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讲话稿
环境教育讲话稿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拆违和区域化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以及镇党委、政府关于开展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现制定开展拆违和区域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体方案如下。
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小区内的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因为小区内今年并没有相关拆违任务,整治工作重点主要放在预防新建违章建筑上,做到一经发现立即处置,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成立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居委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居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居委其他工作人员担任组员,全面负责推进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定期巡查、及时制止
依托大联动“网格化”责任分组,对各个片区的楼道进行定期巡查,重点关注小区的内外天井部分,同时也要注意楼道内占用公共部位的违章建筑,做到违章建筑无遗漏。如有发现在建的违章建筑,立即上门规劝,遇到不同意自行拆除的联系物业并上报大联动平台。同时做好违章建筑的统计工作,为后续整治工作做好准备。
(二)加强宣传,确保稳定
在开展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让广大居民了解违章建筑的危害性,从源头上杜绝新违章的产生。同时在具体整治和执法行动中,也要相关楼道楼组长、志愿者协助劝解,争取居民理解和支持,确保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居委上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责任,落实行动,将开展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不畏难,不退缩,凝心聚力,全力以赴,确保拆违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都能不折不扣完成。
环境教育讲话稿2
大家下午好!我是xx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要题目是《环境的呼吁》。
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我们因为一时的私利,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和大量动物惨遭灭绝。
环境对人类来说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人们睁大那贪梦的双眼,恨不得将所有的财富占为己有。人类破坏环境,就是在破坏自己,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应该用眼睛证实一下,这奇特现象存在的事实,进而能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环境向我们呼吁,必须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拯救日趋频危的野生动物,拯救我们的生存环境。生物学家发出了震撼全球的警告:“全世界将有5000种动物在不长的时期灭绝”。但同时几乎发出同一声音:“本世纪上半期,每隔5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本世纪下半期,已加速到每隔两年就在灭绝一种。”
警告就在空中回荡,悲剧仍在脚下发展。
进入高文明社会的人类,正在野蛮愚昧的破坏生态环境。
地球上指可数的野生动物资源大国,在想方设法保护他们的同时,也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惨遭扑杀,践踏,掠夺……人类在破坏环境时,也在破坏国家的保护动物,大熊猫。素有“国宝”之称等等命运同样不佳,如果再破坏生态环境,这些世代赖以繁衍的家园也遭到疯狂的扫荡,株连九族的下场并不鲜见,是我们人类残酷无情的破坏他们。
我国的长江,黄河目前也遭到同样的破坏,导致水污染严重,人们将垃圾扔到里面。使黄河,长江的水,不再是以前那样的清澈见底了。导致长江,黄河被污染的'诸多因素中,人为因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只要这个因素不彻底消除,那么“天敌”的罪名依然是人类难逃的梦魇!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保护环境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自己做起,积极的和破坏环境的人做斗争。让环境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污染,一种天然的灵性告诉我们:只有和平相处才能继续生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明天。
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校长:王建忠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加强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措施,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进行环境教育、推动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问题是什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希望能借此促进小学环境教育的深入和持续发展,为小学环境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做一名漫漫环保路上的探究者。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环保、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更新了环保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创造了许多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纵观社会发展的形势,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一)、环境教育的意识增强了,但还较滞后。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竭、森林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引起师生的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许多人未能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奠基意识。不少学校也未能把环境教育摆
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还是显得滞后的。
(二)、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加了,但还较匮乏。
通过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发动,环境教育课的开设和教学,师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加了,许多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都能作出一些解释,但许多教师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师如此,学生的情况更为糟糕。
(三)、环境教育列入学校课程,但师资紧缺。
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目前在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缺乏专门的学科知识,活动起来有时力不从心。环境教育课的任课老师都由班主任或二线教师兼任,几乎无一专职环保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四)、环境教育的活动增多了,但途径偏少。
许多学校每年真正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日常大扫除和清除白色污染等环境卫生教育,利用环境教育日进行一些黑板报、手抄报、绘画评比。活动虽然增多了,但开展综合性的,系列性的,有主题的环境教育活动比较少。有些学校和教师虽有这方面的主观要求和想法,但操作中困难较大,也就“知难而退”了。
而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师轻视、忽视环境教育的主观因素,也存在着师资差、资料缺、没有形成环境
教育的大气候等客观因素。
二、解决策略:
针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我认为重点应该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认识。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和环境教育是“长远事”的慢慢来的思想,同时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
其次,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学校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学校要培养专兼职环保师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依托课堂渗透,丰富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小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归类整理,并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凡课本中直接讲环境保护知识的部分,则讲深讲透,不折不扣,教好教活;第二,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作必要的引伸、拓展和补充,使之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凡与环境问题确有联系的内
容,则要讲清这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扩大视野,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例如:①在讲述常见的动物、植物时,则可渗透一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生物的生存受到光、大气、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②在讲述人与环境时,则有意识的渗透人既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可改造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的饮食、人的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在讲述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则可以渗透环境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理活动又能改变环境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正确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④在讲述生态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让学生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类如何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三)、开展课外实践,提高环保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知识的学习、思考与实践的综合探索。因此,实现环境教育由知识传授向以树立环境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就更具有艰巨性。只有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环境,以达到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我们开展课外实践的主要方式有:
1、走访、调查。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既可以参与调查、走访,又可请有关人士
到学校来做报告。
2、收集、考察。如考察环境状况,了解污染源,同时收集相关资料、样品。
3、实验、制作。不仅从验证性的角度,还可以从实验材料的角度考虑,如用废弃物品做实验材料。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做水的净化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受污染的途径和净化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节约用水,渗透环保教育。
4、记录、描绘。用数学或美术的手段记录现象和结果。
5、展览。作为活动成果的展示,如剪报、手抄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激发他们的热情等。
把小课题研究的形式,作为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注重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看,它很适合开展环境教育。如可以开展 “家乡动植物变化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调查”等小课题研究活动。
(三)、自编校本教材,拓宽教育渠道。
仅仅依靠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缺乏具体形象性,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遥远,学生感受不深。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和特定的纪念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自编环保教材的探索,在调查走访,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以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编写环保校本教材,作为环境教育教材的补充,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四)、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建议建立学校与环保局、监测站、绿化站、气象站、净水厂、林科站及科研所等部门的工作机制,进行经常性的联系,给予学校资源及技术支持,提高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能力。
总之,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儿童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转变环保态度,勇于环保实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社会,努力改善我们自己居住的环境。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