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对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进行比较、预测教育的需求,或者确定课程目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 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 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其二是可以满足
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
由于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它能被用于及时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
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作为编制课程的教师、幼儿园课程 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其他课程编制人员,有可能通过课程评价 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准,从而更有利于原有课程的完善或新课程的开发和
在课程管理的层面上,幼儿园课程政策制定者、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 以此作为对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鉴定
由于课程评价具有鉴定功能,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中各种成分 或者可以通过对不同课程的比较,对课程的实际
对课程是否值得推广、在什么范围内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等做出结
幼儿园课程评价可被用于3个方面:其一是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其二是 其三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的每一种评价 3个方面,只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 是否与幼儿
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 并发挥其总体的
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 如师生互动的质量、幼儿和教师在课程运行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幼儿园环
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功用。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人员由谁承担,取决于课程评价的目的、种类、评价人员,那么课程评价人员 如果课(如:为课程编制和改进提供指导意见、发现课程实施,那么课程评价人员应从那些接近评价对象并具有评价知识和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在评价课程时,都需要有能衡量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状况和课程效果的标尺。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理当客观、公正和标准化,课程评价的标准和 但是,课程评价是极为复杂的事,它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同样的课程做出不同的判断,由是,从不 就有可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程评价标尺;以不
用不同的方式所作的课程评价也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
例如,在对以目标模式设计的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常以课程确定 这些课程目标本身比较行为化和具体化,从上一
多层次的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目标中所确
又如,在对某一以幼儿经验为主展开的主题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指 常常会采用无记名方式,让一些评价人员根据其经验,运用 评估各要素在评价指标中的重要程度,并进行加工,以此作为评 在对同一主题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时,则可在课程评
分析、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使课程的实施得以改
项宗萍(1995)根据因果关系模型及一些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对教育过程进
1、教师对儿童活动的安排:
(1)让儿童使用玩具材料的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2)让儿童自选玩具材料与操作内容的时间占学与玩时间的比重;(3)伙伴可交往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让;(4)安静、纪律与等待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5)非学前技能的学与玩时间与玩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6)无目的、无材料、无教师差异的自由活动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2、教师行为:
(1)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对儿童亲切温和与尊重儿童人格的态度与用语;(2)教师听儿童说、关注儿童情绪态度变化的频度;(3)教师对儿童积极肯定的评价频度;(4)教师参与儿童学与玩的频度;(5)教师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行为取向;
(6)教师完全脱离儿童活动的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3、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1)儿童在园的言语伴随频度;(2)儿童在园时的伙伴交往频度;
(3)儿童在园的无所事事的行为频度。她认为,运用这些指标,“能使评价 ”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在对幼儿园课程做出评价时,必然会表现出某种基本的取向,反映出课程评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 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形成性评价可 通过评价,使课程设计和编制者获得有
在教育理论探讨、课程框架构思、教育目标确立等方面发现问题和诊断
逐步修正或改革,逐步使课程定型;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在 通过评价,使课程的示范和推广过程由于调整和巩固而更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但是,在幼儿园课程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非是非此即彼 例如,在为课程发展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可包含对某个阶段教育的 在以评定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中,也可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如目标评价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主要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1)确定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界定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得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量单位;(7)设计获得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确定课程预设的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结果之间
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从目标入手,因此,明确地阐述目标是课程评价的重 因为这是课程评价者要能知道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基本保证。其次,使儿童有机会表现出课程目标指向的行为。第三,目标 因为它们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
目标评价模式因为便于操作而又直接见效,曾在课程评价中占领主导地位。目标评价模式强调了预期的课程目标,而相对忽视课程实施的前提和过程,目标评价模式强调了评价工具
而相对缺乏对课程目标价值判断合理性的关注,特 自主性、好奇性等一些不易测量,却有价值的方面排斥
(二)课程评价模式的选用
各种课程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 在评价实践中,应根据评价所需
应根据评价的取向以及被评价对象的特征、评价者的条件、特别是评价的目
评价者则需针对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所需解决的问题,制定
各种课程评价模式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需要,借鉴多 以克服单一评价模式的不足。换言之,应充分发挥评价者的
从评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可对单一课程评价模式作合理的修正,亦 综合几种评价模式,使课程评价更趋合理和有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人们对课程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课程评价的取向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模式,采用不同的评价
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确定目的,即课程评价人员要确定他们要评价什么,并由此决定如何设 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详细说明评价的目的,要识别评价是 要决定评价在哪个课程范围(如整个课程计划,等等)中进行以及如何安排评价的时间,要认定在实施评价
2、搜集信息。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认清评价所需的信息来源,以
3、组织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4、分析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分析技术,5、报告结果。课程评价人员要根据课程评价的初衷,决定课程评价报告的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评价
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综合评价标准(试行)写在前面的话
为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
则》)三个文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课程的科学认知,优化教师的教育行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
教育研究所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处委托,完成“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综合评价标准”项
目,特制定本课程综合评价标准。
课程综合评价是评价者了解被评价对象的课程方案及实施过程适宜性、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是调整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将幼儿园课程 定义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
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注] 它与《纲要》所提倡的“寓教育于生活、游戏
之中”、《细则》要求的“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前后呼应、相互契合。
我们将“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具体化,把教师带班时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若干环节 归纳为四类活动,即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教育活动和户外活动。通过对这四类活动的评价,引导教师充分重视它们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扭转“重上课、轻游戏”的小学
化倾向。
本课程评价标准是对幼儿园课程的综合评价。评价可以采取他评(如评价者为园长、业务 园长、保教主任或行政、教研人员等),也可以是自评(评价者为教师本人)。
使用本评价方案时,通过现场观察对“第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和“第二部分教师与幼儿 1 评价”打分,通过阅读被评价对象 1 个月执行过的相关文字材料(包括周计划、日计划、教案
等)对“第三部分课程方案评价”打分。
此评价标准是在反复研究及讨论的基础上提炼、总结而成,由于水平有限,还有诸多待完 善之处。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 2015 年 2 月 2 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综合评价标准及计分表(试行)区县 幼儿园 园所性质 年龄班 日期 评价者 评价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实施评价
1.教育环境
A B C D E 本项分数 1.1 教师为幼儿营造尊重、接纳、关爱的精神氛围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18= 1.2 班级环境安全、卫生、整洁
1.3 班级整体环境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1.4 班级整体环境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1.5 班级有 5~8 个活动区
1.6 班级活动区空间安排合理,有利于幼儿游戏
1.7 玩具、材料可玩性强
1.8 玩具、材料数量充足
1.9 玩具、材料种类多样
1.10 玩具、材料具有适度挑战性
1.11 各种玩具、材料方便幼儿取用
1.12 操作材料中有一定数量的自然物、废旧物
1.13 环境、材料注重环保、节约
1.14 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准备玩具、材料和布置班级环境
1.15 环境、材料体现幼儿的意愿和想法
1.16 环境、材料体现本班近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1.17 环境、材料能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游戏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
1.18 墙面环境与幼儿互动性强,对幼儿的活动能起到引领、提示等支持作 用 频次
2.生活活动
A B C D E 本项分数
2.1 生活活动计划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7= 2.2 在生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实施有关教育目标,注重保教结合2.3 在生活活动中注重个别指导
2.4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2.5 幼儿有与年龄相符合的自理能力
2.6 幼儿自主
2.7 幼儿有序
频次
3.活动区活动
A B C D E 本项分数
3.1 活动区计划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3.2 活动区创设能体现本班近期教育目标
3.3 活动区创设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意愿
3.4 活动区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5 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孩子3.6 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 D_____)÷12= 3.7 幼儿能自主选择活动区活动
3.8 幼儿能自主决定活动的内容
3.9 幼儿能自主选择、使用玩具和材料
3.10 幼儿专注、投入
3.11 幼儿自主、愉快
3.12 为幼儿提供分享与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频次
4.教育活动
A B C D E 本项分数
4.1 教师能认真准备教育活动计划,对教育过程有充分思考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20= 4.2 教育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4.3 教育活动目标表述清晰,具体明确,可操作
4.4 教育活动内容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4.5 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4.6 教育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兴趣
4.7 教育活动内容幼儿能够理解,并有一定的挑战性
4.8 物质准备能满足教育活动需要
4.9 幼儿有充分的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准备
4.10 教育活动过程认真落实教育目标
4.11 教育活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4.12 教育活动过程体现《纲要》、《指南》所倡导的精神
4.13 教育活动过程能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4.14 教育活动组织形式适合教育内容
4.15 教育方法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
4.16 教育活动过程具有启发性
4.17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育活动
4.18 教师能用适宜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19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4.20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有收获
频次 5.户外活动
A B C D E 本项分数
5.1 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16= 5.2 户外活动计划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5.3 户外活动中做操、集体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安排合理
5.4 幼儿操节及活动安排符合季节特点
5.5 幼儿操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编排合理
5.6 户外集体游戏难度适宜,并有适度挑战性
5.7 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种类多样
5.8 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数量充足
5.9 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5.10 教师在户外活动中渗透性实施教育目标
5.11 教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活动
5.12 教师关注幼儿需要,并予以个别指导
5.13 幼儿充分使用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5.14 幼儿活动量适度
5.15 幼儿体质强健,动作协调
5.16 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情绪愉快
频次
第二部分 教师与幼儿评价
6.教师
A B C D E 本项分数
6.1 教师仪表、言行符合职业规范,注重言传身教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15= 6.2 教师态度和蔼,幼儿亲近教师
6.3 教师有安全意识和相应措施
6.4 教师坚持正面教育
6.5 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6.6 教师在工作中做到保教结合6.7 教师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6.8 教师的活动组织方式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
6.9 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
6.10 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和分析幼儿,并将其作为开展保教工作的依据 6.11 教师具备保育、幼儿发展、教育教学、五大领域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6.12 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6.13 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和能力,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6.14 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适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深度参 与班级活动
6.15 教师能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频次
7.幼儿
A B C D E 本项分数 7.1 幼儿身体健康,出勤率高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6= 7.2 幼儿情绪安定、愉快
7.3 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7.4 幼儿自主、自信
7.5 幼儿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7.6 幼儿有良好习惯
频次
第三部分 课程方案评价(以 1 个月执行过的相关文字材料为依据)项分数
8.1 每天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少于 3 小时
(100 × A_____+75 × B_____+ 50 × C_____+ 25 × D_____)÷13= 8.2 教育目标涵盖五大领域,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8.3 教育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
8.4 教育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水平
8.5 教育目标在各项计划中层层落实
8.6 教育目标在各类活动中有效落实
8.7 教育活动内容注重利用园内及周边资源
8.8 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组织教育活动内容
8.9 教育活动内容兼顾“预成”和“生成”,灵活把握教育契机
8.10 教育活动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后续学习所需心理能力
8.11 教育活动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
8.12 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化8.13 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安排科学合理
频次
A B C D E 本
总分(八个部分之和×0.125)北京市幼儿园课程综合评价标准细则 第一部分 课程实施评价 1 .教育环境
1.1 教师为幼儿营造尊重、接纳、关爱的精神氛围
教师尊重幼儿应从三个维度出发: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幼儿因年龄特点而表现出来的想法和做法,让每一名幼儿感
受到被关心和爱护。
1.4 班级整体环境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是指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现状、学习兴趣等有别于其他班级的情况,如 针对班级中学习兴趣有偏好的幼儿,班级环境怎样支持其学习;混龄班的班级环境应与同龄班
不同;在一个学期的不同时段,班级环境怎样呼应幼儿的学习;班级环境怎样为有特殊需要的
幼儿提供方便等。
1.6 班级活动区空间安排合理,有利于幼儿游戏
班级活动区的空间安排要考虑活动区本身的特点(如语言区开设在采光比较好且相对安静 的地方,自然角开设在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安静的活动区和比较嘈杂的活动区应分隔开,互不干扰;还要注意尽可能留出空间,方便幼儿在活动室内行走等。1.10 玩具、材料具有适度挑战性
玩具、材料要符合该年龄段幼儿普遍的认知水平和游戏经验,所隐含的目标或任务对于幼 儿来说具有探索的空间,应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能够逐步达到的。1.14 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准备玩具、材料和布置班级环境
教师在布置班级环境和准备玩具材料时,要从幼儿的角度考虑,了解幼儿的意愿和想法,支持、鼓励幼儿通过提出建议、收集、制作、布置等多种形式参与这一过程。1.17 环境、材料能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游戏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
环境和材料能随着幼儿的发展和游戏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如当班级中的部分玩具、材料 滞后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失去兴趣时,教师应更新这些玩具、材料;当幼儿有新的发现、想法或新的发展需要时,教师应添加一些辅助性的材料,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新的游戏和尝试。
1.18 墙面环境与幼儿互动性强,对幼儿的活动能起到引领、提示等支持作用 7 墙面环境可以多种形式对幼儿的活动起支持作用,如提示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展示幼儿 作品,展示幼儿活动计划及活动进展,记录幼儿的发现、想法、打算解决的问题及尝试办法,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相关学习经验、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等;设置玩具式的墙面环境等。2.生活活动
2.1 生活活动计划符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生活活动计划要针对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按照需要可以体现在月计划、周计划或日计 划中。
2.2 在生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实施有关教育目标,注重保教结合
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渗透生活与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安全、规则意识等教育目标。如盥洗、入厕、喝水时排队,渗透遵守规则、序数的教育;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等,渗透安全、有序、分辨左右的教育;主动喝白开水、吃饭细嚼慢咽等,渗透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等。3.活动区活动
3.3 活动区创设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意愿
班级中开设什么活动区不是只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充分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其内容应契合 幼儿的意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是幼儿感兴趣、爱玩的,同时又与其发展需要相一致。3.6 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方式有:运用表情、动作和语言;提供适宜的物品;参与幼儿游 戏等。
3.7 幼儿能自主选择活动区活动
幼儿能按着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选择活动区,教师不安排幼儿去某个活动区。4.教育活动
4.1 教师能认真准备教育活动计划,对教育过程有充分思考
教师的备课环节是优选内容、确定目标、思考教法、推敲活动细节的全过程。教育活动内 容要建立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幼儿当前需要和发展需要,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开放的空间,对活动的重点、难点有思考并有突破和落实的 方法。
4.3 教育活动目标表述清晰,具体明确,可操作 8 目标表述清晰:指目标表述从文字角度看清楚、准确;
具体明确,可操作:指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结合教育活动内容,而不是宏观的领域目标。4.7 教育活动内容幼儿能够理解,并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育活动内容应是幼儿在活动中需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内容,但要避免过难,造成幼儿因 无法达到要求而失去信心。
4.9 幼儿有充分的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准备
经验准备包括:知识方面、情感方面、能力方面等。
幼儿有充足的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准备是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保证之一。如果幼儿 缺乏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需要教师在课前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感知。情感、能力方面的准备亦如此。
4.14 教育活动组织形式适合教育内容
不同的教育内容适合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讲故事、教唱歌曲等内容多以集体活动为主; 做小实验、观察等活动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等。4.16 教育活动过程具有启发性
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及教师语言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开放式问题,引发 幼儿思考。
4.17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能够适时增减教育内容,变化 组织形式,调整教育、教学速度,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等。5.户外活动
5.3 户外活动中做操、集体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安排合理
(1)户外活动中要兼顾做操、集体游戏、自由游戏三项活动,不能有缺失。(2)三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大致为 1:1:2。5.4 幼儿操节及活动安排符合季节特点
教师应根据不同季节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幼儿操节及活动。如夏天天气炎热,活动时间可 相对少,或安排幼儿在阴凉处活动;冬季天气寒冷,操节动作编排幅度大些,活动量大一些,或安排跑步等活动,起到暖身作用。
5.5 幼儿操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编排合理
(1)操节编排小班以模仿操、徒手操为主;中、大班多为徒手操和轻器械操。9(2)操节编排应兼顾上肢、下肢、躯干等各个部位的运动,动作的方向要有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使幼儿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需遵循人体运动生理变化规律,动作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慢到快,逐渐增加运动量,最后有放松、整理运动。
(4)做操时播放的音乐,其节奏要与幼儿感知能力、动作发展水平相一致。5.7 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种类多样
户外活动器械和材料兼顾幼儿多方面动作发展需要,如有发展上肢和下肢的,有锻炼幼儿 走、跑、跳、钻、爬、攀登、平衡等能力的。5.14 幼儿活动量适度
指幼儿活动中呈现面色潮红或微微出汗的状态。第二部分 教师和幼儿评价 6.教师
6.1 教师仪表、言行符合职业规范,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衣着得体,穿着没有过多暴露,不化浓妆。语言文明、和蔼,行为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6.3 教师有安全意识和相应措施
教师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并有效防范,如确保班级中的所有物品对 幼儿来说均是安全的(幼儿所及之处的设施、用品、玩具、材料等应安全、环保;暖水瓶、消
毒液等危及幼儿安全的物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对地震、火灾、意外伤害事件等有预案,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感等。6.4 教师坚持正面教育
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循循善诱,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使用鼓励性的、符合幼儿思维水平、语言理解能力的语言,不使用嘲笑、讽刺性语言,不说反话。6.5 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教师关注每名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情绪变化,尤其关注和了解幼儿的负面情绪,从心灵上呵 护幼儿。
6.7 教师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教师关注和尊重幼儿因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不同,而造成幼儿在发展水平、发 展速度和发展倾向等方面的不同,鼓励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6.9 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 10 教师组织半日活动既要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做到动静交替,兼顾室内外活 动的平衡等。7.幼儿状态
7.5 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学习品质:指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 等品质。
第三部分 课程方案评价
“1 个月执行过的相关文字材料”
包括班级中所有带班教师写的 1 个月已经执行过的各类计划、教案等文字材料。8.1 每天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少于 3 小时 自由游戏时间: 包括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中幼儿分散游戏以及过渡环节游戏中幼儿自由、自主游戏等累加起来的时间。
8.7 教育活动内容注重利用园内及周边资源
园内资源包括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场所、植物或动物等,如和保健医生配合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园内植物、动物开展系列活动等。
周边资源包括小区内的商店、菜市场、养老院、自然环境等,如到菜市场认识蔬菜、到商 店体验购物、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到小区里结合季节开展活动等。8.9 教育活动内容兼顾“预成”和“生成”,灵活把握教育契机
“预成”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指教育计划中已有的内容; “生成”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指在教 育计划中没有,但结合幼儿兴趣、生活经验产生的教育活动内容。教师不应呆板地执行教育计
划,而应能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等适时调整计划,开展相关活动。8.10 教育活动内容有利于培养幼儿后续学习所需心理能力
后续学习所需心理能力:注意、观察、记忆、理解、想像、表达、比较、概括、判断、推 理等能力。
8.11 教育活动兼顾五大领域的平衡
指在一段时间内教育活动能相对均衡地统筹安排五大领域,不能缺失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 域的教育活动。11 说明:
1.评分等级:
A:很好,计 100 分;B:比较好,计 75 分;C:一般,计 50 分;D:不太好,计 25 分;E:
很不好,计 0 分。
计分小数点保留至 0.01。
2.本方案可以用于评价幼儿园某班级课程的总体情况,也可以用于评价某个幼儿园的课 程总体情况(用各班总分之和/班级数=分数),或者用于评价某个幼儿园课程中某分项情况(用
各班分项总分之和/班级数=分数),还可以用于评价某个区域内几所幼儿园的课程总体情况(用
各园总分之和/园所数=分数)、课程分项情况等。注释: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第 1 版第 14 页 12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对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进行比较、预测教育的需求,或者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等。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满足教师、课程专业人员、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负责课程编制人员的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检验或完善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或者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其二是可以满足幼儿教育政策制定者、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获得教育方面信息的需要,以便管理课程,制订出影响课程的各种决策。
由于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因此,它能被用于及时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使原有的幼儿园课程更为完善;或者从根本上改革课程,开发和发展新的幼儿园课程。作为编制课程的教师、幼儿园课程专业人员、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其他课程编制人员,有可能通过课程评价的过程,提高课程编制的水准,从而更有利于原有课程的完善或新课程的开发和发展。
在课程管理的层面上,幼儿园课程政策制定者、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其他成员需要获得有关课程方面的信息,以此作为对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鉴定或推广的依据。由于课程评价具有鉴定功能,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中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或者可以通过对不同课程的比较,对课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评定,对课程是否值得推广、在什么范围内推广以及如何推广等做出结论。
幼儿园课程评价可被用于3个方面:其一是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其二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其三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对幼儿园课程的每一种评价都有可能涉及这3个方面,只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及所强调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否与幼儿园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契合,是否与幼儿园教育实际状况相契合;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是否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
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和评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如师生互动的质量、幼儿和教师在课程运行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以及动态变化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等。
对课程效果的评价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功用。课程效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长效的,有的是短效的;有的是预期的,有的是非预期的。对课程效果的考察和评定,会涉及什么是效果以及如何去衡量效果的问题。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人员由谁承担,取决于课程评价的目的、种类、评价人员
与被评价者的利益关系等因素。例如,如果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总结性的(如:向教育行政部门做有关课程发展的报告、决定课程的优劣等),那么课程评价人员应从那些不受评价对象制约和影响并具有评价知识和经验的人中去选择;如果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形成性的(如:为课程编制和改进提供指导意见、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那么课程评价人员应从那些接近评价对象并具有评价知识和经验的人中去挑选。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在评价课程时,都需要有能衡量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状况和课程效果的标尺。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这种衡量的标尺,而评价指标则是评价标准的具体化。从一般的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理当客观、公正和标准化,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也应规范化。但是,课程评价是极为复杂的事,它是对课程的价值做出判断,而价值观是相对的,不同的价值观会对同样的课程做出不同的判断,由是,从不同的价值观出发,就有可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程评价标尺;以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所作的课程评价也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作为课程评价标尺。
例如,在对以目标模式设计的幼儿园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常以课程确定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评价指标,这些课程目标本身比较行为化和具体化,从上一级指标到下一级指标,多层次的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目标中所确定的许多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都是评价这种课程效果的指标。
又如,在对某一以幼儿经验为主展开的主题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指标就不会十分具体,常常会采用无记名方式,让一些评价人员根据其经验,运用等级评定方式,评估各要素在评价指标中的重要程度,并进行加工,以此作为评价该课程效果的依据。在对同一主题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时,则可在课程评价专家的指导下,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由幼儿园园长、其他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分析、发现和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使课程的实施得以改进。
项宗萍(1995)根据因果关系模型及一些相关因素分析,提出对教育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些指标:
1、教师对儿童活动的安排:
(1)让儿童使用玩具材料的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2)让儿童自选玩具材料与操作内容的时间占学与玩时间的比重;
(3)伙伴可交往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让;
(4)安静、纪律与等待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5)非学前技能的学与玩时间与玩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6)无目的、无材料、无教师差异的自由活动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2、教师行为:
(1)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对儿童亲切温和与尊重儿童人格的态度与用语;
(2)教师听儿童说、关注儿童情绪态度变化的频度;
(3)教师对儿童积极肯定的评价频度;
(4)教师参与儿童学与玩的频度;
(5)教师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行为取向;
(6)教师完全脱离儿童活动的时间占非餐点时间的比重。
3、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1)儿童在园的言语伴随频度;
(2)儿童在园时的伙伴交往频度;
(3)儿童在园的无所事事的行为频度。她认为,运用这些指标,“能使评价所致力于改进的方向与促进儿童发展的方向一致。”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在对幼儿园课程做出评价时,必然会表现出某种基本的取向,反映出课程评价者关注的是幼儿园课程的哪些方面的价值。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形成性评价可以在课程设计阶段和早期试验阶段进行,通过评价,使课程设计和编制者获得有关信息,在教育理论探讨、课程框架构思、教育目标确立等方面发现问题和诊断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形成性评价可以在课程实施阶段进行,通过评价,检查课程在实施中的有效性,逐步修正或改革,逐步使课程定型;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在课程推广过程中进行,通过评价,使课程的示范和推广过程由于调整和巩固而更切合课程采纳者的教育实践。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但是,在幼儿园课程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非是非此即彼的,例如,在为课程发展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可包含对某个阶段教育的短期效果做估计的总结性评价;在以评定课程效果而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中,也可包含一些形成性评价,作为课程判断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有许多可供选择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如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等等。
(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主要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确定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界定目标;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设计获得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价时使用的计量单位;
(7)设计获得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确定课程预设的目标与课程实施的结果之间的契合程度。
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评价从目标入手,因此,明确地阐述目标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一环,因为这是课程评价者要能知道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基本保证。其次,要确定课程评价的情境,使儿童有机会表现出课程目标指向的行为。第三,目标评价模式也特别强调评价的工具和手段,因为它们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目标评价模式因为便于操作而又直接见效,曾在课程评价中占领主导地位。但是,目标评价模式强调了预期的课程目标,而相对忽视课程实施的前提和过程,以及其他许多与课程预期目标无直接关联的因素;目标评价模式强调了评价工具和手段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而相对缺乏对课程目标价值判断合理性的关注,特别是往往将诸如创造性、自主性、好奇性等一些不易测量,却有价值的方面排斥在课程目标之外,因此,目标评价模式的运用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
(二)课程评价模式的选用
各种课程评价模式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具有不同的参考和运用价值。在评价实践中,应根据评价所需解决的问题,选用适宜的课程评价模式。
应根据评价的取向以及被评价对象的特征、评价者的条件、特别是评价的目的选用课程评价模式。每种课程评价模式只是为课程评价者提供了评价的思路,在操作层面上,评价者则需针对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所需解决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
各种课程评价模式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需要,借鉴多种评价模式的长处,以克服单一评价模式的不足。换言之,应充分发挥评价者的创造力,从评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可对单一课程评价模式作合理的修正,亦可从评价内容或方法等方面入手,综合几种评价模式,使课程评价更趋合理和有效。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人们对课程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课程评价的取向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评价模式,采用不同的评价技术。这就是说,评价过程无法完全被规范化。
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确定目的,即课程评价人员要确定他们要评价什么,并由此决定如何设计评价方案。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详细说明评价的目的,要识别评价是在哪些政策和限制条件下进行的,要决定评价在哪个课程范围(如整个课程计划,还是某个课程领域,等等)中进行以及如何安排评价的时间,要认定在实施评价后所达成的决策程度,等等。
2、搜集信息。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认清评价所需的信息来源,以及能用于搜集这些信息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3、组织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编码、组织、储存和提取,使之有效地运用于评价。
4、分析材料。在这一阶段,课程评价人员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分析技术,对经由处理的材料进行解释。
5、报告结果。课程评价人员要根据课程评价的初衷,决定课程评价报告的性质,包括报告的阅读对象、报告的形式(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描述性的,还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等)以及有关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
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如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一个剪纸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登出学生的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剪纸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剪纸文化宣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二)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而绝对不应该只是作品制作的精细与否。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①、活动考勤 ②在活动中的态度 ③实践操作技能
④专长、特长及动态发展情况、特殊表现等
⑤物化的成果,如作品展示或获奖、竞赛获奖、汇报演出等成绩 ⑥人文精神表现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本人、小组伙伴、教师(辅导老师)、家长四方面的意见综合定性评价。各项评价呈现不同,有的是等第,有的是分值,有的是描述性语言。最后的总评价为定性评语。
2、教师评价
学校对实施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考核评价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有无教学及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备课及必要的教学准备工作情况。②、课时使用和组织活动、辅导活动情况。
③、按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要求,在规定课时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④、开发课程和处理生成课程资源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无创新的工作表现。⑤、辅导学生活动和取得成绩情况。
⑥、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态度和情感。学校对实施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及教导处负责教师考责、考勤和考绩。通过听课、查阅有关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支撑材料、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定性评价,并参考教师的自评,评出相应等第,作为教师工作表现和业绩的一部分。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给以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