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人以行,育人以情
教人以行,育人以情
宁乡县东湖塘镇中心学校 程小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一种平等的、对话的、互助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师生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班主任必须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参与班级工作,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呵护、关爱、激励学生,才能开展好各项工作。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抓的。
一、呵护——铺垫真情浓意的芳草地
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爱学生愈深,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难多,循循善诱少。这样,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杨自然同学个子小,家离学校又远,我经常用摩托车带他去学校,要是刮风、下雨,我就把他送回家。虽然我做的是小事,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就像是父母。“春雨润物细无声”,老师要给予学生慈母般的关爱和谆谆的诱导,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
二、关爱——建设团结奋进的队伍
爱学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可分为三种:一是心理或生理存在缺陷的弱势群体。我们要细心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明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生活不会抛弃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二是在缺少社会和家庭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畸形群体。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很少有人关心他们内心的伤痛。因此,我对这类学生倾注三种爱:“母爱”,感受爱到班集体的温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师爱”,尊重与理解学生,对他们获得的进步和成绩综合给予表扬和肯定;“友爱”,做他们的朋友,经常和他们谈心或者让他们共同参与活动。三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群体。他们虽然是家长、老师的骄傲,可是他们要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压力:由于成绩好容易拉大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对成绩的追求减少参与各种活动。与同学的交往越来越少。家长和老师期望,他们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我培养他们树立平等意识和集体精神,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同学们进行交往,实现协调发展。比如调皮大王王龙,他上课总爱动,随便说话.尤其在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等活动课,总是管不住他,给班级带来了坏影响.我就和其他任课老师配合,在其它课中发展他的“闪光点”。比如:在语文、数学课堂上给他创造条件,鼓励他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有一个星期,他表现非常突出,上课不但认真听,而且能够响亮回答问题,我就当场表扬,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我会用微笑送去欣赏;在他们感到失落时,我会用微笑送去鼓励;在他们犯错时,我会用微笑送去宽容。
三、激励——构筑全体发展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特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一个班级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些弱势孩子。他们不但不被人们关注,而且要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表扬总是与他们无缘,事实上他们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差,他们的心灵深处也有着闪光点的一面。如赵湘婷习惯差,上课时一双手总是不停地摆弄这、摆弄那。有一次,我狠狠地批评了她。我以为像她这样的孩子对老师的的批评会不屑一顾了。没想到的是,我一转头看到了她的脸上露出了难过的表情,好像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我震撼了:我是伤了这孩子的心了,我应该创造一切机会抹平他心灵的伤痕。在一次写字比赛课上我忽然发现她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又工整,我有一点吃惊,心想她居然这么认真,我表扬了她。这时,我看到她很开心地笑了笑。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用心了,虽然成绩还不如意,但已经在及格以上了。
多年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传统的教育锁闭起来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中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不轻易地否定他们的“奇谈怪论”,善待他们的“标新立异”,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欧娜同学,有“怪论大王”的称号。“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临了,我拟了一份计划,让学生讨论,她说:“我们的节日,让我们自己安排吧!”我听了心里一颤,是啊,平时我包办的是太多了,我应该给孩子们更广阔的空间了。我马上改变了自己的做法,让孩子们去制定活动计划,去落实活动方案。结果“六·一”活动有主题,有创意,有活力,孩子们玩得舒心,玩得开心。从此,班级活动我都让孩子们来设计,让他们主持活动。班级充满活力,孩子们的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爱是雨,是露,是风。班主任只有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抚慰学生的心灵,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吹绽学生的笑脸。“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甘美的,但愿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我很高兴,我是一个班主任。
第二篇: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以心育人,以情动人
——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以心育人,以情动人,是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不变的工作原则,我认为班主任最美好的情操便是热爱学生。我是一踏出大学校门就跨入班主任行列的,老教师们勤奋的工作态度我耳濡目染,深知教书育人的责任。我所努力的一切,正是因为我热爱教师职业,喜欢学生。我常想象自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我也常想象我是家长,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了做到以心育人,以情动人,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发现不少学生在填学籍卡时对着父母出生年月日一栏发呆,对某些明星的生日却了解得一清二楚,念念不忘。发现某些学生因父母没有知识或没有金钱满足他们或没有权势地位而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都可以看出学生亲情观念的淡薄。有位名人说过:缺乏家庭亲情者难有社会责任感。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怎能奢望他爱同学、爱人民、爱祖国呢?基于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我精心选择了林清玄等几位作家的有关文章,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要首先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用辛勤的劳动供养我们上学,在每次家长会前和学期末我都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谢信,引导学生去注意、去观察父母,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的爱,真心表达感激之情,此举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父母和家庭的热爱之情,不少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一次家长会后,有位家长看了孩子的感谢信,激动得哭了。对我说,真是太感谢您的教育了,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孩子也能这么懂事,对孩子的教育我也更坚定了信心。听了家长 的这些话语,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学校缺乏起码的热爱之情。师生关系日趋淡薄。因此,对学生进行对老师的感恩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艰难。我常常痛心的看到:一些学生见到老师不知道招呼,在班内问老师问题“稳坐如山”,到老师办公室推门就进,对老师的善意批评怒目相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精心组织了几次主题班会,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学生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老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进一步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给了我们求知的本领,感谢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正确对
待老师的批评。有很多次,我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声色俱厉”之后,又马上心平气和地问学生:你现在有什么感受?是从心底里对老师充满感恩之心吗?这样一来,既舒缓了紧张的气氛,又在教育这名同学要对老师时刻心存感恩之心的同时教育了其他同学。现在,我所教的班级,只要有个别同学对老师稍有不理解时,其他同学马上会对这位同学说:你应该对老师心存感恩,理解老师„„同时,我与各位任课教师沟通,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多与同学谈心交流,力争做到无障碍沟通,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一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另外,我和各位任课教师还特别注意做到“师师互捧”,互相在同学面前为其他老师树立威信,相互介绍其他老师工作中的艰辛。这样做,既加强了同学对老师的了解和尊重,又增进了同事间的团结协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动不动就矛盾重重,甚至拳脚相加。打扫卫生互相推委,学习上缺乏合作互助。针对这种情况,我还是选择了几篇文章,引导学生要珍惜同学间的缘分,同窗共读,本来就是难得的机缘,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真心感谢同学给了我们友谊。从接班时我就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好同学,大家有缘走到一起,我很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把我们班级建成一个出色的集体,这需要我们每一份心,每一双手的共同努力。”并提出了“班就是我,我就是班”的行为准则。时时提醒学生对照反省,每一个学生都要不断扪心自问,我为班作出了什么贡献。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空前团结,互帮互学之风浓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如有位同学的口头禅是“有事您说话”,“为人民服务”成为他的人生理想,在实际工作中,他也确实能做到处处为集体,时时为同学。每一位同学都以做一个我班的成员为荣,都为班集建设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有了这些深入细致的工作,同学们逐渐有了感恩之心,能够真心感谢这个世界的一切。认识到对任何事物都心存感恩之心,心中就会充满阳光。有了感恩之心,对待学校的制度、措施,对待老师的批评,对待同学间的矛盾等问题就都会正确理解,妥善解决。因此,我所带的班,师生关系日益融洽,同学们也日益团结,班里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都能得心应手,看到学生们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我切身感受到了以心育人,以情动人的良好效果,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奉献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第三篇:以境激情 以情育人
以境激情 以情育人 ——小学品德教育妙招之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它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以境激情,以情育人,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如参观现代化工厂、实验室,访问科学家,就可唤起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革命圣地,就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等。
1、环境激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更需要凭借具体事物或其表象进行思维。情境设计得好,能从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道理,教者绘出了大庆会战前一片大荒原的荒凉景象,又让学生看今天大庆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使学生体会到现在的大庆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深感自豪,并雄心勃勃,立志长大为大庆和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氛围,学生会触景生情,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了思想素质。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2.角色激情
有一句我们常说的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集体力量大》一课,有关蚂蚁王国得探子报告的消息后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取得胜利。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爱了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在自我教育中又教育了别人。以角色转换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中、高年级教学中,除小品表演外,还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即兴表演,尽管孩子们的演技不熟练,但调换角色,现身说法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有助于学生去领会应该这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浅显道理。
演小品仅是调换角色的方法中的一种,其他可以实施的途径还有不少,另一种是借助外来角色。在上《第十二块纱布 》时,组织学生去采访医院的内科主任,让学生了解纱布留在腹腔中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负责,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了情感的涟漪。
根据思想品德各种类型课文,可以设计出许多与课文有关的各种情景,或师生进入角色,或运用外来的脚色,以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3、媒体激情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情施教, 深化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觉情绪体验,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另一种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它是通过人的想象发生作用的一种情感。教学中的情感不是孤立的,它包括教材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教学艺术,精心选择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传授知识,以情传情,给学生一种直觉的情感体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把学生的感情吸引到课文中,与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用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把抽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入境入神,再把课文中的情融汇到学生身上,从而使学生从这些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使课文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以达到情感共鸣的佳境,唤起学生强烈的爱憎,陶冶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
1.以情激情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就是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只有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产生动机,形成信念、世界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以情激情”的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教学。教师是这一教学中的开拓者,以诱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这一良好境界为目的,从而促使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如教学《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一课时,教师通过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地讲述“崔大庆的故事”,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造成独特的情感氛围,使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情感中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到感染、熏陶,激发学生对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的强烈爱慕和追求之情。一个真正勇敢的人的伟大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道德教育效果蕴含其中。
2、以情育情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感人的情景,以情育情首先要求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重视自身情感的投入。以真挚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之间也产生相应的情感,并相互感染。例如讲“爱爸爸爱妈妈”,教师叫学生讲父母是怎样疼爱他们的,在个别学生讲到感人的关键之处时,老师及时地加以引导、分析、带有感情色彩的渲染,进一步激发了全班同学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又如,一位同学讲“小英雄赖宁的故事”前,教师满腔热情地说“小英雄赖宁的故事已走进千家万户,他那桩桩件件感人泪下的动人事迹,无不激发着我们勤奋学习的情感。”然后开始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这不但使讲故事的学生开始就带着一种激情,而且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了相应的情感体验。结尾时教师又进一步将情感引向深入。他这样总结:“一个赖宁倒下去,千百个赖宁站起来,让我们以赖宁为榜样,从小立下革命志,为祖国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标,引导学生相互产生共同的情感,以情育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以情导行,提高道德素质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起他们积极热烈的体验情绪,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指导学生行为。通过耕耘学生情感之田,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从而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情通而理自达”,“情不通而理难通”。
1、动情用理,辨析导行。
教师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鼓励学生暴露思想,大胆发表意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辨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以形冶情,榜样导行
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集体表现,它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后化。榜样容易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产生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连的情绪经验,从而使学生对行动准则,道德规范容易接受理解,并在行动上效法,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激励。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力量只能来自人的个性的活源泉,只有个性起了作用,才能培养人的个性。”人的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核心,是个性中具有思想政治,道德内容的部分。给青少年树立榜样就是发挥个性品德活源泉的作用。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各种榜样,他以具体、生动的崇高的理想形象教育激励他们效仿榜样,像榜样那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像榜样那样爱憎分明,像榜样那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我们伟大的祖国,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杰出的人物如同灿烂的群星,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风亮节一直被人民所颂扬。思想品德课教材为小学生提供了许多具有民族气节,热爱祖国人们的好榜样。
在各种类型的榜样中,教师是最接近,学生,最易受学生模仿,也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国外教育家对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有诸多论述,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与教学》一书中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说明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生活习惯、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甚至穿着打扮都对青少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榜样教育的直观性,可仿性和丰富的情感性,使教师的榜样教育比其他任何榜样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越效能。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周总理一心为人民》一课时,她感情真挚、动情,特别是讲到周总理一心为人民,一直到工作的最后一息时,讲在周总理生命危在旦夕之时,依然想着人民为着人民,这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情景时,老师再也控制不住滚滚的热泪,激情油然而生。孩子们也受到感染了,个个热泪盈眶。教师对总理的爱融化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又感染了学生,榜样感染起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自身榜样教育的感染机制,通过自己的感情表达,营造气氛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期望的要求。
教师这个榜样,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教材中的榜样,毕竟不是时刻生活在学生身边,而教师,他的榜样作用就是具有持续发展的规律与作用,教师应以自己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处事态度,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道德行规内化。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情感去沟通。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上,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形成情感的共鸣,这就是如用火种去点燃火炬,引发火炬熊熊燃烧。
第四篇: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摘 要: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寄托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可以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音乐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艺术,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关键词: 情感 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
一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可分为学校美育教育、家庭美育教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尤其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的因素,音乐课更是如此,《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课为什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音乐本身就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的四要素包括音高、节奏、音色、强弱,这四个要素的结合表现出了音乐的每一种感受,以这四个因素为载体产生出的不论是美妙的演唱、动情的演奏还是用心的聆听,都是在以美的形式表现出美的内容,都内涵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比如当我们欣赏音乐歌曲《爱的人间》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所带来的听觉美感,更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中感受到了一群需要帮助孩子的渴望心情和人间处处充满爱的高尚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和乐于帮助人的美好品质。又如我们学唱音乐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婉转优美的旋律,而且感受到了一种欢乐的心情和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自豪感和上进心。再如我们在欣赏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时,不仅被它优美的旋律感动,更透过旋律进行思考,了解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明确自己要学习那种勇敢和追求梦想的精神,这样的音乐教学就达到了真正的审美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上的审美教育。因此,音乐教师要牢牢抓住情感教育这点,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撞击学生的心灵深处。如何抓住情感教育达到有效的审美教育,是我们值得研究并且努力实践的课题。
二
通过努力,我觉得以下三点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有了解音乐内容的欲望,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才能实施审美教育。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比如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导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评价体制、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等等。培养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
2.重视美感的训练。
在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教师可以完整播放音乐作品,启发学生自己全身心地聆听、感受。第一遍播放过程中,老师陪学生一起聆听,不做任何点评,让学生自己感受、想象,发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美感,并请学生在初听音乐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启发美好情感,审视美。初次听完歌曲,教师再第二遍播放歌曲,这时适当问学生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首歌带来的情感体验,并把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老师的启发性问题,发现音乐旋律的美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比如在学唱五年级歌曲《爱的人间》时,初听完整首歌曲,教师可以提问:这首歌美不美?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挖掘学生心中对这首歌的美好情感,学生开始关注这首歌带来的美的享受。聆听后,启发学生鉴赏美。学生充分聆听了歌曲,自然就要到唱一唱这一步了,在唱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乐曲的特点,有机地渗透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对于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对于节奏,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性的乐器,进行感受和领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加对美的认识,加深对美的理解。这样以整体的方式表现音乐,启发和指导学生或用轻声、或有感情、或有强弱起伏的变化唱这首歌,这种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感受歌曲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再通过各种形式由浅入深地演唱,学生品析了音乐的美好意境,鉴赏了音乐内在的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3.展开美好想象,让学生挖掘美。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完歌曲,鼓励学生大胆演唱,启发学生根据歌曲意境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并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挖掘歌曲的内在美,更深刻地领会歌曲的情感,释放情感,丰富精神世界,真正体验歌曲的情感价值。
三
除了上述比较重要的三点,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1.教师的状态。
教师的状态会影响到学生,如教师的情绪、体态、语言,等等,教师高涨的上课状态,会把学生的上课情绪调到最高点,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能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这堂课中,教师优雅的教学体态,会让学生被个人魅力所感染,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汇报:以花凝志 以情育人
班级文化建设汇报:以花凝志 以情育人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大且深的话题。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可以是有形的,如教室的精心布置,班徽的设计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班级的活动,班风学风等。下面是我班班级文化建设上的一点尝试。
“团结勤奋,卓越向上”是我们的班训。
它展示了我们班级同学团结互助、立志奋进,培养自身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情怀。“团结”意味着“众人划桨开大船”,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共同成长;“勤奋”是一种生活状态,精勤弘毅、日进有功,每名同学积极进取,争相进步;“卓越”既是xx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是我班同学立志成才的警训;“向上”暗示了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事事力争上游,事事永争第一!
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在歌声中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歌唱理想,也会因此产生共鸣,是彼此的心紧密相连。所以,我用各种各样的歌声凝聚起孩子们的精神和志向。班歌《阳光少年》由全班同学作词,歌词设计有着深刻的内涵,每一字每一句都已在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并鼓励他们背起行囊,勇闯知识的世界,争做阳光少年。我还让孩子们尝试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歌曲,比如《everyone
is
no.1》这能更好的为学生敞开心灵,聆听世界,铿锵有力的吟唱则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学生们阳刚的个性,让他们在歌声中坚定进取的决心,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当他们接受历练时,就会唱起这样的歌,歌声的力量会让他们矫健成熟。
一进教室,右手边的墙上有我们的“图书角”,九班同学课外知识丰富,热爱读书。“享受阅读,品味生活”是我们的训言,它告诉我们:书籍是人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让我们明白学习不只是“多听、多写、多练”,更要多读书,读好书。臧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刘彝也发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叹!九班人要从这里做起,把书当做我们的良师益友,从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底色选择紫色,因为紫色代表高贵,这暗示了每一个享受阅读的人都有着丰富而高贵的灵魂。
我们班级的内墙的展板上,是全班分成的六个分别以花命名的小组,每一组都有相应的代表植物,每一种植物旁边的诗歌既是小组的组训,同时也象征着组员的意志品质。中间是班级学生的作品展,“坚韧不怠,日进有功”,学生的书法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定期展出,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借鉴,共同成长进步。
我们班级另一特色就是窗台上摆放的这些生机勃勃的花草,橡皮树、菊花,绿萝,它们早已是我们班级的重要成员,就像我们班级的同学一样,每当你走进它们的时候,都会看到他们向你聚拢来,那种来自生命的真诚与热情总是能够打动你。它们的存在为我们教室增添了生气,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开心剂,他们不单从中积累了养花的经验,更关注不同植物的生命成长,甚至不断地感悟生活于生命的深刻
内涵,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细心,关心,爱心与诚心,不断体悟生命的宝贵。
墙上空白处遒劲的隶书“一花一草藏世界,一言一行显精神”,与我们班级文化中的“以花凝志,以情育人”相契合,发扬了花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三姿”,班级学生的精气神在一言一行中皆有显现。
后边黑板两旁的量化考核板上,分别有班级的6个小组和个人的评分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作业情况、成绩反馈、纪律表现、文明礼貌、衣着、坐姿等日常行为不仅纳入学生个人的行为规范量化评定,而且还要与学生本人所在的小组相联系,既在个人量化加减分的同时,小组的分数同时进行加减。每一名同学的行为表现,不仅代表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所在小组,直接影响着小组的分数和荣誉,所以每个学生把自我行为的规范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一种义不容辞的为组争光的责任,无形中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培养了学生作为主人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
“以花凝志,以情育人”作为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在生活中孝顺父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父母所给的生命,感恩师长所给的教诲,感恩朋友所给的友谊,感恩生活所给的幸福,感恩机遇所给的成功,感恩伤害你的人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恩欺骗你的人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恩绊倒你的人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斥责你的人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恩帮助你的人摆脱了你的困境,需要感恩的太多,我让学生逐渐懂得,感恩不是几声感谢,几滴泪水,而是行动。从而创设良好的班级风气。
班级的文化建设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总之,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适时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平台,即是构建和谐校园,发展卓越文化,同时也在不断促进着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