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实验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专项练习--实验题
1、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A端上升 C.不能平衡,B端上升 D.无法判断 答案:B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 明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
3、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
6、小丽同学利用如图9-7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比较乙、丙两图可知: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7、如右图杠杆尺,如果一个钩码为0.5牛,那要杠杆平衡,弹簧秤的读数为()。
A、1牛 B、2.5牛 C、3牛 D、5牛
8、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利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右图所示。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A、吊桥是省力杠杆 B、A点是吊桥的支点
C、吊桥是费力杠杆 D、不省力也不费力起到方便的作
连线题
1.把下列塑料瓶部位与科学道理相连。2.把下面桥梁与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相连。塑料瓶上部 圆顶形,抗力好 斜拉桥 高架公路桥 塑料瓶中部 类似圆顶形承受力大 梁桥 上海杨浦大桥 塑料瓶底部 圆柱形,容量大 浮桥 江阴长江大桥 塑料瓶花纹 螺纹,打开方便点 悬索桥 用水的浮力承载桥面 塑料瓶瓶盖 增加摩擦力大 拱桥 西藏拉萨铁路桥 3.下面的装置分别运用什么简单机械,一段钢管撬石块 自行车摆脚
大桥引桥 斜面 螺丝钉的螺纹 自行车把手 滑轮 小刀刀刃
扳手扳螺母 轮轴 旗杆顶部的装置
杠杆 螺旋开关
1、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测:斜面可以省力。因为人们搬运重物时,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实验器材:长木板、测力计、木块2个、钩码等。实验方法:
①用木板和1个木块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直接向上提升木块、木块和1个钩码,记录力的大小;
③沿斜面拉动木块,测量并记录拉力;再在木块上加上1个钩码沿斜面拉动,记录拉力。④比较直接提升重物和沿斜面提升重物所用的力。实验现象:沿斜面拉重物的力小于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斜面越平缓越省力。研究的问题: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吗?
我的猜测: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实验器材:长木板、高度不同的木块、重物(小车)、测力计。实验方法:
①用不同高度的木块和木板搭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拉力)。③比较拉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坡度小的斜面上拉力小。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1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线圈匝数。分别绕20匝、40匝、60匝 实验过程:
①作一个线圈匝数是20匝的电磁铁。通电,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把线圈匝数增加到40匝、60匝,分别通电后接近曲别针,记下每次吸起的个数。③比较三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2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少,6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2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磁铁、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分别用1节、2节电池。实验过程:
①制作一个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串联2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③比较两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实验现象: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少,连接2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串联电池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5、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吗? 我的假设: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系。我不改变的条件:“桥墩”间的距离、纸的宽度
我改变的条件:纸的厚度。分别为1倍厚、2倍厚、4倍厚。
实验材料:用打印纸裁成的20×6㎝纸条、2个同样的小木块、曲别针、尺子等。实验方法:
①把木块相隔10㎝做桥墩,把1倍厚的纸条搭在桥墩上做桥面。往桥面的中间放曲别针,到桥面垮下为止,记下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②移开1倍厚纸条,分别换成2倍厚纸条、4倍厚纸条做桥面,同上进行实验,分别记下纸桥承受的曲别 针的数量。
③比较三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现象:1倍厚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少,4倍厚的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多。实验结论: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连线题:
电池 太阳能 核电站 化学能 风力发电站 原子能 光电池 机械能 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发电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等有关。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 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甲和乙两个装置。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电源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分析甲和丙两个实验,实验条件相同的是 线圈的圈数,此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电流强度 的关系。
(3)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S 极。
4、右图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电流强度 有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 电磁铁的 电流越强,电磁铁的磁力也越强。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名称 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 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方法 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 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 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材料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
(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实验结论
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 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 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 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名称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 :吸管、剪刀、胶带、纸筒、橡皮筋、米尺、记号笔等。
假设 能量越大,吸管火箭飞得越高
实验方法
1.制作吸管火箭,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2.将吸管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3.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4.把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注意火箭吸管不要对着其他同学。5.重复以上过程,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
橡皮筋拉伸 长度(厘米)
火箭发射高度(厘米)高度1 高度2 高度3平均高度 1 36 35 34 35 2 82 85 79 82 3 137 143 140 140
实验现象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火箭飞得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短,火箭飞得越低。
实验结论 橡皮筋拉得越长,能量就越大,物体运动就越远;橡皮筋拉得越短,能量就越小,物体运动就越近。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
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
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
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
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
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
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
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八)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
(1)瓶子改变了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答: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九)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1)轻而慢地向下压尺,看到的现象是 报纸能很快的翘起。(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使上下大气 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3)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看到的现象是 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十)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1)向瓶壁浇热水,看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从吸管中排出。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 中排出气泡。
(3)再向瓶壁浇冷水,看到的现象是: 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向瓶壁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 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从而将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第三篇:实验题题型归类专项练习
实验题题型归类专项练习
补充型实验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欲探究这包粉末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取上述溶液,加入烧碱溶液,无现象发生;③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盐酸,无现象发生。
⑴请你根据该学生的实验现象,分析推测这包粉末的组成:。⑵请根
记录如下:①取少量混合物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有白色不溶物生成,过滤;②在滤出的白色不溶物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白色不溶物全部溶解;③在步骤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经振荡沉淀不溶解。请回答:(1)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一定不含。
(2)不能断定的物质还要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如何验证。
3.某溶液由碳酸钠、硫酸钠、硫酸、硝酸铜、硝酸钾、氯化钠六种溶液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试根据各步实验及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再综
实验报告型:
4.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
告(实验目的、实验结论略)。
了一种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得到的另外两种生成物是。(2)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用沉淀法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过程的主要操作步骤以及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如何区分氯化钠和硫酸铜两种白色粉末?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反应方7.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C、H元
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C、H元素。
新信息型实验题:
8.过氧化氢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迅速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水。在实验中可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通过分液漏斗玻璃活塞的开关,随时向锥形瓶中滴加过氧化氢)。
1
(1)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10中乙)作为对比实验。你认(2)在实验中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哪些气体?请举两例。为有无必要,理由是。(3)如果在实验中用此方法代替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请简述其优点。
9.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树叶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大小适当、稍老的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min(不搅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种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就做好了。在制作过程中:(1)要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称取时要将其放在中,因为氢氧化钠易。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填序号)。A.增加砝码B、移动游码C、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D、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2)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①②。生化结合型实验题:
10.某学生用右图装置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先将
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检验:甲装置中植物的叶片有淀粉生成,而乙装置中的植物叶片 却没有淀粉生成。
(1)乙装置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2)乙装置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以上实验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1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烧杯内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2)实验Ⅱ(如图10中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方案设计型:
1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硫酸钠。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鉴别方案(最少四个方案)。要求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所用试剂根据情况自定)
方案①。方案②。
方案③。方案④。13.黄铜是由铜和锌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方案来测定黄铜中的质量分数。现已准确称量出wg黄铜粉末并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可供选择的仪器还有托盘天平、铁架台)。要求:将所选择的实验装置的序号和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氢气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ρ)
列举型实验题:
14.进行下列三组实验(如图10所示)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有(至少答三条): Ⅰ。Ⅱ。
Ⅲ。
2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三条):Ⅰ。
Ⅱ。Ⅲ。分析论证型:
15.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一会儿,他惊奇的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对这一意外发现,他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终于获得成功。若你发现这一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方
16.22解反应,产生一种无色无味气体。根据所给资料与装置(16)回答问题:(1)若要在实验室制取这种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2)请你猜测可能产生的气体是。你这样猜测的理由是。
(3)若要在实验室收集这种气体,一定能用。
(4)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简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评价型实验题:
17.为了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 乙:
你认为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哪一个?简述理由。
18.某同学用铁、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设计了两个实验制取铜的方案。
(1)进行第一个方案的过程中有蓝色溶液产生,试写出第一个方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进行第二个方案要用到图18中的(填序号)。用该方案制得的铜可能混有的杂质的。
(3)两个方案第方案更好,理由是(要求写出三种)。①②
③
仪器连接型实验题:
19.用以下仪器和药品,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
3
(1)根据实验现象证明CO中含有CO2应将气体通过装置。
(2)为验证CO2中含有CO可将气体通过装置。
(3)为了测定水的组成,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的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对生成的水称量。为防止杂质干扰,其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不纯的H2丙
(4)尾气中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处理方法是。20.利用下图装置,设计一个实验,用来①制取纯净的氢气(不考虑水蒸气);②证明H2已纯净;③测定其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达到上面①~③的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
(2)甲装置的作用是。丙装置的作用是。
(3)若将测得的氢气体积折算为质量表示,且为m克,请粗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型实验题:
21.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杂质不反应),为了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该
试回答:(1)应当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为。
(3)这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
是。
22.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两组学生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得到两组数据,请分析,选用的正确方法是,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种元素组成,各元
素的质量比为(实验过程中气体均被全部吸收)。
23.为了测(1)仪器A、B、C、D得名称分别为ABCD(2)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己丙
(3)甲装置的作用是,现象是,乙装置的作用是。
(4)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克,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克,丙装置增加了3.6克,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4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为什么?。
24.(选作)氨气是一种显碱性的气体。为了证明氨气是跟氢气一样(加热时)具有还原性的一种气体,实验装置如下图24:
将氨气通入装有某种黑色粉末的玻璃管A中,加热,当黑色粉末全部转化为光亮的红色粉末时,U型管B中的固体变成蓝色,同时集气瓶C中收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X。实验数据如上。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单质X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理由是。
(3)取出从C中排出的水1~2ml放入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呈色,这是由于。假如从b导管口排出的尾气中含少量氨气,除了用水处理外,为避免污染空气,还可用什么溶液进行处理?。
(4)在此反应中,生成的光亮的红色物质的质量为。
5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结论白糖白色晶体颗粒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
化。
实验现象:
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光泽 空隙 手感 敲击 导电 磁铁 铁片 灰白色 有 无 光滑 较韧 能导电 能吸引 铁锈 红褐色 无 有 粗糙 较脆 不导电 不能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绣更多了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吗?
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因为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会生锈,在潮湿地方的铁钉容易生锈。
实验材料:三个同样大小的试管,三枚同样的铁钉,水、干燥剂、棉花 实验方法:
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
(说明:在甲试管中,铁钉能够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在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水接触,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空气溶解到水中。丙试管中铁钉只能和空气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实验现象:
一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丙和丁两个试管中的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实验结论:
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21.为什么浸没在水中的铁制品也会生锈?
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放在水中的铁制品能同时接触到水和氧气,所以会生锈。
詹森父子---制作第一架真正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荷兰)。
培根----------制作增进视力的眼镜。
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德国)学者。
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胞,(英国)科学家。
列文虎克------制作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可以放大300倍。(荷兰)籍。发现微生物。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意大利)科学家。
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发明巴氏消毒法
第五篇: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3-2014第一学期——潘忠萍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4、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生物之间的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从研究校园里的生物开始,着力研究动物、植物各自的关系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结合我们人类自己,一起开展了生物之间的多样性探究。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教学进
第一周第一单元第1、2课
第二周第3、4课
第三周第5、6课
第四周第7、8课
第五周第二单元第1、2课
第六周第3、4课
第七周第5、6课
第八周第7、8课
第九周第三单元 第1、2课
第十周第3、4课
第十一周第5、6课
第十二周第7、8课
第十三周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第3、4课
第十五周第5、6课
第十六周第7、8课
第十七周复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