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谈心)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1.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求助者主诉】
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个人成长背景】
他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
【咨询老师印象】
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分析与诊断】
(一)孩子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
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只有几个月,而且目前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二)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谈心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谈心方案】
(一)方 法:合理情绪疗法 【谈心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谈心。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孩子倾诉,收集资料,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谈心目标,制定谈心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谈心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孩子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孩子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老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谈心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不良情绪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咨询老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孩子及父母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谈心效果评估】
通过几次谈心,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一天之内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坚持上好课,能走出教室做课间操,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
时间:
第二篇: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宇轩,男,汉族,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身高1.1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主要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特爱哭,任性,学习成绩和同龄孩子相比较差,从开学至今症状持续四个月。【求助者主诉】
我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自从见到他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地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环境,适应学校生活,可是努力的结果不尽人意,这个孩子依然天天哭,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影响课堂纪律。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家长也很无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期中摸底检测中刚及格。【个人成长背景】
小宇轩是独生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得过一场重病,经医生全力抢救才保住了这个孩子,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一旦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哭就发脾气。【咨询师一般印象】
这个孩子是被班主任领进咨询室的,衣着整洁,一脸的不情愿,对话中眉头紧锁,目光始终不愿正面与对方接触,总是左顾右盼,语言清晰但十分简短。对咨询表现的极不耐烦。【分析与诊断】
(一)孩子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爱哭。
2、身体状态:爱发脾气,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只有一个好朋友,不快乐,影响别人学习,需要帮助。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这个孩子表现出爱哭、任性,情绪不能自我调控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几个月,而且症状有减轻的倾向,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这个孩子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1)生活事件:生重病。
(2)社会支持:家人对他的过分溺爱。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2)认知原因:大家都必须围着我转,我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大家必须关心我。【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的一面;(2)改善孩子情绪低落、爱哭的精神状态;(3)帮助孩子改变现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咨询方案】
(一)方 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1、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孩子倾诉,收集临床资料,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和领悟阶段。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孩子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孩子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4、最后一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不良情绪出现的次数明显减少。咨询师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教给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随时、随地、主动地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之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并且教给孩子及父母学会了自信训练和放松技巧。【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一天之内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坚持上好数学课和体育课,能走出教室做课间操,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基本上适应了学校生活。
第三篇: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短程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情绪障碍)2017年3月14日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名小学生厌学的短程心理咨询,深刻分析了求助者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也说明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自身具备良好素质的重要性,建立起尊重、关爱、平等这种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一、案例报告:
S,男,11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情绪低落,对上学失去兴趣,在家长再三督促下,勉强去上学。但课堂上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还常常接老师的话语,不完成作业。近一周来,课堂上焦虑不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2015年11月4 日,我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立即赶到心理卫生中心,以上是我与求助者的家长在谈话中了解到的情况,当谈话正在进行的时候,接到求助者的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想上课了,让家长立即来校接自己回家。于是我们停止了谈话,即刻赶到现场,对求助者的厌学情绪进行干预。我观察到求助者的情绪低落,眼里噙着泪花,独自在教室外的的一个角落。
追问病史,了解到2015年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班级换了新的班主任,由于同学们对他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就表现出不满情绪,求助这就是其中的一个,S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有时会抢答老师讲课时正在表述的内容,这样会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老师的不满。他也好动,有的时候恶作剧,以此引起同学和老师的主意。老师当众批评了他,并以差生名义给她安排在“独坐”,老师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把他驱逐教室,并打了他二个耳光,求助者感到心里委屈,迫于学生守则,他不敢反抗老师,结果就以行为失调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觉得自己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故意不听老师的讲课,接老师的话语,老师恶语相向,挖苦道:不听课的学生是“畜生”,有时也想表现得好一点,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视而不见,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跟老师作对,课堂上恶作剧,结果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把正常的课堂秩序打乱了。班级二次调换座位,没有人愿意跟他调坐位,他没有玩伴,他受到孤立,他觉得自己的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他要跟老师同归于尽。
二、分析:这是一起由于体罚学生造成的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这在小学生当中比较常见,其实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表现欲,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老师应当把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把他课堂表现中的积极成分加以肯定,正面引导,并给以强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使惩罚,也应当讲清楚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采取负强化,使之不良的行为消退。但是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青少年心理发育的规律,也触犯了未成年保护法,因此必须加以干预。否则求助者的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诊断:情绪障碍
四、咨询及治疗过程
1、宣泄疗法: 本着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受的态度,我们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让求助者尽情的讲述自己的这段经历,不加批评和指责,使求助者的不良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感到自己得到从未有过的尊重,他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2、分析性心理治疗:
(1)、教师的原因: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求助者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对待,没有对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结果挫伤了求助者的积极性。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他又以恶作剧形式,分散同学的注意力,这本来是同一事件引起的不同的行为表现,是一个连续的心理变化过程,老师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以行为矫正,而是以扰乱课堂秩序为理由,把求助者驱逐教室,并进行体罚,学生在学校读书,作为独立的个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2)、家庭原因:求助者的父亲是位技师,母亲是位公务员,双亲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家庭教育严格,父母不允许他在学校有半点差错,他的父亲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就以粗暴的手段,进行干涉,把所有的责任让孩子承担,求助者对父亲怀有恐惧心理,不敢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父亲说,怕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求助者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已降至60分,他不敢跟母亲说自己的状况,怕批评指责。这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妨碍了父母与子女的正常沟通,因此家长无法得到孩子近期的厌学信息,使问题延误了解决。
(3)、童年的创伤:由于求助者的家长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我让家长协助,对家长进行了心理辅导并且交给她一些对孩子表达爱的方法,让母亲与孩子目光接触、拥抱、积极地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热诚的接纳,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信任,让孩子能与母亲畅所欲言,在母爱的感召下,孩子闭锁的心灵之门终于打开,他的童年创伤经历,总是在一个恶梦中反复出现。求助者说:他近几年总是在做同一个梦,梦中的情景至今记忆犹:一个凶神恶煞的老女人,恶狠狠对他吼道:你是坏孩子,接着自己就尿裤子了。。。。醒来之后,已经泪水涟涟。
(4)、释梦:求助者对梦的内容作自由的联想,他回忆道: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在快要下课的时候,他想要去卫生间解手,虽然再三请求,仍被未当时的班主任准假,他终于在课堂上尿失禁,他很尴尬,受到了很多同伴的同情,却被当时的那位年长的班主任嘲讽。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他很压抑,觉得很丢人,也没敢跟家长说。从那件事情开始,孩子就对老师不再信任,潜意识里,对学校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这才是孩子厌学的深层原因。
(5)、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当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不会跟老师正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6)、面对学习成绩下降,不知所措。
(7)、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无法证实挫折。(8)、求助者刚步入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对挫折敏感。
3、对班主任的辅导:
由于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还缺乏教学经验,也还没结婚,不懂得怎样去给孩子的爱,也是可以理解的。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未成年保护法,家长介绍孩子的特点,让它能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卡耐基《人性的弱点》,指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的老师也不例外。师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并且老师坦诚地向孩子道了歉,并取得了孩子的谅解。二天后,孩子的心情逐渐好转。
4、自信心训练:
S曾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让她重拾自信,学校还专门留出一个名额,让他代表学校参加科技制作比赛,以此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5、正强化:每当S课堂举手发言,都要给机会,让他自由表达,并给以鼓励,以此保护他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能用平和的语言与老师交流,或与老师有对立情绪,而做不到这一点时,就到学校的书记室找书记聊天,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经过三天的干预,求助者能正确的方法与老师交流,第四天,被随机安排在正常座位。
五、结果:S补上了以前的作业,学习成绩提高到90分,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制作,被学校的篮球队吸收为篮球队员,上周日,我正准备给他做咨询时,他急着要跟同学去郊游,我看他已经跟同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就决定让他在生活中体验做个好孩子的感觉。
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一、基本情况 :
姓名:王刚 性 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性别:男 年龄:10岁 父母工作:在家待岗 成绩:中下 独生子
二、背景资料:
王刚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受到父母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王同学的父母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王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王同学害怕父母,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王同学不想妈妈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王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换了环境,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王刚由于被父母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社会舆论的评头品足、说长论短,都增加了王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王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王同学父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王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能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王刚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王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王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王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王同学的交谈过程中,王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王刚与父母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王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俞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王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王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她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王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王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王同学的父母确实如王同学所述,在王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王同学的父母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我想要解决王同学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让他感到在父母的眼中他还是受父母疼爱的孩子。于是,我又去了王同学的家,这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家。王同学的父母说他不爱玩,较深沉,老喜欢独自一人。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点失意。我与他们谈了王同学在家的感受,也谈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他们平时责骂对他的伤害,还与他们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极要面子。因此,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王同学父母说他们不知道王同学有这些想法,有时在邻居面前也骂他,可能是因为是男孩不要紧,太不顾及他的感受。他们保证以后不再拿旧事来伤害王同学的自尊心。他们说他们是爱王同学的。这样,通过家访,得到了王同学父母的积极配合,使王同学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第三阶段是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班级氛围,减轻王同学的心理压力,并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一步与前者同时进行。为了尽量排除王同学的自卑心理,我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即每星期一、三的读报写字课由他来带领大家学习。王同学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水平,关键是王同学的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在班中我开展了多次心理导向课,目的是让他能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六星期后我安排了“自我解剖——优缺点投向我”一课。当然这一课的设置必须考虑到王同学的性格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当我要求“谁愿意说说自己最烦恼的事?”时,王同学第一个举手,当着30位同学的面说出了曾犯的错。此时,整个教室沉默了,沉默之后同学们给王同学的勇气与坦诚以热烈的掌声。课后,他说:“老师,现在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原来是我想的太多了。”经过这次活动,王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科学,他已认识到自己是受同学们欢迎的。
第四阶段是对王同学的耐挫力培养,花时五个星期。在这过程中,有时王同学成绩考差了,老师点名批评;或受到同学的指责时,引导他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促进心理上的平衡。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刘红,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莫XX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这是发生在我实习期间的一件事情。实习快结束我们要走了。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新老师,写给了我。她说,“王老师我很喜欢你,如果你能一直留在我们学校做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班就好了。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你有空一定要来看我们啊!”到我们走的那天下午,莫XX一直送我到校门口,伤心地哭了。经过这件事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报告题目:厌 学 症 案 例 报 告 姓 名: 所在单位: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荆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厌学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1.5左右,体型适中。无疾病史。2.个人成长史: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也不愿做作业。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
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具体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考,树立自信。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与教师及家长做好联系,多关心孩子,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让她们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艾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荆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特殊,爸爸不务正业,妈妈不在身边,一直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懂事了许多。因为家庭的特殊,导致她有些自卑,由于心情不好及前一阶段因身体不舒服休息过几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她不够了解,因为成绩下降及表现不够好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感觉在同学面前及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2.咨询时间和安排:前期每周一次,后期每两周一次。每次1小时。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第1次心理咨询):2011.3.4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2)方法:(1)会谈。(2)心理测验。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儿童完成“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与 “一般性厌学焦虑测验(GAT)”,同时向其奶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奶奶与孩子,并作出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6)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干预阶段:2011.3.11 “再现”事件。
1)请家长与孩子重新讨论孩子当初为啥不想上学,为什么在学校总感觉不舒服。5 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怎么做,感觉如何”。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帮助孩子进行情感宣泄; 其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其三,顺势引导如何做可能会更好。
2)请家长务必与老师面谈一次,以增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3)回想在事件发生前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2011.3.25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2)方法(1)会谈;
(2)改变自我对话内容。3)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
①现在,荆某已经能够做到每天至少两次邀请同伴一起玩耍,变得活泼多了。②班主任老师请荆某担任英语课代表,收发每天的作业本。并安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会改变自我对话的内容,即以较为正面的讯息来告知自己,从而,将否定的自我预言打败;(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方的评价 1、求助者的评价
1)我喜欢上学,因为老师喜欢我。2)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
3)每天,虽然没有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可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
2、家长的评价
1)孩子回家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2)近来,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3)看来,真应该多多关心孩子。
3、老师的评价 1)上课常常抢着发言。
2)班级活动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六一文艺中汇演,她一连表演了两个项目,并且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表扬。
(二)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七结语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是喜欢上学的。适应良好的学生,更是少有缺课的记录。如果一个向来学习表现正常的学生,告假次数突然增多,身为师长就得留意了,因为这背后的诱因很有可能与家长、老师的责难、训斥,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有关。一方面,我们必须指正和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体谅孩子的处境与需要,接纳他们“幼稚的想法”和过失,耐心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关。
参考文献: 彭岩、丁春生编著。《孩子的小毛病不难改》。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6年1月第1版 P151-P181。蒋小明、孙成刚主编。《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集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P3-P41.
第五篇: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小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六年级的来访者,通过他的主述和陪同家长的陈述,了解到他最近两个月以来,每次遇到数学考试就手心不停地出汗、心慌气短,有胸闷的感觉,考试前一天没有精神、疲乏、易怒。在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后,经过认真、慎重的鉴别,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进而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曾多次带他去大医院看病,均无躯体性疾病。从严重程度来看,反应不甚强烈,只局限于数学考试,情绪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地影响社会功能。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决定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进行数学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从而改善求助者的焦虑感,并对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解释,帮助他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较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求助者今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矫正疏导 健康完善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张敬(化名),男,汉族,家中独子,小学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无任何躯体性疾病,家族无任何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家长管教严格,张敬很听话,自理能力强,从小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还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很受老师们的喜爱,父母、亲人们经常在人前人后夸耀他。
不幸的是,半年前,张敬的父亲因意外致残,母亲要承担起家内外事务,压力很大。最近由于天气变化,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数学成绩大幅下降,一考数学就紧张,手心冒汗、心慌气憋,他自己非常的痛苦,家长带他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什么病,只好带他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问题。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
近两个月因一次数学考试失利,对考试产生紧张、焦虑感。
个人陈述:
张敬说:“上次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不佳,逐渐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大幅下降,结果近两个月来一考数学就紧张,手心冒汗、心慌气憋,内心十分痛苦,家长带他去了很多医院,也没查出什么躯体性疾病,因此,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观察印象:该来访者说话不太主动,多数时间低着头揪拧裤子,情绪低落,显得很焦虑不安,但遇到他母亲说的他认为不太对的地方,会予以纠正和解释,要求改善欲望较强。
母亲反映:
张敬近来状况较差,连续一周三次因身体不适被老师请到学校,看着儿子情绪低落,成绩不断下滑,心里非常着急。接回家后,饭也不正经吃,倒头呼呼大睡,现在家里就指着我一个人忙内忙外,我和他爸爸希望他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这样说不上让他光宗耀祖吧,也得差不多啊,现在他连考试都不能参加了,让我们怎么办啊?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临床搜集的相关资料,对求助者出现问题的时间程度,典型心理行为异常表现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1.主要症状:考试焦虑 2.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张敬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病程2个月。从严重程度来看,反应不甚强烈,只局限于数学考试紧张、焦虑,情绪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地影响社会功能。因此,不是严重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一般心理问题。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张敬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病程2个月。从严重程度来看,反应不甚强烈,只局限于数学考试,情绪没有泛化。没有严重地影响社会功能。因此,不是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运动性不安等。张敬表现出焦虑症状,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结论: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来访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该来访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烦躁,担心考不好数学。(2)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来访者已经去几家医院做过检查,排除存在其它身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理方面:无任何证据显示该来访者因躯体性疾病导致心理问题。
2、社会方面:(1)最近数学考试失利,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2)在学校,老师不理解,父母又给不到及时的支持。(3)身边没有可信赖的倾诉对象,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3、心理方面:(1)性格因素:张敬性格偏内向,求完美,是造成他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2)存在认知问题:过去很优秀,这次考试的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3)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初步约定2次。咨询收费:因我在公立学校供职,因此酌情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分3个阶段:
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2.选择技能与策略进行心理帮助阶段(中途阶段)3.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具体咨询过程:
(一)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确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时间:从2017年6月22日起,共2次,每周一次。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
3、确定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共同探求改变意愿。
4、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
成的,如果你对考试成绩的期望值降低一些,会改善你的考前焦虑状况。引导求助者明白: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想法,而不是事情的本身。
3、布置认知性作业。
围绕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进行自我辩论。
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当数学考试不理想时,老师会不喜欢自己,同学会看不起自己?
(三)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时间:201年7月13日起,共2次。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改变错误认知和行为,恢复正常的认知和健康行为。
2、学习建设性行为,达到自我实现。
3、发展和运用习得的能力,逐步增强自信心。方法:会谈 过程:
1、引导来访者用合理的认知和行为取代错误的。
2、改变认知消除数学考试的紧张、焦虑感。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主诉:
现在对考试不那么害怕了,虽然还会感觉紧张,但做做深呼吸就能平静下来,近来成绩提高较快,老师也经常表扬,父母也不担心了,自己感觉快乐多了。
2、社会生活状态:
有关系较好的几个朋友了,能经常一起打球、学习,一切都感觉良好,还当上了体育委员。
3、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已较好地融入集体,改变了不良认知和对考试的紧张焦虑感,提高了它的社会适应力,帮助他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第2版.(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习题与案例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第2版.(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