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创造力测评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
俞国良曾盼盼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摘要: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是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创造力的界定是创造力测评的前提,目前一般从过程、人格、产品、情境四个角度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据此进行测评。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需将各个角度的测评方法相结合。这些方法主要有:发散思维测量、创造性人格测评、创造性产品评价、主观评价法、创造力实验法。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一些原则。
关键词:中小学生;创造力;测量;评价
时代的进步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培养创造性人才,首先要鉴别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一般的智力测验并不能满足社会和教育系统鉴别和选择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应运而生。只有通过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有效地鉴别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以及中小学生的特殊才能,我们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中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们也才能选拔出在某些特殊领域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学生,以满足特殊培养的需要。此外,创造力测量和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发中小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本文即在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一些较为常用的中小学生创造力测量和评价方法。
一、创造力的界定与创造力的测评
无论是对于研究者,还是教育者,在进行创造力评价之前必须明确自己对创造力概念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理论观点。否则,所选用的评价工具很可能与使用者对创造力的理解或所要达到的实践目的不一致。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教师认为创造力即视觉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才能,那么他的班级中具有语言和音乐天赋的学生可能会被忽视。同样,一个研究人员对创造力的定义和理论视角也会影响他在研究中对被试和被试行为的选择,以及数据资料分析的方法。
目前在我国,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力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的产品既指思维成果,也指物质成果。该定义反映了创造力的普遍特征,但是要对中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量和评价,仅仅依据这样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创造力复杂多元的特征。Isksen(1987)曾提出,创造力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程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创造力应该被看作一种多侧面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可以精确定义的单一的结构。许多研究者也认识到,创造力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智力品质,它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8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重智力说,他区分了七种智力形式,即语言能力、逻辑数理能力、空间关系能力、音乐能力、躯体运动感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该理论给了创造力研究许多启示和借鉴,既然存在多种形式的智力,那么也可能存在多种形式的创造力。如果把创造力看作是一个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相统一的心理系统,那么它就是一个包括创造的目的、创造的过程、创造的材料、创造的结果、创造力中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等诸多复杂心理结构的系统。
了解了创造力的共性与复杂多样性后,还需进一步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Mackinnon(1961)曾提出可以从人格、过程、情境、产品四个角度来发展创造行为的操作性定义。Murdock和Puccio也曾在1993年建议研究者将这四个角度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如研究个体在创造过程中动机、能力、人格特征和物理环境、心理气氛或任务要求之间互动的方式。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如Magyari-Beck,1993;Hong&Milgram,1996;Rogers,1998)都支持创造力多侧面的本质,建议从这四个角度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并将这四个角度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创造力进行多种测量。
对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和测量而言,这种结合尤其必要。教育者评价中小学生创造力时主要关心的是中小学生是否具有创造的潜力,是否能发展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成人。Fishkin(1998)提出“萌芽的创造力”来描述中小学生正在发展中的创造潜力。然而鉴别一个中小学生是否有“萌芽的创造力”是很困难的,而且用对中小学生创造潜力的评价结果来预测将来的创造力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一个中小学生也许尚无能力充分地表达并与其他人交流其脑中独特的想法。此外,表现出“萌芽的创造力”的中小学生可能只在其感兴趣的任务中作出创造行为。也就是说,比起成人,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发展性的技能、任务的反应要求、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对任务的兴趣等。为了能相对有效地测量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我们需要多种方法、多种角度的结合。因此,研究者和教育者应进一步考察现有的评价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尽可能地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作出一个更合理的判断。
二、评价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一)标准化的测量方法
1.发散思维测量——创造过程的标准化测验
发散思维测量是过程角度的评价。它的理论基础是吉尔福特的“创造力的表现在于发散思维”的观点及其有关创造力结构的观点。测量的纬度是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指反应的数量,通常以列出的有关观念的类别的数量,或解决同一问题所列出的不同方法的数目为指标。流畅性是指反应的速度,通常以受测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列出的有关观念的类别的数量为指标。独特性指反应在统计上的不频繁性,一般依据同类受试者所提观念的百分比记分。这类评价技术适于在教育背景下使用。其测验项目通常是“列出有轮子的物体”,“列出能发出声音的物体”等。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引发出中小学生可观察、可量化的,易于统计和解释的行为,这些行为代表了个体对现实情境作出创造性反应的可能性(Runco,1991;Torrance,1987)。发散思维测量在60年代就得到发展,这么多年来,其常模不断更新,效度资料亦很丰富。有研究发现,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和沃利奇一凯根测验对个体18到22年后的创造力有长期的预测效度(Milgram&Hong, 1993;Torrance&Safter, 1989)。
(1)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该测验于1966年编制而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验,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人。托兰斯测验由言语创造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思维测验以及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构成。这些测验均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呈现,测验过程轻松愉快。言语测验由7个分测验构成。前三个测验是根据一张图画推演而来,他们分别是A、提问题B、猜原因C、猜后果。后四个测验是:A、产品改造B、非常用途测验C、非常问题D、假想。图画测验有三个,都是呈现未完成的或抽象的图案,要求被试完成它们,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三个分测验分别是A、图画构造B、未完成图画C、圆圈(或平行线)测验。声音和词测验的指导语和刺激都用录音磁带形式呈现。它包括两个分测验:A、音响想象B、象声词想象。这三套测验的记分有所不同,言语测验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记分;声音和词测验只计独特性得分。具体的使用细则、信度资料、常模参阅测验手册。
(2)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这是吉尔福特根据其1957年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编制的发散思维测验。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外在表现,由此他将该测验发展为一套创造力测验。该测验由言语测验和图形测验两部分组成,共14个项目。言语部分有10个项目:字词流畅、观念流畅、联想流畅、表达流畅、多种用途、解释比喻、效用测验、故事命题、推断结果、职业象征。图形部分包括4个项目:作图、略图、火柴问题、装饰。这套包含14个分测验的测验适用于初中生。另一套包含5个言语分测验和图形分测验的测验适用于初中以下的学生。这两套测验都根据被试反应的数量、速度和新颖性,依照记分手册的标准记分。
(3)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
该测验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盖策尔斯和杰克森在60年代初编制的,共有5项分测验,其中有些源自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这五个分测验分别是语词联想、用途测验、隐蔽图形、完成寓言、组成问题。该测验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可集体施测。其记分标准——反应数量、新奇性、多样性分别对应于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4)沃利奇——凯根测验
该测验由沃利奇和凯根在60年代中期编制,侧重于联想方面的发散思维测验,其评价程序主要源自吉尔福特的工作,但有两点不同。其一是测量的内容只限于观念联想的生产性和独创性;其二是施测时无时间限制,以游戏形式组织,施测气氛轻松。测验共5个项目,3项是言语的,包括列举例子、多种用途、找共同点;2项是图形的,包括模式含义和线条含义。该测验从反应数目和独创性两方面记分,适用于青少年中小学生,1968年经修订后适用于幼儿。
2.有关创造力人格方面的测量
人格角度的测量主要是指态度、人格、兴趣和传记式测量。这类测量既有他评形式的,也有自评形式的。态度和人格如同发散思维,也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只要教师或其他人有足够的机会观察中小学生在创造情境下的行为,我们就可以从他们的评价中获取有关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资料。自陈式的测量,如关于过去创造成果的问卷或自传式陈述,自省报告等也能打开一个与创造行为有关的广阔视野。典型的自陈项目通常是“我喜欢创造新游戏”等。考察与创造力有关的情感行为的自陈式评价工具主要有《发现才能团体问卷》(Group Inventory for Finding Talent)(Rimm,1980)和两个自评量表《Khatena-Torrance创造性知觉问卷》(Khatena-Torrance Creative Perception Inventory)、《你属于哪一类人》(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关于我自己》(Something About Myself)(Khatena&Torrance,1990),这些工具主要用于测量青少年对创造性自我的知觉。传记式问卷一般由对过去创造成果的自传性陈述组成。对于年幼中小学生,这种问卷通常由其父母完成。此外,兴趣问卷能反映出一个中小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创造力的可能性(Cohen&Gelbrich,1998)。有关其他人格建构如学习或思维风格的测量也能反映出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然而,人格角度的测量信效度较低,对创造力训练的效果的敏感度也较低。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鉴别创造力人格的量表。
(1)发现才能团体问卷
该问卷是S.Rimm和G.Davis分别于1976年和1980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测试方法。其使用和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各种族、各国度的各种中小学生。它包括三个年级型,初级型用于一、二年级,基本型用于三、四年级,高级型用于五、六年级。问卷分别由32、34和33道是非题组成。该测验主要测量中小学生的独立性、坚持性、变通性、好奇心、兴趣广度、过去的创造活动及爱好等。下面是一些项目举例,如,我有一些很好的看法(测独立性)、猜容易的谜语最有趣(测坚持性)、我喜欢玩我熟悉的游戏,不喜欢玩新游戏(测变通性)、我喜欢把东西拆开,看他们是怎么回事(测好奇心)。
(2)你属于哪一类人
托兰斯在1965年编制了一个简便、易行、相对有效的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你属于哪一类人》。该量表包括66个从50项有关研究中收集来的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其中的项目均是自选形式,即二择一式,其目的是让受测者本人提供其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报告,以了解他们的创造性水平。下面是该量表中的一些例题:A、办事情、观察事物或听人说话时能专心致志;B、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总有一种兴奋感;C、习惯于寻找事物的各种原因。该量表的评分标准是符合上述的给一分,最后得出总分。测量结果分四个等级:0~9分是差,10~13分是一般,14~17分是好,18~20分是很好。
(3)探究兴趣问卷
该问卷有两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该问卷包括60道自陈题目,分别测量创造性、独立性、冒险性、坚持性、好奇心、内省性、幽默感、艺术兴趣等特点以及创造性活动的个人背景、兴趣和爱好等。测验项目以五点量表的形式出现,其等级分别为:“否”、“有点”、“一般”、“较”、“是”。该问卷的信效度较为理想。
3.创造性产品的评价
产品评价反映了目前方案评价和学生选拔中的一种趋势。产品评价一般需要一个以特定的创造力指标为依据的客观化的评定量表。产品评价技术的信效度与评价标准以及评价者是否有能力作出准确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在进行产品评价时,一般需要邀请多个熟悉该领域的专家对这些产品进行独立的评价,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Besemer和0 Quin(1987)发展了一套可以评价许多领域内的复杂的创造性产品的程序。他们的评价方法使用了三个明确界定的标准:新奇性、问题的解决、综合评价。Reis和Renzulli在1991年发展的学生产品评价表不仅对中小学生创造过程的质量,如对创造目的和所用的创造资源的适宜性的陈述,进行了评定,还对最后产品的独特性、产品的质量是否超过年级水平、工作时间和投入的努力进行了评价。产品评价法的优点是具有客观性且分析深入、细致,但由于编制客观的数量化的记分系统是其关键,因此该法难度较大。
4.创造力情境的评价与测量
(二)其他的评价方法
1.主观评定法
主观评定法指由专家或专门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受测者的创造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的评价内容包括受测者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产品,因此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必须由多个人来完成,通常没有客观的评分系统,而是以经验作为评价依据。主观评定法的实施分三个步骤:(1)组成评价小组,成员由有关专家、研究者、有经验的教师构成;(2)由评价小组成员分别对评价对象的创造力进行评析;(3)合成总的评价成果,考察评分信度。该方法较为经济可行,预测效度也较高,但很容易受到评价者个人经验、情绪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类测验很难区分个体创造性成分与其他成分在作品中的表现,因此难免影响该测验的效度。此外,创造力的界定对于该方法尤其重要,如果在界定上有所偏颇或评价小组成员对创造力的理解不一致,就会影响到整个测量的科学性。
2.创造力实验法
该方法是指通过给受测者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控制和改变一些条件,记录其反应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的一种测评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研究是有关阻碍个体创造力发挥的心理定势现象的研究,以及个体如何克服功能固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研究。卢钦斯有一个经典实验可供我们借鉴。其过程是:为中小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要求他们思考如何用3个已知容量的容器量出特定数量的水。前7个问题属于同一模式,有共同的解决方法。其中第6、7题除上述方法外还有更容易的解决方法。第8题能用简单方法来解决。被试分两组,第一组被要求从第1题做到第8题,第二组只做后三题。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80%的人在做后三题时继续使用做前五题时的方法,而第二组被试大多数都用最简单的方法顺利解决了最后三道题。
3.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指将学生在学校及课外活动中的各类表现归档,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用一种具体明确的、完整定义的程序进行评价。
三、使用创造力评价和测量工具时需注意的问题
创造力评价和测量的工具是被用来对个体进行测评的,其本身无好坏之分,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对个体创造力的测评是一个包括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的程序。只有本着科学性、客观性的原则才能使测评结果具有可信度,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谈谈如何正确利用测评工具。
1.选择适宜的测评工具
每一个创造力测评工具都有其理论背景和适用范围。使用者首先应了解这些测评工具的理论构想、所测的具体内容、结果说明什么、信效度资料以及这些测评工具适用于哪类年龄层的中小学生等等,才能正确选用所需要的工具,有效地鉴别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及特点。
2.综合使用测评工具
创造力的表现多种多样,中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能力均有待于发展成熟,其表现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仅用一两个创造力测评方法作为工具,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此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使结果更为可信。
3.选择适宜的测评者
测评工具的选择、施测、记分和解释都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尤其是个别施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再者,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测评者对同一个体创造力的评价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有相同专业背景的测评者,以达到较高信度的评定结果。
4.客观解释结果
测量工具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筛选、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工具。测量分数也不是绝对可靠的依据,而是一种参考。更何况、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即使有的中小学生没有被测量出高创造力,也并不意味着他终身没有创造力;即使有的中小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表现出创造力,可能在其他方面有创造力。(摘自:《中小学教育》)
第二篇: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第四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第五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第七条 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教体艺[2015]5号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第四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第五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第七条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附表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容 分值 基础指标 1.课程学习
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学习的出勤率、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25 2.课外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各类艺术活动的表现 15 学业指标 3.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情况 25 4.基本技能 掌握和运用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技能的情况 25 发展指标 5.校外学习
自主参加校外艺术学习、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主要指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10 6.艺术特长(加分项)
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包括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戏曲、绘画、书法等)10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项目包括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师、条件保障、特色发展以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等。学校应在全面总结本校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填写自评报表(见附表)。
第四条自评报表由自评项目、自评内容、自评记录、自评得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部分构成,学校应根据自评项目内容如实填写。
第五条自评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艺术课程30分,艺术活动20分,艺术教师20分,条件保障20分,特色发展10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10分(加分项目)。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自评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确保过程规范、结果真实,不弄虚作假。每年9月底前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报至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第七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结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当年10月至12月。公示期内社会对自评报告的意见和投诉,要及时收集、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
第八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开展必要的督导检查。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表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表 省(区、市)市 学校名称(公章):联系电话:
学校类别:□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完全中学;□职业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班总数:小学个;初中个;高中个 在校学生总数: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 专任教师总数: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 自评项目 自评内容 自评记录 自评 得分 存在的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艺术课程(30分)
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音乐:课时/周; 美术:课时/周; 综合艺术:课时/周;
地方/学校艺术课程:课时/周,列出课程名称 艺术活动(20分)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每年组织合唱节、美术展览和艺术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校园、教室、走廊、宣传栏、活动场所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学校开展艺术节等活动场次:场/年; 每周开展艺术活动频次:次/周; 校级学生艺术社团/兴趣小组数量:
个,列出项目(如合唱、民乐、管乐、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等); 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占学校学生总数比例):
%;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基本情况: 艺术教师(20分)
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加强教师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艺术教师总数:人(含专职人、兼职人),其中:音乐人、美术人、其他人; 艺术教师生师比:;
艺术教师平均周课时:课时/周; 艺术教师缺额数:人;
本学年艺术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人数: 人
条件保障(20分)
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艺术专用教室/活动室:个,其中:音乐个、美术个、其他个(列出名称); 艺术场馆:个,面积:㎡(列出名称);
是否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 特色发展(10分)发挥本校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依托本地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特色。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列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成果: 学生艺术 素质测评
(加分10分)
认真组织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实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起始学年:;
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占学校学生总数比例):
%; 本学年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 自评结果 总分;等级
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
注:1.请对应自评项目和自评内容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此表。
2.学校可另附自评报告。
3.此表一式两份,报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一份,学校存档一份。
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全面总结本地中小学校(含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编制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第三条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重点反映艺术课程建设、艺术教师配备、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课外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重点项目推进,以及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条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全面客观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
第五条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将本县(区、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报送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地(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报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12底前底将本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报送教育部。
第六条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研究、分析各省(区、市)报送的相关信息,编制并发布《全国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第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创造力(范文)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把握住创造力,就是把把握了先机。创造力并非是个别人特有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能力。而为了理解创造力、分析创造力,我们就需要了解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而对我自身而言,我的创造力并不丰富,并非缺乏,而是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因素,小时候就没有进行有力的发掘和培养,以致现在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素质。为此,我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孩子的创造性从小就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启示。在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对子女的不专制会影响子女大胆的尝试新的事物而不受拘束。我的家庭环境是属于比较民主一类的,只要是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的,父母便会尽量给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例如只要我想玩耍,不管是在外面玩泥巴还是在屋内整理、拆卸东西,父母都是允许的。当然,父母还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并且能够鼓励、支持他们的探索精神。由于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的父母对我是采取“放任”的态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将我转学到了镇上一所比较好的小学,中午只能在学校附近吃饭,因为这样的关系,我接触到的人多了,交流开始频繁了些,锻炼了我的交际能,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我的思维逻辑能力。如果孩子在家里不怕犯错误,能感受到安全感,更能发展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就责骂他,而是依旧鼓励他尝试,并积极的引导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大程度的发挥他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我是个不敢犯错的人,不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批评,这只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敢尝试、不敢犯错、过于现实的我,错过了很多的自由想象,而没有幻想那些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家长对子女还起着一定的榜样作用,父母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会影响着孩子。
另外,学校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教师方面,教师的开放和民主与否,可以决定对学生的创造力的高低。一个民主、开放的老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的目的、策略、方法、手段,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多方面入手,独立的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一位好的教师,不会对犯错误的学生只是以为的批评教育,而是从好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在现在的教育中,这种状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就是在教育规范、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扼杀在了摇篮里,使我们只会规规矩矩的遵守班规、校规,甚至是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所做的的不正确的、不合乎规矩的,是有违常理的。教师能够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不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在教育环境方面,多开设一些实践活动也是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机会。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当前的学校教育十分缺乏这一项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由整个教育机制的不灵活和考试制度的死板所决定的,但也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不够重视有关。其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质下,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有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收到抑制,难以产生创造的欲望。而学校教育中的所谓的标准答案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而学生只能呆板的按照规定的套路、模式学习,不再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只求死记硬背教师提供的材料,结果在高考中也常常出现大同小异的模式化答案。教学环境实质是一种教学气氛,其民主化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并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托兰斯认为,自由安全的班集体气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所以,教师应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开放式课堂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放式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上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这样的课堂分为更有利于我们创造力的塑造。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来改善教师、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如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确立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借此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动性。
同时,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环境是否平等、是否开放、是否民主,也会影响我们的创造力。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中,我们的创造力、好奇心都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并且不会受到拘束、压迫,能够自由的发挥。同样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知识及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一个民族称雄于世界,依赖于一大批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一个人要成材,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我们挖掘创造潜力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一个科技水平较高的环境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必定其中包含的科学含量比较高,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和激发我们的探索精神,使创造力自然而然的产生,使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
家庭、教师、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的因素,都是影响创造力的外在因素,而我们自己本身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遗传因素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的研究证明良好的遗传素质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但这样的遗传是先天的,我们只能在其基础上进行后天的改变、提高。一方面,基本的能力倾向,是个体基于遗传天赋、培养后可以做出有效行为的反应能力,主要是指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力、思维力、质疑力等。虽然智商的高低不能决定创造力的高低,但我们可以知道,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并且低智商的人难以有高智商。另一方面,个人的经验、创造意识、推理能力、顿悟能力都与一个人的创造潜力有关。一个创造思维能力强、善于将外物与自身集合的人,必然他的思维活跃性高,创造潜力大,更易被发掘。当然,个人的意志力、态度和自我认识都能影响我们的创造潜力。个体的创造力并非短时间内就会被挖掘出来,也并非时时刻刻都表现着,我们认真对待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兴趣,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目前,我国大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因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匮乏是我国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应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必须在教育教学的相关环节进行全面改善,即弱化应试教育错误引导,取消文理分科,培养塑造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注重引导大学生开展创造实践。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科学研究,这实质上是将教学作为培养和进行创造力实践的过程。而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该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乡野实践活动,一方面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新事物,获得书本上无法获得的新知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智商和情商,而财商、科商和艺商则是其创造能力养成的保障,所以还要重视大学生“五商”的培养。
自身的努力,加上外界的培养,例如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独力创造、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并且积极开展有趣的创造性活动,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个性,必定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最全整理版
书本论述题:
第一章
1、和物理测量相比,心理测评的特点是什么: 心理测评的特性: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①间接性。心理测评往往是通过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心理特质。
②相对性。作为任何测量而言,都必须有参照点这一测量要素,即把事物及其属性数量化时,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每个人的心理测评结果都在一个连续体上占据一个位置,我们只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上对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作出判断,所以说心理测评又是相对的。
③客观性。对于任何测量,客观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2、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心理测评的各种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更客观,更迅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第二,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和“学”的过程。进而一方面促使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反省和改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要想发展教育事业,就必须不断地改进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材和教法。心理测评的技术和方法可谓教育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四,教育中学生的选拔离不开心理测评。有助于提高发现人才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第五,教育领域的定量化研究所依赖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是心理测评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
最后,为了使心理测评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充分而有系统地发挥,在中小学校建立 学生心理档案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3、试论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或者说是同一测验对同一被试者前后几次施测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随机误差越大,测验结果一致性越低,于是测验的信度便越低。效度:代表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的被试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只受到随机误差的影响,而效度则受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当随机误差减小时,测验信度一定会增加,但不能保证测验效度一定会增加,可见信度高只为效度高提供了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因此,对于测验质量评估,重点在于对它的效度的评估。
4、试比较心理测评的三种非测验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心理测验之外的所有心理测评技术统称为心理测评的非测验技术,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观察法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观察法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因而既可以把握全盘现象,又能注意到特殊的气氛和情境;可以获得被试最自然的表现;对于不能直接报告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观察法是相对最适合的资料收集途径;在被试合作性较低的时候观察法也比较适用。
▲局限性:观察法得到的资料和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个人能力和水平因素 1 影响,观察者的反应偏向会严重影响观察法的准确性;观察法成本较高。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访谈法可以获得丰富广泛的资料;适用范围很广;收集到的资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局限性:由于访谈是一个面对面的过程,因而主试自身的素质、对访谈内容的理解、所掌握的访谈技巧等因素都会对被试的回答产生影响;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体验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宜采用访谈法进行收集。由于访谈过程的互动性与灵活性,使得访谈法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因而访谈法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
③问卷法:
▲优点:与访谈法和观察法相比,问卷法目的性更强、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为精确科学、标准化程度更高。它比观察法更加经济,省时省力。并且,一些敏感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问卷法填写。
▲局限性:问卷法问题固定,灵活性较差,不如访谈法和观察法;其深入性也不够,很难像访谈法那样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第二章
1、试析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在能力测验的产生与发展中的影响。(1)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不可避免地要求能力测验的精细度提高。
(2)作为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要引导青年人选择和从事他们自己所喜爱的并将会有所作为的专业工作。作为人事管理人员首要任务就是要选拔出能力强的人,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
(3)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们也希望在面临求学或就业选择时,能够清楚自己不同能力的优劣程度,决定自己最有成效的发展方向。
(4)要想在学校专业或工作之间做出最佳匹配,就必须清楚每个专业或工作要求的主要能力因素,以及每个人在这能力因素上的优劣。(5)单一而笼统的智力测验不能完美解决问题。
(6)有瑟斯顿等人在理论上的支持,再加上实践需要的强烈推动,能力测验应运而生。
2、根据你的经验,谈一谈你对能力测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我认为,在中小学教育当中,能力测验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能力测验测得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或弱点,从而更能了解自己在某些学科方面学得好与不好的原因,同时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以前从未认识到的或被低估的潜力。从而激发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于即将毕业或就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在不同的能力因素方面的优劣程度,根据测得的结果有目的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从而能最好的决定自己的发展方面,以便今后能有所作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便于选择出自己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把他们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章
1、试比较自陈量表、投射测验和人格评定的优劣。
自陈量表优点:自陈量表—又称自陈问卷,是人格测量最常用的形式。所谓自陈,就是让被试自己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自陈量表的基本假设是:只有被试自己最了解自己。缺点:这些量表也受到一些批评,最重要的一种批评是认为这种自陈量表的回答可能是歪曲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不一定能够很好的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会出于自我防御的心理 2 而掩饰自己的真实倾向。另一个批评是认为被试的答题偏向或习惯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投射测验优点:可以对人的内心作深层探索,并且,测验的表面效度较低,可以更好的防止被试作答的掩饰倾向。
缺点:一方面测验的结果的评价和分析缺乏充分的常模资料,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测验的原理深奥复杂,一般人不易使用。
人格评定优点:不会受到被评定人主观方面的影响。
缺点:会出现误差,评定人的人格也会影响他的期望和判断。所以这些误差均会影响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当被评定的行为或特质不明确或比较主观时,要作出客观可靠的评定有时是相当困难的。主试对被试不够熟悉也会影响评定的效度,2、试分析剖析图在人格测验上的应用价值。
16PF答案一般无正误之分。16PF的测题分别针对16种人格因素进行测量。测验采取模板计分,先得到16种人格因素的原始分数,查测验手册的常模表后转换成标准十分,然后据此在剖析图上找到相应圆点,最后将各圆点连成直线,即可得到一个人的人格轮廓线。16PF不仅能明确描绘16种基本人格特征,而且还能根据实验统计结果所得的公式,用有关因素量表的标准分数推算出四种次元人格因素的得分。此外,16PF应用于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或人员选拔中时,还可以对被试的心理健康状态、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特征及创造力强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价。
3、根据你的经验,谈一谈人格测验的编制和使用在中小学教育上的意义。
中小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此时对外界的刺激非常的敏感,而他们的个性特征又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此时若他们得不到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能形成不良的性格,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适应不良等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在中小学术的教育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气质,给他们准确有效的指导,引导他们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时最大可能地发挥气质中积极的方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学毕业班学生来说,充分了解他们的气质和性格,还可以给他们准确及时的升学或就业指导。因为人格测验的编制和使用在中小学教育上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俄罗斯巴甫洛夫气质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德国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两人维度解释和定义气质,内倾-外倾维度,稳定-不稳定维度 美国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187个问题,A、B、C三个答案,无正误之分 英国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北京大学陈仲庚等人修订中文版
第四章
1、什么叫兴趣?中学生的兴趣和小学生的兴趣有何区别?
兴趣是人们对某些活动的倾向性偏好。
区别:小学生因为受到其身心发展的制约,学科兴趣是不分化的,他没有对某门学科产生特殊的、稳定的兴趣,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是暂时的,不定型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相对单纯,其兴趣主要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其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科兴趣和课外活动的兴趣的不同上,其特点主要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相应的认识能力以及个性品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自主意识和对自己的了解有所加强,对于学科内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他的兴趣才逐渐稳定下来。而且中学生的兴趣表现就比较复杂,兴趣爱好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2、什么是职业兴趣?如何测定中学生的职业兴趣?
学生高二以后,不仅会形成自己独立的兴趣爱好,还会把这些兴趣同某些职业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职业兴趣并逐渐稳定下来。
了解学生兴趣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调查法。常用的兴趣测量量表为: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和库德的兴趣问卷
3、什么是态度?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情境或他人所持的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反应倾向。
影响: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听讲,认真仔细完成笔记和作业,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巨大的意志力,坚持学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学习被动、消极、对于学习敷衍了事。
4、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态度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二,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三,培养学生恰当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5、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哪些方法?
行为观察法,投射技术,评定法,态度量表测量法
常用的态度量表:1.明尼苏达学校态度调查表,1983年奥格村编制,分低高级,低级使用1-3年级儿童,高级适用4-6年级,初、高中。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学生对学校内各种事情的态度,第二部分测量学生在学校中的感觉
2.中学生学习方法测验
该测验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
6、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活动有何影响?
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是人们关于人生目标和信仰的观念,是人们关于某事物或某活动对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实用性、价值的一种判断,是我们用以衡量事物好坏利弊的准绳。影响:人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的价值观的影响与制约,价值观对让人的行为反应起一种指导和调控的作用。例如,如果学生相信知识的价值,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注重真才实学,他就会发奋读书,努力攻关,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如果学生对知识的价值产生怀疑,那么他就不会认真努力地学习。
7、阿尔波特和费农把人的价值观分成几种类型?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8、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时间,他们又处在社会急骤变革的时期,所以往往显得无所适从。但对社会的迷茫并不意味着他没价值观,而只能说,他的价值观还没有明确,没有定型,还在发展。正因为这种社会变革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才显得特别重要和特别有意义。
第五章
1、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它和人的生理健康的区别和联系?
心理健康的定义:对现实的充分感知,健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愉快的情绪,自尊和认可,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有助于生理健康的恢复。生理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症状。
2、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是什么?(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冲突理论
他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引起焦虑,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自我不能控制本我的冲动而产生的反应),道德性焦虑(本我与超我)
(2)阿德勒(奥地利)的缺陷补偿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有些缺陷,比如身高、长相等。由于这些不可避免的缺陷而使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即好胜心。自卑和好胜的矛盾便推动者每一个人为克服或补偿其缺陷不断努力,期望获得成功。自卑并不是坏事,相反,他是人的进步的力量源泉。但并不意味自卑感越重对人的进步越有利,一个人的自卑感越重,自我意识就越强,同时好胜心也越强,于是往往出现将自我目标定的过高的趋势,接着便会频频体验到目标不能实现的挫折感,人就会逐渐被悲观失望的心理所笼罩,对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在无意识中以患上精神病来逃避生活目标。
(3)霍妮(美)的焦虑理论
现代文化在经济上建立在个人竞争的原则上,孤立的个人不得不与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个人竞争,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现实或潜在的竞争对手。这样的情形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潜在敌意的增强,于是使人随时随地处于紧张和焦虑中。为了对抗这种焦虑,人不得不追求爱,追求事业的成功等,追求权力、名声和财富,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但是,过度的焦虑使得一些人追求成功的需要发展得如此迫切和强烈,以致于现实总是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焦虑,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心理变态或精神障碍。
(4).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发展理论
自我概念发展8阶段理论,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存在特定的危机,顺利度过危机有助于自我力量和心理适应能力增强
1.婴儿期(0-1岁)形成基本信赖的情感,避免恐惧不安,克服猜疑或不信赖的品质 2.幼儿前期(1-3岁)形成自主感,避免失败体验,克服自我怀疑和羞怯
3.幼儿后期(3-5岁)发展求知欲、进取心和创造性思维,避免内疚和惩罚 4.学龄期(6-11岁)产生勤奋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避免挫折,克服自卑
5.青年期(12-18岁)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或角色混乱,克服优柔寡断,反抗权威、孤僻、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反社会的不良品质
6.成人初期(18-30岁)从友谊与爱情中形成亲密、同情、爱等情感,避免孤立,克服情感混乱和孤独感
7.中年期(30-50岁)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避免无所事事,克服自我关注和自私自利
8.老年期(晚年):形成完美感和充实感,避免焦虑,克服绝望和对死亡的恐惧
(5)罗杰斯的自我不协调理论
他认为,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自我,另一个是理想自我,而当实际上的自我与希望中的自我不相符合时,就发生了自我的不协调状态。其后果就是适应不良,出现持续的焦虑。如果焦虑长期得不到缓解,心理障碍就会产生。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并且使人始终表现出实现自我的倾向。只有一个自我实现了的人,才真正具备健康的人格。
3、根据你的经验,谈一谈心理健康的诊断和保护在中小学教育上的重要性。从中小学教育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身体的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有些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高。如何正确诊断中小学生的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和帮助,这是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章
1、在中小学中建立心理档案有何意义?
(1)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3)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4)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首要原则)(5)教育性原则(6)最佳经济原则
3、怎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一、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
1、个人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等
2、家庭生活情况:包括家庭组织结构,家庭成员等
3、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学业表现,学习态度,住宿环境,交际水平等
4、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
(二)智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三)个性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策略
(四)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
(五)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六)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二、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 有以下途径:
(一)通过选择标准化的测验进行施测来获得准确信息
1、智力状况:可选择团体施测或个别施测方式进行
2、个性特征分析
3、心理健康状况
4、学习心理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
5、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
(二)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
(三)通过谈话法、观察法来了解一些情况
(四)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或学习的作品来获得信息
三、结果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
(一)计分
(二)结果解释
应注意:
1、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
2、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3、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
(三)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四)建立心理档案
4、试建立一份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基本情况 智力状况分析
学习动力状况分析(KKT)个性特征分析(EPQ)职业能力倾向分析
学习认知因素分析(AAT)学习社会因素分析(FAT)心理健康状况分析(MHT)说明
心理测评开始于19世纪末
英国斯皮尔曼首先对智力作出明确的理论阐述(智力G因素,1904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制订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1905年 美国瑟斯顿提出智力多因素论,1938年
美国吉尔福特提出智力包括三个维度:内容因素,操作因素,结果因素 美国弗农提出智力层次结构模型,1971年
个体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共51题,从2岁到18岁每个年龄段三道题(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所作的修订最负盛名,称作斯坦福-比奈量表,20年代起,我国陆志伟和吴天敏对斯坦福-比奈量表的中国版修订工作,1982年完成《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量表(美国,1939年,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译本由林传鼎、张厚粲等人于1981年底完成修订工作)
中国张厚粲主持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城市版修订,1985年 俄罗斯巴甫洛夫气质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德国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两人维度解释和定义气质,内倾-外倾维度,稳定-不稳定维度 美国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187个问题,A、B、C三个答案,无正误之分 英国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北京大学陈仲庚等人修订中文版 美国奥尔波特首先从特质的角度来讨论性格 瑞士罗夏克墨迹测验,20年代,10张墨迹图片
美国默瑞1935年编制主题统觉测验,30张内容阴晦的黑白色图,另加一张空白图片 罗桑兹1941年编制逆境对话测验,24张卡通片图画 卡耐基工学院的迈纳编制出一个兴趣测量问卷,1915年
阿尔波特和费农根据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的个性类型理论而把人们的价值观分为六种: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