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好与优差生的关系
一、批评教育与表扬肯定相结合 “双差生”不好的面占多数,所以,受批评的次数也多,时间久了,让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坏,坏透了。一味的批评、谴责,只能加速其作茧自缚。既是学生,就有一心向善的愿望,班主任多次的说服教育,有可能让部分学生心生悔改之心。他们努力学了一段时间,但考试成绩一般;又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但积习难除,一不小心,又犯错误,老师一顿训斥,他们从此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创设机会,让他们成为或劳动、或管理、或班级美化、或安全防范等方面的骨干,只要有一份成绩,就要十分的表扬,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有胜人之处,发现自己人性之中的闪光点,激活其性情中的善面,使之能从自己的心灵的茧中走出。
二、理解与严惩相结合 “理解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感同身受。”②每位“双差生”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班主任要通过谈心、观察、询问等方式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当学生感觉到他们被理解,被关怀及真诚相待时,他们的学习成绩便会提高,他们的行为表现亦会较好。”③但理解并非默许,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改正缺点。然而,“双差生”中也有部分学生怙恶不悛,老师屡次的说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缺点没什么,觉得班主任仁慈可欺。对这类学生,一定要严惩。因为任何人都有恐惧心,但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严惩的方式和度,既要有理有据,也要注意场合;既要用,也要切忌粗暴滥罚。要以“使其惧,不得不改”为宗旨。
三、尊重与鄙弃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级,其中第二级就是尊重和爱的需要。既是人类,无论高低贵贱,都有受人尊重的渴望与权力,成长中的学生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无论他们如何可恶,我们仍要认同他们,把他们的过错认为是行进中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永不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贬低、抛弃他们,各种责备、惩罚、说服都要以尊重他们的人格为前提。在**常生活中,“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各种活动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④但班主任始终要对“双差生”流露出一条信息:我尊重你的人格,同情你的处境,并非默许你的错误,我鄙弃你的缺点,你必须改正,迅速向大家靠拢。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优”与“差”呢?下面是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感受,不够成熟,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激励性评价为主,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对学生而言,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评价或测试都是建立其自信心的好时机。教师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日常教学的每一次评价入手,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一是课堂上改变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应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棒”、“学得不错”、“这个想法很有新意”、“没想好,先坐下,再想想,一定会想出来的”、“今天的作业写得不够理想,再努力呀!”……教师以热情鼓励与真诚赞赏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二是以递纸条写悄悄话、作业中用批语反馈及多样化的符号等形式给孩子写随机评语。比如,我们班有一个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得到了59分,我在试卷下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59分比别人的99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有了新突破,两道考题的解题的思路完全正确!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如果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想下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巧妙地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极富人文情调的中级关怀既指出了该生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是积极导向,更是激励与关怀。不仅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是以考试、测验为核心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单元测验、期中考试等方式实现的。而这些考试又多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技能的熟练程度。这样的评价是我们司空见惯了的。然而,我们是否考虑到,对于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量化方法还行得通吗?因此,要实现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方法必须多样化,即除了纸笔测试等量化方法外,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建立了档案袋评定法,每个学生的收获袋里都放着各种各样的奖励卡,如“创新思路卡”、“精彩发言卡”、“学习建议卡”,还有自己认为优秀的作业、班级或小组向家长发的喜报、家长的评定等。记录了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通过展示学生档案,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回顾、总结,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这中档案袋的方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也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三、评价学生以德为先
培养学生的优秀的道德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小的来说,它对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起着先决作用,大的说,它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分量。因此评价学生“优”与“差”在注重其它各方面的同时,应把“德”放在首位。为此,我的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魂,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针。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师生的和睦,学们求异思维的培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评价学生“优”与“差”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只要不以“分”为唯一的尺码,那么,“素质教育”的前景还是极其广阔的,而且“评价”这一保护伞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的任务是带好班级,搞好教学。许多教学专著上有不少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论文,或者是班主任的一些经验,心得,都淡到了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必备的素质。如:专业知识,事业心,爱心„„但是我还偶尔从传媒上听到一些老师以残忍,甚至卑鄙的手段惩罚学生的事件。听了令人震惊之余,我们不经要问:难道这些老师专业知识不够深?事业心不够强?缺乏爱心吗?我觉得未必。因为从媒体的报道中可发现,这些老师这么做,往往是出于很强的事业心。并且不少家长以自己的孩子有这么一位以严厉著称的老师而感到放心吗?事件批露后人们才慌然大悟,这样的老师太残恶,没人性。冷静下来我们思考一下,似乎找到了些办法(认识)。确实班主任必须要有事业心,爱心,关键是班主任如何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心,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实施,奉献。我觉得这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像亲兄弟、亲姐妹或母、父女那样,试问有几个家长会如此残恶的对待自己的儿女。
因此,我觉得班主任要带好班级,关键是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密切了这种关系,班主任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带好自己的班级。试想,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往往不愿作班主任的助手,即使能完成,也只是无奈式的,应付着完成,肯定不会创造性的去完成任务。这样,上下不同心,班主任成为孤家 人一个,各种活动难以展开。班主任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提出正确的观点看法后,没有学生在班级中带头去与之作斗争。就会缺乏班级骨干的榜样试范作用,其他学生必定乱麻一团。因此,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保证班级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是班主任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坚持原则,并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前提下,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讲究方法、艺术:
一、服务原则。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他们的管理者,是管他们的。这从学生平时的言语中可体现出来。如:我们班主任管得很严。我们班主任管不住我们„„。要改变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这一管理者的形象,班主任必须确立为全班学生服务的原则。即我作为你们的班主作,不是来管你们的。是来为你们服务的。为把你们每一个人培养成为有礼、有上进心、有顽强毅力的、有同情心的人。首先从思想上去接近学生。然后具体去了解学生,通过毕业生档案与学生淡话,或者是写作文、周记等。如通过“老师,我想对你说”,“这样的老师,我(喜欢、讨厌、佩服„„)”这类题去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积极去帮助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班级或学校要开展活动时,班主任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必要的材料,场地、设备),这样,学生才会义无反顾的、尽心竭力的去为班级争取荣誉。同时他们也会认识到荣誉的取得也有班主任的关心、帮助,即班主任为我们服务的成果。相反,如果班主任高高在上,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紧自己累,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爱戴。
2、民主的原则
班主任要在自己的班级中实行民主,在学生中创造一种民主气氛。只有在班级中实行民主,才能使广大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去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反之,只会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我们班的事情都由班主任说了算,提了建议也没用,可能还会批评一番,所以不要做出头椽子,叫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班主任也会管得较被动。因此,班级中的事要多同学生商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班主任要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理好班级事务,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能主动地去管理班级。如:班级上又要发展一批新团员,提出申请的人远多于规定的名额,怎么办?如果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势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面子上过不去。我让五个老团员和我一起开了个会,逐个评议决定了入团名单,未批准的由五个老团员作出解释,共同拟定了一份说明,在班会课上由班长宣读。过后那些未批准的学生很服气,未出现反常情绪。后来一个学生在周记本上写道:我们班主任不像有的老师那样严厉、专断;也不像有的那样苛刻、强求;而是以理服人、讲究民主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中实行民主的重要性。它增进了师生间的团结,加深了了解,消除了隔膜,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加接近。那种独断专行,靠班主任权威来管理班级的做法,只能加深学生的误解,扩大师生间的隔膜。
3、公平原则
班主任对班内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不少班主任不能正确对待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对优等生的错误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而对“差生”的错误行为死抓不放,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尤其会使“差生”产生不公平感,而优等生沉静在班主任纵容的喜悦中,这样既不利于“差生”的转变,也不利于优等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差生”和优等生间的隔膜,更会引起“差生”的仇恨情绪,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到班级的团结,稳定。初一时,班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测验,我把卷子放在办公桌上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几个学生到校很早,看见办公室没人,出于关心测验成绩的心理,走进了办公室,几个人一起修改了卷子。被发现后,我给他们分析了这样做的动机、后果,对这种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两人,一个是班长,一个是课代表,从我内心而言,我不愿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她们,甚至想包庇她们,出于公平的考虑,出于对她们的健康成长考虑,我一视同仁,让她们向全班学生作出解释,并撤了两个人的职。这一做法在班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出乎不少学生的意料。议论说班主任怎么把她们的职也撤了,没想到。当然不能以一眚掩大德,进入新学期后,根据我的提议,经全体学生同意,又重新起用了她们。这件事不仅教育了她们,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了全班学生,体现了班主任公正公平的处事原则,提高了班主任的威望,密切与全班学关系。
二、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仅凭这些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在相处中讲究艺术。
1、知人善任的艺术。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发动全班学生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在学生中有威望、有影响力、责任心强的学生。要做到善任,首先要知人。俗话说千金易得,知已难求,要真正做到“知人”是很难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多去观察学生,不能被学生的一些表 迷惑而要更多的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少学生有这种心理:我是某课的课代表,一定要学好这门课,否则的话是很难堪的,即使是其它都学不好,任课代表的那门课是不会差的。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其它课都很好,就是外语不好。后来我调她任外语课代表,一学期下来,不但其它课仍很好,外语也一下子拔尖了。后考入了重点中学。这很好的说明了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抓住学生的心理,才能避其短、扬其长,做到尽其才。
2、批评教育的艺术。
对学生的错误、缺点给予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班主任必须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分寸尺度,开展批评时,要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如:在语气、表情、措词、地点、时间、音量。严厉的语气,很高的音量,强烈的措词,导致学生过度紧张,支支唔唔不敢说;恰当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往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防线,说出真话、心里话。如,初一时,我找个学生进办公室,用比较严肃的表情,不很严厉的语气和他谈话,过了一会儿学生由于过度紧张,脸色发白,身体微微颤抖,我急忙让他出去,过了一会儿跟到教室一看,身体很好。这个经历对我启发很大,后来换了一个地点,边走边问,很轻松的达到了目的。光批评学生是不够的,班主任要勇于、敢于在班级上批评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如校运会报名:第一次,我不是很重视,草草的报了几个名,后来在比赛中学生向我提出了建议,为什么不把张立报跳远项目„„。运动会结束后,我作了一番总结。首先肯定成绩,同时承认自己的大意,险些得最后一名,这种自责式的批评非未影响我的威望,反而使学生更加信任。
3、关心爱护的艺术。
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但由于有些班主任关心爱护不得法,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付出了劳动而没有收获。因此,我觉得要使自己的劳动有很好的收获,应善于用爱抚亲和的艺术,而不是为了带好自己的班级,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严厉、甚至苛刻的手段。在学生中着意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发挥感情的作用。比如,家访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畅所 言,增强相互信任,透露出自己对班级中老师、学生的看法。班上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四个骨干,不知什么原因,两两之间产生了隔膜,这一现象被我发现后,感到问题很严重。迅速找他们谈话,但都未能解开症结,因此我决定家访,她们认为家访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故敞开心 分析了原因。我及时对症下药,平息了一场无形的战斗,后来四个人做了只小花篮,并写了张纸条:“马老师,我们从归于好了,请放心”。由于关心爱护学生方法得当,学生也乐于接受,一学生在篇作文中写道:“他从来不强求我们做什么事,许多事让我们自己出主意,既不苛刻,也不严厉,但我们都乐意服从他。如:班上选团员他就让班上老团员和他一起决定。在这个班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中的一员,才觉得自己在班上有自己的地位”。如果全班每个学生有了这样的看法,班主任还用得着板着面孔去带自己的班级吗?还怕带不好班级吗?
(四)上下沟通
上下沟通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达交流思想情感、信息的过程,是带好班级的基本条件,也是统一全班学生意志不可缺少的必要艺术。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期望,尽可能把自己的意图、工作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期望联系起来。在布置任务,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班主任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尤其是班级上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困难。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而是要让学生有勇气、敢尝试,即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这样,班主任的意图,要求就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学生在气喘 完成任务的同时,心里也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班主任如能长期坚持,那么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上进心。
正由于采取了这些原则和方法,与学生融洽相处,引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所以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比较得心应手,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第二篇: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学院:医药商学院科目:管理沟通
学生:王剑平学号:100750933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国民基本健康能否得到有效保证以及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形式下,由于个体人群中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分析和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兄弟式的、没有阶级差别的同志式关系,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愿望是治愈疾病,消除痛苦。但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甚至扭曲到势同水火频酿的地步?深入分析起来,医患关系紧张,出现纠纷是由政府、患方和医方、媒体以及法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一、政府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医院体制改革以及对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不健全,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缓解,再加之社会救助无门或杯水车薪,自然会产生、发泄不满甚至憎恨的情绪,并转嫁到医院,从而间接或直接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患者的原因。首先,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无法避免的意外,有时,患者还会因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种结合在一起,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这种医疗意外,不是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预见和避免的。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并发症甚至医疗意外,有些患者就迁怒于医院,产生纠纷。其次,患者对自身的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当医院、医生稍有不妥即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认为自己权利被损害时自然会引起纠纷。另外,有一些出于经济承受力、家庭关系及存在某种不良动机的病人和家属,有意把矛盾转嫁给医方,试图发泄不满、减免费用或谋取钱财。
三、医方的原因。从医院来讲,受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以及不合理的补偿机制的影响,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医院的生存发展基本上是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大块来支撑。使医院的公益职能与市场属性产生冲突,导致部分医院产生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再有就是医院在服务设施、服务过程上没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存在瑕疵,为产生医患纠纷留下隐患。从医务人员来讲,一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产生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差,服务态度不到位,出现了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丑恶现象,导致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更有甚者,一些医务人员不尊重病人,无沟通意识或技巧,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表露在病人面前,对病人“生冷硬顶”,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四、媒体原因。一个健全的社会离不开新闻监督,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对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但个别媒体为寻求卖点,抢新闻,对医疗领域某一类或某一件事情在真相尚未弄清之前,没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失实的报道。误导了读者和公众,强化了人们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把患者和医务人员对立起来,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纠纷的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法律原因。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在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出于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公正和效率的怀疑,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从而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利用过激的暴力的方式对医护人员实施侮辱及人身伤害、破坏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迫使医院处于种种压力花钱买平安,用经济手段去平息事态,从客观上助长患者或患者家属不以法律解决纠纷的倾向。
随着现在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医患双方的事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处理好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那么,应该怎样去处理好医患关系呢?
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转变“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用过硬的技术来减轻患者身体的病痛,用真诚的服务减缓患者沮丧无助的心理,用尊重的态度让患者感觉和医务人员处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时刻不忘对患者说一句“我的治疗需要您的配合”,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一点在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深刻。
让患方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患方是来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让患方转变观念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渗透。医院是实施有偿医疗行为的机构,而非福利院。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设备的使用,而这些势必会增加患者的日均费用或者总的费用。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得即使是专家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医好所有病人的疾病。让患者理解医务人员所实施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
加强医患沟通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提高医疗技术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疗技术是产生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患者取得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对所接诊病人的相关疾病无论是否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都应将此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上多与病人交流,告知有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一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应该积极请教自己的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较高的技术服务。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处好医患关系的根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改善基础服务设施也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足以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仿佛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
在病患伤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电视剧《心术》的热播无疑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一阵及时雨。它让我们走近医生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病患和医生并不是只有对立关系;它让我们打破先入为主的医德败坏的观念,更加理性客观地去区别对待我们碰到的医生,它让我们认识到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增烦恼的。它让我们知道,社会上坏人是有的,但要相信好人还是更多的。
其中霍思邈医生说过“作为一名医生,不仅救死,还要扶伤。扶平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创伤,这也是很重要的。这句崇高的誓言鞭策他们风风雨雨走过泥淋和曲折的道路。作为一名医生,他们过着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喜怒哀愁装扮着丰富多彩的人生,但他们更需要的是拥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社会压力。大凡成为名医的人,脚下都踩着不少牺牲品,所以医生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作为一名患者,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怀,更有资历的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当这种平衡的砝码偏向于一方时,患者将对医生失去信任,医生将对患者失去责任,我们将面临“信任危机”,这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期望和得到的最终结果。
当下我们会时不时地听到某医院医护人员被家属殴打,还要更恶劣的行为攻击医护人员,让我们防不慎防。曾几何时,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成了弱势群体。医患纠纷每天都在上演,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似乎是考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最低心理承受防线。让大家经常在是否要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打上沉重的问号。当真到了拯救躯体的灵魂工程师销声匿迹的时候,那我们的健康又有谁来为我们保驾护航呢?
医学事业的进步、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建、法律的保障是根本前提,同时还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不能圆满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法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沟通与感情,依靠法的制约只能失去动力与生机,让医疗行为仅成为一项任务而已,而不能成为神圣的职责。信任、理解和尊重是医学进步的基石,和谐的医患关系将造福每一个人。
第三篇: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献给新生及困惑的同学
可以说,宿舍关系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涂上一层阴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呢?如果你能掌握以下八点,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与舍友统一作息。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加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了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
因此,宿舍的全体成员应当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倘若实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的成员也应尽量减少声响和灯光对舍友们的影响。
2、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有些人喜欢同宿舍之中的某一个十分亲近,在平时,老是同一个人说悄悄话,无论干什么事、进进出出都和一个人在一起。这样就容易引起宿舍其他成员的不悦,认为你是不屑与之交往。结果,你俩的关系也许搞好了,但却疏远了其他人。这就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宿舍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反对建立有深度的友谊,但决不能以牺牲友谊的宽度和广度为代价。
所以在宿舍里,我们对每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和舍友们处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不搞“小团体”。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变变,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
另外,同住一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告诉他人不仅是对舍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以上就几个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到,否则触怒舍友,发生“干戈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
千万不要幼稚地把集体活动当作是纯粹是费财费力的无聊之举,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的样子。其实,那都是感情投资,不可或缺。舍友们决定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实不能参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不要勉强参与反倒让舍友觉得你在应付了事,更不要一口回绝而伤了舍友们的兴致。
可以说,集体活动的有无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宿舍的团结程度。倘若这样的活动你老是不参加,多多少少显得你不合群了。
5、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
当舍友遇到困难,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自不必说。那么,当我们有事时,是否宜向舍友求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够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有事需请人帮忙,倘你舍舍友而远求他人,舍友得知后反觉得你不信任他。你不愿求别人,别人以后有事又怎么好意思求你帮忙?
其实,求助舍友,只要讲究分寸,不使人家为难,都是可以的。
6、不拒绝零食和宴请。
舍友买点水果,瓜子之类的零食到宿舍,分给你时,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吃别人的难为情而拒绝。有时,舍友因过生日或其他事请你吃饭,你也应欣然前往。即使没有钱“回请”他,我觉得也无关紧要,因为互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不同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它更体现在心理上。你接受别人的邀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别人面子。
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傲慢,就对你“敬而远之”了。
7、不逞一时口快。
“卧谈会”是宿舍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舍友们互说见闻,发表意见,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但也往往因小事而发生争执,“卧谈会”变成了“口舌大战”。
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笑话,讨别人便宜,哪怕玩笑,也不肯以自己的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试图通过说服对方显示自己的能耐,让舍友“尊重”自己;有些人害怕被人看不起,就故意在“卧谈会”中唱反调,甚至揭人之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喜欢逞一时口快,在嘴巴上占便宜的人实际上非常愚蠢,给感觉太好胜,难以合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你夸夸其谈,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最后也只会引起别人反感,没人说你好。
8、完成该做的杂务。
宿舍每位成员该做的杂务,不仅仅指做好自己一个人的事,也包括搞好集体的事。有些人在家懒惰成性,所有的事都指望家人打理,住集体宿舍难免恶习毕露:开水从来不打,每天喝别人的;衣物不注重整理,乱扔一气;宿舍的公共卫生更是不闻不问,扫地、擦门窗等事都指望舍友来完成------我想,没有哪一个集体会欢迎一个自私、懒惰和邋遢的人。
因此,你必须尽力搞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杂务,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你,凡事要养成亲力亲为的好习惯。集体的事,要靠集体来完成,你不做,或马虎了事,别人就有理由说你的不是了。
以上八点,虽都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我们能够注意做到,对我们处理好宿舍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小小“蚁穴”也能够将我们良好宿舍关系的“千里之堤”给毁了。
第四篇:学校领导如何与老师处理好关系
如何处理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
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的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尊重教师的尊严和品格。学校在要求教师尊重学校领导的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这是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把教师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教师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教学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大多属于比较典型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校校长说了算,而教师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重。当前,不尊重教师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处罚包括罚款,讽刺和挖苦。对教师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等是现代学校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新型的学校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校长是领导与教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学校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学校关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校长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关于教师观,要明确下列观点:1.教师渴望独立与自主;2.教师主动发展的心愿是强烈的;3.承认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大小之分,多数教师是能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4.教师具备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能力;5.教师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及其特长各有所别;6.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应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处理好严格要求教师与尊重教师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第四,校风民主、平易近人。学校领导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敢于和领导辩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教工代表商量解决,切忌指责、埋怨或强行命令。
二、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学校各项工作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领导主动与教师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队领导的信任。教师信任领导是有条件的,其一,学校领导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学校领导才有可能成为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领导,才能成为教师信赖的领导。其二,领导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教师敞开着。如果领导的心灵对教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教师就不可能主动靠近领导,更不可能与领导交朋友。学校领导应该经常同教师一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教师信任了学校领导班子,才会接近,才会和校长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校长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领导与老师之间,才能彼此都充满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教师于领导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校长不要吝啬自己对教师的爱,因为来自学校领导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
三、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作为被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同时领导要扶持和爱护教师,二者相辅相成。从职能上讲,学校领导劳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上。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领导行为决定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衡量和评价领导决策水平和能力的标准。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效果。为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领导只有把教师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也是现代教育对学校领导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四、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勤与钻研,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能力。学校领导“闻道在先,术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教学领导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学校领导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教师的楷模。学校领导许多高尚的品质,如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要逐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导教师个性健康发展。指导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教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地,能力强的教师,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教师教学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另外,强烈的上进心和顽强的意志又会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勇气。只有参与,才能发展能力,才有成功,才会进一步增强自信。第四,强化教师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人,由于其人格要素的心理倾向、品质以及要素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人格。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教师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基本关系。民主、平等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服务与被服务既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的表现形式,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根本保障
第五篇:学校领导如何与老师处理好关系
如何处理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
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关系决定了
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的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
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尊重教师的尊严和品格。学校在要求教师尊重学校领导的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教
师的人格。这是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把教师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教师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教学的机器”。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礼”、“仁”为核心的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中的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大
多属于比较典型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校校长说了算,而教师最基本的人格却得不到尊
重。当前,不尊重教师人格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处罚包括罚款,讽刺和挖苦。对
教师漠不关心,甚至予以冷落,其实质也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忽视与权力的侵犯。民主、平
等是现代学校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新型的学校关系也就无从谈起。校长是领导与教
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理好学校关系的关键,因而自然在建立民主、平等新型学校关系过
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校长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
立正确的教师观。关于教师观,要明确下列观点:1.教师渴望独立与自主;2.教师主动发
展的心愿是强烈的;3.承认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大小之分,多数教师是能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4.教师具备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能力;5.教师的个性倾向、心理特征
及其特长各有所别;6.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应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处理
好严格要求教师与尊重教师的辩证关系。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
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第四,校风民主、平易近人。学校领导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教师。在教学工
作中,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敢于和领导辩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当意见有分歧
时,应尽可能同教工代表商量解决,切忌指责、埋怨或强行命令。
二、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学校各项工作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领导主动与教师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队领导的信任。教师信任领导是有条件的,其一,学校领导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和敬业精神。所谓奉献精神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即精益求精的精神。
只有有了这两种精神,学校领导才有可能成为水平高、能力强的优秀领导,才能成为教师信
赖的领导。其二,领导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教师敞开着。如果领导的心灵对教师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教师就不可能主动靠近领导,更不可能与领导交朋友。学校领导应该经常同教师一
块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教师信任了学校领导班
子,才会接近,才会和校长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校长交成知心朋友。大量实践表明,成为朋友的领导与老师之间,才能彼此都充满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教师于
领导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教师教好学的信心。校长不要吝啬自己对教师的爱,因为来自学校
领导的爱在教育教学中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
三、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作为被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同时领导要扶持和爱护教师,二者相辅
相成。从职能上讲,学校领导劳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教师
对教学内容内化的程度上。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领导行为决定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
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衡量和评价领导决策水平和能力的标准。为了树
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领导效
果。为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领导只有把教师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教师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
献身”。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也是现代教育对学校领导提出的又一项基本要求。
四、学校领导与教师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它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勤与钻研,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能力。学校领导“闻道在先,术有
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导者。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教学领导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第二,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学校领导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教师的楷模。
学校领导许多高尚的品质,如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成为教师学习的榜
样。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要逐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指
导教师个性健康发展。指导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教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
学校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一般地,能力强的教师,自信心就强,能力差的,则往往缺乏自信。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教
师参与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教师教学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
强。另外,强烈的上进心和顽强的意志又会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勇气。只有参与,才能
发展能力,才有成功,才会进一步增强自信。第四,强化教师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
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
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人,由于其人
格要素的心理倾向、品质以及要素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人格。运用心理学方法对教师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的塑造与改造,使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基本关系。民主、平等是学校各种关系的基
础,服务与被服务既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的表现形式,而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领导与
被领导关系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