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

时间:2019-05-14 21:5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

第一篇: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

论 “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

蒙自团市委 21世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世纪。绿色经济——一种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性在本质上相统一的经济形态,将成为21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经济,使中国以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态势直接融入全新崭新的持续经济发展形态,是中国21世纪的宏观经济战略决策。发展绿色经济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绿色经济制度,尤其是构建绿色GDP制度。

红河州州委书记刘一平在全州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新概念。

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是指红河流经的以中国云南红河州红河县至河口县段,包括红河、石屏、建水、元阳、个旧、蒙自、金平、屏边、河口、绿春10个县市为核心,囊括中国云南省7个州市所辖的37个县市,总面积7.5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9.5%区域,以及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的广大区域,由于红河对流经区域的作用和区域内部经济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生物产业、梯级电站、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基础,以红河谷经济发展和红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形成的经济形态。

“争取在1至2年内彻底改变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存在不规范,有隐患等问题;2至3年内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行业总体质量迈上新台阶。”近期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把经济质量发展工作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首要位置,陆续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及政策引导等,使“质量走廊”建设卓有成效。

在“质量走廊”创建过程中,红河州以个旧、开远、蒙自等城市群落为中心,在交通要道、产业集中度高、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内,组织开展 3条线8个县(市)的创建。在建水—蒙自—河口,泸西—弥勒—开远,蒙自—个旧—元阳3条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创建加油站标准化示范点10个,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示范窗口10个,质量兴州示范企业10个。结合个旧—开远—蒙自重工业生产区,建水—元阳有色金属半成品加工区,弥勒—泸西新型煤化工生产区,大屯—长桥生物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区等工业布局,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动和

支持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引导企业提高重点产品标准化生产层次,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培植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致力于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

在蒙自、建水、弥勒、屏边和金平等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示范效应,围绕优质水稻、蔬菜、石榴、葡萄、香蕉和荔枝等主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名优农特产品。结合旅游服务业的培育和开发,在建水—蒙自—个旧—元阳连线区域,不断推进服务业软、硬件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业质量水平,努力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等。

“十二五”时期,蒙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可概括为“强核心,建基地,创两区”。即:“强核心”为做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基地”为将蒙自打造成为中国面向西南桥头堡的区域性外向型产业基地;“创两区”为争取创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红河综合保税区。

在全面建设“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时期,蒙自市要依据自身城市特点,立足自身发展,努力打造滇南明珠,为构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贡献力量

按行业分类,农林牧渔业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70.39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66.68亿元;工业能源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87.93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83.32亿元;城镇基础设施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116.17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09.78亿元;综合交通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4.53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4.53亿元;物流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6.83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6.48亿元;水利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25.12万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2.54亿元;房地产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73.1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73.05亿元;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18.44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8.13亿元;其他服务业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163.7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94.56亿元;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72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3.72亿元;在我市境内实施的州级和跨地区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694.9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495.83亿元。

构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需要红河州全体居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绿色理念宣传,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进行绿色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宣传绿色产业的重大革命意义,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绿色经济意识,让主要领导重逢认识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影响,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自觉以生态经济理论知道工作,并一以贯之地把绿色经济思想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做好社会动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绿色行动,可以建立并分发绿色经济和市民节能减排手册,举办各种电视讲座、绿色经济知识辩论赛和群众性论坛,开辟绿色经济专栏、制作绿色经济专题节目等,增强全民的绿色意识,广造绿色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绿色经济建设,是绿色经济思想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统一的自觉意识和共同的追求理念,真正使绿色产业成为我州经济发展的主导。

同时,政府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不仅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带动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有限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实施文明消费,使人们的消费观念符合客观自然规律,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循环,保护和美化环境。因此,权力机关应该努力唤起全体居民对绿色消费的重视,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观,使广大居民深刻认识提倡绿色消费的必要性、重要性,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境有好型、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的相对平衡发展。

(二)统筹绿色产业的投资建设,加强对绿色产业引导

在加快发展红河州经济的道路上,必然将面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碰撞的问题。因此,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选择一条科学可行的工业化道路,也是我州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红河州是一个以特色农产品、矿产、烟草、旅游等为主的地区,随着信息化经济的的发展,新兴产业在红河州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天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传统产业为依托,通过大力提升传统产业使之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走工业化道路不能放弃新兴产业,而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变传统产业为优势产业。我州的矿产、烟草、特色农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形成一定优势,因此善于发挥我州独特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传统产业,才能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

同时,改造传统产业,统筹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建设。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针对我州,矿产企业多,相对集中的特点,要加强两化融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和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重点,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科技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围绕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寻求解决突破口,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另外,在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时,相关部门要对新投资产业进行充分论证,严格市场准入,避免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对报批的新兴产业项目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为了套取资金而对污染项目进行改头换面的欺骗行为。

此外,切实加强对发展绿色经济的引导,鼓励并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围绕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尤其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对绿色技术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促进绿色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对于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和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发展的短期行为,给予坚决的抑制和制止,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

我们在注重传统产业调整和绿色投资、改造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资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建筑等环节的节能增效,培育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尽可能减少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家健康的损害,促使经济及早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三)努力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绿色经济的稳健发展

要建立红河州绿色经济走廊,就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纳入到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建立起有效完善的激励约束政策保障体系。第一,在财政方面,对于供给与需求,都要给予激励性政策。通过利益补偿等激励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和补贴、补助以及奖励等多种形式,对新能源、新技术研发项目给予支持,已有的要给予优惠电价支持;要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调动我州民营企业的积极

性,大力鼓励民间投入,鼓励社会投资流入,尤其是对再生产领域的投入,引导各方不断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全社会投入的新机制;第二,做好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要依托我州现在建立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孵化工作的创业辅导基地,积极开展政务代理、法律援助、创业策划、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抓好有色金属产能规模服务平台建设;第三,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整合担保资源,加强规范运作管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大胆托索建立新的融资模式,鼓励支持信用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引导担保公司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技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倾斜。

(四)重视绿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绿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好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可以增加绿色经济的相关活动。同时,在我州各县市,相关单位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再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等全面系统地培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强化热门的环境意识教育,形成技术人员定期培训提高的机制,也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滚动培养专业人才,鼓励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倡终生学习,从整体上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硬件绿色经济的人才基地,为我州绿色经济走廊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要推动蒙自新发展,就必须找准推动红河新发展与加速蒙自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必须把蒙自的发展放到红河新发展的全局中思考和谋划,放到全省、全国甚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去思考、定位与谋划。蒙自要在红河新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就必须在全州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成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这既是州委、州政府对蒙自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蒙自加快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蒙自只有瞄准自己确定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才能使自身发展水平与州府所在地、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地位和作用相适应。

当前,蒙自正处于农业产业化提升,工业化跨越,三产规模化聚集,城镇化扩张,外向化拓展的重要阶段,已具备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可能。

“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蒙自发展的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的南向产业基地,昆河经济走廊上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滇南中心城市

核心区,现代田园宜居城市。

第二篇: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和战略研究》(No.201510378185)

摘 要: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便是我国西北要塞,古老的西域文明和多民族文化更为新疆的发展增加了软实力。中巴经济走廊是从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的公路、油气和光缆通道,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战略要地,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向西开放”,加强中巴两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一路一带;新疆

一、新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古老的西域文明

西域文明以独特的神韵吸引着“胡风”的仰慕者远赴边疆,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这片荒芜而繁华的热土上,留下了回鹘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在此驰骋的足迹,楼兰古城、喀喇墩古城、丹丹乌里克等遗址里精美的壁画和古物,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从族群部落到胡汉一家,族群和迁徙,宗教信仰的变化,历史朝代的更迭,新疆这片炽热的土地始终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乐园,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新疆以团结和睦发展、开放交流融合为主流,形成了西域文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吸收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三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再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新疆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疆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匈奴到唐朝西域,再到清朝准葛尔,无不在争夺这块资源宝地和战略屏障。

2.能源和资源宝库

新疆位于板块结合处,横跨巨型成矿带,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新疆的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易于勘探和采掘。据统计,中亚地区已探明的32个成矿带中有16个成矿带中包含新疆,我国已经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新疆也都有发现。

新疆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新疆矿产约占全国矿产种类的80%,有41种矿产居全国矿产储量的前10位,其中位于首位的高达6种,居于前五位的达到27种。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般矿产,还拥有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等珍贵稀有的矿产,如钠硝石、皂石、蛋白土、福镍矿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亚多国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新疆将成为世界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通道。

3.瓜果之乡

新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因远离海洋,四面环绕着高山,降水稀少,再加上新疆土壤中富含细小的沙粒,沙粒比热容很小,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升温,夜晚又迅速降温,温差较大,因此新疆瓜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使得新疆瓜果特别甜。干旱的气候条件,使瓜果中的可溶性糖慢慢增加,增加了瓜果的甜度。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瓜果培育技术,新疆瓜果自古就享誉全国,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特色瓜果的保鲜技术、干果加工技艺大大提高,促进了新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飞速发展。

新疆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更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的天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东西方动植物品种繁多,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发展,西域的食物和药材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其中包括苜蓿、小茴香、无花果、胡豆、巴旦杏、胡椒、石榴、葡萄等。新疆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啤酒花、烟草,新疆棉花以色白、绒长而闻名中外,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种植基地。

二、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战略目标

1.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古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重要的贸易通道,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桥梁。古丝绸之路促进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对于推进中华文明走向欧洲、中亚、非洲具有重要的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范围,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区域。新丝绸之路在国内主要包含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五省,还扩展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北线沿新亚欧大陆桥,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为主,南线以跨国公路为主。新疆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条件,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路一带”贯通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经过亚欧大陆中部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点,以重点经济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畅通的运输路线和互利共赢的经济贸易区。国际丝绸之路主要包含中亚、南亚、中东欧三个地段,沿线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机会,尤其对于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挖掘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与中亚在文化和习俗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有利的地理位置更为新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的枢纽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为代表的经济口岸,依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良好,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能增进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巴基斯坦与我国有6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无论从地域还是政治角度,巴基斯坦对于维护我国新疆的和平和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基斯坦距离南疆地区最近,南疆农业培育、农作物改良繁育、农业科技研究等与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开拓我国南疆市场。

第三篇:洞口县邮政局绿色走廊通讯

服务三农政企联手共建绿色走廊

抢占市场邮政农村开辟广阔天地

--洞口邮政局“绿色走廊”发展概览李雄总经理在08年省邮政管理干部座谈会上指出:今天的绿色走廊,就是明天的农村商业步行街。截止7月20日,洞口局积极贯彻上级指示,“绿色走廊”建设成绩斐然:其中邮购种子10万公斤,同比增长140 %。销售配送农资372万元,实现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40%。配送洗衣粉4140件,同比增长20%。建成跨县及县内绿色走廊7条,农资配送旗舰店10个,精品网点27个,骨干网点48个,开展邮政农资对比试验田216亩。制作县政府联名落款墙体广告270幅,宣传横幅300条,绿色走廊标识牌18块。短短的20天,是激情燃烧的20天,是洞口邮政绿色走廊建设实干,大干,巧干的20天。

新思路,指明新方向

洞口县是个农业大县,有78万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农资,洞口邮政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理念,一直以来就将农资配送业务作为业务的发展重点。2007年,洞口邮政农资销售额334万元,完成种子邮购配送62100公斤,洗衣粉8700件。取得了物流业务全省第三的佳绩,但是业务发展以配送模式为主,销售形式落后,农资业务发展受拘束。6月1日,县局在刚刚接到市局《关于实施农资“绿色走廊”建设项目大推进的通知》之后,就紧急组织全局相关人 1

员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大家一致认为,“绿色走廊”建设是实现农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唯一出路。是彻底改变过于依赖村级三农点,改变单纯配送这一模式,树立三农服务形象的最佳选择。同时提出“发展新机制、开发新市场、建设新环境、搞活新平台、树立新形象”的五新建设方针,决定调集全局上下所有力量,以20天时限为一期计划,全力以赴推进绿色走廊建设工程。

新机制,搞活一盘棋

建设“绿色走廊”,网点建设是基础,搞活机制是关键。县局在绿色走廊建设之初,把创新机制建设摆在第一位:一是加强各支局网点培训,特别是加强对支局“绿色走廊”建设的相关业务学习,让基层人员理解“绿色走廊”的建设要求,确立“绿色走廊”工程的具体目标。二是利用社会力量,加速“绿色走廊”建设。通过连锁加盟形式,设立三农服务连锁服务站。同时要求加盟商缴纳一定数量的风险经营金来提高其经营风险意识,加强“老板”意识。三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加盟的三农工作人员,完成农资分销任务的,可以给予前半年的扶植,以及一定的装修费用补贴,例如,三农服务员只要和县局签订责任状,保证年内完成农资销售8万元,即可先期领取价值4000元摩托车。通过以上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资金的不足,同时大大提高了“绿色走廊”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人心齐,带来快节奏

“绿色走廊”建设,是省市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三农服务工程,关系着企业发展,关系着地方县域经济的发展。时间短,任务重。洞口局自接到上级指示以来,“不将建设认为包袱,而将压力化作动力”,工程的顺利实施,依靠的是洞口县邮政局干部职工的科学调度、团结奋斗。综合部门负责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取得县委县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业务部门负责工程一线的规划、建设、操作和人员、地点的选择。同时在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县局物流营销中心主任严振其同志,在女儿高考期间,仍然坚守在绿色走廊建设第一线。当别人家的父母为孩子的高考冲刺做着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时候,严振其同志因为绿色走廊的建设,连回家的时间都甚少。6月27号,女儿查到高考成绩第一刻,首先想到的是给正在农村支局筹备网点建设的父亲打电话。

人员精,带来新活力

建设“绿色走廊”。人员素质是关键:一方面,招揽社会精英,工作人员由自有网点人员、村邮代办员、个体农资销售加盟人员组成。另外一方面,苦练“内功”,要求支局、所负责人、三农服务员等相关人员,人人学习农技知识,个个成为农技专家。同时,在公路沿线人口密集的“绿色走廊”网点,经常性的出动农资配送车宣传促销,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进行19场赶集促销。并聘请了湖南农大及全国知名品牌中邦、金思特公司的教授、专家,免费对“绿色走廊”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量达1500

余人次、授课达2500余个小时。在此基础上,组织受训合格的“三农”服务人员深入全县农村对农民进行了120余场次、累计有1.3万余人参加的农资产品使用及相关农业知识授课的专题讲座,使广大农户普遍感受到了此举带来的好处。

抓协调,带来好环境

“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的新闻宣传,可以提高影响力,加强政府关系、更可让我们工作事半功倍。

2008年7月9日,洞口县“三农”邮政服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县常务副县长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不仅高度肯定了近往一段时间以来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以两办形式出台了三个扶持邮政服务三农的文件。县委县政府鼓励当地邮政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共同宣传绿色走廊建设,要求工商、质检、安监、税务、建设、商务、交通、宣传等部门给予邮政费用减免、协助宣传等优惠措施,指导邮政三农服务工作。巧用力,综合平台汇合力

“绿色走廊”庞大的物流网络,决定了其拥有庞大的业务平台整合功能。县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出于解决农时季节性问题,在分销农资产品的同时,大力进行绿色走廊网点的综合开发。客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点购买农资、日化用品,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点移动BOSS系统进行移动放号、收费服务,享受综合邮政业务平台带来的便利服务。县商务局在得知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之后,主动与县邮政局联系,希望借助邮政“绿色

走廊”三农服务网络优势,将三农服务站纳入到商务部门的“万村千乡”工程当中,将“绿色走廊”与“万村千乡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网络共用。此举极大程度的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真正的做到了邮政物流服务农村、邮政金融支持农村建设、邮政代办加强便民服务、邮政报刊送科技下乡等多功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8年,洞口邮政将在上级领导正确领导下,团结全局职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以“绿色走廊”为基础,打造三农服务综合平台,服务洞口县域经济,确保进入农资全国重点示范县,为农村邮政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不断探索!

洞口局

肖君

第四篇: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

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

2010207210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唐政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内容有交叉,极易产生混淆,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一、来源及含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三)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四)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二、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三、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二)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三)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2、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3、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5(4).4、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5、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6、陈建国.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2000(7).7、费平,卢风.生态经济与市场激励机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五篇:构建绿色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项目背景

1、源于新课程对“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呼唤。

课堂,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丰富人生,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地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态土壤,要求我们的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育人行为。在争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奔牛实小的全体师生领悟到“绿色”的博大与精深:“绿色”——象征着自然、本真、健康、尊重,象征着个性、丰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基于自然性生态化的本色育人课堂;一种基于生命自主成长的行为更新与自主完善;一种基于人本教育,情感教育、自主教育的常态体现;一种基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融与共生。我们要让课堂里充满生命的本色——绿色,洒满让学生人格、情感、智慧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2、源于对“学习过程人本化”的深入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省教研课题《学习过程人本化的研究》成功结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在人本化的学习环境中,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落实,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这些都为新一轮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在深入观察课堂时,也发现部分老师不能持久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尚未能自始至终地重视,自己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得不够,自己本身的价值比较忽视,学生未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自己也劳累并痛苦着。如何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融合于学习过程中,确保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让教师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想构建的绿色课堂旨在追寻一种内生性的“绿色”重建,让绿色学校的建设重心在于“人”而非“物”上,让教育“以人为本”得以真正彰显,“绿”的层次置于“人性人格”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物性化”的感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自主追寻,通过教育的实践致力完善人,充实人,寻找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通道。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的研究活动。

二、项目创意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随着全球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文明的进步,人们赋予了它更广更深的人文性含义,绿色成了环保、生命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然、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这里的绿色,就是指它的人文意义。

绿色课堂: 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注重自然和谐、智慧高效,充分张扬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创意是:

1、着眼于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自觉地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项目目标

1、探索能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一套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重点,带动本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职业情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舞台上展现才能,发展个性。

3、打造绿色课堂,使广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

四、项目内容

我们的项目重点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与实施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具体内容为:

1、创设绿色课堂教学环境;

2、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

3、研究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4、探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5、研究绿色作业的设计;

6、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

五、项目推进措施

1、学习交流

我们引导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本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投身于项目研究与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以“自学、导学、交流”等形式加强项目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促进他们转变观念。个性自学

我们在校园里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还经常向老师们推荐、赠送教书育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如: 《人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赏识你的学生》

等,进一步扎实教师的理论功底,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老师们坚持每周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做好不少于3000字的摘抄,写好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除了看书,上网学习也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各学科教研网和与项目研究相关的网站是老师们每天必到的地方。专家导学

我们邀请省教研室朱纷老师、万伟博士、市教研室龚国胜老师、王俊老师,以及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钱新建主任到我校进行项目指导,并组织一批又一批老师外出聆听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座,然后有选择地把经典的讲座光盘带回家,供全校老师学习。没有光盘,则由外出教师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上传至校园网或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老师们传达。其次,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向老师们推荐有关教育热点文章,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交流互学

集体的智慧常常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项目组每月坚持开展两次学习研讨活动并作相应的记录,还经常开展多种形式、主题不一的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每天,老师们还会在校本教研网上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发帖、跟帖。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带着困惑去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或送经上门或虚心请教,互释疑惑,共同发展。

2、研究 实践

我们首先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研究组织机构,成立了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教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负责项目设计、理论培训与过程指导,同时提供经费、制度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我们把总项目依据研究需要分解成五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组长1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由学校教师自愿报名组成,涉及到各个年级、各门学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其次,我们建立了与项目研究相配套的制度,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讨、实践、考核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多元化的学习、每周的研究课、每学期的项目组成员考核„„等都一一落实。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断促进项目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根据考核情况,我们每学期都要评出一批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平时的每节课都是研究课,有明确的研究意图。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就再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同时,我们还注意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3、互动 反思

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教师自愿申报项目研究公开课,然后根据上报情况统筹安排。每节课先由执教老师进行思考、设计,然后由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一起集体备课,研讨各个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合明确、合理,接着大家一起听执教老师上课,课后大家再一起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评课,重点看每一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切实得到落实,哪些地方还需调整或改进。执教老师再进行深入的反思,再在其他班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究、互动、反思是我们的家常小菜。

每学期我校都要举行一次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鼓励老师们平时做一名有心人,注意捕捉教学中的精彩瞬间,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动笔的积极性。在项目研究中,我们注意及时总结,每学期的阶段小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项目研究始终焕发活力。

六、项目成效

(一)寻找到创设绿色课堂环境的策略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研究和对学生的调查、观察、分析,寻找到一些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一些创建策略。

1、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对学生的影响(1)、物化的学习环境 ①生活化学习环境 一切学习皆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实践的大课堂。生活学习环境又分真实的和模拟的两类。真实的即现实生活,模拟的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课堂里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场景。在生活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②资源化学习环境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教师或学生的各类作品布置于教室里或校园橱窗中,一方面可以使展示作品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也有熏陶和促进的作用。展示的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主题学习材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受益。③信息化学习环境

电视、网络这些现代技术,有声有色、富有动感,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特别集中而且持久,效果也特别好。同时,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信息网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能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2)、人文的学习环境 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②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③有趣的学习过程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从学生和学习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愉快地学习、勇敢地挑战、大胆地创新等心理需要。

2、绿色课堂环境的创建策略

(1)、物化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走向生活

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认识千米,教材是利用10个100米的跑道连起来向学生介绍1千米的。其实这样介绍还只介于抽象于直观之间,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带学生到马路上去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再走一走,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再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课文,如《春到梅花山》,我们在梅花开放的季节组织或由家长带着孩子去梅花山赏梅。我们学校还与《常州日报》联手,经常带小记者外出采风,丰富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采访、作文水平。校内的树、花可以标上英文名称,力求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英语的气息,时刻传递着英语教学的信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则经常组织到社会中去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至于艺体课,则在暑期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适合学生的夏令营活动。②模拟生活

我们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把一些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吃穿住行等“请”进课堂,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让课堂活起来。如认识人民币之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小超市”,让学生模拟购物;学《维也纳》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欣赏维也纳的相关图片,聆听优美的旋律。③丰富信息资源库 学校一方面利用采购、租借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制作一些,还经常组织老师进行课件、网页制作比赛,经常更新、添加校园网上的教学课件、学习网页,不断丰富我校的信息资源库。(2)、人文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关系 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以及喜欢怎样与老师交往,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我校教师的具体做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教师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成就最佳的自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做到引而弗牵、放而不纵;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在理智地控制好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反省自己的言行。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同样,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生生关系,我们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同学以及喜欢怎样与同学交往,然后根据调查资料组织师生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同学之间应这样做:尊重同学,友好地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精彩之处要热情鼓掌,错误或不足之处要善意指正或补充,绝不能讽刺、嘲笑;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多作自我批评。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少一些否定与指责,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③实施快乐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表演、竞赛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内部动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平时,我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红领巾义卖活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消毒、修补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拟价、推销、购物、理财等技巧。又如诵读、演讲、校园小歌手、挑战主持人等比赛,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还特地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和外国人直接对话、接触,感受纯真的英语。

(二)初步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 教学设计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蓝图。绿色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和教学内容,围绕绿色课堂育人的核心价值,对课堂教学作出整体的策划和具体的设计。

1、落实绿色课堂教学框架——为绿色课堂积基树本 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在考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教学是为“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的。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教和学成为相互构成、同生同长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认识和追求,我们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构建绿色课堂”备课格式(见表)。

下载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的构建因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6.4.3热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措施 热力系统方面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大多数是可控制、可调整的,而且 在短期就可以收效。这是它与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对经济性的影响不同点。 (1......

    企业文化五因素论

    企业文化五因素论1.什么是企业文化五因素论?美国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

    构建绿色课堂剖析

    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一、项目背景 1、源于新课程对“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呼唤。 课堂,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丰富人生,满......

    创建绿色文明走廊活动总结 文档[共5篇]

    创建绿色文明走廊活动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创建绿色文明走廊活动是我校制定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后进行的一次行为习惯培养活动。它带动了我校的养成教育广泛地开......

    论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论影响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摘要: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机械化发展速度,必须先要了解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的借鉴国外发达......

    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我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发展观的基础上,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李西安学生学号:院系专业:数学系所在年级:指导教师:孟文静完成时间: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100809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10级2012-03-14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