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9:1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第一篇: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女青年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分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 情绪问题 个案分析一、一般情况

来访者,吕某,女,35岁,大专学历,汉族,中学教师,已婚。正在自考本科。出生于永嘉楠溪江畔的一个村庄。从小到大,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基本健康。工作中人际关系正常。

来访时的情况:一人前来,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二、来访着自述

主诉:心情烦躁不安、入睡困难半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中学的教师。近几年,正参加自考本科学习,13天前参加《生理心理学》考试。进入考场后,我的心跳加快,写字的手开始发抖,试卷较难,越做越紧张,脑子越来越胀。考试结束,发现整个人发抖,当时并没感冒发烧。跟一个熟人打招呼,脸上的肌肉抽动几下,很不自然。

考试前两天,睡不好。当晚,又睡不着。这样持续半个月时间。睡不着想得很多:丈夫的缺点、儿子的淘气。见到儿子、丈夫心烦,很想找丈夫吵架。本科学习共有15门课程,现在已经学了九门。放弃可惜,不放弃怕坚持不住。其实,当年参加高考,前一天晚上有些紧张,睡得较迟。第一场考语文,开始答题手就发抖,一直抖到考试结束。身体也一直打颤,好像衣服穿得太少受冻的感觉。那时脸上的肌肉好像没有抽动。到现在,出现这么两次,这一次特别厉害,都这样下去,肯定会垮掉,于是就到你这儿来。

咨询前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1。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来访者叙述的内容条理清晰,所述问题符合实际,叙述时语速较快,情绪有点激动,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坐在沙发上,手放得不自然。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据来访者自述和临床观察,来访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不安、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为正常。虽然来访者心理问题引起了其他的一些躯体化反应,如脸上肌肉抽动,身体发抖,但这些躯体化反应程度较轻,次数少,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只想与丈夫吵架。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工作有点不精神。从病理标准看,病程半个月,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工作有点不精神。SAS标准分61。

因此,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心理测验得分,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是因考试、是否坚持自考的内心冲突引起的焦虑情绪问题。

2.根据诊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项原则判断。

(1)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她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来访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据来访者所述与咨询时的观察,她的人格特征还是相对稳定。

因此,可以确定她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

3.根据除外标准判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②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该来访者的问题与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病的区别。来访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①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即来访者担心考试通不过,自考坚持还是放弃的冲突,而引导起的焦虑;②来访者的社会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对她心理问题的发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未引发其他的身心反应;④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6个月;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具有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仅在考试时出现),而且这些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神经衰弱的区别。来访者虽有入睡困难、联想增多的症状,但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缓解焦虑情绪。

2.近期目标: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坚持正常的自学学习、工作,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考试。

3.最终目标:有助来访者发展自我认识,明确人生目标,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向自我实现的状态推进。

六、咨询方案

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其对自己的认知方式及缓解情绪。具体使用倾听技巧和非言语线索,重点运用解释、对峙等影响性技术。

2.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来访者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与来访者约定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协商决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4.咨询费用,每次50元。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建立咨访关系,宣泄情绪阶段。

第一次接待来访者时运用倾听技巧,强调尊重、共感、鼓励等咨询态度,注重非言语线索来建立咨访关系。一方面可以给来访者一个倾诉机会,让来访者把自己近段时间的心理感受,已往的部分经历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其负性情绪宣泄出来(来访者用了五、六张纸巾擦眼泪)。同时也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接纳、信任和被理解,这些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咨询师详细了解来访者成长经历,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并可了解到来访者问题的表现,成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及与问题有关的近期生活事件等等。

(二)第二阶段:帮助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改变认知和情绪。

具体运用倾听、对质、解释、影响性概述等影响性技术,与来访者一同探讨其问题引发的原因。

1.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对考试焦虑水平有一定影响。身体素质好而又健康的人,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对考试能作出积极的反应,焦虑水平低。来访者考前一段时间进行紧张地复习,每天到夜里11点多才睡觉,白天上班忙学生的事,回家又有一大堆的家务活,身体疲劳。这样一旦参加考试,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而产生忧虑、烦躁与不安。

2.人格特征。研究表明,内向、胆小、缺乏自信,不愿表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当反应,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来访者由于母爱的缺失(8岁母亲远嫁)、父爱残缺,家境的贫寒,逐渐形成上述人格特征。当年高考,语文考试时出现的症状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考试焦虑症状。这次遇到类似情况,又开始过分关注自己在考试中做出的不适当反应——做不出题,于是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出现而使应试效果下降。

3.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造成应激源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项重要中间变量。来访者认为这次补考非通过不可。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复习,又是补考,通不过会影响自己的自考进程。这样势必形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出现较强的焦虑情绪反应。

4.听完解释后,来访者似乎明白了许多。接着解释:这次补考由于出现较强躯体化反应,来访者不能自行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奖对考试的恐惧负性体验作了丈夫不支持、儿子淘气等家庭拖累的归因,见到他们心烦,其实是因担心考试通不过,自考是否坚持的心理冲突而痛苦。来访者带着微笑与我告别。

(三)第三阶段:巩固咨询效果,促进心理健康阶段。

1.在上述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来访者对自己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来访者问题,认为来访者的情绪问题主要原因是她过于看重这次考试以及对未考试课程能否通过的担忧。放弃——意味着以前的努力白费(已通过九门);坚持——又恐考试不及格。这种趋避冲突使得她烦躁、不安。来访者拥有较好的工作单位,家庭条件较好。这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对她是否具有类似当年高考的决定她命运的影响,与她固有的非理性信念——非通过不可辩论,从而发现考试通不过也无关紧要,放下包袱。

2.调整关注的方式,让来访者明确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自卑等人格的改变上,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年高考语文考砸了,但后来的四门课程发挥正常,顺利地考上大学,证明她是行的,有能力调控自己的考试焦虑情绪。多找自己的优点,少关注自己的缺点,以乐观豁达态度对待考试的得失及其他生活事件。

3.运用积极关注技术,充分利用来访者已有资源重新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增强自信。

来访者是个好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胆小、内向、自卑个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自学心理学改变自己。运用自我展示技术,咨询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个人的心理问题最终是靠自己解决的。来访者有强烈的求助动机,悟性较好,她有能力改变自己。最后建议有空读《道德经》。咨询结束。

第二篇: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非理性思维方式是导致其情绪困扰的根源,从而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咨询,提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李某,女,31 岁,身高 1.69 米,体重 67 公斤,汉族,未婚,职业为警察。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于 1986年出生,因母亲怀其时属于高龄产妇,因此足月后剖腹生产,虽获母乳不足,但发育正常。父亲为镇政府一名干部,母亲为电厂工人。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哥哥,大其 8 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求助者 7 岁入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寄宿在县城的哥哥家,哥哥和嫂子对其比较照顾,但求助者觉得不是很方便,就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时,从哥哥家搬出,住到学校集体宿舍里。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老家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工作 9 年多,工作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原以为会对自己找对象有所帮助,可是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自己 30 多岁了,不免有些着急,所以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伴有一些抑郁。来访者从未谈过恋爱,只是上学期间有一暗恋对象,但表白后却遭到拒绝。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焦虑,有轻微抑郁持续近1 个月,入睡困难近半个月。

(二)个人陈述

求助者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可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觉得越来越孤独,无助。一想到自己都30 多岁了,还孤单一人,被人们称之为“剩女”,就难以入睡。求助者表示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觉得很痛苦,所以来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焦虑情绪,失眠。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一)一般印象

年貌相符,身材高大、体壮,衣着适时整洁,未化妆。言语流畅,眉头紧皱,面带愁容。

(二)精神状态

求助者感知觉、注意品质、思维状态未发现异常,但情绪低落,意志活动无明显增强或减退,焦虑以来一直都能坚持工作、学习,自知力存在,主动求治;人格相对完整和稳定,性格外向。

(三)身体状态

近半个月来睡眠差,常常难以入睡,有时半夜醒来就无法入睡,觉得乏力。近期体检报告均正常。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最近1 个月觉得孤独、烦闷。工作学习未见明显影响。觉得和已婚的女同事接触不自然,她们闲暇之余不是谈论自己的老公就是孩子,让自己无话可说,但是尚未造成交往障碍。

(五)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 57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 54 分。

四、评估与诊断

(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

该求职者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情绪。

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近一个月表现出焦虑情绪,有失眠,但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及求助愿望。

(二)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是局限在择偶问题上,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只有 1 个月,证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测量结果支持本诊断。

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和依据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 3 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 1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并且以上症状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不具备以上症状。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 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要让求助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运用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模式,克服遇到的困难,并以此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疗法最核心的就是 ABC 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她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情绪及行为的结果。本案来访者问题的诱发因素(A)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情绪和行为后果(C)是心情烦躁,焦虑,失眠;不合理的信念(B)是我不可爱,没有人喜欢我,我一定会孤独一辈子等。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和义务。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义务。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和费用

每周 1 次,每次 50 分钟左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费用:每次200元。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第一、二次咨询);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第三次至第五次咨询);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第六次咨询)。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二次咨询:

咨询任务:了解基本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学会放松方法。

本次咨询小结:通过摄入性会谈,运用倾听等相关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

好的咨询关系,收集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资料和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确定了求助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2.第三、四次咨询:

咨询任务:根据 ABC 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能够接受 ABC 理论并可以运用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3.第五次咨询:

咨询任务: 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者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本次咨询小结:求助者努力修正或放弃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4.第六次咨询: 咨询任务: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

本次咨询小结: 求助者认识到要运用建立起来的合理认知模式,克服遇到的困难,并以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同时愉快地与求助者结束咨询关系,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平静了许多,失眠现象消失了,对未来和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趋于合理,自信心得到恢复,工作热情高,生活态度积极。现在准备参加单位的竞争上岗,还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

(二)咨询师的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来访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焦虑情绪,自信心、睡眠等问题基本解决。最终目标方面:来访者基本了解了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思想,并可以用来分析自己的问题。

(三)心理测验的前后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AS): 标准分 40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 39 分。前后对比,说明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九、咨询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是一例成人焦虑情绪,引发失眠而做的咨询,根本根本原因是她的不合理认知造成的。通过使合理情况疗法,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认知,使来访者问题得到解决。咨询不足之处,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未来存在很大的误区,家庭的变故造成对求助者造成很大,虽然在短期内得到改变,长期的成长需要来访者坚持。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3版,第441-445页.(找到正确页码进行修改)

2、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第3版,第132-142页。(找到正确页码进行修改)

第三篇: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颜雪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本案例陈述了一个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态出现前的个人成长历史、他人的反映、对其所做的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改变认知倾向,建立自信,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一、个案基本资料

1、求助者基本情况:学生安某,男,19岁,汉族,哈尔滨市依兰县人,高中三年级学生,现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父母均为林场工人。从小性格温顺、胆小、内向。母亲对其要求很严格,要求他做任何事都要尽力做好。他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益,母亲要求他要以姐姐为榜样。

2、求助者个人成长历史:求助者在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益,上课能认真听讲、聪明、思维活跃,而且对一些学习问题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很高,比较热心帮助同学,老师对其印象也不错。

3、教师陈述:求助者平时不太爱讲话,学习刻苦,但1个月前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为此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总无精打采的,和其他的同学也越来越疏远。班主任建议求助者来做心理咨询。

4、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还算整洁,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但眼睛有些红血丝,没有精神。有礼貌,但不爱说话,陈述自己的事情时,思维清晰,语言连贯。

5、求助者主诉: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但一模的成绩不理想,我开始害怕正式考试再不好,怕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也怕老师失望,在家里、学校都觉得很紧张,虽然我也知道 如果我能正常发挥,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现在我看到同学们都非常投入的学习,我就更着急。现在我上课爱溜号,做什么都没心情,看什么都烦,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我白天、晚上都在想这件事。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就更没精神,我快烦死了。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

1、对求助者进行考试焦虑的量表测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测试的测试结果是:总分焦虑水平为70分(0—24为无焦虑;25—49为轻度焦虑;50—74为中度焦虑;79—99为重度焦虑),为中度焦虑。其主要症状是,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失眠、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和训练。

2、评估分析

求助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有很强的自尊心,并且由于母亲对其要求一直很严格,他一心想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又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感到羞愧、自卑。这些情感又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一些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

3、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考虑焦虑症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症中的抑郁神经症鉴别:虽然抑郁神经症也有对前途悲观,无助无望,感到精神疲倦,自我评价低等,但抑郁神经症的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的问题持续至今只有一个月。

2、与神经衰弱鉴别:虽然求助者也有心情紧张、烦恼和睡眠障碍,但求助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确定为神经症性反应。一则持续的时间不长;二则神经衰弱中的情绪体验强烈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而求助者的情绪体验和持续的时间与生活事件和处境相称。

四、病因分析

1、个体原因:

2(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像求助者这样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助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助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2、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3、家庭因素

家长对孩子要求与管教过严、期待水平过高,或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恶情绪,助长考试焦虑。而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高焦虑的父母都是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的动因。

五、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针对求助者的情况,提高其认知能力,让他明白一次考虑不理想并不能就此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白考试总有考不好的时候,让他重获学习的信心;教他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知道如何让自己放松,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他解决问题的技巧,做好复习工作,迎接高考。

2、远期目标。消除他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自信心,并形成其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促进他的身心健康成长。

六、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对考试的错误看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有责任提供真实的资料,咨询师有责任遵守保密原则。(2)求助者有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咨询师有责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3)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有选择权、知情权和协商权;咨询师有权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有权选择咨询对象;有权提出转介。有权中止咨询。

⑷双方有义务彼此尊重,遵守预约,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对方。

3、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2)费用:每次50元。

七、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

(1)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评估阶段;(2)咨询阶段(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2007年5月5日)

A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制定咨询方案。

B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用摄入性谈话法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通情达理使求助者感到了温暖,使求助者焦虑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用解释技术,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确认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是 由于对考试成绩过于看重,一模成绩不理想,就认为高考会失败,这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估价偏低,从而增长焦虑的情绪等。目前主要是求助者出现认知偏差和情绪模糊不清,难以理解自己现状,不知道如何调节焦虑情绪。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表示愿意接受合理情绪疗法,并配合心理咨询。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忆记录自己过去一个月来有关考试的各种想法,分别写出诱发事件A,不适感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和书面记录,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2)第二次咨询(2007年5月12日)

A任务: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所持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焦虑情绪困扰。B过程:就上次的咨询作业情况进行会谈。(咨询会谈摘要)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是那么的看重,一模考差了,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如何去面对的事,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都跑出来了。咨询师:具体有哪些不好的想法?

求助者:一模考差了,也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还会让家人、老师失望,同学也会取笑我等等。总之,我心里十分的烦恼。咨询师:你是说,一模考差了,你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了?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我以前成绩很好的时候,根据几门科目的成绩估计了一下,我勉强可以考上,一模考这么差的成绩,肯定考不上的。咨询师:那是你自己估计的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理想,肯定考不上重点大学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什么科学根据? 求助者:是我自己的想法。

咨询师:你的想法能肯定会变成事实吗?

求助者:(沉思了一会儿)不能,但我心里还是会这样想的呀。咨询师:那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想法。这种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其实你想要改变目前的情绪困扰,也不难的,但首先是你要改变已经习惯了的这种想法。求助者:那我怎样改变呢?

咨询师:一模考得不好,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也不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偶然的一、两次考不好,是常见的事,并不代表着一切,只要用功,成绩是可以改善的,何况你的学习一直较好的。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让我试试改变一下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试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是感觉好多了。

求助者在做第一次作业时,也是他自我理性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就第一次作业的问题,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自觉改变过去不理性的想法“成绩是不能考差的”,改变认知,明确一次考不好,不等到于是自己学习能力差,不等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差,同时学会把对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换成“希望”。

C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回家再做一些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对成绩评价的中性面或积极面。(3)第三次咨询(2007年5月19日)

A任务:进一步改变求助者的习惯不理性认知,帮助求助者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考试成绩,并辅以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克服焦虑情绪。

B过程:咨询师根据上次的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谈谈自己的感受,求助者谈到自己经过前面两次的咨询,自己对考试成绩有了新的认识,心情也平静了些,但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还会有紧张感。

咨询师与求助者继续进行分析和辩论,进一步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的症状得以减轻或 消除。并针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向求助者介绍渐进肌肉放松训练,并指导求助者进行练习,让求助者学会放松自己的焦虑情绪。最后咨询师提出要求求助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放松紧张的情绪。

C布置咨询作业:要求求助者在学习生活中应用渐进肌肉放松训练进行自我放松,克服焦虑情绪,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放松焦虑情绪,按照新观念进行实践,尝试认真上课和看书复习。(4)第四次咨询(2007.5.26)

A任务:巩固咨询效果,指导求助者学会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结束咨询。

B过程:通过会谈,求助者分别讲述了自己对于考试旧的不理性认知和新理性认知,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作出积极的自我改变,同时鼓励和教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悦纳和自我欣赏,学会从积极面或中性面看待考试与自己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心情已好转了,不再有紧张感和害怕感,能较好地集中注意力上课和复习功课,睡眠质量也有了改善,学会了理性看待考试与自己的关系。

2、班主任的评价:求助者基本上恢复以前的学习状态,上课能专心听讲,心情好了,整个人也变开朗多了。

3、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情绪已稳定,能较好进行正常的学习,而且二模、三模考得不错,成绩上来了,可见已达到咨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第四篇: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核心提示: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正文: 一、一般资料

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 评估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求询者这种遇到考试,就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影响考试水平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败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考试焦虑症”。

求询者的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考情境引起的,表现在心理层面、行为层面和生理层面。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意识体验的认知反应;产生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如心率加快、多汗尿频等考试焦虑的生理反应;同时产生以防御和逃避为方式的行为反应,如神情木然、呆坐、多余动作增加(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上述几种反应的交织形成了求询者考试焦虑的情绪反应。

导致考试焦虑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是:

(一)个体原因:

它是影响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引起考试焦虑的主导原因。

(1)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考试焦虑水平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象求询者这样的初三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青春发育开始时焦虑水平会有所上升。

(2)认知水平能力。求询者对考试性质的认识程度、对考试厉害关系的预测程度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程度,直接影响到其考试的焦虑水平。如果求询者把考试与自己的终生前途相连、动机水平过强,其焦虑水平必然升高。另外对个人能力的估价低于对考试难度的估价时,也会加重焦虑情绪。

(3)身体状况。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经常失眠的学生,对即将来临的考试,容易激起较强的情绪波动,产生过度的焦虑。

(二)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体制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程度的高低。

(三)家庭因素

求助者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尤其是她的母亲由于顾及到自身的形象、面子对她寄托了很高的厚望,这些均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她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 导致学习效率差,再加上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引导调控,于是情绪更加紧张 焦虑.....于是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五.咨询目标的制订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该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适度调整个人和家长对考试的动机水平,注意学习过程,降低考试结果的关注度,缓解求助者焦虑情绪,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正常参加考试,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中考。

长远目标与最终目标:正确接受生活中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特别是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其积极面。促进求助者心理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促进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系统脱敏法。

合理情绪疗法为认知疗法中的一种,是根据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的著名“ABC理论”而设计。为了使这一治疗理论能被更好的理解,艾利斯极其同事常使用一个具体公式——A

B

C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连续两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认为中考也会考不好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了,也就考不上理想大学了,这种想法解释进而导致紧张、焦虑、睡眠障碍、食欲降低等症状,继而害怕参加阶段测试不想参加中考等.引起该求助者症状(即C)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前两次考试的失利(即A),而是这样的想法:前两次考试的失利了,中考也不会好了,对中考的过度担心、害怕失利(即B)而引起的,所以选择合理情绪疗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训练后,紧张的焦虑情绪会得到缓解,为确保中考考场上发挥正常,选择系统脱敏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对引起中考焦虑的情景逐级脱敏。

第五篇: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一名刚步入职场工作的新人焦虑情绪的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和诊断等方法,发现其焦虑来源于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让其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问题。最终于某的心态得以改善,于某的情绪趋于平稳。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咨询案例。

关键词:焦虑情绪;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

于某,女,26岁,未婚,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三个月,月收入2000元。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性格内倾,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是公务员。经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成长经历:从小一直都很听父母话,对其要求严格。最近2个月,于某情绪变化较大,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到了单位就精神紧张,于某前来咨询。

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工作精力减退,注意力容易分散;能正常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思维活动正常,睡眠饮食正常。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感觉注意力不像以前那样集中,容易走神;情绪低落,空虚;心情烦闷,自责,失眠;工作能力有所下降,对未来很迷茫。个人陈述:一个月的前的一天早晨,因为疏忽大意把一份重要的会议文件忘在家中,导致了会议的延误。领导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由于平时不怎么会和领导打交道,被领导一批评更不知道怎么办了,当时脸特别红,情绪也紧张起来。事后自己非常后悔,担心就此得罪了领导。从此认为自己能力低,素质差。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走出困境。

三、观察情况:

咨询师观察:于某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低着头,有些拘谨,言谈羞怯,说话声音不大,语速快,自卑、言语思维逻辑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

收集临床资料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3分,(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根据临床观察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诊断为焦虑性一般心理问题。

(一)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程度不强烈,只局限在工作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只有两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判断,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有波动,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心理异常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困惑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人格及焦虑症鉴别: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典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

3、严重心理问题鉴别:该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时间较短,强度并不严重,内容尚未泛化,有求治愿望,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焦虑状态;帮助求助者正视其职场中遇到的困难;让求助者学会怎样处理和化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最终目标:求助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处理各种工作问题的能力;恢复积极的工作态度。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歪曲认知和不合理信念,达到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求助者原本错误的认知模式,改善现有的心理状态。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有知情权和协商权。

4、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5、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6、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三)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120元/小时。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第一次 2011年3月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通过测验辅助评估诊断;

4、确定咨询目标;

5、用心理学原理解释于某问题存在的原因。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定。

2、让求助者做了焦虑自评量表(SAS),询问咨询的目的,询问于某对工作问题的看法。

3、收集临床资料,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4、交谈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问题存在的原因。由于于某刚从大学校园步入职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咨询作业:回家后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10遍。从而帮助于某恢复自信心,为下次咨询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次 2011年3月10日

目的:

1、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作业反馈;

3、深入咨询。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会谈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不自信的缺陷,加强于某对工作应激问题的处理能力。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咨询作业的实施情况,于某讲述:“刚一开始,我想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很是困难。通过询问了家人、朋友和同事后,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还是很多的。如果不是完成这次作业,我还停留在我自己的思维模式里,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几天我才觉得自己还是很优秀的,”

我借势问道:“你说说为什么会产生对工作的自卑心理?。” 于某说道:“其实,我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没有吃过

什么苦。步入到社会以后,我发现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主了,很多事情都让我搞砸了,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封闭的心扉已经慢慢打开,于某通过交流变得更加自信和对工作更加积极的态度。

咨询作业:

1、尝试自己要经常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尽管有不成熟的观念和做法,可以询问家人、朋友和同事其正确的建议。告知于某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冲突和困难都是正常的,这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重要是你该如何让问题化解。比如通过适当解释的方式私下找领导说明那天的情况。

2、继续朗读自己的优点并积极体会。

第三阶段:第三次 2011年3月17日

目的:建立积极的认知

方法:咨询性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于某认识到自己到焦虑情绪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致。

于某如约来访,询问这一周的表现,于某高兴地说:“现在状态好多了,工作也有活力了,同事之间和我说的话也多了,甚至主动和我说他们家里的事情了。领导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满意,那天晨会上还点名表扬了我。”

我说道:“于某,我们每个人都有工作,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顺心。假如一个领导对员工不闻不问,我们就会怀疑他是否在工作。与领导、朋友、家人发生从突,这是不能说明什么,我们既不要忌讳它,人际冲突经常会发生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化解矛盾,并可能成为我们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你不认为更好吗?”

于某露出了笑容。

第四阶段:第四次 2011年3月24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于某主动说:“我现在工作效率高多了,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我指出,这种状态要继续保持下去。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你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要相信“我能行”。

八、咨询效果评估

在于某的主动配合下,咨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某自述情绪稳定,工作状态不错,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很融洽。会谈结束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求助者进行测试。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45分,求助者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咨询是成功的,效果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增刊。

下载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王 青 身份证号: ***1193111 一例考试焦虑心......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身高1.1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来访者,通过他的主述和陪同家长的陈述,了解到他最近两个月以来,每次遇到数学考试就手心不停地出汗、心慌......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问题 来访者,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没有躯体疾病。 来访者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乐,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短程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情绪障碍) 2017年3月14日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 ,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全文5篇]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大学生,现在学习动机和策略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和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