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

时间:2019-05-14 09:0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

邻水县人民医院

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

意见及建议

人才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特需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从我院目前专业技术队伍现状来看,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在我院现有的669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1名,副高53名,中级135人,硕士研究生5人。从以上数字来看,人才是相当的匮乏,已经制约了医院的发展,从长远利益来讲,很难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最终会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和周边县级医院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加强人才的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的措施

1、完善公开考聘的措施。我院核定编制360人,实有编制人数常年维持在280人左右,今年将退休25人,但今年编制考试名额只有7个,人员缺口进一步加大。建议在进行事业单位公开考聘前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合理规划各单位的名额分配。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及政策支持。一是缩短人才引进的时间,防止久拖不决而导致高层次人才流失,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受年度用人计划的限制。二是提高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补助标准,给予博士研究生或正高职称人员20万元;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人员14万元;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或中级职称人员5万元。三是对引进人才申请科研项目的,给予优先支持。四是着力解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生活保障,通过推出人才公寓房或公共租赁房,为引进人才的居住提供保障,并享有配偶优先安置及子女就近入学等优惠政策。

3、推进本科院校的人才选拔机制。由县人才办带事业编制统一组织县级医院参加每年11月份各大医学院校的“双选会”及重庆市卫生人才大型交流会,通过现场交流及考核,聘用一批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

4、加大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投入。一是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对重点专业、专门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如对重点专科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科研课题给予专项补贴,对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予以补助,对突出贡献的人才、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予以奖励等。二是选派优秀的青年骨干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使高层次科技人才,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

5、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薪酬管理机制,根据专业和岗位的不同,医院的薪酬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几种并用。具体可以分为:①按岗定酬工资: 科学的定编定岗,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合理制定各类岗位的纵向分配阶梯和同类岗位的横向分配等差标准。做到按岗定酬、岗薪一致、岗变薪变。②岗位绩效工资: 在按岗定酬的基础上,将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确定为岗位工资;一部分与工作业绩和效益挂钩,按照岗位职责,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任务指标,考核工作业绩,根据考核指标结果,确定绩效工资部分,绩效工资应与综合指标挂钩,避免单纯与经济效益挂钩。③项目课题工资: 根据在医疗科研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工作量、工作业绩确定分配标准;对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可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④关键岗位工资: 对医院工作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责任大、要求高的关键岗位,在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基础上,给予确定的较高的岗位工资标准。

2018年4月17日

第二篇:引进和培养人才意见

引进与培养战略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智力结构决定企业发展水平。为不断增强公司的活力,建立和完善公司引进与培养战略人才的机制,以有效提升公司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让公司持续充满生机与活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各公司各部门的全体员工。

第二章

理念与目标

第三条 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厚积资源,优势发展的理念,营造公司和谐发展的气氛。在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开发、协调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设计和选择上,力争制度自身的完整性和内部的协调一致性,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整体和谐,完善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机制。

第四条

通过制定、实施战略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合理地引进、挖掘、开发、培养公司后备人才,建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人力资源资本支持,使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第五条

通过引进、挖掘、开发、培养公司发展需要的战略人才,完成后备人才的储备,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求的管理团队和生产技术骨干队伍。

第三章

原则与组织体系

第六条

战略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坚持前瞻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结

构合理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从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把实现阶段性目标与实现长远目标所需人才统筹考虑,引进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人才。

实用性原则是指从计划—实施—反馈全系统的管理过程,坚持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需求,把公司发展战略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实现满足公司发展与员工进步的双赢,体现其实用性与适用性。

结构合理性原则是指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兼顾公司短期计划、中期与长远规划发展目标,考虑高层、中层和基层所需人才的配置,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人才需要。

第七条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引进、管理和使用体系,实行面向社会引进与公司内部培养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与培养综合人才同步进行的引进与培养政策,引进与培养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专家型技术人才和在某单位或某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较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八条 建立战略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组织体系。成立以集团董事长为首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领导机构,统领全集团公司战略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以总裁为直接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的工作机构;创建以各经营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为主体的培养基地,确定一批有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传帮带的优秀干部作为内部培养的师资骨干队伍。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引进与培养对象的

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集团各职能部门和各经营公司负责内部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

第四章 引进与培养

第十条 实行“统分结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引进人才主要是填补人才结构缺陷和填平人才洼地,改善公司智力结构,是增强公司活力的关键。采取成熟型人才与潜在型人才相结合的引进办法。所谓成熟型是指有成熟的工作经验和具备相当的管理或专业水平,又适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人才。潜在型是指有相当的专业理论水平或学历,但实际工作阅历较浅,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人才。

第十一条 采取多途径、多渠道的方式引进战略人才。

依据公司发展所需战略人才结构,在高等院校中选聘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到公司所需的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培养。

通过发布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各种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聘公司发展所需的成熟型人才到相应的岗位工作。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介绍、推荐、引荐公司发展所需人才到公司所需的岗位工作。

第十二条 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制度,建立战略人才储备库,加快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在全公司内选拔10-20名思想品德好,上进心强,有敬业精神,具一定管理工作基础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员工作为集团后备干部,进入战略人才储备库。按计划,有对象,有目的进行“三定”培养。

第十三条 采取内部岗位轮换培养与外派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方法。通过内部轮岗,使其熟悉掌握本公司内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管理要素,熟悉掌握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经营公司之间、部门和经营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的要点;熟悉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社会关系、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关键节点。

第十四条 对通过内部轮岗培养,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较快,有一定的培养潜力,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外派到相关的高等院校、专业技术培训班、专业资格证培训班等进行培训。

第十五条 内部轮岗范围为本集团公司内不同岗位间的轮换。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六个月和一年,具体轮岗时间由各经营公司和集团各部门根据被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内部轮岗审批与管理,按照《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规定,由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备案,各经营公司或集团部门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 对集团各部门和经营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人员以及经过内部轮岗培养表现杰出的员工,以公司发展需要为前提,可以外派到相关的高等院校、专业培训班、专业资格(职称)进修班等学习。

第十八条 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为员工脱产学习、进修深造、专业培训、考试取证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成才的平台。

第五章 制度保障

第十九条 建立和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保障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第二十条 建立多种激励制度,设立人才成就基金,推动和鼓励员工努力学习,自觉学习,提倡自学成才。对成才者委以相应的重任,提供

较为宽阔的施展才华的平台。

成就激励制度:对通过内部培养,在公司规定的时间达到可以胜任拟任工作岗位要求的员工;通过自学获得国际和国家部委以上专门机构认可的学位、职称、专业证书的员工给予成就鼓励。

组织激励制度:通过培训、培养,工作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具备胜任某岗位、某职务能力的员工,通过集团公司考察,安排到该岗位或该职务工作,并享受该岗位该职务的待遇。

荣誉激励制度:进行“爱学习员工”、“自学成才员工”、“优秀员工”、“有突出贡献员工”的评比,并授予荣誉称号。

物质激励制度:对自学成才,自费深造取得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求,国际或国家部委以上机构认可的职称、专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等的员工;在国际或国家相关权威刊物上发表公司经营范围领域内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的员工;通过自学后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并收到一定效益(果)的员工等视具体情况给予1000元至10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一条 引进特殊人才和集团急需人才,薪酬待遇可在现行工资执行标准的基础上适度提高。

第二十二条 凡外派带薪培训、进修、攻读学位、获取资格证书的员工,应与集团公司履行要约手续,明确相应的责权利。

第二十三条 当某岗位或某职务出现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储备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储备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第二十四条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后备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后备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与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二十五条 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制度,推动战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达到工作岗位要求的,或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拟定目标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六条 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第二十七条 建立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被培养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供集团领导决策参考。评估工作由行政人事部具体负责。在评估过程中,被培训人应积极配合评估工作,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储备库。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可根据公司的发展实际情况作调整与修改。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行政人事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从2012年7月1日起试行。

第三篇: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区委〔2004〕13号)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一)进一步加强以区管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为重点的党政人才培养

1、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区管干部到重点高校学习深造;适时选派部分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国内外培训、技能实践、党性锻炼等多形式培养。

2、鼓励党政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鼓励优秀公务员报考MPA,提升党政干部学历层次。参加学历教育取得相应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后,按下列规定报销学费:参加本科学历教育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80%;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未取得学位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60%,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给予报销学费的70%;取得本科第二学历的,单位给予报销学费的50%。

3、实施“750”培训工程,每年选派七个不同层面50名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重点人才,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和重点高校理论培训班学习。

(二)进一步加强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4、根据省“151”和杭州市“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余杭区“139”人才工程:培养10名40岁左右的、省内或市内领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35岁以下的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90名30岁左右的优秀专业技术骨干,并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到2010年,培养选拔出省“151”培养人选5名,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20名。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在余杭工作一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我区“139”培养人选条件的可列为培养人选;符合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推荐选拔条件的可作为推荐人选。

5、对省“151”和杭州市“131”培养人选所上报的科研项目未获得省、杭州市培养经费资助的,区财政按照当年区“139”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标准给予科研经费资助。

6、根据入选省、杭州市和余杭区学术技术带头人所承担的课题和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关人员到国家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培训,或鼓励参加国(境)外学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上述人员由上级部门安排,经区有关部门批准参加国(境)外学习培训的,其培训费用区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保证科技人才业务进修必要的时间和费用。

7、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将继续教育与本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考核等挂钩。各单位要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2天。

8、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自费出国留学。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进修,学费报销可参照前述党政人才的标准执行,企业可在税前列支。

(三)进一步加强以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9、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每年组织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争取5年内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要经营者轮训一次;定期邀请知名教授来余杭举办专题讲座,努力培养一支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10、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管理层培训。定期开展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职业岗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

11、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技术学院、科研院所等进行技术合作。合作可采取引进国外智力、技术开发、建立联合科研机构等多种形式,以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成果,推动企业单位科技和管理的不断进步。

(四)实施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12、加强职业教育机构及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办学机构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满足余杭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13、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镇乡成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等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培训,逐步提高我区农民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以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大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一)积极畅通人才智力引进“绿色通道”

14、引进人才指在余杭区外工作学习,不论原籍是否在余杭,经办理有关手续来余杭工作的各类人才。

15、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是:国家有知名度的高级专家(指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以及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人才;大中型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本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员。

16、加强高层次人才需求预测,引导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向重点行业集聚;建立高层次人才供需信息库,畅通供需信息发布渠道;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及赴省外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

17、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相结合,实行本人自愿、单位对接、来去自由、开放宽松的政策,根据需要积极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国外智力。

18、党政机关引进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原则上掌握在单位人员编制限额内,但允许先进后出;财政全额预算和财政适当补助的事业单位引进40周岁(特殊专业人才可适当放宽)以下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以上学历人员以及紧缺急需的本科毕业生,可暂时不受编制、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限制,在以后的自然减员中冲抵。

19、公安部门凭人事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办理引进人才户口迁入手续。引进国内知名专家、高级职称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等,其配偶、未婚子女随调随迁。其配偶,区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尽可能按其原单位性质帮助落实工作,未就业的由有关部门优先考虑帮助解决;其未成年子女入托入学按本区市民子女同等对待。在教育、卫生和余杭经济开发区所属人力资源部门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的调动、落户及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20、引进人才无法办理正常调动、迁移户口、转移人事关系或养老保险关系的,由区人事部门负责调转档案或续建档案,确认其原有身份、学历、工龄、技术职称等,来我区之前的工龄可连续计算,人事关系挂靠区人才开发中心。引进前应缴纳的养老保险等费用,经协商一致可由用人单位为其补缴。

21、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兼职、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兴办实业、聘请顾问或咨询专家等柔性方式引进人才。对柔性流动来我区工作或创业的,按照《杭州市余杭区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执行。

22、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有实质性工作进展的,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研究期内由区财政给予个人5万元科研经费补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科研项目,科技部门优先予以立项和补助。博士后出站留在余杭工作满二年的,由区财政补助安家费10万元。建设科研载体,力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创业工作站、产学研联合体等形式的柔性引进人才载体数量不断增加。

23、党政机关引进高层次人才,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确定相应职务,硕士研究生确定为副主任科员,博士研究生确定为主任科员,按照有关规定,报区委组织部或区人事局审定确认。企事业单位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工资待遇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可实行绩效工资、项目工资或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

24、试行政府雇员制度。区政府根据某些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法律、金融、经贸、城建、规划、信息、外语及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服务于政府某一部门或政府某项工作。政府雇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考试或考核后确定,由雇用单位与其签订雇用合同,实行年薪制。雇员受雇期间人事关系由区人才开发中心代理。

(二)鼓励引进国外智力和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及成果转化

25、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外智力引进项目的,除享受国家、省规定的优惠政策外,区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具体标准是:经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每项1.5万元;经浙江省外专局批准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每项1万元;经杭州市外专局批准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每项8000元。

26、鼓励高层次人才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入股投资或高新技术企业的增资扩股投资,其作价出资的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以技术转让方式将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缴纳转让所得税后净收入20%的收益。

27、鼓励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来余杭创业,或到企事业单位帮助技术开发、科技攻关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有关部门应当为其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来我区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可获1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留学人员以专利、非专利技术成果入股形式投资的,其技术成果作价可占注册资本的25%,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作价金额可达注册资本的35%。合作各方有约定的,可按约定执行。

(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引进人才安家问题

28、区政府确保提供经济适用房源,“以房等人”用于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问题。凡在余杭区内无房或住房困难(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2平方米)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引进人才,可优先安排购买经济适用房:入选省“151”、杭州市“131”第一、二层次人选的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高级技师及经认定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被评为余杭区“十佳科技人才”的个人。凡在余杭区内享受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的引进人才,在余杭区工作3年以上可办理所购买的经济适用房产权证。

29、对引进到我区落户满一年并继续留在我区工作的下列人才给予安家补助费,具体按以下标准掌握: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30万元;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以及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万元;50周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并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0万元;40周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人员5万元。若夫妻双方都属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同等学历的由一方、不同等学历的由学历高的一方享受安家补助费。享受安家补助费的人才在余杭工作须满5年。

30、安家补助费的支付渠道,区级机关部门由区财政解决,其他单位由本单位解决,按原经费渠道列支。

31、区政府定期安排一定资金建造人才公寓,以租赁的方式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过渡住房问题,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筹措资金建造或购置引进人才居住用房。

三、以完善激励制度为动力,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一)建立和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32、各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对引进人才政治上切实关心,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悉心照顾,及时向他们传达中央、省、杭州市及我区的有关文件精神,通报区内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

33、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广泛征询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在政府重大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

34、每二年开展一次“十佳公务员(机关工作者)”、“十佳科技人才”、“十佳杰出企业家”和“十佳重才单位”等评选活动,对入选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

35、加大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凡在余杭工作,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专利发明等方面获得国家、省、市奖项的,对获奖者给予不同额度的一次性奖励,同时获得不同层次奖项的,按最高奖项奖励。

(二)切实关心人才生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6、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151”培养人选的人才,由区委、区政府每年年终进行慰问。开展区领导走访科技人员活动,坚持区领导联系人才工作制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才开展疗养活动。

37、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健工作,对省“151”、杭州市“131”、区“139”

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和其他特殊人才,每年组织一次常规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38、允许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在本单位同意、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兼职兼薪,从事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

39、落实各项资金,确保政策措施到位。上述政策措施所需资金,通过科技三项经费、人才专项资金落实。其中本意见第22条前款、第25条、第35条所需资金在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其余在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2005年区财政安排人才专项资金300万元,以后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逐年增加。

40、各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制订本系统、本单位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把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列入各部门、各单位的业绩考核范围。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区原有人才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本意见由区人事局负责解释。

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促进城乡就业,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杭州市《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精神,现就加强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技能人才是二、三产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既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加强领导,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环境,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二、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一)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技术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增强技能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为目标,加快开发技术工种岗位从业人员操作能力,激发各类技能人才活力,形成企事业单位、行业部门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工作合力。至2010年底,努力使我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到7万人。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至2010年,使我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8000人,使高技能人才达到技能人才总量的11.5%以上,其中中青年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各镇乡街道要切实加强本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地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强统筹指导和实施。充分利用各职业学校、成校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现有师资、教学设备,调动企事业单位现有技术力量,动员和依靠社会多方面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组织开展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三)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切实履行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要创新工作机制,制订切合余杭实际的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关键性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方面业绩突出的技术工人,可放宽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对在企业生产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要制订破格晋升办法,推进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年轻化。

严格贯彻执行《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规定》中要求的所有工种都必须持证上岗,劳动保障部门(监察大队)要加强持证上岗的检查,对无证上岗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处罚。

(四)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规划和协调,确定本部门、本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措施和实施计划,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

安全生产监督、技术监督部门要将特殊工种的管理、培训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共同做好此项工作。为有利于培养技能队伍建设,今后凡特殊工种培训,应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进行,与技能等级为目标的技能培训相结合。具体办法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研究落实。

劳动保障部门对从事技术性服务行业和技术性劳务企业设定相应职业技能支持条件。如家电、汽车、摩托车、电脑维修、美容、美发、足浴等,没有具备相应技能等级的人员不得从事这类服务业。具体条件设置,行业如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业没有规定的由劳动保障和工商部门协商落实。

建设、供电、供水、旅游、交通、电信等行业要加强本行业主要职业(工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和协调,制订培养目标和实施计划,突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为加强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协调和规划的实施,行业组织要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并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三、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增强培养技能人才和后备技术工人的能力。

技校、职高、成校要充分利用各自教育资源,互相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民办职业教育的作用。大中型企业及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要积极创办职工学校,争取和协调本单位职工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落实职工教育任务。要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专业适应性。劳动技工学校和各职业高级中学在实施学制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同时,可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社会失业青年,开办以职业技能教学为内容,以初、中级职业资格为目标的中长期培训,加快培养后备技术工人。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术工人技术比学氛围,促进技能人才成才。劳动保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在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企(事)业单位职工学校,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法律、消防知识教育,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和提高学历、技能的继续教育。要将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推动职业技能竞赛、相同职业(工种)技术交流和职业技术创新活动,形成学技术、比技能、促进岗位成才的良好风气。对在全区性职业技能竞赛或技术比武中应知应会成绩均合格的选手,由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对取得前三名的选手授予“杭州市余杭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建立骨干企业技工培训评价体系,拓宽职业技能培训途径,改革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可建立技工培训考评站,由企业技工培训考评站制订本企业技工培训考评计划,通过对本企业技工培训考核和平时业绩、工作表现的评估,再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生产现场对技工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的颁发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一)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各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高技能人才现状和分布情况,建立高技能人才聘任津贴制度。津贴标准可参照高级工50元/月、技师100元/月、高级技师180元/月的标准自行确定。

(二)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使用和待遇上同等对待。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三)加大引进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对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和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并予以办理进余杭落户手续。对以上人员已在我区工作,尚未落户但领取余杭区人才居住证的,其子女入学应按照本区居民同等对待。

(四)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获得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大奖或“技术能手”称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区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有关单位和企业也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职业技能带头人制度。每年对知识、技能水平处于全区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且卓有成效的优秀技能人才组织评选表彰,并享受职业技能带头人特别津贴。引导企业在关键职业(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工”,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六)落实人才培养经费,用于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对今后新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余杭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标准高级工300元/人,技师500元/人,高级技师800元/人。对培训机构培训高级工以上的,按其所培养的并在本区范围内从事与获得证书相一致的职业(工种)人数,给予50元/人的经费补助。所需资金在区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

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

(一)各镇乡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能人才培训的专项补贴、特殊贡献高技能人才及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相应的设备投入和经费补助等。

(二)企(事)业单位按《浙江省职工教育条例》35条规定的,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各行业、企业应制订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所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总额,保证用于职工技能培训的经费比例不少于60%,用于高技能培训的经费不少于30%。并随企业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劳动保障、财政、工会等部门要对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情况和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要委托相应的职业教育机构或企业代培技能人才。(三)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管理的投入。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预算,用于全区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和师资管理、教材采备、指导服务、技术支持、鉴定试题库建设和完善、考评员队伍培训等管理工作,以加强全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管理和鉴定体系建设。

(四)加快区劳动技工学校建设步伐,加大操作实训设备的投入。各职业高级中学也要及时追加投入更新操作实训设施。各镇乡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教育经费,用于成校职业技能培训设施投入,以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培养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党和政府的人才工作政策,宣传自觉成才的先进典型,宣传引才、育才、用才的工作经验、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技能是谋生之本、劳动是财富源泉,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爱护技能人才的社会风尚。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民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新阶段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杭州市《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农村中依靠科技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能工巧匠型人才,以及在种养植、加工、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和经济能人,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农民。

农村实用人才是推动农村社会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主要力量,尽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一定的职称,甚至没有固定的职业,但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带动各地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地必须把农村实用人才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一起,纳入正常人才培养与管理渠道,充分认识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 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切实优化聚才、育才、用才的环境;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实用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推进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为:到2010年,全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8万名左右,重点抓好农产品营销、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种养加能手、农村能工巧匠等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农产品营销人才。按照农业产业化和都市农业发展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经营(营销)骨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主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拓展农产品营销市场,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组织,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到2010年,农产品营销人才总量达到4000名左右。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起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技推广人才机制。依托农科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到2010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总量达到3000名左右。

——农产品种养加能手。围绕我区七大农业支柱产业和各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种养能手的技术培训,并通过总结推广培养新一代种养能手。到2010年,种养能手总量达到6000名左右。

——能工巧匠。具有一技之长的制作、加工、建筑等技能型人才,是生产和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技能素质,加强管理。到2010年,能工巧匠型人才总量达到5000名左右。

目标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5年为调查摸底阶段,主要是抓紧调查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用人才培养规划,落实经费,全面推开。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0年,为推广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实力和优势的专业、产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力度,以形成一支稳定的符合我区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确保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1、建立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亲民之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抓好落实,取得实效。为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方案,决定成立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与区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不另行发文),负责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委农办。各镇乡(街道)是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落实专人负责本地农村实用人才的登记、管理、培训组织、职称申报认定等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区委农办要负责抓好农村实用人才日常管理培训的牵头工作。组织部门要继续牵头抓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带动和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人事部门要牵头抓好区以下事业单位中农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等工作,保持农技队伍、经营管理队伍的稳定,提高综合素质。农林专业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科技下乡、集中讲课、发放资料、现场指导以及运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农业、科技、科协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农广校培训和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通过基地、项目带动,把农村专业大户培养成科技示范户,把各农业产业的主要从业者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劳动保障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依托各培训教育机构,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教育部门要依托高、中等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农函校、镇乡成人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举办各类农民大专、中专学历班,进一步提高青年农民尤其是农村后备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妇联组织要继续抓好 “双学双比”活动,共青团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同时,要注意发挥好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做到“政府搭台,协会唱戏”,逐步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

3、加大经费投入,增强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统筹城乡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采取“分级负担,适当补助”的原则,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教育培训工程,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人员编制、师资配备、经费投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各类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本单位实用人才的培训予以支持。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资助实用人才的培养,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实用人才培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着眼市场需要,贴近农民的需要,在实用上做文章,在培训上下功夫。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确保各类农民培训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为鼓励各类农民技术人才积极申报农民技术职称,区财政对今后新获得农民技术职称资格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获高级职称每人补助500元,中级职称每人200元,助理农民技师每人补助100元,所需资金在区人才专项经费中列支。

4、做好选拔认定,发挥人才作用。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审、业内认可”的方法,在农村实用人才界定范围内,实行村推荐,镇乡(街道)分级评审,区认定的办法,每一年认定一次。农村实用人才的确认分为:涉农企事业单位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和中高级技工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证书的人员,通过相关部门确认可直接列入农村实用人才;未持有证书,但有一技之长且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能人,应积极申报农民技术职称,经评审后确认。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审,实行分级管理办法,农民技术员由镇乡(街道)确认,报区农民技术职称领导小组备案确认;助理农民技师由区农民技术职称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农民技师和高级农民技师由区领导小组负责推荐分别由市、省农民技术职称领导小组评审。对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统一填写《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表》,每年底将《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汇总表》上报市人事局和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一是积极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二是积极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科技推广、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三是对实用人才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关心,做好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及时把思想素质好、贡献大,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内来,积极培养,大胆使用。

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为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人才专项资金)的管理、核算和监督,统筹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决定》(区委[2004]13号)、《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人才专项资金来源

1、区财政专项拨款。

2、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的资助和捐赠。

二、人才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人才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区委人才办、区人事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局在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在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的奖励。具体包括:

1、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引进经费。主要用于引进人才的创业资助,以及政策规定的有关安家补助经费等。

2、各类优秀人才的培训、培养经费。主要用于党政人才到区外学习的培训经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科研经费资助、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经费,以及高技能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等。

3、各类人才的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及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单位的奖励经费等。

4、公开选拔和招聘人才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经费,以及到区外、国(境)外招聘人才的经费等。

5、人才管理和工作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办及有关职能部门的人才日常管理和工作经费等。

6、其他需要资助的经费。

三、人才专项资金审批程序

人才专项资金每年年初由资金使用单位提出当年具体实施计划报区人才办。区人才办在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和初步审核的基础上,提交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报区委、区政府批准执行。计划确定后,原则上不再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仍需按照人才专项资金审批程序报批。

经批准的人才专项资金支出计划,列入单位预算计划,由资金使用单位申请用款,财政部门在批准额度内及时核拨经费。

四、人才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对人才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项核算,滚存使用。

各资金使用单位年终向区人才办报告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区人才办对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追踪问效,并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区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对各资金使用单位的人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五、本实施意见由区委人才办公室和区财政局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人才培养、引进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

人才培养、引进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

一、人才培养、引进情况:

随着三明市高新技术园区沙园、金金属深加工工业区、城南民营科技工业园和各乡镇工业小区的开发和建设,我县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但是,受山区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待遇等因素影响,外地人才不愿来沙工作,本地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造成人才短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人才需求摸底调查工作。一方面,我们通过与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主动向企业了解人才需求,掌握我县人才需求动向。每年我们都通过电话、宣传单、明信片等形式加强与企业联系,征询需求信息,对人才需求大的单位,我们还在省毕业生公共服务网为其注册好企业用户帮助企业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我们对各乡、镇、街道、各单位现有人才队伍的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档案和人才库。在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我县急需引进的人才。

2.对我县急需在本地又无法找到的人才,只能通过从外地引进的办法解决。首先是组织我县急需人才的单位到外地 引进人才,今年3月我局与市人事局在 图书馆联合举办了沙园企业专场招聘会。此外 等地举办人才交流会我们都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其次是加强与外地人才市场的合作,今年我们多次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将人才需求信息传递到 等人才服务中心,请他们帮助寻找我县所需的人才。第三,通过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政务中心信息栏等途径将人才需求信息对外发布。四是关注各地人才网站上的人才、求职信息,通过电话联系向我县急需专业的人才发出就业邀请,为企业和外地人才牵线搭桥。五是组织企业组团引进外省人才,除了做好我市赴省外引进人才的组织工作外,我们还向开展到北方引进人才较早的 取经,为我县赴省外引进人才的工作的良好开展打好基础。六是做好引进人才的服务工作。对来 工作的外地人才,我们在人事关系代理、档案调转管理、落户及各项保险上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设立《 人才奖励基金》,培养和奖励各类优秀人才。县财政拨每年拨10万元作为铺底资金,同时面向社会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集中的部门和单位集资设立了《 人才奖励基金》。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各类人才的培训、引进、智力开发、专项津贴和科技奖励等。

4.人才培养方面,首先,我们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特点及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以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工作重 点,通过见习培养实用人才,并为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其次,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 召开中为契机,以 技能 培训、紧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利用省内外职业技术院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引导就业困难和低学历的毕业生参加继续教育和选修第二专业。四是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到我县开办各类专题讲座,全面开展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五是加强实践锻炼,选派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社区、重点项目任职、挂职,加强干部多岗位锻炼,提高了干部实际工作能力。

人才培养、引进主要问题和困难:

1.人才引进难度大,沙县急需专业人才也是其它地区抢手的人才,由于沙县在地域及薪酬上的竞争力差,对人才的吸引力差。

2.引进人才流失严重。引进的外地人才多为应届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因跳槽到沿海地区或考试录用等原因流失严重。

3.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无法满足我县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

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困难及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就业情况:XX届毕业生至今已报到420名,初次就业率为64%,由于今年我市生源非师范类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37%,毕业生需求仅占生源总数8%,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从今年情况看,毕业生报到人数较多的专业为计算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法律,电子、旅游、环境保护等。未就业毕业生多为计算机、电子商务、电子专业以及管理、贸易、法律等文科类的毕业生,这些专业我县今年需求极少,例如计算机专业今年毕业生达32名,但今年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没有一个计算机专业。财务、机械、文秘、化工、建筑、医科、食品专业及工科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这些专业毕业生80%已在沙县外地区就业,回来报到只是为了落户口和调档案,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我县需求最大,这是造成我县企业求才难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问题和困难有:1.回沙待就业毕业生多为专业冷门,就业竞争力低,就业推荐难度大。2.由于待遇、地域等原因,我县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人才不愿回沙工作,人才市场难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造成企业对人才市场的信心下降。3.我县企业观念落后,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人才需求有7成以上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不愿招收刚毕 业毕业生。4.毕业生就业观严重影响自身就业,多数回 的毕业生因为在大城市就业难选择暂时回 就业,只要外面有机会马上跳槽,许多毕业生把当前的工作当做赚取工作履历和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手段,毕业生这些错误的就业观念和频繁跳槽使企业对毕业生敬而远之。

促进毕业生就业采取的措施:

1.扩大毕业生需求。毕业生需求不足是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首先,要保持现有经济建设的较快发展,促进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其次要引导企业改变用人观,鼓励企业使用毕业生人才,建立毕业生人才储备制度,不断提高和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使毕业生有地方施展才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三是加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见习基地。

2.着力营造毕业生创业和发展的环境。认真落实各级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和实施更为优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同时要完善用工、户籍、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度的改革,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益。

3.认真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①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发挥专业才能。私营企业虽厂小,保障性差,但它政策灵活,报酬弹性大,人才缺乏,它最需人才,也最能发挥专业特长。②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基层锻炼,为自己充实实践经验。我县近几年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到村里任职,三年后经考核合格再充实到乡镇有关部门的做法很受毕业生欢迎,分别在XX年和XX年通过考试选拔了17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今年,我县积极配合省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的开展,现有3名毕业生派往乡镇政府工作。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因就业困难自主创业的例子很多,不少高校毕业生与家人、亲朋好友一起投资办厂,或者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并且收入不菲,现在叫他们回来去应聘大都婉言谢绝。

4.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就业主渠道作用。①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做好 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和 人事人才网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及时向毕业生传递考试信息、招聘信息及人才交流会信息。②努力收集就业信息,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③积极引导学历层次低、专业冷门的毕业生避开当前的就业困难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大专、本科或攻读第二专业,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

第五篇:意见和建议

一、肯定意见

1、领导班子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在廉洁自律方面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口碑较好,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领导班子工作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干,执行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不打折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带领全馆职工开拓进取。

3、领导班子笃行务实,馆各项工作思路清晰,内容实际。

4、领导班子团结统一,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

5、在两学一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学习方面,领导班子政治意识核心意识极强,工作积极主动,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政治教育活动,学习教育效果非常好。

6、在青年工作方面,领导班子关心青年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对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非常支持,经常指导馆青年工作,提出很多非常实际的建议。

二、建议和希望

1、在继续开展十九大精神贯彻学习活动中,希望能够将主题教育与天津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日常业务工作联系起来,让每个人在工作学习中都能体会到十九大精神以及十九大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比如,新时代工作的方向、供给侧改革对工作的改变等。2、2017年开展的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教育活动,书记用直白的语言在党课上讲政治、讲形势、讲环境,让党员面对的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活泼,学习内容变得简明易懂,学习效果非常好,希望能够继续开展。

下载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意见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见和建议

    对领导班子意见和建议 (1)领导班子整体政治素质高,在职工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 (2)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在重大问题决策问题上,严格执......

    意见及建议

    万达社区关于落实创卫工作长效机制意见及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同心,全民参与,创卫热情高涨。随着创卫工作的深入,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市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欢喜中也......

    人才培养和管理存在相关问题及建议

    人才培养和管理存在相关问题及建议 人才作为一种非固定量化的单位资源,决定着一家单位发展的上限,是保障单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招录与选拔工作中存在误区 1.重显能,轻......

    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五篇范文)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办公室文件 区委办[2005]151号 ★ 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人才工作文件的通知 各镇乡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

    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培养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培养的意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市卫生人才在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人才效能日益显现。但......

    贫困山区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策略研究

    贫困山区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策略研究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1、改进和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各用人单位必须保证人才教育培训费用,对上级组织和用人单......

    阿拉善盟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暂行办法

    阿拉善盟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暂行办法2009-10-28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盟人才选拔、培养、引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盟委、行署《关于进......

    幼儿园意见和建议

    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 自从陈胡鑫上幼儿园以来,做为家长的我能感受到孩子每天都在成长,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游戏到认识很多朋友;从一做集体活动就哭到回家有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