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Xx中学xx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
期末政治试卷分析
高一备课组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卷形式延续了一贯的思路,分为主客观题,选题题24 道,共48 分,主观题二大题,共52分。为了提高以后教学的针对性,对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题的命制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个试卷来看,考试范围是《政治生活》必修2,试题内容多考察政治生活主干知识,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来看,本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对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全卷基础知识面较广,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作用。涉及的主干知识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及其对应的途径;政府的职能与责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对于主干知识,不是要求学生死记,而是要求灵活的运用,学生死记硬背是得不到高分的。
2、分析社会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学科是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政治试题需要紧密联系社会时政热点,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问题。试卷涉及了“网络问政”、“南海问题”、“党的十八大”、“海洋经济”、“人大立法”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通过给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可以达到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的国情和社会进步,加深学生对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
3、坚持能力立意,强调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提到通过考试要考查学生四种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本试卷通过多种多样的试题形式,不同的设问角度,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四种能力。选择题侧重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如第3、10题,只有读懂了漫画,获取了漫画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才能准确 的选出答案;正确的解答。如果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得分率就不可能高。二卷则是对四种能力的全面考查,但侧重于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如26题通过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正是对学生论证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25题通过两则材料,要求学生“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是对学生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进行考查,同时26题第一问要求学生“运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材料一”是对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其余的各题也是在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
4、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拉开差距
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高水平学生的考查,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既能使优等生能考出有较好的水平,后进生也能够取得与之相符的成绩。
二、得分情况:
通过阅卷时的抽查和返分数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如下: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平均能够达到32.41 分左右;尖子生能够达到48 分左右。
(2)主观题得分率普遍偏低,平均大概是25 分左右,尖子生能够到达 47 分左右。其中25 题得分率最低,得分率只有30%,第26题得分率最高,达到60%。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试卷的抽查和各阅卷组长的反映,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基本原理、主干知识、观点记忆不牢,理解不够。如有学生答“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很明显学生没有区分清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造成张冠李戴。(2)、知识体系整理不完善。如26 题得分率低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四种能力不强
首先体现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对于题目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准确、完整的把握。如11 题有学生错选C答案,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抓住问题中的“政府”一词,如果抓住了“政府”一词,自然可以想到选项中的第四个说法“坚持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是错误的;再如13 题选项中的第二个说法“党和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明显主体搭配不当,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是错误的; 其次体现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记住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当然谈不上调动和
运用知识了如26题中要求作答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其中里面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漏点或是答错,而有些学生虽然记住了不少的基本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也就无法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时这些学生就不管问题和材料而把自己记住的知识都写上去,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分甚低。再次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强。描述和阐述事物主要是描述该事物是什么,然后阐述其具体的内容。论证问题主要要分析其问题的原因,探讨问题主要是提出解决的措施。如26问第一问是“运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分析材料一”,该题主要要回答“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及其相关内容,而部分学生答非所问,或者无从下手。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专业术语缺乏。
4、要点之间缺乏逻辑性。语句不够通顺
5、格式不够规范。
书写比较潦草,卷面不够整洁,不分点作答,或是序号不规范,要点不明确,观点不鲜明。
6、观点和材料“两张皮”,理论与材料脱节
单纯地罗列观点,最后才胡乱地阐述 材料,没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理论与材料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从以下方面采取解决措施。
四、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记住重难点知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宏观知识系统化,微观知识深入化。
2、加强练习,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培养“四种能力”;通过练习来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备好课,上好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篇:2018期末试卷分析
2018—2019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唐静
2018/01
一、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试卷的亮点就是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较大,体现了能力立意,体现了中考的方向和趋势,但又做到了活而有度,活而不难,是一份有考点有“出彩”点的值得鉴赏的试卷。试题的分值、试题的题型、题量没有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主要特点
1.贴近学生生活,彰显人文精神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的关注是思想品德学科命题考核的基本要求。就问题设问而言,试题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设问,体现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指导,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试题的真实感。例如选择题第3/13/18/20题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团结精神和生命健康权”。例如选择题的23题题意是村里的女孩小云的大伯私自占有其父母留下的房子的实例,分析是虽然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来吸纳和处理有关信息材料并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设问的方向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大视野选材,小视角切入”的原则,使试题更贴近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就试题的呈现方式而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部分试题采用了图片、漫画、等方式给试卷增添生机、灵气与亲和力,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放松紧张的神经;文字材料精炼、阅读量少,设问平实、指向明确;有些试题情境中就蕴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作答试题的过程也是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
2.体现课程追求,突出德育功能
试题贯彻生活德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凸显生活性和实践性。例如试卷第27题,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第一问:好友小强,今年15岁,被张三鞋厂招工去了。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第二问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父母的责备,他们打算下学期不让我上学了:第三问:做错作业,老师罚我写10遍,要不然则不准回家。本题无论从材料的选取还是到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的教育。在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今天,该题在选取材料、问题设置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有利于引领学生用发现的眼睛看生活,体会社会正能量,最终落实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3.坚持价值引领,彰显时代气息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试题以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0题来自社会热点和生活情景,支撑学生回答好这些问题的是学生对情境所反映的生活现象的正确理解、认识和判断,融进了考生一定的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判断就不会作出正确的选择。4.强调学科功能,体现综合性、开放性
本试卷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28题则需要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内容跨度大、综合性强,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开放性主要表现为:①题目开放不封闭;②答案多元不唯一;③评分采意不采点,主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16题“网络诚信,消费无忧”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关注身边的民生问题,写出自己的内心感言”这些问题在选材立意上是多元的,问题的设计不再单一指向某一知识点,而是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某类知识点作答,给学生留有多角度思维和答题的可能性,考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材料形成不同的答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释同一现象,也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这些题目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也充分体现了多元、开放的原则,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发挥个性的空间、展示能力的平台,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的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5.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知识的衔接
在知识点上,体现在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此套试题立足基础知识,但很少出现单纯考查知识识记的题目。无论哪一种题型,均以现实生活现象或时事作为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有效地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抓住材料的中心和关键,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加工形成合理的答案。这需要学生进行仔细分析,深度思考,多角度作答,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试题的选拔性。
二、成绩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题目 标准答案 A率 B率 C率 D率 正答率 1 A 93.35 3.48 0 0 93.35 2 C 95.89 0.93 0 0 95.89 3 C 18.77 78 0 0 78 4 C 92.52 4.26 0 0 92.52 5 B 18.74 78.04 0 0 78.04 6 D 89.7 7.11 0 0 89.7 7 B 66.43 30.24 0 0 30.24 8 D 1.14 95.68 0 0 95.68 9 C 1.9 94.88 0 0 94.88 10 A 92 4.79 0 0 92 11 C 6.5 62.89 22 4.98 62.89 12 C 30.95 44.52 13.37 7.66 30.95 13 D 3.61 90.75 1.02 1.35 90.75 14 B 9.85 64.61 7.11 14.78 64.61 15 D 14.62 2.78 75.39 3.62 75.39 16 D 1.23 91 3.6 0.95 91 17 D 4.27 15.37 60.49 16.59 60.49 18 C 10.79 8.31 75.77 1.79 75.77 19 C 1.27 2.13 5.27 88.04 88.04 20 B 4.83 0.68 85.49 5.75 85.49 21 B 1.04 0.84 93.63 1.23 93.63 22 C 8.14 4.01 43.6 40.9 43.6 23 B 86.57 8.83 0.92 0.32 86.57 24 A 2.89 3.37 10.23 80.08 80.08 25 A
45.2
(二)整卷得分情况
项目 最高分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优秀率 及格率 全卷 98 67.63 0.68 17.55 0.38 22.26 79.46 一卷 50 38.3 0.77 8.96 0.36
二卷 48 29.33 0.59 9.88 0.46
26题 10 6.12 0.61 2.01 0.43
27题 10 5.41 0.54 2.38 0.57
28题 16 9.2 0.58 4.05 0.61
29题 14 8.61 0.62 3.39 0.57
(三)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 26题得分情况
本题总体得分不错,平均分6.12分,得满分者占0.06% ;得9分者占3.2%;得8分者占16%;得7分着占37.4%;得6分者占 18.9%; 得5分者占 9.6%;4分以下 9.4%;得0分者占5.4%。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材料看不完就下手。
(2)学生对于如何参与竞争的知识点理解不全,要点模糊,层次不清晰,不全面。(3)许多学生乱答一气,回答的不痛不痒,切不中要害。
(4)开卷考试误区,学生不思考,只是从材料中乱找乱抄,认为有字即可。(5)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只做选择,非选择题干脆不做,空白卷太多。27题得分情况
15分考生占0.415% ;12分考生占3.74 %;8分考生占16.18%; 7分考生占18.66 %;6分考生占17.06 %;5分考生占13.47 %;4分考生占 10.8 %;3分考生占6.04 %;2分考生占 4.8 %;1分考生占 2 %;0分考生占 6.84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对试题把握不准。如对27题第一问,其实材料传递的受教育不难看出,回答的不够准确等。
(2)对知识掌握不扎实、答案的准确性不够,导致乱答一气,结果不得分。像27题第二问中,学生完全可以用学过的课本知识——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应怎办就可以得高分,从其他方面分析也可以的,而许多学生乱答一气,回答的不痛不痒,切不中要害。
(3)答题不规范。考生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导致大量失分。不能运用教材中的学科术语,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去答题。
(4)知识运用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在问题面前表现出不知所措、思维混乱,或是对知识点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像27题第3问有些学生没有审好题,题目要求做错了作业,老师罚我重做10遍,否则不准回家。不能够正确分析试题并做出正确的分析说明。28题得分情况
得分主要集中在5到10分,大部分学生答题状况良好。如果教材知识点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基本能达到这个分数。
第(1)问,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此题为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一部分学生虽然答了很多,要么不对题,要么答题不到位。也进一步说明了对于思品的学习,背不是万能的,但不背是万万不能的。
第(2)问,此问有一定难度,也是28题的最大失分点,绝大部分同学不会答或乱答一气。此种类型题目是考试常出题目,当然,也不排除教师放松了对此种题型问题的训练。29题得分情况
综合分析,满分11分的较多,占11%左右;10分的占6%左右;8分的占7%左右;6分的占5%左右; 8分的占11%左右;0分卷没有。第(1)问,此题为封闭型问题,较为简单,得分情况可以。
第(2)问,教材知识点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作答,得分情况良好。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漏洞较多。
(2)思路混乱,不用脑思考,只顾抄书,词不达意,答非所问。(3)答题不规范,不使用专业术语,口语现象较为严重。(4)空白卷较多,反映出学生对开卷考试不重视。
二、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1.教材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没有掌握。
本张试卷还是比较侧重于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学生失分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做到准确记忆和熟练运用。单选的第 4、5、9 题、14、15 题都属于对教材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查,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记忆而出现了严重的失分现象。2.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不能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对题干的设问理解不清楚而导致的丢分。
例如:活动与探索第 20 题中的材料二,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主题和中心是诚信和尊重个人隐私的矛盾关系,考查学生如何将诚信的智慧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可能对于诚信和善意的谎言这一知识点更熟悉,从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这显然是因为没有理解材料的主题和中心而导致的失误和失分。
3.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较弱而导致的失分。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辨析题依然是失分的重灾区,得分率很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混乱,答题缺乏规范性,不能够正确分析试题的正误并做出正确的分析说明。4.学生答案缺乏规范性而失分。
(1)学生答题的思路格式不够规范,这主要体现在辨析题上。
(2)学生答案语言不规范,使用非学科的语言进行答题、如果仅仅看某问的答案,看不出这是思想品德试题,没有体现学科语言和学科素养。(3)书写不规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体潦草,需仔细辨认;字体过大或过小,这在将来的中考电子阅卷中都会受到影响,应从现在开始规范。
三、给学生学习的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要在平时熟记于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现行的教材整合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试题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把现实生活中获取的观念、理论、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才能把课本知识和考试试题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识理解时政,以知识解答考题,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3.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准观点,分清主次,再正确作答,切勿乱谈、空谈。其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解答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不要总是局限在一个框架里。最后,答题要条理清楚、书写工整。一方面思路要清楚,要遵循基本的认识规律分层回答;另一方面是书写要分段落,用好标点,不要一句到底。
四、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再课堂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2)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体系,应对思想品德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考试的要求。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辨析题怎么做,观察与思考题怎么做,活动探索题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第三篇: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2013-2014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卷是结合起始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测试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兼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作答上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方面作了要求。整套试卷没有偏题,试卷难度适中。
一、试题分析
试卷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整份试卷基本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分布比较广,如种子的基本结构、根的生长,开花结果,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如大部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同时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综合性,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了解与我们朝夕与共的绿色植物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二、答卷分析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十分地牢固,有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辨不清,差异较小处往往会迷惑;
(2)分析理解能力欠缺,对问题理解得较为肤浅,审题能力较弱,简答题回答不全或“跑题”现象严重,说明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不够;
(3)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考查上失分较多,部分同学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不够理解;(4)语言组织混乱,文字表达不清。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必须扎实、全面地打好基础,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完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尤其要重视探究性实验和实验的设计和评价。
3、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环境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而全面发展。
4、注重培养综合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能力。这方面,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大范围调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会迁移知识;三是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时间:2014-1-16
第四篇:期末试卷分析
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分析
吕继芹
这次期末考试,我们低年级数学组从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从面上看,无论是书写还是做题程度,二年级好于一年级。一年级的问题主要出在第一大题,这次期末试题共分五道大题,只第一题就35分,其中口算50道题,25分,计算5道题,10分。由此可以看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对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还有后面有三道题,确实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包括;计算、理解、细心、应用、灵活等。学生失分较多。
至于我们班,考的最差。我分析了原因:
1、个别同学计算能力太差,像二班的于本谦,就口算题竟空着一半,像他这样的一班有1个, 二班有3个。
2、学生做题不够细心,粗心做错的题太多。如,3、优秀生太少,像一班,去掉最低分71分,平均分却在5个班中最低。针对以上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节课拿出2分钟进行口算练习,晚活动时间以各种形式组织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自觉检查、认真审题等,重点是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这是一个较漫长的工作,要持之以恒。
3、加强优秀生的培养,我这两个班,优秀生都较少,且没有高分。当然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绩低的原因之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如果做好了这些,相信下次考试成绩会有提高吧。
第五篇: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的结构(表一)
2.试题的基本特点
(1)注意将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大部分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较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特别是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质。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物理对STS的影响。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所选素材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也有天体运运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还有与当今社会十他注重的节能的知识。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试题注意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地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4)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注重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归纳等能力的考核,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探究思想。旨在提倡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思想,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坚持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试卷中进一步加大了试题的开放程度,题目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构思,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为展示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的舞台。
二、卷面反映出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释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这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脱离生活实际,也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还未真正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与时代共舞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2.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部分不强,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又不全面,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3.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4.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的运用仍不得要领,面对探究性试题感到束手无策,这是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
四、对试卷的几点意见
1.试题结构跟中考要求不一致,没能跟中考衔接好.
2.有的试题难度过大,如第18小题得分率只有22.5%,显然是难度过大.3.探究题都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的,没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的过程.4.选择题没出现多选题,这显然跟这几年来的江西省中考要求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