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教研专题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滩九年制学校 黄云
俄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小学阶段是形成学生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良好习习惯。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尊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中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2)听课精力集中, 活动积极参与。(3)勤学好问, 自觉解疑、释难。(4)作业独立思考, 完成必须检查。(5)书写端正漂亮, 卷面整洁规范。(6)学会观察事物, 做到细致审题。(7)计算认真仔细, 画图符合要求。(8)有错及时纠正, 当日事当日毕。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读数学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从低年级起,就应悉心培养,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到了中、高年级的就应对阅读课本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自觉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2.发挥课前作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许多方面都受到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课间活动情绪往往直接带到课堂。如何把这种高昂的活动情趣转为学习情趣,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如听算。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念出20道听算题,这时形式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坚持训练,“快速投入课堂”这一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比如新课导入时经常采用儿歌、故事、猜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口答文字题、口答简单应用题,学生回答某问题让其他同学复述。经常这样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易调动,老师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此产生。
3.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爱观察会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据这一规律,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获得表象,借物直观,语言启迪,促进思维内化,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教学“乘法交换律”指导学生观察植树图。横看,每行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竖看,每行有几棵?有几行?共有多少棵?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算式,说一说哪些算式是相等的?然后举例说出结果相等的算式。最后观察上述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把观察——思维——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爱观察是会审题的前提。4.课堂激疑激趣,培养学生勤思多问的良好习惯。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例如,教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可与表内除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自己归纳出:分的意义相同,不同的是有余数的除法没有全部分完,没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是0。通过比较激疑,不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又加强学生求异同的训练。巴浦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作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教学生做练习时,想问题,作判断,要有根据,使学生能选择合理算法解题。因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求知。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对答如流。教学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思考体会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5.品尝“我能行”的喜悦,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工具。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讨论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语言。如数学“有黄花5朵, 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几朵?”老师可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问,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红花和黄花哪个多?红花可分成哪两部分?先由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自由说,接着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自己得出求红花朵数只要将跟黄花同样的和比黄花多的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摆、看、想,大胆地让学生动口说出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经常这样“以说促思”。让学生尝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6.采用灵活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动手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采用灵活教法,有计划地多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使他们用不同的感官接受信息,再经过智力活动的整理加工,以达到主动掌握知识的目的。会正确演示教具、学具,会帮助差生解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对又快;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举办作业展览评比,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相互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7.着眼于学生未来,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习的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通过训练,养成“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如数的书写,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儿歌,指导学生书写。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书写,也要注意规范、美观,使学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长大后才可能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8.教师以身示范,为学生良好习惯形成作表率。
近朱者则赤,近墨者则黑。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教师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学生许多学习习惯正是受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计算板书会出错,日久天长,学生模仿教师也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一句话,教师工整的板书,清楚的口齿,流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课,无一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有一位老教师,每次批改作业前,必先洗手;批改完毕,把每本本子的四角抹平、叠齐。在这位老师言传身教之下,她班里学生教能做到认真作业,作业本特别整洁,出错也较少。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习惯具有支配行为的力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而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严字当头,细微入手,抓好起始训练,坚持反复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改进学生评价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学生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小学校
穆贞宁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学校,“唯分数论”在当今中国还大行其道。因此,改革目前的评价方式已迫在眉睫,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刻不容缓。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性、多元化,注重全面性和差异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
改进
评价
促进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所谓“高考状元”,但纵观天下,在行业领军人物或者国际大师层面,我国至今尚无人问鼎。“钱学森之问”成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难言之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和片面,尤其是高考的“惟分数论”,导致大到社会、学校,小到家庭、学生的“中国特色”“分数情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许多学校骨子里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中受到打击,挫伤了自尊,丢失了自信,哪里还有创造的激情?传统的“应试教育”“听话教育”泯灭了孩子们爱动、好奇及冒险的创新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循规蹈矩,太重分数,高分低能,体质堪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所小学听课后发表的讲话中特别谈到评价的
问题: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可见,评价与考核的改革确实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评价的改革,把中小学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句话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咱们老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低分学生,就看不到他们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伟人都不是一直就表现出色的。牛顿小时候曾经辍过学,丘吉尔六年级曾留过级,罗丹考了3次都没考进艺术学院。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他列为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家伙。”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学生,最初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特别调皮,成绩也很差,但是头脑聪明。经过调查了解,才发现这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很多人都认为他已无可救药的时候,老师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关心他、开导他,终于使他重新回到了学习的正轨,并在多年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既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又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而制定培养目标的,其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创新思维„„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细化处理,比如学习,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喜欢音乐,有些人酷爱体育,在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看到其闪光点,以鼓励其扬长发展、个性发展,而不能因为其他科目稍差将其“一棍子”打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从多角度去看学生,了解和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甚至社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教师评价占很大的比重,学生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家长和社会难以参与,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家独大”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落实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迫在眉睫。
3、评价手段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针对不同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质的评价,又要注重量的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在形式上,可以是口头评价、文字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档案评价等,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的合理性。
三、注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质、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分数,重视学生考得如何,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太单一,导致学生大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累垮了身体,浪费了青春,最后成了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废人”,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四、注意评价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要“因材施教”,评也要“因材施评”,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泥鳅黄鳝拉作一样长”。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知识结构,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评价主要是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音乐家不一定懂高等数学,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懂唱歌,我们要在差异性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着力扬长避短,个性发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学开始了自主招生,选拔一些“偏才怪才”,这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具体实
践。
人可以“全面发展”,但不可能“全优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注意差异性,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资料:
1:《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 2:《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改进探索
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方法改进探索 张镇森,罗贞莉
[摘要]指出了房地产项目与一般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存在的区别,分析了区别产生的原因和改进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意义。提出了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现金流量估算方法、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方案。
1、研究背景
财务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深入细致地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按照预期的经营方式与市场环境进行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已成为投资者的共识。
房地产项目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与一般投资项目相比具有投资额巨大、物业形态多、建设周期长、牵涉面广、现金流量复杂等特点。因此,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与一般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在方法体系上应有明显的区别。
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体系,工程经济人员在评价时,大多使用一般工业建设项目通用的财务报表构成、财务评价参数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造成项目财务评价结果的精度不高,甚至失真,最终导致项目投资决策的失误或失败。
因此,探索构建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体系,寻找最优化的财务评价方法体系,提高财务评价的精度,对于保障投资决策科学有效,最终实现项目的开发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房地产项目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总成本费用估算是分开的。投资项目总成本费用由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构成,如图1(a)所示。固定资产投资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内容构成,在测算中先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测算,再进行总成本费用的测算。而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房地产品主要是作为待售商品,而不是主要作为固定资产,因此,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总成本费用是合二为一的。此外,由于房地产项目政府规费、营销推广费用、经营税金等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高,在测算过程中宜单列出来。如图1(b)所示。
因此,进行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时,必须:首先,合理确定项目总体建设进度计划和各个重要分部工程的进度计划;第二,根据进度计划合理确定项目投资计划,最终确定总成本费用计划。房地产项目总成本费用的估算,可以按照表1进行估算。
3、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经营收入主要是指项目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假设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销售,即销售量等于生产量;并且假定当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能够立即实现销售收入(即不考虑赊销)。而对房地产项目来说,其经营收入的估算更为复杂。首先,房地产项目实行预售制度,项目建设期与项目销售经营期具有一定的重合。第二,由于房地产品的生产要遵循一定的工程规律,达到销售条件才能销售,因此,其销售收入是分期实现的。第三,鉴于目前以银行按揭和分期付款作为付款方式的情况占多数,房地产品销售时点不等同于资金回笼时点,通常有一定的时滞。第四,房地产品经营收入的构成复杂,有商品房的销售收入,还有经营性物业的租金收入,公共配套设施的经营收入等。
因此,进行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估算,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经营和销售方案。首先,要确定主要物业的租售比例。第二,确定销售节点,并制定各期销售物业和出租物业的建筑面积和可售面积。第三,合理确定各期物业的销售单价和租金水平。第四,合理确定销售收入时点和资金回笼时点之间的时滞。房地产项目经营收入的测算,可以按照表2进行估算。
4、房地产项目现金流量估算的改进 对于一般投资项目,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部分构成,其项目现金流量比较简单。而对于房地产项目,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比较复杂的。主要表现在:首先,房地产项目资金筹措的来源的渠道比一般投资项目更为复杂,主要有自有资金、预售回笼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如施工承包商垫资)等。同时,预售回笼资金又受到销售进度计划、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第二,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产值与销售收入在现金流量上的时滞。
房地产项目现金流量的估算如表3所示。在表3中,期初现金余额等于上一期末现金余额。经营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构成,其中现金流入由表2中每年的资金回笼合计中链接过来,现金流出中的总成本费用由表1中的总成本费用合计链接过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土地增值税采取预征的方式,按照分资金回笼金额乘以各省市规定的比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采取预征的方式,按照分资金回笼金额乘以规定的比率。筹资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也由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构成,其中现金流入主要是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和其他资金,对于预售回款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中计算;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银行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以及偿还其他借款。现金净增加额等于本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之和,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期末现金余额等于本期初现金余额与本现金净增加额之和。
5、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改进
评价指标的选择直接影响投资方案的效果,房地产项目在评价参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也有别于一般投资项目。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一般的经济评价参数和指标,必然会影响到经济效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在盈利能力指标的选用上,不宜选用投资净利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主要原因是房地产项目在整个经营期内每年产生的收益或利润是不均衡的,有的年份虽然有销售额,但往往其回笼的资金又作为后期开发资金进行滚动开发,其盈利显示为负值,因此测算项目的盈利指标是没有意义的。在财务评价指标的选用上应该站在整个销售期的角度,测算总投资回报率。同时,测算投资各方的投资回报率比测算项目的总投资回报率更有意义。按照筹资方案和还款方案,分别按照偿还借款的优先级计算各个出资主体的投资回报水平。
在偿债能力指标的选用上,要注意还款资金来源的计算问题。一般投资项目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基于所得税后还款的要求,根据债权人要求的还款条件,按照最大还款资金能力计算的。这就是说,用于还款的资金是税前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只扣除所得税和运营期间维持运营增加的投资。但是,对于房地产项目,特别是销售型房地产项目,应注意还款资金来源是在销售资金回笼的基础上,扣除所得税预
征、土地增值税预征和相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在满足债权人要求的还款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弥补预售资金的缺口,然后再考虑还款。
6、结语
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有别于一般投资项目。在进行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开发总进度计划和投资计划,从而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然后,确定项目销售和经营方案,编制经营收入估算表。然后再编制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表格,并计算相应的财务评价指标。改进后的总成本费用估算方法、经营收入估算方法、现金流量估算方法和财务评价指标,更好地适应了房地产项目的特殊性,适当调整了表格的科目名称,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变化情况。
第四篇: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怎样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一学年结束后,学校要给家长正式发送学生的《成绩通知书》。这个“成绩”当然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成绩。一般主要有三大内容:其一,各学科的成绩,通常采用百分制或5分制;其二,操行评语,通常由班主任写,还包括学生上课迟到、缺席的统计数字;其三,健康安全情况,通常列出学生身体检查的情况,有无安全的事故。
我认为,上述三大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学校对学生、对家长认真负责的具体体现。《成绩通知书》记载了学生成长的历史。许多学生会把每一学年的《成绩通知书》保存一辈子,甚至留给他的下一代。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给家长的《成绩通知书》。
班主任要为每一位学生写“操行评语”,工作量很大,要认真写好,都有针对性,很困难。即
使很了解学生,如何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表述“操行评语”,也是一大难题。教师们都知道,写“操行评语”重在鼓励学生;批评意见,通常是婉转的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少数“问题学生”,又必须指出他的问题,“一分为二”,优点要写够,缺点或错误总得写一两条。
学生对于老师写的评语,有的信服,有的很不服,有时还会引发“冲突”,有的还“怨恨”老师一
辈子。这种仅仅由教师给学生写“操行评语”的方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本身就存在问题,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班主任写学生的“操行评语”常常受到社会主文化的强烈影响。在过去,“极左思潮”泛滥时,一些教师给学生写的“操行评语”一不注意就“无限上纲”,给学生造成终身的负面影响;“右倾思潮”来临时,“操行评语”又写些空话、大话、废话,甚至是假话,对学生没有教育激发作用;
当然,也有一些教师能够排开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也能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写评语,既不是“报喜不报忧”,也不是“报忧不报喜”,而是“多报喜,少报忧”,但是,“喜与忧”的分寸,很难把握。学生在成长,变化会很大,有不确定性。一些教师写的评语,当时看,还过得去,等几年再看,问题很大。
找到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素质教育”宗旨的写学生“评语”的方法,这是“解放教师”,也是“解放学生”。要使教师的工作更加有效,少做“无用功”;要使学生不再惧怕家长看“评语”,因为评语中难免要给学生写上一两个缺点,严重的缺点,学生可能还会挨骂、挨打。
全国的学生数上亿,全国的班级数达数百万,班主任(或称辅导教师)的人数也就有数百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班主任不合格,他们给学生写的“操行评语”不利于学生发展,后果就相当严重。因此,必须研究有一定规范的评价学生素质的新方法。
二、新方法介绍
“科学发展观”的要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反思过去对于教师给学生写的“操行评语”,存在较大问题。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做难以胜任的工作,教师的工作负担太重;不相信学生能够“自评”,不采纳学生的意见,也不听学生的“反馈”意见。过去的“操行评语”一般只有两三句优缺点,不
够全面。给学生的素质评价,应当较为全面,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教育中各种人才的素质。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思考,作
者提出一种“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基本程序如下:
1.在每一个班上,进行“学生素质的问卷调查”。问卷一共列出40项优秀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请全班每一个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从40项中选出他(她)认为最重要的10条。由于,这40项都是正面表述,不会伤害任何人,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选择。“学生素质的问卷调查”通常用几分钟就能完成,接着,在全班采用每一项“举手”的办法,统计出这一班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10条素质,并按百分比,由大到小地排列出来。
2.将统计出来的优秀学生的素质10条,打印成一张表,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首先“自评”:对每一条给自己打分。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定。用这四个字评定的好处是,其中“优、良、中”这三级,许多学生都能接受。对于“某一素质”,学生感到自己实在不行,学生也是可以认为这一项是“差”。这种学生“自评”的方法,常常能起到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当相信学生是会认真“自评”的。
3.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征求意见;学生在横向比较后,再做适当的调整。总之,一定是学生“自评”。学生能看到自己在“某一素质”上有“不足”,这是一个优点,因为,这能够促进他自觉去改进。教师在学生认真“自评”的基础上,再给予学生“评定”。教师的评定还是采用“优、良、中、差”四级评定。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每一条的评定,可以与学生的“自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教师要尽量少给出“差”。
在给家长的《成绩通知书》上,应将过去的“操行评语”这一栏改称为“素质评语”,列出优秀学生素质的10条,在每一条后,列出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定。家长从这张表上,可以得知他的孩子的基本素质哪些是优、良、中,哪些素质还不足,比较差。“素质评语”上,有学生的“自评”,有教师的“师评”,从中,家长又能得到一些学生变化的信息。这样的“素质评语”通常不会伤害学生,又能促进学生进步。体现了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符素质教育的宗旨。
每一张问卷列出40条,让被调查者根据各自的直觉和逻辑、认识和感情,选择出相对最重要的10条即可。问卷不针对任何个人,因此,真实性较高;调查问卷不伤害任何个人,因此,不使人反感;调查问卷不填写被调查者的个人姓名,因此,不使人为难和不安。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半封闭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所谓“半封闭式”,指每一张问卷内的40条意见相对固定了,可以允许使用者“微调”;所谓“开放式”,指答案还允许被调查者写出不同于这40条的其他任何意见。
总结起来,我们的方法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学生的问卷统计确定素质评价的具体项目;在学生充分“自评”的基础上,再由教师进行“师评”。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合符“科学发展观”,合符“素质教育”宗旨的“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三、具体的案例
问卷G优秀学生的素质调查
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学生?请在本表中选出10项您认为优秀学生应首先具备的重要素质。请把本表各项内容全部看完,然后在答卷纸上圈填。
作者在近10多年的调查中,“优秀学生的素质调查”的统计结果,在一次中曾有50%以上的学
生选择过的项目有:①诚实;②心胸宽广,为人大度;③有较强的自学能力;④兴趣多样,爱好广泛;⑤学习成绩好;⑥学习勤奋刻苦;⑦喜欢思考问题;⑧富于创新精神;⑨与同学关系融洽。当然,对于不同的班级,调查统计结果是不一样的。上表中的40项,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变更内容,但应保持是正面的“优秀素质”。
例如,2004年4月,作者在一所高中一年级(2007级),194位学生的调查统计问卷的统计结果是:①心胸宽广,为人大度(65.5%);②诚实(49.5%);③富于创新精神(47%);④与同学关系融洽(38.1%);⑤兴趣多样,爱好广泛(36.1%);⑥有较强的自觉性(35%);⑦劳逸结合(34%);⑧对人有礼貌(33.5%);⑨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33%);⑩性格开朗(32.5%)。
如果,用“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这所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就以上述统计结果,印制以
下一张“学生素质评价表”,请每一位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其中,“优、良、中、差”的标准,是相对的,由学生们讨论来确定。“师评”的“优、良、中、差”标准,当然由班主任老师自己确定。
学生素质评价表
上述表中的素质评价项目,都是从这一年级的学生的“优秀学生的素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得到的。学生都了解这些素质项目,相对的多数学生是同意这些素质项目的。学生在回答问卷时,一定会受到教育;在“自评”时,进一步受到教育。教师看了学生的素质“自评”后,根据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比较容易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给出班主任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师评”。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评”,实事求是的给出有所差异的评价,重在激励学生。
采用“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不同年级评价的项目不完全相同,不同学年评价的项目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学生对于素质评价会有新鲜感,也能看到自己素质的变化;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了解自己的短处,从而,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学生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使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学生素质的方法。
四、学习方法评价
高效的学习一定要讲究方法。学校优秀的学生,学习的方法比较科学,知道哪些方法更为有效,不同学科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学习方法往往存在问题,且不知道哪些方法是有效的,不同学科都采用单一的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系统策略,可以从四方面分析:⑪从逻辑思维上,要理解学习的规律;⑫从操作思维上,要提高学习的能力;⑬从情感思维上,要端正学习的态度;⑭从交往思维上,要加强交流的途径。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才可能不断提高学校的效能。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有效的方法是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上述四方面,设计了更为具体的问卷H:“学习优秀的学生素质调查”,一共有40项。一位学生能够基本做到这40项,很不容易。大都是某些项做得好,某些项做得不够好,某些项做得很差。要让学生较好的认识到哪些项是他的强项,哪些项是他的弱项。有一个基本假设是: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是较为合理的。因此,学生“个体”如果知道学生“群体”的看法,这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作者建议的方法是:将问卷H,分班级进行调查。学生们在回答“学习优秀的学生素质调查”这
一问卷时,其过程本身,学生就会受到一定的启发。回答完后,即在班上进行统计,可以采用“举手”的方式,这能够较快得出统计结果。当然,也可由几位同学,单独进行统计。问卷H中的具体项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可以做一些修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切实的项目。但是,要注意项目必须是正面的、简明的、可操作的。
问卷H学生优秀学生的素质调查统计结果。在作者十多年的调查中,一次曾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过的项目有:①有自我控制能力;②珍惜时间,学习有计划;③有上进心;④不懂就问,直到真懂;⑤虚心学习同学的优点;⑥有恒心、有毅力;⑦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⑧善于拓展知识面;⑨独立思考,力求领悟;⑩上课集中注意,专心听课。这些项目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其中,既有学习规律、学习能力,也有学习态度、交流途径。当然,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调查统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例如,2004年4月,作者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调查高中一年级(2007级),194位学生的调查统计,得到同学们选出“学习优秀学生的素质”是:①有自我控制能力(48%);②有恒心、有毅力(43.3%);③有上进心(41%);④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37.1%);⑤上课集中注意,专心听课(36.1%);⑥独立思考,力求领悟(35%);⑦有强烈的成功期望(34.5%);⑧有自信心(32%);⑨学习有兴趣(32%);⑩善于拓展知识面(31.4%)。
以上10项中,每一位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弱的一项,力求近期加以改进,也可以说,这就是使学生“学得更好的方法。”请学生去试一试,一定会有成效。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可以发“学生学习方法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按“优、良、中、差”,四级评价。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进一步给出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每一学期,每一班,进行一次这样的调查统计,以及相应的“自评”和“师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请学生们在上述10项中,或在“学习优秀的学生素质调查”的40项中,选一项自己“最强”的,或选一项自己“最弱”的,写一篇作文,题目自定。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看完全班学生的作文后,选择几篇好的作文,让学生在全班演讲交流。特别要选那些学习较为后进,但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学生演讲,让这些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
学科教师要根据“学习优秀的学生素质调查”的40项,以及学生们选出的10项,进行认真研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学科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有的学生乐于记忆,有的学生勤于动手,有的学生爱好审美,有的学生长于交流。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素质,提升每个学生相对的较弱素质。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素质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不同的课程,主要的学习特点是很不相同的。学习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是:“实验探究,问题理解”;学习文学课程时,学习的特点是:“熟读经典,领悟发挥”。学习社会科学课程时,学习的特点是:“调查讨论,理论研究”。学习技术科学时,学习的特点是:“设计方案,操作试验”。学习艺术科学时,学习的特点是:“模仿鉴赏,审美立美”。文学、艺术课程的学习方式与科学、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很不相同的。
我们理解的“素质”,已突破了原来的狭义的含意,成为既包含“先天的特点”,更多的还包含“后
天的发展”的广义的含意。“后天的发展”通常称为“素养”。素质教育是既有发挥先天的特点,又有提升后天的发展,它是含有这两种意义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素质”,也有他的“弱势素质”;经过长期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素养”,也有他的“弱势素养”。
一位学生学习文学的成绩不好,并不表明这个学生学习技术不行。同样,一位学生学习科学的成绩不好,并不表明这个学生学习艺术不行。有的学生发展全面:既乐于记忆、勤于动手,又爱好审美、长于交流。有的学生在这四方面中只有一两方面较好,其他方面较差。教师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扬长补短”,或“扬长避短”,都是可以选择的正确策略。
五、理论的根据
“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素质教育。没有素质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同样,没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素质教育。和谐社会与素质教育是同步发展的。当今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需要“素质教育”。这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进行的“素质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新的关键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既有发挥先天的特点,又有提升后天的品质,要因材施教,促进发展。它是含有“先天与后天” 这两种意义的教育。素质教育观是一种“辩证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为宗旨的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指出:“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中国提出的提高人的“四大素质”,与国际上提出的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全方位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是:“终身提高素质的人民教育”,或表述为:“全民终身的素质教育”。
“全民终身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是以“素质”这一范畴为核心,一以贯之地贯穿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教育学》应当有九大范畴。教育学的整体性范畴,包括“教育、素质、发展”;教育学的群体性范畴,包括“教学、课程、考试”;教育学的个体性范畴,包括“学习、知识、思维”。作者在研究这些“核心范畴”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我们设计了“学生素质的问卷调查”,提出“学生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
根据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要重视信息反馈,才可能达到一定的目的。素质调查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反馈,就失去了调查的教育意义。虽然进行优秀学生素质调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但每一“个体”如果不知“群体”的看法,即不了解调查统计的结果,就不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民意”。将调查的统计结果反馈给学生群体,使“个体”了解“群体”的看法,就会使大家明确目标,通过多次反馈,从而有效地、普遍地提高学生素质和改进教育方法。
根据统计学原理,在民意调查中,样本数达到30人至50人便具有统计意义。在学校可以是一
个班为基本单位。这种把群体的看法及时反馈给个体的工作,过去往往重视不够。我们要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科学意识,遵从反馈原理是必须的。
根据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要重视系统的开放,才可能发展。仅仅把素质调查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封闭起来,这是不够的。最好采用普查式的民意调查,即全面整体调查;还应定期
在社会上进行抽样式的民意调查,以便做横向的比较。普遍的调查可以改进“素质调查问卷”的设计,抽样是为了迅速了解民意。特别是学生的家长的看法,需要充分尊重。在素质调查中,重视开放的原则,这才符合系统科学的原理。
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要形成整体结构,才可能有整体功能。系统科学告诉我们:非平衡态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在时空中具有非均匀性、非对称性和相干性这样三个特点。首先,“非均匀性”表现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会依地点、时间、条件、范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把这一特点应用在学生素质调查上,则知调查统计结果在各学校、各班级,以及今年、明年等,将不会是一致的。实际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了这种不一致性,是非均匀的。这恰好说明了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系统。
其次,“非对称性”表现在参予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社会学的语言说,就是“角色”不同,认识与感情便有所差异。实际调查结果表明了这种非对称性,这恰好又说明了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系统。最后,“相干性”表现在相互作用的诸要素在相互制约、相互干扰中丧失自身的完全独立性,从而形成一定的整体性。
把这一特点应用在学生优秀素质调查上,则知从调查表中选择出的所占比例较大的各项之间并非各自独立的,而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形成一个对于学生优秀素质的整体认识。实际调查结果表明了这种相干性,这恰好又说明了教育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系统。这启发我们认识到,教育系统中可形成真正的“自组织系统”,而学生素质调查的统计分析与及时反馈,正可以充当“自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四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2008。
2.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008。
3.查有梁等,《教育人才素质研究》,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4.查有梁,《大教育论》,四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第五篇: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_美术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方式一:活动记录。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1、途径有三条:
(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
(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方式三:参加比赛。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工艺制作方面考察学生设计二方连续、适合纹样的能力以及选用简单材料、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体模型、运用纸工雕塑方法设计制作作品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在中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提高要求,绘画方面以考察学生:运用明暗知识表现立体、掌握取景方法、运用复杂的色彩知识淡彩描绘景物;创作插图、临写较难的中国画的能力;运用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方法的熟练程度。工艺制作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美术字的掌握情况、运用雕塑知识的能力以及平面构成的设计、制作能力。3、想象创新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幼儿期间向儿童期发展中。注意保持时间短,不集中,不稳定,认识能力有限。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不能注意到形体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对喜爱的东西,观察的仔细、清晰,其余则十分模糊,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对于他们成绩的评价不能象考察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进行。评价成绩应建立在以上特点之上,考察学生以:是否能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是否初步具有创造想象和创新性,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中年级学生具备了比较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与描绘事物的能力,并能感知抽象的立体和空间特征,能精细地描绘对象,观察仔细,创新性想象十分丰富。他们的成绩评价主要从考察: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否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出发点。高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比中年级学生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进行课业评价时要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准确地得出结论。4、欣赏评述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年龄差异,欣赏能力的考察评价也应有所区别,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考察以启发对美术的兴趣、提高欣赏儿童优秀作品的能力为目标。中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在欣赏能力上要求以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形、色秘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高年级学生在认识能力、感悟能力上比中年级学生都强。考察目标能不能欣赏中外优秀美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不能欣赏认识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内容、多种表现为依据。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改进评价方案提高学生素质_美术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