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

时间:2019-05-14 09:0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

第一篇: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应该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不做有损教师人格的事情,不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一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做。我在近4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活动中使我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必须使自己思想上、言行上发生角色的转变,即要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什么要那么爱岗敬业?那么热爱学生?

这是因为他(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了事业,所以他(她)才能胸怀大志,矢志从教;所以他(她)甘受清贫、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所以他(她)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所以他(她)热爱事业、追求卓越、甘当人梯、乐于奉献,把为祖国培养接班人为己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没有对教育意义深刻领悟或使命感;没有无私奉献的情怀;没有对教育事业神圣性体验的人,你是无法体验教师的幸福。”

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一面的呢?

任何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教育生活也不例外,既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也有教师的幸福。

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幸福和幸福感?

所谓“幸福”,就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当个体感觉到他找到人之为人的目的,并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在践行这一目的时,他就会有一种主观上的践行天命的愉悦,这就是幸福感。”

教师作为大众的一员,他(她)的教育、教学目的就是既教书又育人,他(她)认为他(她)所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是具有价值的;他(她)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之中去;他(她)做到了“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教书育人给教师带来了成就感,当看到自己夜以继日、呕心励血把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桃李满天下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幸福的。

第二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后感

发布时间: 2014-3-4 13:59:12

学习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课程这时我静下心来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师身份做了重新思考。在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贫穷,所以教师不可能很富有,一个很富有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高尚的教师。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还真真切切的感到教师还不可能很轻松,一个很轻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聊以自慰教出来的学生比咱有出息

第三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一个人从事同一职业久了,往往会被单一重复的生活方式磨灭激情,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相当于现在的一句流行话:“审美疲劳”。意思是再美的东西,每天在你身边,被你拥有,你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漠然以待。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够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他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抗拒 “审美疲劳”,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呢?

1、从家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作为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共性,需要吃饭穿衣,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一个可以拥有正常生活的现代人。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所累,也会被亲情、爱情、友情所困。教师在努力做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快乐时尚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实际上,那种放弃家庭教育、放弃自己的孩子、牺牲家庭幸福的教师绝不可能是称职的教师。教师家庭的孩子也是需要精心培育的幼苗。如果教师放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能与家长共同成长,这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一种罪过!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不仅当父母不称职,当教师也是不称职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一代代学生的铭记是教师永远的安慰,千万个学生的感激是教师不尽的财富。这种“安慰和桃李满天下”的财富,正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

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关键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相信就能做出一番成绩,而领导也会看见你的进步,你的成长,会赏识你、肯定你的。

6、从自身修养中获得幸福感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职业应体验成长快乐,即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就教师个人本身而言,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专业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成长,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修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四方面。其中专业精神是引领其他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实现这个核心,则必须通过专业修养的修炼。在现实工作中,教师需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从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营造一种民主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多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教师需要对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不能单一地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应着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知识、技能、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人的内在素养,取决于人的境界。可以说,提高教师内在幸福感的关键途径就是提高做人的境界。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取决于人的内在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取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程度。作为教师,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感化学生,是一种幸福;能用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固守教育这一片热土,更是一种幸福。

7、与学校共同成长

学校的成长仅靠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体教师、学生共同为学校的进步增添光彩,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成长。同样,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没有学校这个大舞台,没有学校形成的以老带新、以熟带生、师徒结对制度,没有学校提供的进修学习、实践锻炼等各种机会和空间,也不可能有教师的健康发展。

与学校共同成长就是要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为学校的健康发展鼓与呼,为学校的进步成长贡献力量。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管理要健康、民主,要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鼓励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教师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用教师们共同取得的成果激发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幸福感,让教师从中学会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8、与社会和谐发展

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职业,是为了糊口的一份工作。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一种事业,是净化人类心灵的高尚行为。实际上,教育既是糊口的工作,也是高尚的事业。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师职业有其特殊的要求,职业幸福感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师德高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相长、坚持学习、师生和睦、敬业奉献、团结互助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作为教师,知荣辱、优师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当然,如果教师连自己的糊口问题都不能解决,哪就无法谈及净化心灵的问题,无法涉及人类文明的传承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努力提高教室政治和生活待遇的原因。

如果教师的温饱能够得到解决,不存在衣食之忧,那就应该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去教育和影响周围的人,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高尚的事业,使教师的发展逐步与社会的发展和谐、协调起来。

其实,教师想真正获得幸福感,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经常换位思考,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选择了成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就应该与社会和谐发展,应该考虑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贡献,就应该轻物质、重精神,多一份淡定、少一份攀比,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依据人们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幸福感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与客观世界密切相关,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

第四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专题讲座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专题讲座

吴安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前言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一、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出现职业倦怠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教师缺乏幸福感,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校长们也感到十分困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厌学成风,身心疲惫不堪,更严重的是滋长了学生反社会的情绪。1.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症候群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所产生的持续的失望情绪和身心疲劳的状态或者由于与他人相处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持续性的挫折感,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冲突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自由与感受控制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失败的矛盾等。简言之,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国内外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情绪衰竭。即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个性化。即个体出现消极、否定或者麻木不仁的态度;三是低个人成就感。即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

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倦怠有心理、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的症候群。

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抑郁、厌倦、焦虑和烦恼,丧失工作热情、兴趣、创造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疲惫,心理焦灼,萎靡不振,情感疏离和冷漠等状态。生理方面表现为体力明显透支,出现亚健康状态,失眠、内分泌功能紊乱,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经常产生疲劳感、工作效率降低。在认知方面,感到生活乏味,事业失望,工作满意度降低,无成就感,前途暗淡,缺乏进取心。

2.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一是出现心理障碍,工作效率降低。教师身心疲劳,精力不济,教育管理能力降低,工作变得机械、低效,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二是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敏感、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忧郁并具有攻击性,出现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失控。将负性情绪发泄给学生,有时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是出现自我伤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态度消极和情绪低落,还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二、教师渴望获得职业幸福感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近年来,研究者从积极心理学立场出发,研究幸福感。英国还开设幸福课程,倡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获得幸福。1.幸福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亚里士多德:幸福是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

心理学则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幸福=快乐+意义

幸福是多元的。不同需要获得满足会产生不同内涵的幸福感。儿童的幸福、老人的幸福、教师的幸福等等。2.幸福与教育

教育是守望人类幸福生活的福址领地。真正的教育是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通过教育,使人获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3.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能带给人最持久的幸福。职业幸福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自我潜能得到发挥、知识得以增长,智慧获得启迪的,德性得以丰满所获得的持续的快乐体验。人有了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就会在组织中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感到工作的快乐并十分享受这份工作。身心就会感受到和谐、舒适、愉悦和幸福。对不良信息具有过滤效应。耐挫力强,甚至感受不到压力,对工作、学习、生命充满希望和期待。4.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对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檀传宝认为,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属:理解教师幸福是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体系的重要纽带(檀传宝《教师的幸福》)。刘次林认为,作为幸福教育的教师,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刘次林:《幸福教育论》)有专家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即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得到外在和自我双重的良好评价的一种持续快乐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

简言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心理和愉悦的心情。

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把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探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前提。教师职业幸福感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状态。5.教师职业幸福的典型特征 志向高远:有理想

品德高尚:爱心涌动:用心生活、热爱生活。爱是一切生命体的生生之仁,而仁是生机所在,万事万物的生命皆出于“仁”

智如泉涌:知识与智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转识成智的能力。人际和谐:善于与人沟通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心胸豁达:愉悦、快乐、安详

热情高涨:工作满意度高,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作 奉献社会:以服务学生为己任 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创造幸福:具有认同、理解、体验、享受、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6.教师职业的幸福来源

来源于工作的成就:最持久的幸福是工作的成功所带来的职业幸福。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所带给的幸福体验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其职业幸福感的认识基础。如果教师不仅仅把这一职业作为谋生的工具,而是具有了教师职业的深度认同,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工作中去,教师才能真正获得了幸福感。如于漪、斯霞、李吉林、魏书生等。来源于学生的成才: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全国师德标兵林崇德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老师纪连海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他说,最幸福的事是用自己的人格学识影响了学生的人生。他把抽象枯燥的中学历史课改上评书影响了无数的学生,他从不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却连年高考成绩全北京市第一名。来源于家庭的和睦:和睦的家庭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支持系统。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人生命的皈依处,教师更需要拥有和睦的家庭生活。

来源于社会的认同。教师社会地位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条件。“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战略的提出,为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教师职业获得了社会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实现了对职业的高度的认可。教师绩效工作的事实,确保了教师社会地位的物质基础。

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潜能的发挥是人最大的幸福。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强会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使教师心情舒畅,积极奉献社会和人生。

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如何激活教师的生命活力、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到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成为教师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让学校成为教师创造幸福人生的职场,从而更好的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成长,成为校长和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呢? 1.教育研究是教师通向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苏斯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外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而是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研究活动,旨在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探索自身的教育实践问题,主要研究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研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便解决现实问题。

教育研究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存方式;可以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克服职业倦怠,使教师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体验职业幸福感。教育研究是教师和学生减负的重要手段,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因为教师研究的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所以,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写所谓的空泛的理论文章,一定要搞实实在在的问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尽管如此,但一线教师开始做研究时,往往无从下手,此时,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时介入和引领十分必要。专家首先需要了解教师的问题,找到与一线教师一起开展合作行动研究的切入点和抓手。

教师研究的关键就是学会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思自己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最成功的教学经验是什么?最失败的教学经历是什么?分析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并善于记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教学感想、教学体验,这样月长日久了,教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逐步培养起对教育的敏感性,这种教育敏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推动教师专业成长重要的教育能力。

我们的研究表明,一般要有二、三年的研究经验,一线教师才能对研究的问题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现观念的转型;教师才能真正产生教育研究的敏感性;教师才能表现为善于择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善于体悟丰富的教育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的知识、经验上升为教育的智慧,从经验反思上升为理性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就可以左右逢源、驾驭自如了。这时,教育研究就成为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源泉和动力,使教师在工作中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教师的工作、生活、研究、精神成长和谐共生。这样,教育研究就真正成为教师学会共生,确证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安身立命之根,创造幸福的职业生活的一种生存方式。可见,教育研究回归教育生活,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场和情景中,立足职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才是教师研究的应有之义。

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校本研训”引导教师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北京朝阳区新源里中学校本行动研究记事

2003年秋,北京新源里中学高中部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教材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革、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等一系列课题提升日程,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学生的需求迅速地包围了每一位教师。“教书教得人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了!”

已经习惯于旧有模式、思维和方法的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面对新学习方式下的教学策略,面对不断向权威挑战的教育对象,似乎一下子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困惑、茫然、甚至倦怠。不管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还是应对职业倦怠、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需要,前期调研均显示:教师渴望有针对性的较为方便的校本研训。

如何进一步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到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成为教师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让学校成为教师创造幸福人生的职场,让校本研训在学校发展与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成为核心问题。为此,新源里中学在中央教科所教育理论研究部指导下,设计了“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行动研究”,以促进干部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术沙龙、主题对话、分层培训、导师带研、团体辅导和对外交流等等,从队伍建设目标上更注重帮助教师体验职业成就感、唤醒职业自豪感、享受职业幸福感。力图通过研究使教师体验教育的真谛,认识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从2004年3月至今,学校从课堂教学、道德教育及教师学科培训三个层面,踏踏实实进行各种实践。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师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执行者与核心力量,教育科研走进教师、走进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活动的内容围绕教育教学。因而课题研究带动了工作的变化,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1)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师变了

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主动学习,科研意识从盲目被动到自觉自主。

教师对“研究”,特别是对对话活动倍感乐趣。每次对话后,虽已很晚却一扫疲倦、意犹未尽,走出活动室依旧兴奋地讨论怎样会做得更好。我们很欣慰,老师身心充满活力,大有可为。

曾记得观摩课最初只有两人报名,后来经过再次动员也仅有4位教师愿意拿出自己的课;而本学期课题组22位教师争相献课,请专家指导、同伴剖析。说明大家真切感受到这种剖析带给自己成长的快乐。

再说与专家对话。开始是专家说得多,教师被动接受多;现在教师在倾听专家建议的同时有自己的思考并积极与专家对话,对话氛围由沉闷、困惑到热烈、愉悦。正如褚丹老师所说:“我有一种冲动,想把今天的课再上一遍,我想我会让自己和学生更满意!”

(2)课堂气氛与师生关系变了

教师的变化自然带来课堂的变化,课堂上我们明显感受到教师理念的转变:不再满堂灌、一言堂,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背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对专业的热爱溢于言表。教室是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享喜悦。(3)学生的状态变了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幸福课堂里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朱姚在作文里写道:“在这里我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不仅是能力,还有做人的力量!”(4)办学理念逐渐清晰

执著的追求换来了学校的变化。教师自主研究、亲历研究和用心研究形成风气,学校发展的核心精神与理念逐渐清晰,“民主、和谐、宽容、大气”的校园文化深入人心。根植于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为教师找到了终身学习的方式,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文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不仅是我们的精神守望,更是学校不远的明天。

两年多的校本研训使新源里中学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案例二:无锡市东林小学追求卓越: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座落在美丽的江南名城—无锡市繁华的闹市中的东林小学是市重点校。历史悠久,校风优良,英才辈出,曾培养出秦邦宪(博古)、陈翰笙、薛暮桥、钱锺书、杨荫浏等一批英才。东林小学的前身是享誉中国历史的东林书院。尽管古朴、温馨的老校址被政府收回,成为旅游观光的名胜古迹,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东林小学依然呈现着“风声雨生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昔日辉煌,成为万花怒放的无锡小学教育中醇香悠悠的一只奇葩。

现在的东林小学占地仅有10亩,一座环形的六层教学大楼,近两千名孩子、100名教职工,孩子们能运动的空间很小。尽管如此,学校的素质教育却办得很有特色。可谓是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自东林书院至东林学堂再到现代的东林小学,尽管不同时代,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异但,坚守“读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素质教育其基本理念和追求却是一脉相承。多年来,学校开展了以“生活教育”为课题的教育改革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生活教育的研究,从理论主题到实践模式越来越明晰。近年来,学校又提出了“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共同教育理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生活教育的时空。从2006年开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东林小学合作开展“研训一体”教师成长项目的校本行动研究。在我们的建议下,将课题整合为“通向幸福生活的小学教育行动研究”。这一轮的研究更加精细化,将生活教育细化为“好习惯养成”、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主要的领域,并集中优质研究资源,展开攻关。在实验研究中,东林小学以幸福生活教育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现在,“幸福生活教育”已经成为东林人执著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潜移默化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各种教育要素,深入人心,滋养着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多年的精心实践与探索,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东林小学已经成为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的一所典范学校,驰名遐迩。

追踪东林小学的发展足迹,可以发现,东林小学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更富有创新精神,并形成了以“幸福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东林文化。其主要内涵与渊源值得探究。

1.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东林先贤的教育思想,提出“让教育与生命相连”。

东林先贤把担当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早在上个世纪年代,东林学堂就将班级分为“智”、“仁”、“勇”,并在文化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继承了这种传统,现代的东林小学强调教育回归生命、回归生活,把孩子看作一个正在发展变化着的生命体。而且这种生命体是完整的,是道德和智慧和谐发展的,并把生命教育的意义定位在对生命存在的感受与对生命质量的提升上,并想方设法创造一个让孩子能幸福成长的教育环境,以便彰显孩子生命中美好的生命因素,养成“勤毅朴诚”的人格品质。在实践中,东林小学的老师们设计出许多充满生活情趣的教育环境:如一双双小脚丫引导孩子走路靠右行;让课堂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美好的地方;以音乐代替铃声;让校园绿绿葱葱等等,让学校、课堂、课程成为温馨的情感培育基地,使浸润其中的师生,创造、享受着快而美好的生命历程。东林小学将关怀儿童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关怀儿童的道德生命和智慧生命的发展等生命教育意识带入现代教育,拓展了我们对教育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都要同学生的生命发展相联系,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知识教育的实现,更在于生命教育的达成。教育与生命相联正在日益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和本质属性。这种认识将有益于推进当代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结合我国社会现实,吸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让教育与生活相连”。美好生命的兑现,要靠美好的生活教育,靠在生活中实践、体验和创生。自19世纪20年代,学校就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建设儿童自治机关——“东林市”,“养成儿童将来为党治下健全之公民”,将社会生活教育带入学校,以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和意识。这也正是百年来东林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教育可谓是今天素质教育的雏形。后学津梁的东林人将先贤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融于现代生活,并以生活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继续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将“课堂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课程化”、“实践活动综合化”,开展现代生活创新教育的校本研究,为儿童建构了一种真善美的教育生活方式。努力创建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学校环境、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活、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充满情趣的艺术教育活动及浓郁的阅读文化等等,让“东林小学成为孩子们一生中到过的最美好的地方”,让孩子们享受最良好的小学教育。东林小学倡导的“让教育与生活相连”这一理念,为研究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3.扎根与中国当代素质教育的实践,提出让“教育与幸福相连”。“让教育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既体现了现代东林小学不懈的追求,也反映出时代对教育的本质诉求。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看,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幸福是生命内在的吁求,而教育则是守望人类幸福生活的福址领地。因此,真正的教育就成为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通过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引领儿童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可见,过怎样的教育生活就拥有怎样的人生。让儿童过这道德、智慧的生活,也就是在根本上让儿童享有幸福的人生。东林小学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孩子的好习惯养成、课堂学习、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贯穿始终,为孩子构建出快乐、幸福成长的生活环境。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东林小学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教育实验研究,开展了如幸福课堂、好习惯养成、书香飘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创办了东林渊源探究、生态环境研究、流动书架、图书角、小小音乐会、课程超市等个具特色的课外延伸活动。多年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在学生中,爱学习、爱劳动、关心人、关心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蔚然成风。孩子们在东林小学这个幸福的家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着。在教师中,“求真崇美向上”、“用心做教育”蔚然成风。老师们的创造激情高涨,对学校中发生的问题,有着清醒的意识,能够自觉地运用幸福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学校呈现出“如花斯放,如芽斯萌,佳气葱茏,日异月新”的活泼景象。

“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正逐渐成为东林小学的一种文化精神和象征,激励着东林人继承先贤遗志,锐意进取,再创东林辉煌魅力!

第五篇: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百里杜鹃普底乡在拱小学 付顺华

[摘要]:教师的幸福源于领导的关心和理解、源于学生的快乐与拥戴,源于劳动的公平与认可。本文从学校人文关怀的管理、多元开放的教研、合理公正的评价和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只要多为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自我成长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困难,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找到欣慰,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在学校里找到幸福。

[关键词]:教师 职业 幸福感

随着新课改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到实施,教师角色是不断在发生变化,教师的工作不再单纯,除课题教学外,还要开展安全、营养餐、示范校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繁杂工作,加强各类资料建设,让教师手忙脚乱,精力分散。多数教师怨声载道,进而产生心理抵触,加上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教师满腹牢骚,工作懈怠,教师工作找不到幸福感。笔者在《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实践探索与研究》课题实践研究中,对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了全面调查,让人心有余悸、感概万千。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工作激情,提高教师工作情趣,让教师在本职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人性管理,让教师充满激情

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希望、满怀激情来到学校。但工作中受到一些专横独断、管理失衡、任人唯亲、分工不均等不公正的管理而致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即使全身心扑在教学上,尽心尽力地工作,做出成绩,但工作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可能就是问责、惩罚,否定曾经的优点;有问题向领导反应,领导认为是不服从安排;有事情找领导商量,看到的是领导的主观臆断;......这种环境让老师们失去信心,慢慢产生抵触情绪,被动完成任务何谈工作快乐感。若学校领导在常规管理中,大事集体研究、小事通过意见,评先选优、评职晋升、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或许老师们会心情舒畅;在工作安排中,根据业务所长、学科专长、能力特长合理分配,不命令、不强迫、不打击、不官僚,将心比心、动之以情,可能教师们会欣然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常与教师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生活、工作上困难,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对老师反映的问题不回避、不隐瞒、不偏袒、不专横,给予关心、倾听、纠正、引导,少责备、多安慰,协调解决、科学处理,多肯定教师的优点和成绩,少言及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也许老师们会找到安慰。校长的管理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处理能力是教师幸福与否的支撑点和诱发点,校长的公心、关心、爱心就是教师幸福的信心,晓之以理、公正明白、依法治校、平等待人的人性化管理是教师工作激情的源泉和动力,只有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才能增强工作责任感,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校本教研,让教师收获幸福

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都是满腔热忱的、充满希望希望的,都憧憬着要干一番事业。当走上岗位后,发现学校冗繁庞杂的工作事务占据了课余辅导、备课、批阅的有效时间。因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对新理念掌握不到位、新知识学习不深入、新方法运用不科学、新技能培养不系统,在新课改推进中觉得身心疲惫、精疲力尽,尽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扑在工作上,可成绩不理想,领导的指责、同事的嘲讽、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的舆论让这些新教师喘不过气来。因此,加强新教师教学技能和业务能力培训培养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要让他们融入学校教研组活动中,让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系统教学技能、有专长教学方法的老教师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帮助他们提高树立课改理念、成长思维和发展意识。根据现代教育需求和学科教学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把脉诊断、对症下药,在校本教研中帮助他们转变角色、提升技能,取长补短,增长经验。合理安排新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教材创新实践、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健康成长等校本主题研究,形成“培、教、研、专”、“听、评、观、议”一体化教师成长机制,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他们教学技能,激发他们教学热情,使新教师时常保持阳光心态和进取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在感知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收获快乐与幸福。

三、加强督导评估,让教师看到希望

有的校长,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不思进取,对待上级检查投机取巧,对待下面工作安于现状,不完善考核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相关管理机制。对教师一年的工作实绩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机制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在评职晋升、评先选优等利益面前就出现了阳奉阴违、任人唯亲等不合理、不公正、不客观的推荐现象,从而诱发致庸致懒因素,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工作的信心和激情,致使学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对促进学校工作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督促学校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公正评价教师工作实绩,让评先选优、平职晋级、绩效考核等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对每位教师进行科学民主、公平合理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中,让他们从心里感觉到付出与收获是公平公正体制下的量化结果,从而找到劳动的快乐及为教育而奋斗的信心和希望。

四、丰富校园活动,让教师找到自信

农村学校条件较差,水电路不好,网络稳定性差,学生少,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每天总是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玩手机、吃饭、睡觉这种生活圈内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如果校长缺乏创新,缺失爱心,缺少关心,不为教师创造成长和发展机会、搭建集体娱乐的平台,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空虚寂寞、百无聊奈,进而产生厌倦懈怠的工作情绪。因此,作为校长,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认真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技能、一德四新理念、学生健康成长等主题式、探究性的交流活动,让问题引领教师自发学习、自主专研和合作探究,丰富教师学习生活,促进教师成长;要充分发挥教师优势特长,全面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经典诵读等娱乐活动,以活动促教学相长;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引导,要多关心教师,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和有益的娱乐活动,丰富教师们校园文化生活,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外来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用不断自我探究的学习意识、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团体合作交流的工作氛围驱散那些打牌、喝酒、闲谈的无聊生活。工作中,要给每个教师提供主题发言和主持活动的机会,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精神鼓励与工作认可,带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留守儿童家访调查,让他们在这样的农村学校里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动力,从而找回工作中的自觉和自信。

综上所述,只要加强人性化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建立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多为教师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自我成长的平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困难,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激情,他们就会在工作中找到欣慰,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在学校里找到幸福。

通讯地址: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在拱小学 邮编:551518 电话:***

下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职业幸福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教师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

    浅谈教师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 摘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具有所有职业所共有的特性,更具有教书育人的特殊性。所以其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体,更是对学生具......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5篇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近年来,伴随着教师心理问题增多、压力增大、职业倦怠的产生,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自身......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步入教师的行列,一晃已经十年过去了,可从未认真品味过做一名教师的感受。也许在忙忙碌碌中忽略自己的感受,不过当猛然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仍然觉得感......

    《职业幸福感提升》观后感

    《职业幸福感提升》读后感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的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本书作者系统地解析了如何提高......

    提升教师幸福感

    提升教师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迎兰中心校 郭洪波 内容提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作为一名教师同样享有幸福的权力。那么,现阶......

    提升教师幸福感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教育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感观念。每个人对幸福感的认识有所不同,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教师中宣传正确的幸福感观念,打消那种只计较个人得......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 》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 》学习反思 在近期进行的教师道德教育的培训中,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

    课程作业——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 2016-11-21提交者:学员滕云浏览(16) 个人认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所有的问题就教育而言肯定是有其共性的地方,所以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