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姓 名:杨 喜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号:S201000525)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投入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一个另人关注的教育问题。时代的发展呼唤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就当前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其对策的探索。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字: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强化个人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就业的教育。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尤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中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1、《辞海》中对健康的定义为“人的一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缺陷,身体健康”。有书记载: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她恨不能马上找到生活做,有了工钱好给娘请医生,好给娘买药吃,好使娘恢复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道德健康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有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1(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为心理健康提出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具体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3)有幸福感;(4)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第一,它包括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指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指能超越“第三状态”;理想的层次指能做到自我实现;第二,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系统,它是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良好状态。而社会适应良好是它的重要表现或重要特征,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2(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手杖。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试能力,能及时排除各种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经常保持愉快、自信、乐观的心理状态。(2)具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但不轻浮,坚韧但不固执,礼貌但不虚伪;具有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品格。
(3)能顺利适应环境与社会。思想观念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为现实社会所接纳。
(4)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并勇于与人交往,与同学及其他人友好相处,能准确认识自己并正确对待他人,能谅解、宽容他人。
(5)具有奉献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本职,敬业精业,诚实守信,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
(6)有充分的理智,适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用理智驾御并战胜各种不良情绪,行为不过激。
二、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
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嬗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社会因素都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有些同学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欠佳,产生自卑;有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对职业和社会缺乏认识,产生较多的彷徨和惧怕心理;还有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人际关系等方面处理不当遭遇挫折;如此等等,充分表明职业学校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心理问题
职业教育阶段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要活动。但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少职业学校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目的不明确。
(2)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他们对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反思,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对学习成败进行合理的归因。
(3)学习焦虑现象普遍。许多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自我认知水平低,对学习缺乏自信,对有些学科和课程的学习及考试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
(二)情感心理问题
(1)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处于青春期的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遇事易兴奋、激动或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可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常常导致发生激烈的冲突或不必要的争执。
(2)社会情感淡漠,自我情感脆弱。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性情感淡漠%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似乎看破红尘。他们的情感处于“冻土层”似乎缺少阳光的照耀。有人把职业学校学生的这种心态称为“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
(3)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希望。进入职业学校只不过是领到一张临时的打工证,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职校生的压力增大,常常身感疲惫,觉得自己好累,不愿和别人交流,心理很压抑,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1)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以前的不良的师生关系,以及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的经历,一些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远感和压抑感;担心教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有意为难自己;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够恰当,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行为。
(2)同学间交往缺乏理解感。在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迫切希望得到了解,沟通信息,寄托感情,表现自我,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行为标准,因此,他们在交往中难免产生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为独立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不能容纳他人,不愿与人交往,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等。由于同学间交往的困难,一方面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倾诉对象,学生容易对自己缺乏自信,产生心理压力。
(3)网络交往失度、失范。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他们喜欢网络中的“人机“对话式交往,热衷于从网上寻找所谓的友谊。在网络世界里,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觉得自己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信口开河;一些学生谈天说地,谈情说爱,沉浸于网恋,不能自拔,甚至为此荒废学业,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违背网络交往的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明显下降。
(四)择业心理问题
(1)择业依赖萎缩心理。虽然目前我国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父母给自己寻找就业去向,自己不敢独立做主,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或进行自我推荐。他们往往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常常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2)就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个“心病”。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水平又不强,对自己就业应聘缺乏信心,害怕“毕业就是下岗”;另一方面又无法改变现实,整天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过度紧张和焦虑。
5(3)择业思维定式心理。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自己所学的专业所困,希望能找到一个既有社会地位,又非常体面的收入高、待遇好的轻松工作。一旦无法实现上述目标,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这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受择业定式思维的影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总结: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健康的心理更多地体现在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上,表现为学习上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力充沛,有上进心;生活上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自尊自重;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和谐,能愉快地融入集体之中。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学、情绪不稳、自暴自弃、缺乏毅力等问题。认真查找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积极寻求对学生正确引导的方法,是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孟美颖.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9):65.[2] 霍霄艳.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9(9):67.[3] 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四川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例
廖明英(四川文理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上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12-0
2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四川地区,20所中学随机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了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占48%,女生458人,占52%。还和600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自评量表成绩做了对比研究。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影响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2012年,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职成〔2004〕8号。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009,(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09,(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1,(14)。
[5]邓石华。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常模,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较,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上高于普通中学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上分析了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2004年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四川地区,20所中学随机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了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占48%,女生458人,占52%。还和600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自评量表成绩做了对比研究。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影响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2012年,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中等职业学生正直心理断乳期后的稳定期,有部分学生在青春期没有很好的过度,导致学生生活习惯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低。职业学校是和社会接轨的平台,对职业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求增加,适应社会能力要求高,这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表面要求成熟相矛盾,使学生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职成〔2004〕8号。
[2]刘延东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信职业教育[J].2009,(21)。
[3]刘家珍,李树金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实践企业科技与发展[J].2009,(20)。
[4]马小惠。浅谈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1,(14)。
[5]邓石华。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四篇: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范文模版)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内容提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一样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越来越严重,不但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声誉。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面临挑战。调查发现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少积极性及自信心、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分析成因主要包含学生的积极性、自控力、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教育教学、学习环境、家庭、社会等内、外因素。我们查找原因,探索实施新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办法。
关键词: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探讨
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准备的严重不足,使得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难以按时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适应中职学校这种“无淘汰招生”的现状,贯彻“有教无类”的方针,认真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取得学习效益,改进学校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完善学校教学评价及办学效益评估的机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将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为此,自2007年下半年我们在对在校学生进行“学习动力状况”与“学习自控水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了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调查发现,38、6%的学生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不知道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调查的结果和与平时的观察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相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的学生对学习这些分内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虑及他们的前途询问他们时,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把自己的将来想得非常美好,甚至充满无穷的幻想,仿佛
将来自己要走的是一条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也有的同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悠哉游哉,没有目标。没有了目标当然也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的学生教师教起来头痛,家长管起来恼火,学校管起来棘手。
2、学习态度不端正。调查发现近70%的学生对进入中职校学习是十分不情愿、茫然、被动的。这势必造成在进入学校之前,学生本人对学校的性质、所学专业、发展目标了解很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进入职业学校之后,也必然的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导致态度不端正,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钟也撞不响,整个一个吃喝混日,不知社会的危机,不明自己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3、学习基础差。由于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基础较差,是在不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情况下才来到职业院校的,因此大部分学生读、写、算、思维等基本技能偏差,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水平较低。而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具备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准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既是新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科目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工具。而职业学校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势必成为学生入学后学习其他科目的障碍,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讲解,看不懂教材中内容,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校正常教学进度地完成也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4、学习自控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从调查和课堂听课看:学习中学到一半儿就走神的占了51、2%,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的28%,始终集中不到学习内容上的达20%多。这充分表明了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分散严重,不能很好的听进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势必影响学习的质量。学生自控水平的低下,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愈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无能无力,因而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
总之,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厌学的问题。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二是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
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三是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向愈来愈糟的趋势发展。
二、厌学原因分析
造成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职校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
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认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干什么事都只看钱。我学习也不好,我也没有一个能给我一切的父母或亲戚。学、学、学、再学,也不能给我一份好工作。尤其是那些成绩好,没有关系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就行,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有的家长仗着家里有钱,当着学生的面口口声声地说,我们不是来学习的,是来混一张文凭;有的说孩子太小来养养个子,给我们看住孩子就行,学不学都没关系,如此等等。
三、学生本身的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有学上就可以,而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四、有的家长从小到大安排学生的一切,学生只是听家长的安排,你让上学就上学,你让打工就打工,你让回家种地就种地,一切听命于家长没有自己的主见,哪来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材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职校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职校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即使农村出生的孩子,也因长期的学习意志不坚,导致对学习的信心不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有其复杂性,既有文化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又有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既有专业理论教学,又有专业技能训练;既有全日制在校学习学生,又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因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应该说,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像普通教育一样建立起一套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应对策略的探讨实践
以上分析了造成学生厌学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我们都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部的条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学生的态度,而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这种内心深处的问题也就是促其学习动力的问题。对此,自2007年下半年,我们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实行了新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改革评价内容
1、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七大部分组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特加分,分值由各专业根据专业实际,分学期确定。
2、学科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出勤,主要指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5%;(2)考试,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考查,包括体育、德育课、普通话、教学见习、毕业实习。考试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65%(期中考试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3)作业,主要指学生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次数,占总成绩的20%。
(二)改革学科成绩评价办法
1、考试科目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
学科成绩=出勤(15分)+考试(65分)+作业(20分)
出勤成绩=15分-(旷课节数×2.5分)×15%
考试成绩=(期中成绩40%+期末成绩60%)×65%
作业成绩= 100分 ×实际完成作业次数×20%
应完成作业次数
2、考查科目成绩评价采用四级分制:优秀(90分以上)、良好(70-8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3、项目成绩计算方法:(1)学科成绩:0—59分或不及格,记0分;60—74分或及格、良好,得基础分;75—89分或优秀,基础分加1分;90分以上,基础分加2分。(2)技能考核:获得高级证书35分,中级证书30分,初级证书15分,未获得证书0分。没有专业技术等级考核的专业,按专业组织的实际考核计分。(3)顶岗实习:优秀55分,良好50分,及格40分,不及格0分。另外,参加省市区级技能比赛给予相应加分。
(三)评价成绩的使用
1、评价以学期为单位,三年评价成绩155分视为合格,准予毕业(基础分为150分)。
2、考试、考查不及格的课程,可在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在毕业前再补考一次。若一学期有一门以上不及格,毕业证延缓发放。毕业一年后考试及格,再予以发放毕业证。
3、毕业实习考核不及格,不予毕业。
新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办法的探索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由于该办法的实施,既有教务处、政教处的参与,又有教研组、招生就业部门的参与,既有任课教师的参与,更有班主任的参与,因而调动了全校上下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更重要的,由于将学生的上课出勤、作业、技能训练、教学见习、实习等均列入了考核评价范围,因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级学风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当然,目前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国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5、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二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年级阶段:
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地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0学时。
7、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8、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9、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等形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要和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0、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1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2、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可配备必要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根据实际需要,学校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原则上在德育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学校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条件。
1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当地和学校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对全体老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重点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培训骨干教师。
1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集体备课、合作教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5、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避免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
16、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要求,谨慎使用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一定要科学,不能简单地凭借量表测试结果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要严格保密。不允许进行考试。
17、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师用书和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与选用都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进入学校的教材、教师用书和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8、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职业教育教研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纳入工作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与各专业学科教学和职业素质等关系的研究。交流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