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时间:2019-05-14 09: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第一篇: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8.1 田亚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在参与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后,有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感悟,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和其他孩子一样,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正因为这样,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她打开了盒子,结果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首先,我想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1、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2、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3、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首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了的疑虑。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二、初中生对父母的反抗,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不合理要求的反抗。

其主要表现是初中生对父母陈旧观念的不满,常常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相冲突。许多家长只抓学习分数,不重视初中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限制交往范围,使子女精神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不少父母对少年子女交往的指导往往局限于了解子女是否受到坏的影响,至于子女的交往内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就不太过问与指导。这种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渴望与同龄朋友交往及独立性的要求,从而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而时常发生冲突。(举例:男生给女生打电话问作业,遭到女生家长的质疑,引起逆反)

其次,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父母家长式作风、地位不平等的反抗。

初中生开始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性,他们主观意识到自己是成人,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求成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是有些家长在家庭生中却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有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认为你小小的孩子,哪里来的这些事事?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认为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就你那点破玩艺,还能成个什么气候?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叫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若即若离,常常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表示不满而发生冲突。(举例:孩子喜欢学医,男家长认为学习不好,什么都做不好,一味打击、限制孩子)

第三,初中生反抗性是对合理、正确的教育的错误反抗。

初中生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激和执拗的情况,这是他们独立性发展还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初中生渴望独立自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由散漫的生活,如果目的达不到就好发脾气,与周围人、包括父母发生冲突。这种畸形发展的独立性往往是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土壤,其结果,只能是对父母正确的劝告、合理的要求和教育也予以反抗。

三、初中生逆反的具体表现: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1、硬抵抗(外露型)——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

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2、软抵抗(内隐型)——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

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3、情感迁移(极端型)——反抗迁移,易走极端

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举例:初二学生陈旭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英语有点弱,英语老师对他就格外严格,有一次,他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班里批评了他,于是,他就很记恨老师,认为老师是和他过意不去,从此,英语老师的课上他就不认真听,老师再批评他,干脆课上就不学英语了,但是他却在家里让家长给请了英语家教。

4、“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四、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1)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2)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五、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一)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的正常现象。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二)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2、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3、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总之,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老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三)尊重、理解孩子。

学生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认真思考孩子的建议,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么孩子会主动把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教鞭交出来。

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我们做长辈的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适当调整和转换自己的心理角色,使自己的心态靠近孩子,倾听其“烦恼”,“同情”其“遭遇”,感受其情绪,尊重孩子的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一个能获得相对心理安全的环境里缓解心理压力,感受长辈的博大胸怀和真诚关爱,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对立情绪。大人尽量不要把不顺心不如意等心理问题迁移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孩子误认为你把他(她)当“出气筒”,而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发表看法。在情感趋同的基础上“掏心”、“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预防和化解其消极逆反心理。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A、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B、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C、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D、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四)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五)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

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举例:家长让孩子报考一中)

(六)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

我们要注意总结孩子在什么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例如:非常疲劳,情绪低落、焦躁或考试的前后,一旦外界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教育孩子时把握时机很重要。如:孩子犯了错误,你当众批评他,他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即使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的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孩子也会产生抵制。比如在孩子因为考试成绩而情绪低落沮丧时,家长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指责孩子的缺点,分析孩子各方面的失误,往往孩子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的,假如等到孩子从低落的情绪中逐步摆脱出来后,再综合地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高的期望,效果就要好得多。

(七)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赶火车误了,可以坐下一列;赶飞机误了可以搭下一班;赶轮船误了,可以等下一期。

但孩子的成长中,他/她的心灵向父母开放的时间却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你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二篇:《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

蓬安县罗家中学 胡淑芳 *** 【教学目标】

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逆反的各种表现。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2、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专家讲座录像,家长作业,签字笔等。【教学时间】2.5小时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讲堂”,体现了大家对孩子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成长的老师,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引导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您的孩子上初中后,您觉得有什么变化?在哪些方面让您觉得有烦恼?(家长发言)

教师根据家长的发言总结归纳:初中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叛逆、逆反(寻求独立)②自卑(自我形象危机)

③害怕孤独(人际交往危机,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敏感、多疑)④情感困惑(“初中生恋爱”)⑤学习障碍

⑥思维受认知不足阻碍(对很多基本常识的不理解)

您知道孩子变化的原因吗?您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的。

三、话题讨论:(媒体播放)插入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讲座录像。看之前,出六个问题,家长思考;看................之后,家长交流。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3、青春期,孩子逆反行为有那些表现?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有哪些?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行为上面,也容易表现冲动,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被激惹,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动手打架,同学之间生气后几天不说话„„.④内心易封闭。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尽管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感受和情绪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孩子经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⑤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3、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2-3名家长交流,师总结)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举例:杨某,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②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③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④“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中学时期,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这是“心理断乳期”矛盾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他们情感起伏较大,喜怒哀乐,很难驾驭。“我的事我做主”的强烈要求,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当处理不好时,还要抱怨父母。当父母引导不当时,他们表现出反抗,顶撞父母或置之不理。

案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寒假就面临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 “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所以,家长要懂孩子,表面上放,暗地里护,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安慰者,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帮孩子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年龄的不平衡,身体上的成人感,心理上的独立性,要求社会人们给予的自尊不能满足。

第一原因: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高涨。

追求独立和自尊与现实遭遇的挫折的冲突,产生偏激的想法,把结果归因于家长和老师,于是反抗。这是典型的托付心理,就是把问题归他人,自己永远不会成长。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情商低下,没有承担力,将来对社会破坏性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与性期待的不和谐。青春期孩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烦闷,孩子对周围的人、事过于敏感、强烈,常常无事生非,小事化大,正面冲突,战争纷繁。

第三个原因:需求上,独立意识的需求与缺失成长空间的冲突。

孩子独立意识要求“我的事我做主”。而家长、老师不给孩子空间,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细心关爱,悉心教诲,孩子却视为障碍和约束,反抗。也或没有平等 4 对待他,或专制式管教他,或过高要求他,或命令式支配他,都会引起他挑衅性的反抗,甚至偏执。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①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一位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②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①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 5 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②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B、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C、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③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④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 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⑤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五、多维互动

1、在家庭教育中,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

A.民主平等型 B.权威型 C.自由放任型 D.粗暴型 E.呵护型 F.其他

2、孩子成长中,您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4、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

“快看书去”、“还不快写作业”。“你光知道玩,也不用功学习。” “你天天到学校去干什么啊?怎么一考试就考这么点分?”

“玩起来你倒是挺来劲的,怎么一说学习你就这个熊样?你的精神头哪去了?”

“看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多好,看我家孩子考的啥也不是,都愁死我了!” “这题多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一天天都学啥呢?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学到11点,否则永远不许玩电脑。”

您觉得家长的言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请家长在题板上写一写并交流感受。

六、实践作业:

给孩子写一封信,把您在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告诉孩子。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三篇:《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家长学校教案

别再把我当孩子

-----理性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等,让家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基本的科学常识,明白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帮助家长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教学难点】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教学方法】

谈话式、互动式、案例分析式、家长现身说法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方案,家长作业。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家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坐在一起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

二、情景分享:

家长朋友们:你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存在下列现象吗?

1、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2、总觉得家长在管制着他,开始和家长顶嘴;

3、总对家长说:“你们别总管了行吗,烦不烦!“

4、抱怨家长和自己有代沟,不理解自己;

5、觉得家长的“苦口婆心”是假的,是为了控制自己;

6、和家长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吵架;

7、情绪起伏很大;

8、经常自作主张;

9、希望家长不要干涉自己处事自由和交友自由;

10、不在愿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

三、话题讨论:

孩子上初中,长大了,越来越听话,应该越来越懂事才对,怎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四、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1、什么是逆反心理?(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平常说的叛逆、阻抗、较劲等都是逆反现象。14-18岁的青少年尤为突出。

我想很多家长经常体会很深的是孩子的一种逆反。平常很乖的孩子,你让他(她)做作业、不要看电视都很顺从,但是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开始有了变化,在行为上可能是不再理睬父母的指导和要求,或者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摔门、摔东西、或者是大喊大叫。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若大人和孩子出现过激行为,会导致这些孩子成为被贴上标签的“问题孩子”,学习失去动力,厌学,逃学,游荡在网吧、娱乐场所,甚至,男女交往偷食禁果,非常危险。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的危险期。

下面,我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①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②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③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逆反,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学会正确地处理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密的疑虑。

②独立性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性急剧增强,孩子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不愿意家长过多干涉自己的生活。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方法去处理事务,想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情绪两极化严重。青春期孩子对于情绪非常敏感,两极性十分突出。这是因为自我意识高速的发展,孩子迫切需要通过外界的事物来认可和证明自己。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2 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行为上面,也容易表现冲动,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好被激惹,因为一点小事就爱动手打架,同学之间生气后几天不说话…….④内心易封闭。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会觉得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尽管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但很多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感受和情绪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可以理解。所以,孩子经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和爱抚。

⑤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⑥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3、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具体表现:(2-3名家长交流,师总结)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①硬抵抗(外露型)―――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举例:杨某,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②软抵抗(内隐型)――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 3 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③ 情感迁移(极端型)――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④“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中学时期,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这是“心理断乳期”矛盾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往往会使他们情感起伏较大,喜怒哀乐,很难驾驭。“我的事我做主”的强烈要求,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当处理不好时,还要抱怨父母。当父母引导不当时,他们表现出反抗,顶撞父母或置之不理。

案例:一位家长苦恼地诉说,自己的孩子过了这个寒假就面临中考了。不知怎么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自己闷头上网玩游戏、聊天,对家长不理不睬。最过分的是,前两天他和爱人想跟女儿好好沟通一下,谁知没说几句话,女儿就顶撞说:“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还在自己的房间门上用电脑打了几个字 “请勿打扰”贴在上面,气得自己无话可说。

所以,家长要懂孩子,表面上放,暗地里护,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安慰者,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帮孩子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

4、青春期孩子逆反的原因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年龄的不平衡,身体上的成人感,心理上的独立性,要求社会人们给予的自尊不能满足。

第一原因:心理上,自我意识的高涨。

追求独立和自尊与现实遭遇的挫折的冲突,产生偏激的想法,把结果归因于家长和老师,于是反抗。这是典型的托付心理,就是把问题归他人,自己永远不会成长。有这种心理的孩子,情商低下,没有承担力,将来对社会破坏性比较大。

第二个原因:生理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与性期待的不和谐。青春期孩子性腺机能尚未成熟,性腺分泌会使孩子变得焦躁烦闷,孩子对周围的人、事过于敏感、强烈,常常无事生非,小事化大,正面冲突,战争纷繁。

第三个原因:需求上,独立意识的需求与缺失成长空间的冲突。

孩子独立意识要求“我的事我做主”。而家长、老师不给孩子空间,像对待小孩子那样细心关爱,悉心教诲,孩子却视为障碍和约束,反抗。也或没有平等对待他,或专制式管教他,或过高要求他,或命令式支配他,都会引起他挑衅性的反抗,甚至偏执。

5、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①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一位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②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才。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6、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家长交流,师总结)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①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②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B、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C、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 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③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④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⑤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 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五、多维互动

1、在家庭教育中,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

A.民主平等型 B.权威型 C.自由放任型 D.粗暴型 E.呵护型 F.其他

2、孩子成长中,您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4、父母经常说这样的话:

“快看书去”、“还不快写作业”。“你光知道玩,也不用功学习。” “你天天到学校去干什么啊?怎么一考试就考这么点分?”

“玩起来你倒是挺来劲的,怎么一说学习你就这个熊样?你的精神头哪去了?”

“看你家孩子考试考的多好,看我家孩子考的啥也不是,都愁死我了!” “这题多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一天天都学啥呢?从今天开始每天必须学到11点,否则永远不许玩电脑。”

您觉得家长的言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请家长在题板上写一写并交流感受。

六、实践作业:

给孩子写一封信,把您在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告诉孩子。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四篇: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强烈的叛逆心理,这是一个最普遍也最正常的现象!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他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只有最简单的本能的感觉,即:饿了就哭,不舒服就闹。此时他是一个空白的生命有机体。那么他是怎样长大、又为什么要伴随着一些必然现象的呢?

婴儿伴随身体的生长,起初主要是肢体运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感觉认识周围的物体的色彩、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硬度、温度、安全性等等。这就是婴儿好动的原因,因为在不断的运动中,他在新奇地感觉周围物体相对自身的变化中,感到其乐无穷,这种情趣使他好动。于是他在健康快乐地发育成长。此时他没有能力去想自己,也就没有留下当时的记忆,所以我们成年人想不起2岁之前的自己,可能会想起2岁前的事情。

随着孩子长大,他了解到周围物体的外在属性后,开始观察物体之间的联系和逻辑,这时的孩子就开始对各种游戏痴迷。这同样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建立事物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游戏使他天天处在条件发射的重复训练中。由于有了基本概念和事物间的联系的认识,他开始思维发育,这个时候的思维属于动作性思维。比如:他开始动手制作玩具等等有形的东西。

上小学后,开始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常识。这种集中强化教育,使他的思维能力快速发育。尤其在集体生活中,开始对人(他人)有了认识和体验。大概在小学4年纪时,能够脱离实际物体,用概念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开始建立。但是这个时候他仍然亲近、依赖和思考的是:外界事物和他人,没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心理,也就是很少思考自己。

当他进入初中2年级,即青春期时,他的身体发育加快、思维成长到一定完善程度时,开始思考自我。因为在此前他思考的是周围的事物和他人,很少思考自己,但是以往对周围事物和他人的思考,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和参照物的。当他以自己为参照物思考了这么多年的周围事物和他人,并了解和感知了很多很多后,就开始反思自己了。“我是谁?”“我和别人为什么不一样?”“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将来是什么状况?”“为什么我很讨厌那个人?”“为什么我那么喜欢那个人呀?”“别人的想法为什么和我不一样?”“怎么搞的我父母和我的想法不一样呢?”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不安同时到来。

这就是青春期的所谓“少年维特的烦恼”!

说到这种烦恼,那么,和叛逆有什么关联呢?这种必然联系就是,当孩子被这么多困扰包围的时候,他要本能地去解脱,这是人的生存本能。尤其他从小至今始终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的过程,使他手足无措地发现现在遇到的事情和情况很麻烦,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和家长说明,这种困惑和无助,致使他在挣脱困惑时趋向企图独立,于是就什么事情都不告诉家长,讨厌家长“多余”的帮助,要有自己的人格和见解,家长说什么都不听,对家长的建议不加思考地一律做否定回答。这就是叛逆!

叛逆从过程看是必然的,从实质看是良性的。因为这是他人格独立期待的表现,家长此时应该因势利导、科学地帮助孩子实现独立人格的树立过程。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过度不好,人格将会有缺损,就是人格不健全,会影响其一生的前途和幸福。正确引导和帮助的建议如下:

1、家长是帮助者,不是决策者

家长把自己退居到孩子的背后,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做武断性的决策。要征求和尊重他: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打算如何处理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呢?当你知道他的观点、实施方法、实施时间后,进行判断,对不正确的部分要以研究探讨的语气和他交流:“我认为那样做可能会出现不理想的可能,比如。。你认为妈妈的意见对吗?”孩子是聪明的,有判断力的。我们只是经常缺乏正确的态度和尊重而已。你要帮助孩子实现独立人格的确立,在他1周岁时你知道扶着他走路,帮助他的身体独立,这个时候不要忘记帮助他人格独立。你只是帮助者而不是决策者。同时,交流会越来越多,亲子关系更好。

2、尊重问题本质,不急于表面求成你说:“天冷了,穿上毛裤吧。”

孩子说:“用不着,我不冷。”

你说:“天气预报我刚听过,还能有错吗?”

孩子说:“我这么大了,连冷热都不知道吗?”

你说:“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还不如小的时候呢?”

孩子说:“你以为我傻呀,真是的。以后少管闲事。”

这是经常发生的叛逆情景。孩子不傻,他知道冷,只是他认为这个冷的程度能挺得住,尽管冷一点,还是挺着吧,毕竟少穿些衣服,体形很好呀!

所以上面的妈妈说的话,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思想。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

“妈妈知道你是想保持身材,这是好事情呀,显得漂亮是你的权利呀。但是最好穿厚些,感冒了,会影响课程,那样会很受罪和心急,那时候你还会有心情欣赏自己的体形吗?”以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商量失败,但感情氛围会增强,有利于以后问题的沟通。家长经常的错误是,当前题没解决,还破坏了感情气氛,阻断了感情沟通,失去今后问题解决的机会。最后只有自己无奈甚至抱怨,孩子根本不无奈。

上面这个加穿毛裤的事情,如果商谈没成功,不用着急,让他挨冻一次没关系,真感冒了,他会明白你的意图,至少以后会考虑你的意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只看眼前,只在眼前生气。

假如你商谈不成功,又实在不忍心让孩子挨冻。你只好去给他买超薄的保暖内衣了,这样你是一个很耐心、尊重和关爱的母亲,孩子也满意了。但是孩子的依赖性会加重,今后可能会有另外的问题出现。

3、分享孩子的快乐,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回家兴奋地说:妈妈,我班的张雨,今天上课时,外面下雨。他在教室里打着雨伞。把老师气坏了,太搞笑了。。

你说:张雨很可爱呀,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吗?

孩子:不知道。。

你说:妈妈告诉你,张雨很聪明,因为他有幽默感。

孩子:可老师为什么不这么认为呀!

你说:老师认为他的幽默感发挥的地点不正确。

孩子:什么地点是正确的呢?

你说:元旦联欢会上呀。

孩子:但发挥地点不正确,你为什么还说他聪明可爱呢?

你说:张雨这种行为,是在对自己标新立异,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他是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是他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认为自己有独立的人格意识。他在成熟,他将来是一个优秀的人,很好。

孩子:我们同学说,他这样做是轻浮,神经错乱。

你说:他还是个孩子,根本不可能沉稳,所以不能认为他轻浮。他的成绩很好,怎么会神经错乱呢?这只是他现有年龄的表达方式。

孩子:那么,张雨80%是好的,20%欠缺呗。总的来看,他还是很好,是吗?

你说:当然。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他不好的一面。只要他好的方面大于他不好的方面,就很难得了。

4、给孩子讲“我是谁”

帮助孩子完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和他一起分析学习成绩、劳动态度、刻苦程度、时间效率、优点、缺点、尤其是集体对他的公众评价。是孩子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有明确的认识,不要好高鹜远地去攀比,也不要草率地认为比后进同学优秀。要客观自我认识,接受当前自我。

5、给孩子江“我从哪里来”

给孩子讲家族的历史,包括人物、地位、角色、工作、收益、事件、地点、时间、变迁等。让孩子知道这些,他的思想才有根,有利于他态度的客观,会增强他热爱家庭和自爱的意识。

6、给孩子讲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即社会阶层,他了解这些就是了解社会,将来会影响他步入社会时,有比较清晰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促进他兴趣趋向形成的核心动力。

7、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行为改变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秀素质的最基础。

总之,叛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才。

第五篇:专家支招: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长如何面对?

专家支招: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长如何面对?

不少家长反映自从孩子上了初中后就变得不一样了: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开始爱顶嘴,不愿意听父母说话,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喜欢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专家表示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现。这时,家长们都无奈的感叹到:“孩子突然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真难管,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说教又听不进去,怎么办?”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倍感焦虑和困扰。

乖孩子的沉沦

留着平头,稚嫩的脸庞,戴着眼镜,一身蓝色运动服,眼前的丁健咬牙切齿的站在父亲面前,一副气冲冲的样子,父亲的皮带刚刚落地,丁健就冲进房间,嘭的一声关上门。丁健的父亲做梦也没想到丁健如今会变成这个样子,也没想到自己真的能狠下心来抽了他。丁健中学之前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可自从他去年秋季升入初中后,前后判若两人,成绩直线下滑,原本开朗的性格变得内向起来,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情绪带回家,对父母大发脾气。不再把学习当作头等大事,经常放学后在球场玩到天黑才慢吞吞地回家;做功课应付了事,一有空就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早上不愿意起床,父亲叫了半天也没有反映,最近几个星期都是这样,磨磨蹭蹭到了早上7:30,还让父亲开车送他。父亲忍无可忍,今天早上拿皮带抽了他。

孩子青春期叛逆问题不能回避

孩子叛逆不听话是青春期的常见表现,并且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非常常见的,因此也让父母们焦头烂额的。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叛逆”。

“叛逆”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专家支招解除青春期叛逆难题

很多家长并不能重视要孩子青春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简单片面的认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主张任其个性自由发展,没有必要拔苗助长,等迈过了这道坎,就会走入正轨;还有一些家长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整天忙于生计,根本无暇关注孩子的种种变化,更没想过要正确引导。这样只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作为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姿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沟通上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要用“你应该”、“你必须”这样强硬的口吻和孩子说话,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如果丁健的父亲懂得用技巧和孩子说话,也不会引发父子之间的大战了。

家长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孩子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也是非常大,有一些抵触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父亲一定要学会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去真正的关心孩子。

下载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案例

    案例简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本周张女士打来电话:“儿子,16岁,高一,成绩退步,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性格倔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经常和老师顶撞,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常因为......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 不接受老师的教导、 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 对着干等现象。个别学生明知自己......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定稿]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和老师 对着干等现象。个别学生明知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这时的孩子一定不能打骂,家长要耐心,不要指望这时的孩子还听话,要适当地放一放他,顺着他的心意,然后再说:孩子,我们理解你,现在你是青春期,有那么点的......

    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孩子青春期,家长怎么办? 家长自身也面对着生存危机,压力也大,自己也有好多问题需要应对。加上有些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遗留没有解决好的“心结”和痛苦,当孩子也到了......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一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

    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

    孩子在慢慢长大,而作为家长,我们教育的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务必以必须“引导”为主。 首先需要多听孩子说,与孩子谈话不唠叨、不重复,尽量多倾听,发表意见是简明扼要 ,多鼓励、表......

    孩子青春叛逆家长如何应对(范文)

    孩子青春叛逆家长怎么办 不少家长感觉到,自打孩子上初中后就不一样了:开始爱顶嘴,不再对家长言听计从,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这时,有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