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理好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关系
处理好中学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关系
伍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完成学习活动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智力因素,而且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及气质等心理活动﹚。学生的素质虽有不同,但绝大多数在智力水平等方面并有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学生学习动机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推动学生把行动指向学习,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学生进入学校都有想学好各门学科的良好愿望,对学习化学来说也不例外,他们至少都想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以求取得老师家长同学的好评。当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对许多化学试验或化学现象总是感到新奇。并不存在“不要学”的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到一定阶段后,有些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逐渐下降。这样有些学生就转变为所谓“不要学习化学的差生”。因此,教师从学习化学一开始就不要让学生失去已经产生的浓厚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持续地保持下去。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酸跟指示剂反应”一节时,先给学生放了几段魔术师空手变出五彩缤纷的东西的片段,学生们跃跃欲试,各种问题连珠跑似的也跟着提了出来,此时,我不误时机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神秘的方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燃烧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燃烧”现象看得也较多,小学自然课又学过一些与燃烧有关的知识,对燃烧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燃烧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燃烧”,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燃烧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顺理成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称赞、表扬、鼓励,会给学生莫大的成功感,极大地调动学生自觉探究知识的兴趣。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化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如:课堂上、课间以及与学生并肩行走的路上,一句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化学家或化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化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炸药之父──诺贝尔”、“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元素铀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等化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化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二、组织好教学过程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多创设化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化学知识,使化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可以以下方案引入新课。方案一:利用多媒体播出近期的化学新闻报道,以氯气泄露的新闻图片引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现场,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学生为寻求处理方法而迫不及待的想了解氯气的一系列性质,学习话题由此而展开,从而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方案二:利用化学故事——游泳池中的魔术。故事发生在德国,一位有淡黄色头发的学生在热天想凉爽一下,跳到了游泳池中。过了一会儿,游泳池边的人吃惊地看到,从水中站起一个满头绿发的青年,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种物质——氯气在作怪。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了学习状态。方案三:利用生活常识,设疑。自来水为什么不可直接用来养鱼?(这是一个生活常识,让学生议论猜测,作为简单的铺垫和研究引入。)像这样创设引入化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钟爱化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动力。具体的教学模式为:①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②了解、倾听学生的原有观念。③师生共同讨论,提出问题。④假设、实验,收集素材验证、归纳。⑤调整观念,形成新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把“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展开教学,解决问题,并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新问题、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讲金属的腐蚀与保护时设置“用铁锅的好处是什么?铁锅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的盛放酸性或咸的食物?清洗铝制品是为什么不能除去表面的物质?”来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自己去找问题,自已创设情景、进行假设、达到自身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3、重视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是课前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按新课程要求统筹布置好“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尤其是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和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公道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公道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征,不过分夸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进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门,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门先容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化学知识,选择和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如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把握“双基”的同时,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进步科学素养。总之要打有预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活泛的知识、技能、感感与态度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主题都需要用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生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乱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多视角、多层面地探索和研究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总之,“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总之,将学生心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教育是事在必行、大势所趋的,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第二篇: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在与学生相处时把握好批评与表扬
——班主任培训稿
各位同仁: 在座的都知道,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路人,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使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所以,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班主任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潜移默化但又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班的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具体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下面我把学习得来的感悟与我近十多年来的班主任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个回报:
在与学生相处时把握好批评与表扬
班主任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 班主任与家长: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
一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平等、尊重
1、借了学生的东西用,要不要说谢谢?
2、为什么老师精心制定的班规会遭到同学们的抵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你认为,班规应该管老师吗?
3、你错了,会给学生道歉吗? 在头脑里是否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观察了解学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直接沟通: 通过家长了解: 通过学生了解: 通过科任老师了解:
在课堂上观察:自己的课、别人的课、没有教师的课。在活动中观察:运动会、课间 多听少说 批评的艺术:
1.旁敲侧击
2.寓庄于谐
3.以退为进
4.欲抑先扬 5.故意沉默
6.正话反说
7.以鼓励代批评
8.合纵连横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 1.旁敲侧击。
在批评某种错误的认识、看法、做法时,在批评某种不良的习惯、不良的嗜好、不良的风气时,不直言其事,而是借助于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来讽喻说理;或借助于批评类似现象,引起对方的联想、比照;或讲个小笑话,启发对方去思考,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作旁敲侧击。
当某学生心中有事不能专心听讲致使成绩下降,则在班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学生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故事讲完后,学生想到自己的成绩下降就是因为没有专心致志,查出原因迎头赶上。
2.寓庄于谐。德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批评学生也是如此,板着面孔说教,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用幽默的方式批评学生,能使问题点而不破,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数学课上,老师正在板书,一个学生不介意地用笔在桌上敲打起来,老师便立即停下了板书,诙谐地说:“同学们,数学课是不是需要伴奏?”老师的幽默逗笑了学生,敲打声也悄然隐去。
有一次,一位教师去上课,虽然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但学生始终没有进入角色。有的学生在谈天说地,有的学生在静观窗外,还有两位学生伏案而睡。看到此景,这位老师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先咳嗽一声,然后略带笑意地对大家说:“如果两位聊天的同学也能像那两位观看窗外景色的同学那样保持安静的话,就不会影响睡觉的同学了。”老师幽默的话真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之后,教室里安静下来。3.以退为进。
对于某些学生的偶尔犯错,老师退一步,给他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这对他是一种鼓舞、一种力量,产生的效果往往比老师大声训斥、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有一次上课时,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老是找旁边的同学轻轻地讲话,老师暗示他两次也没大效果。在课上,老师并没有与他较劲。但下了课他主动找到老师说,老师你批评我吧。老师不但没有马上批评他,而且跟他说“你能来找老师认错,这很好,我想老师可能也有责任,如果老师的课能讲得更精彩生动一些就会吸引你听课了,……好吧,以后我们一起来努力。”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听课都很认真。4.欲抑先扬。
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缺点时,老师批评教育的方式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如有时我们会发现某些成绩好的学生不关心集体、比较自私或骄傲自大,不尊重老师、同学,心胸狭窄等等。面对学生这样的缺点,教师找学生谈话时若开门见山指出缺点,让学生认识这样的缺点有什么不好时,学生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既没影响老师的教学,又没影响班集体,更没有违反校规校纪,老师似乎多管闲事。但这些缺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将来是很不利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批评之前,先对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充分肯定,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境,再提出学生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让他知道若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他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学生,更受大家欢迎、尊敬的人,那不是很好吗?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讨厌他的缺点,而是为了他好,为了他的成长,他会从内心接受批评教育。利用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时老师要有耐心,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他的缺点对自己和别人的危害。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去克服、改正缺点。(国庆节——脚病——情商——智商—— 一周一句——拍手跺脚)5.故意沉默。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保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批评方式。
一个学生迷上了电脑游戏。一次,班主任在一家游戏房找到了他。班主任一言不发,只是用严肃的目光默默地盯着他看。学生感到心里发虚,闷声不响地跟着老师回学校去了。路上,两人谁也没说一句话。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没找那位学生谈话,可是学生自己却一直心事重重。一个星期后,学生在也憋不住了,他主动找到了班主任:“老师,你怎么不批评我啊?”老师说:“现在你不到游戏机房去了,让我批评你什么呀?”这时学生才如释重负地笑了。事后学生对别人说:“如果老师当时骂我一顿,我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可老师越是不吭声,我自己想的越多。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老师的那种眼神。”
在老师的沉默中,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中领悟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吸烟)6.正话反说。
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故意正话反说,反而更能成功,这就是反语的妙处
有位班主任发现班上有不少男生开始偷偷抽烟。通晓教育心理的老师知道这是许多男生在青春期追求“成人化”的表现,横加指责只会导致师生对立。因此,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并不点吸烟学生的名,只是说了这么一席话:“今 天我给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一句妙语使那些吸烟的同学猛吃一惊。老师紧接着说:“第一大好处是吸烟引起咳嗽,夜半时分咳嗽的最厉害,这样小偷不敢来偷你的东西。第二大好处是咳嗽导致驼背,可以节省衣料。第三,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不用化装。第四,永远不老。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也别想老了。”
7.以鼓励代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我班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学生工作做得很不错,深得老师赞许和学生认可。但有一次,他因为意外的原因,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时,搞得很糟,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满,该同学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大家公认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变得灰心、失望,只要今后在工作中更认真、细致,把事情考虑周全一点,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名学生又开始积极主动进行班级工作,成效一直不错。
有的班主任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公开的批评,并责令其“站起来”接受教育。学生尽管站起来了,却表现出对班主任的不满情绪,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仍然不能杜绝。而我则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举起手”来。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各个脸上绽放着笑容。此时,我高兴地说:“很好,按时完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好方法。但是,还有个别同学没有举起手,这也是一种诚实的表现。而且我相信,他们没完成作业,一定是有原因的,否则谁能有意不完成作业呢?希望这几位同学能抓紧时间补上。”“站起来”是一种惩罚,使学生丢了面子,“举起手来”是一种表扬,满足了学生获得尊重和赞扬的心理需要。而且,我的一番话说得十分巧妙,既晓之以理,赞扬了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又动之以情,表扬了没完成作业同学的诚实,既给没完成作业同学找了台阶,又为其改正缺点指明了方向,效果自然大相径庭。8.合纵连横。
“某某同学上课听讲非常专心,发言踊跃,作业做得也很细心、认真,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在班级中,经常采用指名道姓表扬一些同学好的事例,在班级中树立发扬正气。在表扬中,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强化了学生的是非观念,也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有悖于集体利益的思想行为在集体中没有市场,会受到斥责。这样,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自然在集体教育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由过去被动受教育逐渐变为自我教育或自觉教育。
批评的目的:
要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批评、并能转化为自我批评,最后化为自己的行动。
批评中方法的采取:
1、想一想
他为什么出错?我批评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点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
2、缓一缓
教师在情绪不稳定时不宜批评学生,以免使幼儿错误地认为“老师心情不好,拿我出气”,留下坏印象,给以后的工作设置障碍。教师情绪状况良好时批评学生能更理智更客观。同样,学生情绪特别激动时也不宜进行批评,而应进行“冷处理”,待其冷静下来,心平气和时进行,事半功倍。
3、避一避
适宜的时机和场合的选择也能影响到批评的效果。批评学生不宜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或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否则,一方面有害于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往往打乱活动计划,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4、笑一笑
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无意中的一次微笑,一个爱抚动作,一句鼓励的话,一次真诚的批评,都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同样,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态度也应委婉、温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幼儿认识到错误,以期改进。
5、议一议
教师应创设教育情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及时让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别人时提高自身认识。积极利用角色游戏,使学生学会移情和换位思考,产生感情共鸣,达成共识。侧重点放在“评”上,以理服人,启迪教育学生。(女生喝醉班会讨论人人发言最后的结果是
1、青少年不能喝酒有害身心健康。
2、孝敬父母体贴老人。
3、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等。自此以后 再也没喝酒的了。
关于惩罚: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依夸美纽斯书中所述,“严格的纪律”即是惩罚)。他以“ 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失去了一翼的残缺的教育难以凝聚整体教育的强大合力,必然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一个妈妈说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她的办法是什么呢,在孩子每个口袋里都放着钱,每个口袋都装上名片。而另一位母亲,则全然不同。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这个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孩子答,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就走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 之前拉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唤醒心灵的自我体验
一位特级教师班级的门锁眼总被人塞进东西。这位老师在细致调查后,确认是邻班两个被他批评的男生所为。一天放学后,这两个男生又往他们教室门锁里塞火柴梗,这位特级教师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两个学生慌张起来,以为老师会大发雷霆,可这位特级教师装作没事的样子,说:“请你们帮忙把锁眼里的东西掏出来。”这位老师说:“这是谁干的,他这轻轻一塞,却害得你们掏了半天。”说完,他还谢谢两位男生。结果不言而喻,两名男生羞愧难当,当面向老师道歉。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明确指出:“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这位老师巧妙地运用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承担做坏事的后果,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又运用体验法唤醒沉睡在孩子心中的内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当一个调皮的学生打碎了一块玻璃不妨和家长达成一个协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赔偿这块玻璃,而不是让学生的父母代为赔偿;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影响上课,我们不妨请他叙述事情的经过,让他讲出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和危害,使之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反思,然后让他做一回记者,现场采访周围同学的感受,让那些喜欢吵闹的同学亲耳听听同学们的心声,以引起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震撼。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惩罚,无疑比罚站、蹲马步等方式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过失。2一张温情的罚款单
有一位警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 辆自行车飞速朝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他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限定的速度,他违规了!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刚才那个车手的速度超过了汽车!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他把那个骑车的人拦住,车手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孩子。
警察把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告诉他,并指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对他进行罚款。警察让他把学校地址告诉他,否则要重罚。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哥本哈根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赶着上学所以骑得快了点儿。
警察笑着对他说:“原来你还是个学生,那么,你先上学,以后我会同你联系。”不久,那个孩子的学校接到一封信,信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手。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速度单。
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的自行车赛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赛冠军,这是丹麦自行车运动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
采取切实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温情罚款”式的惩罚方式,在惩罚学生时又要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帮助他不断自我反思,从而自觉迁移,品性和学识逐步得到提高,这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的。3“看破”却“不说破”的艺术
有一位班主任在离上课还有5 分钟时到班上去查看情况,班长悄悄地出来告诉他:“两名学生搞恶作剧,准备把扫帚平放在半开的教室门上,再将半盆水放在扫帚上,上面再放上撮子,等英语老师一上课,一推门就全打泼在老师身上。”班主任老师走进教室,果然看见两人正在行动,他并没把学生揪出教室训斥,而是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的教室太脏了,本来应该在下午由值日生打扫,现在这两位同学做好事,打来了水,找来了扫帚、撮子,那我们就破例耽误几分钟,希望大家协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打扫完卫生再上课。”这次有特殊意义的清扫工作结束后,班主任表扬了两名学生,他俩低垂着头,神色极为不安。一场恶作剧就这样被制止了。课后,这两名学生主动向班主任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搞恶作剧了,一定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每一个孩子也都会犯错误。这位班主任老师在处理这一恶作剧时,一不批评,二不训斥,而是以装糊涂的办法,巧妙地将恶作剧行为转化为一次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公益活动,使学生不露痕迹地、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比起那些生硬地批评、训斥的制止办法,其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其实,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大都具有“看破”的能力。但“看破”之后,应该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去教育,去修正,更要不着痕迹地给孩子以悔过的机会,为孩子保留自尊的空间。4 迟发的荣誉奖章
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某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徐老师正在颁发集体读书奖章。他把上一周班干部检查的结果通报了一下,全校20个班级,有18个班级获得了集体读书奖章。徐老师一个一个宣布,18个获奖班级的中队长高兴地从徐老师手中接过奖章,然后微笑着回到队伍里去。此时全校师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二(2)班和四(2)班这两个未获奖的班级,这两个班的师生显然有些恼火,更有些惭愧:怎么人家都有,就惟独我们班级没有呢?这时,徐老师忽然宣布说:老师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学校决定给二(2)班和四(2)班也颁发奖章。为什么呢?因为,小干部在周一、周二检查时,记了合格,并给他们发了整改通知书。在以后的3天里,他们两个班级能改掉环习惯,早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所以,学校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也给他们颁发集体奖章,这是他们全体同学努力的结果。徐老师的话音刚落,二(2)班和四(2)班的师生立刻欢呼起来。
在这里,惩罚成为一种美丽的等待。在那迟发奖章的几分钟里,这两个班的师生在思考,自己的班级为什么没有奖章?而那迟到的几分钟里,也给其他班级师生一个警示:平时工作做好了,就能获得奖章;假如平时的班级工作一步不踏实,学校就给以警告,甚至是惩罚。奖章是经过全班师生的努力才获得的。正是这种美丽的惩罚,才显得奖章的得来不易,师生才会倍加珍惜。5 上帝的启示
班里有几个写字拖拉的学生,每节写字课上都是别的同学写完了,他们还在优哉游哉地刚开了个头。我尝试过许多现在流行的诸如奖小红花、罚抄作业等奖惩方法,都不见成效。不拖拉的孩子仍旧不拖拉,拖拉的孩子照旧拖拉。常常是为了照顾几个调皮的孩子,耽误了大多数孩子的宝贵时间。直到有一 天,我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违反了教规,偷偷打高尔夫球,刚打到第二个洞,就被天使发现了,天使便到上帝面前告状,说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打高尔夫球。上帝跟天使说,要好好惩罚长老。于是,从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就这样直到打完18洞,长老的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如果人生没有人能一起分享,不也算是一种惩罚?”
受这个故事的启示,我灵机一动,何不换一种方式呢?于是,又到写字课时,我允许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到操场自由读书,结果,仅15分钟,有几个学习认真、写字迅速的学生就完成了作业。他们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欢叫着跑出教室,接着又有许多孩子陆陆续续地跑出了教室……操场上的读书声和欢笑声让没有写完的学生脸上写满了羡慕,那几个拖拉的孩子也一反常态,都在认认真真地写作业,结果不到30分钟,所有孩子们的作业全部完成了,质量好过任何一次。
原来,当惩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时,当惩罚成为学生渴望获得的一种荣耀时,那惩罚就会变成了奖励,学生自然就不再需要我们教师去“诱导”了。
惩罚应注意的问题
惩罚以教育尊重学生为前提。要寓教于罚,避免以罚代教。更不能建立在自己的某种需求之上。(上课——上朝——上级领导听课)惩罚不是体罚。应该严格禁止的惩罚 1.讽刺贬损
学校应该把本校教师常用的贬损语言(各地贬损语言有所不同)综合起来,印发给班主任,并严加禁止。2.打骂
有些学校,教师打骂学生,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出了“状况”,却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教师,这是不负责任的。学校平时就要经常和教师一起研究 不用打骂而能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才能减少打骂现象。打骂学生的教师多数是气急败坏、情绪失控了,能用别的办法解决问题,他们不会这样冒险的。3.侮辱性惩罚
有辱人格的惩罚在学校里还有不少。譬如:小学生上课说话,有的班主任就强迫其戴口罩,甚至还有给学生嘴上粘封条的。4.公布隐私
学生日记和来往信件(小条),尤其是涉及早恋的,绝对不可以公之于众,那是非常错误、非常冒险的。5.孤立犯错者
命令学生:“谁都不要理他!谁也不准和他说话!”这是很残酷的,不允许的。6.不平等惩罚
犯同样错误,有人给惩罚,有人则不给惩罚,这属于不平等惩罚。7.无关联惩罚
学生在此事上犯了错误,在彼事上受惩罚,这种惩罚给人的感觉不像是教育,而像是报复。这是不允许的。网上有个例子,说是某学校规定期末考试时,凡学生上学不穿校服就禁止参加考试。我以为,穿校服应该平时抓,平时抓得好,考试自不必在校服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时没抓好,想用考试当杀手锏,迫使学生不得不穿校服,在学期最后几天得到一个全校学生“无一例外穿校服”的结果,这有什么意思?只能是自我安慰而已。这种做法使人对该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8.学生“连坐”
一个学生犯错,全小组学生甚至全班学生挨罚,这是封建社会“保甲连坐”制度的残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个案诊疗能力的表现。网上有个例子,说是一个学生把空牛奶瓶扔在地上,班主任查不出是谁,就迁怒于全班学生,决定把这个有味的奶瓶在每个人的座位上摆一天。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凭什么别人犯错误我要受惩罚?凭什么别人得病让我吃药?“连坐”是教师无能的典型症状。⒐家长“连坐”
学生有错,殃及家长。有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讽刺家长,甚至当众这 样做,这是绝不允许的。因为这样做特别容易激化矛盾。学生的错误当然可能与家长的教育失误有关,但应该单独找家长谈,不能在学生面前贬损家长。
表扬的艺术:
表扬学生的“六要、六不要”: 一要深入具体,不要大而化之。二要适度而止,不要夸大其词。三要耐心经营,不要急于求成。四要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五要及时点评,不要久拖不决。六要多措并举,不要单一呆板。
一要深入具体,不要大而化之。
凡事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有针对性。如果大而化之,泛泛地讲,就成了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做到具体,就是要把问题讲到点子上,把表扬的话说到刀刃上。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习惯于“你是一个好学生”、“不错,你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好,很好!”等这类的表扬语言,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句表扬的话,但是却缺乏实质内容,学生从中看不到肯定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因此,这种空泛的、缺乏具体内容的表扬,很难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很难与学生产生情感互振,所以就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鼓动性和影响力。反之,如果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如:“你今天敢于到讲台上来板书,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你今天上课时发言很积极”,“你和同你闹过意见的某同学又和解了,看来你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等等,学生就会感觉到你是真正地关注他、关心他,关爱他,就会收到明显不同的效果。
“你这篇作文写的很好,对人物心理描写很深刻。”
不宜使用的表扬语言:“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最近你的表现很不错,我很高兴!”
二要适度而止,不要夸大其词。
表扬学生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和鼓励,是老师暗示学生向着既定培养目标前进及希望学生下步向什么方向发展的一种引导手段,因此,不能把表扬 的话说得过满。俗话说的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对学生的表扬要恰当适度,是什么就表扬什么,哪个方面突出就表扬哪个方面,老师希望这个学生在哪个方面有所进步,就应该重点表扬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学生的赞美,还要做到分寸适宜,不能夸大其辞,不能人为地拔高,否则,就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是真好还是假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个方面好。其它同学也会认为老师是在顺情说好话,“拿表扬人不当回事”,日久天长,容易失去表扬语言的可信度。要掌握表扬的分寸,就要做到该表扬的一定要表扬,不该表扬的一定不能迁就照顾。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平时一贯表现不错,就把不该表扬他的话也一并说给他听,这样下去,不但容易助长学生的虚荣心,造成心理脆弱,还容易使其失去抵抗风险的能力。表扬学生时,那些听起来有些绝对的话,尽量少说,如“你真是一个天才”等等,这种不切合实际的表扬,容易使学生受到过分的“正强化”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惟我独尊”的自我人格,同时也会引发其他同学反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三要耐心经营,不要急于求成。
老师表扬学生,就像艺术家在雕琢作品,需要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谓“耐心经营”,就是指老师在表扬学生时,要像农民经营自己的土地一样,既要充满“爱心”,又要独用“匠心”。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稍差一点或自身毛病多一点的学生,更要用心经营。因为这些学生的缺陷不是一时造成的,改正过来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有时候还容易出现较大的反复。作为老师,不能希望通过一两次表扬,就把学生身上所有的坏毛病都给他改过来。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要像春雨一样,点滴入土,漫漫浸润,这就是老师的爱心。如果不用心经营,既缺乏爱心,又做不到独具匠心,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老师的表扬要么学生听不进去,要么所做过的工作出现半途而废。
如有的老师为了转变后进生,就不停地给后进学生创造“亮相”的机会,然后再在班上大加褒扬,甚至委以班级干部,籍以使学生继续巩固优点,发生根本转变。然而,后进生的一些顽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往往会复发,一旦旧病复发,班主任予以撤销前不久所委任职务,其结果学生变得更差。这就是缺乏经营意识所致。(优势补劣势——不说话到纪律标兵)四要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
一般而言,守时、守纪、守信,文静、文雅、文明,爱班、爱校、爱家的好学生得到表扬多;而成绩较差经常违纪的学生得到表扬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从细处着眼、微处着手,切实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都能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特别是对暂时后进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其时时扬长克短,时时充满上进的活力,使“光点”变成“光环”。
五要及时点评,不要久拖不决。
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发现了就要及时地予以表扬,这样就可以起到巩固成果、强化肯定行为的效应。有的老师认为,要等到开班会的时候再一起表扬,这样声势大、效果好。其实,对于重大的事情如学年工作总结、大的学习阶段结束、学校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结束等,这时用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对一般的事情再久拖不决的话,学生就失去了新鲜感,时间久了就起不到激励作用了。
如果班主任对集体中的好人好事迟迟不作出反应,先进者的积极心理未得到老师的认同,就会产生失望,压抑的情绪。其他同学也会因此而对集体产生冷漠感。久而久之,班级体就会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六要多措并举,不要单一呆板。
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人定策,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既有恳切的开导,又有热情的帮助;既有欲擒故纵,又有因势利导;既有对己有成绩的充分肯定,又有展示自身形象的合适舞台,这样就能真正将表扬的功效发挥到极至。
1、口头表扬法。
2、歌声表扬法。
3、喜报表扬法。
4、“奖品”自我选择表扬法。
(一)、对性格怯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可采取“直接式”表扬法,加上中肯热情和具有鼓舞作用的语气,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
(二)、对自尊心强,有理想,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学生,则可采取“登榜或上报式”表扬法,以突出他们的榜样或模范作用,使全班都能感受到这是班集 体的荣誉,并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对个别性格孤傲、我行我素且与老师有隔阂的学生,可采用“背后夸奖式”表扬法,使其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和班级的温暖。对此类学生,运用这种方式给予表扬,效果较佳。
(四)、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突出的学生,则应见机行事,对症下药,采取“契机式”表扬,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
(五)、在课堂中,对有进步的后进生还可采取以眼神、手势等无声语言进行表扬,如:微笑点头法、大拇指称赞法等。班主任工作的发展:
1、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不管工作多忙,每天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有个好身体,才能胜任班主任繁忙的工作。
2、关爱家人。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的教育责任,我们不能忽略。懂得爱才能传递爱。自己的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教好自己的孩子才信心有能力教育好别人的孩子。
3、多读书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
4、追求完美。教师被人们称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作“蜡烛”“春蚕”,不管实际上是不是这么被尊重,至少反映出人们对教师是高标准严要求的。
5、经常反思。换位思考,总结得失成败。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正宁三中吴仲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关键是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密切了这种关系,才能更好的带好自己的班级。下面就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谈谈平时的一些肤浅的做法,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需要讲原则
1、服务原则
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他们的管理者,是管他们的。这从学生平时的言语中可体现出来。如:我们班主任管得很严。我们班主任管不住我们„„。要改变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这一管理者的形象,班主任必须确立为全班学生服务的原则。即我作为你们的班主作,不是来管你们的。是来为你们服务的。为把你们每一个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从思想上去接近学生。然后具体去了解学生,通过学生谈话,或者是写周记等。如通过“老师,我想对你说”,“这样的老师,我(喜欢、讨厌、佩服„„)”这类题去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积极去帮助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班级或学校要开展活动时,班主任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必要的材料,场地、设备),这样,学生才会义无反顾的、尽心竭力的去为班级争取荣誉。同时他们也会认识到荣誉的取得也有班主任的关心、帮助,即班主任为我们服务的成果。相反,如果班主任高高在上,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仅自己累,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得到学生的拥护、爱戴。
2、民主原则
班主任要在自己的班级中实行民主,在学生中创造一种民主气氛。只有在班级中实行民主,才能使广大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去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建设。反之,只会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我们班的事情都由班主任说了算,提了建议也没用。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班主任也会管得较被动。因此,班级中的事要多跟学生商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班主任要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理好班级事务,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能主动地去管理班级。如:班级要选出一位优秀团员,提出申请的人远远的多于规
定的名额,怎么办?如果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势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面子上过不去。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先在自己组内选出一位,然后把这10个小组的人选公布后,全班最进行一次大型的投票选举,最后选出一位。过后那些未选上的学生很服气,未出现反常情绪。后来一个学生在周记本上写道:我们班主任不像有的老师那样严厉、专断;也不像有的那样苛刻、强求;而是以理服人、讲究民主的人。由此可见,在学生中实行民主的重要性。它增进了师生间的团结,加深了了解,消除了隔膜,在心理上和感情上更加接近。那种独断专行,靠班主任权威来管理班级的做法,只能加深学生的误解,扩大师生间的隔膜。
3、公平原则
班主任对班内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不少班主任不能正确对待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对优等生的错误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而对“差生”的错误行为死抓不放,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尤其会使“差生”产生不公平感,而优等生沉静在班主任纵容的喜悦中,这样既不利于“差生”的转变,也不利于优等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差生”和优等生之间的隔膜,更会引起“差生”的仇恨情绪,破罐子破摔。不利于到班级的团结,稳定。高一时,班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中期考试后,我对班上的宿舍要进行奖励,选出一个优秀宿舍,结果在评选的过程当中班长私自给自己宿舍加了1分,使他的宿舍成为了优秀宿舍。过后有人向我举报,我细细查看了10周的宿舍得分,了解真相。我先找班长交谈,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出于公平的考虑,出于对他的健康成长考虑,我一视同仁,让他向全班学生作出解释,并引咎辞职。这一做法在班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出乎不少学生的意料。议论说班主任怎么把他的职也撤了,没想到。这件事不仅教育了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了全班学生,体现了班主任公正公平的处事原则,提高了班主任的威望,密切与全班学生的关系。
二、班主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仅凭这些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在相处中讲究艺术
1、知人善任的艺术。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发动全班学生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在学生中有威望、有影响力、责任心强的学生。要做到善任,首先要知人。俗话说千金易得,知已难求,要真正做到“知人”是很难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多去观察学生,不能被学生的一些表像所迷惑,而要更多的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少学生有这种心理:我是某课的课代表,一定要学好这门课,否则的话是很难堪的,即使是其它都学不好,任课代表的那门课是不会差的。班上曾有一个学生,其它课都很好,就是外语不好。后来我调她任外语课代表,一学期下来,不但其它课仍很好,外语也提高了。这很好的说明了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并抓住学生的心理,才能避其短、扬其长,做到尽其才。
2、批评教育的艺术。
对学生的错误、缺点给予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班主任必须掌握方式方法,注意分寸尺度,开展批评时,要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如:在语气、表情、措词、地点、时间、音量。严厉的语气,很高的音量,强烈的措词,导致学生过度紧张,支支唔唔不敢说;恰当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往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防线,说出真话、心里话。如,我刚当班主任时,我找个学生进办公室,用比较严肃的表情,不很严厉的语气和他谈话,过了一会儿学生由于过度紧张,脸色发白,身体微微颤抖,我急忙让他出去,过了一会儿跟到教室一看,身体很好。这个经历对我启发很大,后来换了一个地点,边走边问,很轻松的达到了目的。光批评学生是不够的,班主任要勇于、敢于在班级上批评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如校运会报名:第一次,我不是很重视,草草的报了几个名,后来在比赛中学生向我提出了建议,为什么不把张立报跳远项目„„。运动会结束后,我作了一番总结。首先肯定成绩,同时承认自己的大意,险些得最后一名,这种自责式的批评非未影响我的威望,反而使学生更加信任。
3、关心爱护的艺术。
关心爱护学生,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但由于有些班主任关心爱护不得法,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付出了劳动而没有收获。因此,我觉得要使自己的劳动有很好的收获,应善于用爱抚亲和的艺术,而不是为了带好自己的班级,达到自己的目的,用严厉、甚至苛刻的手段。在学生中着意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发挥感情的作用。比如,走动谈心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增强相互信任,透露出自己对班级中老师、学生的看法。班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班上的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在班上我问了几次,而且是很亲切的口气,都未能解开症结。我瞅准时机,在一
次买饭的路上,跟其中的一个人拉拉家常,最终切入正题,化解了一场无形的战斗。后来两个人在作业里面写了张纸条:“吴老师,谢谢您,我们重归于好了,请放心”。由于关心爱护学生方法得当,学生也乐于接受,一学生在篇作文中写道:“他从来不强求我们做什么事,许多事让我们自己出主意,既不苛刻,也不严厉,但我们都乐意服从他。如:班上选优秀团员,评贫困补助等。在这个班中,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中的一员,才觉得自己在班上有自己的地位”。如果全班每个学生有了这样的看法,班主任还用得着板着面孔去带自己的班级吗?还怕带不好班级吗?
正由于采取了这些原则和方法,与学生融洽相处,引得了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所以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比较得心应手,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第四篇: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学院:医药商学院科目:管理沟通
学生:王剑平学号:100750933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国民基本健康能否得到有效保证以及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新形式下,由于个体人群中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分析和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患关系本质上是兄弟式的、没有阶级差别的同志式关系,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愿望是治愈疾病,消除痛苦。但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甚至扭曲到势同水火频酿的地步?深入分析起来,医患关系紧张,出现纠纷是由政府、患方和医方、媒体以及法律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一、政府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医院体制改革以及对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不健全,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能缓解,再加之社会救助无门或杯水车薪,自然会产生、发泄不满甚至憎恨的情绪,并转嫁到医院,从而间接或直接对医患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患者的原因。首先,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了解,期望值过高。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无法避免的意外,有时,患者还会因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种结合在一起,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这种医疗意外,不是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预见和避免的。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产生并发症甚至医疗意外,有些患者就迁怒于医院,产生纠纷。其次,患者对自身的隐私权、知情权、同意权的维权意识有所增强,当医院、医生稍有不妥即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认为自己权利被损害时自然会引起纠纷。另外,有一些出于经济承受力、家庭关系及存在某种不良动机的病人和家属,有意把矛盾转嫁给医方,试图发泄不满、减免费用或谋取钱财。
三、医方的原因。从医院来讲,受社会大环境、市场经济以及不合理的补偿机制的影响,医疗机构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医院的生存发展基本上是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大块来支撑。使医院的公益职能与市场属性产生冲突,导致部分医院产生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再有就是医院在服务设施、服务过程上没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存在瑕疵,为产生医患纠纷留下隐患。从医务人员来讲,一些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产生医疗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差,服务态度不到位,出现了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丑恶现象,导致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更有甚者,一些医务人员不尊重病人,无沟通意识或技巧,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表露在病人面前,对病人“生冷硬顶”,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四、媒体原因。一个健全的社会离不开新闻监督,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对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着积极作用。但个别媒体为寻求卖点,抢新闻,对医疗领域某一类或某一件事情在真相尚未弄清之前,没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失实的报道。误导了读者和公众,强化了人们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不满和不信任。把患者和医务人员对立起来,对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纠纷的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法律原因。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在相关法律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出于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公正和效率的怀疑,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医务人员和患者分别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评价对方,从而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利用过激的暴力的方式对医护人员实施侮辱及人身伤害、破坏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迫使医院处于种种压力花钱买平安,用经济手段去平息事态,从客观上助长患者或患者家属不以法律解决纠纷的倾向。
随着现在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医患双方的事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处理好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那么,应该怎样去处理好医患关系呢?
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转变“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用过硬的技术来减轻患者身体的病痛,用真诚的服务减缓患者沮丧无助的心理,用尊重的态度让患者感觉和医务人员处在同等地位,用人性化的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时刻不忘对患者说一句“我的治疗需要您的配合”,使医务人员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一点在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深刻。
让患方转变观念是处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患方是来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让患方转变观念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断渗透。医院是实施有偿医疗行为的机构,而非福利院。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设备的使用,而这些势必会增加患者的日均费用或者总的费用。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医务人员知识的更新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使得即使是专家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医好所有病人的疾病。让患者理解医务人员所实施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
加强医患沟通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提高医疗技术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疗技术是产生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让患者取得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对所接诊病人的相关疾病无论是否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都应将此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好,在此基础上多与病人交流,告知有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一时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也应该积极请教自己的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自己所能为患者提供较高的技术服务。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处好医患关系的根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德的最充分的体现是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比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好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心理技巧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事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
改善基础服务设施也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它足以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欠缺,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仿佛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
在病患伤医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电视剧《心术》的热播无疑是缓解医患关系的一阵及时雨。它让我们走近医生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病患和医生并不是只有对立关系;它让我们打破先入为主的医德败坏的观念,更加理性客观地去区别对待我们碰到的医生,它让我们认识到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增烦恼的。它让我们知道,社会上坏人是有的,但要相信好人还是更多的。
其中霍思邈医生说过“作为一名医生,不仅救死,还要扶伤。扶平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创伤,这也是很重要的。这句崇高的誓言鞭策他们风风雨雨走过泥淋和曲折的道路。作为一名医生,他们过着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喜怒哀愁装扮着丰富多彩的人生,但他们更需要的是拥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社会压力。大凡成为名医的人,脚下都踩着不少牺牲品,所以医生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作为一名患者,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怀,更有资历的医生:作为一名医生,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当这种平衡的砝码偏向于一方时,患者将对医生失去信任,医生将对患者失去责任,我们将面临“信任危机”,这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期望和得到的最终结果。
当下我们会时不时地听到某医院医护人员被家属殴打,还要更恶劣的行为攻击医护人员,让我们防不慎防。曾几何时,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成了弱势群体。医患纠纷每天都在上演,都在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似乎是考验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最低心理承受防线。让大家经常在是否要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打上沉重的问号。当真到了拯救躯体的灵魂工程师销声匿迹的时候,那我们的健康又有谁来为我们保驾护航呢?
医学事业的进步、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建、法律的保障是根本前提,同时还需要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法律的规范与调整,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仅仅依靠法律的制裁,不能圆满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法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沟通与感情,依靠法的制约只能失去动力与生机,让医疗行为仅成为一项任务而已,而不能成为神圣的职责。信任、理解和尊重是医学进步的基石,和谐的医患关系将造福每一个人。
第五篇: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
——献给新生及困惑的同学
可以说,宿舍关系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我们日常最基本的活动单位。住集体宿舍,与宿舍成员搞好关系非常重要。关系融洽,心情舒畅,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倘若关系不和,甚至紧张,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涂上一层阴影,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宿舍关系呢?如果你能掌握以下八点,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与舍友统一作息。
一个宿舍有三四个、五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宜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加以调整。只有大家协调一致、共同遵守,才能减少争执,消除摩擦,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你是“夜猫子”,晚上睡得很迟,待宿舍成员都睡了,才洗漱睡觉,这样就容易惊醒其他人,影响了别人休息。久而久之,你就会引起舍友们的厌恶。
因此,宿舍的全体成员应当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距。倘若实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的成员也应尽量减少声响和灯光对舍友们的影响。
2、不搞“小团体”。
在宿舍,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要厚此薄彼,和一部分人打得火热,而对另一部分人疏远不理。
有些人喜欢同宿舍之中的某一个十分亲近,在平时,老是同一个人说悄悄话,无论干什么事、进进出出都和一个人在一起。这样就容易引起宿舍其他成员的不悦,认为你是不屑与之交往。结果,你俩的关系也许搞好了,但却疏远了其他人。这就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宿舍关系,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反对建立有深度的友谊,但决不能以牺牲友谊的宽度和广度为代价。
所以在宿舍里,我们对每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和舍友们处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不搞“小团体”。
3、不触犯舍友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也有足够的好奇心。对于舍友的隐私,我们不要想方设法去探求。对方把一个领域化为隐私,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特殊的敏感,任何试图闯入这个领域的话题都是不受欢迎的.。尤为注意的是,未经得舍友同意,切不可擅自乱翻其衣物。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千万不要随随变变,以为是熟人就忽略了细节。
另外,同住一宿舍,有时难免知道舍友的某些隐私,我们也要守口如瓶,告诉他人不仅是对舍友的不尊重,也是不道德的。以上就几个方面,我们要切实做到,否则触怒舍友,发生“干戈之争”也就在所难免。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宿舍的活动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更是舍友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参与配合。
千万不要幼稚地把集体活动当作是纯粹是费财费力的无聊之举,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的样子。其实,那都是感情投资,不可或缺。舍友们决定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确实不能参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不要勉强参与反倒让舍友觉得你在应付了事,更不要一口回绝而伤了舍友们的兴致。
可以说,集体活动的有无和多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宿舍的团结程度。倘若这样的活动你老是不参加,多多少少显得你不合群了。
5、别人有难要帮,自己有事也要求。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
当舍友遇到困难,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自不必说。那么,当我们有事时,是否宜向舍友求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够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有事需请人帮忙,倘你舍舍友而远求他人,舍友得知后反觉得你不信任他。你不愿求别人,别人以后有事又怎么好意思求你帮忙?
其实,求助舍友,只要讲究分寸,不使人家为难,都是可以的。
6、不拒绝零食和宴请。
舍友买点水果,瓜子之类的零食到宿舍,分给你时,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吃别人的难为情而拒绝。有时,舍友因过生日或其他事请你吃饭,你也应欣然前往。即使没有钱“回请”他,我觉得也无关紧要,因为互酬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不同于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它更体现在心理上。你接受别人的邀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给别人面子。
倘若不论零食或宴请,你都一概拒绝,时日一久,别人难免会认为你清高傲慢,就对你“敬而远之”了。
7、不逞一时口快。
“卧谈会”是宿舍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舍友们互说见闻,发表意见,本来是件很愉快的事,但也往往因小事而发生争执,“卧谈会”变成了“口舌大战”。
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笑话,讨别人便宜,哪怕玩笑,也不肯以自己的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试图通过说服对方显示自己的能耐,让舍友“尊重”自己;有些人害怕被人看不起,就故意在“卧谈会”中唱反调,甚至揭人之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喜欢逞一时口快,在嘴巴上占便宜的人实际上非常愚蠢,给感觉太好胜,难以合作。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你夸夸其谈,想处处表现得比别人聪明,最后也只会引起别人反感,没人说你好。
8、完成该做的杂务。
宿舍每位成员该做的杂务,不仅仅指做好自己一个人的事,也包括搞好集体的事。有些人在家懒惰成性,所有的事都指望家人打理,住集体宿舍难免恶习毕露:开水从来不打,每天喝别人的;衣物不注重整理,乱扔一气;宿舍的公共卫生更是不闻不问,扫地、擦门窗等事都指望舍友来完成------我想,没有哪一个集体会欢迎一个自私、懒惰和邋遢的人。
因此,你必须尽力搞好属于自己的那份杂务,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你,凡事要养成亲力亲为的好习惯。集体的事,要靠集体来完成,你不做,或马虎了事,别人就有理由说你的不是了。
以上八点,虽都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倘若我们能够注意做到,对我们处理好宿舍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小小“蚁穴”也能够将我们良好宿舍关系的“千里之堤”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