据具体情况调控孩子心理,做到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如对孩子平时要加压,考试前要减压;非毕业班要加压,毕业班要减压;孩子顺利时要吹冷风,碰到困难时要鼓劲等。同时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气氛。
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既是家长的需要,也学校的需要,为此,家校要联手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更要主动提供家庭教养策略。具体途径有:
①请专家或由校主管干部、心理教师就该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易存在的心理问题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方法上的指导。举办现场咨询,同时可向家长公布我校心理咨询热线,家长可随时与我们沟通或探讨有关问题。
②学生是联系家长和学校重要渠道,可以通过孩子的宣传,或定期带心理健康报纸回家。进行如《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21世纪父母的标准》、《家长哪些心理影响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能情绪化》等内容的宣传指导。
③家长委员会成员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他们一是能收集掌握家长第一手资料,从他们中了解家长最担心、最困扰的家庭教养问题,了解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二是在学校搞大型家长活动时他们是主力军,他们的宣传组织力量不容忽视。
④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渗透。⑤开展相关主题的心理沙龙活动,如“亲子沟通”、“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网瘾怎么办”等话题活动,与家长一起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活动或团体辅导,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和孩子的心更加接近。
⑦经常走进学生家庭,主动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积极沟通,谈孩子成长,交流学校工作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困惑及其解决办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赢得广大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还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尽快开通面向社会的咨询热线,积极发挥扬州市心理学会宝应工作站的功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积极拓展宣传时空,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电视、专刊、小报等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学生、家长、社会知晓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什么,遇到心理问题如何解决,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7、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心理教育
鼓励骨干教师立足本校实际、本班实际、本学科实际,本着“实践出问题,问题出课题”的原则,积极申报两个以上省市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开展以解决实践问题为根本目的的应用性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8、加强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继续有计划、高标准地加强心理教育中心软硬件建设。目前团体辅导室要添置部分活动道具,其他工作室要添置部分配套工具,原心理测试的电脑实在太慢,需要更换,教学区、生活区要设立多处信箱,方便学生投递。
9、全面科学测量,建好用好档案
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为学校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纵向看,它能显示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从横向看,它可以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揭示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问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通过各种手段去进行教育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心理档案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通常学生心理档案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
其次是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
目前学校通过安人心理测量软件对全体高一学生进行了个别心理测量,对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其他基本资料尚未收集完全。可以看出,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系统作用很大,但是要建好、用好档案系统,还有很大的工作量,我们将发动大家尤其是班主任要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新生报到后一个月内,要完成测试,并建立电子档案。对预警用户进行主动出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对有问题的学生,重点建档,跟踪服务。还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档案。
10、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组织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制度、规范,如:咨询员职责、心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功能室及档案使用的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落实执行,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教育组织结构,有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以校级领导为正副组长,以心理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军,各处室协同,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及时做好计划、总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评估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