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筹方法》导读
《统筹方法》导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了解举例子、制图表在说明中的作用。
3.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材助读
1.文体知识
说明方法:(1)举例子(2)列数字(3)画图表(4)下定义
(5)打比方(6)作比较(7)分类别(中考以考前三种为主)
(1)举例子的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
(2)列数字的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确凿可信。
(3)画图表的作用:使要说明的事物直观明了。
2.作者简介
华罗庚(1910-1985),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职务。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专著有《堆垒素数论》、《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一布饶尔一华定理。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太的威力。
三、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裨益(bì)卑之(bēi)耽误(dān)统筹(chóu)....
2.词语注解
统筹:统一筹划
裨益:有益处
错综复杂: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小题大做: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卑之无甚高论:指见解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3.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它们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说什么叫统筹方法。
第二部分(第2—14段):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和运用。
第三部分(第15—16段):统筹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4.第二部分反复讲到“饮茶”,其中共提到三次,并在课本中把层次分割一下
四、课后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带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工作。...
(2)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
(3)看来这是“小题大做”。原本是件小事,但把它当作大事来对待了。....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
(2)这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向题。(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3)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
3.看第1段,说说什么叫“统筹方法”?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里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本文三次以“泡茶”为例,这是运用了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第一次:第一次以“泡茶”为例,作为引子,引出生产管理有用的统筹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有个初步而具体的认识。
第二次:第二次以“泡茶”为例,用“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具体说明了在近代工业错
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要缩短工时,提高工效,就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第三次:,第三次以“泡茶”为例,具体地说明统筹方法合并次要环节的重要性。
5.本文共用了三个图表,这是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请说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和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张图表标明“泡茶”各项“工序”所需时间及相互关系,目的在于说明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具体应用方法;第二张图表是第一张的简化;第三张更进一步将其抽象为科学公式,使它具有更强的概括力,更广的适应性。三张图表就统筹方法的运用和作用变得直观明了。
6.从全文看,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7.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补充说明:应用极广(15自然段)。
8.“同时,洗茶壶茶叶、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句中的“不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用“不过”表示用4分钟的时间少,完全可以中烧水的时候完成,去掉以
后,用4分钟时间是长了还是短就不清了。
9.“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句中的“好像”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用“好像”一词,表示表面上看是废话,实际未必是废话,呼应了后面的“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去掉后成了“这”肯定是废话了。与文章原意不符。
10.“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句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用“往往”表示 “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后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现象的概率大,但不会都是这样,去掉该词后就表示肯定会出现这种现象,与原意不符。
11.拓展题:
(1)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
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
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
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略)
(2)就下面的设例回答问题
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有
两个烤炉,请问最快需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
(答案:三分钟)
五、课外拓展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
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
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
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
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
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
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
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
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文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割的作
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回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钝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选自2001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
1.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样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
改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三段的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五段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5.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一个可加1分,最多加2分。
6.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1. bìbēidānchóu2.统一筹划有益处纵横交叉,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指见解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3.概说什么叫统筹方法。介绍统筹方法的原理和运用。统筹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4.三
四.1.(1)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工作。(2)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3)原本是件小事,但把它当作大事来对待了。2.(1)但(2)但而(3)甚至3.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里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4.举例子第一次以“泡茶”为例,作为引子,引出生产管理有用的统筹方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有个初步而具体的认识。第二次以“泡茶”为例,用“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具体说明了在近代工业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要缩短工时,提高工效,就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第三次以“泡茶”为例,具体地说明统筹方法合并次要环节的重要性。5.画图表第一张图表标明“泡茶”各项“工序”所需时间及相互关系,目的在于说明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具体应用方法;第二张图表是第一张的简化;第三张更进一步将其抽象为科学公式,使它具有更强的概括力,更广的适应性。三张图表就统筹方法的运用和作用变得直观明了。6.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是: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7.(补充说明:应用极广)8.不能删去,用“不过”表示用4分钟的时间少,完全可以中烧水的时候完成,去掉以后,用4分钟时间是长了还是短就不清了。9.不能删去,用“好像”一词,表示表面上看是废话,实际未必是废话,呼应了后面的“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去掉后成了“这”肯定是废话了。与文章原意不符。10.不能删去,用“往往”表示 “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后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现象的概率大,但不会都是这样,去掉该词后就表示肯定会出现这种现象,与原意不符。11.(1)(略)(2)(答案:三分钟)
五.
1、①短期气候预测的意义;②短期气候预测的含义;③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发展的进程;⑤短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
2、示例:如果你认为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那就错了。或:短期气候预测不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运用设问句,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短期气候预测是相对于长期气候预测和天气预报,以“月”、“季”“半年”“一年”为时间概念的气候预测。
4、但;而。
5、同义成语: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变化无常。反义成语:一成不变、始终如一。
6、对气象学本身,可以谈“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科学研究要不断修正失误”、“科学研究无止境”等;对说明文写作,可谈“实事求是”“准确”等。
第二篇: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
[ 教学要点 ]、初步了解统筹方法及其运用的益处。、学习下定义、画图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 教学重点 ] 要点
2[ 教学难点 ] 要点
3[ 教具、学具 ] 教学投影片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 简介作者,通读全篇,解决字词障碍。
[ 教学过程 ]
一、补充解词:、统筹——统一筹划。、前提——事物的先决条件。
二、导入:
原来我们学过多种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这篇课文中用列图表的方法辅助文字说明是过去所没有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列图表有什么好处。
三、作者简介:
华罗庚(1910 — 1985),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出生于江苏金坛县。1956 年起他重视推广统筹方法,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
四、解题:
“统筹”是通盘统一筹划的意思,是一种数学方法。本文节选自《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统筹方法”是把数学原理用于工农业生产规划及工程施工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本文把复杂的数学方法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它有什么作用呢?阅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 教学要点 ] 分析课文段落层次,并分析第一段,掌握所用的说明方法。
[ 教学过程 ]
一、熟读课文,明确课文分段(师生讨论):
第一段(1):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并介绍它的应用范围。
第二段(2 — 15):设例并用图表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应用价值。
第三段(16):指出应用“这种方法”需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分析第一段:、统筹方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其实用范围是怎样的?
企业管理、基本建设、有关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中。、因其运用范围广,所以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这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第三课时
[ 教学要点 ] 分析课文第二、三部分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给《统筹方法》这篇课文分了段,并讲了第一段,这节课我们主要讲解第二段。在讲第二段之前,我想问问:什么是统筹方法?(程度较差的同学回答)
二、讲解第二部分(2 — 15)
要求回答: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子:作者举了“烧水泡茶”的例子(三次)
画图表:后两次举例,作者都画了一幅图,来作进一步说明。
作比较(这不是主要说明方法,如学生没有回答,也可忽略):作者通过对“烧水泡茶”三种方法的比较,说明应用统筹方法产生的价值。
(一)第二段第一层(2):用设问句说明如何应用统筹方法。
提问: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复习旧有知识,点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作用是什么?
这一段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通过设问说明统筹方法如何应用,主要在于把工序安排好。
(二)第二段第二层(3 — 14):以“烧水泡茶”为例,分三次对统筹方法的应用作了深入浅出、具体确切的介绍。、第一次举出三种安排工序的方法,(1)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工序安排不同
甲:烧开水 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乙:烧开水 之前,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丙:烧开水 之后,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
②花的时间不同,甲: 16 分钟
乙: 20 分钟
丙: 20 分钟
(2)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说明什么问题?
①作比较
②说明 合理安排工序(板书)的重要性,安排得好,可以节省时间。
(3)哪一种方法最好?(办法甲)、第 8 节的作用是什么?
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说明此处举的例子只是一个引子,有关统筹方法的科学道理还有待进一步说明。、第二次举“烧水泡茶”的例子(9 — 10)
(1)作者为了进一步说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画图表)
(2)解说:“浇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
“烧开水、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是泡茶的前提”—→分析: 抓住主要环节(板书),也就抓住了关键。
这样做可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3)运用图表更清晰,更条理化、要求学生朗读第 11 节:
(1)提问: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泡茶的先后工序与近代工业相比较是为了说明什么?为了说明在近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2)解说:这一节运用了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应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A :工业生产中应用统筹方法的复杂性表现在:
①任务多:几百几千甚至几万
②关系多: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B :如果安排不好:
①个别要影响集体
②会降低效率,延长工时、第三次举“烧水泡茶”的例子(12 — 14)
(1)通过这次举例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
可以 合并次要环节(板书)
(2)解说:
①首先,作者指出“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这些工序没有时间关系,又是同一个人做的,所以可合并列出第二个图表。
②然后又用数字代替文字,列出第三个图表。(图示)
③最后,第 14 节又说明这样做不是“小题大作”,工作环节多时,就非常有必要了,再次指出统筹方法的重要性。
(3)小结:作者在列举了图表①以后,已经把统筹方法讲清了,为什么还要连列两个图表?后两个图表有什么作用?
三张图表一张比一张简化,而问题要害则一张比一张清楚突出。
①图 2 比图 1 简化,说明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②图 3 到图 2,用数字代替文字,用数学语言说明数学问题,这样有数学特点,也更加科学、简明。
③三张图表来概括说明,归纳,省去不少文字说明,笔墨经济。
(三)第三层(15):从分析和比较中得出结论,统筹方法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不仅在时间问题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上都能广泛地应用,进一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价值。
三、第三部分(16):指出应用统筹方法需通力合作,因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小结:作者通过举例子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把统筹方法这种抽象的数学方法解说得非常明白,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统筹方法,并学会如何应用它。
五、练习: 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有两个烤炉,请问最快需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三分钟)
第四课时
[ 教学要点 ] 总结写作特点,着重理解掌握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 教学过程 ]
一、总结写作特点:、由浅入深,从概括到具体,逐层深入的说明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总结、讲解):
(1)画图表
(2)举例子
(3)作比较
此外,还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二、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设例,来说明这一原理,并了解运用“统筹方法”的好处。
[ 板书 ]
统筹方法
画图表举例
子
(图示略)第一次:合理安排工序第二次:抓住主要环节
第三次:合并次要环节
第三篇: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教案
孙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本文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2、体会课文文通俗、简明、易懂的语言特点。
3、了解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特点。
三、计划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在《史记》的《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打赌赛马。双方的马都分上、中、下三等,而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分别都比田忌的三个等级的马稍强一些,所以,每次用相应等级的比赛,田忌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田忌的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最后田忌终于赢了齐王,同学们知道孙膑用的是什么方法吗?(ppt列出图表)
答案预设: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虽先输一局,但后两局,孙膑以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师:你认为田忌取胜的原因何在?
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得到了转败为胜的结果。孙膑的这则事例中运用的就是统筹方法。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或是工业、农业及各行各业工作的过程中,无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能大有裨益。
(二)、作者介绍:
1、师:(1)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2)华罗庚的身份是?(出示ppt介绍)
人民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191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解放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在数学领域成就突出,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等。
华罗庚不仅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
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
(二)初读课文,掌握概要:
1、通读课文,标出段的序号,圈点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看注释解决字音、字义问题。(ppt出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罗庚裨()益卑()之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卑之无甚高论:见解很一般,没什么高明的见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通力:一同尽力,齐心协力。
裨益:益处。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1)问: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科学知识?(说明对象)——统筹方法。
(2)问: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介绍了有关于统筹方法的哪几方面内容?(提示:抓住过渡性语句是划分文章层次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途
径。)
过渡句:“如何运用呢?”(承上启下)“当然,这种方法”(承上小结)归纳说明内容:第1节:统筹方法的定义。
第2—14节: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15、16节:统筹方法的应用前景。
(三)研读课文:(研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师:统筹方法是一种深奥的数学理论,要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广大生产者能读懂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的,让我们来看看华罗庚是怎么做到的。
1、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问题:
(1)什么是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同学们知道这叫什么说明方法吗?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和本质属性,“数学方法”界定了统筹方法的所属,它是一种数学方法而非其他,这句话简明、扼要、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什么是统筹方法。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开篇就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有何好处?
使读者对统筹方法的概念有个正确的认识,便于下文的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统筹方法的实用范围。正是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和普及的必要。
2、分析第二部分: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应该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问题: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举例子:以“泡茶”为例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
(2)课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写烧水泡茶喝,请再次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共写了几次“泡茶”这几次以“泡茶”为例有何不同?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一次泡茶:第3—8段。
第二次泡茶:第9—11段。
第三次泡茶:第12、13段。
(3)分析第一次泡茶:
1问:你能将“烧开水泡茶”的过程讲出来吗?泡茶有几道工序?五道。○
2问:在文章中,作者说这五道工序有几种安排方法?3种。○
3问:哪种办法最好?甲。圈划作者介绍这三种办法的字词,说说哪些○
词最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乙、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体现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表现了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感,不合理。
“急急忙忙”:更是有手忙脚乱之感,体现了工序安排不合理。
“窝了工”,因调配不当,工作人员无事可做。
4作者为什么要例举甲乙丙三个办法? ○
通过甲乙丙三个办法的比较,得出了“甲”办法因为工序安排的好而节省了时间,而乙、丙都因为工序安排不当而浪费了时间,从而让读者理解了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了“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的安排工序,进而引出统筹方法是生产管理的有用办法,使读者对统筹方法的内涵和使用有了初步认识。
(4)分析第一处图表作用:
1问:书上配上的图表1—1是对哪种方法的说明?有谁知道这是叫做什么○
说明方法?
办法甲。列图表。
2问:○看看这幅图表,想想,如果没有文字的解说,只有图表,看不看的懂?(请一位同学解说这幅图表)说说列图表的好处。
这幅图表清晰直观地说明了“泡茶”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及相互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
(5)分析第二次以“泡茶”为例: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指出统筹方法能在生产管理方面运用,但这还不够,作者继续以“泡茶”为例,“拓展深入”,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以“泡茶”为例,说明办法甲优于另外两种方法的原因在于:“抓住了烧开水这个环节”,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统筹方法是为知道工业生产服务的,在“泡茶”中抓住“烧开水这个主要环节”,进而推理得出,在近代工业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想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也必须抓关键、抓主要环节,才能找出安排工作进程的最佳方法。
(6)第三次以“泡茶”为例,作者说明了什么道理?
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7)分析第二幅图表作用:
问:图1—2和图1—1相比,有何差别?
比图1—1更简化,将次要环节合并,说明了运用统筹方法,可以合并次要环节的道理。
(8)分析第三幅图表作用:
问:比较图1—2和图1—3,说说图1—3相较图1—2有何优点?
进一步简化,用数字代替了文字,将其过程图抽象为数学公式。这是因为,复杂的工序有可能包含几百、几千甚至好几万个任务,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字语言表示,使图表有更强的概括力,更广的适应性,有利于指挥施工。第三幅图表无疑更加科学、简明。
(9)小结举例子、列图表作用:
问:作者为何要以“泡茶”为例?
设日常生活实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
小结:三次泡茶,都用了图表来概括说明,省去了不少说明文字,且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了问题的实质。
(四)学习语言特色:
为了将统筹方法这一高深的数学方法说清楚,让人理解,我们还应注意本文的说明语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呢?请你举出一两个例子来说说。
(1)口语:“好像是废话”“走路要两条腿走,吃饭咬一口一口吃”,通俗,风趣。
(2)成语与文言词汇:错综复杂、“卑之无甚高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活泼,简明易懂
(五)自我总结:
问: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说明文的一种,今后我们再遇到这类说明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明确说明对象、抓说明对象特征。
2、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析说明顺序。
4、研究语言风格。
(六)拓展延伸:
1、提出生活中的现象,懂得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1、做作业(30分张宏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
2烧饭(40分钟)○3叠衣服(30分钟)○4洗碗(2分钟)○5整理书桌(2分钟)钟)○ 他必须赶在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前做好。
你能用统筹方法原理,为张宏安排好做事的先后顺序,并用图表把这七件事的合理顺序表示出来吗?
2、动脑筋: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要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在有两个烤炉,请问最快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
请将其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列出图标,并辅助说明文字。
第四篇:《统筹方法》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三、学习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
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
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
学生能找到:
(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
(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
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
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
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
四、总结全文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新课学习
1.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2.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3.统筹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4.从“泡茶”的事例来看,统筹方法的作用是把工序安排好,避免窝工,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运用中,不仅是时间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考虑。
二、统筹方法用于实践的古今案例
1.千古绝唱--都江堰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
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从现代统筹理论角度,运用统筹思想来提高工程效能的。(观看都江堰视频)
2.太空奇迹 --“阿波罗”登月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到火箭技术、电力技术、冶金和化工等多种技术,还需要了解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以及月球本身的构造和形状,它耗资300亿美元,研制零件有几百万种,共有二万家企业参与,涉及42万人,历时11年之久,为完成这项工作,除了考虑每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工作外,还要估计各种未知因素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面对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千变万化的情况,就要求有一个总体规划部门运用一种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来解决。
(观看美国登月视频)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假如某个星期天一些同学到你家里来,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吃。请你安排好从准备到煮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仿照《统筹方法》一文,用几个关键词和图形,描绘整个过程。
四、拓展应用
【示例一】我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统筹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总是认为少做一点语文,短时间里似乎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所以总是把语文学习放在“尾巴上”,在当天各科作业做完后才做语文,这样语文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习了统筹方法后,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整:把语文学习放到日常学习的前面或穿插其中。每天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先做20分钟的语文作业,然后做其他作业;有时把语文学习穿插在做其他作业之中,在静静地做完几道数理化题目之后,背几首古诗,做几道习题。这样不仅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效果也不错。
【示例二】在考试的时候运用统筹方法,也能提高考试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按照试卷上习题的顺序从头做到尾。如果遇到难题就糟糕了,卡了半天才做出来,甚至仍然做不出来。知道时间不多了,就急匆匆地往后做,这样便由于草率而错误尽出,更让人慌张的是题目未做完,教师就要收卷了。经历了这样的教训,再用统筹的方法来改变自己考试的答题程序,就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形了。首先还是按照顺序做题,当遇上难题,发现一下子想不出来,就干脆搁下,继续往下做。做完了回头再做难题。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时间,也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
【示例三】在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我们组几个人总是一齐动手,各负其责。两个人扫地、一个人抹桌子、一个人倒垃圾。只有扫地的人较单纯,扫一遍就够了,抹桌子和倒垃圾的至少得有两次。因为扫地以后,桌子上又会沾灰尘,新的垃圾又成堆。现在我们组运用统筹方法进行了合理安排:四个人一起扫地,然后两个人抹桌子,两个人倒垃圾,这样既不需要花多时间,也不要重复工序。
五、课堂总结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六、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裨()益 卑()之无甚高论 耽()误 统筹()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七、布置作业
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
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八、板书设计
第五篇:《统筹方法》教案
《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2、初步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学习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说明: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撰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方法。本文讲述的科学方法虽然知识性、科学性都很强,但是由于作者列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烧水泡茶加以说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朗读通俗活泼的语言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图表。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统筹方法的基本原理后,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谁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叙述小故事。)
总结:古人的这种智慧现代可以成为“统筹方法”
2、简单介绍作者华罗庚。(注意“庚”字的书写)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并圈画文章的路标词。
2、提问: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即课题:统筹方法)
总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经常就是文章的标题。
三、研读课文
1、读完课文,有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统筹方法”?(请用原文回答)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解释“统筹方法的”?(举例子)
追问:举了什么例子?(泡茶)
3、“泡茶”的例子作者用了几次?分别对每一次的例子进行分析,要求找出每个例子的结束语。泡茶①:“这是小事” 泡茶②:“卑之无甚高论” 泡茶③:“这是‘小题大做’”
4、第15自然段的“其他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
5、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还有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化抽象为具体 列图表:直观、简洁
四、拓展延伸
要想让“统筹方法”发挥其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将它运用于实践中。
动脑筋:有三张饼,每张饼的一面烤熟需要一分钟,那么烤熟一张饼所需时间即为两分钟,现在有两个烤炉,请问最快几分钟,能把三张饼全烤熟? 请将其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列出图标,并辅助说明文字。
五、布置作业
1、自我总结举例子、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归纳到笔记本中。
2、运用所学的“统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全班交流。